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 ‎1. 据《礼记王制》记载,西周时,天子巡守地方,若地方私自变更礼乐,则认为“不从”,要受到流放;私自改变制度和服饰,则被视为“畔”,天子将军事讨伐。这表明西周时期 A. 利用礼乐制度维护统治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 分封制执行中出现危机 D. 儒家等级观念得到宣扬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周天子对于地方落实“礼”有严格规定,落实不到位将被处罚,这反映出周天子利用礼乐制度维护自身统治,故A正确;B不是其主旨,材料强调礼乐制度的作用,排除B;材料表明分封制较稳固,排除C;当时没有儒学,排除D。‎ ‎2. 《秦简文字系统之研究》一书以青川、睡虎地、龙岗、放马滩四个地方的秦简为材料,分析秦简文字的结构特点,结果显示:“秦简中49.81%的文字初见于殷商卜辞,31.27%初见于西周金文,14.7%初见于春秋文字,4.16%初见于早期战国文字。”这反映出当时 A. 文字发展缺乏创新性 B. 文化保守色彩较为浓厚 C. 文字演进体现传承性 D. 篆书源自殷商甲骨文字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秦简中文字多数见于殷商卜辞,之后初见的金文、春秋文字和战国文字越来越少,说明文字的演变仍然是以殷商文字为主的,慢慢演变,即文字演进体现传承性,故选C;根据材料中汉字的演变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A排除;材料不能体现文化保守色彩,B错误;从材料不能体现篆书源自殷商甲骨文字,D错误。‎ ‎3. 秦王朝在各级官府内部及官府之间,建立初步的监督制约机制。此外,一支独立于文武行政系统之外的监察系统,也在这时建立起来。此举有利于 A. 扩大监察系统的权力 B.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 进一步有效削弱相权 D. 加强对官僚系统的控制 ‎【答案】D ‎【解析】‎ - 15 -‎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秦朝逐步建立起较系统的监察体系,有利于加强对官僚队伍的监督与管理,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权力的大小,排除A;监察官员,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材料没有针对丞相,排除C。‎ ‎4. 据记载,东汉时期崔氏一族经营的田庄以从事农业(种植蔬菜、竹木、花果等)为主,但亦兼有手工业(农产品加工、纺织、做饴糖、漂染、酿造等)建筑、兴修水利、制造武器等。这反映出当时崔氏田庄 A. 经济结构合理性明显增强 B. 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C. 已成为东汉重要割据势力 D. 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是崔氏田庄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均可以满足自身需要,强调的是其自给自足的特征,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庄园经济的自给自足特征,排除。故选B。‎ ‎5. 下表唐朝末年(约861年)苏州地区的税收流向占比,可知,当时 A. 中央财政出现亏空 B. 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C. 苏州经济较为发达 D.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唐朝时期地方地方税收被地方留用的比重远超中央,说明的是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了中央集权,B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中央财政亏空的结论,A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6.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人郊游时,“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疎狂”;宋代的绘画和陶绘中也经常出现宫廷宴会上专业团体的蹴鞠表演,皇亲贵族甚至皇帝本人有时也会参加蹴鞠运动。这些历史现象表明,蹴鞠在宋代的发展 A.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推广 B. 瓦解了社会等级制度 C. 推动了体育运动的普及 D. 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 ‎【答案】D - 15 -‎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宋朝的蹴鞠娱乐活动在民间和贵族上层十分流行,说明的是当时社会文化生活十分丰富,D正确;材料未涉及国家政权力量的推广,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仅从蹴鞠一项活动是无法推出当时体育活动的普及的,C排除。故选D。‎ ‎7. 如表明代货币需求估计(1480~1600年)(单位:万两银),说明当时 A. 中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B. 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C. 政府经济控制能力加强 D. 白银货币化进程已完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明朝时期整个社会对白银的需求量十分庞大,这主要和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B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外贸易问题,A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8. 清初地方官征税时,以碎银重铸耗损为由,私自多征钱银,称为火耗。雍正时,将“火耗”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养廉银制度,养廉银通常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清政府此举 A. 解决了财政困难 B. 实现了政府的收支平衡 C. 有利于改善吏治 D. 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清代把地方官员私自收取的“火耗”变成了正规的税收,并用于官员的俸禄,这有利于防止官员的腐败,有利于整顿和改善吏治,C正确;此举不是为了解决财政问题,排除A;“实现了”的表述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这一点,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 ‎9. ‎ - 15 -‎ 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并无专门办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地方外交在中外交涉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逐步建立了一套由南、北洋大臣体制和省外交体制构成的独特外交体制。清代这种外交体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央集权体制的弱化 B. 西方外交体制的影响 C. 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 D. 中外条约制度的规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清政府并无专门办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地方外交在中外交涉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看出,清政府并不重视对外交关系的发展,认为以中央政府的身份办理外交有失身份,所以才以地方办理外交,这体现出其受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故C正确;A项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A;西方外交体制是以中央政府代表国家进行对外交往,因此清政府并没有受到西方外交体制太大的影响,排除B;中外条约中并没有对地方办理外交方面有所规定,故排除D。‎ ‎10. 汉阳铁厂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师经过勘测后,根据磁铁矿和煤矿的贮藏情况,建议把钢铁厂设在湖北省大冶县。但张之洞为了能亲自控制整个工程的建设和工厂的资金支出,不顾专家顾问的反对意见,下令把这个钢铁厂建在汉阳。这反映出张之洞 A. 以汉阳为洋务运动中心 B. 具有近代市场经济意识 C. 以政治利益为洋务前提 D. 初步认识到官场的腐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张之洞为了能亲自控制整个工程的建设和工厂的资金支出”可知,张之洞把钢铁厂建在汉阳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控制,故选C;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官场腐败的信息,排除D。‎ ‎【点睛】‎ ‎11. 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拟定《商业银行条例》,鼓励民间私人资本开办银行;为改变前清有心实业者“欲开发则不能”的窘境,实业部拟定了《商业注册章程》,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等。这些做法 A. 提高了实业家投资办厂的积极性 B. 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 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扫清障碍 D. 是民族资本主义“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 - 15 -‎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了, 政府颁布了鼓励发展实业的相关法令,这为实业家兴办实行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性保障,提高了实业家投资办厂的积极性,A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在这之前已经出现 ,排除B;C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影响,排除;“短暂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列强放松侵略,故排除D。‎ ‎12. 1927年1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断言“现时全中国的状况是直接革命的形势”,据此确定了实行全国武装暴动的总策略,并以城市暴动为“中心及指导者”。据此可知,当时 A. 中国革命形势依然处于高潮 B. 党内“右”倾机会主义思潮泛滥 C. 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初见成效 D. 中共对革命道路的认识尚未成熟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南昌起义等以城市为中心的爆动失败之后,中共仍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说明还没有看清当时的革命形势,反映出中共对革命道路的认识尚未成熟,D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八七会议已经基本上清除了“右”倾机会主义,排除B;从材料主旨来看,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还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排除C。‎ ‎13. 1936年,中国共产党用于表述抗战策略的政治词汇有“抗日反帝战线”“人民阵线”“联合阵线”“统一战线”等。1937年3月以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固定表述稳定下来。这种变化反映出 A. 日本全面侵华推动了国共合作 B. 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C. 党对抗战主体的认识不断深化 D. 党对抗战领导权作出重大妥协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抗日反帝战线”“人民阵线”“联合阵线”“统一战线”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变化,反映出中共对于抗战主体的认识从局部人群最后到全民族,范围不断扩大,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故C正确;日本全面侵华之前国共合作已经开始合作,排除A;B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领导权的问题,排除D。‎ ‎14. 1940年,国民党五届七中全会通过了部分中央委员联名提交的议案,该议案建议“严禁官吏经营商业,最低限度亦不许经营与职务有关的商业”。这表明国民政府 - 15 -‎ A. 力图强化经济控制以应对战争 B. 对官吏经营商业的危害有所认识 C. 调整了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 D. 试图通过整顿吏治推动民生改善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严禁官吏经营商业,最低限度亦不许经营与职务有关的商业”可以看出,国民政府已经意识 到官员经商会出现官商勾结的现象,造成官员腐败,故B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不是强化对经济的控制,也不是民族资本主义的调整,而是规范官员的行为,排除AC;改善民生与题意无关,排除D。‎ ‎15. 随着冷战在欧洲展开并向东亚地区扩展,在亚洲和非洲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不愿意依附于两极格局任何一方的中间政治力量。这股力量第一次独立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 日内瓦会议召开 B. 万隆会议的召开 C. 不结盟运动兴起 D. 中国重返联合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亚洲和非洲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不愿意依附于两极格局任何一方的中间政治力量”可得出这股力量是亚非的民族独立国家,标志着他们第一次独立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万隆会议的召开,故B正确;ACD项与主旨不符合。‎ ‎16. 1986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证券交易所总裁范尔霖先生时,向其赠送了一张由飞乐音响发行,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新中国第一支股票。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国际社会的轰动,主要是因为这支股票的发行标志着中国 A. 以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企改革 B. 对外开放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C. 制造业发展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D. 经济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飞乐音响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新中国第一支股票,股份制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表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标志经济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国企改革,A错误;开放浦东标志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B错误;发行股票不能表明走向国际市场,C错误。‎ ‎17. 伯里克利为担任民众法庭陪审员的公民发放每日生活补贴,后来发展为参加公民大会即可领取津贴。此举 - 15 -‎ A. 利于贫困公民广泛参政 B. 使贫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分离 C. 导致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 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改革时期推行的公职津贴制,有利于保障下层公民参与政权,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A。‎ ‎18. 《十二铜表法》规定:偷来用于建筑房屋的梁木或用于葡萄园的架材,不得拆走。但可对盗取它们的人,提起赔偿加倍于其价值的诉讼。且修剪葡萄藤之日,即为取回架材之时。这表明该法律条文 A. 体现出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B. 不能有效地保护私有财产 C. 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 D. 重视司法程序的贯彻落实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不得拆走”,但“修剪葡萄藤之日,即为取回架材之时”可以看出,一方面其规定体现了原则 性,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又做了灵活的调整,故C正确;材料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A;从最终能够取回可以看出保护了私有财产,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到司法程度的问题,排除D。‎ ‎19. 如图反映了1000〜1900年世界人口和城市化的发展状况。图中1500〜1700年间人口出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世界总人口城市人口比例 A. 城市化改变了人口结构 B.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 C. 殖民扩张推动人口迁徙 D. 地理大发现促进物种传播 ‎【答案】D ‎【解析】‎ - 15 -‎ ‎【详解】根据材料中1500—1700年世界总人口人数是逐步上升的,结合所学可知1500年左右的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传播,极大影响了各地的经济生活,促进人口的增长,故选D;从材料中看出,1500—1700年城市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但是不能体现出改变人口结构,A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B错误;殖民扩张促进人口迁徙,但是材料中世界人口变化和城市人口比例不能体现出是殖民扩张导致的,C错误。‎ ‎20. 法国人蒙克莱田认为,商业是国家活动的基础,国家应该保护商人的商业利益,尤其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源泉,应保护关税,达到货币入超。该理论一经提出,立即成为欧洲诸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 A. 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 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 D. 推动列强对外资本输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商业的重要性,对其进行保护,这体现的是重商主义的思想,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A正确;B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B;工业革命的开展要求自由贸易,而不是保护关税,排除C;材料强调商品贸易,而不是资本输出,排除D。‎ ‎21. 伏尔泰曾说:“在我们多灾多难的世界上,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富人阶级,一个是贫困阶级。除非有无限数量的人一无所有,人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据此可知,伏尔泰认为 A. 人们在财产方面可以存在不平等 B. 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具有必然性 C. 森严等级是人类能够生存的前提 D. 社会政治中的森严等级具有合理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表明,伏尔泰强调富人阶级、贫困阶级存在是合理的,不平等是社会自然存在的现象,这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资产阶级的剥削辩护,对平等内涵缺乏理性思考,故A正确;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D错误。‎ ‎【点睛】‎ ‎22. 维多利亚早期,父权制绝对主导着英国中产阶级家庭。1870年和1882年议会两次通过《己婚妇女财产法》,给予己婚妇女独立 - 15 -‎ 财产权和与丈夫同等的权利。妇女家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动 B. 妇女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变 C. 启蒙运动产生深刻影响 D. 父权家长制受到普遍抵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70年和1882年”、“给予己婚妇女独立的财产权和与丈夫同等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妇女地位的提高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有关,妇女的社会经济状况有所改变,B正确;AC显然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 ‎23. 在“一五”“二五”计划期间,苏联中等和高等学校共培养了147万专门人才,熟练工人增加近9倍,工程师增加近3倍,科学工作者由2.26万人增加到4.26万人。这一成就 A. 适应了苏联工业化需求 B. 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C. 使苏联科技领先于世界 D. 实现了工业生产完全自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苏联通过培养大量的技术科技人才,来满足当前国家开展工业化的人才需求,故A正确;培养人才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没有必然的关系,排除B;没有比较不能得出领先世界,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实现了自主,排除D。‎ ‎24. 20世纪50年代,新小说派兴起,该流派认为小说应主要描写物的世界,应透过平常琐碎的日常生活,以非情节化的形式,揭示人的潜意识活动。据此可知,该流派属于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最大的特征就是反传统、反理性,因此根据材料“应透过平常琐碎的日常生活,以非情节化的形式,揭示人的潜意识活动”可知是现代主义流派,D正确;古典主义文学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和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等,A排除;浪漫主义文学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感情的抒发,B排除;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的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C排除。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 15 -‎ ‎——据张海鹏、徐蓝主编《中外历史纲要》等绘制 材料二 ‎ ‎——据汤伟《全球治理的新变化》绘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20世纪“地球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治理变化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从上述两种变化中应该得到的启示。‎ ‎【答案】(1)原因:科技发展,交通技术不断革新;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推动。‎ ‎(2)趋势:治理体系从区域体系转向全球体系;参与主体由独立或较独立的政治实体发展为跨国公司、个体力量、国内政府、非政府组织等行为主体;治理内容由规范规则发展为物质、价值规范和制度体系。‎ ‎(3)启示:生产力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全球化发展中应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5 -‎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16-20世纪‘地球变化’”可知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紧密。结合所学可从科技发展,交通技术不断革新、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推动等方面分析回答。‎ ‎(2)据材料二图示信息可知全球治理经历了从早期的东亚朝贡体系、意大利城邦国家体系到近代早期殖民主义的欧洲国家体系再到当今跨国公司、个体力量、国内政府、非政府组织等行为主体互动形成全球体系的变化,据此分析,可从全球治理体系从区域体系转向全球体系的变化;从主体的数量从少到多独立或较独立的政治实体发展为跨国公司、个体力量、国内政府、非政府组织等行为主体分析概括参与全球治理的主体的变化;据材料二“基本问题是民族国家频繁交往而引起的约束性规范、交往规则问题”“包括物质、价值规范和制度体系,关注资源、环境、因特网等高科技治理……”等安全等并结合所学概括得出治理内容的变化,从治理内容由规范规则发展为物质、价值规范和制度体系回答。‎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不论从材料一的地球越来越小,还是材料二全球治理变化的趋势,总之生产力发展、人类共同发展是关键,因此可以从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全球化发展中应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来回答。‎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门洞开”后,中国知识分子在各自的时代拐点上竭尽所能,用家国情怀与担当意识诠释了中华君子品格。他们是民族精英,他们的君子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1841年,道光帝撤职查办林则徐,林则徐愤怒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处死“戌戌六君子”,临刑前谭嗣同慷慨陈词:“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1911年黄花岗起义前,林觉民与妻决别:“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起义失败后,包括他在内的70多位同盟会会员壮烈牺牲。1918年,《新青年》发表了李大剑撰写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他热情讴歌:“人道的警钟声响了!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摘编自徐建源《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君子精神和救国担当》‎ 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答案】示例一.‎ - 15 -‎ 论题:近代中华君子品格体现了勇于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 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大肆对华输出鸦片,林则徐禁烟抗英反遭罢免,但他虎门销烟的爱国主义壮举,永垂史册。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肩负变法图存的重任,但变法因触犯了慈禧太后和顽固派的利益而失败,谭嗣同慷慨就义,谱写了为变法甘愿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林觉民与妻决别,英勇就义,激励着革命党人前仆后继,最终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华民族解放与发展新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 综上,近代各阶层爱国志士用家国情怀、赤子之心诠释了中华君子品格,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示例二 论题:李大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寻找救国救民新道路,彰显了中华君子的爱国情怀。‎ 说明:鸦片战争后,各阶层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但均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没有改变中华民族被奴役被压迫的命运。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宣传民主和科学,推动中国思想解放。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指明了新的救国道路,李大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后继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综上,李大钊体现出的中华君子爱国主义品格,激励当代国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国门洞开’后,中国知识分子在各自的时代拐点上竭尽所能,用家国情怀与担当意识诠释了中华君子品格。他们是民族精英,他们的君子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可以总结出一个论题:近代中华君子品格体现了勇于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根据提炼的论点通过材料中的内容或者自己组织材料进行论证,主要从爱国者如何反侵略、反压迫,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反映中华君子的爱国品质。如虎门禁烟的林则徐、慨然赴死的变法者谭嗣同、为了民主革命,甘愿牺牲自己的陈觉民、宣传马克思主义,使中国革命迎来历史性变化的李大钊等,论证时组织好语言,做到史论结合,论证合理。‎ ‎27. 材料 ‎ - 15 -‎ ‎ 希特勒曾公开说瑞士的存在是一个时代的错误,瑞士在建立联邦前曾经是德国的一部分。对此,瑞士人深知自保的根本只能是加强国防,让侵略者畏惧于高昂的入侵成本。瑞士人利用国家高山密布、地势险要的特点,在交通要道建了几千座装有大炮和机枪的碉堡。与此同时,瑞士在二战前就拥有了一支以小国标准来看很不错的空军。瑞士实行全民皆兵,法律规定所有男孩子小学期间必须学会使用步枪,军训贯穿男孩整个学业。年满20岁后,所有青年都要在军队接受三个月的基本训练。1939年英法对德宣战时,420万瑞士人全民动员。面对如刺猬一样做好准备的瑞士,德国放弃了入侵企图。瑞士也尽量不刺激德国,甚至与德国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向德国出口了大量精密机械,并提供了难以估计价值的金融服务。‎ ‎——摘编自阎滨《夹缝求生——二战中的中立国》‎ ‎(1)根据材料,概括瑞士免遭德国入侵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中瑞士中立自保政策的影响。‎ ‎【答案】(1)原因:瑞士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军事准备充分:采取实用的外交策略:放弃入侵瑞士对德国有利。 (2)影响:瑞上避免了战争的破坏,有利于维护其国家利益;客观上便利德国对外侵略扩张:不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瑞士人利用国家高山密布、地势险要的特点,在交通要道建了几千座装有大炮和机枪的碉堡”得出瑞士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根据“瑞士在二战前就拥有了一支以小国标准来看很不错的空军。瑞士实行全民皆兵,法律规定所有男孩子小学期间必须学会使用步枪,军训贯穿男孩整个学业”得出军事准备充分;根据“瑞士也尽量不刺激德国,甚至与德国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向德国出口了大量精密机械,并提供了难以估计价值的金融服务。”得出采取实用的外交策略、放弃入侵瑞士对德国有利。‎ ‎(2)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从瑞上避免了战争的破坏,有利于维护其国家利益;客观上便利德国对外侵略扩张、不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角度概括。‎ ‎28. 材料 ‎ - 15 -‎ ‎ 在晋国深厚的法治传统基础上,三晋国家率先于战国前期开始变法图强。魏文候于公元前446年即位,任李悝为相并主持变法。李悝一方面提出“尽地力”,统一分配耕地,督促农民积极耕作,增加粮食生产。另一方面采用“平籴法”,丰收年景由国家以平时的价格收储百姓手中的余粮,等到欠收年景粮食短缺时再以平价卖给百姓,既防“谷贱伤民”又防“谷责扰民”。用人方面,李悝主张有功劳者才有资格享受物质奖赏,才有资格得到爵位。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李悝写下《法经》六篇,把盗、贼列为惩治对象,描述社会上层犯罪行为为“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等,并相应地制定《杂律》加以惩处。魏国成为战国时代第一个新兴的霸主。‎ ‎——摘编自高专诚《战国前期李悝变法的历史反思》‎ ‎(1)根据材料,概括李悝变法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悝变法的积极影响。‎ ‎【答案】(1)措施:统一分配耕地;采用“平籴法”;按功劳授爵位;撰写《法经》六篇,强化社会治理。 (2)影响:有利于农业发展,增强国力;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推动社会转型;对后世有借鉴意义。‎ ‎【解析】‎ ‎【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统一分配耕地,督促农民积极耕作,增加粮食生产”可归纳出统一分配耕地;根据材料“另一方面采用‘平籴法’”可归纳出采用“平籴法”;根据材料“李悝主张有功劳者才有资格享受物质奖赏,才有资格得到爵位”可归纳出按功劳授爵位;根据材料“李悝写下《法经》六篇”可归纳出撰写《法经》六篇,强化社会治理。‎ ‎(2)影响:结合李悝改革的措施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关于影响可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转型及影响后世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9. 材料 佛洛伦斯南丁格尔(1820~1910),生于意大利的富有家庭,后来迁居英国。她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作为自己的理想。为此她勤奋好学,掌握了全面的护理知识,她还到欧洲各国医院进行了仔细的考察。1854年,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国政府任命她为陆军医院总护理长,这是英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担任政府公职的女性。在野战医院工作期间,她切实提高了军队医院的卫生保健工作。战争结束后,在英国准备举行盛大仪式欢迎她回国时,她却悄悄从另一个小港口回到了医院。1860年,她把五万英镑奖金悉数捐出,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她编撰了《护理札记》《健康护理与疾病札记》等专著,这些书籍成为护理工作的经典著作。为了促进医疗国际合作,她还和各界有识之士组织发起了国际红十字会。为了表达对南丁格尔及护理工作的崇敬,国际护士理事会把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摘自张躬《天使在人间》‎ ‎(1)根据材料,概括南丁格尔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丁格尔取得成就的原因。‎ - 15 -‎ ‎【答案】(1)贡献:提高军队医院卫生和护理质量;创办护士学校,培养人才;编撰护理专著,传播护理知识;组建国际红十字会,促进国际合作。‎ ‎(2)原因:英国政府的支持;频繁战争需要加强医疗护理;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个人的品格和努力。‎ ‎【解析】‎ ‎【详解】(1)贡献:根据“在野战医院工作期间,她切实提高了军队医院的卫生保健工作”得出提高军队医院卫生和护理质量;根据“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得出创办护士学校,培养人才;根据“她编撰了《护理札记》《健康护理与疾病札记》等专著”得出编撰护理专著,传播护理知识;根据“她还和各界有识之士组织发起了国际红十字会”得出组建国际红十字会,促进国际合作。‎ ‎(2)原因:根据所学可从英国政府的支持、频繁战争需要加强医疗护理、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个人的品格和努力等角度概括。‎ - 1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