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初考试 地理试题 命题学校:凤城一中 命题人:裴淑波 校对人:于显富 注意事项: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大部分 。考生答题时,第Ⅰ卷请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计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读辽宁省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暑假期间,家住沈阳的琳琳来美丽的边境城市丹东旅游。琳琳若从沈阳出发乘长途汽车至丹东(行程大约需要3-4个小时),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 6:00出发,左侧靠窗 B. 8:00出发,右侧靠窗 C. 10:00出发,左侧靠窗 D. 12:00出发,右侧靠窗 2. 7月7日,与大连相比,沈阳 A. 白昼更短 B. 正午太阳更低 C. 日出方位更偏南 D. 正午时刻更晚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从材料可知,此时为暑假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地区昼长夜短,太阳东北出、西北落,正午太阳在正南。结合图中里程和平均限速,沈阳到丹东段大约行驶3小时,结合公路路线,若上午出发,则阳光持续照射左窗,故排除A、C,若12:00出发,阳光照射右窗,排除D,若8点出发,右窗全程没有阳光直射,便于观看风景,故选B。 【2题详解】 大连的纬度低于沈阳,7月7日,太阳直射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因此沈阳的昼长更长,A错误;沈阳距离太阳直射点较远,正午太阳更低,B正确;此时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因此纬度越高, 日出方位越偏北,C错误;经度越靠东,时间越早,正午时刻更早,D错误。故答案选B项。 下图示意某地6月22日在晴朗天气条件下某学校旗杆影长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3. 夏至日该地的最大太阳高度是 A. 60° B. 70° C. 80° D. 90° 4. 该地位于 A. 东亚 B. 东南亚 C. 南亚 D. 西亚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该日为夏至,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影子最短时为0,可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选D。 【4题详解】 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图可知,该日该地拥有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区域,说明北回归线穿过该地;北京时间15点时,当地太阳最高影子为0,即当地12点,据此可知该地经度为75°E,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南亚,选B。 【点睛】 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影子最短时为0,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 罗斯海被喻为研究地球系统中能量交换、物质交换和圈层相互作用、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天然实验室”。位于罗斯海西岸气候条件恶劣的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 西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东北方向 6. 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 生物类型多样 B. 人类活动影响少 C. 大气质量优良 D. 对全球变暖敏感 7. 恩科斯堡岛气候条件恶劣原因有 ①纬度高 ②海拔高 ③常年盛行西北风 ④常年盛行极地东风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5. A 6. D 7. B 【解析】 【5题详解】 恩斯克堡岛位于纬度70°S和80°S之间,属于极低东风带,其具体风向为东南风,五星红旗应飘向西北方向。故A 项正确, B、C、D错误。 【6题详解】 根据材料所述,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和冰被、陆缘冰、海冰的理想场所,这些地理事物受全球变暖影响明显。所以,该区域的优势是对全球变暖极其敏感,故D项正确。南极地区,气候严寒,不适合生物生存,生物种类较少,A项错误;整个南极地区人口都比较少、大气质量都比较好,所以人类活动影响小和大气质量优良不是恩斯克堡岛的独特优势,B 、C项错误。故答案选D项。 【7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恩科斯堡岛位于北极附近,纬度高,气候寒冷;①对;但是该地位于陆缘的冰界,海拔并不是特别高;恩斯克堡岛位于纬度70°S和80°S之间,属于极低东风带,常年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因此①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 【点睛】全球变暖会引发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降水量发生变化,部分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出现“粮荒”;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破坏;极端天气频繁等。 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为2%~8%的坡面上,通过土壤—草本植物系统,使得污水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系统。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8. 该污水处理系统 A. 污水处理能耗低,维护方便 B. 工程复杂,基建投资大 C. 对改善局部气候效果明显 D. 净化效率大,对地下水无影响 9. 地面坡度要在2%~8%之间,原因是 A. 保证地表污水尽可能下渗,增加污水处理效果 B. 保证污水净化后汇流利用,提高水利用率 C. 有效控制污水在地表的流速,利于污水净化 D. 避免表层植被被污水浸泡,降低土壤污染 【答案】8. A 9. C 【解析】 【8题详解】 由材料可以推知,该污水处理系统是通过土壤和草本植物来净化污水的,因此该系统工程不复杂,投资也不大,B错误;由于会增加水体的下渗,会对地下水有一定的影响 ,D错误,由于水体地表漫流,说明有一定的坡度,污水可以自留,能耗低,维护也比较放方便,A正确,但是对气候的影响不大,C错误。故答案选A项。 【9题详解】 由材料分析可知,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为2%~8%的坡面上,通过土壤—草本植物系统,使得污水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系统,因此地面坡度是影响水流速度的主要原因,为了让污水自留的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使得植被和土壤充分吸收或讲解污染物质,地面坡度需要在2%-8%之间,故答案选C项。 河漫滩是指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在洪水期才被河水淹没的河流滩地。下图为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漫滩河床纵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 A. 山区河流落差较大的河段 B. 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 C. 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河段 D. 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 11. 图中所示河段的流向为 A. 自东向西 B. 自西向东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由于河漫滩是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所以流速应该不大,不可能是山区的河流,排除A、D ;又由于河漫滩在河谷底部,洪水期才被淹没,所以该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应该比较明显,排除C。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有利于泥沙的沉积,容易形成河漫滩,B正确。故答案选B项。 【11题详解】 判断河流的流向可以根据河床的特点以及地转偏向力来进行分析。结合图示的方向标,河流的南侧河床侵蚀较为严重,又因为该河流为南半球的河流,因此南侧为河流的左侧,说明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向西,故答案选A。 图示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从多年平均来说,流域储水变化量的值趋于零)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2. 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 地表蒸发 B. 转化为固态水 C. 地下径流 D. 植物截留和蒸腾 13. 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 荒漠带 C.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 山地草原带 【答案】12. D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地区的降水蒸发28%,下渗到地下2%,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蒸发和下渗,小流域内水量支出还剩70%。地表蒸发只有28%,A项错误;根据图5,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较大,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故D项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补充而来,下渗只占2%,C项错误;该地区冰雪冻原海拔较高,2500米-3400米应该没有固态水,B项错误。故答案选D项。 【13题详解】 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之间,介于半荒漠和森林之间的应该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故D项正确。A、B、D项错误。故答案选D项。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中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 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 劳动力需求数量减少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15. 该直辖市是 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重庆市 D. 上海市 【答案】14. A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首先弄清楚概念。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包括实际在住和流出的;常住人口是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即“外来人口”。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A错;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B错;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 C 对;图中只给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涉及到人口机械增长,故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错。故选C。 【15题详解】 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D。 【点睛】解答该题首先弄清楚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概念,这考查了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另外,考生还要仔细读图,首先图上第一个信息是:该地的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第二个信息是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差距略微缩小(这一点考生不易发现,就很容易误选)。根据第一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地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根据第二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市人口迁出回落,即该市劳动力需求增加。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次级中心的城市圈。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6. 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1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B. 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 C. 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 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答案】16. C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图例可知,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以分为省会,省辖市,县三个等级,所以B正确。 【17题详解】 城市等级越高,范围范围越大,范围种类越多,范围等级越高,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扬州市和无锡市的服务范围相同,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点睛】城市等级高,城市数目少,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8. 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候 B. 水源 C. 地形 D. 土壤 19.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产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 稻田 B. 鱼塘 C. 果园 D. 菜地花圃 【答案】18. C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剖面图,平原地区是稻田种植业,山坡缓坡菜地位于村庄下方,便于灌溉。村庄上方坡度较陡,发展果园,远离村庄的高处发展森林。即保护生态环境,又发展了经济,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C对。气候、水源、土壤不是不同地形区种植作物类型差异的原因,A、B、D错。 【19题详解】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郊区农业主要是满足城市蔬菜、肉蛋奶的需求,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稻田,A对。鱼塘、果园、菜地花圃是城郊农业主要发展类型,比重会增加,B、C、D错。 读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20. 从城市略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早期 A. 沿铁路延伸 B. 沿垂直于公路走向的方向延伸 C. 受地形的影响 D. 沿河流延伸 21. 从1980年到2013年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B.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C. 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D. 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 【答案】20. D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从城市略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早期分布在河流沿岸,沿河流延伸,D对。早期城市形成时,没有铁路的影响,A错。与沿河公路的延伸方向一致,不是垂直,B错。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C错。 【21题详解】 从1980年到2011年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与铁路、公路的延伸方向一致,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B对。 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不是城市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A、C错。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没有明显变化,D错。 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 000万吨/年的产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 ) A. 市场 B. 原料 C. 交通 D. 劳动力 23. 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 A. 循环用水 B. 开发地下水 C. 远程调水 D. 建地下水窖 24. 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 A. 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 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 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 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答案】22. B 23. A 24. C 【解析】 【22题详解】 材料显示出我国目前布局的煤制油企业主要位于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这些省区是我国煤炭储量和产量较大的区域,因此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原料。故B正确。 【23题详解】 一般而言地表水匮乏地区气候干旱,因此水资源成为人类活动的限制性因素。虽然我国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的高耗水问题,但水资源短缺,与耗水量大的矛盾依然存在,循环用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适用于长期用水。开发地下水容易引发生态问题,远程调水成本太高,建地下水窖能够收集的水量有限,故A正确,排除B、C、D。 【24题详解】 煤制油是对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提高了煤炭源的利用率,而且煤炭变成油后会减少煤炭直接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小,因此能够促进煤炭产业的绿色升级,故C正确。材料中“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说明我国当前能源问题只是消费结构不合理,而不是能源不足,故A错误。相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新能源为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因此煤制油产业可以缓解目前我国石油的压力,但不会减轻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故B错误。当前我国为石油进口大国,而规划中到2020年前我国煤制油企业的市场能力只有3000万吨/年,因此我国没有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故D错误。 【点睛】本题组属于基础题目,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下图为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的草地退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5. 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 A. 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 B. 海拔4 500~4 600m的草地退化率最小 C. 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面积越大 D. 海拔4 300~4 400m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 26. 影响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 土壤水分 气温 B. 土壤水分 坡度 C. 气温 光照 D. 光照 坡度 【答案】25. D 26. B 【解析】 试题分析: 【25题详解】 根据图示做出判断,居民点密度与草地退化率、草地退化面积不是成正比的关系,AC错;草地退化率最小是海拔5 200~5 300米处,B错;海拔4 300~4 400米处的草地面积最大,根据草地退化率计算得出,D正确。 【26题详解】 坡度较小,土地面积大,形成的草原面积可能就大。土壤水分条件好,多湖泊、沼泽,草类生长茂盛,草原面积可能就大, B正确。读图可知气温高、气温低的地区草原面积都较小,可见其影响较小,A错。黄河源地区光照充足,其影响就小,CD错。 【考点定位】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 【名师点睛】该题要求分析严谨,从实际出发可以得出影响草场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水分,光照,温度,坡度,坡向等多种因素。具体在这里有水分和坡度,为什么呢?首先由本地的具体情况可知,在不同海拔高度对草场面积的影响是对不同海拔高度之间草场面积不同的比较,水分是植物生长的根本要素,是必须有的,而温度和坡度是比较纠结的两个问题,到底是坡度还是温度呢?当然是坡度!坡度较小,地表面积相对广阔,在同一海拔上生长的植物总量相对较多,面积也相对广阔。温度是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的,对于草场而言一两度的差别相对影响不大。所以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和坡度。 奥伊米亚康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东北部一个盆地,海拔约750米,也是一个村庄,距离北极圈仅有350千米。奥伊米亚康位于西伯利亚因迪吉尔卡河上游同名盆地中央,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仅北面地势较低。下图为俄罗斯年均气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7. 与圣彼得堡相比,奥伊米亚康年均温明显偏低的原因有 ①盆地地形,冷空气易聚集 ②深居内陆,冬季低温时间长 ③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 ④受千岛寒流影响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8. 作为人类最冷的永久定居点,下列对奥伊米亚康的描述不可信的是 A. 由于纬度较高,夏季的夜晚非常短 B. 为防止室内热气融解冻土地基,该地民居建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 C. 气温年较差非常大,气温日较差却很小 D. 由于气温低,全年降水中的大部分是固态降水 【答案】27. A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据图可知,奥伊米亚康东、南、西三面较高,仅北面地势较低,北方来的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并在谷地中停滞积聚,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①对;奥伊米亚康深居内陆,冬季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较小,② 对;北大西洋暖流对圣彼得堡影响较大,但无法对奥伊米亚康产生直接影响,③对;千岛寒流对奥伊米亚康的影响很小,④错。因此,①②③正确,故答案选A项。 【28题详解】 该地纬度高,夏天昼长可达21小时,几乎整个夏天都有白夜现象,夏季的夜晚非常短,A可信;当地土地都是永久冻土,B可信;该地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非常大,C不可信;该地降水大部分以降雪的形式存在,D可信。故答案选C项。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读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9. ①②③④四地区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0. ③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目前最可能是 A. 原始型 B. 传统型 C. 过渡型 D. 现代型 【答案】29. D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对比四个地区1950年与2050年的人口数量可知,④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故答案选D项。 【3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③地区100年间人口数量变化不大,表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为“三低”的现代型。故答案选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共4小题,总计5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正确的位置上 31.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上图中①、②两地气候资料图。 (1)A处为世界著名渔场,从洋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沿120°E经线从我国B地到北冰洋沿岸的自然带分布呈现__________分异规律,形成该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______。②、③两地的陆地自然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地与②地纬度相近,但夏季气温和降水明显不同。请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4)B所在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其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不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 【答案】(1)寒暖流交汇处 饵料丰富 (2)由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带性) 热量的差异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①地受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和暖流影响,气温偏高,降水多②地受副高控制,受寒流影响,气温偏低,降水偏少 (4)季风水田农业 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分异规律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分布等相关知识。 【详解】(1)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为北海道渔场,形成原因是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之处。 (2)沿经度120°从我国B地到北冰洋沿岸的自然带分布呈南北更替,属于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为热量,②低位于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③位于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读图分析可知,①地位于大陆的东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位于大陆的西侧,属于地中海气候,两地纬度位置相近,但夏季气温和降水明显不同,其主要原因是①地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和流经的日本暖流影响,气温偏高,降水较多。而②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加之受沿岸流经的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气温偏低,降水偏少。 (4)读图分析可知,B地位于我国的东南部,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该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充足;但是由于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较为严重。 【点睛】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两基础 (1)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③看自然带变化: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④看主导因素: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④看主导因素:水分。 3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的攀枝花市与俄罗斯的新库兹涅茨克市都是本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 (1)两市发展钢铁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是靠近煤、铁矿产和水源,不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请各举一例。 (2)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枝花所在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这种现象体现了______________地带性规律。攀枝花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其自然原因。 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3)据上图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 【答案】(1)攀枝花市:附近河流水能丰富(靠近钛矿)。新库兹涅茨克市:地表相对平坦开阔。 (2)由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表高差大,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 (3)特点: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特征比较分析。两地的自然条件分析从其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结合区域具体分析;两地纬度不同导致了种植产品类型的不同。人口分布特点的差异从图中直接读取即可。 (1)钢铁工业发展需要的自然条件有水源、地形、资源等。除资源条件外,两城市的自然条件优势分别体现在:攀枝花市附近有河流,水量丰富,水能丰富;新库兹涅茨克市位于新西伯利亚平原,地表相对平坦开阔。 (2)两地分别种植热带、亚热带作物是热量不同导致的,这是纬度地带性的体现。攀枝花能种植多类作物甚至热带作物是因为纬度低;地表高差大,水热组合类型多;冬季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较好。 (3)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可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整体总结及迁入集中地的说明。读图可知, 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地区迁入人口少。 【点睛】 物种丰富区域的共性特征:纬度较低;海拔高,地表高差大,相对高度大;迎风坡,水热组合变化多;外界干扰小等。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石油、铁等矿产资源丰富,但能源严重短缺,成品油依赖进口。2010年7月我国和尼日利亚签署协议,在该国最大城市拉各斯(位置见下图)投资80亿美元兴建大型炼油厂。此外,我国还有许多企业参与尼日利亚农业、矿业、电力、铁路等行业建设。 (1)分析拉各斯建设大型炼油厂的优势条件。 (2)分析中尼两国石油资源合作开发前景广阔的原因。 (3)说明我国企业在尼日利亚投资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该国石油资源丰富,原料充足;拉各斯距离石油产区近,铁路和海运便利;拉各斯是全国最大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基础较好,是该国石油产品重要的消费市场。 (2)中尼两国石油领域互补性强;我国石油企业具有技术成熟、管理先进、资金充足等优势,有能力参与当地油田开发;当地能源短缺,双方依托丰富石油资源共同发展石油加工工业;拓展我国原油进口渠道,有利于尼日利亚缩小双边贸易差额。 (3)引进资金和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增加大量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把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石油、机械、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 (1)根据文字和图例信息可知,在拉各斯建设大型炼油厂的优势条件主要包括资源、交通、工业基础和人口等方面。 (2)根据材料提示“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石油、铁等矿产资源丰富,但能源严重短缺,成品油依赖进口”可知尼日利亚石油资源丰富,但加工能力不足,中国石油资源不足,但石油加工能力强,因而中尼两国石油领域互补性强,我国石油企业具有技术成熟、管理先进、资金充足等优势,有能力参与当地油田开发,双方依托丰富石油资源共同发展石油加工工业;拓展我国原油进口渠道,有利于尼日利亚缩小双边贸易差额。 (3)我国企业在尼日利亚投资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促进产业转型、推动石油等相关产业发展。 34.读我国某农村地区发展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村地区发展模式属于________。 (2)通过对以上模式分析,将该地区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填入图(写出①②③的含义)中。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传统发展模式 (2)①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率低 ②燃料匮乏,粮食减产,毁林开荒 ③气候失调、水旱灾害增加,水土流失,淤积加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某农村地区发展模式图为背景,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生态农业的发展措施。 【详解】(1)由图可知,该地区生产属于粗放式经营,且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属于传统发展模式。 (2)针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系统,社会系统主要是指人类社会,表现的问题是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率低;经济系统主要表现为经济活动,主要表现的问题为燃料匮乏,粮食减产,毁林开荒;生态系统主要表现的问题为气候失调、水旱灾害增加,水土流失,淤积加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