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跟踪检测(十四)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作业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位于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在历史上曾多次喷发,据清代《黑龙江外记》记载:“……,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约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亦有碎石块落至原地,亦落四周,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古文中记载的“火”最有可能来自( ) 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下地幔 2.“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最有可能与图中数字所示地质作用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C 2.C 第1题,结合题意,古文中的“火”指的是岩浆,岩浆一般发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故C项正确。第2题,“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指的是岩浆岩(喷出岩)的生成。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喷出型岩浆岩。故C项正确。 (2019·西安模拟)岩浆热场指的是很短时间内一个局部区域出现的岩浆活动使该区域地热梯度明显上升,形成局部区域的瞬间热场。它往往伴有流体的活动,是流体循环、上升、汲取地壳中某些元素的场所,往往有矿产形成。读图,完成3~4题。 3.岩石乙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地质作用为( ) A.冷却凝固 B.侵蚀搬运 C.高温变质 D.沉积固结 4.图中矿产可能为( ) A.煤炭 B.金矿 C.天然气 D.石油 解析:3.C 4.B 第3题,岩石乙靠近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故可判定岩石乙应该是花岗岩受到高温岩浆影响而形成的变质岩,主要地质作用为高温变质作用,故选C。第4题,岩浆活动往往会促进一些金属元素的集聚,进而形成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均存在于沉积岩中。故选B。 下面左图中的建筑群位于《水浒传》故事发生地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水泊梁山风景区,“孙二娘脚印”(右图)是该地著名的旅游景观,位于左图中山脉鞍部。组成该山体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山坡无法藏兵,却易守难攻的原因是( ) A.多溶洞,地形坡度大 B.山谷深,河流众多 C.石漠化严重,地形坡度大 D.岩石风化严重,多滑坡、泥石流灾害 6.“孙二娘脚印”的成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孙二娘踩踏 解析:5.C 6.A 第5题,读图可知,该山坡以裸露岩石为主,石漠化严重,且地势较陡,故易守难攻。第6题,该区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为主。组成该山体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易溶蚀,可知“孙二娘脚印”是石灰岩经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7~8题。 7.下图的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黄河径流量从源头到河口变化情况的是( )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8.塑造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B.冰川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C.风力作用、风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作用、风力作用、风力沉积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解析:7.C 8.A 第7题,黄河从源头到甘肃段,有支流注入,径流量逐渐增大;在宁夏、内蒙古,由于气候干旱,大量引水灌溉,径流量逐渐减小;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有不少支流汇入,径流量增大;黄河下游为地上河,且工农业用水量大,径流量减小。第8题,甲位于青藏高原,外力作用以冰川作用为主。乙位于内蒙古高原,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丙位于黄土高原,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丁位于华北平原,外力作用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海南博鳌玉带滩是一条自然形成的狭长形沙滩半岛,如图。玉带滩以“分隔海、河最狭窄的沙滩半岛”而被列入为“吉尼斯之最”。据此完成9~11题。 9.玉带滩是由( ) A.地壳下陷导致与陆地分离而形成的 B.热带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的 C.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D.海浪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10.玉带滩的形成使得其西侧水域趋向( ) A.变宽 B.变浅 C.变深 D.稳定 11.近年来万泉河等河流上游修建了许多水库,这最有可能造成玉带滩( ) A.远离大陆 B.连接北岸 C.向东推进 D.向西后退 解析: 9.C 10.B 11.D 第9题,沙滩地貌是外力沉积而成的。图中玉带滩呈狭长形状,沿海一侧较平直,应是河流带来泥沙受海浪的顶托在此沉积而成的。第10题,玉带滩为流水沉积地貌,它的形成会使其西侧水域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而变浅。第11题,上游水库的修建会使下游水量减少,泥沙沉积量减少,西部河流的沉积作用减弱,东部海浪的侵蚀作用增强,使玉带滩向西后退。 热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的热融地貌,由地下冰融化而产生,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分为热融沉陷和热融滑塌两种地貌。据此完成12~14题。 12.下列区域能够经常见到热喀斯特地貌的是( ) A.云贵高原 B.西西伯利亚平原 C.巴西高原 D.西欧平原 13.热融沉陷区域形成的湖泊( ) A.会继续陷落成溶洞 B.是岩层弯曲形成的 C.面积广、水量大 D.会使冻土层逐渐变薄或被切穿 14.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发生热喀斯特的形式和时间一般是( ) A.热融沉陷—夏季 B.热融沉陷—秋末冬初 C.热融滑塌—夏季 D.热融滑塌—秋末冬初 解析:12.B 13.D 14.C 第12题,材料中已明确了热喀斯特地貌为冻土中的冰受热融蚀后形成的地貌,因此常见于有冻土且冻土中的冰能够发生融化的区域。云贵高原、巴西高原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气温较高,没有冻土存在;西欧平原虽纬度较高,但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温和,也没有冻土形成;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第13题,溶洞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形态与漏斗相似,是地表岩溶地貌与地下岩溶地貌的过渡类型,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热喀斯特地貌并非喀斯特地貌,A错误;热喀斯特地貌为冻土中的冰受热融蚀后形成的地貌,并非岩层的水平运动形成的,B错误;湖泊面积大小与水量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C错误;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度相对于冻土较高,具有导热性,加速了湖底和湖岸多年冻土的退化速度,使冻土变薄或被切穿。第14题,由图可知,热融沉陷湖泊发生在地势平坦地区;热融滑塌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地势起伏大,夏季气温高,冻土中的冰易融化,故会出现热融滑塌;秋末冬初气温低,冻土不会融化,不会出现热融滑塌。 (2019·河南南阳八校联考)“尖峰石阵” 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邦国家公园(30°S附近)的一种著名石灰岩景观。石灰岩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在太古时代,那里被森林覆盖。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将森林淹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被遗留了下来。下图为南邦国家公园“尖峰石阵”景观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尖峰石阵”形成的过程是( ) A.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B.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C.板块运动、海水沉积、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 16.“尖峰石阵”风力沉积最显著的季节是澳大利亚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15.A 16.D 第15题,结合材料可知,“尖峰石阵”是石灰岩景观,石灰岩是海洋沉积物形成的,后经过板块运动上升到海平面以上,海风将沙子吹到该地,沙子沉积后形成沙地并淹埋森林,经风化后沙沉下去,出露的石灰岩经风力侵蚀形成石柱,从而形成“尖峰石阵”。第16题,结合材料可知,沙子主要来源于海边,该地位于30°S附近的澳大利亚西南部,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此时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风力沉积作用最明显。 (2019·江西阶段性检测)“磬吉”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世界自然遗产——贝马拉哈自然保护区,以如针尖状耸立刺向天空的石林著称于世。读图,完成17~18题。 17.“磬吉”属于( ) A.河流堆积地貌 B.花岗岩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火山地貌 18.组成“磬吉”的物质是几百万年前珊瑚和海藻的化石。据此判断“磬吉”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下沉—沉积物堆积—地壳隆起抬升—雨水侵蚀 B.地壳隆起抬升—沉积物堆积—地壳下沉—雨水侵蚀 C.地壳下沉—雨水侵蚀—地壳隆起抬升—沉积物堆积 D.地壳隆起抬升—雨水侵蚀—地壳下沉—沉积物堆积 解析:17.C 18.A 第17题,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磬吉”呈现峰林、峰丛的特征,主要是受雨水侵蚀和溶蚀的作用形成的,因此“磬吉”属于喀斯特地貌。第18题,根据图示材料可知,组成“磬吉”的物质是几百万年前珊瑚和海藻的化石,由此判断“磬吉”的形成经历了地壳的下沉、珊瑚和海藻化石堆积、地壳抬升、雨水侵蚀等过程。 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 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下图为甘肃敦煌雅丹 地貌景观图,完成19~20题。 19.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 ) A.喷出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 20.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是( ) ①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解析:19.D 20.C 第19题,读材料可知,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故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沉积岩。故选D。第20题,据材料,雅丹地貌发育先是形成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再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沟槽加宽加深;之后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最后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故选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