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3)
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宋史专家邓广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 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A. 知州“三岁一易” B. 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 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 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因此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集权 2. 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晴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 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 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 【答案】B - 17 - ........................... 点睛: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法律制度和选拔考核管理制度等,实行官僚政治,这些制度打破了原来的世袭的局面。 3.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开创皇帝制度 C.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答案】D 【解析】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它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故选,排除BC,选D。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A。 4. 租界和使馆区既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表现形式,也是传播西方文明的窗口。与图中历史现象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 17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租界和使馆区出现的背景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上海第一块租界出现是在《南京条约》附件签订后,与鸦片战争有关,排除BD;《辛丑条约》中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一款,与八国联军侵华有关,排除A,故选C。 5. “唐朝(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 A. 扬州地处交通要 B. 扬州市场受官府控制 C. 扬州是繁华的都市 D. 扬州出产精美工艺品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扬州)地当冲要”可以看出扬州地处交通要道,A项正确。材料中无法反映出扬州市场受官府控制的信息,故选B。“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说明扬州是繁华的都市,C项正确。“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说明扬州出产精美工艺品,D项正确。 6. 美国学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结果,极为稳定而又保守的中国社会,被西方势不可挡的扩张主义弄得四分五裂”。材料不能够体现的史观是 A. 文明史观 B. 全球史观 C. 近代化史观 D. 社会史观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理论,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体现了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故A、C两项的表述正确;题目中的信息“西方主宰全球”体现了全球史观,故B项的表述正确。均与设问要求“不能够体现的史观是”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社会习俗方面的变迁,故选D。 7.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 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B. 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 17 - C. 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 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有材料信息可知,太平天国的上帝众子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说明太平天国还是受传统的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选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名师点睛】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农民起义运动的高峰,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但太平天国运动最后的失败也表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也不能担负领导救亡图存的革命重任。示例: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字代“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 )A. 摆脱不了专制思想的束缚 B. 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C. 反封建的决心 D. 进行文字的一次重大变革 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教训可知本题选A。 8. “尝考历世盐法……及汉武始立榷(专卖)法,为牢盆(国家发放的煮盐工具)之制。自是历代皆踵行之。计其利,于军国之费略于半,唐宋及元因之。有加无瘳(减损),大抵率由养兵多而资费广,故不能革也。”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中国历代政府都实行垄断食盐经营制度 B. 垄断食盐经营目的之一是解决财政问题 C. “故不能革”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识 D. 该制度阻碍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盐铁官营的目的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的信息,古代各朝政府之所以都采取盐铁官营,主要的目的在于增加财政收入,巩固政权,故选B。盐铁官营从西汉时期开始,A项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阐述;宋元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出现,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政策•古代盐铁官营 9.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 17 - A. “……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 “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答案】D 【解析】《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商铺林立,商业繁荣,故选D项。A项反映的是汉代的“市”;BC分别反映的是草市和夜市,与材料不符。 10.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A. 全部销往海外 B. 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 质量普遍不高 D. 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进入市场,主要满足官府的需要,故D项正确,A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质量比较好,技术水平高,故C项错误; 11. 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判断下列《孟子》一书中的哪一句话最可能触恼了明太祖 A.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B. “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 17 - C.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D.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大意是:如果君主把臣下视作粪土、草芥,那么大臣会把君主当作仇敌;B项“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大意是说助长君主的恶行,他的罪名小;迎合昏庸的君主,引他去干坏事,罪名就大了项“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C项大意是:与他的理想不相合的国君绝不事奉,不是他喜欢的百姓,就不使用,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为国家人民服务;天下混乱无道,就辞官隐居,这是伯夷的作风。D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大意是: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这一言论最可能导致朱元璋的不满。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点评:明清皇权的不断加强的措施及反映出的趋势。 第一,朱元璋废除丞相,皇帝自掌六部——皇权专制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第二,明成祖设立内阁 第三,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作用:①简化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②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12. 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这种制度是 A. 汉代内外朝制度 B. 唐代三省制度 C. 元代行省制度 D. 明代的内阁制度 【答案】D 【解析】明代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丞相,把权力独揽于自己手中,但诸多事务,仅凭皇帝一人是忙不过来的,所以逐步形成了内阁制度。内阁中权力最大者是内阁首辅,相当于过去的丞相,即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故D项正确;A和B项均有丞相名和权,排除;C项属于地方行政机构。 - 17 - 13.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 这一制度是 A. 世袭制度 B. 察举制度 C. 九品正中制 D. 科举制度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科举制,以考试才学的方式录取官员,D正确;世官制就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排除A;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与材料的考试无关,排除B;九品中正制看重门第出身,与材料的考试无关,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联系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科举制分析解答即可。 14.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 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15. 《文献通考》中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 17 - A. 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 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C. 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D.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可知主要措施:虚置三公;增加宰相人数;增设新机构;分解相权;官员职位与权力分离。所以C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加强皇权 16. 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材料表明 A. 拜上帝教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 B. 与清朝统治者相比洪秀全并未显现其进步性 C. 受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未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 D. 向西方学习的不深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正名”是儒家思想,太平天国用它来维护封建等级秩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与清朝统治者相比洪秀全并未显现出进步性。C项是干扰项,太平天国未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主要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 17.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答案】A - 17 - 【解析】奕䜣、丁日昌和郭嵩焘均属于洋务派,材料中信息“鬼子六”“鬼奴”“冷嘲热讽”集中到一点是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故A项正确;洋务派不是崇洋媚外,故B错误;洋务派是因为学习西方受到批评,不是因为学习的内容,故C错误;材料不是对于西方列强的批判,故D错误。 18. 太平军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尔等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的。”“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但)害人之物为禁。”这说明太平天国在外交上 A.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有了正确认识 B. 主张自由贸易,无论何种商品都不限制 C. 奉行独立自主、反对侵略的外交政策 D. 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外交方针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 之,亦是无用”体现出了太平天国在 同外国侵略者的接触中,奉行独立自 主、反对侵略的外交政策。“平定时 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 (但)害人之物为禁”,体现出了太 平天国主张平等友好的对外贸易,但 严禁鸦片贸易。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 表现了崇高的民族自尊心和经济贸易 上的开放政策,超越了清政府的投降 倾向和闭关政策。但是太平天国领导 人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还缺乏 认识,甚至抱有幻想,缺乏应有的警 惕。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编》 19. 费正清在评价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指出:“一批科举出身、有高度道德原则而又忠于当朝的文官,坚定地把叛乱镇压了下去,并试图在农村经济和大众福利事业上施行仁政。”这里的“叛乱”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A - 17 - 【解析】由材料信息“一批科举出身、有高度道德原则而又忠于当朝的文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文官”是指曾国藩、李鸿章等以儒家传统道德为价值观的封建士大夫,他们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的结果,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属于改革,对清政府而言不是‘叛乱”,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并没有被镇压下去,D项错误。 20. 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1(12)10简内容是:(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醜(丑),遥(迁,派遣)陵拔(应为“掾”,吏)訓(刑讯)蜜衿(蛮荆);(背面)鞫(读音jū,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 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 B. 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 C. 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 D. 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题兼顾考查学生历史素养相关内容——史料及其解读。题干材料内容的核心意思,即“秦始皇派遣官员以特殊的法律政策来治理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洞庭郡西境的边关‘城邑’有人反叛”。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D三项,材料内容核心意思均无从体现。B项表述客观,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郡县制;历史素养·史学理论与研究·史料解读 21. 著名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此观点理解最合理的是 A. 历史研究要有世界视野 B. 历史研究要有中心意识 C. 历史研究不能过于强调自我意识 D. 历史研究要有包容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汤因比反对将某个文明当作中心,并认为比其他文明优越,进而强迫其它民族接受自己的文明。故选C。A项错误,材料主要是说的文明之间应该相互的尊重;B项错误,与材料中心思想相反;D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文明之间的对抗的内容。 考点:史学研究·史观·文明史观。 - 17 - 22. 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 A. 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 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 C. 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 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说,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缺乏更多的社会阶层,没有形成声援太平天国的力量。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尚未诞生新的强大的阶级力量。这根源于中国社会尚未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已经是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材料谈的不是小农意识,排除A;是指由工人阶级在进行革命和建设中同农民结成的革命联合,同时也不符合社会实际,排除C;B项属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因素,但与材料不符,排除。所以答案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名师点睛】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3)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4)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5)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23. 下表所列内容是一学习小组研究中国某省区域历史时写下的关键词,这个省份是 A. 安徽 B. 四川 C. 陕西 D. 河南 【答案】B - 17 -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是古代蜀国的都城之一,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铜器、金器、玉石器中,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铜器。宋代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结合上面的材料,符合题意的是四川,本题选B。 24. 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 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 ④是周公旦的封地 C. ①和②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 明成祖在③设立内阁 【答案】D 【解析】①②③④分别是西安、开封、北京、临安(杭州)。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在西安、周公旦的封地为鲁国(今山东)、两宋的都城先后是开封与杭州、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北平),因此只有D正确。 25. 顾炎武曾说:“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此话虽有所夸张,但苏南一带盛行租佃制当是事实。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租佃关系松弛 B. 地主圈占土地 C. 农产品商品化 D. 土地私有制度 【答案】D - 17 - 【解析】“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说明土地兼并严重,租佃情况盛行,出现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故D正确;A与材料相悖;BC材料无体现。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问题二中央与地方 自周代以后,我国开始确立了一套地方行政制度。秦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汉代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在继承秦代地方制度的同时也部分恢复了周朝旧制。到了元代,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控制,开始设立行中书省,标志着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3)按示例完成周、秦、汉初、元四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填写。 (4)从上述材料中归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案】(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 (2)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分权)。 (3)分封制或封邦建国制;郡县制;行省制。 (4)总体上呈现中央集权的趋势,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郡县制与分封制在历史上交替出现,说明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问题一 皇权与相权”,抓住材料中“汉、唐、明、清和中枢”这些关键词,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回答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问题一 - 17 - 皇权与相权”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程中,在处理皇权与相权一事上,尽管其总趋势是一样的,即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削弱相权。但皇帝具体集权的方式可从两种方式(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回答即可。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问题二 中央与地方”,抓住材料中“周、秦、汉初、元”这些关键词,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回答周、秦、汉初、元四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即可。 (4)本问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归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央不断集权,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等方面分析思考作答。 整体分析:本题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切入点,考查了专制皇权、中央集权的发展历程,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总体的发展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的权力不断增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文帝开皇七年制,诸州岁贡三人……开皇十八年,又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炀帝始建进士科。 ——《通典》卷十四 材料二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通典》卷十五 材料三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这一制度在成千年中缓慢演进……当今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正在取得进展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从中国的经验中借鉴而来的。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著《中国环行记》(1896年出版) 材料四实际上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约在两千年的时间里,或大或小,它成了统一中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 ——荀春生等译《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隋唐时期选官的主要途径及作用。 - 17 - (2)材料三“这一制度”的哪一突出优点使其能够“在成千年中缓慢演进”,并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3)如何理解材料四中“它成了统一中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1)科举制。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和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公平竞争,择优录取。为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借鉴。 (3)促进了儒学的发展,有利于思想的统一;保证和扩大了行政官员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等。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炀帝始建进士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选官的主要途径是科举制度。关于科举制度的作用,特别强调科举制度在当时的作用时主要突出“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促进了当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这一制度”指的仍然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突出优点是指公平、公正公开,正是这个优点才使科举制度能够“在成千年中缓慢演进”。该制度对世界的影响主要回答出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即可。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成了统一中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指的是科举制度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即一定要突出科举制度“使思想更加统一、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使统治者的阵营不断的壮大等,所以科举制度才成了统一中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 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 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炀帝始建进士科”“当今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正在取得进展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从中国的经验中借鉴而来的”“它成了统一中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关于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7 - 材料一公民大会的决议通常冠以“议会和人民的决定”或“人民决定”之名。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听取大会上的演说和辩论,然后再投上自己神圣的一票。……雅典城邦的所有官员,在任职之前都要经过资格检查。……每个官员在短短一年的任期内,需要接受十次任职审查。 ——冯金朋《公民社会的起源:希腊城邦制度》 当选执政官的财产限制由放宽而实际取消,国家一切公职,除十将军委员会委员外,都改用抽签选举,任何公民都可当选。为了保证非富有的公民也能在实际上担任国家公职,这时又制定公职受酬制。 ——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陶片放逐法是为防范有野心的独裁者而设计的,在公民大会上,如果有6000名公民对一个犯法的公民投反对票,那么,犯法者就要面临放逐——从本城向外地流放10年。 ——《民主的曙光·古雅典(公元前525—公元前322)》 材料二他们大部分是文盲……民众法庭和公民大会上,都有专门负责宣读文献资料的会务人员,以便与会成员能较为清楚地了解发生了什么,以及该如何判断。……表达能力强的人往往会在政治辩论或法庭辩论中胜出。 ——冯金朋《公民社会的起源:希腊城邦制度》 希腊城邦国家的广场民主只适应小范围内简单城邦公共事务。这种民主是有缺陷的……至高无上的人民有权做任何能做的事,不受任何准则的羁束。结果,解放了的雅典人变成了暴君。雅典人在广场民主中以苏格拉底的殉道,来给自己的罪孽加冕。 ——戴志勇《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 (1)从材料一中,可以获得哪些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 【答案】(1)信息: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辩论是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之一;雅典官员通过抽签选举;财产资格限制逐步取消;公职人员实行津贴制;为了保障雅典民主的公正性,采取了陶片放逐法、对公职人员的监督等一系列措施。雅典民主的总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2)评分标准:能从雅典民主的确立完善、雅典民主的特点、雅典民主的得失等方面得出认识,言之有据即可。 示例: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在雅典这个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经过梭伦、克利斯提尼与伯利克里等人的改革,真正实现了公民“当家作主”。这种轮番而治的直接民主使得不同知识素养和判断能力的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苏格拉底之死直接证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非理性和盲目性。 - 17 - 但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解析】第(1)问,由材料关键信息“公民大会的决议通常冠以‘议会和人民的决定’或‘人民决定’之名。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听取大会上的演说和辩论,然后再投上自己神圣的一票”“当选执政官的财产限制由放宽而实际取消,国家一切公职,除十将军委员会委员外,都改用抽签选举,任何公民都可当选”“制定公职受酬制”“陶片放逐法是为防范有野心的独裁者而设计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信息。 第(2)问,由材料关键信息“他们大部分是文盲……表达能力强的人往往会在政治辩论或法庭辩论中胜出”“希腊城邦国家的广场民主只适应小范围内简单城邦公共事务。这种民主是有缺陷的……至高无上的人民有权做任何能做的事,不受任何准则的羁束”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雅典民主的确立完善、特点、得失等方面得出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 - 1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