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苏州园林 (6)_鲁教版
苏 州 园 林 叶 圣陶 导入新课 大家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 杭”这句话吗?苏州在人们的心目中 能与天堂比美,那里的景色一定非常 秀丽。 今天,我们将在叶圣陶先生的 带领下,游赏《苏州园林》。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积累、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②学 习多种说明方法的恰当使用;③体味文章语言的 准确性与生动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会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苏州园林的特 点;②理清文章的结构与思路,明确说明顺序。 3、情感与价值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 图画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理清文章的结构与思路,明确说明顺序; ②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如何抓住并突现苏州 园林的特点。 2、教学难点: ①学习文章多种说明方法的恰当使用,体味 其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 ②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热爱祖 国文化的感情。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秉臣,后字圣陶。 江苏省苏州市人,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 活动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 文学创作。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 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 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 店。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 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 究馆馆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叶圣陶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 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并写出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 的专著和文章,为我国现代教育、现代文学和现代出版事业 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简介 积累词语 鉴赏:鉴定和欣赏。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间。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丘壑:山丘和山沟。 嶙峋:枯瘦的样子。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 恰当。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 适宜的办法。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 苏 州 园 林 叶圣陶 《 苏 州 园 林 》 一、概说地位 二 完 美 图 画 四个大处(讲究) 三个细处(注意) 总 分 逻 辑 顺 序 整体感知 一、作者如何整体构思、结构全文? 一、作者如何整体构思、结构全文? 完 美 图 画 讲究 注意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布置 门窗的雕刻 色彩的调配 整体感知 二、作者如何做到让我们“读其文如临其 境”? 1、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2、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分析得 不错! 品味语言 对不对? 1、“标本”是典范、样本。说明苏州园林具 有可供观摩、研究、取法的价值。 (√)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 是艺术。” (×) 3、“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乍一看,花 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 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未真正隔开,只是缓冲一下视 线,使景物逐层展开,游人心理上因而觉得园中层次 多,景致深。 (√) 判断正确! 加深理解 猜一猜! 下面的诗句主要写的是苏州园林的 (景 物) A、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B、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假山 C、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树木 迁移拓展 鱼戏莲叶间 美不美? 试用一句话说出苏州园林的 美,以此开头:“苏州园林美, 美在……” 例如: 苏州园林美,美在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学会表达 用词准确 语言生动 苏 州 园 林 叶圣陶 《 苏 州 园 林 》 一、概说地位 二 完 美 图 画 四个大处(讲究) 三个细处(注意) 总 分 逻 辑 顺 序 结构精巧 思路清晰写作特色: 板书设计 课堂总结 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 林》,我们不仅领略了其图画美, 同时也向这位语言艺术家学习了一 些说明文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学以 致用。 请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 州园林,不少于200字。 布置作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