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中考历史各题型答题技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师版)中考历史各题型答题技巧

‎ 中考历史各题型答题技巧 ‎1.合理利用答题时间。‎ ‎  中考政史同场不同卷,造成答题时间利用的混乱。如果太快,极有可能因没有认真审题而失分,如果过慢,就会引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两份试卷。因此,考试时一定要合理地利用好有限的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  2.先易后难。‎ ‎  答题时,容易的题目尽量少翻书,不能确信的,可以做个小记号,难题一定要经过思考之后再翻书,实在找不到答案的,要学会放弃,赶紧去做后面的题目,待答题完毕后再回来做它。这样可以确保两份试卷都能完成,不漏题。‎ ‎  3.答题规范。‎ ‎  由于阅卷时是按点给分?每点一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答题时尽量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段落化”就是一个问题回答完毕后要另起一行,不能把所有问题的答案挤在一块,“序号化”就是回答每一个问题时要在答案前用大小写数字符号标出这一问题在该道试题中所处的顺序,“条理化”就是按整道试题所设问的先后顺序进行答题。‎ ‎  4.试题全部答完后一定要检查。‎ ‎  所有考生在时间允许时都要检查。检查选择题主要是做个确认,特别不自信的答案必须要翻书证实,做到心中有数,非选择题部分则按上述答题原则中的“三化”,逐条对照答案,查看有没有漏答项,如果有,及时解决。‎ 一、选择题 ‎1.表述型选择题 ‎ 表述型选择题包括肯定型选择题和否定型选择题。‎ ‎①肯定型选择题题干中常用“标志是”“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是”“表现在”“反映出”等提示语。‎ ‎②否定型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性词语,如“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 表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1.(2015•福建福州)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这场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 ‎ A.攻占巴士底狱  B.处死路易十六 ‎ ‎ C.拿破仑发动政变 D.颁布《拿破仑法典》‎ ‎ 【解析】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 ‎ 【答案】A ‎(2019·湖南衡阳)2.某学者利用下面的思维导图研究“1921—933年经济危机”,你认为不属于其影响的是 A.工农运动高涨 B.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 C.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D.罗斯福新政消除了经济危机 ‎ 【答案】D ‎ 【解题技巧】‎ ‎ 表述型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常的解题方法有:①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②排除法,通过排除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③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 【举一反三】‎ ‎ 1.2015 年 2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 2015 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连续 12 年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就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改革与调整,下面关于生产关系调整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了集体土地所有制 ‎ B 农业合作化引导农民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 C 人民公社化实现了全民所有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土地所有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 【答案】B ‎ 2.因果型选择题 ‎ 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 此类题的基本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 ①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 ②题干列出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历史结果,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 【典型例题】‎ ‎ (2019·潍坊中考)1.一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这表明德国参加一战是为了( )‎ A.扼杀巴黎公社 B.争夺世界霸权 C.解放黑人奴隶 D.推动欧洲联合 ‎【答案】B ‎ 2.(2015•江苏南京)一位史学家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原本不是一场民主运动,但它在结果上却是一场民主运动。这里的“结果”主要是指( )‎ ‎ A.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 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 【答案】A ‎ 【解题技巧】‎ ‎ 因果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要分清客观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 【举一反三】‎ ‎ 1.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不相符的是( )‎ ‎ A.新航路开辟——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 B.奴隶制的存废——激化美国南北方矛盾,导致内战爆发 ‎ C.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D.苏俄新经济政策——促使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 【答案】D ‎ 3.比较型选择题 ‎ 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目的标志性词语前有反映程度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 ‎ 【典型例题】‎ ‎ 1.(2015•山东潍坊)俄国 1861 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二者的共同点是( )‎ ‎ A.推翻了旧的政权 ‎ B.加强了中央集权 ‎ C.废除了农奴制度 ‎ D.改变了社会性质 ‎ 【解析】俄国 1861 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有: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 【答案】D ‎ 2.(2015•浙江宁波)17—18 世纪,英美法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与英法相比,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独特性在于( )‎ ‎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 B.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立 ‎ C.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 D.颁布了具有法律性质的重要文件 ‎ 【解析】此题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英法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立,走进资本主义社会。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法国颁布《人权宣言》,建立起民主共和制政体;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对照选项,答案选 B。‎ ‎ 【答案】B ‎ 【解题技巧】‎ ‎ 比较型选择题要结合所学知识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同中找异,异中求同。这类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注重于能力考查。解题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熟知,其次对史实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最后对应选项,得出答案。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有时比较的内容较复杂,可使用选项对应法,用选项对应历史事件。‎ ‎ 【举一反三】‎ ‎ 1.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采取的共同统治措施是( )‎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在长安设立太学 ‎ C.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 D.统一度量衡 ‎ 2.我国的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最大的不同在于( )‎ ‎ A.经济政策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 C.主权归属不同 D.外交政策不同 ‎ 【答案】1.C 2.B ‎ 4.漫画型选择题 ‎ 漫画型一般由漫画和文字两部分组成。漫画部分常由图片、标题或注释组成,图片是漫画的主体,通常刻画特色鲜明的人和物。有些图片无法表达的意思,就需要用文字对图片内容作适当补充。漫画选择题具有鲜明的主题,集趣味性、比喻性、讽刺性、深刻性、理论联系实际于一体,既考查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典型例题】‎ ‎  ‎ ‎【答案】1.A 2.A ‎【解题技巧】‎ ‎ 解答漫画型选择题,第一步要把握漫画的情景,理解漫画的主题,分析漫画的寓意;第二步将漫画、题干要求和教材的知识点结合选出正确答案。 ‎ ‎5.组合型选择题 ‎ 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这些数字序号组合成的备选项。‎ ‎ 【典型例题】‎ ‎ (2015•安徽)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于 2015 年 5 月 1 日开幕,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文明的国家,在欧洲进入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展现了无尽的魅力。这一时期该国涌现的文化“巨人”有( )‎ ‎ ①但丁 ②伏尔泰 ③达•芬奇 ④牛顿 ‎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解析】题目考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人”。但丁是意大利诗人,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符合要求;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不符合要求;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符合要求;牛顿是英国近代科学家,不符合要求。‎ ‎ 【答案】A ‎ 【解题技巧】‎ ‎ (1)肯定筛选法(选基法)即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先确定一个或两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 (2)否定筛选法(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 【举一反三】‎ ‎ 1.2015 年 5 月 4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习近平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得来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望历史,国共两党曾有过多次合作。下列与国共合作有关的事件是( )‎ ‎ ①解放南京 ②创建黄埔军校 ③进行北伐战争 ④坚持八年抗战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2015 年 5 月 15 日,李克强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强调中印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双边关系发展事关两国 25 亿人民福祉。下面能说明中印友好交往的史实是( )‎ ‎ ①玄奘西游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④万隆会议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答案】1.B 2.A ‎6.时空型选择题 它是在题干中设置一定的条件,要求选择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的推算,包括公元纪年的推算和世纪的推算的识记,再现认知历史事件能力。一般注重平时熟练掌握,对重要历史年代、历史地图等时空概念的记忆,加强强化训练。‎ ‎(2019·湖南衡阳)1.图片是凝固的历史,观察下图,②处填 A.诺曼底登陆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德国突袭波兰 D.日本投降 ‎【答案】B ‎(2019湖南株洲)张敏同学学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课后,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留有①②对应的内容用于考考其他同学,四位同学提供的答案如下,正确的是(  )‎ A. 李同学:①马克思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B. 钱同学:①邓小平理论  ②毛泽东思想 C. 孙同学:①邓小平理论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赵同学:①马克思主义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C ‎7.最佳型选择题(又称程度选择题)‎ 这类题难度较大,一般是从原因,性质、目的、作用等方面出题。其特点是提供的选项都有一定道理,但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称为最佳选项。它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阐释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高度概括能力。回答时注意依据题干要求,分析题干与选项之间的逻辑思维关系,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确定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段材料反映了拿破仑 A. 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B. 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C.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 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2.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原因是 A. 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不满 B. 斐迪南皇储夫妇被打死 C. 德国、奥匈帝国借机发动了战争 D. 俄国想插手巴尔干半岛 ‎【答案】1.A 2.C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解析题是最具有学科特色的主观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能力、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材料解析题最基本的特点。‎ 类型一:文字类史料解读步骤 ‎ ‎1.明确设问要求 ‎(1)注意问题的限定词,确定答案来源:‎ ‎“根据材料”,指的是答案在材料原文里;‎ ‎“结合所学知识”,指的是回答时要联系教材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的是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 ‎“综合上述材料”指的是答案来自对前面材料的归纳总结,要看材料的递进关系。‎ ‎(2)答背景、原因、因素类的问题时,作答方向是诱发事件产生的一系列史实,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2.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 ‎(1)首先是读。先读题目设问,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阅读时要关注提示性、概括性、总结性的文字。要注意圈出关键词,不要忽视材料的出处与注解等说明性文字;如果材料中有省略号,还要注意从省略号前后获取有效信息。‎ ‎(2)第二步是联。把从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与教材相关知识衔接整合,进行知识的再转化,明确试题考查的知识点。‎ ‎3.规范作答 ‎(1)根据设问角度,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答案要点化、序号化,条理清晰。一题中含有多个问号的,答题注意分层,注意答题的顺序。‎ ‎(2)根据分值确定答案要点,答题语言要简洁、条理清晰。字迹工整,规范做答。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最好标上序号,要知道中考阅卷基本上是“采点给分”的。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注意语言规范化,答多条的时候一般是一条1分。‎ ‎(3)启示、感想、认识等问题,基本上是材料和探究题的最后一问,读懂材料和探究题中要体现的主题,围绕材料和主题进行分析。‎ 第一:从材料中给出的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中获得感悟 第二:从材料(或问题涉及事件的作用)入手,找出材料反映出来的结论(结果)就是感悟,不能抛弃材料和所问问题。。‎ 第三:从主题的过程、结果、作用或教训着手,其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往往就是感悟。‎ ‎(4)结合一知识点答另一知识点时,先把结合的知识点答出来 ‎(5)介绍人物贡献、证明观点等,答案是“事件加影响”。‎ ‎ (2018.吉林省)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材料一中的“它”指什么文献?“国际工人运动”中,“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材料二:当年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邓小平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材料二中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上开辟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写出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名称。‎ 井冈山 邓小平理论 十五大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先进理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先进理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社会发展促进理论完善等。‎ 类型二:表格类史料解读步骤 ‎ ‎1.分析表格数据,提取关键信息 ‎(1)明确表格内容:表格名称、表格来源、表头、比较项。‎ ‎(2)明确数据变化:‎ ‎①提取关键信息,注意时间、数据、表头、比较项等;‎ ‎②注意纵横栏间的数据变化,分析数据变化趋势。‎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单位:本) ‎ 哲学、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 历史、地理 文学艺术 合计 年平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2‎ ‎1896﹣1911年 ‎38‎ ‎172‎ ‎366‎ ‎238‎ ‎136‎ ‎958‎ ‎63.86‎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及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新变化:翻译日本书籍的数量大大增加;翻译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为多;时代背景: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辛亥革命)。‎ ‎ 类型三:折线图类史料解读步骤 ‎ 解答这类试题,可分为三步:一看,看清楚折线中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二找,找准图中的有效信息,如表头、时间、数据;三析,带着问题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注意与时间对应的数据的高低起伏,联系所学知识,准确地做出判断。‎ 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 ‎【解析】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 类型四:饼状图类史料解读步骤 ‎ ‎1.提取饼状图关键信息:图名、图例、各个部分所占比例多少。‎ ‎2.概括变化时,要准确把握饼状图中各项数据的比例变化。‎ ‎3.概括原因时,注意根据题目设问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信息,从多角度分析原因,答题时注意是依据材料还是要结合所学知识。‎ ‎(2019.河南)‎ ‎25.(6分)阅读下列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的三个等级情况 ‎■第一等级:教士 ■第二等级:贵族 第三等级:平民 (1) 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3分)‎ 法国社会等级明显 法国社会等级鲜明;第三阶级人口多,但占土地比较少,却承担所有赋税,第一、二等级没有赋税等 材料二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法国封建专制暴政的巴士狱,法国大革命开始了。此后,很多地方的农民也效仿巴黎, 摧毁了各地的监狱,焚毁了贵族的城堡,全国性的人民起义从很本上动摇了法国旧制度在城乡的统治。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在人民的推动下,国王路易十六、罗伯斯庇尔先后被送上了断头台。‎ 材料三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多项法令,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还通过了以启蒙思想为基础的《人权宣言》, 这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誉为“新制度的诞生证书1791年, 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法国第三等级在大革命中的贡献。(2分)‎ 攻占巴士底狱,开启了法国大革命;处死路易十六,推动了革命进程;颁布了《人权宣言》,指导了法国大革命;制定1791年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等 ‎ (3)综合上述,请概括法国在近代民主化进程中呈现出的智慧。(1‎ 分)‎ 以先进思想为武器;颁布法律捍卫权力等 类型五:漫画类史料解读步骤 ‎ ‎1.一看,看漫画,提取有效信息,如漫画的标题和文字说明,漫画中的“人”“物”等。标题直接说明漫画的主题,文字说明是对漫画所反映史实的有效补充,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 ‎2.二审,审问题,明确解答方向。找到问题的关键词,明确漫画反映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审查漫画中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把握漫画表达的中心和意图,理解漫画的内涵。 ‎ ‎3.三作答,回归教材,组织答案。注意对教材知识进行概括、整合,形成合理的答案。 ‎ 类型六:年代史类史料解读步骤 ‎ ‎1.年代尺类试题要求学生既要准确记忆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所处的历史阶段,还要掌握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试题难度较大。 ‎ ‎2.做年代尺类试题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注意年代尺上的时间信息,以及时间所对应的历史事件;‎ ‎(2)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3)根据问题分析设问考查的知识点。 ‎ 类型七:地图类史料解读步骤 ‎ ‎1.根据地图标题,明确考查对象(如果题目未给出地图标题,则需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取信息与解题指明方向。 ‎ ‎2.理清历史地图的范围。历史地图的范围有两重含义:一是历史地图本身的地理范围,二是历史地图表示的时间范围。‎ ‎3.了解图例。很多历史地图在标明历史现象发生的地理位置之外,往往还附有图例,即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的内容与指标的说明,看懂了图例,能更准确地提取地图的有效信息。 ‎ ‎4.联系教材知识作答;注重挖掘地图中的隐性知识。 ‎ 类型八:示意图类史料解读步骤 ‎ 对图示类材料的解读,需要提取图示中的关键信息,并转化为文字表述。 ‎ 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 类型九:柱状图类史料解读步骤 ‎ 解答这类试题重在分析数据柱的变化,即不同时期纵向比较,判断相关历史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从中归纳某种现象的变化趋势或揭示其发展规律,并将这种变化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 注: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垄断了世界工业和海外贸易,被称为“世界工厂”。 ‎ 三、历史观点看法题 例1: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小小的炮兵上尉登上了法国政治舞台,并从此叱咤风云长达22年之久,他就是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世人对他的看法也褒贬不一,有人说拿破仑是进步潮流的代表,有人说拿破仑是一个战争狂人。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  例2: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现在的圆明园 ‎  仅存少量景点,有人主张应在原地重建圆明园,有人则反对重建。请从多角度思考,写一篇短文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  【题型分析】:‎ ‎  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根据试题情境,选择一种观点,列举历史事实作答。无论选答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学生答题时可根据自身实际,诸如知识能力的构成、兴趣、爱好、趋向等,选择自己赞同的观点,列举相关史实作答。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试题除了已列出的观点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提出其他的观点进行论证。如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一种观点认为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消极作用是主要的。你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此题除了上述两种观点外,还可提出另外的观点,如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参半,没有主次之分。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创见性,答案的要点也较容易答全。‎ ‎  参考答案:‎ ‎  【例1】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但在作答时需注意以下两点:①用历史辩证的眼光分析拿破仑,可以以他的对外战争作为突破口。②要选用一定的史实论据。‎ ‎  【例2】反对:‎ ‎  (1)圆明园是中华民族备受屈辱的历史象征,是旧中国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直接见证。保留原貌可以发挥其历史教育功能,时刻教育人民不忘历史教训,只有提高国力,才能避免国难临头。其中蕴含的巨大社会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  (2)圆明园的建筑当然可以仿古而建,但是当年园内价值连城的珠宝、文物被殖民强盗抢走或毁坏,如今这批最具价值的珠宝、文物已经无法收回,甚至无法仿制。其精髓不在,重建又有何意义!‎ ‎  赞成:‎ ‎  (1)如今的圆明园仅存几个景点,重建圆明园,恢复当年的盛景,充分利用圆明园的无形资产,可以发展旅游事业,推动经济的发展。‎ ‎  (2)珠海在一个非圆明园遗址的地方仿建圆明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京焉能熟视无睹。‎ ‎  (3)旧中国由于腐败无能,令国家蒙受屈辱,如果在原地重建一个圆明园,‎ 把它建成国家收藏珠宝、文物的博物馆,恰恰可以证明新中国的强大,不是同样可以教育人民吗?‎ ‎(4)文物本身虽然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但是文物的仿制同样具有社会价值。‎ 四、主观简答题的答题公式 ‎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等 ‎  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  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  (1)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 ‎  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  (2)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等 ‎  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  (3)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 ‎  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  3、判断成败及原因 ‎  (1)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  (2)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等)‎ ‎  (3)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  4、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 ‎  (1)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等 ‎  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从教训看,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由此得到启示是合作要以斗争求团结……‎ ‎  (2)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等 ‎  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现状,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注意综合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结合……‎ ‎  (3)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等 ‎  如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革命或建设实践探索中不断的发展等。‎ ‎  5、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 ‎  (1)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等 ‎  如评价李鸿章:首先是其身份属性即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接着按方面和时间顺序阐述其在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中法、中日战争的具体事迹;对其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 ‎  (2)事件、事态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等 ‎  如对凡---华体系的评价:先概述凡---华体系的概况;再分析其性质和特点,对其历史反动性及客观进步因素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评判,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 ‎  以上各项原理和公式,只是反映历史学科的一般规律。在实际运用中,需要结合具体历史问题,灵活调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