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唐山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 分,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 个选项符合题意)‎ ‎1.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的火灾,为文物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2019年4月16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近期文物火灾事故情况,要求各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坚决避免文物火灾事故发生。之所以重视文物安全,是因为 ‎①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 ‎②文物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重视文物安全根本上在于其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④重视文物安全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之所以重视文物安全,是因为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重视文物安全有利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故①④正确。‎ ‎②:②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重视文物安全根本上在于发展其社会价值,故③不选。‎ 故本题选B。‎ ‎2.‎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在两岸关系发展中,中华文化 ‎①作为民族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 ‎②作为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台湾同胞的价值观念 ‎③承载着国家的精神价值,增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④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进两岸同胞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力量”的相关知识。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表明中华文化承载着国家的精神价值,增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也能体现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进两岸同胞对祖国统一的期盼,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文化有利于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但不是两岸统一的前提,①说法错误;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为D。‎ ‎3.正值中法建交55周年和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0周年,有网友发现看似截然不同的中法文化竟然这样“合拍”:从建筑、小吃到文学艺术……古老又现代的两大文明交相辉映、相互吸引。中法文化的“合拍”体现了 A.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才能永葆生命力 B.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C. 不约而同,包容互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 融汇中西,纵贯古今,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从建筑、小吃到文学艺术……古老又现代的两大文明交相辉映、相互吸引。中法文化的“合拍”体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B项正确;材料强调中法文化相互交流借鉴,A项强调的是民族文化的民族特性,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相关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文化创新的相关内容,也未体现中法文化纵贯古今,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4.2019年3月,沙特阿拉伯宣布,计划将汉语纳入该国所有教育阶段课程;从2020年开始,肯尼亚也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供小学四年级(10岁)及以上的学生选修;爱尔兰也宣布,2020年,中文将加入其全国高考科目。下列对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主要是基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 ‎②表明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表明中华文化已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知识。汉语已被世界许多国家纳入教育体系,主要是基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①③入选;上述现象没有体现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不选;各国应当首先认同本民族文化,而不是都认同中华文化,④不选。故本题选B。‎ ‎5.2018年联合国中文日活动的主题是“从汉字到文学:中国文化的魅力”,旨在向190多个联合国成员国的外交使节和数万名联合国雇员介绍中国文化。此活动主题 ‎①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追求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的相互渗透 ‎④表明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①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题中通过联合国中文日活动展示了中华文化,入选。②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题中中文日活动的主题是中国文化的魅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入选。③选项观点表述错误,中外文化相互吸收借鉴,但并不是相互渗透,排除。④选项观点表述错误,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排除。故本题选A。‎ ‎6.有一则公益广告是这样唱的:“日常学雷锋,平凡也伟大;大家做好事,处处传佳话。”今天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普通职工,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精神感召下忙碌着,帮助他人,提升自己。关于雷锋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②顺应时代,展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凝聚力量,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的鲜明的时代价值,①③符合题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②说法错误;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是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民族精神的延伸。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7.《流浪地球》是2019年春节档的爆款电影,是中国科幻片的里程碑之作。其中最令观众难忘的,莫过于那些魔性的台词。下列台词与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A. 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创造精神 B.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命到底——梦想精神 C.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奋斗精神 D. 回来吧,加入我们一起战斗,点燃木星,救回我们的地球——团结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体现了梦想精神,排除A。“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命到底”体现了奋斗精神,排除B。“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没有体现奋斗精神,排除C。“回来吧,加入我们一起战斗,点燃木星,救回我们的地球”体现了团结精神,D选项入选。‎ ‎8.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A. 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 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表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B 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笙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寄托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不体现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民族生存的作用,AC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 ‎9.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丰富了儒家文化的内涵,中秋文化与儒家精神,互为表里,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精神主旋律。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A. 集中表现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力量 B. 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 C. 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 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A说法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B:根据题意,中秋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丰富了儒家文化的内涵,中秋文化与儒家精神,互为表里,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精神主旋律,这表明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故B正确。‎ C:材料体现的是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未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故C不选。‎ D:材料未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故D不选。‎ 故本题选B。‎ ‎10.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2019年3月14日,北京市民政局向北京市民发出了文明祭扫倡议书,转变既是救赎,大力提倡家庭追思、鲜花祭奠、集体公祭、网络祭扫等,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形式。该倡议书所含的文化依据是 ‎①要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②清明节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基本特征 ‎③中华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与时代社会相协调,大力提倡家庭追思、鲜花祭奠、集体公祭、网络祭扫等,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形式,该倡议书从文化生活角度体现了清明节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基本特征,也表明中华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清明节祭扫不属于中华民族精神内容,排除①;④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11.‎2019年3月14日,山东歌舞剧院创排的民族歌剧《沂蒙山》首次亮相北京,赢得现场观众一致好评。山东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舞美设计浑然一体,6幕40个唱段层层递进,生动勾勒出千回百转的情感波澜和深沉厚重的史诗意蕴,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这表明 ‎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文艺作品才能赢得观众 ‎②传统艺术形式的创新是优秀文化发展的前提 ‎③以文化人、培根铸魂是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④革命文化因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了新的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创排的民族歌剧《沂蒙山》首次亮相北京,赢得现场观众一致好评,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舞美设计浑然一体,千回百转的情感波澜和深沉厚重的史诗意蕴,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这些说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文艺作品才能赢得观众,以文化人、培根铸魂是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①③符合题意;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②错误;革命文化并不是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才具有新的价值,④错误。故选A。‎ ‎12.“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社会上质疑英雄烈士、歪曲历史的现象和行为不时出现,造成了恶劣影响。为此,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这 ‎①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培养英雄和先锋为引领 ‎②有利于弘扬和传承革命道德,使其基本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③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说明立法努力回应社会关切,国家必须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①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②:②说法错误,基本内涵应该保持不变,具体内涵应该因时而变。‎ ‎③④: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明立法努力回应社会关切,国家必须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故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3.从《红海行动》到《大江大河》……一大批影视作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新时代的火热现实,启发广大观众形成更加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进而形成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这启示影视作品创作需要 ‎①树自信,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②提人气,激发起社会发展磅礴力量 ‎③接地气,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④守立场,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材料未直接体现传统文化的发展,故①不选。‎ ‎②③:一大批影视作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新时代的火热现实,启发广大观众形成更加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进而形成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这启示影视作品创作需要提人气,激发起社会发展磅礴力量,接地气,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故②③正确。‎ ‎④:④说法错误,影视作品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故本题选C。‎ ‎14.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某地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国重任”主题教育活动中,注重挖掘身边“红色资源”,重温“红色记忆”,引导群众目光向身边的老前辈、老英雄聚焦。开展这一主题教育活动 ‎①能弘扬中国精神,更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是基于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意在用革命文化之火,激发起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力量 ‎④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某地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国重任”主题教育活动中,注重挖掘身边“红色资源”,重温“红色记忆”,引导群众目光向身边的老前辈、老英雄聚焦。开展这一主题教育活动有利于弘扬中国精神,更好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在用革命文化之火,激发起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力量,故①③正确。‎ ‎②:②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 ‎④:④说法错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故本题选A。‎ ‎15.央视网不断丰富《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形式,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对《孔融让梨》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包装、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发展要加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传统文化 ‎③文化发展要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④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决定文化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材料未体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故①不选。‎ ‎④:④说法错误,现代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决定文化发展。‎ ‎②③:央视网不断丰富《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形式,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加工、包装,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故②③正确。‎ 故本题选D。‎ ‎16.‎‎2018年9月23日 ‎,迎来了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通过“中国农民丰收节”展示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多样化的文化产品,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有利于:‎ ‎①满足农民群众美好文化需求 ‎②发挥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③挖掘中华农耕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 ‎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展示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有利于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满足农民群众美好文化需求,①④符合题意;题目强调的是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意义,②③强调的是怎么做,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B。‎ ‎17.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扶助乡里、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等特点。某市大力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截止到2018年底,由乡贤出资设立公益基金180多个,启动扶贫发展项目1000多个。该市建设新乡贤文化的意义在于 ‎①引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②推进乡村治理,涵育文明乡风 ‎③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使乡贤文化建设成为农村凝魂聚气的基础性工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某市大力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设立公益基金、启动扶贫发展等项目,这些做法有利于推进乡村治理,涵育文明乡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先进文化引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④说法错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所以本题选C。‎ ‎18.‎‎2019年1月10日 ‎13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对学生欺凌事件的种类和适用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贬低或者侮辱他人人格言论等列入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学校对于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批评的同时给予惩戒,严重者可以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处分。这体现 ‎①文化环境影响者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确定和行为选择 ‎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 ‎③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眼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对学生欺凌事件的种类和适用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体现了文化环境影响者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确定和行为选择,说明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①②符合题意;题目不涉及良好的科学素养对思想道德修养的促进作用,③不合题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④表述错误。本题选A。‎ ‎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由此可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 ‎①志存高远,仰望星空,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人们心中闪亮 ‎③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 ④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由此可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故③④正确。‎ ‎①:材料未体现志存高远,仰望星空,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故①不选。‎ ‎②:材料未涉及到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人们心中闪亮,故②不选。‎ 故本题选D。‎ ‎20.杜富国是201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在边境扫雷行动中突遇爆炸,为保护战友,他失去了双手和双眼。国防部评价说,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举办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旨在 A.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B.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C. 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把学习先进人物事迹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不是该活动的目的所在。B选项错误,举办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D选项错误,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根据题目的表述,举办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旨在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选项正确入选。‎ ‎21.《童年》是台湾歌手罗大佑作词作曲的一首歌曲,欢快的节奏,贴切的歌词,给人希望,让人充满无限的回味。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在下而《童年>的歌词中,能清晰地体现哲学这一界定的是:‎ ‎①池塘边的椿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②阳光下蜻蜒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③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④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而有没有住着神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②:“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阳光下蜻蜒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是事实和景物的描述,不涉及哲学的起源问题,①②不合题意。 ③④:“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提出了关于世界的状态以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能够体现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哲学的起源 ①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②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需要哲学,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生活实践中,人们对周围世界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③因此,没有人类的实践,就没有哲学;没有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也没有哲学,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2.‎2019年3月22日,习主席在罗马访问时,意大利众议院议长菲科向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主席发问:“您当选中国主席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心情?”习主席回答:“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哲学总是与人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 ‎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④哲学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习主席在谈到当选国家主席时的心情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可见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①③项符合题意;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总是与人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而不总是与人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②项说法错误;哲学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而不是真实反映,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哲学又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3.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这三种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人是一部精巧、复杂的机器 ②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③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④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A. ①-③-② B. ③-④-① C. ②-③-① D. ④-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人是一部精巧、复杂的机器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②: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属于唯心主义,故②排除。‎ ‎③: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属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④: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根据唯物主义发展的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容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可知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③。‎ 故本题选D。‎ ‎24.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下列名言所蕴含哲学观点与此相同的是(  )‎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汉·王充) ②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宋·朱熹)‎ ‎③宇宙便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宋·陆九渊) ④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明·王守仁)‎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③④:孟子的观点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③④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与题意相符。 ①:①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 ②:②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东西,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王阳明“心外无物”、贝莱克“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25.‎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社会前列。这是因为 ‎①哲学是对现实的感性反映,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②哲学是人类智慧的成果,展现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和精神品格 ‎③哲学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是沟通人类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④哲学社会科学的水平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哲学是对现实的理性反映,也不都是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①错误。 ②:哲学是人类智慧的成果,展现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和精神品格,所以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②正确。 ③:哲学没有直接现实性,③不选。 ④:哲学社会科学的水平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所以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④正确。 故本题选C。‎ ‎【点睛】‎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指经过实践能把主观想法变成客观现实。哲学要把一些想法变为现实必须以实践作为桥梁才能实现,故不能说哲学具有直接现实性。‎ ‎26.中国电视剧制作数量不断增长,但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近几年过度商业化,资本狂热追逐IP,原创剧本冷落。对此我们从哲学上思考 ‎①思维与存在是对立统一的,电视剧创作反映了创作者的理念和价值观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电视剧创作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导向 ‎③哲学源于对生活的思考,电视剧创作要立足生活,坚持原创,不能虚构 ‎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电视剧创作要紧扣时代脉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存在不依赖于思维;‎ ‎②④符合题意,中国电视剧制作数量不断增长,但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近几年过度商业化,资本狂热追逐IP,原创剧本冷落,这启示我们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电视剧创作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导向,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电视剧创作要紧扣时代脉搏;‎ ‎③说法错误,电视剧创作要立足生活,但要高于生活;‎ 故选D。‎ ‎27.民族的发展和兴盛往往同一定的哲学思维相联系,缺乏哲学思维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把握时代脉博、推动改革进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要不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又是革命的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改造世界强大精神武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又是革命的,是认识、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能更好的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②④正确;①③正确,但构不成原因。故本题答案为C。‎ ‎28.‎2017年10月4日,在云南香格里拉的上空,地球发生了一次小行星撞击事件。据当地新闻报道,当晚一颗疑似掉落的“陨石”划破了漆黑的夜空。随后,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等地的网友刷屏称,他们疑似目睹了一颗巨型“陨星”照亮夜空的奇观。这次撞击事件证明了 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B. 自然界的运动是有条件、有规律的 C.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D. 自在事物的联系可以人为加以改造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相关知识。在云南香格里拉的上空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地理事件表明世界是客观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排除;自然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B项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随心所欲的改造联系,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29.‎2018年8月8日,我国进行暗物质探测的“熊猫计划”项目,在高达54吨/天的国际最大曝光量下,到了暗物质与核子的碰撞截面小于6×10-47平方厘米的限制,再次刷新了对暗物质粒子性质限制的世界纪录。这里所说的“暗物质”‎ ‎①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产物 ‎②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之一 ‎③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④是不同于哲学“物质”的另一种客观存在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这里所说的“暗物质”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之一,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③项符合题意;这里所说的“暗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不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项说法错误;这里所说的“暗物质”与哲学上讲的“物质”形态相同,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30.福建、台湾隔海相望,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要素接近,影响两地的天气系统互为上、下游。天气气候的特点决定了闽台气象密切相关,两岸开展气象科技交流与合作,特别是针对灾害性天气的研究、预报和联防,可以达到很强的互补互利效果。因此,两岸携手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 ‎④天气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天气气候的特点决定了闽台气象密切相关,两岸开展气象科技交流与合作,特别是针对灾害性天气的研究、预报和联防,可以达到很强的互补互利效果。因此,两岸携手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极为重要。这说明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天气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①④适合题意;②否认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排除;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31.下图为2019男篮世界杯会徽,以中国京剧脸谱为设计灵感,在整体造型上与篮球的形象相呼应,同时融入了双龙戏珠的元素——两条蛟龙争夺龙珠,如同两支球队争夺奖杯。“脸谱”元素融合篮球形象的创意表明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艺术创作源自丰富的社会生活 ‎ ‎④艺术来自于创作者的灵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③:“脸谱”元素融合篮球形象的创意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艺术创作源自丰富的社会生活,②③符合题意。‎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不一定是如实反映,①错误。‎ ‎④:艺术来自于生活实践,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目的计划性(即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自觉选择性(即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主动创造性(即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既能反映事物的现象,又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既能追溯过去,又能推测未来)。‎ ‎32.当代唐宋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友冰在《考槃在涧——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中指出:意境是指客观事物与诗词作家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说的便是艺术创作的意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诗词的意境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人脑的机能 B. 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C. 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 D. 诗词的意境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B:材料中人们对意境的认识,说明诗人可以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创造出那种既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B符合题意。‎ A:诗词的意境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物质的反映;从生理基础上看,它是人脑的机能,A说法错误。‎ C: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达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而不是诗人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C说法错误。‎ D:诗词的意境是艺术家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它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而不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 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33.在浩瀚宇宙中,我们能看到的普通物质只占5%,还有95%是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截至2018年12月,我国以“悟空”命名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探测宇宙粒子50多亿个,发现在1.4万亿电子伏特的超高能谱段突然出现剧烈波动,科学家认为这有可能是人们长期以来寻找的暗物质。由此可推知 ‎①该判断是否正确有待于科学实验的检验 ‎②认识的发展根本上依赖于工具的进步 ‎③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无法认识的 ‎④科学技术装备的进步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认识的是否正确有待于实践的检验,故①正确。‎ ‎②:②说法错误,认识的发展根本上依赖于实践的发展。‎ ‎③:③说法错误,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是可知的。‎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故④正确。‎ 故本题选B。‎ ‎34.‎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其安全问题引发关注。2018年8月,极棒2018国际安全极客大赛美国拉斯维加斯站举行。极棒2018国际安全极客大赛有两大“重头戏”:一是聚焦人工智能算法安全的CAAD对抗样本攻防赛;另一个是聚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安全的数据追踪挑战赛。大赛围绕人工智能安全展开,有利于 ‎①积极回应和解决人工智能使用中的新问题 ‎②借助比赛将参赛者的间接经验上升为直接经验 ‎③通过比赛检验参赛者的理论设想是否正确 ‎④提高人工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其安全问题引发关注,在此背景下国际安全极客大赛围绕人工智能安全展开,有利于积极回应和解决人工智能使用中的新问题,并且通过比赛能够检验参赛者的理论设想是否正确,故①③符合题意;所谓直接经验就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间接经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认识。借助比赛,参赛者可获得直接经验,②错误;人工智能不具有意识,只有人类才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错误;正确选项为C。‎ ‎35.“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l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航天员开展了系列的太空植物科学实验,旨在揭示失重环境下地球植物的变异和生长状况。这表明 A. 人类的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发展为认识深化提供新的条件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案】C ‎【解析】‎ ‎【分析】‎ ‎“天空二号”空间实验室为研究植物失重环境下的生长情况提供了条件,C项符合题干; 题干不是讲意识怎样产生,而是讲通过实践获得认识,A 项无关;题干未讲到真理,B项无关;题干还未产生植物在失重环境下的认识,还未到检验是否真理,D项与题干不符。‎ ‎【详解】‎ 此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我国航天员开展了系列的太空植物科学实验,旨在揭示失重环境下地球植物的变异和生长状况,“天空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发射为这实验提供了条件。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发展为认识深化提供新的条件,C项正确;人类的意识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A项说法错误;B、D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或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是检验认识真理性(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36.漫画“盲人骑瞎马”启示我们 A.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盲目实践 B. 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C. 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静结合 D.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还要做好思想准备 ‎【答案】A ‎【解析】‎ ‎【详解】“盲人骑瞎马”意味着只有理论而缺乏实践,纸上谈兵,结果前途堪忧,说明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盲目实践,故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漫画主旨不符。故本题答案为A。‎ ‎【点睛】漫画类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1.题型特点 漫画类选择题是利用漫画生动形象的特点对某种错误的思想或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批判,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这类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一般是给出一幅或一组漫画,有的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题干以简单的文字提出问题,要求从备选项中作出选择。 ‎ ‎2.解答技巧 对策一:审漫画。一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表面特征及神态形象;二看各个人和物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联系了解漫画尤其是组合漫画中事情的来龙去脉、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把握漫画直接反映的表面意思;三是看漫画中的文字,漫画中的文字是漫画的点睛之笔,是准确理解漫画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漫画中的文字对解读漫画起着提示、引导、补充、说明、深化的作用,特别是标示漫画名称的文字更是对漫画意图和主旨的直接点化;四是看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寓意是借助画面反映出来的,是隐藏在漫画背后的内在的、本质的、深层次的道理,它是漫画的中心和意图所在。漫画寓意要靠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必须对漫画进行分析和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 对策二:审题干。漫画型选择题的题干一般较为简单,其作用一般有二:一是指明漫画的名称或对漫画内容给予提示和说明。二是指出选择要求,要求不同,对题肢的取舍标准就不同。如“漫画表明”“漫画能反映的是”“漫画不能反映的是”“从政治学(经济学)角度看漫画”“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等,由于用语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因此,审读选择要求必须格外谨慎、严格区分,以明确选择的条件、范围、角度、指向等。 对策三:审题肢。弄懂每个题肢的含义、内容、正误、角度以及题肢间的联系,以便为选择正确题肢打下基础。 对策四:审联系作选择。在审清漫画、题干和题肢的基础上,把题干和题肢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以便从备选题肢中选出正确的题肢。其一,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肯定、褒扬和提倡,选择要求是“漫画的启示是”“符合漫画意思的是”等,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正确题肢才有可能入选,错误题肢肯定不选;其二,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讽刺、挖苦和否定,选择要求是“漫画所反映的是”等,在这种情况下题肢观点正确与否都有可能入选,关键是看题肢是否符合题意和选择要求。‎ ‎37.近年来,人们常抱怨“现在的西红柿没有以前的味道”。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美联合科研团队历时四年多,对一百多种番茄进行了多次严格的品尝实验和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控制风味品质的部分基因位点丢失是导致番茄口味下降的重要原因。这一发现为番茄风味改良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这说明 ‎①科学实验是人们能够正确认识番茄口感下降问题的基础 ‎②发现番茄风味品质的调控机制是该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③影响番茄风味的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其认识的反复性 ‎④科学家们的自觉能动性是能否成功改良番茄风味的前提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对一百多种番茄进行了多次严格的品尝实验和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控制风味品质的部分基因位点丢失是导致番茄口味下降的重要原因,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故①正确。‎ ‎②: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更好的指导实践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故③正确。‎ ‎④:④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成功改良番茄风味的前提。‎ 故本题选D。‎ ‎38.人们对“两山”关系的认识过程:第一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第二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阶段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对这一认识过程的正确解读是 ‎ ①第一阶段认识的局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难以避免 ‎ ②第二阶段的认识也具有真理性,只不过后来被更高水平的认识所推翻 ‎ ③第三阶段的认识也只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 ‎ ④三个阶段共同说明,人类永远前进在接近真理的路上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并不能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②错误;人类永远前进在接近真理的路上,意味着人类不能获得真理,这实际上是否认正确认识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39.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求同存异。该观点 ‎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 ‎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观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故①正确。‎ ‎②:②错误,“世界本无对错”该观点是错误的,事物的对错有其客观标准,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 ‎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说明人的主观性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故③不选。‎ ‎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观点,故④正确。‎ 故本题选B。‎ ‎40.2004年,中国开启了名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工程。截至‎2018年12月8日,我国已经发射了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及四号无人探测器,实现了探月工程第一阶段中“绕”“落”“回”三大目标中的前两个。‎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在无人探测器着陆之前人们是无法正确地认识月球的 ‎②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水平会随探测器的完善而不断提升 ‎③通过探月工程所建立的地球与月球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④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是开展探月工程的最终目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从“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过程可以看出,通过探月工程所建立的地球与月球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而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水平会随探测器的完善而不断提升,②③符合题意。‎ ‎①:在无人探测器着陆之前,人们已经通过积累的经验和其他科学的数据对月球有了许多方面正确的认识,①说法错误。‎ ‎④:为社会实践服务是开展探月工程的最终目的,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二.非选择题(共4 小题)‎ ‎41.从干细胞研究、中微子震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到高性能计算机、移动通信、北斗导航、大型客机总装下线……近年来,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我国科技发展的背后,反映了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日趋激烈,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上升、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挑战,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具有蓬勃创造活力的民族。由于我国近现代科技起步晚,从整体看,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结合材料和你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认识,说明我们坚定“创新自信”的理由。‎ ‎【答案】①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精神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新是根植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固有气质。‎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吸收借鉴世界先进科技成果,为我所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③在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贡献巨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 ‎【解析】‎ ‎【详解】本题以我国科技的发展为话题设置情景材料,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认识,说明我们坚定“创新自信”的理由。设问指向坚定“创新自信”的理由,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从中华文化角度,可以结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古代科技的地位;从民族精神角度,可以考虑从坚持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然后结合材料分析现实意义。‎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的商人们就有“以义制利”“义以生利”“经世致用,义利并举”“富而好德”等思想。近代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促使企业家把自己的经营行为和国家命运自觉地、主动地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家国同构”观念,既继承了前人的“义利合一”,又提出和实践着实业救国、实业兴国的抱负和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企业家们有着更为浓厚的奉献精神、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尤其是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现代企业家们,现代契约精神、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意识更为突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们今天的企业家应该如何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 ‎【答案】①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 ‎②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所形成和传承的优良商业精神,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企业家们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统一,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 ‎【分析】‎ 此题以企业家精神为背景考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们今天的企业家应该如何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属于措施类试题。‎ ‎ ‎ ‎ ‎ ‎ ‎ ‎【详解】‎ 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其次要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发挥“主心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作用;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民主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点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吸收优秀、抵制腐朽、警惕图谋);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围垦湖泊、侵占水域、超标排污、违法养殖、非法采砂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湖泊面积萎缩、水域空间减少、水质恶化、生物栖息地破坏等问题。为此,中央提出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湖长体系,水利部将指导督促各地在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成湖长制。湖长制是对河长制的必要补充,也是我国在生态文明方面的新探索,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具体落实。湖长制的建立,将为我国湖泊治理和湖泊的永续利用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进一步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结合材料,说明推行湖长制应该如何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案】①国家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推行建立湖长制。‎ 辩证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实际,为改善湖泊提供重要制度保障。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不断深入探素,不断完善湖长制,推动我国湖泊的有效治理。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积极推行湖长制,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推行湖长制应该如何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如何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可从三个层面作答:(1)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3‎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然后与材料有机结合,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材料中建立湖长制就是我们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面对湖泊面积萎缩、水域空间减少、水质恶化、生物栖息地破坏等问题而建立湖长制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材料中湖长制的建立,将为我国湖泊治理和湖泊的永续利用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点睛】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四部曲:‎ 一、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的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二、定范围,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 三、找措施,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从材料中找措施。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 四、联材料,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人认为,共享单车快速发展,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也让自行车行业迎来了百年一遇的大好时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短途出行不便、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发展前景非常光明。但也有人对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认为后期运营成本巨大:初始投放单车成本姑且不算,后续自行车维修、清洗、整理的成本无法估量,而且共享单车在各地都出现了乱停乱放、车身被故意毁坏、“公车私用”等问题,企业最终会因难以维系运营成本而退出市场。‎ 结合材料,从“认识过程”角度,分析说明人们对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存在不同看法的原因。‎ ‎【答案】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 ‎②从认识的主体看,在评价共享单车前景时,人们会因为立场、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等差异,形成对共享单车前景预估的不同看法。‎ ‎③从认识的对象来看,共享单车由于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较为复杂,影响了人们对它的认识。‎ ‎【解析】‎ ‎【分析】‎ 本题要求从认识论角度,分析说明人们对共享单车发展前景存在不同看法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知识范围是“认识论”。‎ ‎【详解】从材料中“人们对共享单车发展前景存在不同看法”的信息出发,对接认识论原理进行分析。‎ ‎“有人认为,共享单车快速发展,具有很多优点,发展前景非常光明”、“人对共享单车发展前景并不看好,最终会因难以维系运营成本而退出市场”这因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从认识的主体看,形成对共享单车前景预估的不同看法,是因为在评价共享单车前景时,人们因为立场、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等差异;从认识的对象来看,共享单车由于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影响了人们对它的认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