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地理(文科)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的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区域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是“新三大地带”划分指标的是 A. 气候 B. 地形 C. 经济 D. 植被 ‎2. 制约我国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 A. 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 农业基础薄弱 C. 水土流失严重 D. 自然资源不足 ‎3. “上海发布”推出了公交“APP”,乘客可及时查询到欲乘公交的即时到站信息。从而减少乘客等候时间和焦虑心理。公交“APP”基于技术是 A. RS和GPS B. GPS和GIS C. GIS和RS D. RS、GIS和GPS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 18 -‎ 材料中“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说明“新三大地带”划分指标的是经济。图中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远西部地带是经济水平最低、发展最慢的地区,中部及近西部地带经济水平居于二者之间,C正确。在“新三大地带”的每一带中,气候、地形、植被都不相同,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我国远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基础薄弱,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制约我国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长期落后的局面,造成的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人才匮乏,西部地区在发展机遇来临的时候,资金缺乏,人才匮乏,技术落后制约发展速度,A正确;农业基础薄弱不是最重要的经济因素,B错误;水土流失严重,不属于经济因素,C错误;我国远西部地带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故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RS主要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GPS主要用于定位、导航,GIS的主要功能有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与更新、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空间决策支持、数据显示与输出,主要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乘客及时查询到欲乘公交,实时定位,需要使用GPS;公交车的即时到站信息,需要使用GIS。故选B。‎ 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最有可能发育成流动沙丘的区域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造成近些年该地区北部地带沙漠化迅速南侵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温升高,岩石风化增强 B. 降水减少,雪线升高 C. 冬季风势力增强 D. 绿洲地带水源枯竭 - 18 -‎ ‎【答案】4. D 5. 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流动沙丘的判断及荒漠化成因。在风力大、沙源供给相对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条件下,沙丘易流动,三角坐标图显示只有④符合。河西走廊近些年沙漠化日益南侵,主要是人为原因,不合理用水导致绿洲地带水资源枯竭。‎ ‎【4题详解】‎ 图中四地中,④地植被覆盖率低,沙源供给量少,在很小的风速下即可让其流动,是流动沙丘。选D正确。‎ ‎【5题详解】‎ 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是人为原因导致绿洲地带水源枯竭,土地荒漠化。选D正确。‎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万平方千米,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 读表完成下列小题。‎ ‎6. 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地和滩涂比重较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 ‎ ‎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冻土广布 ‎ ‎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7. 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成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 劳动力短缺 B. 低温冷害更严重 C.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D. 洪涝灾害更频繁 ‎【答案】6. B 7. D ‎【解析】‎ ‎【6题详解】‎ - 18 -‎ 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且沼泽地和滩涂广泛分布的地区应是青藏高原,但材料中冬夏气温不符合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④所述不属于自然原因。排除与①④有关的选项。分析材料可知,该地区林地、沼泽地和滩涂在该地土地利用构成中所占比例高;该地形区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冬寒夏凉,所以该地区最有可能是三江平原。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是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壤中冻土阻挡了水的下渗,所以形成了沼泽,②③正确。故选B。‎ ‎【7题详解】‎ 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该地区林地、草地、沼泽地和滩涂明显减少,而耕地面积增加,城乡工矿用地增加;由于沼泽和滩涂面积减少,蓄水功能下降,所以洪涝灾害更频繁,D正确。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劳动力更多了;气候条件变化不大,甚至是变暖,因此不会是低温冷害更严重;材料中的信息不能反映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情况。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确定该区域的可能位置,宜采用排除法。‎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资料表。据表回答下面小题。‎ ‎8. 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①保持土壤水分②增强土壤透气性 ③增加大气湿度 ④减少空气污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9. 下列哪项不属于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产生的有利影响 A. 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 B. 保持土壤肥力 C. 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D. 减少洪涝灾害发生次数 ‎【答案】8. B 9. D ‎【解析】‎ ‎【8题详解】‎ - 18 -‎ 根据材料,保护性耕作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实验后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保持土壤水分,①对。土壤空气含量减少,说明减弱了土壤透气性,②错。大气水分增加,说明增加大气湿度,③对。大气悬浮物减少,说明减少空气污染,④对。B对,A、C、D错。故选B。‎ ‎【9题详解】‎ 实行保护性耕作,有利于土壤空气减少,大气水分增加,减轻了水分蒸发,利于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大气悬浮物减少,说明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A、C属于。有机质含量增加,表示利于保持土壤肥力,B属于。耕作方法变化,不能减少洪涝灾害发生次数,D不属于,故选D。‎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0. 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 A. 林草地、撂荒地、耕地 B. 撂荒地、林草地、耕地 C. 撂荒地、耕地、林草地 D. 林草地、耕地、撂荒地 ‎11. 据图可判断 A. 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 B. 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C. 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 D. 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 ‎【答案】10. C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撂荒地缺乏植被,径流量变化最大,因此图中①为撂荒地;林草地涵养水源作用最强,径流量变化最小,因此③为林草地;则②为耕地。故选C。‎ ‎【11题详解】‎ 图中显示山区降水年际变化较大,说明降水不稳定,季节变化大;植被覆盖度越高,涵养水源能力越强,下渗越多,因此二者呈正相关;根据图中信息无法推断该地植被类型和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故选B。‎ 下图为全球经纬线图,甲至辛是经纬线坐标上的八个地点。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 - 18 -‎ ‎12. 图中各点之间若以最短距离来比较,下列两点间在地球表面上实际距离最远最近的分别是 A. 己辛和甲戊 B. 丙庚和戊己 C. 乙己和甲戊 D. 甲戊和戊己 ‎13. 亚特兰蒂斯是个传说中的古文明大陆,后人曾透过柏拉图提出的地球六分说,也就是把地球360度切成六等份,来推论亚特兰蒂斯的地点。其推论依据是沿着同一条纬线出发时,亚特兰蒂斯往东60度为古埃及文明之处,往西60度则为玛雅文明北方的美国南部沿海地区。依此推论,亚特兰蒂斯的位置最可能位于图中 A. 庚 B. 己 C. 丙 D. 乙 ‎【答案】12. A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纬线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到极点,纬线长为0,甲戊位于90°N,因此二者之间距离为0,距离最短,B、D错误。纬度相差1°,经线长差110 km,图中己辛之间跨纬度60°,因此距离为6600km。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纬线长110 km,其他纬线上,经度相差1°,纬线长差110 km乘以地理纬度的余弦;乙己在60°纬线上,跨经度90°,因此距离为4950km,A正确,C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古埃及文明之处约是30°E,玛雅文明北方的美国南部沿海地区,约是90°W。所以,亚特兰蒂斯的位置约是30°W。最可能位于图中丙地,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经纬网相关知识,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 18 -‎ ‎14. 甲国首都位于甘德机场的 A. 西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15. 关于图中两地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国濒临大西洋 B. 纽芬兰岛位于太平洋 C. 甲国属于北美洲 D. 纽芬兰岛位于亚洲东岸 ‎【答案】14. B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经纬网,可判读甲国首都地理坐标为(68°W,10°N),甘德机场地理坐标为(54°W,48°N)。北纬度,度数越大越靠北;西经度数向西增大。因此甲国首都位于甘德机场的西南方向,故选B。‎ ‎【15题详解】‎ 依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甲国濒临大西洋,纽芬兰岛位于大西洋,甲国属于南美洲,纽芬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岸。故A正确,B、C、D错误。‎ ‎16.某测绘局要绘制新开发镇的平面图,采用两种比例尺绘制,其中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三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甲图比例尺为l∶30 000,则乙图比例尺为1∶10 000‎ B. 甲图的图幅面积一定是乙图的九倍 C. 乙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比甲图详细 D. 甲图中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是乙图的三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 - 18 -‎ 该题考查比例尺。‎ ‎【详解】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3倍,说明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大,当乙图为1∶10 000时,甲图比例尺为3∶10 000,即1∶3 333,A错。根据图幅面积扩大倍数为比例尺扩大倍数的平方,B对。甲图比例尺大,反映地理事物应更详细,C错。乙图上1 cm表示的实际距离为甲图的3倍,D错。故选B。‎ ‎【点睛】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如果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那么原比例×n。如果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那么原比例×1/n。如果将原比例尺缩小1/n;那么原比例×(1-1/n)。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会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17.下列有关亚洲描述,不正确是( )‎ A.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 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 面积最大的大洲 D. 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答案】A ‎【解析】‎ ‎【详解】七大洲中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一个洲是亚洲,所以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而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据此分析选A。‎ ‎【点睛】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甲乙丙丁四个世界著名海峡位置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8. 甲、乙、丙、丁四个海峡中代表直布罗陀海峡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9. 关于四个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在东半球 B. 乙在西半球 C. 丙是大洲分界线 D. 丁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答案】18. C 19. C ‎【解析】‎ - 18 -‎ ‎【18题详解】‎ 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海峡中,甲是位于北冰洋与太平洋分界线的白令海峡;乙是位于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的英吉利海峡;丙是位于非洲与欧洲交界处的直布罗陀海峡;丁是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故选C。‎ ‎【19题详解】‎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20°W以东至160°E为东半球,其余为西半球。甲为白令海峡,在180°经线附近,为西半球;乙为英吉利海峡,在0°经线附近,为东半球;丙为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丁为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本题为识记性题目,容易。‎ ‎20.红海将会不断扩大的是因为它位于 ‎ A.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撞处 C. 板块的消亡边界 D.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处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六大板块分布位置,红海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处,是板块生长边界,D对。A、B、C错。‎ ‎21.对四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平洋面积最大,印度洋面积最小 B. 大西洋的形状像“S”,太平洋形状像“W”‎ C. 北冰洋纬度最高、太平洋跨经度最广 D. 太平洋的面积与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面积之和几乎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四大洋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A错误;大西洋的形状像“S”,但太平洋形状不像“W”,北印度洋像“W”,B错误;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C错误;太平洋的面积与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面积之和几乎相等,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为识记性题目,容易。‎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简图,下图,该区域东面临海,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 18 -‎ ‎22. 图中河流流向为 A. 先由西向东,再向东南 B. 先由南向北,再向东北 C. 先由东北向西南,再向南 D. 先由东南向西北,再向西 ‎23. 关于图中陡崖顶部P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拔可能为450米 B. 距陡崖底部垂直距离可能为398米 C. 可直视丙村 D. 距丁村的水平距离约为600千米 ‎【答案】22. B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河流在山谷中流,其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再结合指向标可判断出图中河流先向北流,再向东北流,故选B。‎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三条,最大等高线为500,因此崖顶海拔高度为500-600,A错误;崖底的海拔高度为200-300米,因此陡崖的相对高度为200-400,B正确;依据“凸低为高”的原则可判定,P地到丙地之间有山脊挡住视线,不可以直视丙村,C错误;根据比例尺可知,山顶到丁地的水平距离远远大于600米,D错误。故选B。‎ ‎【点睛】第一小题易错选成A答案,与方向判定有关的题目,在解答是一定要注意有无指向标。‎ ‎24.读图,回答图示岛屿上山脉的主体走向大致为 - 18 -‎ A. 南北 B. 东北-西南 C. 东西 D. 西北-东南 ‎【答案】C ‎【解析】‎ ‎【详解】河流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因此地势特征决定河流流向,根据图中河流水系特征可推断出该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东西向。故选C。‎ 读某城市城区示意图,该城市主城区的面积为60平方千米,回答下面小题。‎ ‎25. 若海平面上升0.5米,该城市主城区被海水淹没的面积约为 A. 18平方千米 B. 33平方千米 C. 51平方千米 D. 78平方千米 ‎26. 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城市主城区四个地点的地面坡度最大的是 A. e地 B. h地 C. q地 D. f地 ‎【答案】25. B 26. D ‎【解析】‎ 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能力。‎ ‎【25题详解】‎ 如果海平面上升0.5米,那么数值为0.5米的等值线所包围的范围都会被淹没。比较淹没面积和城区面积,可以看出淹没面积大约是整个城区的1/2多,而城区面积为60平方米,因此答案B最为接近。故选B。‎ ‎【26题详解】‎ - 18 -‎ 由右图中不同时期海平面上升后的海岸线疏密差异,结合等高线疏密变化规律可以推断,海岸线稀疏的地区,坡度较缓,海岸线密集的地区对应主城区,坡度较陡,对比左右两图可知,f地海岸线密集坡度最陡,D正确。故选D。‎ 下图为欧洲南部沿北纬42°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7. 图示①②地气候 A. ①地年降水量多于②地 B. 两地同属于地中海气候 C. ②地冬季寒冷多雨,夏季高温干燥 D. 两地均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28. 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 洋流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纬度位置 ‎【答案】27. B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结合两图降水量刻度值可知,①地年降水量少于②地,A错误;分析图文信息可知,①②地均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B正确;地中海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0℃,因此应是冬季温和湿润,而不是寒冷多雨,C错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D错误。故选B。‎ ‎【28题详解】‎ 在42°N带来降水 - 18 -‎ 是西风,从剖面图可以看出,①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②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所以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故选C。‎ ‎【点睛】“欧洲南部”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图甲是世界某区域图,图乙是图甲中三个城市的年降水量和冬雨率柱状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9.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区域实施的调水工程最可能为 A. 东水西调 B. 南水北调 C. 西水东调 D. 北水南调 ‎30. 造成旧金山、洛杉矶、圣迭戈三个城市年降水量和冬雨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大气环流 B. 海陆位置、大气环流 C. 海陆位置、山脉走向 D. 沿岸洋流、地势起伏 ‎【答案】29. D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对比三城市的年降水量可知,图中北部降水较多,南部降水较少,应该是把北部多余的水调往南部地区去,所以调水工程为北水南调,故选D。‎ ‎【30题详解】‎ 旧金山、洛杉矶、圣迭戈均位于30°N至40°N之间,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30°N至40°N之间,南部纬度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冬雨率较高,年降水量较小;北部纬度高,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冬雨率较低,年降水量较大。故选A。‎ - 18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四川省水稻种植面积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且水稻种植水平不高,生产方式较为传统。近年来四川省不断加强水利设施和道路的建设,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下面图甲是四川省某地等高线图(比例尺1:300000),图乙是在等高线图中D处拍摄到的景观图。‎ ‎(1)指出甲图中P和Q最适宜建水库大坝的地点,并说明原因。‎ ‎(2)分析图中公路选线的主要区位条件。‎ ‎(3)评价等高线图中D处水稻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P处;与Q处相比,P处建坝工程量小;水库库容更大;集水区域较广。‎ ‎(2)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经过城镇,客、货运量大。‎ ‎(3)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条件好;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靠近河流(距水库近),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农业的区位条件,难度一般。‎ ‎【详解】(1)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在等高线图中,“口小肚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集水区域较广,储水量大);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读图可知,与Q处相比,P处建坝工程量小,集水区域较广,水库库容更大,因此更适合建大坝。‎ - 18 -‎ ‎(2)根据等高线可知,图中公路建在山区,山区公路尽量沿着等高线修筑,目的是降低坡度,减少建桥和开凿隧道的费用,安全性高,节省工程造价;图中公路经过城镇,客、货运量大。‎ ‎(3)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四川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条件好;从等高线看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D处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D处地势低,土壤深厚,紫色土壤为肥沃土壤。‎ ‎32.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1)当等温线如左图所示时,北半球是_______季节,简析判断的理由。‎ ‎(2)当如左图所示季节时,判断乙地的盛行风向及此风形成原因。‎ ‎(3)分析甲地的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答案】(1)冬季;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高纬)凸出,说明陆地温度低于海洋,为冬季。‎ ‎(2)西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3)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沿岸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从内陆吹来的东南季风,加剧了干燥程度。‎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大气环流,重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容易。‎ ‎【详解】(1)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温度变化较海洋快,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夏季高于同纬度海洋。读图可知,相对于海洋,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数值高处凸出,说明陆地气温较同纬度海洋低,因此北半球为冬季。‎ ‎(2)由第一小题可知,左图所示季节为北半球冬季。乙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南半球向左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西北风。‎ - 18 -‎ ‎(3)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澳大利亚大陆西岸为西澳大利亚寒流,寒流降温减湿;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加剧干燥程度。‎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贵州省是我国五大能源基地之一,并且独具“水火”互济优势,也是我国“西煤东运”“西电东送”的重要省区。下图示意贵州省河流、水电站和煤炭资源分布。‎ ‎(1)说明贵州被列为国家能源基地的优势条件。‎ ‎(2)简述“西电东送”对贵州省发展的有利影响。‎ ‎(3)简述贵州省能源基地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答案】(1)煤炭、水能资源丰富,并且能“水火”互济,保证稳定能源供应;地理位置优越,可向东部两广、海南、湖南等主要煤炭调入省区就近供煤、送电;铁路、公路和航运比较便利;国家政策支持。‎ ‎(2)促进煤炭、水能等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采掘、电力、化工、冶金、建材、高耗能等相关工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区域产业结构;降低煤炭外运的交通压力;增加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 ‎(3)煤炭开采和水电站建设可能带来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过量开采煤炭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枯竭;火力发电可能会带来大气污染。‎ ‎【解析】‎ ‎【分析】‎ - 18 -‎ 本题以贵州省河流、水电站和煤炭资源分布示意图为背景区域,考查区域能源的而开发和利用等相关知识,已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主要从区域的资源状况、市场、交通、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贵州煤炭的煤炭资源丰富,同时由于该地地形崎岖,河流的水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并且能够通过“水火”互济,保证能源稳定供应;该州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距离珠三角地区较近,地理位置较好;我国南方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小,珠三角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与经济发达地区有畅通的交通,交通运输比较方便;国家能源基地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本题主要考查西电东送的意义,对于输出地来讲,主要表现在输出地煤炭、水能等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采掘、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加工工业、高耗能工业等;能够加快区域工业化的进程,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输电取代输煤,能够降低煤炭外运的交通压力;增加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 ‎(3)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煤炭开采和水电站建设可能造成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过量开采煤炭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枯竭;火力发电会产生粉尘、二氧化碳等,带来大气污染。‎ - 18 -‎ ‎ ‎ - 1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