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期末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末试题

2014 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九( B 层 )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翰 林 院 与 翰 林 ①翰林院自出现便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发轫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 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此制度尽管有其种种欠缺与不足,而在当时社会条 件下,却不失为一项较为公正的选材制度。科举制度给无数栖身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带 来了出头的希望,为其扶摇直上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历代王朝统治者则藉此网罗到大批 知识精英,既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也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在 延长王朝寿命、缓解统治危机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②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中,翰林院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自唐代创翰林 学士草诏并应奉文字之责后,靠科举而晋升者的比例逐渐增加。宋代,科举制度与翰林 院制度接轨。至明代,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并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状 元授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还创立庶吉士制度。所谓庶吉士,就 是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以《尚书•立政》篇中所云“庶常吉士”之简称名之,在院 学习三年后再试,合格者留院,称留馆,余者外委为他官。但因曾就学于翰林院,世人 对不能留馆之庶吉士也以翰林称之。自此,“非进士不入翰林”。而自明太祖废丞相之 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与丞相相类。大学士均出自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翰林院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 ③清代科举,沿袭一甲进士直入翰林之成法,二三甲进士则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 翰林。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钦点翰林”。为了防 止冒考,还在会试与殿试间增设复试,复试合格者方准参加殿试。另外,对已经跻身翰 林者,创立大考制度加以监督和激励。制度之严格、措施之细密可见一斑。 ④前人阐述明清科举制度,多囿于成说,只谈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以考中 进士为科举制度的终结。其实,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由进士馆选而庶常,庶常而留馆, 加之清朝特创的翰林大考、考差,无不是科举制度的延伸和发展,悄然于三级结构之上 又多出一个层次——翰林。所以明清科举制度实为四级人才结构。(选自 2008 年《百科 知识》第 11 期) 1.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对“翰林院与翰林”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翰林院是随着科举制的发展而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 B.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的庶吉士,要在翰林院学习三年后再考试,考试合格者被 称为翰林,不合格者不能称之为翰林。 C.翰林是明清科举制度人才结构中的最高级别。 D.明代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自此,开始了“非进士不入翰林”时代。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科举制度既给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进入统治阶层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又让统治者 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 B.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隋朝,是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情况下产生的,是一项 公正的选材制度。 C.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就创立了“非翰林不入内阁”制度,翰林院也就成为培育高级 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 D.清代,所有的进士只有在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科举制度既为统治者选拔了大量的知识精英,又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 满,可谓一箭双雕。 B.在明代,只要先考上进士,再进入翰林院学习,成为翰林之后就能进入内阁。 C.在清代,考中进士后,就可以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合格者由皇帝 亲笔勾定,称“钦点翰林”。 D.古代科举制度不止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也不是以考中进士为科举制度的 终结,而是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四级结构,考中翰林才是科举制度的终结。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鸿门宴(节选)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 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 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 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 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 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 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 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 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 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 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 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 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 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4.下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的变故 B.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细说:小人的谗言 C.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如:去 D.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道:道路 5 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刘邦智谋的一项(3 分) ( ) ①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⑤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⑥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可见此时的项王对刘邦是有防范的,害 怕他逃跑。 B.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 不足为患。 C.范增深知纵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 产而恼怒。 D.“鸿门宴”可以说是张良和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 关键人物。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①稀,辛夷花②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 ①黄鸟:即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②辛夷花:木兰树的花,一称木 笔花,比杏花开得早。 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5分) 9、这首诗中,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诗经·氓》) (2)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3)鹰击长空,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06 年 1 月 9 日,91 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叶笃正荣获“国家最高 科学技术奖”。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这位与中国第一份气象记录同龄的老人淡 然地说:“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 续演下去。” 1916 年,叶笃正降生于天津一个前清道台家中,14 岁考入南开中学,1935 年考入 清华大学。两年后,结识了学长钱三强。在这位日后影响中国的核物理学家的劝说下, 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1945 年.叶笃正 前往美国.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 硕士、博士都师从叶笃正的黄刚说:“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在中 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在国外,学生经常会打断老师,提出问题。罗斯贝重 视事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视野很阔,不是就事论事来讨论一个具体 的问题。”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笃正身上。叶笃正认为自然科学要以事实服 人,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这样的字眼,如果有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 都会被立刻划掉。 1949 年,叶笃正结束在美国的学业,他的博士论文引起了美国气象界的关注.并借 此获得了一份年薪 4300 美元的工作,而当时,美国一个大学教授也只有 5000 美元。但 是叶笃正选择了离开.他对导师罗斯贝说:“我觉得新中国是有希望的.我想为自己的国 家做点事。”1950 年 l0 月.在新中国正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登上轮船. 辗转回到了中国。 回国后的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西直门 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中国的气象研究。整个气象室 10 多个人,没有一 张像样的天气图。叶笃正曾向弟子们描述当时的工作状况:“没有图,我们自己画,第 一张图画出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相当于五公里左右高度的天气图,实验室所有的人 专门做了庆贺。”在当时。天气图在国外是最普通的配件,做研究做预报都要用,可中 国没有。他的很多学生都记得叶笃正指着挂在墙上的巨幅天气图所说的话,“中国的天 气预报要在物理、数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今后,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该在中国结束了。” 1984 年,几位美国气象学家专程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这一次合作的成果, 被叶笃正认为是自己最大的贡献。当时,他已接近古稀之年,因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 的研究,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但这一次,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 领域,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2005 年 12 月,学经济的丑洁明在叶笃正门下学习四年后,顺利完成博士论文。很 多人都很吃惊.气象学家为什幺要招一个学经济的研究生,叶笃正的回答是“我们是互 相学习”。 2006 年 1 月 11 日,中科院大气物理所 305 室,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摆了 5 张办公 桌,叶笃正的办公桌放在最里面,桌上杂乱地堆积着两厚沓学术刊物,一个工作了 10 多年的老式台灯还在继续“服役”。91 岁的叶笃正,每周一、三、五的早上,会准时出 现在办公室。“所里给叶老安排了一个单独的办公室,可是叶老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 就把自己的办公桌搬到我们办会室。”黄刚说。 叶笃正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 “个人离不开群众,荣誉归于大家,要感谢舞台.因为舞台是大家给的;要感谢大家,因 为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 在大气物理研究所,所有的人都把叶笃正尊称为叶老,叶笃正的秘书崔桂云说,几 百个人的所里,80%的研究人员都是叶笃正的学生。“作为晚辈,我们跟叶老在一起, 从来不用担心相处问题,他不会因为你资历浅而不重视你,也不会因为你声望高而轻信 你。你可以轻松地跟他开玩笑,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直接跟他争辩。” 曾经有报纸报道叶笃正任何时候身上都会带一个小本子,黄刚说:“从年轻时叶老 一直如此.这样方便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他会在每次上班时跟我们分享他本 子里的新想法和新信息,供我们参考、跟我们一起探讨。”在黄刚看来,老师的阅读面 非常宽泛,他总是能够迅速捕捉到其他领域可以借鉴或者衔接的方法,运用到气象研究 中,“他的视野起码超前 20 年” 。 相关链接: ①在近 60 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 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 人之一。近年来,叶笃正一直从事如何利用全球变暖的正面效应、降低负面效应的研究。 2003 年,他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同年,87 岁的中科院院士叶笃正代 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国际气象界的“诺贝尔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②他科研上的“朝前”和“超前”眼光,既来自于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也来自于 日积月累的学识素养。 ③叶笃正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 1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在清华大学,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而选择了气象学,这是因为他接 受了学长钱三强的“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的观点。 B.阅读材料中三次引用黄刚的话,第一次表现的是叶老的治学精神,第二次表现叶 老正心态年轻,第三次表现叶老搜集材料的习惯。 C.叶笃正说:“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这话一方面表现出叶笃正的谦逊, 一方面说明他认为在研究中别人的贡献是主要的。 D.叶笃正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在美国的学业,博士论文也引起气象界的关注,并在以 后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都是因为有罗斯贝的影响。 E.本文选择典型事例,不仅介绍了叶笃正的求学经历、治学态度和学术成就,还从 待人处事角度为我们展现出叶老可亲可敬的一面。 (2)本文给我们介绍了叶笃正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他独特的 人格魅力,你认为他的人格魅力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3)作为一个气象学家,叶笃正有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简要分析。(6 分) (4)材料中说“他科研上的‘朝前’和‘超前’眼光,既来自于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 也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学识素养”,试从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叶笃正取得 显著成就的原因的理解与给你的启示。(8 分) 第Ⅱ卷表达题(80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经过艰苦努力,他果然不负众望....,挽救了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并因此获得市“劳 动模范”奖章。 B、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 缠于细枝末节 而忘了根本目标。 C、这所大学的活动室里,各种器材应有尽有,真是汗牛充栋....。 D、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为政清廉,带好了头,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好转。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国家主席习近平 1 日上午在比利时国王菲利普陪同下参观了沃尔沃汽车公司根特工 厂,企业负责人向习近平介绍了汽车的生产、研发和销售情况。 B.在总理鼓励下,公司负责人一口气提了扩大融资渠道、财税支持、希望办民营银行等, 李克强当即要求金融财税部门负责人抓紧研究,尽量支持。 C.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 1000 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 2300 吨, 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了。 D.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 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目前国内很多厂家都在发展智能穿戴行业。我认为, , 。 。谁拥 有入口,就等于在用户私人财产里占据一席之地。 , : 。 ①一部互联网的发展史,就是对用户的步步逼近和入口争夺的历史 ②谁离用户越近,谁就离成功越近 ③如果追寻本元来看 ④正遵循这样的法则 ⑤从早期微软 windows 到后面的雅虎、谷歌,再到如今的智能手机以及未来的智能穿戴 ⑥智能穿戴的魅力在于其入口的意义 A.⑤④②③①⑥ B.③⑥①⑤④②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⑥②①⑤④ 15.参照下面的句子的句式,仿写两个句子。(6 分) 热情是人生的太阳,能照亮征程上的每一角暗地; 热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情是长鸣的汽笛,能鼓舞人奋勇向前。 16.根据下面所列的句子,给“导弹”下定义。(5 分) (1)导弹是一种武器; (2)导弹是装有弹头; (3)导弹上装有动力装置; (4)导弹上装有制导系统; (5)导弹能高速飞行。 六、写作(60 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有一位英国农场主,他庄园里的果树长得特别好,而他周围的农场的 果树长得很差,于是到栽种的季节,这位农场主便把优质的种苗分送给周 围农场的人。人们觉得很奇怪,他为什么这样道德高尚、慷慨大方?这样 他收获的果实不就卖不出好价钱了吗?而农场主回答说:“如果我的庄园周 围都是劣等果树,那么那些果树的花粉还是会通过蜜蜂传播到这些优等果 树中来,这样一来,大家都没什么好处。”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都在审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 请以“道德与利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 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答案 1.B(原文信息是“只要在翰林院学习过的就被称为翰林”) 2.A(B.以偏概全,文中只是说“在当时社会条件下”;C.弄错对象,“非翰林不入内阁” 制度应是在明成祖设立内阁后才形成的;D.混淆范围,不是所有进士,一甲进士直入翰 林,二三甲进士需要通过考选) 3.A(B.弄错条件,应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应把“只要……就能”改为“只有…… 才可能”;C.还要参加复试,只有复试合格者才能参加殿试;D.明清以前的科举制度是三 级结构) 4、D、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5、B(1)樊哙为刘邦找托词 (5)张良替刘邦找 借口(6)范增对项羽的责备 6、A“有防范,害怕他逃跑。”说法错误,当时项羽已没有防范之心。 7、(1)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 他。 (2)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 8、诗的第一句中的“谷口”二字,暗示了“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二字,扣题 中“暮春”;眼前是黄鸟稀少,辛夷落尽,杏花纷飞。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 (3分)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 的调零空寂的气氛。(2分) 9、对比的手法。(3分)刻画出幽竹不改初衷,不为俗屈的高尚品质。在“鸟归”“花 尽”的暮春时节,窗前阴生环境下的竹子,翠绿葱茏,摇曳多姿,不改初衷,深情的迎 接我的归来。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 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3分) 10(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 不思其反 。 (2)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1、(1)答 B 给3分,答 E 给2分,答 A 给1分。(A 项,“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未必是 钱三强的观点。也许有这种可能,但原文没有明确交待。C 项,表述不当。 “配角甚至 更光彩”中的“光彩”意思是“光荣”,而不是贡献大。“更”字表现的是叶老对别人 所做出的贡献的肯定和赞美。D 项强加因果,范围扩大。“以后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 与罗斯贝无必然因果联系。) (2)①淡泊、谦虚: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老人淡然地说,这个奖只是大气科学 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②治学严谨,实事求是。科学研究以事实服人,谁的论文中出现 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他认为中国的天气预报要在物理、数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③爱国。放弃自己喜欢的物理专业,他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他学成后交, 放弃优厚待遇,选择报效祖国。④平等待人。和年轻人相处,不会因为资历浅而不重视, 也不会因为声望高而轻信。(答对一点2分,答够3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如果言之成 理,也可得分) (3)①带领弟子画出了中国第一张五百毫巴地面图。②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 ③第一次开辟了在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新领域。④为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 科奠定了研究基础。⑤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⑥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 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每点1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 观点一:叶笃正有很高成就,源于他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①叶笃正年近古稀,仍 与美国科学家合作,投入“全球变化”的国际研究新领域,成为这个领域在中国的开山 鼻祖,体现了他超前的国际视野。②身为一个气象学家,却招一个经济学研究生,“互 相学习”,体现了他多学科融合的超前的学术视野。③总是能够迅速捕捉到其他领域可 以借鉴或者衔接的方法,运用到气象研究中,体现了他超前而宽阔的知识视野。 (每点 2分,共6分。)敢于打破常规的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创新精神,有这种精神,我们在自己 的事业上才能像叶笃正一样有所成就。(2分。) (共8分。意思对即可。) 观点二:叶笃正有很高成就,源于他丰厚的学识素养。①正是因为叶笃正有丰厚的学识 素养,他才能领导其他人在零的起点上发展起中国的气象事业。②正是因为叶笃正有丰 厚的学识素养,他才能吸引美国的学者寻求支持,因而他才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 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③正是因为叶笃正有丰厚的学识素养,他才能在大气动 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 (每点2分, 共6分。)我们都应当像叶笃正一样,严谨治学,刻苦钻石,积累起丰厚的学识素养,有 各自的事业上取得成功。(2分) (共8分。意思对即可。) 12、A(B 意思与语境不符 C 对象用错了,“汗牛充栋”是说书多 D 感情色彩用错了,“上行下效” 是贬义词) 13.C.(A.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情况。B.“民营银行等”后加“三条建议”。 D.亡羊 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后边“萌芽状态”,说明 还没出问题。可用“未雨绸缪”。) 14.B.(本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智能穿戴。③⑥为总提,中心论点;①和“谁拥有入口,就 等于在用户私人财产里占据一席之地。”是以互联网作比较,谈智能穿戴的“入口的意 义” 。⑤既承前面互联网,又接下面④②,总结,收束全文。) 15、热情是燃烧的火把,能点燃友谊的篝火;热情是香醇的美酒,能熏醉流蜜的生活。 16、导弹是一种装有弹头、动力装置和制导系统,并能高速飞行的武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