-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版
中考复习专题训练: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选择题 1.(2019·六盘水)“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对于苏联解体这个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得出的结论有( ) 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 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警示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019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发生在( ) A. 新经济政策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有关情况不包括:( ) A. 不顾苏联自然条件,强行开展“玉米运动” B. 允许雇工五人以内的私人小企业发展 C. 改革计划管理体制,但不彻底 D. 盲目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超美国 4.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失败而导致了国家性质改变的国家是( ) A. 苏联 B. 中国 C. 德国 D. 日本 5.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诸多原因中,应吸取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 A. 防止西方“和平演变” B. 必须搞好经济建设 C.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 D.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6.“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德国分裂 B. 奥地利被占领 C. 苏联解体 D. 波兰遭德国闪击 7.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 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 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D. 给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 8.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 A. 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 大规模开垦荒地 C. 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D. 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9.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改革所造成的直接后果( ) A. 党内斗争日益尖锐 B. 苏联经济大滑坡 C. 出现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D. 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10.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是在( ) A. 1964年 B. 1985年 C. 1989年 D. 1991年 11.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 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是( ) A. 一战、二战 B. 二战、中东战争 C. 二战、美苏“冷战” D. 二战、科索沃战争 12.(2019·聊城)“横空出世一战中,工业军事显威名;七十四载旗帜红,大厦倾覆两极终。”这句话描述的是( ) A. 美国的崛起 B. 印度的重建 C. 德国的分合 D. 苏联的兴替 13.两极格局结束后,下列“冷战”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4.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美国罗斯福新政 ②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③匈牙利卡达尔改革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15. 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双方辩手观点如图所示,据此判断该辩论会的主题是( ) A. 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 C. 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D. 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 1年8月19日凌晨,塔斯社发表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鉴于总统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欠佳,即日起由他本人履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委员会实行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 ——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材料二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 (1)材料中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 (2)为什么说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其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 请回答: (1)赫鲁晓夫主要是针对什么问题进行改革的?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赫鲁晓夫改革作一简要评价。 (2)“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苏联“垮了”是在哪一年?请你列出“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改革较为突出的是哪个国家?请写出这个国家在政治上的改革措施。 (4)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政党,纷纷丧失政权。请你写出东欧剧变的三个表现。 (5)中国和东欧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曾经存在过什么问题?中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18.漫画诙谐幽默,耐人寻味。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请观察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1)“列宁清扫地球”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跛足的巨人”是苏联的什么体制导致的结果? (3)“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反映了当时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4)“苏联的‘葬礼’”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5)根据你的理解,请给这四副漫画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分析】据“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可知,材料描述的事件是苏联解体。苏联解体说明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苏联解体不能说明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解体。 2.【答案】D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自己打败了自己”指的是苏联的解体,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1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本,赫鲁晓夫改革内容:农业领域自留地,开荒,种玉米;工业领域权力下放,承认企业和个人利益,把中央企业交给地方管理,所以选B。【点评】考查赫鲁晓夫改革 4.【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苏联解体,由社会主义制度变为了资本主义制度。【点评】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 5.【答案】B 【解析】【分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使得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所以必须搞好经济建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的题眼是“曾在战后 45 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 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所以答案选 C。 7.【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赫鲁晓夫改革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一子目赫鲁晓夫改革中的内容:“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可知,赫鲁晓夫的改革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选B。ACD选项都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赫鲁晓夫改革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原因、时间、内容、影响。 8.【答案】A 【解析】【分析】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对苏联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是从农业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苏联的改革。 9.【答案】C 【解析】【分析】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改革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出现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 10.【答案】B 【解析】【分析】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点评】考查戈尔巴乔夫 11.【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投降,标志着二战的欧洲战场结束;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瓦解,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是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美苏“冷战”即将开始。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还要掌握“冷战”的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12.【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里的“出世一战中”指的是此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诞生;材料里的“大厦倾覆两极终”告诉我们,此国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此国就是苏联,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3.【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冷战政策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两极格局、“冷战”产物。要求选出是“冷战”产物且至今依然存在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是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并且这一组织至今仍然存在。选项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除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北约和华约建立的时间。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时间的识记。美国罗斯福新政发生在1933年,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发生在1985年,匈牙利卡达尔改革发生在1956年,所以此题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时间的识记。 15.【答案】C 【解析】【分析】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斯大林模式也存在严重的问题,阻碍了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利弊.故选C. 【点评】本题给出辩论会上的正反两种观点,要求学生选出辩论会的主题,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注意准确识记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二、材料分析题 16.【答案】(1)“八•一九”事件。事件后,叶利钦掌握了国家大权,苏共被排挤出政权机构,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2)因为戈尔巴乔夫改革政治上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对苏联历史全盘否定,引起人们的思想混乱,又推行多党制,致使全国政治上失去了领导核心,苏联局势更加动荡。 (3)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动摇了苏共的统治基础,“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点评】掌握“八•一九”事件和苏联的解体。 17.【答案】(1)问题: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2)时间:1991年底。依据: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上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3)国家:匈牙利。措施: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4)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5)问题:照搬苏联模式。解决:实行改革开放,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增强。 【解析】【分析】第(1)题回答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及影响即可。第(2)题可结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回答。第(3)(4)(5)题均可依据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和理解能力。 18.【答案】(1)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 (2)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模式)。 (3)世界格局:两极格局。 (4)略 (5)主题:苏联的兴衰、苏联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等。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揭示了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影响: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使苏联成为“巨人”。但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使苏联又成为了“跛足”。因此“跛足的巨人”是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模式)导致的结果。 (3)根据“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因此,“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反映了当时形成了两极格局。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葬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91年底苏联解体,这使我们认识到:要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政策;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领导地位;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 (5)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题干中的四副漫画反映的主题是:苏联的兴衰、苏联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漫画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苏联从建立到解体的过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