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七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凛冽(lǐn) 俯瞰(kàn) 鲁莽(mánɡ) 风餐露宿(lù) B.储存(chǔ) 舷窗(xuán) 凸现(tū) 五脏六腑(fǔ) C.毋宁(wú) 概率(lǜ) 合拢(lóng) 心有灵犀(xī) D.羸弱(léi) 负荷(hè) 迟钝(dùn) 忧心忡忡(chōng)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蹒跚 轮廓 渡假 铁钯 B.癫狂 点掇 棉絮 湮没 C.吞噬 稠密 蒙胧 屏幕 D.闲暇 烧灼 蔚蓝 步履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片戈壁滩荒无人烟,方圆几十里连一棵像样的绿树也没有,冷风刮过,令路过的人毛骨悚然,不禁感叹再也不敢来这个不毛之地了。 B.1999年,五个不同的研究团队不期而至地发现了这种酵素,其含量在脑神经元里头特别丰富。 C.敌人表面上耀武扬威,实际上已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了。 11 D.根据明尼苏达大学的一份研究表明,孕激素会干扰口头表达能力,让你语无伦次,思路混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12月6日,北京语言大学发布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十九大”“新时代”“共享”等年度热词上榜。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伟大的悲剧》一文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伍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赞颂了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B.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开启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C.《带上她的眼睛》的作者是刘慈欣,他所创作的《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D.纪晓岚,字昀,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6.名句默写。(7分) 11 (1)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2)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诗句是: , (4)《约客》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的可爱景色,交代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的诗句是: 7.名著阅读。(4分) “……康塞尔和我,彼此紧挨着……我不再感到我的衣服、我的鞋底、我的空气箱的沉重了……所有这些物体,在水中失去了一部分重量……因此我进一步了解了阿基米德发现的这条物理学原理……” …… “……在我们头上是成群结队的管状水母,它们伸出它们的天蓝色触须……还有月形水母,它那带乳白色或淡玫瑰红的伞,套了天蓝色框子,给我们遮住了阳光。在黑暗中,更有发亮的半球形水母,为我们发出磷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1)上面的文字选自 作者)的小说 。(2分) (2)这部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分) 8.综合实践。(5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论。(不超过15个字)(2分) 材料一:从引发全民背古诗热潮的《中国诗词大会》,到以“读信”形式带给人全新感动的《见字如面》,再到“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的《朗读者》……最近,一系列制作精良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引发了观众的强烈追捧。 材料二:2017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4%受访者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40.9%的受访者认为这类节目的吸引人之处在于能使人感受到文化之美,61.0%的受访者期待文化类综艺节目发掘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11 (2)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3分) ①成语还原:在图一中,原成语是 在图二中,原成语是 (1分) ②现象评议:你怎样看待这种成语改造现象?(2分)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阅十余岁 ( ) (2)竟不可得 ( ) 10.翻译下面语句。(3分)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1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3分) 1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 (二)背 叛 ①在南极探险的途中,森和队伍失散了,伴随他的只有那少得可怜的行囊和一条属于他的狗。他们在雪地里走了两天两夜,只有极少的干粮,渴了就吃两口雪。恶劣的环境已使他们筋疲力尽。他们艰难地跋涉,不停地用雪擦拭冻僵的皮肤。他们已不知要走向哪里,只希望能看到人迹,或者被他们的队伍发现。但行囊里所剩无几的食物让森意识到也许他们挺不到救援的到来。因为威胁除了体力不支外,还有来自身边这只同样忍受着饥饿的雪橇犬。这两天他早已感到它的急躁不安,还有夜间那双直盯着他的碧绿的眸子。 ②终于,所有的食粮已经用完,能够找到的任何食物都没有了。森感到他如果再吃雪就会从里到外冻成冰。这时候,他的犬突然向前跑去,在正对着他两米左右的地方转身站住,摆出像狼一样的威胁的姿势。平日忠实的眼神已经被贪婪所吞没,往常亲昵的低吟这时已变成野兽般的咆哮。森知道,他和这只西伯利亚雪橇犬的争斗终于来了。森从包里抽出一把备用的砍刀。霎时间,人和犬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得异常的尴尬。两个都一动不动,也许谁都不愿先打破这个僵局,也许谁都在等待着最佳时机以攻击对方。 ③对于一个体力不支但手握武器的人和一条有着锋利牙齿但精疲力尽的狗来说,也许人的胜算稍大些。森紧握着刀,脑海里浮现出与爱犬共度的日子:当他刚迷失于风雪的几个小时里,它可以凭着敏锐的嗅觉找回队伍,但它毫不犹豫地跟随了主人;在诡异静谧的夜晚,虽然饥饿难耐,但它仍然选择了依偎在主人的身旁,警惕地保卫着主人。也许没有它的话,自己根本挺不到这个时候,可眼前的状况却让他不知所措。森突然感到了自己的残忍,当忠诚的动物不得不选择背叛的时候,他宁愿选择宽容。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于是境况立即扭转:一个手无寸铁而且体力不支的人和一条有锋利牙齿并且饥饿不堪的狗,狗优势显然。森的眼睛湿润了,凝视着往日与他忠诚相伴的爱犬。雪橇犬没有放过丝毫机会,起身将森扑倒。森顿时感到了无比的绝望,他甚至能感到犬从喉咙里吐出的热气还有它舌尖上的腥味。 11 但惊人的事情发生了,等待森的不是钻心的疼痛和喷涌的热血,却是爱犬用舌头舔着他的脖子,以温暖他冻僵的血管。就在一人一犬互相依偎的几小时后,救援队伍找到了他们。 ④森在生死时刻抛弃了砍刀,雪橇犬最终没有选择背叛,两个生命都获得了拯救。如果故事的结局是相反的,雪橇犬背叛了它的主人,森背叛了他的本性,那么救援人员找到的无疑是两具冒着热血的尸体。 ⑤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人像雪橇犬一样不得不背叛。当我们面对这种背叛时,是选择杀戮还是宽恕,一念之间也许天差地别,决定生死。关键在于是否背叛了自己的心灵。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3.依据选文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填空。(4分) 森陷入困境,犬相助相伴―→ ―→ ―→犬回归忠诚,与森依偎获救 14.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5.第③段中“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16.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分) 17.请你结合生活实例,谈谈读过本文后的启示。(4分) (三)断臂余生 ——美国登山勇士罗尔斯顿回忆可怕遭遇 11 作为一家登山用品商店的工作人员及经验丰富的户外运动爱好者,罗尔斯顿攀登过犹他州49座4200米以上的山峰。回忆起当日手臂被巨石压住的情景,他说自己一度感到绝望,以为必死无疑;但他也曾努力自我安慰保持平和心态,设想种种获救的可能。在那段艰难的时间里,他还不断地活动肢体,避免血管被冻僵。在自断手臂之前,他尝试了一切能够想得起来的求生方法。 他把自己“扔”下巨石,悬在半空一次次摇动身体,指望能够从石底拉出手臂;他又用随身携带的登山工具中的绳子和滑轮做成杠杆,企图抬起巨石;最后,他又用小折刀一点点地去削巨石,希望削出一条缝来移出手臂,这些方法都没有成功。 3天后,罗尔斯顿带的食物——两个墨西哥玉米饼、几颗糖果及1公升水都快吃光了,原本他只计划出来一天。此时他意识到除非割断自己的手臂,否则无法活下去。他说:“想到现实的效果,我的勇气变得更大了。” 在开始动手断臂前,罗尔斯顿为自己准备了一条止血带,从背包中扯出短裤准备包住伤口,并且把其他物品都包好、捆好,那样一旦断臂解困他就可以立刻下山向外走。 但是他第一次尝试割断手臂没有成功,他用的就是那把削不动石头的小刀。这是一种常见的多用途折刀,上面除了刀刃之外还有钳子、螺丝起子及各种小工具。这把刀是如此的钝,“我难以割开自己的手臂。” 第四天,他喝光了最后一滴水,决心再试一次。这次他割开了自己手上的肌肉,却发现刀子太钝割不断骨头。 到了受困的第五天早上,即5月1日上午,他得出结论:只有1次逃生的机会,不会再有机会了。他说:“我意识到这是最后的机会,现在断臂我还有力气走出峡谷到搜救人员可能发现我的地方。” 这一次,他拼命扭转手臂直至拗断自己的骨头。“我先折断了桡骨,几分钟后又折断了手腕处的尺骨,然后我拿出刀子和止血带开始切割,”他事后说,“整个过程大约用了1个小时。” 然而罗尔斯顿的磨难还未结束,他知道所处的地方太偏僻,只有拖着简单包扎仍在淌血的断臂步行数公里,才有可能获救。于是,他只用一只手顺着绳子爬下18米深的峡谷向外走,走了8公里才碰上两名荷兰旅游者。其中1名旅游者回忆说:“当他开始和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都惊呆了。他说:‘我叫阿伦,我从上周六就一直被困在峡谷里。3个小时前,我不得不断了自己的手臂逃生。’” 这两名游客使劲向空中盘旋的搜救直升机挥动衣服,才引起机上警官注意。当飞机把罗尔斯顿送到医院时,他相当清醒,而且十分镇静,自己走入急诊室向医生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警方后来说,如果他不这样做可能已经丧命,因为他受困的地方太偏僻不可能被发现。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尽管经受了如此痛苦的磨难,罗尔斯顿和他的父母都表示,他不会就此放弃户外运动,躺在家里做个闲散的人。他的父母说:“对他来说, 11 失去手臂当然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与改变,他必须调整自己的生活。但是有一样事情不会变,他将重新投入户外运动。” 18.断臂前,罗尔斯顿曾尝试了哪些求生方法?(3分) 19.断臂之前,罗尔斯顿做过哪些准备工作?(3分) 20.罗尔斯顿动手断臂经过了怎样的过程?(3分) 21.读完此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3分) 三、作文(50分) 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以“期待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据报道,在3D虚拟现实的校园实验室里,可以让屏幕里的蝴蝶飞到眼前,可以模拟在不同星球的重力体验,可以置身于恐龙生活的白垩纪,可以探索原子内部的无穷奥秘……在这样奇妙的实验室里学习,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呢?请你发挥想象,以“奇妙的实验室”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 11 1.(D)(2分)【解析】A项,鲁莽(mǎnɡ);B项,舷(xián)窗;C项,合拢(lǒnɡ)。 2.(D)(2分)【解析】A项,渡—度;B项,掇—缀;C项,胧—眬。 3.(B)(3分) 4.(B)(3分) 【解析】A项,语序不合理,“表决、推举、讨论”改为“讨论、推举、表决”;C项,搭配不当,前面“能否”两种情况,而后面一种结果,这是两面对一面的问题;D项,缺少主语,删除“随着”。 5.(D)(3分) 【解析】纪昀,字晓岚。注意区分古代的名与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他为清代人。 6.(1)可怜夜半虚前席,(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7.(1)凡尔纳(作者)《海底两万里》。(2分) (2)2分)科学性、幻想性 8.(1)电视观众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意思对即可) (2)①依依不舍;十全十美。(1分) 11 ②2分) 示例一:不赞同。这种成语改造会误导中小学生对成语的认知与运用。示例二:赞同。这种成语改造能让商家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阅读理解(41分) 12.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13.犬兽性大发,森拔刀相对―→森抛刀放弃,犬起身相扑 14.写出了森意识到了雪橇犬因饥饿而表现出急躁,为下文雪橇犬兽性大发、背叛主人的情节做铺垫(埋下伏笔)。 15.森突然感到了自己的残忍,当忠诚的动物不得不选择背叛的时候,他宁愿选择宽容。 16.议论。点明主旨或点明中心。 17.结合实例,谈出个人的感悟即可。 18.①把自己“扔”下巨石;②用滑轮抬起巨石;③用小刀削巨石。 19.①准备了一条止血带;②扯了一条短裤准备包扎伤口;③把其他物品包好、捆好。 20.第一次割开了皮肤,发现刀太钝了;第四天割开了肌肉,发现难以割断骨头;第五天他拗断了自己的骨头;然后又用刀切割骨头。 21.提示:只要是赞颂主人公顽强的毅力,求生的欲望,舍小求大,表达敬佩之情均可。 11 1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