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西安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画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 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B.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 C.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常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D.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 B.“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 C.“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D.“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12分) 九旬叶嘉莹:一辈子和诗词谈恋爱 叶嘉莹,1924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大家族,叶嘉莹的父母对她采取的是新知识、旧道德的家庭教育,虽然准许她去学校读书,但生活上对她约束极严。她被关在四合院里长大,甚少与外界接触。父亲教叶嘉莹认字读书,开蒙的第一本教材就是《论语》。对于圣贤之书,叶嘉莹强调必须真正用心去读,并且贯彻到行动中去。圣贤之书让她相信,宇宙之间自有一种属灵的东西存在着,当人生困厄降临时,便多了应对的力量。读初中二年级时,北京被日本人占领,叶嘉莹整年吃不到白米白面,只能吃一种混合面。酸酸臭臭的,很干很粗糙的渣滓,老舍《四世同堂》里,祁老先生的曾孙女宁愿饿死也不吃。但是叶嘉莹没有怨言,拌上最咸的酱吃下去。 1941年,叶嘉莹才17岁,父亲远在后方失去音讯,母亲忧思成疾去世,身为家中长女,她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幸而当时有伯父伯母的关照,她的学业并没有中断,还如愿考上了辅仁大学。精于古典文学的伯父十分欣赏她的天分,并引导她走上诗词创作、研究的道路。 另一个对她产生一辈子影响的人,是她在辅仁大学的恩师顾随先生。读书时,她对顾先生的一字一句都舍不得错过,记下了厚厚的8本听课笔记。叶嘉莹还保存着老师当年写给她的信。老师希望叶嘉莹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别有开发,能自建树。信是用漂亮的繁体行草书写,叶嘉莹保存至今。 叶嘉莹曾说,她的一生都不是自己的选择,从来都是命运把她推往何处就是何处。让念书,也就念了。毕业后让教中学,也就教了。一位老师欣赏我,把他弟弟介绍给我,后来也就结了婚。 叶嘉莹的丈夫是国民党海军教官,婚后不久,她就跟着丈夫去了南方,1948年又随国民党撤退到台湾。1949年年末,他们的大女儿才4个月,台湾的白色恐怖弥漫开来,丈夫因被怀疑是匪谍抓了起来。3年后丈夫出狱,却性情大变,经常不可理喻地暴怒,妻子成了他首当其冲的发泄对象。本来,生活的重担已把叶嘉莹压得透不过气,丈夫又加重了她的身心负担。她经常噩梦连连,近乎窒息,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后来,王安石的一首诗,给了叶嘉莹一抹精神的灵光。诗是这样写的: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世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她默默要求自己:不要怨天尤人,对待郁郁不得志的丈夫,也要宽容忍让。而这一忍,就是一辈子。这位情感丰富的女诗人,尽管深谙诗词中的儿女情长,自己却从未真正恋爱过。她的小女儿说,我母亲一辈子都在和诗词谈恋爱。 1966年,叶嘉莹受邀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及哈佛大学讲学,后又接受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聘请,在温哥华定居下来。在拿到学校的终身聘书后,叶嘉莹以为自此就能安稳度日了,不料却再生变故。1976年,她的大女儿和女婿遭遇车祸,双双亡故。她强忍着悲痛为女儿女婿料理完后事,把自己关在家里,拒绝接触外面的一切。在这期间,她写下了10首哭女诗。 诗词不仅帮助叶嘉莹排解悲痛,更给予她走出这种生死劫难的力量。1977年,她终于有机会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大陆。在火车上看到有年轻人捧读《唐诗三百首》,她觉得,尽管这个民族历经劫难,但诗歌的灵魂未死。叶嘉莹重新燃起了内心的激情,决心回国。 从1979年开始,叶嘉莹每年自费回国,在各地高校讲授诗词。当时文革刚结束,传统文化断层严重,学生们内心对于学习古典诗歌有着极大的渴求。很多教授还在用陈旧的阶级分析法解释诗歌,而叶嘉莹却讲解诗歌的兴发感动,并旁征博引,令学生们激动万分。叶嘉莹用讲学把生命填得满满的,她记着老师顾随先生说过的话: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也有学生问过叶嘉莹:叶先生您讲的诗词很好听,我也很爱听,可这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她这样回答:你听了我的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对叶嘉莹来说,报国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教书育人。讲课时,她一定尽己所能,把古典诗词的好处讲出来。对她来说,这不仅是对不对得起学生,更是对不对得起杜甫辛弃疾的事情。 晚年的叶嘉莹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在她看来,人生总有一天会像燃烧的火柴一样化为灰烬,如果将这有限的生命之火点燃其它木柴而使之继续燃烧,这火种就会长久地流传下去,所以古人常说薪尽火传。“有人曾劝我,年纪慢慢大了,该多写点书,少教些课。这话也有道理,可是当面的传达才更富有感发的生命力。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叶嘉莹说人生最大的困难,是找到意义和价值。这难题,她早已解开。 【相关链接】 ①叶嘉莹接受采访时说:古典诗词里蕴含的,是我国文化的精华,是当年古人的修养、学问和品格。现在的青年一般都不喜欢读古典诗词,因为它的语言是古典的,里面又有很多典故,有很多历史背景,他们自己看是很难看到里面的好处的,难免对它们冷淡隔膜,这是很大的损失。所以我要把这些好处讲出来,希望能够传达给他们,让他们能够理解,只要有人愿意听,只要我的能力还可以讲,我都愿意一直讲下去。 ②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度人无数。诗词给叶嘉莹力量,作为一个承袭新知识,旧道德家教的女子,叶嘉莹借它度过忧患,获得疗愈。在诗词这样一种古老而含蓄的文学形式中,叶嘉莹有所躲藏又有所释放。 4.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现在的青年都不喜欢读古典诗词,叶嘉莹认为是古典诗词里面有很多典故、很多历史背景,使得青年们很难看到里面的好处。 B.叶嘉莹这位情感丰富的女诗人,尽管深谙诗词中的儿女情长,可生活中却缺乏自主选择权,从未真正恋爱过,完全听从命运的安排。 C.在叶嘉莹的生活中,诗词不仅帮助她排解悲痛,而且给予她走出生死劫难的力量,更使她想到要将古典诗词推广给每一个青年。 D.叶嘉莹能够走向古典文学研究之路,与家庭的熏陶,伯父的引导,恩师的鼓励分不开。 5. 叶嘉莹借古典文学度过哪些忧患?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6.叶嘉莹说人生最大的困难是找到意义和价值,她早已解开这难题。试结合文本探究叶嘉莹找到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她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对你有什么启示?(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14分) 严守一的好朋友叫费墨。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时候,严守一好朋友很多,天天聚在一起聊天,场面热闹得像沸腾的火锅;过了四十岁,男人中,就剩下这一个,像凌晨两点的酒店大堂,偶尔有一个人坐在那里,低头喝咖啡。 费墨1954年生,属马,比严守一大三岁。费墨是个胖子,是个矮胖子,是个大学教授,北京人,脸上架一深度眼镜。无论春夏秋冬,都爱穿对襟儿褂子,冬天脖子里爱搭一条围巾,说话文白相间。严守一初见到他,马上想起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派知识分子。费墨与严守一的老婆于文娟的小表舅是大学同学。六年前,小表舅的儿子过百天,严守一和费墨碰到一起。那顿饭吃的是火锅。初次见面,严守一以为费墨是个不爱说话的人,因为一顿饭过去,费墨只顾仰身涮肉,俯身蘸料,吃出一脸胖汗,没说一句话。大家没在意费墨,依旧海阔天空,先聊起一些政治笑话,接着聊到眼前的火锅。费墨这时摘下眼镜擦汗,慢条斯理地发了言。发言并不看众人,看着房顶。说火锅并不从火锅开始,而是引经据典,从胡人谈起,到成吉思汗,又扯到秦朝,扯到“锅盔”,一个火锅,竟和灭六国有关系。六国灭完,众人以为就完了,费墨又从秦朝兜回清朝。说清朝又撇下清朝,开始讲原始社会的陶器,由陶器到铁的发现,由铁器到青铜器的产生。青铜器离火锅已经很近了,他又撇下青铜器,开始讲游牧民族扣农耕民族的区别,满族是如何将二者拧巴到一起的……于文娟的小表舅招呼大家:“边吃边听。”没想到这话惹着了费墨,费墨又低头吃肉,不再说话,任满族不上不下,悬在半空中;任火锅不明不白,好像这顿饭除了费墨,其他人都是瞎吃。 以后又碰到过几次,或开会,或吃饭,一草一木,一碗一碟,费墨都能引申出另外的意思。言语之间,总有人惹得费墨不痛快。严守一看他是个杂家,适合做电视节目,便邀他到自己主持的《有一说一》栏目当策划。《有一说一》是个社会栏目,话题繁杂,不愁费墨没有用武之地。没想到邀了两次,费墨辞了两次:“我不会说话。”这时严守一已与费墨熟了,严守一:“你要不会说话,全国人民都得憋死。”费墨瞪了严守一一眼:“我说的不会,不是这个不会,而是那个不会。”守一明白了,他说的“不会”不是“不能”,而是“不愿”。严守一:“为吗呢?”费墨:“话有话的用处,我不至于拿话赚饭吃。”严守一:“你在大学讲课,不也是拿话赚饭吃?”费墨瞪了严守一一眼:“这怎么能一样呢?一个是授徒,一个是作秀;一个是授业解惑,一个是自轻自贱;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戏子。明白了吧?”严守一恍然大悟,只好作罢。 但过了两个月,严守一又去邀。因在两个月之中,严守一经常想起费墨,一想起就笑。严守一还从来没有这么难忘一个男人。严守一说:“老费,我这是三顾茅庐。知你看不上我们,无法与我们对话,但你也得顾及影响。我这次来,并不是代表我自己!”费墨倒吃了一惊:“那你代表谁呀?”严守一:“我代表天下的苍生,再不能让我们这么不明不白地活着了!如果你再把授业解惑局限在学校,你就是自私。”费墨像孩子一样“扑哧”笑了,点着严守一:“自认识你以来,就这句话,说得还算幽默。”但又说:“那也不能因为你一句话,我就弃良从娼。”严守一:“请你过来,主要也不是为了让你帮我们做事。”费墨又吃了一惊:“那为了什么?”严守一:“ 事情并不重要,那不过是一个借口,主要是为了经常见面!”费墨盯着严守一看,看后叹了口气:“原来以为你是一个花马掉嘴的人,谁知也是个有心人。原来以为你是个名利之徒,谁知也稍微懂一点儿朋友。” 就这样,费墨被严守一拉进《有一说一》。自从费墨加入策划队伍,《有一说一》果然和过去不同。严守一一开始担心费墨放不下大学教授的架子,大学和电视台,正像费墨说过的那样,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同样的话,两种不同的说法,担心费墨给弄拧巴了,没想到费墨能上能下,进得厅堂,也下得厨房,从深刻到庸俗,转变得很快。费墨说话慢,做事也慢,严守一从不催他。但几年之中,费墨策划的多期节目,都大受观众欢迎,使《有一说一》一年上一个台阶。剧组开会的时候,严守一说:“主要是文化的力量,使《有一说一》与众不同。为什么我们年年上台阶,别人走下坡路呢?区别在于,面对这个世界,老费有话要说,别人都是没话找话。我建议,以后我们就不要叫老费了,叫费老。” 费墨看着窗外,叹一口气:“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所有开会的人都想笑,但都憋住没敢笑。 (选自刘震云长篇小说《手机》第二章,有删改) 【注】于文娟:后因发现严守一在婚姻中出轨且撒谎隐瞒,决然与其离婚。 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过了四十岁,严守一感到自己年轻时虽然好朋友很多,经常聚会也很热闹,但费墨却是现在自己身边唯一的好友,二人的交往显得宁静而有内涵。 B.严守一和费墨相识于一次聚会,因为费墨像个老派知识分子,严守一起初对他并不感兴趣,但后来费墨关于火锅源起的一番话使严守一改变了看法。 C.于文娟的小表舅待客热情周到,但他打断费墨的话招呼大家边吃边听的做法让费墨不太痛快,这从费墨后来“低头吃肉,不再说话”的举动可以看出。 D.严守一很想邀请费墨参与《有一说一》栏目的策划,但前两次都被费墨拒绝了,第三次严守一改变了策略,以想“经常见面”为由终于说服了费墨。 E.选文记叙了严守一和费墨相识交往的几件事,表现了两人不同的思想性格,也在体现两个中年男子友谊的同时展现出当下一些知识分子的生活现状。 8.文中的费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9.反讽手法是指作品的陈述或描绘说的是人所感知的一般意义,实际上却包含着与之相反的含义。有人说,刘震云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反讽手法的运用。请结合以上选文,探究刘震云小说的反讽艺术是如何体现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10——12题(11分) 李凭箜篌引(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10.对下列诗句内容及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这里的“吴丝”是指吴地盛产的蚕丝,适于做弦;“蜀桐”是指四川所产的桐木,是做乐器的优质木材。这两句描述了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 B.“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里的“十二门”是指当时的长安城门;“二十三丝”是指箜篌的弦数,此处代指乐声。 C.“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分别“以声”“以形”写声,写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D.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老鱼”和“蛟”本已老弱无力,现在竟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人意料的形象描写,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E.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想像奇特,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借助诗人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构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 塞下曲(其六)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1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4分) 12.这首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9分)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饮 B.①召入,而白已醉;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②作《师说》以贻之 1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天宝、神龙、贞观、开元、元丰、康熙。 B. “擢”意为选拔、提拔人员,使其担任更重要的职务,与“迁”意思相同。而“徙”指一般的官职调动。 C. “伏惟”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多用于奏疏或信函。谓“念及,想到”。 D. 中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所以“披宫袍”也指中进士。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中,滞留在了长安。 B.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供奉翰林,可是他狂傲不逊,常常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文人欲成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侧面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思想。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在宫中,李白竟“使高力士脱靴”,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后来他云游四方,还经常旁若无人的身穿宫廷的锦袍坐在船中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2)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8.下列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潋滟(liàn) 霰雪(xiàn) 沙汀(tīng) 萦纡(yū) B.剡溪(shàn) 訇然(hōng) 羸弱(léi) 渌水(lǜ) C.干坼(chè) 扃扉(jiōng) 霓裳(cháng) 绰约(chuò) D.巉岩(chán) 临邛(qióng) 踯躅(zhú) 风光旖旎(yǐ) 19.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每当春节回乡探亲,我发现农村打麻将现象蔚然成风,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②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华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③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④对待野生动物,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赶尽杀绝,只顾眼前利益了。 ⑤中国古典诗词一挥而就达到了文学的最高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了。 ⑥那时的大宋河清海晏,风调雨顺,朝廷偃武修文,百姓生活无忧,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A.①②③ B. ②③⑥ C.①⑤⑥ D. ②③④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的发射进入倒计时,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 B. 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音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C. 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D. 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及其叙述在国家、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借鉴意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在于其著述者对待历史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有后人应有的敬意,而不应凭空想象,随意为之,并使其庸俗化。否则,其著述非但起不到以史为鉴的作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读者通过一面夸张变形的“哈哈镜”观察历史。近些年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在读者尤其是在那些并不专门研究历史的非专业读者中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22.仔细观察漫画《刚出壳的鸡》。请说明漫画的内容及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 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60分) 一位现代诗人这样赞美蚯蚓:“蚯蚓的舞,排开土、排开大地/为了这天塌地陷的柔柔的一舞,蚯蚓把体内的骨头也排了出去。”然而,也有人压根就看不上蚯蚓,因为它们与蝼蚁为伍,在土里刨食,终其一生只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 对于蚯蚓的生存状态,你有怎样的看法和评价?上面的材料,又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现代文阅读: (一) 1、B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因果关系颠倒,原文的表述是“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 。 2.B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两者的作用不同。“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是为了展示出女子的美貌;“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情。 3.D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说法绝对化,原文的表述是“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 (二) 4.(3分)D(A项现在的青年都不喜欢读古典诗词错。B项完全听从命运的安排不准确。C项更使她想到要将古典诗词推广给每一个青年错。) 5. ①北京被日本人占领,只能吃一种混合面的人生困厄降临时,圣贤之书让她多了应对的力量,她没有怨言,最终挺过难关。②婚后生活的重担和性情大变的丈夫使得叶嘉莹经常噩梦连连,甚至想要轻生,正是诗歌教会她宽容忍让并度过忧患。③大女儿和女婿双双遭遇车祸亡故,她强忍着悲痛为他们料理后事,正是诗歌给予她走出这种生死劫难的力量。(4分) 6.叶嘉莹找到的人生意义和价值:①一辈子和诗词谈恋爱。寻求精神的灵光,用生命的坚忍克服人生的苦难。②用教书育人来报国。自费回国,用讲学把生命填得满满的,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③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愿意将其生命结束在讲台上,献身古典文化的传承事业。(每点1分,共3分) 启示(参考):①献身热爱的事业②人生的价值更多的在于精神的满足,灵魂的丰收。③人生路上的艰难和痛苦我们还是要积极乐观地面对。(此问为开放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2分) (三) 7.B、 D(B项,分析有误。严守一初见费墨,因其话不多所以没太在意,不存在起初“不感兴趣”,后来改变“看法”的过程。D项,分析有误。严守一没有用什么“策”,或以什么“为由”,他最终说服费墨是因为想与费墨交往的恳切态度。) 8.是当代中国的一个大学教授。 ①知识博杂,说话爱引经据典。 ②好为人师,爱炫耀显摆. ③清高自许,觉得鲜有人能真正理解他。 9.①名字反讽:严守一的名字、“有一说一”的栏目名与严守一后来在婚姻中出轨还撒谎隐瞒的行为恰恰相反;费墨表面涉猎广泛,但其言谈思想大多也不过是徒然“费墨”而已。②语言反讽:如“好像这顿饭除了费墨,其他人都是瞎吃”,表面上说大家都混沌糊涂,其实讽刺了费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高心态和知识精英的优越感。③形象反讽:严守一和费墨,表面上一个是知名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一个是大学教授,但其言谈行事却常常流露出与其身份不匹配的另一面,中国文化人性格中的消极面及人性的幽微处尽显。(答出任意两点给6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 10.A E(4分) 【解析】 试题分析:A(“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第二句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E(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 1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2分) 作用:为全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2分) 12.颈联表现了对饱受战争之苦的戍边将士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3分) (二) 13.B 14. B 15. D 16.(1)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故事、企及各1分)(2)高力士向来高贵,认为这样做是耻辱,就挑出李白的诗句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就背后阻止。(素、擿、沮各1分) 译文: 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命,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恕、预以来, 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 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 李白,字太白,是兴圣皇第九代孙。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祖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 天宝初年,李白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慨惊叹地说:“您是天上被贬下人间的仙人啊。” 在玄宗面前说起李白,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的大事,李白于是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且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还是和酒徒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亭,心中突然有些感慨,想要李白替他写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但是李白已经醉倒。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不留馀思。玄宗爱他的才华,好几次设宴召见他。李白曾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鞋。高力士一向高贵,把替李白脱鞋当作耻辱的事,于是指摘李白诗中的毛病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就背后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不自律放荡不羁。李白恳切请求引退还居山林,玄宗皇帝也就赏赐金锦放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在夜色之间借着月色,与崔宗之乘船从采古矶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 (三) 17.(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B 19.B(蔚然成风: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褒义词。感情色彩有误。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使用正确。自惭形秽: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使用正确。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鱼赶到深渊里,把鸟雀赶到密林里。比喻不善于团结的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对方那里。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词义误用。一挥而就: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语境不符。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使用正确。) 20.D(A、“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检查对象是火箭,所以火箭应该紧跟着“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所以要把“对火箭”移到“进行”前。B “详细”是修饰“介绍”应该放到“介绍”前面。C、不合逻辑,主要是“在古代”管到哪里,如果管到“……资料”,那后面就缺少“在今天”一类的必要的交代,如果管到句尾,那么“在古代”“无法演奏”“无法演唱”,显然不合逻辑。) 21. ①历史之所以能为后世所借鉴 ②反而可能扭曲历史 ③ 一些历史读物的庸俗化倾向 22.画面左下方,有一个裂为两半的边缘不齐的蛋壳;右边是一只刚出壳的小鸡(小鸭、小鸟),小鸡嘴巴的斜上方写着“破玩意儿!”。 画面讽刺了那些羽翼未丰就忘本(忘记出身)的人或现象。(意思对即可) 四.23.写作指导—— 题意阐析:从荀子(甚至可能更早)起,人们就关注过蚯蚓的生存状态。然而,人们观察蚯蚓是为了反观自己,蚯蚓只是人生的一面镜子。赞美蚯蚓的坚忍顽强、矢志不移,是因为人类同样需要这样的品格;鄙视蚯蚓的卑微、渺小,是因为人们有发展自我的的愿望。然而,人毕竟不是蚯蚓,可以活得更自由、更精彩:一方面,我们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志在四方,谋画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取蚯蚓之长而去其短,或许会是最佳的选择。 参考立意 :(1)人生需要坚忍也需要视野,要做一条有理想的“蚯蚓”;(2)好高骛远未必能成就大业,有坚守之志,方能赢得成功;(3)卑微者未必渺小,敢于吃苦,乐于进取,才会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合乎材料寓意的立意亦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