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地理高考总复习配套讲义:第二单元第8讲第1课时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湘教版)
第8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 大气受热过程 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综合思维)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1.以统计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2.以区域图、等温线图为材料,考查气温时空变化,考查频度高,选择题、综合题命题形式均有,难度中等。 3.本节内容属于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可以用来解释众多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值得关注。 [梳 理 知 识 体 系] [再 现 基 础 知 识]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问题。 垂直分层 气温变化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 随高度升高而上升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 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提示 对流层的高度判读 ①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为17 km~18 km,中纬度为10 km~12 km,高纬度为8 km~9 km;②平流层的22 km~27 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 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读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形式为a选择性吸收、散射和b反射。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图中字母 性质 意义 地面辐射 B 长波辐射 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大气辐射 C 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e)使地面增温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①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②下垫面因素:影响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 ③其他因素:其中气象因素的影响最大。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表现形式:a选择性吸收、散射和b反射。 (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吸收作用 ①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 ②对流层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反射作用 云层和较大颗粒尘埃,无选择性反射 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天空呈蔚蓝或白色(可对比月球) 【疑难辨析1】 为什么晴朗的早晨反而比阴天的早晨气温更低一些? 提示 晴天的早晨,天空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故较阴天的早晨气温低。 4.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 读下面“大气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a~e中,最能恰当表示大气垂直分布一般规律的是a和e,其特点是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为0.6__℃。 (2)图a~e中,具有明显逆温表现的是b、c、d。 (3)逆温具有一个产生和消亡的过程,如果将上面五图,按照无逆温到逆温生成、发展直至消失进行排列,那么正确的顺序是a—b—c—d—e。 (4)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和e。 二、热力环流 1.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在图中四条“===”上画上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答案 画图略。(箭头呈顺时针方向) (2)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高低状况是甲>乙>丙>丁。 (3)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气压降低,气温降低。 (4)在同一高度上,气压高,等压面向高空凸出,气压低,等压面向近地面凸出。 (5)若图示区域甲为陆地,乙为海洋,此图显示为黑夜(填“白天”或“黑夜”)或冬季(填“ 冬季”或“夏季”)的盛行风向。 (6)若该图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其中表示城区的是乙地。 2.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提示 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个关键、两种运动、三个不同” (1)“一个关键”(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 ①同一性质下垫面,考虑纬度差异。 ②不同性质下垫面,考虑热容量差异。 (2)“两种运动” 近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 (3)“三个不同” ①空气升降不同: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②同面气压不同: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 ③空间气压不同: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 ,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 【疑难辨析2】 图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读上图,探究下列问题。 (1)近地面冷热与气流垂直运动有何关系? (2)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高低有何关系? (3)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与冷热有何关系? (4)气流的水平运动流向有何特点? 提示 (1)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冷,气流下沉。 (2)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的气压。 (3)近地面热,形成低压;近地面冷,形成高压。 (4)由高压流向低压。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近地面冷热不均。 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风 作用力 风向 图示(北半球) 理想状态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高空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与等压线间有夹角,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疑难辨析3】 摩擦力大小对风向和等压线夹角有何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如何变化? 提示 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来越小。 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 【例1】 (2017·全国卷Ⅰ,9~10)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第1步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①双层覆膜技术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膜内温度应高于当时实际外部温度。 ②丰雪年地表积雪量大,有雪覆盖可有效保持地面温度,温度的日变化小,而枯雪年地表积雪量少,覆盖少,温差大。 ③图中所示为日平均温度。 第2步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 (1)B (2)C (3)D 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2.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应用 (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带来全球气温升高。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示意图 图乙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1)从波长长短的角度来说,图甲中,编号①为________辐射。 (2)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由于大气削弱作用中的________作用。 (3)图乙中,B层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风、云、雨、雪等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层。 (4)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请结合本节内容谈谈为什么“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 答案 (1)短波 (2)散射 (3)随高度升高气温增加 臭氧层吸收大量紫外线升温 A (4)开发利用新能源能使大气中的CO2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升高趋势减缓。 素养一 区域认知:气温日较差分析 1.(2016·北京文综,7~8)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山地( )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1 000米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7月份一天中最高气温在12 ℃以上,最低气温在8 ℃以下,气温日较差最大,所以C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一年四季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所以应该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A项错误;赤道附近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无法形成台风,B项错误;赤道地区山脉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C项正确;热带最低气温在15 ℃以上,该地最低气温在8 ℃以下,气温降低幅度超过了6 ℃,所以山顶海拔超过1 000米。 答案 (1)C (2)C 素养二 综合思维: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2.(2015·广东文综,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解析 本题考查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火山爆发后,会有大量的火山灰物质进入大气层,这些物质能反射太阳短波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从而使地表温度下降。 答案 D 考点二 气温 【例2】 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可能出现图示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为( ) A.8月 22时 B.8月 13时 C.1月 22时 D.1月 13时 (2)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大气环流 B.海陆分布、地形 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D.地形、洋流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 (1)A (2)B 1.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 (1)陆地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最高气温 出现时间 最低气温 出现时间 差值 变化差异 日变化 约14时 日出前后 日较差 内陆地区日较差较大,沿海地区日较差较小 年变化 北半球7月 北半球1月 年较差 内陆地区年较差大,沿海地区年较差小 南半球1月 南半球7月 (2)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年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全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无论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北半球 等温线较曲折(如上图)。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正好相反 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南半球 等温线较平直(如上图)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 同纬度 地带 气温比同纬度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 气温比同纬度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寒流经过气温降低;暖流经过气温升高 温馨提示 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20°N~30°N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上。 2.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判读方法 等温线走向 示意图 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因纬度而不同)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海洋影响程度不同(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 1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7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相反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B、C同纬度,B地夏温高于A、C两地,冬温低于A、C两地) 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地形(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 暖流:向高纬方向凸出 寒流:向低纬方向凸出 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盆地闭合曲线(夏季是炎热中心,冬季是温暖中心) 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 山地闭合曲线(冬季、夏季均为低温) 地势高(气温垂直递减,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 3.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 (2019·山西高三一轮诊断测评)读我国某区域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区域的气温值是( ) A.大于28 ℃ B.小于28 ℃ C.等于28 ℃ D.不能确定 (2)导致甲区域等温线闭合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C.洋流 D.地形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位于河流分水岭位置,为山脊;由于该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所以其气温值应小于28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 (1)B (2)D 素养 区域认知:影响气温的因素 1.(2018·全国卷Ⅰ,11)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解析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受山地阻挡,不易散热,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较强;毕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A正确。 答案 A 2.(2015·海南地理,23,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死谷长约225千米,宽8~24千米,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1 408平方千米。该地夏季气温经常超过49 ℃,最高曾达57 ℃,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热的地区。 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10分) 解析 该地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该地植被覆盖度较低,谷底和谷坡升温速度快,热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使气温升高;从材料中可知,死谷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热量不易散失,造成夏季炎热。 答案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太阳辐射强;缺乏植被覆盖,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大气;谷深且狭长,(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 3.[2013·全国卷Ⅰ,36(1)、(2),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6分) 解析 第(1)题,从图可知,攀枝花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因此地形是影响攀枝花冬季温度较高的主要因素,峡谷地形,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不易进入;气流下沉增温等导致气温较高。第(2)题,天气特征可以从“阴晴雨雪、气温气压、风力风向,表示天气状况”的角度描述。攀枝花1月份气温较高,受地形阻挡,风力较小,大气较稳定;我国冬季降水较少,晴天较多。 答案 (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 考点三 等温线图的判读(常考22类基础图示之七) 【例3】 (高考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完成(1)~(2)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 (1)C (2)A 读图流程 第一步:明确主体要素 该示意图为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曲线图。 第二步:区域定位 据图中经纬度以及海陆轮廓信息可知,该区域为我国台湾岛部分地区。 第三步:分析曲线走向 据图中信息可知,台湾岛东部年均等温线密集,且中间低,四周高,等温线大致南北延伸,与台湾山脉走向大体一致。 第四步:确定转换点 从图中可知①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降水少;虽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但由于地势较低,空气抬升冷却不明显,降水较少。 (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联考)年均温,是指某地当年测出的每日平均气温的总和除以当年天数得到的平均温度。下图为世界局部年均温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对应的数值正确的是( ) A.0T乙 B.T甲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