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11)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默读能力及边读边想象的读书习惯。‎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难点:能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默读能力及边读边想象的读书习惯。‎ 过程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他的名字叫——大禹。(出示课题)来,一起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 ‎3、是呀,课文说的就是大禹决心治理洪水,并最终将洪水制服的故事。‎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四千多年前,看看大禹治理的是怎么的洪水呢?‎ 二、学习第一节,感受洪水之猛,百姓之苦。‎ ‎1、下面请小朋友们,翻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小节,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 老师相信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你肯定读懂了什么,能告诉我们吗?(交流读懂的内容,引导学生说话)‎ ‎(1)洪水很大、老百姓没东西吃,没地方住。你从哪几个词读出来的呢?‎ ‎(嗯,你真是个认真读书的孩子,你真会读书。你体会得真好。)‎ ‎(2)说到没房子住时,师:是呀,老百姓的房子都被洪水冲倒了,现在他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这就是……(点红无家可归)‎ ‎(3)孩子们,你们见过这么厉害的洪水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放视频)‎ ‎(4)刚才看见你在那儿呀,你为什么哇?引导学生说说看到的内容。‎ 学生没有声音,能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吗?‎ ‎(5)师:是呀,洪水像猛兽一样,向老百姓冲来,它冲倒了人们的房屋,夺走了人们的生命,害得多少孩子失去了父母,害得人们家破人亡。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老百姓,你会什么心情?(指名说后再读。)‎ 三、学习第二节,感受治水之艰辛 ‎1、师:禹看着这凶猛的洪水如老虎张开血盆大口般,要把老百姓全都吞到肚子里,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你是禹,会怎么想?(来,这位大禹,说说你心里在想什么?)指名说后读。‎ 师:这就是他的决心。(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把你的决心读出来。‎ ‎2、师:禹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但是这洪水如同野性大发的公牛,在疯狂地横冲直撞,要想把它制服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禹在治理洪水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请小朋友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二小节,找一找,想一想。 生自由读课文。‎ 师:瞧,我们小朋友们读得多认真呀!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你也来读读?)老师也想读,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边听边想,禹在治理洪水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 师:孩子们,谁先来说说禹在治理洪水过程中,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 ‎ ‎ 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你来读给小朋友们听听。师再引读。‎ ‎1、水流和地形知道是什么回事吗?学生说不出就教师讲。这白色的就是水流,水流是从高的地方流到低的地方,像这样高高的山,低低的地就是地形。‎ 要想察看不同地方的水流和地形,就得……?点击“千山万水”(这“千山万水”就是指要走……)‎ ‎2、那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谁想先说说。生交流。‎ 孩子们,禹为了治理洪水,一路上九死一生,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千辛万苦)谁来读读这个词呢?指名评价,你觉得他这个词读得怎么样?‎ 我们把这个词语放到句子当中去读,相信小朋友会读得更好。谁先来试试?‎ 指名读。听了他的读,你想说什么?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让我们一起来追随着大禹的脚步,体会着他所受的千辛万苦吧!(齐读)‎ 过渡:禹在治理洪水中,还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出示:▲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谁愿意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我听出来了,刚才几个小朋友们,在读的时候,都把这个“九条” “九座”突出来了,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挖河劈山可没有我们读得这么容易。在我们现代,挖这么多河,劈这么多山,都已经是很大的项目了,你知道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吗?那在古代这些东西有没有呀?那全得靠什么?。这对大禹来说,可真是太难了。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出示图片:)夏天,烈日当空,你看见禹在带领老百姓……,挖着挖着,突然一块很大的石头挡在了他们的面前,用铲子根本挖不动,怎么办?禹立刻带着几个老百姓走上去,有的……有的……大家一齐喊起了整齐的号子:“一二一二一二”,终于,大石头被搬走了,他们又继续接下去的工作。你看,豆大的汗珠……他们的皮肤……嘴唇……但是……‎ 师:禹在治理洪水中,劈开这么多山,挖通这么多河,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这就叫……(出示:千辛万苦)谁再来读读这个词。‎ 那这句话,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 引读第二节,孩子们,从这里,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大禹?(板书:不怕困难)‎ 师:读到这儿,老师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位治水的英雄——禹的父亲鲧(gǔn),(板书)他也治了9年的洪水,不过他采用的是(堵)的方法?水来土挡,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禹总结了父亲的教训,采用了疏的方法,引导洪水进入了大海。大禹这个方法怎么样?你觉得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大禹?‎ 四、学习第三小节 师:孩子们,禹就这样,一心扑在治水上,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十三年。在这些年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课文中就写了其中的一件。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第三小节。(学生自由读书。)   引读——在这13年里,他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禹的儿子        ,还不知道          。[引读]     师:孩子们,透过这些红色的数字,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  生:曾经路过家,为什么不看看?‎ 师:是呀,如果你的爸爸很长时间不回家,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岁了,却不知道爸爸是什么 样子。如果你就是禹的儿子,你心里会怎么想?(生交流)‎ 师:禹真的不想自己的儿子吗?他也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他也想和孩子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但他为 什么不回家呢?现在你就是禹,听到孩子这么想见你,这么担心你,你会怎么告诉孩子?‎ 师:多感人的情景呀!禹心里想着儿子,想尽尽父亲的责任,但是为了天下的百姓,为了制服洪水,‎ 让家家户户都过上好日子,他只能舍小家顾大家!老百姓听了这个故事,非常感动,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指名读题目。一起读。‎ 师:你又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大禹?(为民造福,一心为民)‎ 师:谁愿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五、学习第四节 ‎1、师:禹吃尽了(),现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老百姓们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引读最后一小节。孩子们,读到这儿,你的心情怎么样?生说。那你来读一读吧!‎ ‎2、师: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会干些什么呢?生先想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看课件。孩子们尽情地玩耍嬉戏,学堂里传来阵阵读书声,人们郊游踏青,节日里张灯结彩。这除了是安定的日子,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呢?这安定幸福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呀!‎ ‎3、过上了好日子的老百姓会怎么感激大禹呢?对他说什么?为他做什么?‎ ‎4、出示禹的塑像。老百姓将这个故事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大禹的名字也从四千多年前一直传到现在。这就是:代代相传。引读。从此,大禹的名字()。‎ 现在,大禹的儿子现在会对大禹说什么?‎ 六、总结拓展。‎ ‎1.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有个疑惑,课文中都说是禹,为什么课题和结尾却说是大禹呢?谁来说说。(因为他能为民造福是位大英雄,所以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板书:英雄 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学生接:大禹)‎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用行动给孩子做出榜样的伟大父亲——(学生接:大禹)。‎ 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再一次呼唤他的名字——‎ ‎2、像大禹这样代代相传的人还有很多。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小朋友们课外可以搜索这些故事看看。‎ ‎ ‎ ‎《大禹治水》教后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 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洪灾,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就无异于纸上谈兵,而学不好这一段,也会影响到后面内容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先初读文本,说说读了文本后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有了这些体会,这时学生的回答只基于想象,并不深刻。接着,播放了一段洪水冲毁家园的片段,随即又配乐朗读了第一节,这时再问:“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次学生的回答从简单的字面理解升华到了感性的认知,一个个感同身受,发言积极,继而让学生说说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老百姓,你的心情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扣“千辛万苦”一词,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首先通过看图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难,以及“走遍千山万水”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使学生对“千辛万苦”有形象的认识。其次,抓住“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对“千辛万苦”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教师设计了“如果你的爸爸很长时间不回来,你会怎么样?”“如果你是禹的儿子,你会怎么想?”“如果你就是禹,看见儿子这么想见你,这么关心你,你想对你儿子说些什么吗?”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从中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老百姓,你会怎么感激大禹。‎ 另外,课文教学的结尾我针对课题设疑:“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这个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点出了课文结尾“伟大”一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 在教学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想象说说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小朋友们说的积极性很高,只是有些孩子由于缺少生活经验,说的不太符合情境,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我没有充分地了解学情,以后课前可以多进行这方面的熏陶教育。‎ 在教学中,我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要抓住字词句对课文进行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主阅读。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所以在今后教学中还应在品读上更下功夫。‎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