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西藏拉萨中学2021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1.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错在“全部”;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 ‎2.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A. 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D. 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士”从贵族阶层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期“士”出现了较多的分层,这些“士”的出现适合了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对人才的需要,这一变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官僚政治是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士”阶层的分化属于官僚政治的内容,并非推动官僚政治形成;B选项错误,土地私有的出现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C选项错误,百家争鸣的根源是铁犁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 10 -‎ ‎3.《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 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 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而公孙弘因为《春秋》封官晋爵,成为天下学习的榜样,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不难得出儒学地位的提高, 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中公孙弘因《春秋》而封官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提倡儒学是政府行为,故排除C项。故选B项 考点:汉代思想大一统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都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基础知识且都发生过重大事件,都有重大影响,所以迷惑性、干扰性很强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如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4.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属僚抓到一个盗贼。阳明亲自审问,并对盗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这一故事说明了 A. 人人都有良知,良知是其本心的表现 B. 理是万物本源,强调格物致知 C. “致良知”关键在于“知行合一”‎ D.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这就是你的良知!”结合所学可知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固有的善性,故A项正确。B项是朱熹的主张,C项虽是王阳明的主张,但材料中没有涉及如何“致良知”的问题,D项是陆九渊的主张,故BCD三项排除。‎ - 10 -‎ ‎5.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任化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的这一思想 A. 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 颠覆了“理在气先”的思想 D. 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答案】C ‎【解析】‎ 王夫之主张心学,颠覆了“理在气先”的思想,故选C;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主要是黄宗羲的主张,排除A;儒学自古就处于正统地位,排除B;经世致用是顾炎武提出的,排除D。‎ ‎6. 《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A. 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 “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 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 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答案】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由材料可知:《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两部作品所反映的都是社会下层民众的生活,故选C。A项只符合《水浒传》,《水浒传》以艺术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B、D表述有误。‎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史·古代文化:宋元、明清 ‎7.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 10 -‎ A. 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 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C. 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 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图示可以知道,我国的科技以天文、数学、农学为主,而物理、化学等所占比例较小,说明我国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D选项符合题意。根据题干图示可以知道,我国的科技以天文、数学、农学为主,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A选项错误;题干图示未涉及从事科技研究人员的多少,B选项错误;题干图示不能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C选项错误。‎ ‎【点睛】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以农业立国,所以农业在经济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中国古代科技大部分是为农业社会服务,如天文历法、数学等科技成就,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为此中国古代科技呈现科技偏重实用,忽视理论的研究;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的特点。‎ ‎8. 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B. 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C. 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 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答案】B ‎【解析】‎ ‎【详解】‎ - 10 -‎ 根据所学,司南出现于战国、纸出现于西汉、火药用于军事在唐朝末年、活字印刷出现于宋代。故B正确。‎ ‎9.学者李喜所认为,该书是鸦片战争之后五十年间中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域外史地著述,书中的设想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该书最有可能的是 A. 《四洲志》‎ B. 《海国图志》‎ C. 《资政新篇》‎ D. 《变法通议》‎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结合材料“书中的设想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书中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书中未体现“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A选项排除。《资政新篇》是近代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与“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无关,C选项排除。《变法通议》写于1896年,与材料中“是鸦片战争之后五十年间”也就是1842-1892年的时间不符,D选项排除。‎ ‎【点睛】《海国图志》作者是魏源。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10.1923年,国内出现了“科学与人生观”争论。梁启超提出,要反思一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反对“科学万能论”;有人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这场论争 A. 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B. 使国人认识到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开端 - 10 -‎ D. 体现出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场论战是“科玄论战”。科玄论战争论焦点可概括为两个核心问题:首先是对科学与玄学价值问题的讨论,其次是科学能否支配人生观。论战的后期,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参与进来,推动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有利于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引起人们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对“科学万能”“全盘西化”偏激思想的纠偏,或引导人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对当今认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具有借鉴意义,所以该争论体现出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故答案为D项。材料涉及的是“科玄论战”,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不是材料的主旨意思,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开端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后,排除C项。‎ ‎11.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师夷长技”更新了“华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法”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理智、务实更新了偏颇、尚虚的观念;男女平等更新了男尊女卑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 传统文化的渐趋衰落 B. 民主宪政的艰苦探索 C. 对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 D. 中国人性的逐渐解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思想观念更新的过程就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为了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故C项正确;近代中国人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不能表明传统文化的衰落,故A项错误;“师夷长技”是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是民主宪政的探索,故B项错误;“中国人性的逐渐解放”是指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逐渐解放出来,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 ‎1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10 -‎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用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当豆古豆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李贽在当时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原因: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 ‎(2)不同: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更改;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变化。说明: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解析】‎ ‎【详解】(1)主张:依据材料一“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归纳出孔子“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刑杀”思想。依据材料二中“春秋大一统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归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原因:应当从思想内涵与客观环境两方面去概括。如孔子身处乱世,因此主张难以被采用。而董仲舒主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因此其思想被采用。‎ - 10 -‎ ‎(2)不同:依据材料三“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归纳朱熹思想观点是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依据材料四“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归纳出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变化。说明:依据李贽生活时代从政治制度衰落以及商品经济发展和思想观念变化等角度思考回答。‎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司南 材料二:《韩非子·有度》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速失方向)‎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请完成:‎ ‎(1)材料一所示仪器是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最初样式,它在后来发展成为什么?中国的另外三大发明是什么?从材料二来看,司南功能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外国用罗盘针”的影响是什么?‎ ‎(3)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答案】(1)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功能:辨别方向 ‎(2)影响:为哥伦布等人的远洋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或答新航路的开辟)。它也是资产阶级建立世界市场和殖民扩张的技术条件之一。‎ ‎(3)问题: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解析】‎ ‎【详解】(1)发展:根据材料一图片可知,司南是指南仪器,后来发展为指南针。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另外三大发明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功能:根据材料“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速失方向)” 可知,司南的功能是辨别方向。‎ - 10 -‎ ‎(2)影响:根据材料“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可知,指南针在航海方面的广泛使用为哥伦布等人的远洋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而且指南针作为一种技术条件,帮助资产阶级建立世界市场和殖民扩张。‎ ‎(3)问题:根据材料“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可知,鲁迅认为古代中国社会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14. 鸦片战争使中国国门被打开,中国进入近代史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历程。‎ 材料一 魏源指出:“不善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者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三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中国近代史》上册 材料五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 根据以上材料,从思想角度概述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要求:从阶级派别、核心主张、主要作用和总的趋势特点等方面概括;语句通顺,表达准确。)‎ ‎【答案】‎ - 10 -‎ 以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起到了思想启迪的作用;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主张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李大钊等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共成立提供理论条件;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代表,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形成毛泽东思想。并最终领导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建立了新中国。中国近代由向西方学习的器物阶段到制度阶段,再到思想阶段,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由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最后与中国国情结合,走中国自己的道路。(评分说明:每则材料的概括各2分,总趋势4分,语言表达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干知识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亦即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要求从从阶级派别、核心主张、主要作用和总的趋势特点等方面概括。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以来在探索举国救民的道路上,先进的中国人经历了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文化心理)和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程。涉及到的阶级和派别主要有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无产阶级。需要结合各阶层的政治主张来分析起作用。‎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师夷长技与开眼看世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洋务运动中体西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康有为维新思想;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广泛传播与中国化;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 ‎ - 1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