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3第二章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案(湘教版)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考纲解读 以某一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并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采取何种措施防止该问题的产生 知识导图 一、“地球之肾” 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3.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湿地的意义: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5. 二、湿地资源问题 1.湿地资源问题 2.洞庭湖萎缩 三、保护湿地 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 地区 具体措施 洞庭湖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三江平原 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考点一 湿地的功能及其萎缩的原因和危害——以湖泊为例 1.湿地资源的功能 2.不同类型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 (2)内陆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 (3)湖泊面积变化原因分析思路 ①首先分析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由气候变干、蒸发加强引起的;如果是近几十年的变化,则主要考虑人为原因;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降水有关。 ②其次分析湖泊所在地区:短期内外流湖萎缩主要原因一般是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积减少,退耕还湖的结果;干旱区内流湖萎缩,短期原因是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过度造成的。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湖泊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升高与降低、冰雪融化量的多少。 1.(2018·安徽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但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 (2)推测艾比湖湖面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分析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 (4)请你就艾比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解析: 第(1)题,可从盐分增加、水分减少角度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信息回答。第(2)题,湖泊面积大小取决于水量多少,可从湖泊补给水源角度分析。注意材料中提及位于天山北坡,有多条河流注入,则水源来自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冰川融水量取决于气温,故夏季水量最大、湖泊面积最大。第(3)题,可从对气候、水质、生物、土壤,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角度回答。第(4)题,该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水资源的短缺,故可从节水角度采取措施。 答案: (1)艾比湖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分不断累积;气候变化,使该地区气候趋向暖干化,蒸发量加大;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入湖水量大大减少,导致对湖水的稀释作用减弱等。 (2)夏季;艾比湖主要补给方式是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其汛期出现在夏季。 (3)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坏;蒸发量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盐渍化和沙化加重,影响北疆地区的生态环境。 (4)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考点二 湿地的形成、开发与利用——以沼泽为例 1.湿地的形成原因 沼泽的形成一般与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有关。例如: (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河流有凌汛,水易漫出河道。 (2)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积雪、冰川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多冻土层,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沼泽的开发利用 3.沼泽的环境效益及负面影响 我国湿地类型及开发保护 湿地类型 开发与保护 三江源 退耕还牧、还草;通过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生态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培养农牧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将三江源地区最终建设成集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考察研究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自然保护区,实现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东北沼泽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田还沼泽;禁止滥捕、滥猎,保护野生动植物,在亟须补水的重要湿地实施生态补水工程,引松花江水、嫩江水回灌;过去开垦的沼泽地逐步退耕 湖泊 退田还湖,退田还塘,既可蓄水分洪,又可发展水产养殖,农民变渔民,既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又使原来的居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在河流上游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下游加固大堤,疏通河道;实行休渔制度,以保证鱼类的再生产能力,满足人类需求;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沿海滩涂 划定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边界,有节制地开垦滩涂;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开展滨海湿地优化养殖和生态养殖工程;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发展旅游业,实现湿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一体化 河口三角洲 修筑防海潮大堤,湿地内围堰蓄水,在高盐碱地域人工培育柽柳林和人工种植芦苇等;防治水污染;加强河流水利工程建设 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河流流向的判读。材料突出河流是流向区外的,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可知图中干流由东南部流向区外。河流的发源地要保证河流干流最长,故该河发源地位于小尤尔都斯盆地东部,判断出河流干流的位置后不难对其流向作出描述。第(2)题,本题考查湿地的形成条件。主要考虑水源补给、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等方面。结合材料不难回答。第(3)题,本题考查生态保护措施。由材料知该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与过牧有关,因此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从合理放牧、加强管理、加强环境教育等方面提出。 答案: (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考向一 沼泽的成因 (2014·课标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关键点拨] 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地势状况(或地形状况)等要素。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听课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西西伯利亚平原为背景,考查沼泽的成因、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及影响渔业资源分布的原因。 沼泽广布的原因从水循环的角度考虑主要是地表水来水量大、排水不畅、下渗少、蒸发量小,其影响因素与地形、气温、冻土、凌汛等有关。因为题意要求“分析”,故要写清因果关系。 答案: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考向二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2017·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 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等。 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问题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 荒漠化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 湿地萎缩 自然原因 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 人为原因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 破坏森林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生物演化 人为原因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等 自然原因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生物多样性减少 人为原因 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2.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工程措施 ①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抽(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修建水库、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等 技术措施 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②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农业多种经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等 政策措施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加强城市规划或发展旅游等 环保措施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等 1.立足综合思维,考查湿地的作用及保护措施 (2018·南京模拟)图1为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图2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萎缩。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乱牧、水体污染等问题。 (1)读图1,说出贺兰山的走向及其地理意义。 (2)指出银川平原湿地的主要类型,简述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3)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银川湖泊湿地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 (4)请提出保护银川平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解析: 第(1)题,贺兰山地处宁夏平原西部,与宁夏境内此段黄河平行分布,呈南北走向。它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还是内蒙古与宁夏分界线,是内、外流域分界线,是200 mm年等降水量的界线,还是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是草原与荒漠的界线。第(2)题,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由材料可知银川的湿地类型主要是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湿地具有非常强的生态效益: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第(3)题,从图2可以看出宁夏的年蒸发量远远大于年降水量,气候干旱降水少,是湿地萎缩的一个原因,另外黄河流经宁夏平原,水流减缓,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围湖造田,湖泊面积萎缩,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等的增加,也使得河漫滩、湖泊面积萎缩。第(4)题,保护银川湿地生态环境主要措施是要退耕(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从法制上约束不合理的行为;生产(农业、工业)、生活要节约用水;做好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答案: (1)走向:南北(东北—西南)走向。意义: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蒙古与宁夏分界线,内、外流域分界线)。 (2)类型: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效益: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3)自然原因: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的增加等。 (4)退耕(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生产(农业、工业)、生活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2.立足人地协调观,考查雨林破坏造成的影响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略图,图M、图N分别为上图中M、N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1)比较M、N两地降水特点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 (3)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解析: 第(1)题,据图比较M、N两地降水特点的差异,结合纬度位置判断气压带、风带对M、N两地降水影响的不同。第(2)题,从径流量、含沙量和温差、降水、碳氧平衡等角度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第(3)题,从地形、交通、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发达的原因。 答案: (1)差异:降水量M地小于N地,M地分干湿两季(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N地降水年内分配均匀。(或:M地降水量大于1 500 mm,分干湿两季;N地降水量大于2 000 mm,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原因:M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N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水圈:径流变率增大(或答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大气圈:导致温差变大,降水量(或空气湿度)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 (3)盆地四周多山地,陆地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线平直),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或木材需求量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