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三 第3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含解析
第 3 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做真题] 1.(2019·高考全国卷Ⅱ)如图,长方体 ABCDA 1B1C1D1 的底面 ABCD 是正方形,点 E 在 棱 AA1 上,BE⊥EC1. (1)证明:BE⊥平面 EB1C1; (2)若 AE=A1E,求二面角 BECC1 的正弦值. 解: (1)证明:由已知得,B1C1⊥平面 ABB1A1,BE⊂平面 ABB1A1, 故 B1C1⊥BE. 又 BE⊥EC1, 所以 BE⊥平面 EB1C1. (2)由(1)知∠BEB 1=90°.由题设知 Rt△ABE≌Rt△A 1B1E,所以∠AEB=45°,故 AE= AB,AA1=2AB. 以 D 为坐标原点,DA → 的方向为 x 轴正方向,|DA →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 标系 Dxyz,则 C(0,1,0),B(1,1,0),C 1(0,1,2),E(1,0,1),CB → =(1,0,0),CE → = (1,-1,1),CC → 1=(0,0,2). 设平面 EBC 的法向量为 n=(x,y,z),则 {CB → ·n=0, CE→ ·n=0, 即{x=0, x-y+z=0, 所以可取 n=(0,-1,-1). 设平面 ECC1 的法向量为 m=(x1,y1,z1),则 {CC → 1·m=0, CE→ ·m=0, 即{2z1=0, x1-y1+z1=0, 所以可取 m=(1,1,0). 于是 cosn,m= n·m |n||m|=-1 2. 所以,二面角 BECC1 的正弦值为 3 2 . 2.(2018·高考全国卷Ⅰ)如图,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E,F 分别为 AD,BC 的中点, 以 DF 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 C 到达点 P 的位置,且 PF⊥BF. (1)证明:平面 PEF⊥平面 ABFD; (2)求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BF⊥PF,BF⊥EF,所以 BF⊥平面 PEF. 又 BF⊂平面 ABFD, 所以平面 PEF⊥平面 ABFD. (2)作 PH⊥EF,垂足为 H.由(1)得,PH⊥平面 ABFD. 以 H 为坐标原点,HF → 的方向为 y 轴正方向,|BF →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 标系 Hxyz. 由(1)可得,DE⊥PE.又 DP=2,DE=1, 所以 PE= 3.又 PF=1,EF=2,故 PE⊥PF. 可得 PH= 3 2 ,EH=3 2. 则 H(0,0,0),P(0,0, 3 2 ),D(-1,-3 2,0),DP → =(1, 3 2, 3 2 ),HP → =(0,0, 3 2 )为平 面 ABFD 的法向量. 设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角为 θ, 则 sin θ=| HP → ·DP → |HP → ||DP → ||= 3 4 3 = 3 4 . 所以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 4 . [山东省学习指导意见]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1)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2)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 及其坐标表示. (3)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4)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2.空间向量的应用 (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 题中的作用.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 [典型例题] 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PA⊥底面 ABCD, AD⊥AB,AB∥DC,AD=DC=AP=2,AB=1,点 E 为棱 PC 的中点.证明: (1)BE⊥DC; (2)BE∥平面 PAD; (3)平面 PCD⊥平面 PAD. 【证明】 依题意,以点 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 B(1,0,0),C(2,2,0),D(0, 2,0),P(0,0,2).由 E 为棱 PC 的中点,得 E(1,1,1). (1)向量BE → =(0,1,1),DC → =(2,0,0),故BE → ·DC → =0. 所以 BE⊥DC. (2)因为 AB⊥AD,又 PA⊥平面 ABCD,AB⊂平面 ABCD, 所以 AB⊥PA,PA∩AD=A,所以 AB⊥平面 PAD, 所以向量AB → =(1,0,0)为平面 PAD 的一个法向量. 而BE → ·AB → =(0,1,1)·(1,0,0)=0, 所以 BE⊥AB, 又 BE⊄平面 PAD,所以 BE∥平面 PAD. (3)由(2)知平面 PAD 的一个法向量AB → =(1,0,0),向量PD → =(0,2,-2),DC → =(2,0, 0), 设平面 PCD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n·PD → =0, n·DC → =0, 即{2y-2z=0, 2x=0, 不妨令 y=1,可得 n=(0,1,1)为平面 PCD 的一个法向量.且 n·AB → =(0,1,1)·(1,0, 0)=0, 所以 n⊥AB → .所以平面 PCD⊥平面 PAD. 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a=(a1,b1,c1),平面 α、β 的法向量分别为 μ=(a2,b2,c2),υ= (a3,b3,c3).则有: (1)线面平行 l∥α⇔a⊥μ⇔a·μ=0⇔a1a2+b1b2+c1c2=0. (2)线面垂直 l⊥α⇔a∥μ⇔a=kμ⇔a1=ka2,b1=kb2,c1=kc2. (3)面面平行 α∥β⇔μ∥υ⇔μ=λυ⇔a2=λa3,b2=λb3,c2=λc3. (4)面面垂直 α⊥β⇔μ⊥υ⇔μ·υ=0⇔a2a3+b2b3+c2c3=0. [对点训练] 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C=90°,BC=2,CC1=4,点 E 在 线段 BB1 上,且 EB1=1,D,F,G 分别为 CC1,C1B1,C1A1 的中点.求 证: (1)B1D⊥平面 ABD; (2)平面 EGF∥平面 ABD. 证明:(1)依题意,以 B 为坐标原点,BA,BC,BB1 所在的直线分别 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 B(0,0,0),D(0,2,2),B1(0,0, 4),C1(0,2,4),设 BA=a, 则 A(a,0,0), 所以BA → =(a,0,0),BD → =(0,2,2),B1D→ =(0,2,-2),B1D→ ·BA → =0,B1D→ ·BD → =0+4- 4=0, 即 B1D⊥BA,B1D⊥BD. 又 BA∩BD=B,BA,BD⊂平面 ABD, 因此 B1D⊥平面 ABD. (2)由(1)知,E(0,0,3),G(a 2,1,4), F(0,1,4), 则EG → =(a 2,1,1),EF → =(0,1,1), B1D→ ·EG → =0+2-2=0,B1D→ ·EF → =0+2-2=0, 即 B1D⊥EG,B1D⊥EF. 又 EG∩EF=E,EG,EF⊂平面 EGF, 因此 B1D⊥平面 EGF. 结合(1)可知B1D→ 是平面 ABD 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平面 EGF∥平面 ABD.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典型例题] 命题角度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已知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C=120°,AB=2,BC=CC1=1,则异面直 线 AB1 与 BC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解析】 如图,在平面 ABC 内过点 B 作 BD⊥AB,交 AC 于点 D,则∠CBD=30°. 因为 BB1⊥平面 ABC,故以 B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射线 BD,BA,BB1 为 x 轴、y 轴、z 轴 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B(0 , 0 , 0) , A(0 , 2 , 0) , B1(0 , 0 , 1) , C1(cos 30 ° , - sin 30 ° , 1) , 即 C1( 3 2 ,-1 2,1). 所以AB1→ =(0,-2,1),BC1→ =( 3 2 ,-1 2,1). 所以 cos〈AB1→ ,BC1→ 〉= AB1→ ·BC1→ |AB1→ ||BC1→ | = 0 × 3 2 +(-2) × (-1 2 )+1 × 1 0+(-2)2+12 × ( 3 2 ) 2 +(-1 2 )2 +12 = 10 5 . 所以异面直线 AB1 与 BC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0 5 . 【答案】 10 5 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1)定义法:过空间中任一点,分别作两异面直线的平行线,则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锐 角或直角等于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定义法求解的实质就是将空间中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 化为平面三角形的内角进行求解. (2)向量法:设异面直线 a,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b,则异面直线 a,b 所成角的余弦值 等于|cos〈a,b〉|. 命题角度二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一题多解)(2019·聊城模拟)如图,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AC,AC⊥BB1,AB =A1B=AC=2,BB1=2 2. (1)求证:A1B⊥平面 ABC; (2)若 P 是棱 B1C1 的中点,求直线 BB1 与平面 PAB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1)因为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AC,AC⊥BB1,AB∩BB1=B, 所以 AC⊥平面 ABB1A1, 又 A1B⊂平面 ABB1A1,所以 AC⊥A1B. 因为 BB1=2 2, 所以 AA1=2 2, 因为 AB=A1B=2, 所以 AB2+A1B2=AA21, 所以 A1B⊥AB, 又 AC∩AB=A,所以 A1B⊥平面 ABC. (2)法一:由(1)知,直线 A1C1,A1B1,BA1 两两互相垂直,如图,以 A1 为坐标原点,分别 以 A1C1,A1B1,BA1 所在直线为 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1xyz, 则 A1(0,0,0),P(1,1,0),B(0,0,-2),B1(0,2,0), AB → =A1B1→ =(0,2,0),PB → =(-1,-1,-2), 设平面 PAB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n·AB → =0 n·PB → =0 ,即{2y=0 -x-y-2z=0, 取 z=1,则 n=(-2,0,1)为平面 PAB 的一个法向量. BB1→ =(0,2,2),设直线 BB1 与平面 PAB 所成的角为 θ, 则 sin θ=|cos〈n,BB1→ 〉|=| n·BB1→ |n|·|BB1→ ||= 2 5 × 8 = 10 10 . 所以直线 BB1 与平面 PAB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0 10 . 法二:由(1)知,直线 AC,AB,BA1 两两互相垂直,以 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AC,AB, Az 所在直线为 x,y,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 则 A(0,0,0),P(1,3,2),B(0,2,0),B1(0,4,2), AB → =(0,2,0),PB → =(-1,-1,-2), 设平面 PAB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n·AB → =0 n·PB → =0 ,即{2y=0 -x-y-2z=0, 取 z=1,则 n=(-2,0,1)为平面 PAB 的一个法向量. BB1→ =(0,2,2),设直线 BB1 与平面 PAB 所成的角为 θ, 则 sin θ=|cos〈n,BB1→ 〉|=| n·BB1→ |n|·|BB1→ ||= 2 5 × 8 = 10 10 . 所以直线 BB1 与平面 PAB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0 10 . 向量法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设 θ 为直线 l 与平面 α 所成的角,φ 为直线 l 的方向向量 v 与平面 α 的法向量 n 之间的夹 角,则有 φ=π 2-θ(如图 1)或 φ=π 2+θ(如图 2),所以有 sin θ=|cos φ|=|cos〈v,n〉|= |v·n| |v||n|.特 别地,φ=0 时,θ=π 2,l⊥α;φ=π 2时,θ=0,l⊂α 或 l∥α. 命题角度三 二面角的平面角 (2019·四省八校双教研联考)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平面 PAD⊥平面 ABCD, AB∥CD,AB⊥AD,M 为 AD 的中点,PA=PD= 5,AD=AB=2CD=2. (1)求证:平面 PMB⊥平面 PAC; (2)求二面角 APCD 的余弦值. 【解】 (1)证明:因为 PA=PD,M 为 AD 的中点,所以 PM⊥AD,又平面 PAD⊥平面 ABCD,平面 PAD∩平面 ABCD=AD,所以 PM⊥平面 ABCD,所以 PM⊥AC, 易知 tan∠ABM=1 2,tan∠DAC=1 2, 所以∠ABM=∠DAC,又∠AMB+∠ABM=π 2, 所以∠AMB+∠DAC=π 2, 所以 MB⊥AC, 又 PM∩MB=M,所以 AC⊥平面 PMB,又 AC⊂平面 PAC, 所以平面 PMB⊥平面 PAC. (2)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A(-1,0,0),D(1,0,0),C(1,1,0),P(0,0, 2). 设平面 PAC 的法向量为 n1=(x,y,z), 因为AC → =(2,1,0),AP → =(1,0,2), 所以{2x+y=0 x+2z=0,令 z=1,则 x=-2,y=4, 所以 n1=(-2,4,1)为平面 PAC 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 PDC 的法向量为 n2=(x1,y1,z1), 因为DC → =(0,1,0),DP → =(-1,0,2), 所以{y1=0 -x1+2z1=0,令 z1=1,则 y1=0,x1=2, 所以 n2=(2,0,1)为平面 PCD 的一个法向量. 设二面角 APCD 的大小为 θ, 则 cos θ=| n1·n2 |n1|·|n2||= 3 21 × 5 = 105 35 . 向量法求二面角 设二面角 αlβ 的平面角为 θ(0≤θ≤π),n1,n2 分别为平面 α,β 的法向量,向量 n1,n2 的夹角为 ω,则有 θ+ω=π(如图 1)或 θ=ω(如图 2),其中 cos ω= n1·n2 |n1||n2|. [对点训练] (2019·蓉城名校第一次联考)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AD∥BC,AB⊥BC,AD=AB =2BC=2,AP=AC,BP=3BC. (1)求证:平面 PAD⊥平面 ABCD; (2)若∠PAD 为锐角,且 PA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2,求二面角 APBD 的余弦 值. 解:(1)证明:在直角梯形 ABCD 中,因为 BC=1,AB=2,AB⊥BC, 所以 AC= 5,即 AP=AC= 5,BP=3BC=3, 所以 BA2+AP2=BP2,所以 BA⊥AP. 又 AD∥BC,所以 BA⊥AD,又 AP∩AD=A,所以 BA⊥平面 PAD. 因为 BA⊂平面 ABCD, 所以平面 PAD⊥平面 ABCD. (2)如图,过点 P 作 PO⊥AD 交 AD 于点 O,连接 OC,由(1)可知 PO⊥平面 ABCD, 则∠PAO 为 PA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 所以 tan ∠PAO=2. 又 AP= 5,所以 AO=1,PO=2. 所以 AO 綊 BC,四边形 ABCD 为矩形, 所以 OC⊥AD. 以 O 为坐标原点,OC,OD,OP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A(0,-1,0),P(0,0,2),D(0,1,0),B(2,-1,0), 所以AB → =(2,0,0),AP → =(0,1,2),设平面 APB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有{n·AB → =0 n·AP → =0 ⇒{2x=0 y+2z=0, 取 y=2,则 n=(0,2,-1), 同理可得平面 PBD 的一个法向量为 m=(2,2,1), cos〈m,n〉= m·n |m||n|= 3 5 × 3 = 5 5 , 由图可知二面角 APBD 的平面角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 APBD 的余弦值为 5 5 . 利用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 [典型例题] (2019·广州市调研测试)如图,多面体 ABCDEF 中,四边形 ABCD 为矩形,二面角 ACDF 为 60°,DE∥CF,CD⊥DE,AD=2,DE=DC=3,CF=6. (1)求证:BF∥平面 ADE; (2)在线段 CF 上求一点 G,使锐二面角 BEGD 的余弦值为1 4. 【解】 (1)证明:因为四边形 ABCD 为矩形, 所以 BC∥AD. 因为 AD⊂平面 ADE,BC⊄平面 ADE, 所以 BC∥平面 ADE. 同理 CF∥平面 ADE. 又 BC∩CF=C,所以平面 BCF∥平面 ADE. 因为 BF⊂平面 BCF,所以 BF∥平面 ADE. (2)因为 CD⊥AD,CD⊥DE, 所以∠ADE 是二面角 ACDF 的平面角, 即∠ADE=60°. 因为 AD∩DE=D,所以 CD⊥平面 ADE. 因为 CD⊂平面 CDEF, 所以平面 CDEF⊥平面 ADE. 如图,作 AO⊥DE 于点 O,则 AO⊥平面 CDEF. 由 AD=2,DE=3,得 DO=1,EO=2. 以 O 为坐标原点,平行于 DC 的直线为 x 轴,DE 所在的直线为 y 轴,OA 所在的直线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则 O(0,0,0),A(0,0, 3),C(3,-1,0),D(0,-1,0),B(3,0, 3),E(0,2,0), F(3,5,0),OB → =OA → +AB → =OA → +DC → =(3,0, 3), 设 G(3,t,0),-1≤t≤5, 则BE → =(-3,2,- 3),BG → =(0,t,- 3), 设平面 BEG 的法向量为 m=(x,y,z), 则由{m·BE → =0 m·BG → =0 ,得{-3x+2y- 3z=0 ty- 3z=0 , 可取{x=2-t y=3 z= 3t , 故平面 BEG 的一个法向量为 m=(2-t,3, 3t), 又平面 DEG 的一个法向量为 n=(0,0,1), 所以|cos〈m,n〉|=|m·n| |m||n|= 3|t| 4t2-4t+13 , 所以 3|t| 4t2-4t+13 =1 4, 解得 t=1 2或 t=-13 22(舍去), 此时 CG=3 2. 即所求线段 CF 上的点 G 满足 CG=3 2. 利用空间向量巧解探索性问题 (1)空间向量最适合于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进行复杂的作图、论证、推 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 (2)解题时,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 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有解”等,所以为使问题的解决更简单、有效, 应善于运用这一方法解题. [对点训练] (2019·昆明市诊断测试)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PD⊥ 平面 ABCD,PD=AD=BD=2,AB=2 2,E 是棱 PC 上的一点. (1)若 PA∥平面 BDE,证明:PE=EC. (2)在(1)的条件下,棱 PB 上是否存在点 M,使直线 DM 与平面 BDE 所成角的大小为 30 °?若存在,求 PM∶MB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证明:如图,连接 AC 交 BD 于 F,连接 EF,则 EF 是平面 PAC 与平面 BDE 的交 线. 因为 PA∥平面 BDE,PA⊂平面 PAC,所以 PA∥EF. 又 F 是 AC 的中点,所以 E 是 PC 的中点. 所以 PE=EC. (2)由已知条件可知 AD2+BD2=AB2,所以 AD⊥BD, 以 D 为坐标原点,DA 所在直线为 x 轴,DB 所在直线为 y 轴,DP 所在直线为 z 轴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 则 D(0,0,0),A(2,0,0),B(0,2,0),P(0,0,2),C(-2,2,0),E(-1,1,1),DE → =(-1,1,1),DB → =(0,2,0). 假设在棱 PB 上存在点 M,设PM → =λPB → (0≤λ≤1), 得 M(0,2λ,2-2λ),DM → =(0,2λ,2-2λ). 记平面 BDE 的法向量为 n1=(x1,y1,z1),则{n1·DE→ =0 n1·DB→ =0 , 即{-x1+y1+z1=0 y1=0 ,取 z1=1,则 x1=1, 所以 n1=(1,0,1)为平面 BDE 的一个法向量. 要使直线 DM 与平面 BDE 所成角的大小为 30°, 则 |DM → ·n1| |DM→ |·|n1| =sin 30°, 即 |1 × 0+0 × 2λ+1 × (2-2λ)| 12+02+12· 02+(2λ)2+(2-2λ)2=1 2, 解得 λ=1 2∈[0,1]. 所以在棱 PB 上存在点 M,使直线 DM 与平面 BDE 所成角的大小为 30°. 此时 PM∶MB=1. [A 组 夯基保分专练] 1.(2019·重庆市七校联合考试)如图,三棱柱 ABCA1B1C1 的所有棱长都是 2,AA1⊥平面 ABC,D,E 分别是 AC,CC1 的中点. (1)求证:AE⊥平面 A1BD; (2)求二面角 DBEB1 的余弦值. 解:(1)证明:因为 AB=BC=CA,D 是 AC 的中点, 所以 BD⊥AC, 因为 AA1⊥平面 ABC, 所以平面 AA1C1C⊥平面 ABC, 所以 BD⊥平面 AA1C1C,所以 BD⊥AE. 又在正方形 AA1C1C 中,D,E 分别是 AC,CC1 的中点, 所以 A1D⊥AE.又 A1D∩BD=D, 所以 AE⊥平面 A1BD. (2)以 DA 所在直线为 x 轴,过 D 作 AC 的垂线,以该垂线为 y 轴,DB 所在直线为 z 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D(0,0,0),E(-1,-1,0),B(0,0, 3),B1(0,- 2, 3),DB → =(0,0, 3),DE → =(-1,-1,0),BB1→ =(0,-2,0),EB1→ =(1,-1, 3), 设平面 DBE 的法向量为 m=(x,y,z), 则{DB → ·m=0 DE → ·m=0 ,即{ 3z=0 -x-y=0, 令 x=1,则 m=(1,-1,0), 设平面 BB1E 的法向量为 n=(a,b,c),则{BB1→ ·n=0 EB1→ ·n=0 ,即{-2b=0 a-b+ 3c=0, 令 c= 3,则 n=(-3,0, 3), 设二面角 DBEB1 的平面角为 θ,观察可知 θ 为钝角, 因为 cos〈m,n〉= m·n |m||n|= - 6 4 , 所以 cos θ= - 6 4 ,故二面角 DBEB1 的余弦值为 - 6 4 . 2.(2019·成都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如图,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2 的菱形, ∠ABC=π 3,PA⊥平面 ABCD,点 M 是棱 PC 的中点. (1)证明:PA∥平面 BMD; (2)当 PA= 3时,求直线 AM 与平面 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证明:如图 1,连接 AC 交 BD 于点 O,连接 MO. 因为 M,O 分别为 PC,AC 的中点, 所以 PA∥MO. 因为 PA⊄平面 BMD,MO⊂平面 BMD, 所以 PA∥平面 BMD. (2)如图 2,取线段 BC 的中点 H,连接 AH. 因为四边形 ABCD 为菱形,∠ABC=π 3, 所以 AH⊥AD. 以 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AH,AD,AP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 标系 Axyz, 则 A(0,0,0),B( 3,-1,0),C( 3,1,0),P(0,0, 3),M( 3 2 , 1 2, 3 2 ),所以AM → = ( 3 2 ,1 2, 3 2 ),BC → =(0,2,0),PC → =( 3,1,- 3). 设平面 PBC 的法向量为 m=(x,y,z), 由{m·BC → =0, m·PC → =0 得{2y=0 3x+y- 3z=0, 取 z=1,m=(1,0,1). 设 直 线 AM 与 平 面 PBC 所 成 角 为 θ , 则 sin θ = |cos 〈 m ,AM → 〉 | = |m·AM → | |m|·|AM → | = | 3 2 × 1+1 2 × 0+ 3 2 × 1| 7 4 × 2 = 42 7 . 所以直线 AM 与平面 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42 7 . 3.(2019·高考天津卷)如图,AE⊥平面 ABCD,CF∥AE,AD∥BC,AD⊥AB,AB=AD= 1,AE=BC=2. (1)求证:BF∥平面 ADE; (2)求直线 CE 与平面 BDE 所成角的正弦值; (3)若二面角 EBDF 的余弦值为1 3,求线段 CF 的长. 解:依题意,可以建立以 A 为原点,分别以AB → ,AD → ,AE → 的方向为 x 轴,y 轴,z 轴正方向 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 A(0,0,0),B(1,0,0),C(1,2,0),D(0,1,0),E(0,0, 2).设 CF=h(h>0),则 F(1,2,h). (1)证明:依题意,AB → =(1,0,0)是平面 ADE 的法向量,又BF → =(0,2,h),可得BF → ·AB → = 0,又因为直线 BF⊄平面 ADE,所以 BF∥平面 ADE. (2)依题意,BD → =(-1,1,0),BE → =(-1,0,2),CE → =(-1,-2,2). 设 n=(x,y,z)为平面 BDE 的法向量,则{n·BD → =0, n·BE → =0, 即{-x+y=0, -x+2z=0,不妨令 z=1,可得 n=(2,2,1). 因此有 cos〈CE → ,n〉= CE → ·n |CE → ||n| =-4 9. 所以,直线 CE 与平面 B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 9. (3)设 m=(x,y,z)为平面 BDF 的法向量,则{m·BD → =0, m·BF → =0, 即{-x+y=0, 2y+hz=0,不妨令 y=1,可 得 m=(1,1,-2 h). 由题意,有|cos〈m,n〉|=|m·n| |m||n|= |4-2 h | 3 2+ 4 h2 =1 3, 解得 h=8 7,经检验,符合题意. 所以,线段 CF 的长为8 7. 4.(2019·东北四市联合体模拟(一))如图,等腰梯形 ABCD 中,AB∥CD,AD=AB=BC= 1,CD=2,E 为 CD 的中点,将△ADE 沿 AE 折到△APE 的位置. (1)证明:AE⊥PB; (2)当四棱锥 PABCE 的体积最大时,求二面角 APEC 的余弦值. 解:(1)证明:在等腰梯形 ABCD 中,连接 BD,交 AE 于点 O, 因为 AB∥CE,AB=CE,所以四边形 ABCE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AE=BC=AD=DE,所以△ADE 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在等腰梯形 ABCD 中,∠C=∠ADE=π 3,BD⊥BC, 所以 BD⊥AE. 翻折后可得 OP⊥AE,OB⊥AE, 又 OP⊂平面 POB,OB⊂平面 POB,OP∩OB=O,所以 AE⊥平面 POB, 因为 PB⊂平面 POB,所以 AE⊥PB. (2)当四棱锥 PABCE 的体积最大时,平面 PAE⊥平面 ABCE. 又平面 PAE∩平面 ABCE=AE,PO⊂平面 PAE,PO⊥AE,所以 OP⊥平面 ABCE. 以 O 为坐标原点,OE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OB 所在的直线为 y 轴,OP 所在的直线为 z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 P(0,0, 3 2 ),E(1 2,0,0),C(1, 3 2 ,0),所以PE → =(1 2,0,- 3 2 ),EC → =(1 2, 3 2 ,0),设 平面 PCE 的法向量为 n1=(x,y,z), 则{PE → ·n1=0 EC → ·n1=0 ,即{1 2x- 3 2 z=0 1 2x+ 3 2 y=0 ,设 x= 3,则 y=-1,z=1,所以 n1=( 3,-1,1)为平 面 PCE 的一个法向量, 易知平面 PAE 的一个法向量为 n2=(0,1,0), cos〈n1,n2〉= n1·n2 |n1||n2|= -1 1 × 5 =- 5 5 . 由图知所求二面角 APEC 为钝角,所以二面角 APEC 的余弦值为- 5 5 . [B 组 大题增分专练] 1.(2019·高考浙江卷)如图,已知三棱柱 ABCA1B1C1,平面 A1ACC1⊥平面 ABC,∠ABC= 90°,∠BAC=30°,A1A=A1C=AC,E,F 分别是 AC,A1B1 的中点. (1)证明:EF⊥BC; (2)求直线 EF 与平面 A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法一:(1)证明:如图,连接 A1E,因为 A1A=A1C,E 是 AC 的中点,所以 A1E⊥AC. 又平面 A1ACC1⊥平面 ABC,A1E⊂平面 A1ACC1,平面 A1ACC1∩平面 ABC=AC,所以, A1E⊥平面 ABC,则 A1E⊥BC. 又因为 A1F∥AB,∠ABC=90°,故 BC⊥A1F. 所以 BC⊥平面 A1EF. 因此 EF⊥BC. (2)取 BC 的中点 G,连接 EG,GF,则 EGFA1 是平行四边形. 由于 A1E⊥平面 ABC,故 A1E⊥EG,所以平行四边形 EGFA1 为矩形. 连接 A1G 交 EF 于 O,由(1)得 BC⊥平面 EGFA1,则平面 A1BC⊥平面 EGFA1, 所以 EF 在平面 A1BC 上的射影在直线 A1G 上. 则∠EOG 是直线 EF 与平面 A1BC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不妨设 AC=4,则在 Rt△A1EG 中,A1E=2 3,EG= 3. 由于 O 为 A1G 的中点,故 EO=OG=A1G 2 = 15 2 , 所以 cos∠EOG=EO2+OG2-EG2 2EO·OG =3 5. 因此,直线 EF 与平面 A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3 5. 法二:(1)证明:连接 A1E,因为 A1A=A1C,E 是 AC 的中点, 所以 A1E⊥AC. 又平面 A1ACC1⊥平面 ABC,A1E⊂平面 A1ACC1, 平面 A1ACC1∩平面 ABC=AC,所以,A1E⊥平面 ABC. 如图,以点 E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 EC,EA1 为 y,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Exyz. 不妨设 AC=4,则 A1(0,0,2 3),B( 3,1,0), B1( 3,3,2 3),F( 3 2 ,3 2,2 3),C(0,2,0). 因此,EF → =( 3 2 , 3 2,2 3),BC → =(- 3,1,0). 由EF → ·BC → =0 得 EF⊥BC. (2)设直线 EF 与平面 A1BC 所成角为 θ. 由(1)可得BC → =(- 3,1,0),A1C→ =(0,2,-2 3). 设平面 A1BC 的法向量为 n=(x,y,z). 由{BC → ·n=0, A1C→ ·n=0, 得{- 3x+y=0, y- 3z=0. 取 n=(1,3,1)故 sin θ=|cos〈EF → ,n〉|= |EF → ·n| |EF → |·|n| =4 5. 因此,直线 EF 与平面 A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 5. 2.(2019·济南市统一模拟考试)如图,矩形 ABCD 和梯形 BEFC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BE∥ CF,∠BCF=90°,AD= 3,BE=3,CF=4,EF=2. (1)求证:AE∥平面 DCF; (2)当 AB 的长为何值时,二面角 AEFC 的大小为 60°? 解:因为平面 ABCD⊥平面 BEFC,平面 ABCD∩平面 BEFC=BC,DC⊂平面 ABCD, 且 DC⊥BC,所以 DC⊥平面 BEFC. 以点 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CB,CF,CD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 空间直角坐标系 Cxyz. 设 AB=a,则 C(0,0,0),A( 3,0,a),B( 3,0,0),E( 3,3,0),F(0,4,0),D(0, 0,a). (1)证明:因为AE → =(0,3,-a),CB → =( 3,0,0),CF → =(0,4,0),CD → =(0,0,a), 所以CB → ·CD → =0,CB → ·CF → =0,又 CD∩CF=C, 所以 CB⊥平面 CDF,即CB → 为平面 CDF 的一个法向量. 又CB → ·AE → =0, 所以 CB⊥AE,又 AE⊄平面 CDF, 所以 AE∥平面 DCF. (2)设 n=(x,y,z)与平面 AEF 垂直, AE → =(0,3,-a),EF → =(- 3,1,0), 由{n·EF → =0 n·AE → =0 ,得{- 3x+y=0 3y-az=0 , 取 x=1,则 n=(1, 3, 3 3 a ). BA⊥平面 BEFC,BA → =(0,0,a), 由|cos〈n,BA → 〉|= |BA → ·n| |BA → |·|n| = 3 3 a 4+27 a2 =1 2, 得 a=9 2. 所以当 AB=9 2时,二面角 AEFC 的大小为 60°. 3.(2019·江西八所重点中学联考)如图所示多面体 ABCDEF,其底面 ABCD 为矩形,且 AB =2 3,BC=2,四边形 BDEF 为平行四边形,点 F 在底面 ABCD 内的投影恰好是 BC 的中 点. (1)已知 G 为线段 FC 的中点,证明:BG∥平面 AEF; (2)若二面角 FBDC 的大小为π 3,求直线 AE 与平面 B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证明:如图,连接 AC 交 BD 于 H,连接 GH,则 GH 为△ACF 的中位线, 所以 GH∥AF. 因为 GH⊄平面 AEF,AF⊂平面 AEF,所以 GH∥平面 AEF. 又 BD∥EF,BD⊄平面 AEF,EF⊂平面 AEF,所以 BD∥平面 AEF. 连接 DG,因为 BD∩GH=H,BD⊂平面 BDG,GH⊂平面 BDG,所以平面 BDG∥平面 AEF, 因为 BG⊂平面 BDG,所以 BG∥平面 AEF. (2)取 BC 的中点 O,AD 的中点 M,连接 OF,OM,则 OF⊥平面 ABCD,OM⊥BC,以 O 为坐标原点,OC,OM,OF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 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O(0,0, 0),B(-1,0,0),C(1,0,0),D(1,2 3,0),所以BD → =(2,2 3,0).设 OF=a(a>0),则 F(0,0,a),所以BF → =(1,0,a). 设平面 BDEF 的法向量为 n1=(x,y,z), 由{n1·BD→ =0 n1·BF→ =0 ,得{x+ 3y=0 x+az=0 , 令 x=- 3a,得 n1=(- 3a,a, 3). 易得平面 A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 n2=(0,0,1). 因为二面角 FBDC 的大小为π 3,所以|cos〈n1,n2〉|=| n1·n2 |n1||n2||= 3 4a2+3 =1 2, 解得 a=3 2. 设直线 AE 与平面 BDEF 所成的角为 θ,因为 AE → =AD → +DE → =BC → +BF → =(2,0,0)+ (1,0, 3 2)=(3,0, 3 2),且 n1=(-3 3 2 , 3 2, 3), 所以 sin θ=|cos〈AE → ,n1〉|=| AE → ·n1 |AE → |·|n1| |= 3 3 3 5 2 × 2 3 = 5 5 . 故直线 AE 与平面 B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5 5 . 4.(2019·湖南省湘东六校联考)如图,ABEDFC 为多面体,平面 ABED 与平面 ACFD 垂直, 点 O 在线段 AD 上,OA=1,OD=2,△OAB,△OAC,△ODE,△ODF 都是正三角形. (1)证明:直线 BC∥平面 OEF; (2)在线段 DF 上是否存在一点 M,使得二面角 MOED 的余弦值是3 13 13 ?若不存在,请 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 M 点所在的位置. 解:(1)证明:依题意,在平面 ADFC 中,∠CAO=∠FOD=60°,所以 AC∥OF, 又 OF⊂平面 OEF,所以 AC∥平面 OEF. 在平面 ABED 中,∠BAO=∠EOD=60°, 所以 AB∥OE,又 OE⊂平面 OEF,所以 AB∥平面 OEF. 因为 AB∩AC=A,AB⊄平面 OEF,AC⊄平面 OEF,AB⊂平面 ABC,AC⊂平面 ABC,所 以平面 ABC∥平面 OEF. 又 BC⊂平面 ABC,所以直线 BC∥平面 OEF. (2)设 OD 的中点为 G,如图,连接 GE,GF,由题意可得 GE,GD,GF 两两垂直,以 G 为坐标原点,GE,GD,GF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易知, O(0,-1,0),E( 3,0,0),F(0,0, 3),D(0,1,0). 假设在线段 DF 上存在一点 M,使得二面角 MOED 的余弦值是3 13 13 ,设DM → =λDF → ,λ∈ [0,1],则 M(0,1-λ, 3λ),OM → =(0,2-λ, 3λ). 设 n=(x,y,z)为平面 MOE 的法向量, 由{n·OM → =0 n·OE → =0 得{(2-λ)·y+ 3λ·z=0 3x+y=0 ,可取 x=-λ,则 y= 3λ,z=λ-2,n=(-λ, 3 λ,λ-2). 又平面 OED 的一个法向量 m=(0,0,1), 所以3 13 13 =|cos〈m,n〉|= |λ-2| 4λ2+(λ-2)2, 所以(2λ-1)(λ+1)=0, 又 λ∈[0,1],所以 λ=1 2. 所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M,M 为 DF 的中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