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地理(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教案: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 考纲解读 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 题型 备考指南 考纲下载 核心知识点 农业的 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 2015课标Ⅱ,2~3题,8分 2013课标Ⅰ,1、3题,8分 选择题 命题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及限制性因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特点及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借鉴意义是高频考点。要特别关注区域特色农业的区位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考查形式:综合题比重很大,分值一般在8~26分,难度系数0.6左右。 热点探究: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区划、粮食问题等。 2016课标Ⅰ,36(1)(2)(4)题,18分 2015课标Ⅰ,36题,22分 2013大纲卷,36(1)题,14分 2012课标卷,37(2)、(3)题,14分 2012大纲卷,36题,36分 综合题 农业地域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3课标Ⅱ,5题,4分 2012课标卷,1~2题,8分 选择题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014大纲卷39(2)题,8分 综合题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014课标Ⅱ,11题,4分 选择题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体系预览 1.识记: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2.理解:主要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应用:结合具体农业区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等,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评价,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区位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决定因素。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 典型案例 改造与变化对农 业区位的影响 气 光照 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 南方的柑橘 候 等亚热带水果;北方的苹果等温带水果;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畜牧业 利用玻璃温室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并对光照、通风、湿度等条件进行调节 热量 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期和耕作制度 降水 过干或过湿都不利于作物生长 地 形 平原 适宜发展耕作业和机械化作业 平原耕作业;山地林牧业 按照等高线修筑梯田 山区 适宜发展林牧业,农作物分布有垂直变化,缓坡(小于25°)适宜发展梯田 土壤 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 东南亚砖红壤区的茶树 人工培育形成的耕作土壤,如黑垆土、水稻土 水源 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 兴修各种水利工程 温室大棚内水果、蔬菜口感较差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大棚内光照不足,昼夜温差较小。 (2)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输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 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良种 使单产提高 冷藏 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议一议:我国某山区某年柑橘普遍大丰收,而有的地方却出现了橘熟无人摘,甚至出现橘树被毁的现象。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市场需求决定农产品的销量和橘农的积极性。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1.下图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读图完成(1)~(2)题。 (1)产生图中所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2)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水源充足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热量条件好 解析 影响作物生长状况最主要的因素是气候,特别是热量条件;青藏高原由于热量不足,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的河谷地区。 答案 (1)B (2)D 2.[2014·全国文综,39(2),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以上,光照充足。15世纪英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下图示意英国地理位置及伯明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降水量。 分析限制英国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8分) 解析 明确题干的限定词“限制”、“气候条件”,知道气候条件主要包括气温、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等方面,结合英国气候特点、成因及图示气候资料进行分析。 答案 纬度位置较高,气温偏低;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全年多雨,光照不足。 分析农业区位关键因素的一般方法 1.关键因素分析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1)主要因素:指某一区域符合农业发展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注意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主导因素:指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没有这种因素,也就不会有该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如甘蔗种植的区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热量。 (3)限制性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当限制因素得到满足时,往往成为主导因素。 2.我国几个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农业生产区域 优势条件 限制性因素 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气温低 南疆的长绒棉生产基地 光热条件好 水源不足 青藏高原河谷地区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气温低,热量不足 华北平原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严重 南方地区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 水旱灾害较为严重,丘陵地区土质较差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 1.(2016·海南地理,4~6)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 (2)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 A.劳动力成本低 B.生产技术先进 C.种植历史悠久 D.能源供应充足 (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 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 D.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解析 第(1)题,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故选A。第(2)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说明该地区的温室培植蔬菜的生产技术比较差,同时说明该地区温室种植刚起步不久,称不上历史悠久。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较少,劳动力的成本较高,但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能为温室培植提供充足的能源。故选D。第(3)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和该地区引进的温室培植“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说明政策扶持最直接的目的是让蔬菜尽可能满足当地需求,减少对外依赖。故选A。 答案 (1)A (2)D (3)A 考向二 农业区位因素的改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2015·新课标Ⅱ,2~3)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荐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2)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改变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花卉和蔬菜的市场需求量大增,桑基、蔗基鱼塘改为花基、菜基鱼塘可明显提升土地的经济价值,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这种改变不会对土壤质量、劳动力数量、生态循环带来明显的影响,故D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知识。珠三角传统的基塘农业随城镇化发展逐渐演变成为城市郊区农业,更加追求经济效益,反映了当地的产业发展方向。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生态循环理念,更是被联合国所推荐的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综上所述,B、C、D项错误,A项正确。 答案 (1)D (2)A 考点二 农业地域的形成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基本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共同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具有相同的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特征。 3.典型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特点: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 区位条件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 气候暖湿,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 土壤 土壤肥沃 水源 灌溉条件较好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交通 交通发达、便利 市场 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政策 政府鼓励扶持 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有什么不同? 提示 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业类型强调农业部门结构,如种植业与畜牧业等;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的区域特点,如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季风水田农业等。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2017·长沙市一模)18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下题。 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首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属于商品农业,农产品主要面向市场销售。该农业牧草与作物轮作,小麦种植与绵羊饲养在生产上有联系,大部分农作物作为饲料饲养绵羊,故④正确,即D项正确。 答案 D 1.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所示: 3.我国典型的混合农业——基塘农业 基塘农业是我国珠江三角洲一种典型的混合农业类型。请结合下图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其生产的优点。 (1)形成原因:珠江三角洲的居民将低洼且多洪涝灾害的地方挖成池塘饲养鱼类,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果树、甘蔗、桑树、花卉等,形成基塘农业。 (2)优点:基塘农业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可投入池中作为饲料,因而是一种具有生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与区位条件分析 1.(2015·重庆文综,6~9)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1)~(4)题。 (1)该地区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 D.资金雄厚 (2)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上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上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 A.夏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增高 (4)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 A温室气体减少 B.森林覆盖率减小 C.入湖泥沙量降低 D.草原生产量降低 解析 第(1)题,从宏观方面讲,该地区为北美五大湖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布,人口稠密,众多的城市为当地的水果和蔬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C项符合题意。从微观方面看,果树、蔬菜位于图中的③地区,该地区有一个人口超过400万的大城市,为当地的水果和蔬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第(2)题,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图中①地区发展的只是玉米种植,③地区发展的只是果树、蔬菜,④地区是奶牛、肉牛为主的畜牧业,排除A、C、D三项。②地区既有畜牧业,也有玉米种植业,属于混合农业,B项符合题意。第(3)题,由于水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量湖泊存在改变着局部气候,使得①区域降水增多,冬季气温增高,夏季气温降低。解答时要抓住关键词“对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本地区地处中纬度,冬季农作物停止生长,据此排除C、D两项。夏季气温降低对农作物生长不利,排除B项,夏季降水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生长,A项符合题意。第(4)题,本地区原生森林分布较广,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是破坏森林,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B项符合题意。 答案 (1)C (2)B (3)A (4)B 考向二 混合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2.[2010·北京文综,36(2),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乙区相比,说明丙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6分) 解析 结合图可知乙、丙两地都为世界著名的混合农业区,丙地为墨累-达令盆地,地形平坦、有灌溉水源是其最大优势。 答案 乙、丙两区同为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绵羊带或小麦—牧羊带);丙区有河流(水资源较丰富),平原范围广(地形较平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