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淮南市高考一模数学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安徽省淮南市高考一模数学文

2018 年安徽省淮南市高考一模数学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 2 aibi i (a,b∈R),其中 i 是虚数单位,则 a+b=( ) A.-1 B.3 C.2 D.1 解析: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再由复数相等的条件计算得答案. ∵   2 22 2        i a iai ai b i ii , ∴a=1,b=2. ∴a+b=3. 答案:B 2.已知集合 A={x|y= 23 xx},B={y|y=2x,x>1},则 A∩B 为( ) A.[0,3] B.[3,+∞) C.[1,3] D.(2,3] 解析:求定义域和值域得出集合 A、B,根据交集的定义写出 A∩B. 集合 A={x|y= }={x|3x-x2≥0}={x|0≤x≤3}=[0,3], B={y|y=2x,x>1}={y|y>2}=(2,+∞); 则 A∩B=(2,3]. 答案:D 3.有四个游戏盘,将它们水平放稳后,在上面扔一颗玻璃小球,若小球落在阴影部分,则可 中奖,小明要想增加中奖机会,应选择的游戏盘是( ) A. B. C. D. 解析:根据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要使中奖率增加,则对应的面积最大即可. 要使中奖率增加,则对应的面积最大即可, 则根据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可得, A、概率 3 8 P ; B、概率 1 4 2 8 P ; C、概率 1 3 2 6 P ; D、概率 1 3 P ; 则概率最大的为 3 8 . 答案:A 4.已知函数 f(x)=sin(2x- 3 2  )(x∈R),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函数 f(x)最小正周期是π B.函数 f(x)是偶函数 C.函数 f(x)在[0, 2  ]上是增函数 D.函数 f(x)图象关于( 4  ,0)对称 解析:根据正弦函数的性质依次判断各选项即可. 由函数 f(x)=sin(2x- )=cos2x(x∈R),∴B 对; 其周期 T= 2 2  =π ,∴A 对; 令-π +2kπ ≤2x≤2kπ ,可得 kπ - 2  ≤x≤kπ ,k∈Z. ∴f(x)在[0, 2  ]上不是增函数;∴C 不对; 令 x= 4  ,则 f( 4  )=cos =0,∴函数 f(x)图象关于( ,0)对称,∴D 对. 答案:C 5.若实数 x,y 满足 10 0 2        > xy x y ,则 1y x 的取值范围是( ) A.(0,3) B.[0,3] C.(3,+∞) D.[3,+∞) 解析:由约束条件 作出可行域如图, 联立 2 10      y xy ,解得 A(1,2), 的几何意义为可行域内动点与定点 P(0,-1)连线的斜率, ∵ 12 3 01  PAk , ∴ 的取值范围是[3,+∞). 答案:D 6.如图所示是某一容器的三视图,现向容器中匀速注水,容器中水面的高度 h 随时间 t 变化 的可能图象是( ) A. B. C. D.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下部是已改圆台,上部是与下部相同倒放的圆台, 因为圆台下面粗,上面细,水面高度开始增加的慢,后来增加的快, 然后上面先快后慢.函数的图象是 C. 答案:C 7.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 t=0.01,则输出的 n=( ) A.5 B.6 C.7 D.8 解析:由已知中的程序框图可知:该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循环结构计算并输出变量 n 的值,模 拟程序的运行过程,分析循环中各变量值的变化情况,可得答案. 第一次执行循环体后,S= 1 2 ,m= 1 4 ,n=1,不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 再次执行循环体后,S= 1 4 ,m= 1 8 ,n=2,不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 再次执行循环体后,S= 1 8 ,m= 1 16 ,n=3,不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 再次执行循环体后,S= 1 16 ,m= 1 32 ,n=4,不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 再次执行循环体后,S= 1 32 ,m= 1 64 ,n=5,不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 再次执行循环体后,S= 1 64 ,m= 1 128 ,n=6,不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 再次执行循环体后,S= 1 128 ,m= 1 256 ,n=7,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 故输出的 n 值为 7. 答案:C 8.函数 ln  xx y x 的图象是( ) A. B. C. D. 解析: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排除选项,特殊点的位置判断即可. 函数 是奇函数,排除 A,C; 当 x= 1 2 时,y=ln 1 2 <0,对应点在第四象限,排除 D. 答案:B 9.△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是 a,b,c,已知 b=c,a2=2b2(1-sinA),则 A=( ) A. 3 4  B. 3  C. 4  D. 6  解析:利用余弦定理,建立方程关系得到 1-cosA=1-sinA,即 sinA=cosA,进行求解即可. ∵b=c, ∴a2=b2+c2-2bccosA=2b2-2b2cosA=2b2(1-cosA), ∵a2=2b2(1-sinA), ∴1-cosA=1-sinA, 则 sinA=cosA,即 tanA=1, 即 A= 4  . 答案:C 10.设 F 为抛物线 C:y2=3x 的焦点,过 F 且倾斜角为 30°的直线交 C 于 A,B 两点,O 为坐 标原点,则△OAB 的面积为( ) A. 33 4 B. 93 8 C. 63 32 D. 9 4 解析:由抛物线方程求出焦点坐标,由直线的倾斜角求出斜率,写出过 A,B 两点的直线方 程,和抛物线方程联立后化为关于 y 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根与系数关系得到 A,B 两点纵坐 标的和与积,把△OAB 的面积表示为两个小三角形 AOF 与 BOF 的面积和得答案. 由 y2=2px,得 2p=3,p= 3 2 , 则 F( 3 4 ,0). ∴过 A,B 的直线方程为 33 34   xy , 即 33 4 xy. 联立 2 33 3 4      xy yx ,得 4y2-12 3 y-9=0. 设 A(x1,y1),B(x2,y2), 则 y1+y2=3 3 ,y1y2= 9 4  . ∴     22 1 2 1 2 1 2 1 3 3 3 9 2 4 8 8 4 4 3 3 9           V V VO AB O AF O FBS S S y y y y y y . 答案:D 11.已知 G 是△ABC 的重心,过点 G 作直线 MN 与 AB,AC 交于点 M,N,且  uuur uuur AM x AB ,  uuur uuur AN y AC ,(x,y>0),则 3x+y 的最小值是( ) A. 8 3 B. 7 2 C. 5 2 D. 4 3 2 3 3  解析:设 BC 的中点为 D,则 2 1 1 1 3 3 3 3 1 3     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AG AD AB AC AM AN xy , ∵M,G,N 三点共线,故 1 3 1 3 1  xy . ∴   1 4 4 43 3 2 3 3 3 1 1 2 3 33333             yxx y x y x y x y . 当且仅当 3 yx xy 时,即 13 39  x 时取等号. 答案:D 12.已知函数    3o11 2 lg     x f x x 有两个零点 x1,x2,则( ) A.x1·x2<x1+x2 B.x1·x2<1 C.x1·x2=x1+x2 D.x1·x2>x1+x2 解析:如图所示: 由对数函数的定义知所给函数的定义域是(1,+∞),因为 f( 3 2 )>0,f(2)<0,f(4)>0, 由零点存在性定理知在区间( 3 2 ,2),(2,4)分别存在零点,记为 x1,x2,不妨设 x1<x2, 可以得到 1<x1<2<x2, 又由     1 1 3 1log 110 2       x f x x ,     2 2 3 2log 110 2       x f x x , 得   1 31 1 2 log 1    x x ,   2 32 1 2 log 1    x x , 两式相减得     21 3 2 3 1log 1 log 1 22 101              < xx xx , 即:log3(x2-1)-log3(x1-1)<0, 故(x2-1)(x1-1)<1,解得 x1·x2<x1+x2. 答案: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题 5 分,满分 20 分) 13.若 A={x|ax2-ax+1≤0,x∈R}=∅,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A={x|ax2-ax+1≤0,x∈R}=∅, ∴a=0 或   2 0 40     V > < a aa , 解得 0≤a<4. ∴a 的取值范围是[0,4). 答案:[0,4) 14.《九章算术》“竹九节”问题:现有 1 根 9 节的竹子,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 上面 4 节的容积共 3 升,下面 3 节的容积共 4 升,则第五节的容积为 . 解析:设第九节容积为 a1, ∵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上面 4 节的容积共 3 升,下面 3 节的容积共 4 升, ∴ 1 2 3 4 1 9 8 7 1 4 6 3 3 21 4             a a a a a d a a a a d , 解得 1 13 22 a , 7 66 d , ∴第五节的容积为 51 13 7 6744 22 66 66     a a d . 答案: 67 66 15.已知函数   1 2 1 1   xf x e x ,则使得 f(x)>f(2x-1)成立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首先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和函数的奇偶性,然后脱去 f 符号计算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 由函数的解析式可得函数为偶函数,且当 x≥0 时:   1 2 1 1   xf x e x ,     1 22 2 0 1     >x xf x e x , 即函数 f(x)是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的偶函数, 不等式 f(x)>f(2x-1)成立,则:|x|>|2x-1|,即:x2>(2x-1)2, 求解二次不等式可得 x 的取值范围是( 1 3 ,1). 答案:( 1 3 ,1) 16.过动点 P 作圆:(x-3)2+(y-4)2=1 的切线 PQ,其中 Q 为切点,若|PQ|=|PO|(O 为坐标原点), 则|PQ|的最小值是 . 解析:根据题意,设 P 的坐标为(m,n),圆(x-3)2+(y-4)2=1 的圆心为 N,由圆的切线的性质 可得|PN|2=|PQ|2+|NQ|2=|PQ|2+1 , 结 合 题 意 可 得 |PN|2=|PO|2+1 , 代 入 点 的 坐 标 可 得 (m-3)2+(n-4)2=m2+n2+1,变形可得:6m+8n=24,可得 P 的轨迹,分析可得|PQ|的最小值即点 O 到直线 6x+8y=24 的距离,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计算可得答案. 根据题意,设 P 的坐标为(m,n),圆(x-3)2+(y-4)2=1 的圆心为 N,则 N(3,4), PQ 为圆(x-3)2+(y-4)2=1 的切线,则有|PN|2=|PQ|2+|NQ|2=|PQ|2+1, 又由|PQ|=|PO|, 则有|PN|2=|PO|2+1, 即(m-3)2+(n-4)2=m2+n2+1, 变形可得:6m+8n=24, 即 P 在直线 6x+8y=24 上, 则|PQ|的最小值即点 O 到直线 6x+8y=24 的距离, 且 22 6 0 8 0 24 12 568       d ; 即|PQ|的最小值是12 5 . 答案:12 5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第 17~21 题为必考题,每小题 12 分,第 22、23 题为选考题,有 1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且 a3=5,a5=9,数列{bn}的前 n 项和为 21 33 nnSb. (1)求数列{an}和{bn}的通项公式. 解析:(1)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求出首项和公差,由此能求出 an=1+(n-1)×2=2n-1.由数列 {an}的前 n 项和为 ,求出{bn}是首项为 1,公比为-2 的等比数列,由此能求出 bn=(-2)n-1. 答案:(1)∵数列{an}为等差数列,且 a3=5,a5=9, ∴ 5395 2 5 3 2     aad , ∴a1=a3-2d=5-4=1, ∴an=1+(n-1)×2=2n-1. ∵数列{bn}的前 n 项和为 . ∴n=1 时, 11 21 33 Sb,由 S1=b1,解得 b1=1, 当 n≥2 时, 11 22 33   n n n n nb S S b b , ∴bn=-2bn-1, ∴{bn}是首项为 1,公比为-2 的等比数列, ∴bn=(-2)n-1. (2)设 cn=an|bn|,求数列{cn}的前 n 项和 Tn. 解析:(2)由 cn=an|bn|=(2n-1)·2n-1,利用错位相减法能求出数列{cn}的前 n 项和. 答案:(2)cn=an|bn|=(2n-1)·2n-1, ∴数列{cn}的前 n 项和: Tn=1×1+3×2+5×22+…+(2n-1)×2n-1, 2Tn=1×2+3×22+5×23+…+(2n-1)×2n, 两式相减,得: -Tn=1+2(2+22+…+2n-1)-(2n-1)·2n =1+2× 22 12   n -(2n-1)·2n =1+2n+1-4-(2n-1)·2n =-3+(3-2n)·2n, ∴Tn=(2n-3)·2n+3. 18.如图所示,正四棱椎 P-ABCD 中,底面 ABCD 的边长为 2,侧棱长为 2 2 ,E 为 PD 的中点. (1)求证:PB∥平面 AEC. 解析:(1)设 BD 交 AC 于 O,连接 OE,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 OE∥PB,再由线面平行的判 定可得 PB∥平面 AEC. 答案:(1)证明:设 BD 交 AC 于 O,连接 OE,则 在三角形 BDP 中,O、E 分别为 BD、PD 的中点, ∴OE∥PB, 又 OE  平面 AEC,PB 平面 AEC, ∴PB∥平面 AEC. (2)若 F 为 PA 上的一点,且 3PF FA ,求三棱椎 A-BDF 的体积. 解析:(2)求出 PO,结合已知可得 F 到平面 ABD 的距离为 1 4 PO,然后利用等积法求三棱椎 A-BDF 的体积. 答案:(2)由已知可得, 226  PO PD O D . 又 PO⊥平面 ABCD,且 3PF FA , ∴F 到平面 ABD 的距离为 PO. ∴ 1 1 1 1 1 3 4 3 6 64 22 2 6              VA BDF F ABD ABDV V S PO . 19.某中学为研究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与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的关系,对该校 200 名高三学生的 课外体育锻炼平均每天运动的时间进行调查,如表:(平均每天锻炼的时间单位:分钟)将学 生日均课外体育运动时间在[40,60)上的学生评价为“课外体育达标”. (1)请根据上述表格中的统计数据填写下面 2×2 列联表,并通过计算判断是否能在犯错误的 概率不超过 0.01 的前提下认为“课外体育达标”与性别有关? 解 析 : (1) 根 据 题 意 , 由 由 频 率 分 布 表 可 得 2 × 2 列 联 表 , 计 算 K2 可得  2 2 200 60 20 30 90 6.061 6.635 150 50 90 110       <K ,由独立性检验的意义分析可得答案. 答案:(1)根据题意,由频率分布表可得: 则   2 2 200 60 20 30 90 6.061 6.635 150 50 90 110       <K , 顾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 0.01 的前提下不能认为“课外体育达标”与性别有关. (2)从上述 200 名学生中,按“课外体育达标”、“课外体育不达标”分层抽样,抽取 4 人得 到一个样本,再从这个样本中抽取 2 人,求恰好抽到一名“课外体育不达标”学生的概率. 参考公式:           2 2      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其中 n=a+b+c+d. 参考数据: 解析:(2)根据题意,样本中“课外体育不达标”有 3 人,分别记为 a、b、c,“课外体育达 标”的有 1 人,记为 1;列举从 4 名学生中任意选出 2 人以及恰好抽到一名“课外体育不达 标”学生的情况,由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计算可得答案. 答案:(2)根据题意,样本中“课外体育不达标”有 3 人,分别记为 a、b、c,“课外体育达 标”的有 1 人,记为 1; 从 4 名学生中任意选出 2 人,有 ab、ac、a1、bc、b1、c1,共 6 种情况, 其中恰好抽到一名“课外体育不达标”学生的情况有:a1、b1、c1,共 3 种情况, 则恰好抽到一名“课外体育不达标”学生的概率 1 2 3 6 P . 20.椭圆 C: 22 221xy ab (a>b>0)的左顶点为 A,右焦点为 F,上顶点为 B,下顶点为 C, 若直线 AB 与直线 CF 的交点为(3a,16). (1)求椭圆 C 的标准方程. 解析:(1)推导出直线 AB 的方程为 y= b a x+b,直线 CF 的方程为 y= b c x-b.把点(3a,16)分别 代入直线的方程 16 3 16 3 b ab a b ab c          ,b=4,且 3a=5c,由此能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答案:(1)由椭圆 C 的左顶点 A(-a,0),上下顶点坐标为 B(0,b),C(0,-b), 右焦点为 F(c,0),则直线 AB 的方程为 y= x+b, 直线 CF 的方程为 y= b c x-b. 又∵直线 AB 与直线 CF 的交点为(3a,16), 把点(3a,16)分别代入直线的方程 16 3 16 3 b ab a b ab c          , 解得 b=4,且 3a=5c, 又∵a2=b2+c2,解得 a=5,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2 1 25 16 xy. (2)点 P(m,0)为椭圆 C 的长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P 且斜率为 4 5 的直线 l 交椭圆 C 于 S,T 两点,证明:|PS|2+|PT|2 为定值. 解析:(2)设直线的方程为 x= 5 4 y+m,代入 ,得:25y2+20my+8(m2-25)=0,由此 利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结合已知条件能证明 PS|2+|PT|2 是定值. 答案:(2)设直线的方程为 x= y+m,代入 , 并整理得:25y2+20my+8(m2-25)=0, 设 S(x1,y1),T(x2,y2),则 y1+y2= 4 5  m,y1y2=  28 25 25 m  , 又∵|PS|2=(x1-m)2+y1 2= 41 16 y1 2, 同理,|PT|2= y2 2, 则      22 22 222 1 2 1 2 1 2 16 2541 41 41 42 41 16 16 16 5 25 mmPS PT y y y y y y              , ∴|PS|2+|PT|2 是定值. 21.已知函数 f(x)=x2-lnx. (1)求函数 f(x)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 解析:(1)首先求得切点坐标,然后求解切线的斜率即可求得切线方程. 答案:(1)由题意可得:f(1)=1,且:f′(x)=2x- 1 x ,f′(1)=2-1=1, 则所求切线方程为 y-1=1×(x-1),即 y=x. (2)在函数 f(x)=x2-lnx 的图象上是否存在两点,使以这两点为切点的切线互相垂直,且切 点的横坐标都在区间[ 1 2 ,1]上.若存在,求出这两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2)由题意结合导函数研究函数的切线,结合导函数的单调性和值域即可求得最终结 果. 答案:(2)设切点坐标为(x1,y1),(x2,y2),x1,x2∈[ 1 2 ,1],不妨设 x1<x2, 结合题意和(1)中求得的导函数解析式可得: 12 12 112 2 1xx xx                 , 函数 f(x)=2x- 在区间[ ,1]上单调递增,函数的值域为[-1,1],故: 12 12 111 2 2 1xx xx     < ,据此有: 1 1 2 2 121 121 x x x x         , 解得: 1 2 1 1 2 x x      或 1 2 1 1 2 x x       (舍去), 故存在两点( 1 2 ,ln2+ 1 4 ),(1,1)即为所求. 选做题:请在 22、23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题目,如果多做,则按所 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讲] 22.已知曲线 C1 的参数方程为 4 5 cos 5 5 sin xt yt    (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 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C2 的极坐标方程为ρ =2sinθ . (1)把 C1 的参数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 解析:(1)曲线 C1 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 t,得到普通方程,再由 cos sin x y      ,能求出 C1 的 极坐标方程. 答案:(1)将 4 5 cos 5 5 sin xt yt    ,消去参数 t,化为普通方程(x-4)2+(y-5)2=25, 即 C1:x2+y2-8x-10y+16=0, 将 代入 x2+y2-8x-10y+16=0, 得ρ 2-8ρ cosθ -10ρ sinθ +16=0. ∴C1 的极坐标方程为ρ 2-8ρ cosθ -10ρ sinθ +16=0. (2)求 C1 与 C2 交点的极坐标(ρ ≥0,0≤θ <2π ). 解析:(2)曲线 C2 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与 C1 的普通方程联立,求出 C1 与 C2 交 点的直角坐标,由此能求出 C1 与 C2 交点的极坐标. 答案:(2)∵曲线 C2 的极坐标方程为ρ =2sinθ . ∴曲线 C2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x2+y2-2y=0, 联立 22 22 8 10 16 0 20 x y x y x y y           , 解得 1 1 x y    或 0 2 x y    , ∴C1 与 C2 交点的极坐标为( 2 , 4  )和(2, 2  ).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设函数 f(x)=|2x-4|+1. (1)画出函数 y=f(x)的图象. 解析:(1)取得绝对值符号,得到分段函数,然后画出函数的图象. 答案:(1)由于   2 5 2 2 3 2 xx fx xx     , < , ,则 y=f(x)的图象如图所示: (2)若不等式 f(x)≤ax 的解集非空,求 a 的取值范围. 解析:(2)利用函数的图象,转化求解 a 的范围即可. 答案:(2)由函数 y=f(x)与函数 y=ax 的图象可知,当且仅当 a≥ 1 2 或 a<-2 时, 函数 y=f(x)与函数 y=ax 的图象有交点, 故不等式 f(x)≤ax 的解集非空时,a 的取值范围是(-∞,-2)∪[ 1 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