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

静海一中2019-2020第一学期高二语文(12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36分)和第Ⅱ卷主观题(114分)两部分,共150分 知识技能 学习能力 总分 内容 基础 文言阅读 诗歌鉴赏 散文阅读 语言应用 写作技能 ‎150分 分数 ‎ 34‎ ‎ 26‎ ‎ 14‎ ‎ 15‎ ‎61‎ 第 I 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着想(zhuó) 生肖(xiāo) 浚理(jùn) 雷声殷殷(yǐn)‎ B.麦场(chǎng) 眩晕(yùn) 挨打(ái) 博闻强识(zhì)‎ C.咯血(kǎ) 发轫(fā) 荫蔽(yīn) 胼手胝足(zhī)‎ D.烟霰(xiàn) 扉页(fěi) 躯壳(qiào) 绿林好汉(lù)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通宵 荒谬 炫目 短小精悍 B. 桥墩 烟霭 祠堂 臃容大度 C. 几率 盅惑 蕴藉 因噎废食 D. 九州 临界 遐想 兵慌马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600岁的故宫,早已一改严肃、古板的面孔,_______科技将自己打造成一个超级网红。“故宫猫”吸粉无数、“朕已阅”胶带纸热卖……如今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是一个越来越年轻、亲民的超级大IP。人们对故宫的追捧_____。‎ 传统文化如果不与时代连接,不与人______,就是“死”的,只能是一堆空洞的符号和呆板的素材。古老文化只有“活起来”,可知可感、可亲可近,才谈得上被了解,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兴趣和敬畏。以故宫为代表的文博院馆要与时俱进,再次焕发活力,关键是创造机会与“新人类”实现“文化的相遇”.‎ ‎ 根据故宫公布的数据显示,80后、90后已成为故宫博物馆游客的主力,30岁以下游客约占40%左右。故宫文创在为产品目标用户画像时,也将其年龄设定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复盘故宫的网红进阶路,不难发现它确实“_______”‎ ‎——为年轻一代投以更多的心思,比如写“萌萌哒”的段子,比如上综艺。这种做法,瞄准的不仅是眼前的经济利益,更意在通过年轻人接受的“玩法”,吸引青年一代加入到文化内容的传播和再生产中来,这也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不绝坚实的支撑。‎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 A. 借助 甚嚣尘上 联通 投桃报李 B. 援引 与日俱增 沟通 投其所好 C. 援引 甚嚣尘上 沟通 投桃报李 D. 借助 与日俱增 联通 投其所好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 A.根据故宫公布的数据,80后、90后已成为故宫博物馆游客的主力,30岁以下游客约占40%左右。‎ B.根据故宫公布的数据显示,80后、90后已成为故宫博物馆游客的主力,30岁以下游客约占40%左右。‎ C.根据故宫公布的数据显示,80后、90后已组成故宫博物馆游客的主力,30岁以下游客约占40%。‎ D. 根据故宫公布的数据,80后、90后已成为故宫博物馆游客的主力,30岁以下游客约占40%。‎ ‎5.填入《重题》一诗横线处的诗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 ‎ , 。‎ ‎ , 。‎ 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 ‎① 司马仍为送老官 ②匡庐便是逃名地 ③遗爱寺钟欹枕听 ④香炉峰雪拨帘看 A.③ ④ ② ① B.② ① ③ ④ ‎ C.③ ① ② ④ D.④ ① ② 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司马迁是一个史官,对于那样一个泱泱大国,他所能做的多半是记录。和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他可以改变的东西相当有限,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客观地讲,后人纪念司马迁,既是对他的尊敬,也包含了许多同情,这让司马迁成为了历史上一个典型的悲情英雄。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淹没在一个所谓“盛世”的大汉。‎ 司马迁的爱憎分明是大部分人爱他的主要理由,但这四个字却远远不能概括司马迁的全部。之所以他的名字能够和他的《史记》一起被载入史册,不仅因为他有一颗心怀天下的赤诚之心,更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一个史官和一个人的境界——真。这种真概括起来就是一种“实录精神”,这种精神源于他父亲临终前的嘱咐,也一直延续到司马迁生命的终点。‎ 为了得到历史最真实的素材,司马迁必须以最近的距离去触摸每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今天才得以将《史记》奉为历史真实公正的范本。从技术上讲,司马迁收集史料的方式是原始而落后的,没有碳-14定位仪,没有多少人的协助,也没有今天史学家们系统的理论知识,他能做的只是朴实的记录。‎ 面对现实,记录现实,秉笔直书,看上去不及征伐疆场将领之勇,也不及社稷江山帝王之智,但司马迁的《史记》真实的呈现告诉我们,王侯将相、布衣百姓只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又一个等质量的元素,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记录方式,对于司马迁来说既是一位史官的职责,更是他胸中最大的心愿。‎ 比了解到真相更难的是把真相说出来,而钱与权正是说出真相最大的阻碍。幸运的是,历史人物不会因为自已的丑像被暴露而找司马迁算账,但他所经历着的一切钱与权的现实压力,却也着实考验着他作为一个史官的秉性——而他做得很好。‎ 实录精神的存在需要社会的宽容,也需要实录者的勇气,而一个宽容的社会也注定会增加实录者的勇气。记录现实比记录历史更需要勇气,因为现实中的丑陋者从来害怕让人知道自己的丑陋,而记录也远远不止于美丑之辩!不要说记录者代表正义,但起码应该代表事实——这是记录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呈现真实是一个技术活,但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 中国的历史从来不缺创造者,他们在历史的巨钟上猛敲,要让后人也能听到余音。历史让我们记住了他们,可谁又让我们记住历史?司马迁正是用他这种呈现真实的执着,让后人记住了历史,也记住了这本巨制背后的那个曾受腐刑的司马迁。‎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谈道:“我们国家一直有三个大祭’,一是祭黄陵,属于国之祭、族之祭;一是祭孔子,属于文之祭祀,是对文脉的一种追踪;还有一个就是祭司马迁,它既是文祭,又是心祭,是对一种伟大人格的缅怀。”‎ 中华民族是一个缺乏悲剧感的民族,喜欢大大团圆、喜欢盛世、喜欢辉煌、喜欢纪念成功人物,司马迁的存在就有了他特殊的意义,我们应该负重,要有悲剧感,心存忧患意识。所有这些司马精神,为我们今后悼念司马迁,敬仰我们的民族精神,建树我们的文化灵魂,提出了非常久远的任务。‎ ‎(选自《司马迁实录精神》,有增删)‎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司马迁只是一个史官,所以在所谓“盛世”大汉中,与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司马迁在政治上能够改变国家社会的力量更小。‎ B.在人才辈出的汉朝,司马迁也许不是一个成功人物,但他心怀忧患,直面历史,秉笔直书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精华所在。‎ C.在历史长河中,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百姓,他们一个个都是等质量的元素,处于平等的地位,司马迁对他们都进行了真实的呈现。‎ D.司马迁运用实录精神写《史记》的目的在于,既让后人记住真实的历史,能以史为鉴,也让人们记住真实的自己。‎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先对司马迁的人生做了一个整体评价,然后引出了本文的观点,即司马迁记史的实录精神。‎ B.本文在论述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后,借古鉴今,给我们当代社会敲响了警钟,提出了号召。‎ C.本文从不同角度,层层深入论述中心主旨,并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进行分析闸述,如例证、引证、比较论证等。‎ D.全文在论证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时,先从司马迁实践求真的角度展开论述,再阐述了司马迁记史面临的多重压力及应具备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历史要得到真实记录,那么这个史官必须能够具有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能够拒绝金钱的诱惑,能够不畏强权。‎ B.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应该经受了来自朝廷高层对他的种种非难,但作为一名史官,秉笔直书是他胸中的最大心愿。‎ C.呈现真实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活,更是对一种精神和理念的执着,我们要传承司马迁的爱憎分明、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D.我们祭奠缅怀司马迁,既是对司马迁写下历史巨著《史记》表达崇敬之情,也是对他这种实录精神进行讴歌与赞美。‎ 三、(12分,每小题3分)‎ 王清,字去瑕,洺州曲周人也。清少以勇力端厚称于乡里。后唐明宗领行台,置步直军,清预其募,渐升为小校。明宗即位,历严卫、宁卫指挥使,加检校右散骑常侍。‎ 天福三年,从杨光远平范延光于邺,改奉国军都虞候。六年,襄州安从进叛,从高行周讨之,逾年不下。一日,清请先登,诸军继其后,会有内应者,遂拔其城,有诏褒慰。八年,诏遣以所部兵屯于邺。九年春,契丹南牧,围其城,清与张从恩守之,契丹退,以干城功,继迁军额。‎ 开运二年春三月,从杜重威北征,解阳城之围,加检校司徒。是岁秋七月,诏遣与皇甫遇援粮入易州。十一月,从杜重威收瀛州,闻契丹大至,重威率诸军沿滹水而西,将保常山,及至中渡桥,契丹已屯于北岸。自其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五日,军不能解。时戎王至,留骑之精者以御我,分其弱者,自故灵都城缘其山足,涉滹沱之浅处,引众而南,至赵郡,凡百余里,断我飞挽,且扼归路。清知势蹙,谓重威曰:“军去常山五里,守株于此,营孤食尽,将若之何!请以步兵二千为前锋,夺桥开路,公可率诸军继之,期入常山,必济矣。”重威可之,遣宋彦筠俱行。清一击获其桥,契丹为之小却,重威犹豫不进,密已贰于国矣。 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时年五十三。(《通鉴》:清谓其众曰:“上将握兵,坐观吾辈困急而不救,此必有异志。吾辈当以死报国耳!”众感其言,莫有退者,至幕,战不息。契丹以新兵继之,清及众士尽死,由是诸军皆夺气。)契丹寻于所战之地,筑一京观。及汉高祖即位,使人平之,赠清太傅。是岁,清子守钧于本邑义化别业,招魂以葬之也。‎ ‎9.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年春,契丹南牧 牧:侵略 B.以干城功,继迁军额 干:攻打 C.自故灵都城缘其山足 缘:沿着 D.期入常山,必济矣 期:约定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诏遣与皇甫遇援粮入易州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B.请以步兵二千为前锋 以勇气闻于诸侯 C.坐观吾辈困急而不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守株于此,营孤食尽 受任于败军之际 ‎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 B.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 C.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 D.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清年少时勇敢力大,品性温和,为乡邻称道。从军后从一个普通士兵被逐步提拔,先后担任指挥使,奉国军都虞侯等职务。‎ B.天福年间,王清参与平定范延、安从进等人的叛乱与张从恩固守邺城,成功抵御契丹的进攻,功绩卓著。‎ C.在危机之时,王清分析战争形势,认为不可守株待兔,坐视军队孤立无援,于是,他主动请缨担任先锋,也赢得了杜重威的认可。‎ D.瀛洲之战中,契丹屯兵滹水北岸,留精兵与王清的军队对抗,杜重威率军苦战多日,并分兵渡过滹水,结果粮道与归路均被契丹阻断。‎ 第Ⅱ卷(共114分)‎ 四.(38分)‎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4分)‎ ‎(1)清请先登,诸军继其后,会有内应者,遂拔其城,有诏褒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清一击获其桥,契丹为之小却,重威犹豫不进,密已贰于国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写出文言翻译的六种方法。(6分)(方法与规律提炼学法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10分)‎ ‎(1)心非木石岂无感, 。‎ ‎(2) ,使我不得开心颜。‎ ‎(3)岩扉松径长寂寥, 。‎ ‎(4)岁暮阴阳催短景, 。‎ ‎(5)《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  。‎ ‎(6)《登岳阳楼》描写洞庭的浩濣无边的诗句是 , 。‎ ‎(7)《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 , 。‎ ‎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14分)‎ 初到陈州二首(其二)‎ 苏辙 久爱闲居乐,兹行恐遂不。 ‎ 上官容碌碌,饱食更悠悠。‎ 枕畔书成癖,湖边柳散愁。‎ 疏慵愧韩子,文字化潮州。‎ ‎〖注〗本诗为作者被貶陈州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闲居已久的情况下赴陈州任职,对于此行能否遂心,他有点拿不准。‎ B.颔联写上级容许自己庸碌无为,自己很享受每日饱食后悠闲自在的惬意。‎ C.颈联写诗人与书为伴,日久成癖,漫步湖边,赏景散心,消解忧愁。‎ D.这首诗以议论抒情为主,兼有叙述写景,文笔质朴,平淡中别有意味。‎ ‎(2)阅读本诗,结合诗歌中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尾联中作者的感情。(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分析作者的情感,可以使用哪些方法?(5分)(方法与规律提炼学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5分)‎ 淑英和淑华在觉民的房里读英文,陈先生在旁边听婷们自己诵读。淑英在诵读的时候忽然听见她父亲克明的鞋底声,克明从窗下走过往外面去了,她心里陡然一惊,略略停了一下,又继续读下去。但是克明的脚步声又渐渐地近了,显然他走到中途又转身回来。她一面读书一面听那鞋底声,声音愈来愈近,克明的脚似乎踏上了石阶,她吃惊地抬头看门外。 ‎ 他就站在门口,板起脸向淑英吩咐道:'二女,你跟我去,我有话说。':淑英害怕地答应了一声,立刻拿起书跟着克明走出房去。克明引着淑英往他的书房走去,一路上他不说一句话,这沉闷的等待使淑英心里非常难过,但是她没有勇气来打破沉默,低着头在阴暗的灯光下慢慢地移动脚步,心里盘算应对的言语。‎ 克明在写字台前面那把有椅垫的藤椅上坐下,淑英就站在写字台旁边。克明忽然正言厉色地责斥道:“我说过不准你读英文,你居然不听我的话,你年纪也不小了,还不学点规矩,现在虽说不比从前,然而男女究竟有别,你老人公.平日很称羡我们高家的家风,如果他知道你天天跟年轻男人在一起读什么英文,他就会看轻我,说我没有家教,说你失了大家闺范,我万不能丢这个脸,从明天起如果再去,我就不要你做我的女儿。" “陈先生教我读书,这也是寻常的事情,还有三妹在一起“ "淑英气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克明不等淑英说完话,忽然把手在桌上一拍,恼怒地喝道:“我问你究竟听不听我的话?”‎ 随后高声吩咐仆从道:“去把大少爷立刻请来。‎ 觉新走进克明的书房,恭敬地站在克明的面前。克明微微点一点头,正言厉色地说:“‎ 我嘱咐你,我不准二女再跟陈先生读英文。你去说一声,请他以后不要理二女,他的束修我按月照数送给他。”觉新恭敬地应了一声:“是。" “大哥,你不要去对陈先生说,人家也要面子。"淑英忽然抬起头呜咽地央求道。‎ ‎“你还要袒护他。你连我也反对起来了。”克明气得脸色大变,喘吁吁地指着淑英骂道。“大哥......"淑英忽然哭着唤道,也不说什么便掉转身子急急地走出房去了。‎ 克明又对觉新说道: 二女下定.的日期我已经看好了,冬月初十,是个好日子,陈家要明年春天接人,我也答应了。"‎ 觉新回到自己的房间,发现众人还在那里等他,他们恳切地问起淑英的消息,觉新把他所知道的一切完全告诉了他们。‎ ‎“那么我们应该动手了,就用觉慧离家的办法。"觉民果断地说。“是的,再不能迟疑了。”琴会意地点头答道。‎ 两天后,琴便邀淑英到她的家里去玩。琴把他们制定的计划详细地对淑英说了。这份离家计划把潜伏在淑英心里的阴云完全驱散了,给她种植了一个坚强的信念。 ‎ 回到家后,已经晚上九点多了,淑英走进克明的书房,给克明请了一个安。克明埋着头正在读《春秋左传》,他抬起脸瞪了她一眼,冷冷地责斥道:你去看看现在几点钟了?你记不记得你将来要做陈家的媳妇?陈家是最讲究规矩的,你应当小心,下次你出门去再这样晚回来,我就吩咐你妈,不给你进屋,听见没有?"淑英并不分辩,只是静静地听着,她走出房门抬起头来,两眼充满了泪水,她再也控制不住,就让泪珠一颗接连一颗地流下她的脸颊,她并没有悲哀,她有的只是气愤。‎ 二哥,我再住不下去了,我一天也住不下去了。”'淑英走进觉民的房间。‎ ‎“我想好了,后天早晨就安排你走。"觉民说道。‎ 淑英沉吟一下,过后毅然答道:“后天早晨,我记得。"、她抬起头勇敢地望着觉民,微微一笑。她的眼睛里还有泪珠在发亮 第二年的春天终于来了,大地渐渐地变了颜色。春天带来的是生命,是欢乐,是花香,是鸟鸣,是温暖,是新绿,以及别的许多许多的东西。‎ 一天午后,琴在家里接到淑英从上海寄来的信:…… 春天又来了。可是只有在这一个春天我才真正觉得快乐 ,我现在是自由的了 ,连眼前的景物也变了一种样子 ,我想起从前的一切仿佛在做梦一般,姐姐 ,我真高兴 ,我想告诉你 :春天是我们的 …….读完信 ,抬起头来 ,两手托着腮痴痴地望着窗外 ,窗外一片阳光 ,一群蜜蜂在盛开的桃花周围飞舞 ,一阵风轻轻吹过 ,几片花瓣随着风飘落下来 ,一只小鸟从树枝上飞走了。鸟在飞 ‎ ,花在飞 ,蜜蜂在飞 ,琴的思想也跟着飞起来 ,这思想飞得远远的 ,飞到了上海 ,飞到了淑英的身边。“春天是我们的。" 琴亲切地低声念着 , 她忽然微微地笑了 。(有删改)‎ ‎〖注〗:①老人公,川渝一带的方言,指女性的公公。②下定:旧式婚姻定婚时男方给女方聘礼。‎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反复提到“鞋底声"这一细节,营造了紧张的氛围,表现了淑英对克明的畏惧,又透露出克明对淑英的不满。‎ B.小说表现了淑英由害怕、气愤到坚定、欣喜的情感变化,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位少女与封建家庭决裂时的心路历程。‎ C.克明严厉斥责淑英,根本原因是淑英不听自己劝阻,执意跟陈先生读英文,致使人们对淑英说三道四,有辱高家的家风。‎ D.小说结尾处运用蜜蜂、花瓣、小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自由欢快的春景图,烘托人物心情,深化了文章主旨。‎ ‎17.本文是长篇小说《春》的节选,请结合文本分析“春"的多重含义。(6分)‎ ‎18.小说没有交代淑英逃离家庭的具体过程,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六、(10分)(信息筛选学法题)‎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②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 请概括孔子在这两则文字中关于“孝”的主要观点,并联系实际简述这种观点的现代价值。(5分)‎ ‎①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②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③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2)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则及现实意义。(5分) ‎ 七、微写作 ‎20.(1)校荐素材题(10分)‎ ‎“即使你是千里马,也要跑起来。”请你写出这句话的含义,并举出一正一反两个例子来证明这一的道理。‎ ‎(2)校荐素材题(15分)‎ 请以“爱国”为话题,自定立意,写一个议论段 要求:①有观点,有事例,有分析;②运用“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和《孤岛夫妻哨》中王继才夫妇的事例;③150-200字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完成以下问题。(关键环节考核题)‎ 套路原指武术训练的技巧、程式、方法等。现在社会上、生活中也有各种套路。套路有时助力成功,有时成为羁绊......‎ ① 提取以上这段话中的中心词:( )(2分)‎ ‎②请你写出三个符合材料的立意角度。(9分)‎ ‎③依据你的立意角度写一段开头,要求开头中亮出你的中心论点,字数100-150字。(15分)‎ 静海一中2019-2020第一学期高二语文(11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答题纸 ‎ 知 识 技 能 学习能力 习惯养成 总分 得分框 四.(38分)‎ ‎13. (1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14分)(1) ( ) (3分)(2)(6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5分)‎ ‎16. ( ) (3分)‎ ‎17.(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0分)‎ ‎19.(10分,每题各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微写作(51分)‎ ‎20.(1)校荐素材题。(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校荐素材题。(15分)‎ ‎200‎ ‎(3)(26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9分)‎ ‎③根据要求写开头。(15分)‎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 C 2.A 3 D(借助:靠别的人或事物的帮助。援引:引用,提拔,推荐。根据语境看,此处应用借助。甚嚣尘上:‎ 现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此处不是言论,故用与日俱增。沟通:使双方能连通,强调交流后通连。联通,只强调通连。根据语境,此处应用联通。投桃报李: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投其所好:迎合别人的喜好,含贬义。“投其所好”虽含贬义,但在文中加有引号,故正确。)‎ ‎4. D(根据故宫公布的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应删掉显示,由此排除A B,“组成”与“主力”不搭配,由此排除A C。)‎ ‎5. A (根据律诗对仗的要求,可判断③ ④与 ② ①各为一联,根据诗意可知③ ④是紧承首联的叙事,而② ①则是转入感悟。所以应为③ ④ ② ①)‎ ‎6.B(A项,原文是“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C项,应是在《史记》对他们的真实呈现中,并非“历史长河中;“处于平等的地位”也是无中生有。D项,“也让人们记住真实的自己”不是日的所在)‎ ‎7.C(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C项没有例证法。)‎ ‎8.C(“爱憎分明”不属于实录精神,)‎ ‎9.B(干城:守城)‎ ‎10.B(A项,并列,B 率领/凭借C项,转折。D项,介词,在) ‎ ‎11. C ‎12. D(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时戎王至,留骑之精者以御我,分其弱者‥‥‥断我飞挽,且扼归路。”可知引兵渡过滹水的是契丹军)‎ ‎13.(1)王清请求率先登城,其他各军跟在他的后面,恰好有内应接应,于是攻占了襄州。(继、会、拔、句意各占1分。)‎ ‎(2)王清一次就攻占了桥梁,契丹的军队因此稍微退却,杜重威犹豫不决,已经秘密地对晋国有了二心。(为,小,贰,“贰于国”状语后置各占1分)‎ ‎(3)略。 ‎ 参考译文:‎ 王清字去瑕,是洛州曲周人。王清少年时,凭借勇气力量,端正品行,为人宽厚而被乡人称道。后来唐明宗担任邢台,设置步军直属军队,王清想要应征入伍, (后)逐渐升职,担任小军官。唐明宗即位,王清历任严卫、宁卫指挥使,又兼任检校右散骑常侍参考译文:‎ 天福三年, (王清)跟从杨光远在邺城平定范延光的叛乱,改任奉国军都虞侯。天福六年,襄州安从进叛乱,王清跟从高行周前往征讨。过了一年,也没有平定(叛乱)。一天,王清请求率先登城,其他各军跟在他的后面,恰好有内应接应,于是攻占了襄州,朝廷下诏褒奖抚慰。天福八年,朝廷下语让王清率领自已所统率的军队驻扎在虾城。天福九年春天,契丹南侵,围住了邺娥。王清与张从恩守城。契丹退兵, (王清)因为守城有功, (朝廷)又增加他的统兵数量。‎ 开运二年春天的三月, (王清)跟从杜重威北征,解除了阳城之围。这一年,秋天的七月。朝廷下沼,让他与皇甫遇携带援助的粮食进入易州。十一月, (王清)跟从社重威前去收复赢洲。听说卖丹大军到来。‎ 杜重威率领各军沿着薄水,向西进军,准备保卫常山,等到到了中渡桥,其他的军队已经驻扎在(谆水)北岸。从十一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五日军队未能解激洲之围,当时戎王的军队到来,留下精锐的骑兵来抵御我军进攻,分出那些老弱残兵,从过去的灵都城沿着山脚,渡过滤沱河水浅的地方,率领军队向南进军 到了赵部,总共有一百多里。阻断我军快速送粮的道路,且培住了我军的回归之路。王清知道形势紧迫,对杜重成说: “我军距离常山有五里远,像守株待兔那样的守在这里,营垒孤立且粮食快要吃完了,该怎么办!请允许我率领两千步兵作为前锋,夺取桥梁,开辟行军道路,您可以率领各军跟在我的后面,相约进入常山,一定能够成功。”杜重威同意了他的建议,派宋彦筠与他一同前去。王清一次就攻占了桥梁,契丹的军队因此稍微退却,杜重威犹豫不前,已经秘密的对普国有了二心。宋彦镐战败退兵,王清在北岸列成俄阵,严厉的告诚手下。到了傍晚时分,激战还没有停止。契丹率领主力部队跟随而至,而我军却没有哪怕是一寸刀刃这样的援助。王清与他的部下就全部阵亡了,王清死的时候五十三岁,奥丹寻找到打仗的地方,在那里修筑了一座高家。等到后汉高祖即位,派人把它铲平,追赠王清太傅的官职。这一年,王清的儿子王守钧在家乡义化的住宅里, (筑坛)招魂来安葬他。‎ ‎14(1)-(4)略,(5)三顾频烦天下计,出师未捷身先死(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7)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15(1)B(“享受每日饱食后悠闲自在的惬意”错)‎ ‎(2)①对韩愈在潮州教化百姓功绩的赞美和羡慕之情;②自己疏懒懈怠,毫无政绩 的惭愧之情;③被贬陈州,不受重用的不满之情。(6分,每点2分)(3)手法+翻译+作用或效果(内容、情感)‎ ‎(3)①知人论世,揣摩情感②审视题目,把握情感③关注序言,明确情感④紧扣“诗眼”,确定情感⑤立足意象,定位情感 ‎16. C (根本原因是克明要维护封建秩序。另外“人们对淑英说三道四,有辱高家的家风”也不是事实)‎ ‎17.①自然的春天。这样的春天鸟鸣花香,充满生机。②淑英的“春天”。她挣脱 了封建家庭的束缚,获得了快乐和自由。③追求进步的青年人的“春天”。- -代青年人 对自由、快乐、美好的人生充满希望。(6分,每点2分)‎ ‎18.①使行文更简洁。前面已经交代了采用觉慧离家的办法,不必赘述。②使情节 更紧凑集中。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③突出主题。省略掉逃离家庭的过程,集 中描写离家前和离家后的画面,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凸显主题。④留下了更多想 象回味的空间。采用蒙太奇式手法,有意制造“留白”,给读者留下更多的审美想象。‎ ‎(6分,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满分) ‎ ‎19. (1)孔子认为,“孝”绝不只是赡养,必须有内在的诚心(敬),又有外在的恭敬的礼节(色),才可以叫做“孝”。(2分)孔子的孝道具有普世价值。今天我们讲孝道,就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敬亲爱亲,不仅满足老人物质生活的需求,更要关心老人精神上、情感上的需求。(3分)‎ ‎(2)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又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可以看出,孔子是有爱憎、讲是非的人,而爱憎是非的原则(标准)就是仁德,中庸之道不能偏离仁德,即社会公正。(2分)今天我们讲中庸之道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要点:运用所给材料做出分析,指出孔子的中庸之道的原则就是要讲求仁德,也就是社会公正。中庸之道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3分)‎ ‎20(1)略 ‎(2)心在哪里安放,人生之树就会在哪里生根。王继才第一次登上开山岛时,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名人”。他之所以能在贫瘠的小岛写下人生的华章,是因为他对家园、对祖国爱得深沉。在他眼中,自己所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每一寸土地都“闪烁着异邦人所不能领略的美”。正因此,他愿意把自己的根扎在“岛上”,让生命之花绽放在岛上。‎ ‎(3)中心词:套路 参考立意:善用套路,借鉴经验,易于成功。突破套路,便于创新。辩证认识套路,扬长补短。……‎ 开头: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