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 12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岳麓版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模式介绍: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体验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或事件(激情阶段)—— 明确过程与目标(体验阶段)—— 成果展示与评价(导行阶段) 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子目,一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小岗村的创举。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八年级的学生已能通过网络查找资料,通过学习,观看电视电影等,对改革开放有较深的了解,正好能与本课的教学实现融会贯通。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和小岗村创举的意义。二是使学生理解十一届三中在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三是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的内容,本课的主题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创举。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 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局面,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历史性课题。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了这个艰巨的历史使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1978年12月的一个晚上,小岗村18户农户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开始了新的劳作之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9 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熟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 3.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 2.结合前面学习的有关“文革”的历史史实,评价“两个凡是”方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2.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学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小岗村的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或事件(激情阶段) 9 2008年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改革开放的活动,这是因为2008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的30周年,是改革开放的30周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30周年。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转折。今天就让我们把视角定格在“转折”上,共同去探究共和国发展历史上“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师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教师:“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 学生: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教师: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不对。因为:(1)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2)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教师:“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学生: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教师讲述: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因此,当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怎样打开新局面? 二、明确过程与目标(体验阶段)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教师出示《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图片 9 教师:这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学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学习目标独立阅读教材,找出并标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背景、经过、结果、性质和影响等知识要点。 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老师指导学生善于抓住知识要点中的关键词加以识记、理解与掌握。 (1)背景:①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迫切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由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使得拨乱反正工作遇到严重障碍。 (2)经过:①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②邓小平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要完整、准确地对待毛泽东思想。 (3)结果: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形成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4)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5)影响: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教师出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的图片 9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了。 (2)内容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中国共产党历史》 教师: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指导方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学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的实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即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材料二 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全会做出的工作中心转移的新战略,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左”倾错误方针。 ——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其和围争》 教师:为什么要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学生: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尊重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材料三 为了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在这次会议上,虽然华国锋仍担任党中央主席,但就确定党的指导思想、决定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政策来说,邓小平实际上已经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唐正芒《中共党史简明教程》 教师:由材料四可看出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学生:邓小平。 教师总结:在思想路线方面,“文革”时期,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9 的政治路线,主张“打倒一切,全面内战”“造反有理”,一大批的开国元勋、文化学者等遭受打击、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对我国国情的正确分析,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问的矛盾,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场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师:它对于中国人民最根本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作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重大决策,而且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作风。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风的倡导,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符合中国国情重大决策的重要前提。从这一点说,其对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影响在于求真务实,敢于改革,敢于尝新,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3)意义 材料一 这次全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端。 ——日本共同社的报道 材料二 这次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产生的影响比l949年建国以来的任何事件的影响都要大。 ——美国联合通讯社的报道 教师:结合材料和教材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意义? 学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在面临向何处去的关键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小岗村的创举 1.农村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 到l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材料二 在中国,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 材料三 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 教师: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学生:(1)中国农村人口多,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农村的稳定关系到整个政局的稳定。 (2)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9 (3)农村改革以前,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收入不多,生产积极性不高,造成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教师讲述:中国农业集体化后,由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由此可见,农村改革的目的是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一 1978年12月24日夜里,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各家的户主在村西的严立华家召开了秘密会议。20户人家除有两户仍在江西要饭,有l8户到场。会上社员们一致通过了分田到户的决定,如若成功,择时向党如实汇报,如遇其他变故,全部责任由干部们承担。干部们要是为此坐牢,各家要轮流送牢饭,若被杀头,各家也要负责将其子女抚养到18岁。最后严宏昌在一张计工用的纸上写下了生死契约。l8家户主分别签下了各自的名字,并按上了鲜红的手印。几天后,土地便在悄然无声中分下去了。 材料二 小岗农民苦干一年,l979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1966年至l970年五年的总和,人均收入是l978年的20倍……之后,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与推广。 教师: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小岗村为代表的生产责任制的做法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关系。 学生: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的l8户农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开始了自己新的劳动之路。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l983年,已经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教师: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 学生:反映了改革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证明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是正确的。 9 教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上国家的政策鼓励,乡镇企业全面发展。它的崛起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推动了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三、成果展示与评价(导行阶段) (一)出示材料并讨论 材料一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了这篇文章……到5月13日,全国多数省级党报都转载了此文……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教师提问:(1)材料一中这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这场大讨论有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这次会议前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4)上述材料中的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学生回答:(1)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1978年12月,北京;邓小平。 (3)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材料一中这篇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材料二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本课总结 9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三个板块:(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小岗村的创举。其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体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我们可以联系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理解“伟大转折”的含义: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历史知识生活化。 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