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 年度河北省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 1、2。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而无德,行之不远。”一个社会文明有序,既靠先善其身的私德,也离不开相善 其群的公德。 ②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 力点”。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 要》),明确阐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这就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 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遵循,《纲要》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全 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③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人际和谐的基础,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 准则,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 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 民”。五个方面的社会公德内容,涵盖了维护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既针对全体公民也面向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把这些社会公德要 求融入日常生活,强化制度保障特别是法律法规保障,使之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 和行为准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④“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培护社会公德,关键在于引导 公众超越个人狭隘眼界和功利目的,从公益众利层面实现小与大、私与公、家与国的融洽协 调。“环保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大善做不了,小善不想做”“凭啥自己冒风险助人 为乐”……公德遇阻,说到底是因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群己权界观念等的缺失。张扬社 会公德的要诀,就在于唤起人们的公共责任心、公民义务感,破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的狭隘心理。广大民众明礼守法的公共文明意识,其实正是最宝贵、最强大的道德资源。 ⑤道德是生活的哲学。道德建设既重视对孰善孰恶的辨析,更重知行合一。从公共场所 举止文明到邻里相处和睦互助,从举手之劳保护环境到心底无私为民服务,人人谨守社会公 德,努力实现行为之善、思想之真、精神之美,就能让道义的力量汇流成河,润泽社会和谐 有序运转。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引导 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对个人而言,激发“见善如渴,闻恶如聋” 的意愿,增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动力,就能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人,成为一 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 ⑥每个人心底都蕴藏着善的种子,“人皆可以为尧舜”。《纲要》强调:“加强新时代公 民道德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高举光照世道人 心的公德火炬,培护引领社会和谐的公德高地,激励人们行动起来守卫心中的道德律,一定 可以奏响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和声,让德耀中华、德佑未来成为现实。 (选自《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而无德,行之不远”,这里面的“德”,内涵丰富,包括两个层面,“先善其身的私 德”和“相善其群的公德”。 B. 《纲要》的印发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培养,对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 度达到新高度的推动,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C. 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使社会文明有序,这就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 文明素养提供了依据。 D.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都属于社会公德的内容,我 们应把它们融入日常生活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展开论述,指出社会公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 容。 B. 文章第①认为,人有“私德”,也有“公德”,本文主要从“公德” 角度进行论证。 C. 文章第④段列举了现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从正面论证了社会公德与个人的密不可分的 关系。 D. 文章引用“人皆可以为尧舜”,说明每个人心底都存有善,表现出作者对公民道德建设的 乐观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私德是对个人而言的,激发了善的思想并付诸行动,可以让一个人“精神富有”。 的 B. 社会公德之所以是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原因在于社会公德是新时代公民道 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C. “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是狭隘心理,只要克服了这种心理,就是一个有公德心的人。 D. 知行合一,用行动守卫心中的道德律,一定可以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成为现实。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 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 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 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C 项,“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使社会文明有序”错误,依据“近日,中共中央、国务 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阐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 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这就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遵循” 可知,“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依据”的是“《纲要》”。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 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C 项,“从正面论证”错误,“环保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大善做不了,小善不想 做”“凭啥自己冒风险助人为乐”等内容应是“反面论证”。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 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 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 项,正确。 B 项,错误,因果倒置。依据“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是新时代公 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可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因为社会公德是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 活的基本准则,所以它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C 项,错误,说法绝对。“只要克服了这种心理,就是一个有公德心的人”错误,依据“培 护社会公德,关键在于引导公众超越个人狭隘眼界和功利目的”可知,克服狭隘心理只是必 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D 项,错误,曲解原文。“一定可以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成为现实”错误,文章最后 一段的表述是“一定可以奏响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和声,让德耀中华、德佑未来成为现实”,“德 耀中华、德佑未来成为现实”不等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成为现实”。 故选 A。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 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 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 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 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 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 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 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王春正认为,中国和美国都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 要载体,美方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美国进口商将会承担更多价格上升的成本,美国消 费者生活消费支出也会增加。他说:“中国经济基础坚实,经济韧性不断增强,有着巨大的 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推动经济转向高质 量发展,定会克服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说,“中国主要宏 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信心提升明显。”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美方把自身利益凌驾于全球利益之上,对多边规则是一个 挑战。对于我们来说,要看清美方此举的本质,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要坚信,道理和正义 在我们这边,我们有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摘编自《人民日报·专家研讨中美经贸关系——美国霸凌主义给全球带来巨大危害》) 材料二: 2019 年 10 月 18 日,中国经济“三季报”亮相,前三季度 6.2%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 体中依然名列前茅。各种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 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 济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的大趋势。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 件。”前三季度,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 区各部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 改善。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指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 进。“从下阶段来看,尽管外部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国内确定性的支撑因素还比较多。” 服务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 7%。从消费市场、居 民消费中的服务消费支出等指标来看,服务消费的增长速度超过 10%。 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 60%以上,特别是 随着居民收入保持比较快的增长,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会不断加强。 转型升级的态势持续发展。从制造业来看,9 月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 增长 11%,比上月增长了 4.9 个百分点;9 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也超过 9%。从投资 来看,短板领域投资、高技术领域投资持续保持较快增长,1~9 月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 域投资增长速度都在 13%以上。 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减税降费的政策,同时还增 加了地方专项债的规模和加快了发行进度,效果不断显现。金融领域不断增加对实体经济的 支持,在促进实际利率下行等方面也是有成效的,有些效果在显现,有的效果后面会继续显 现。”毛盛勇说。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霸凌主义的做法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我们有决心战胜一切困难。 B. 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因此“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 趋势。 C. 从上面材料二、三可推测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 D. 经济“三季报”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领先。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0 月 18 日,中国经济“三季报”的亮相,为我们下一步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B. 我国拥有近 14 亿人口,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消费潜力会不断释放。 C. 2019 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平稳,民生福祉不断改善,这与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分不 开的。 D. 减税降费政策,是 2019 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它大大减轻了居民的负担,拉动了消费。 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请结合材料概 括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 【答案】4. B 5. D 6. ①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的态度,全国人民的决心和信心。 ②坚实的经济基础,不断增强的经济韧性,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发展空间。③服务业强大 的支撑能力,消费潜力巨大,转型升级的态势持续发展,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 的政策。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 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B 项,因果倒置,“因此‘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错误。依据 “‘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说,‘中国主要宏观 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信心提升明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稳中向 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的大趋势。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 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可知,正是因为“‘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发展 的大趋势”,所以“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 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 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 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D 项,曲解文意,“是 2019 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错误。原文是说“政策效果持续显 现”,并不等于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 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 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 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依据“中国经济基础坚实,经济韧性不断增强,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定会克服和战 胜各种艰难险阻”可知,“坚实的经济基础,不断增强的经济韧性,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 发展空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 材料二,依据“前三季度,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下,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 福祉不断改善”可知,“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的态度,全 国人民的决心和信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 材料三,注意阐述“国内确定性的支撑因素还比较多”包括第二段“服务业支撑能力不断增 强”,第三段“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第四段“转型升级的态势持续发展”,第五段“政策效 果持续显现”。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 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 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醉红粱 周晓枫 ①2018 年的夏天,在四川泸州,我看到漫无际涯的高粱。对我这种五谷不分的人来说, 远看没有结穗的高粱,又像芦苇又像甘蔗;直到它结出红褐色、花椒状的籽实,我才绝不会 混淆。高粱,像燃烧的火把,像滚烫的钨丝。这些生长在北纬 28 度的庄稼,是用来酿酒的 糯红高粱。 ②来泸州收割高粱,我兴致盎然。我一一割断茎秆,我握住的籽穗越来越丰盈沉实。在 这块最适合制造蒸馏酒的中国版图上,雨水和汗水滴落,天上的阳光和眼睛里的希望之光闪 烁,我们才有这样红色的丰收。江河天成,生生不息;夏收高粱,春酿美酒——所以我们此 时收割,是对未来的准备。经过泥窖发酵,经过酒洞洞藏,这些高粱将成为年轻的酒,成为 老熟的琼浆。 ③高粱发酵,是在古老的泥池泥窖里。窖泥取自长江回水弯的五渡溪,那里的泥质黏性 强。工艺古老,工具也古老:云盘架、云甑、石缸、冰桶和牛尾巴。它们每年出酒数次,酿 造历史距今四百多年,这些器物,这些窖池,经过数千次使用,它们上面叠印着无数劳动者 秘密的指纹。 ④酒有五行,金木水火土。金,是收割高粱的镰刀,是翻动酒糟的铁锹。木,是高粱的 植物属性;是烧煮的柴。水,是酿酒的泉;火,是烧起的焰;土,是发酵的泥池泥窖,是蒸 煮的云甑和藏储的陶坛。五行聚汇,这是最美妙的化学。其实,茶也是这样,炊饮都是这样。 但酒,似乎融汇更多。酒看起来澄澈清透,它汇聚五色:来自高粱籽的红、高粱叶的绿、高 粱秆的黄,来自泉水的水晶白,来自窖泥的炭黑。它汇聚五味,既有甜和辣,也有微量且必 要的苦和涩,缭绕其间是沉实的香气。 ⑤悲欢交集的酒啊,放着是凉的,喝下是热的……把丰富的一切压进酒浆。童话里有神 仙水,现实中有酒,喝下去可身经百战或百变。有人平常寡言,三杯过后,酒力拆除了自设 的樊篱,大开户牖,风月入怀,似乎所有相遇的都是亲人。酒,无论甘澈还是绵甜,无论清 雅还是凛冽,只要酒杯在手,都可以邀约朋友,或对月独酌、无畏孤独。对善饮者来说,酒 是一种日常而美好的梦游。如果说一枕黄粱,是梦醒时分破灭了的浪漫主义,那么一醉红粱, 就是微醺时刻魔幻的现实主义。 ⑥血粒般的高粱,血性般的高粱酒……高粱,既是粮食也是酒;就像文字,既是灵魂的 粮食,也是情感的酒浆。其实酿酒与写作的过程,诸多相似。多余的粮食才能酿酒,酒,服 务于精神的享乐。超过基础功用之外的文字表达,才能构成文学。从高粱上打下穗实,酿酒 最初取自朴素的粮食;从日常生活中有所发现,写作的灵感潜伏在看似平淡的柴米油盐与春 夏秋冬。进入藏酒洞,浸透空气的沉着酒香,让人不饮自醉。酒坛器形巨大,每坛盛纳的酒 液都有 2000 斤,而这样的巨坛,竟在洞中绵延七公里之远。洞壁和坛体都布满益生菌团, 使这里像是神秘而潮湿的肠道系统,这是酿造的必经过程;就像写作者曾把素材储存在沉默 而幽暗的内心,让它们默默酝酿与成长。气候和储存条件,都影响酒的口味和品质;就像即 使相同的题材,因为写作者不同的性格、经历和处理,会形成迥异的作品风格。我们每个人 都在国窖 1573 的实验室里,用基础酒和调味酒,尝试调制自己偏爱的美酒配方。观察量杯, 晃动摇瓶,注射针剂,就此产生千变万化。调制的酒体澄澈,无悬浮和沉淀,在看似透明里, 却已蕴藏粮香、窖香、沉香以及难以言说的万物。我们在文学世界里又何尝不是如此?寻找 恰切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搭配合适的主语、谓语和宾语,调整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和联 合结构,安排人物、事件、场景和意义,让作品变得新颖、丰富、奇妙甚至复杂,产生意犹 未尽的回味。 ⑦一瓶酒要经过历练,如同一个人要经过考验。高粱上演着变形记,脱去表层皮壳,经 过锤炼、磨砺、蒸煮、幽闭和点睛般的调校,它们从饱满的谷物,变成迷人的酒液。这是象 征和隐喻。也许每个人都是一棵岁月里的庄稼,酝酿生命为酒,辛辣而芬芳。让我们能够记 忆自己的源头:高粱般的朴素生长;让我们能够创造自己的远方:酒般的丰富韵味……让我 们永不丧失,蕴藏其中,那克制或释放的激情。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自己是一个五谷不分的人,分辨不出没有结穗的高粱,来泸州收割高粱时兴 致盎然,自然引出下文高粱酝酿成酒的描写。 B. “高粱,像燃烧的火把,像滚烫的钨丝”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糯红高粱 的外在形象。 C. 文中写“有人平常寡言,三杯过后,酒力拆除了自设的樊篱,大开户牖”,映衬了当前社 会中人们压力巨大的现实。 D. “一醉红梁,就是微醺时刻的魔幻现实主义”一句富有意蕴,真切地写出了饮酒者似醉 非醉时荒诞的魔幻状态。 8. 文章第③段介绍高粱发酵时的泥池泥窖、工艺以及工具都很古老,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9. 作者由高粱酿造成酒的过程引起了哪些思考?请概括说明。 【答案】7. C 8. ①突出泸州酿酒历史的悠久,体现酿酒的艰辛。②为下文的议论和得出 的人生启示做铺垫。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文化韵味。 9. ①高粱酿酒的过程中有五行,有着无数劳动者的艰辛,所造出的酒汇聚五味,犹如人生的 滋味。②文章的写作犹如酿酒的过程,需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发酵、积累、思考、默默酝酿。 ③一个人的成长也像酿酒一样,经过艰辛的历练与考验,人生才会如醇香的酒般精彩。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 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 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 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C 项,“映衬了当前社会中人们压力巨大的现实”分析错误,依据“童话里有神仙水,现实 中有酒,喝下去可身经百战或百变”“对善饮者来说,酒是一种日常而美好的梦游。如果说 一枕黄粱,是梦醒时分破灭了的浪漫主义,那么一醉红粱,就是微醺时刻魔幻的现实主义” 以及文章整体来看,选项属于过度解读,这句话只是描写了生活中饮酒者的一种状态而已。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现代文中情节设置的作用。一般包括结构、内容、表达三个要点,内容重点把握交 代了什么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或展现有什么作用,抒发什么情感三方面;结构上主要考 虑其与前文、后文、标题的关系;表达方面则主要指在交代内容时所用的表现手法及效果, 以及结构安排产生的效果等。 “高粱发酵,是在古老的泥池泥窖里”“工艺古老,工具也古老”“酿造历史距今四百多年” 等内容突出了泸州酿酒历史的悠久,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文化韵味。 “它们每年出酒数次”“它们上面叠印着无数劳动者秘密的指纹”等内容体现酿酒的艰辛。 此段与后文“它汇聚五味,既有甜和辣,也有微量且必要的苦和涩,缭绕其间是沉实的香 气”“其实酿酒与写作的过程,诸多相似”“一瓶酒要经过历练,如同一个人要经过考验” 相照应,为下文的议论和得出的人生启示做铺垫。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应对这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筛选对象及筛选 范围;其次在筛选的过程中要仔细,不要遗漏要点;最后将筛选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分点作 答。 “这些窖池,经过数千次使用,它们上面叠印着无数劳动者秘密的指纹”“酒有五行,金木 水火土”“酒看起来澄澈清透,它汇聚五色”“它汇聚五味,既有甜和辣,也有微量且必要 的苦和涩,缭绕其间是沉实的香气”“只要酒杯在手,都可以邀约朋友,或对月独酌、无畏 孤独”等内容体现了作者从酿酒的过程体味出了人生的艰辛与滋味。 “多余的粮食才能酿酒,酒,服务于精神的享乐。超过基础功用之外的文字表达,才能构成 文学”“酿酒最初取自朴素的粮食;从日常生活中有所发现,写作的灵感潜伏在看似平淡的 柴米油盐与春夏秋冬”“就像写作者曾把素材储存在沉默而幽暗的内心,让它们默默酝酿与 成长”“就像即使相同的题材,因为写作者不同的性格、经历和处理,会形成迥异的作品风 格”“我们在文学世界里又何尝不是如此?寻找恰切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搭配合适的主 语、谓语和宾语,调整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和联合结构,安排人物、事件、场景和意义,让 作品变得新颖、丰富、奇妙甚至复杂,产生意犹未尽的回味”这些是作者由高粱酿造成酒的 过程引起的写作犹如酿酒的思考。 “一瓶酒要经过历练,如同一个人要经过考验”“也许每个人都是一棵岁月里的庄稼,酝酿 生命为酒,辛辣而芬芳。让我们能够记忆自己的源头:高粱般的朴素生长;让我们能够创造 自己的远方:酒般的丰富韵味……让我们永不丧失,蕴藏其中,那克制或释放的激情”等内 容是作者从酿酒过程中体悟出的人成长的过程与道理。 【点睛】散文阅读,把握文章内容是关键,概括文章主题是常考的内容。散文选材广泛,行 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 主题可以从散文的题目、开头和结尾入手,从散文的关键词句入手,从散文写作背景入手, 从散文结构文脉入手,尤其可以从散文的不同文体入手。如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或事件 作出评价,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 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理 性思考和评价。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 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 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 不就知名京师。时司空盛允有疾,琼遣琬候问,会江夏上蛮贼事副府,允发书视毕,微戏琬 曰:“江夏大邦,而蛮多士少。”琬奉手对曰:“蛮夷猾夏,责在司空。”因拂衣辞去,允 甚奇之。稍迁五官中郎将。时陈蕃为光禄勋,深相敬待,数与议事。旧制,光禄举三署郎, 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遗。 于是琬、蕃同心,显用志士,平原刘醇、河东朱山、蜀郡殷参等并以才行蒙举。蕃、琬遂为 权富郎所见中伤,事下御史中丞王畅、侍御史刁韪。韪、畅素重蕃、琬,不举其事,而左右 复陷以朋党,畅坐左转议郎而免蕃官,琬、韪俱禁锢。琬被废弃几二十年。至光和末,大尉 杨赐上书荐琬有拨乱之才,由是征拜议郎。中平初,出为右扶风,又为豫州牧。及董卓秉政, 以琬名臣,征为司徒,更封阳泉乡侯。卓议迁都长安,琬与司徒杨彪同谏不从。时人惧卓暴 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 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琬竟坐免。卓犹敬其名德旧族,不敢害。后与杨彪 同拜光禄大夫,及徙西都,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卓。及卓将李榷、郭汜攻破长安, 遂收琬下狱死,时年五十二。 (选自《后汉书·黄琉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B.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C.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 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D.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蛮夷,旧时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 B.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的讳,将“秀才”改为“茂才”。 C. 左转,升官、升职的含义。古代表示官员升职的词语有“擢”“拔”等。 D. 中平,年号,旧时用来纪年的名号,常与干支纪年法并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琬少年聪慧。建和元年,太后下诏询问日食状况,他的祖父黄琼正考虑怎样回答,正 在一旁才七岁的黄琬马上说,就说日食所剩,如新月一般。 B. 黄琬任人唯贤。当时权势富豪之家多以人事请托而入选,而清贫简约守志之人总是因穷 困而被拒之门外,黄琬和陈蕃公开大张旗鼓地选用有志之人。 为 C. 黄琬遭人陷害。黄琬因选拔人才遭到中伤,平时就看重黄琬的官员没有向上汇报此事, 而左右近臣又捏造黄琬朋党之罪,黄琬因此被禁锢。 D. 黄琬不惧权势。董卓当权时主张迁都长安,黄琬坚决反对,当时许多人认为黄琬肯定要 遇祸,结果因黄琬出身于有社会名望的家族,董卓竟没有加罪于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允发书视毕,微戏琬曰:“江夏大邦,而蛮多士少。” (2)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更封阳泉乡侯。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盛允打开报告看完后,跟黄琬开了个小玩笑,说:“江夏是块大地方,却是蛮人 多而士大夫少。” (2)等到董卓当权,因黄琬是名臣,征召回京任司徒,改封为阳泉乡候。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 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 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诏”是“应”的宾语,且“而”为连词,表承接,所以应在“应诏”后断句,排除 A、D 两项;“拜”是授予官职的意思,“童子郎”是“拜”的宾语,所以在“童子郎”后断句, 排除 C 项。译文:黄琼很惊奇,就拿他的话回应皇太后,而深深地喜爱这个小孙子。后来黄 琼担任司徒,黄琬因是其孙被授为童子郎,他推辞说有病而不就职,京城的人都知他的名字。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的理解能力,重点考查了解词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 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 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 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 C 项,“左转,升官、升职的含义”错误,“左转”是指贬官、降职。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 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 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 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 项,“董卓竟没有加罪于他”说法错误,原文“琬竟坐免。卓犹敬其名德旧族,不敢害” 意思是说黄琬竟因此而罢官。董卓考虑到他出身于有社会名望的家族,不敢加害。“不敢加 害”不等于“没有加罪”。 故选 D。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赋分点: (1)“发”,打开;“毕”,完;“戏”,与……开玩笑。 (2)“及”,等到;“秉政”,当权;“以”,因为;“更封”,改封。 【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 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 120 个文言实词,18 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 句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 译文: 黄琬字子痰。年幼丧父。早年就聪明智慧。他的祖父黄琼初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 发生了日食,京城看不到,黄琬把情况上报。太后下诏询问日食情状,食去多少,黄琼正考 虑怎样回答才能具体形象地说明。黄琬才七岁,正在一旁,说:“为何不说日食所剩,就如 新月一般?”黄琼很惊奇,就拿他的话回应皇太后,而深深地喜爱这个小孙子。后来黄琼担 任司徒,黄琬因是其孙被授为童子郎,他推辞说有病而不就职,京城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 当时司空盛允有病,黄琼派他去看望,正碰上江夏上报蛮贼情况的表章交到司空府来,盛允 打开报告看完后,跟黄琬开了个小玩笑,说:“江夏是块大地方,却是蛮人多而士大夫 少。”黄琬捧手回答说:“蛮夷冲犯华夏,责任在司空身上。”随即拂袖而去,盛允很欣赏 他的敏捷敢言。不久迁升为五官中郎将。当时陈蓄任光禄勤,对黄琬十分敬佩,常与他一起 议事。旧有的制度,光禄勋推举朝廷三署的郎官,符合功高、久于任所、才学和德行特别优 异等条件,方可入茂才四行之列。当时权势富豪之家多以人事请托而入选,而清贫简约守志 者总是因穷困而不能求进被关在门外。于是黄琬、陈蕃共下决心,公开大张旗鼓地选用志士, 平原的刘醇、河东的朱山、蜀郡的般参等都因有德有才有行而被选中。陈蕃、黄琬二人因此 遭到权势富豪之家子弟的中伤,案子交到御史中丞王畅、侍御史刁韪手中。刁韪、王畅二人 平时就看重陈蕃、黄琬,没有向上汇报此事,而左右近臣又捏造他们四人是朋党,王畅因而 降级为议郎,陈蕃丢官,黄琬、刁韪同时被禁锢。黄琬被排斥差不多有二十年。直到灵帝光 和末年,太尉杨赐上书推荐黄琬有拨乱之才,这才被征召为议郎。中平初年,出任右扶风。 又出任豫州牧。等到董卓当权,因黄琬是名臣,征召回京任司徒,改封为阳泉乡候。董卓主 张迁都长安,黄琬与司徒杨彪一起反对。当时的人恐惧董卓的凶暴,以为黄琬肯定要遇祸, 坚决劝阻他进言。黄琬回答说:“当年白公胜在楚作乱,屈庐迎着白刃上前谏止;崔杼在齐 杀害了君主,晏子不惧其胁迫。我虽没什么德行,倒是倾慕古人的品节。”黄琬竟因此而罢 官。董卓考虑到他出身于有社会名望的家族,不敢加害。后来与杨彪同任光禄大夫,及至迁 都长安,改任司隶校尉,跟司徒王允商量杀死董卓。等到董卓手下大将李催、郭记发兵攻破 长安,于是逮捕了黄琬,他被投入监狱而死,当时他五十二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楼上旅怀 陈襄 楼上忆乡关,凭高独倚兰。 远眸天外尽,愁思酒中宽。 泽国吴莼[注]老,山城蜀道难。 客帆归未得,落日暮江寒。 [注]吴莼:吴人因见秋风起乃兴莼羹鲈脍之思。后借指故乡风味的食品。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楼上”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点,“旅”则是触发诗人思乡情怀的事件。 B. 首联中的“凭高独倚”成了诗人情感抒发的载体,与中国古代登临之意相契合。 C. 颔联写实,写自己眺望极天处,愁绪满怀,幸好有酒解愁,呈现宽慰喜悦之情。 D. 颈联将回忆故乡美味与前往蜀州的艰难路途相对比,表达出远离家乡的伤感。 15. 本诗尾联富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14. C 15. ①客船归来了,却没有看到日夜盼望的亲人,傍晚时分的夕阳下,寒 冷的江边,家人备感失落。②尾联诗人不直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而是想象家中之人盼望 亲人的场景,以景结情表达了思乡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 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 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C 项,“呈现宽慰喜悦之情”分析错误,“远眸天外尽,愁思酒中宽”的意思是:眺望极天 处,愁绪满怀,只能借酒消愁。但是旅居他乡之人,借酒消愁只能是“愁更愁”,所以并没 有宽慰喜悦之情,而是以酒解忧的无奈与伤感。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 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 赏析都离不开诗歌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 “客帆归未得,落日暮江寒”的意思是:客船归来了,却没有看到日夜盼望的亲人,傍晚时 分的夕阳下,江边更加寒冷,心中更是凄凉。诗人采用了想象的手法,自己归乡不得,于是 便想象着亲人来看望自己,足见其思亲之切。同时,以景作结,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 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了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发出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侧面烘托箫声极大的感染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 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长太息以掩涕兮 (2). 哀民生之多艰 (3). 舞幽壑之潜蛟 (4). 泣 孤舟之嫠妇 (5). 羁鸟恋旧林 (6). 池鱼思故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别字形。 (1)“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是提示,同时注意“太息”的书写; (2)“侧面烘托箫声极大的感染力”是提示,同时注意“幽壑”“嫠”的书写;(3)“用 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是提示,同时注意“羁”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 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 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 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 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的诗文( ),往往需要反复推敲,才能得其确解。比如那篇________的《桃 花源记》,说到渔翁进入桃源之后眼前呈现的场景,有“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 人”数语。倘若________地读过,恐怕不会给予过多的________,甚至会想当然地认为这不 过是说桃源中人的服饰打扮与外间全然相同罢了。实际上并非如此,恐怕还别有深意。导致 误解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读《桃花源记》的时候是否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造 成的。《桃花源诗》里有一句“衣裳无新制”,对应的正是《桃花源记》中的那段描写。所谓 “无新制”,并不是说衣物陈旧破败,而是指其不符合新的服饰制度。在古人的观念中,衣 着服饰具有强烈的政治象征意味。王朝的兴衰交替,免不了一系列________的举措,改易服 色正是题中应有之义。在陶渊明生活的晋宋时期也概莫能外,只要翻一翻《晋书·舆服志》 和《宋书·礼志》,就能发现不少相关记载。因此,“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说桃花源中 的居民也像世人一样有衣裳蔽体,并不是未曾开化、赤身裸体的蛮族野人。至于身着衣物的 具体形制,则显然还保持着秦代的式样,和外面的世界存在不少差异。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A. 既有平易清浅一面,也有意蕴丰厚一面 B. 既有意蕴丰厚一面,也有平易清浅一面 C. 看似意蕴丰厚,实则平易清浅 D. 看似平易清浅,实则意蕴丰厚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耳濡目染 囫囵吞枣 关心 改头换面 B. 耳熟能详 囫囵吞枣 关注 革故鼎新 C. 耳濡目染 一目十行 关心 革故鼎新 D. 耳熟能详 一目十行 关注 改头换面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误解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读《桃花源记》的时候是否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 诗》。 B. 导致误解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读《桃花源记》的时候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 引起的。 C. 误解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读《桃花源记》的时候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 D. 导致误解产生的原因,是读《桃花源记》的时候忽略了陶渊明另有一篇《桃花源诗》造 成的。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 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 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后文是“往往需要反复推敲,才能得其确解”,根据启下原则,应将B、C 两项排除;“既 有平易清浅一面,也有意蕴丰厚一面”同时强调“平易清浅”和“意蕴丰厚”,而“看似平 易清浅,实则意蕴丰厚”则强调“意蕴丰厚”。从文段整体上来看,文段强调的是诗文表面 上平易清浅,实际上意蕴丰厚,所以排除 A 项。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重点、 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 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耳熟能详:听得多了,就能细述出来。耳濡目染:因经常听到而不知不觉受到影响。根据语 境,《桃花源记》是大家非常熟悉了解的文章,应用“耳熟能详”。 囫囵吞枣:比喻笼统地接受,不加分析、甄别,不求甚解。一目十行:形容阅读速度特别快。 根据后文“甚至会想当然地认为这不过是说桃源中人的服饰打扮与外间全然相同罢了”可知, 此空是说不求甚解地读,应用“囫囵吞枣”。 关注:关心重视。关心: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根据语境,这里要表达的是“不重视”, 应用“关注”。 革故鼎新: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改头换面:比喻改正错误或改变现状;比喻只改变形 式,而内容、实质不变。根据“王朝的兴衰交替”,应用“革故鼎新”。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 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 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本题原句中有两处错误:一是“误解产生的原因”与“是否”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二是 “的原因”与“造成的”重复杂糅。 A 项,没有消除“两面对一面”的语病; B 项,把“造成的”改为“引起的”,但依然没有消除句式杂糅的语病; C 项,修改正确; D 项,没有消除“句式杂糅”的语病。 故选 C。 【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 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 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 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好的翻译应该不只是“翻译”,______ 。翻译家的创造性体现于将文学作品变为充满美感的 艺术品。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要 _____ ,更要传达美学气息。翻译家创造性的发挥,对文 学翻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好的翻译家应当让读者分辨不出哪个是原文,______,若用 其母语创作,大约也能写出像样的文学作品;但在翻译时,应当识别出原文作者的风格特点, 在遵守作者意图的同时将其传达给外国读者。 【答案】 (1). ①还需要“创造” (2). ②传达原文的基本信息 (3). ③哪个是译文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 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第一空,依据前文“不只是”可知,所填句子应以“还需要”开头;依据后文“翻译家的创 造性体现于……”可知,此空应填“还需要创造”等类似意思的句子。 第二空,依据后文“传达美学气息”可知,此空应填“传达……信息”,而依据“翻译”的 特点,首先应该传达的是“原文的基本信息”,所以此空可填“传达原文的基本信息”等类 似意思的句子。 第三空,依据“分辨不出”可知,分辨不出的应该是“原文”和“译文”,所以此空可填“哪 个是译文”。 【点睛】应对此类题目要注前后文在语意和结构上的照应。一般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 文段脉络,理清句子关系。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找出前后文的关键词,注意合理推导。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字数合规。 21.把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 55 个字。 本报石家庄 7 月 1 日电(张志锋、张英)盛夏时节,走进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寿东村“粮 画小镇”,如同走进了画的世界。近年来,当地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的信贷支持力度,建设 了诸如“黄瓜小镇”“杂粮小镇”“鹊桥小镇”等一系列特色文化小镇和一批精品绿色旅游 景区。这些特色小镇和景区既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又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助 农致富脱贫。 【答案】馆陶寿东村被誉为“粮画小镇”,既是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又增加了村民收入,这 得益于金融机构助农信贷。 【解析】 【详解】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 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 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 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本题,第一句引出陈述对象“馆陶寿东村‘粮画小镇’”;第二句写由于当地金融机构的信 贷支持,出现了一系列的特色文化小镇和一批精品绿色旅游景区;第三句写这些特色小镇和 景区既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又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最后将三点信息加以整理, 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压缩语段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 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 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 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 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②重庆合川乡村民说:“我们村上的变化可大了,路变宽了,产业变多了,居住环境变 好了。真没想到,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农村,装扮起来如此漂亮。” ③江苏泰州宗林村开设了图书室,阅览室,老人活动室,儿童科普乐园,体育健身广场 等文化设施,并且定时开展促进乡风文明的评比活动。 ④某份报告指出,部分农村现状堪忧:有的村子,房屋年久失修,村民拆掉祖屋抹去壁 画;有的村子,青壮年全部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 读了以上四则材料后,对于振兴乡村你有哪些联想或感触?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一些 乡村也发生巨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路变宽了,产业变多了,居住环境变好了,文化设施 也多了,乡村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有活力。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 们应该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 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 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 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由此看来,乡 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 。 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 负,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领袖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 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响应领袖的号召,我国涌现出一批为乡村建设做贡 献的积极分子——最美村官秦玥飞放弃了在美国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改善村民生活;“骑 手”女司机严克美辞去上海工作,在崇山峻岭中骑出一番天地,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 力。 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 选择让理想有了 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 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 展无私奉献。 农业乡村如今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2018 年更有 280 万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参与乡村建设是青年锤炼坚强意志的过程,是回报祖国的 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最好舞台。我们应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 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放飞青春梦、实现中国梦。 新时代乡村振兴 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口号。作为新 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做出自己的贡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多材料的任务驱动作文。设题的目的在于引导 作为社会公民的考生能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能对农民和农村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认 识到建设美丽乡村和振兴乡村的必要性,创造性解决问题,为国家建设建言献策。材料一是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策略,材料二、材料三是乡村振兴取得的成绩,材料四是农民、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这些都是考生思考的出发点。只要能对农民、农村发展问题积极地谈 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充满正能量,弘扬时代主旋律,就是符合立意要求的作文。在具体写作 中,避免抽象的说理,及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切口要小,且要深入分析。选 择记叙文,则要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立意】记叙文立意: ①记叙看到的或记忆中的农村风光、美好记忆或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 的 的 ②记叙美丽乡村建设的人、事、景以及建设前后的变化; ③记述自己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点点滴滴的感悟。 议论文立意: ①农村绝不能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农村; ②乡村振兴取得的成绩及未来的图景; ③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④乡村振兴是青年的责任。 【素材】1、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人才而不是人。有人说农村振兴的关键在乡村学校,因为只 要乡村学校学生多起来了,整个农村的人口也会多起来。比起学生都去外地,去城市学习, 导致空巢老人、空心村等出现,子女在乡村读书,老人会留下来带孩子,在外打拼的人就会 留一份念想,逢年过节回到家乡,鸡鸣犬吠、炊烟袅袅,乡村就会欢腾。可,有谁会想到, 如果乡村教育提不高质量,与城市教育教学质量差距太大,又有多少父母愿意把孩子留在乡 村学校呢?所以,即便是乡村学校,也同样需要教师人才。 2、作为乡村振兴的“引路人”,基层干部要勇挑重担,负重前行。乡村振兴的关键要让村民 的腰包鼓起来。当前,农村最大的困惑就是农产品“价值不高”。很多村民都有这样的认同: 在外面务工一个月挣 5000 元,拿回家买粮食,可以买好几千斤,都够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 口粮了。这也是为什么还有五六十岁的村民也要外出务工而不愿意留守农村的原因,也是成 片沃土丢荒的原因。基层干部要紧紧围绕“增收”这个中心,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 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引导和帮助村民调整产 业结构,一方面调整农业结构,向土地要质量,“点土成金”;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引导 村民因地制宜开办农家乐、观光园、采摘园等,多渠道发展产业经济;同时,营造宜商环境, 让企业看到“钱景”,鼓励本土人才和吸引成功人士回乡发展养殖、种植业,创办工厂。田 野充满希望,乡村振兴也就指日可待了。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乡村振兴战略如火如荼推进的大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成为 实现乡村振兴和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途径。不少“最美乡间小路”以其独特的田园风光、文 化风情成为城里人向往的“远方”。许多地方的乡村旅游因此而风生水起,获得了长足发展, 日益成为农村美、产业旺、农民富的重要途径。7 月 28 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全 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包括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古北口村在内的 320 个村庄榜上有名。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 文,开篇点题,指出面对乡村振兴战略,青年人应勇挑重担。第二段重点阐述了乡村振兴的 重要意义,第三四段则围绕领袖的寄语举秦玥飞和严克美的例子论证青年人应把个人梦想汇 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第五段则进一步指出乡村大有可为,是青年人建功立 业的最好舞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 关系。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 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 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 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 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选准角度进行立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