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唐诗五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唐诗五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12.唐诗五首 国学名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唐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 学习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学习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歌的相关文学常识。‎ 2. 理解诗歌大意,品味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自主突破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皋( ) 徙倚( ) 驱犊( ) 芳草萋萋( ) 萧关(xiāo)‎ 燕然( ) 采薇( ) 侯骑( )‎ 答案:gāo xǐyǐ dú qī qī xiāo yān wēi jì 2.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 东皋薄暮望( )‎ (2) 山山唯落晖( )‎ (3) 晴川历历汉阳树( )‎ (4) 芳草萋萋鹦鹉洲( )‎ ‎(5)征蓬出汉塞( )‎ ‎(6)长河落日圆( )‎ 答案:(1)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2)落日。 (3)分明的样子。(4)茂盛的样子。‎ ‎(5)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6)指黄河。‎ ‎3.文学常识填空。‎ ‎ (1)《野望》节选自 ,作者是 (朝代)诗人 。野望的意思是 ‎ ‎ 。‎ ‎ (2)《黄鹤楼》节选自             ,作者          ,       朝人。湖北武汉的黄鹤楼与湖南岳阳的           ,江西南昌的         齐名,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称。‎ ‎ (3)《使至塞上》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又称“ ”。杜甫评价他的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答案:(1)《王绩诗注》 唐 王绩 眺望原野 (2)《崔颢集》 崔颢 唐 岳阳楼 滕王阁 (3)王维 唐朝 诗佛 。‎ ‎4.将下列诗句补写完整。‎ ‎ (1)树树皆秋色, 。‎ (2) 黄鹤一去不复返, 。‎ 7‎ (2) ‎ ,芳草萋萋鹦鹉洲。‎ (3) 征蓬出汉塞, 。‎ ‎(5) ,长河落日圆。‎ 答案:(1)山山唯落晖 (2)白云千载空悠悠 (3)晴川历历汉阳树 (4)归雁入胡天 (5)大漠孤烟直 5. 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 相顾无相识 (2) 日暮乡关何处是 (3) 归雁入胡天 (4) 白云千载空悠悠 答案:(1)相顾 /无相识(2)日暮 /乡关/何处是 (3)归雁 /入胡天 (4)白云 /千载 /空悠悠 合作探究 ‎6.结合《野望》的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7.简析《野望》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答案: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8.“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答案: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9.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黄鹤楼》的第三、第四联。‎ 答案: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10.试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进行简单的赏析。‎ 答案: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中考链接 ‎(2016·湖南娄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7‎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1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当堂测试 1. 根据提示默写名句。‎ (1) 王绩《野望》中写出山家秋天傍晚景色的两联是: , 。 ‎ ‎ , 。‎ ‎(2)《使至塞上》中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诗句是 , 。‎ ‎ 描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以其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 ‎(3)《黄鹤楼》一诗中的颈联描写了诗人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 ,‎ ‎ 。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 。‎ 答案:(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2)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 ‎2.下列对《野望》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答案:B 解析: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3. 下列对《黄鹤楼》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 ‎ 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 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 答案:D 导析:选项错在表达出作者淡然无奈的思乡之情。应该改成:表达出作者缠绵的思乡之愁情。 ‎ ‎4.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 ‎①这幅图画具有 美。 ‎ ‎②美的具体表现: ‎ ‎ 。‎ ‎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7‎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2016·辽宁沈阳)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汉江①临泛 王维 楚塞②三湘接,荆门九派③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③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 ‎5.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使至塞上》首联写了诗人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察看,过居延属国的内容。‎ B.《汉江临泛》尾联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也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C.《使至塞上》用一“直”一“圆”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汉江临泛》用一“浮”一“动”渲染了水势的磅礴。‎ D.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两首诗在意境创造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这 一特点。‎ 答案:B ‎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歌的相关文学常识。‎ 2. 理解诗歌大意,品味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荆门( ) 啄春泥( ) 没马蹄( ) 白沙堤 ( )‎ 答案:jng zhuō mò dī ‎2.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云生结海楼( )‎ ‎(2)应怜故乡水( )‎ ‎(3)几处早莺争暖树( ) ‎ ‎(4)最爱湖东行不足( )‎ 答案:(1)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2)喜爱 (3)向阳的树 ‎(4)不够 ‎3.文学常识填空。‎ 7‎ ‎(1)《渡荆门送别》选自 ,作者 ,字 ,号 。与 一起并称“大李杜”。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全诗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李太白全集》 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杜甫 记叙 地点 目的 ‎(2)《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  唐  乐天  香山居士 诗人行踪 早春 喜悦  三 四 颈  对偶 ‎4.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1)山随 /平野尽,江入 /大荒流 ‎(2)月下 /飞天镜,云生 /结海楼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合作探究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渡荆门送别》一诗的颔联。‎ 答案: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的好,想一想好在何处。“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7.《渡荆门送别》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答案:拟人。不是,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8.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9.《钱塘湖春行》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诗人喜悦的感情(或“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拓展延伸 中考链接:‎ ‎10.(2016.湖北)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7‎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本诗中的一个“    ”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 答案:入 ‎(2)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 答案示例:  ①尾联中一个“送”字表达巧妙,本来是“我”依恋故乡水,却变化角度说是故乡水“送”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②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③尾联抒情方式巧妙,借故乡水对“我”的依依不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 当堂测试 1. 根据提示默写名句。‎ ‎(1)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 。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 。‎ ‎(2)《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颈联是: , 。诗中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 , 。抒写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 答案: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孤山寺北贾亭西 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2.(2016.贵州铜仁)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答题。‎ ‎(1)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答案示例:本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明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 ‎(2)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怜:喜爱 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喜爱、思念之情。‎ ‎3.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后面的问题。‎ ‎(1)这首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 答案: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 爱(最爱)‎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 答案:“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3)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答案:D ‎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7‎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 ‎    答案: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          ‎ ‎(2)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疑”是“怀疑”之意,诗人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疑”字极有分寸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 总结反思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