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散文教案(全国)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散文教案(全国)11

‎2019届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教案(全国)‎ 鉴赏形象 散文是以抒情为宗旨的,但多数散文不是直接抒情的,而是借助一定的形象来完成,或是触景生情,或是托物言志,或是写人怀思等。阅读散文,首先要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就高考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景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本部分就从形象特点概括分析、形象作用分析两方面进行复习,意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知能构建]‎ 散文中的形象与小说中的形象有所不同。小说是以塑造形象为中心的,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是塑造形象。散文中的形象是为表达散文主旨服务的,目的并非塑造形象,而是借助形象表达作者某种思想感情。‎ 常见设问 ‎(2017·天津卷)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 ‎(2016·浙江卷)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 ,用两个词概括母亲劳作的特点。‎ ‎(2013·浙江卷)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 方法指导 ‎(一)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3角度”‎ ‎1.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特点 ‎2.从描写中概括分析特点 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的特点。‎ ‎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特点 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时不可忽视。‎ ‎(二) 分析概括物象特点“3步骤”‎ ‎(第三步不是答题必有,有些只要求概括特点的可省略)‎ ‎(三) 分析事物形象作用“2角度”‎ 答题模板 模板一:×××(形象)是××、××、××(形象特征关键词)的形象。‎ ‎①概括型,直接用一些人物思想、性格方面的语言答出即可;②分析型,应结合作品中的材料分析概括其人物的思想性格,可用“分析+概括”式或“概括+分析”式。‎ 模板二:描写了……形象(物象、景象、情景),起到了……的作用(效果),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真题示法]‎ ‎(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垸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 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方能将它们分开。‎ ‎⑧终于,水牛老了。连田也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的到来。因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看到屠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的悲戚。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最少,干的却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我们不禁泪眼模糊。‎ ‎⑨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算是谁家的。‎ ‎⑩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一家甚至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 ‎⑪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本文有删改)‎ 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4分)‎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本题其实是考查物象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思考。‎ 第二步,整合概括,分条作答。①从结构上看:题目是“牛铃叮当”,明显地呼应题目,同时,牛铃出现在文章的多个段落中,明显地起到了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把众多的材料组织贯穿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②从内容上看:小时候牛铃叮当,水牛是农家的命根子,农人很爱护它,水牛能发挥出巨大作用,而如今,“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身上的铃铛刻有记号,只是作为一个标识,为了点滴的利益,人们争得不可开交,淳朴、诗意的乡村不见了,虽然“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用“牛铃”来形成背景旋律,写出世间的变化,点出了文章的主旨。“牛铃”也是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借“牛铃”来表达对农耕时代的情感,对淳朴、诗意乡村的眷恋,对田园牧歌图景消逝的怅惘。‎ ‎【答案】 ①呼应题目,点明文旨。②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③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④构成象征,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每点1分)‎ 考点五 散文探究题的2大考法 ‎(对应学生用书第45页)‎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从读者的角度探讨对文本内容的体验。这分别是对文本自身的探究,对文本人文背景或价值、意义的探究,对文本的独特解读。设题角度主要有:意蕴式探究、标题式探究等。‎ 考法一 探究文本意蕴式 ‎[知能构建]‎ 高考所选散文往往意蕴丰富,一般有社会、政治、道德方面的,有关于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其深刻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往往是命题者关注的探究点,其探究的类型常有两种:(1)探究重要句子的意蕴;(2)探究文本某些方面(如形象、情节、环境氛围等)的思想情感意蕴。‎ 常见设问 ‎(2015·山东卷)文中的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2015·江苏卷)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 ‎(2014·福建卷)请根据文本,探析“她也经常思念过去”这句话的含意。 ‎ 方法指导 ‎(一)掌握1个探究原则 挖掘文本意蕴要遵循由表及里的原则,即以题干中涉及的文本内容为依据和基础,一可分析文本蕴含的民族心理(如“与世无争”“和谐相处”“精忠报国”“知足常乐”“中庸之道”等)和人文精神(包含“人生意义和价值”“人的尊严”“社会责任”“悲悯情怀”等),二可分析哲理、美感、规律等。‎ ‎(二)把握2种常见题目的解答思路 ‎1.探究重要句子的意蕴的思路 首先依据语境,解释表层意义;其次可由以下角度进行探究:‎ ‎(1)总结与主旨或与作者情感相关的意思;‎ ‎(2)总结与背景相关的意思;‎ ‎(3)总结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意思;‎ ‎(4)总结与历史相关的意思;‎ ‎(5)总结与文化相关的意思。‎ ‎2.探究思想情感意蕴的思路 基本思路是由材料到意义,即先看文本写了哪些材料(人、事、物、景等),‎ 再具体分析材料蕴含的不同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探究的角度同上面“探究重要句子的意蕴”。‎ 答题模板 明确观点+陈述理由+结合文本分析+得出结论。‎ 说明:①“结合文本分析”一定要看清题干的具体要求(是结合文本还是内外结合),②“陈述理由”与“结合文本分析”在部分题型中可以合二为一。‎ ‎[真题示法] ‎ ‎(2015·江苏卷)阅读《比邻而居》(文本见本专题考点一考法二“真题示法”),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本题考查探究句子的丰富意蕴,画线句子中“艾草味”涉及端午节的文化,因此,解答本题可从文化角度和主旨角度思考。‎ 第二步,联系文意,多角度探究。(1)从文化角度思考。端午到了,生活状态、风格迥异的各家在这一天却都弥漫着相同的艾草味,表明不同的生活状态也会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这暗含着对以端午节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认同。‎ ‎(2)从主旨角度思考。在艾草香中,仿佛油垢也一点点消除,空气都被洇染成青色,艾草的熏烟将各种不同的生活状态都进行了升华,从象征意义看是各种生活状态互相交融,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一起,达到一种美好的平衡。‎ ‎【答案】 ①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②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③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每点2分)‎ 作者用大量笔墨写了从第一家厨房飘来的气味,根据这些气味,请探究这家人具有怎样的生活风格? (6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生活饱含热情。气味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②认真、实打实。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③韧性、不气馁。病好了,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每点2分)‎ 考法二 探究文本标题式 ‎[知能构建]‎ 一部好的作品,标题犹如画龙所点之睛。文学作品的标题不仅饱含着作者的种种情感因素,同时还能够深化主题思想,增强全篇的艺术感染力,直接影响作品内容的表达和阅读效果。‎ 常见设问 ‎(2017·全国卷Ⅱ)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2015·福建卷)请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 ‎(2014·天津卷)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方法指导 探究文本标题“5思考”‎ ‎1.思考标题自身义(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 ‎2.思考题目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有的作品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作者所写作的对象。解答时特别关注其对象的特点,探究作者为何写这一对象。有的则在对象前添加了修饰或者限制性词语,组成偏正结构的标题。解答时,更要注意通过对象前面的修饰语,结合文章内容仔细揣摩其内在的含义,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思考题目是否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态度。在这些题目中要特别注意表达感情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作者对对象的主体特征内在感情的一种概括,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理解其含义。‎ ‎4.思考题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有些题目是以句子为标题的,常常就是主旨的表达或哲理的启示。‎ ‎5.思考题目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从构思看,写景状物的散文如果以写作对象为标题,这个写作对象常常就成为文章的线索,并能够设定全文的结构思路。‎ 答题模板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比喻意和象征意)+与文章主旨的关系 ‎[真题示法]‎ ‎(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纸上故乡 邓 琴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不去的是故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 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到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特殊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 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 ‎(摘编自《散文选刊》2015年第4期)‎ 请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6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由题干“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可知,本题考查探究文章标题含意的能力。‎ 第二步,抓关键句,整合概括。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扣住“纸上故乡”来写的,关键句子有“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 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等,“我”读别人的文字,得到慰藉;“我”自己的文字纾解了乡愁;“我”所描绘的故乡,鲜活在“我”的心底,是“我”的精神家园。这就是“纸上故乡”的含意。‎ ‎【答案】 ①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②“我”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③“我”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是“我”对故乡的回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每点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