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单元写作导学案 记叙性散文写作学案 粤教版必修1
记叙性散文写作 训练目标 掌握记叙性散文的基本写法,进行记叙性散文的写作训练。 本单元的课文属于散文,有以叙事为主的,如《拣麦穗》;有以写景为主的,如《荷塘月色》;也有以抒发内心情思为主的,如《霞》、《我与地坛(节选)》、《沙田山居》。鉴赏这些散文要“披文以入情”,即通过解读语言文字来感知作品中的物象,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本单元应从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掌握以下要点:一、学习写景散文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写景立足点,多角度地刻画景物以及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二、感受叙事散文中的“自我”,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品读精美的散文语言,体悟散文常用的艺术手法。 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一些80年代之后出生的人,开始信奉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过生日了,可是对很多祖宗传下来的浸润着华夏历史及几千年文明的东西感到陌生,不知道毛笔该怎么握,不知道算盘该怎么打,没有读过线装书,没有见过长命锁,没有上过八仙桌……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本借鉴 佳作赏读 亮点评析 深入灵魂的热爱 “五月天,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电视里放着歌,虽然是很旧的歌,但我仍然喜欢这种老旧的味道。屋外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打湿了西关的石板街,屋内的人也如这五月的天,温暖而潮湿……因为,我恰恰深爱这种氛围,深爱这五月的粽子;诗意的朦胧中,越发能感受粽香辽远。(1) (1)由场景描写着笔,富含诗意,段末点明题旨。 6 五月龙舟还没下水,外婆已经在忙着包粽子的事了。每年一到一家人包粽子时,她便乐得露出两颗板牙。(2)我跟外婆忙里忙外地洗叶子、捣糯米、蒸咸蛋……表弟正和电脑中的怪兽争得你死我活,他才懒得包粽子呢。(3)可年老的外婆并未因此而失落,她一边用手搓着和了油的米,一边念叨:“这蛋黄可是六爷爷卖的,他的准是好的。唉!今年肉价高,就这么点花肉了……知道吗?你舅舅就爱这花肉,小时候净争吃的……呵呵!”外婆笑得很欢,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2)每年都这么说,似乎是个讲不完的故事。“外婆,你就不累吗?年年做。”我洗着绿豆回头问。“累啥!你外婆这老骨头做这个最棒了,你外公最爱吃我做的粽子。可这一年下来,你们都忙,好不容易聚到一起,看着一家人吃粽子我心里可乐了!呵呵!”外婆用食指和拇指纯熟地按着粽叶,边说边裹了起来,时而又停了停,像在想事。(2)是在想家人欢聚的温馨吗? 空气中传来粽香,这粽香传递着古老的味道、外婆的味道和浓浓的亲情。此时,表弟也闻到了这香气,大喊一声:“我要吃粽子了……这感觉比披萨强多了!”(3)听到这,外婆又一次笑了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我也欣慰地笑了。 看着眼前精致的粽子,看着表弟那狼吞虎咽的样子,看着外婆满足的笑意,我浮想联翩:我从外婆那里读出了亲情的温暖,读出了传承千年的文化,读出了在我心中悄然泛起的别样的生活味道。(4)那是一种久久的甜蜜、浓浓的香味。或许端午的粽子在多年之后还会让我产生对这个节日特有的、更深的向往。那是一种灵魂的飘浮、一种思绪的漫游,与端午有关、与粽子有关,随之一起飘散在空中的还有午后的阳光、空气和浓浓的情意。 我爱这粽子,因为这里有爱的传递,有屈原的热忱,有传统的余韵。(5)这种爱,是发自中华子孙的灵魂深处的热爱。 (2)文章主体部分写外婆包粽子。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点明了粽子中传递的浓浓亲情。 (3)用对比手法对表弟进行描写,第二段写表弟玩电脑游戏懒得包粽子,第三段则写表弟被粽子的香气吸引过来了。对表弟的描写体现出了文化的传承。 (4)议论抒情,表达自己的思考,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6 (5)结尾点题,升华了文章主旨。 名师评语 这篇叙事散文从小处着眼,通过包粽子这件极为普通的事情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值得大家借鉴。文章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运用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运用对比手法,读来感觉亲切、自然、生动。 技法总结 (1)取材精当,形散神聚,线索清晰。 (2)情节有波澜,叙写详略得当。 (3)从语言、动作、神态上注重细节。 (4)在记叙、描写中巧妙穿插议论、抒情。 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冯骥才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村落的原始性以及吸附其上的文化性正在迅速瓦解;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保护中国传统村落已经迫在眉睫。”其实,消失的何止传统村落?在人工打造景观盛行的当下,许多自然环境正改变状貌,许多自然风景在黯然消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病文呈现 家乡的小河(1) ①听说家乡的那条小河干涸了,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趁暑假赶紧回去看个究竟。(2) ②“小河连一滴水也没有了!”奶奶叹息着告诉我。(3) ③来到那熟悉的河边,我却感到很陌生,眼前干涸的小河已不再算是一条河了。它已失去了原来的状貌,河底已出现道道裂痕,河岸的绿色也消失殆尽,显出一片灰暗。一眼望去,到处是光秃秃的干泥巴,就连横跨小河的那架天桥也沉闷着脸,强忍着岁月的侵蚀。 ④小河的流水不见了,小河的生机也不在了,现在它如同一具干尸,静静地躺在那儿,无人问津。 ⑤看着眼前的“河”,我陷入沉思。小河失去的仅仅是水吗?(4) ⑥记忆拉回到了童年。(4) ⑦那时候,小河并非此般模样。它有着柔情的腰肢,有着清澈的明眸,两岸有簇簇绿草、丛丛鲜花、丝丝柳条相伴、相衬,真是千般柔媚、万种风情! 6 ⑧小河的水哗哗流淌,曾流淌着我与小伙伴们的欢笑。那个时候由于生活过于窘迫,村里的孩子想要有一件像样的玩具实属奢望,然而我们照样过得很有滋味。因为我们会自己采泥来捏制各种玩具,这自然要得益于小河。我们常常光着脚丫,站在河边浅水处使劲地往坡上泼水,直到把干硬的泥土泼透,用手轻轻一抠就是一团泥。于是大家就在“天桥”上捏汽车、捏大炮、捏盒子枪……小伙伴们玩泥巴弄得满身脏兮兮的,这也不要紧,跳到河里去痛痛快快地一洗,就一点痕迹也没有了。(5) ⑨小河不但是我们这帮孩子的乐园,而且是家乡人民的生活助手。那时候,乡村没有自来水,洗衣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然而,因为有了小河,人们便不愁这麻烦事了,早早晚晚十里八乡的妇女们都到小河边洗衣服,说说开心的事。(6) ⑩我们的饮用水都来自这条小河,每天村里的人都挑着水桶到河边打水。小河还为我们灌溉农田提供便利,每到种植季节,人们便引小河的水灌溉田里的秧苗,浇地里的麦子。正是因为有了它,我们家乡才年年大丰收。(6) ⑪小河流淌,流淌着我的美好记忆。然而,今天的小河,却让我的记忆停滞了。 ⑫小河,不再传来孩子们天真的笑语了;小河,不再闪动洗衣女人们的倩影了;小河,已没有“乳汁”给予它两岸的乡亲们了。 ⑬触目伤怀,我禁不住潸然泪下……啊,小河,我家乡的小河!(7) 病因分析 (1)标题没有点明文章主题,缺少内涵。 (2)开篇入题,语言简洁。但是就全篇看,未能给深化主题的内容张本,没能表现出整体构思的亮色。 (3)第②段与第①段内容重复。 (4)第⑤⑥段都是过渡,第⑤段显得冗赘,问句有些突兀,思路不流畅。 (5)第⑧段描写生动细腻,表现出了小河给大家带来的欢乐,但缺少突显中心的抒情句。 (6)第⑨⑩段仅是草草叙述,不能彰显小河的难忘之处,不能为突出主题做铺垫。 第⑨段可添加妇女洗衣的场景描写,增加生活情趣。 (7)文末呼应前文,整篇结构完整。但是全文仅停留在对小河消失的感伤中,并未给人深层次的思考,缺乏深刻的立意。 佳作再续 逝去的家乡小河 听说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家里的两层小楼也已落成,自来水通到了室内灶边,我决计趁暑假补课间隙返家欣赏一番,顺便去重温一下家乡小河的清凉。 刚进家门,就见奶奶在阳台上用洗衣机洗衣服,我忙问:“不到小河里洗衣了?” “唉,哪里还有河。”奶奶叹息着答道。 6 带着疑惑来到河边,我一下子怔住了。奶奶的话是真的,我眼中的小河已不再算是一条河了。它已失去了原来的状貌——河水没有了,只见河底道道裂痕,河岸显出一片灰暗,一眼望去,到处是光秃秃的干泥巴,就连横跨小河的那架天桥也沉闷着脸,强忍着岁月的侵蚀。现在的小河如同一具干尸,静静地躺在那儿,无人问津。 记忆拉回到了童年。 那时候的小河,有着柔情的腰肢,有着清澈的明眸,两岸有簇簇绿草、丛丛鲜花、丝丝柳条相伴、相衬,那真是千般柔媚、万种风情! 小河曾流淌着我与小伙伴们的欢笑。那时候,村里的孩子想要有一件像样的玩具实属奢望,然而我们照样过得有滋有味,这自然要得益于小河。我们常常光着脚丫,站在河边浅水处使劲地往岸上泼水,直到把干硬的泥土泼透,用手轻轻一抠就是一团泥。于是大家就在“天桥”上捏汽车、捏大炮、捏盒子枪……小伙伴们玩泥巴弄得满头满脸都脏兮兮的,这也不要紧,跳到河里去痛痛快快地一洗,就一点痕迹也没有了。小河啊,真是孩子们的游乐场! 小河曾“拍摄”下女人们洗衣的动人风景。夏日的清晨,当东方的朝霞刚刚燃烧的时候,小河边便传来了阵阵有节奏的声响。大姑娘、小媳妇,边洗衣服边说着悄悄话,说到兴头上还会发出“咯咯”的笑声。这些声响又一起融入哗哗流淌的小河,汇成了一支欢快的交响曲。小河,可真是咱乡下人的休闲会所! 小河还供给我们生存必需的“乳汁”。每天村里的人都挑着水桶到河边打水,河水很清,据说还很养人。每到种植季节,小河边就更热闹了,人们用大桶小桶提水浇地,田地里的庄稼“噌噌”地往上长。小河啊,养育着它两岸的乡亲! 小河流淌,流淌着我的美好记忆。然而,今天的小河,却让我的记忆停滞了。 小河,不再传来孩子们天真的笑语了;小河,不再闪动洗衣女人们的倩影了;小河,已没有“乳汁”给予它两岸的乡亲们了。 小河,我故乡的母亲河,你为什么要从我的记忆中消失?是因为电子玩具取代了泥巴玩具?是因为洗衣机、瓶装矿泉水取代了天然河水?还是因为喷灌机取代了大桶、小桶? 干裂的小河不回答我,我只觉得心在隐隐作痛,竟至于潸然泪下…… 命题呈现 请以“寻觅”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散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记叙性散文的特征,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审题导引 以“寻觅”为题作文,立意也有高下之别。你可以“寻觅”一件毫无感情寄托的物品,也可以“寻觅”一般的人,而这些是低层次意义上的“寻觅”,它注重的只是“寻觅”的结果。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寻觅”高层次的东西,比如友情、亲情、真理、奥秘……在写作中更多的是注重“寻觅”的过程,在“寻觅”过程中加入具有美感的、哲理性的思考内容,这才是最有味道、最有价值的“寻觅”! 6 佳作展台 寻 觅 ——古城风韵在哪里? 现代人在竞争的高速公路上驰骋,你追我赶。古人的绿蜡红烛,早就被城市的灯红酒绿淹没,未留一丝痕迹;古人的牛车马驾,也无法跟城市的香车宝马相提并论;古人的屋檐场院,哪能及城市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城市的喧嚣中,人们精神恍惚,甚至迷失自我,于是冷静的人们开始选择逃离。寻觅是能够让心灵宁静的驿站,寻觅是能够让心情愉快的港湾,于是被久久遗忘的古城便成了我追寻的休憩之地。 古城绍兴,那里有千年的文化古迹,有百年的苍虬古松,是文人志士流连生活过的地方,是乌篷船过小桥、白粉壁配青色瓦的灵秀之域,也是我要寻觅的理想之境。我置身于绍兴老城,翻高山、穿竹林、过长桥、登楼阁,步足于绍兴曲折幽深的街巷,端坐在漆皮剥落的“美人靠”,寻觅这里隐藏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我一睹禹帝陵的威严壮观,回味大禹治水的美丽佳传;在这里,我欣赏着粉墙黛瓦、竹丝台门、乌黑柱廊、棕色油漆,寻觅着古城“水为城之源、文为城之魂、绿为城之美、人为城之本”的自然风韵。细细地回顾那一段段或是感人肺腑、或是震人心魄的历史,在沉思遐想中感悟到寻觅的意义不在于寻找当年的史物,而在于体会目睹这些遗迹时心里浮现的每一份思考,每一份遐想,或者一些不可名状的细微感受。 在这里,我追寻着那些名人的足迹,延续着我的怀旧之旅。在绍兴,我找到了一位文学巨擘写作的根源,体会到他对这片土地的热忱,对这片土地的挚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到咸亨酒店,从孔乙己到九斤老太到闰土,从茴香豆到旧毡帽到故乡的社戏……鲁迅的文学作品深深地印刻在这片土地上,所有所有这一切都源于对这份土地深沉的爱。在沈园,我聆听了这片土地上孕育出陆游和唐琬这一对才子佳人的爱情美谈,温婉细腻、柔肠百转、缠绵悱恻、韵味悠长。在这里,我还体会到秋瑾这位文雅隽秀的江南女子的侠骨柔情、高风亮节,轻吟着她那“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的铮铮壮语。 寻找古城的风韵,不只是读懂碑文上的只言片语,还需卸下生活的重荷,带一颗轻松的心,享受每一篇碑文后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里每一个历史人物异样的情愫。只有这样,寻觅到的才不只是时间的记忆,而更多的是心灵的寄托和净化。 “悠悠绍兴水,浓浓古越情”……我戴上一顶乌毡帽,泛一只小小的乌篷船,追随着流动的鉴湖水,陶醉于予人慰藉、让人宁静的古城情韵中。 点评 该文每段文字都能扣住“寻觅”这个主题,没有只落笔于古城的自然之美,而是落笔于“寻觅绍兴古城风韵”。作者先从时下的社会现象起笔,剖析“寻觅古城”的原因。在寻觅中,将绍兴古城的风物之美与鲜活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对“寻觅”意义深沉的感悟,再现了绍兴古城蕴涵的厚重的文化底蕴。 叙述为主、议论深化、叙议结合,增加了文章立意的浓度;层次清晰、详略得当、首尾照应,显示了作者成熟的写作功底。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