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下列物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淀粉﹣﹣葡萄糖 B.蛋白质﹣﹣氨基酸 C.核酸﹣﹣核苷酸 D.脂肪﹣﹣甘油 2.下列有关酵母菌与蓝藻结构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有细胞膜 B.都有线粒体 C.都有叶绿体 D.都有成形细胞核 3.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以下叙述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细胞膜上有多种载体,利于物质转运 B.植物细胞壁的存在,利于支持保护 C.衰老细胞染色质固缩,利于基因表达 D.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利于有氧呼吸 4.ATP合成酶广泛分布于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它可以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H+.此过程的H+跨膜运动会释放能量,用于合成ATP.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的H+可能来自细胞质基质 B.类囊体中H+的产生与水的光解有关 C.ATP合成酶同时具有催化和运输功能 D.H+的跨类囊体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5.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没有明显变化 B.细胞中ATP的含量下降可以促进细胞呼吸 C.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D.检测CO2产生可判断乳酸菌是否进行细胞呼吸 6.科学家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 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时间的光照,结果如下表.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组别 光照时间(s) 14C分布 1 2 大量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2 20 12种磷酸化糖类 3 60 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 A.本实验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研究 B.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 C.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是12种磷酸化糖类 D.光合作用产生的初始产物最终可转变成氨基酸、有机酸等 7.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过程中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都不表达 B.细胞分化使不同细胞中mRNA的种类完全不同 C.胚胎细胞中不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D.衰老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可导致代谢减慢 8.某种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甲乙中一个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另一个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丙为有丝分裂.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 B.图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C.图丙中箭头所指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量之比为1:2 D.得到上述图象均需染色 9.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 B.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 C.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实验 D.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 10.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豌豆是自花受粉,在实验过程中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B.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遗传的规律 C.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根据假说进行的演绎是:若假说成立,则测交后代出现比例接近的两种表现型 11.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不能成活,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 ) A.0种 B.1种 C.2种 D.3种 12.杂合子基因型为Aa,下列相关描述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杂合子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3:1 B.杂合子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C.杂合子自交后代基因型之比为1:2:1 D.杂合子产生两种配子数目之比为1:1 13.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14.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DNA甲基化,进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甲基化,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B.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合成受阻 C.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 D.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 15.艾滋病病毒(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治疗艾滋病的药物AZT的分子结构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发挥作用时,药物AZT取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从而抑制艾滋病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增殖,据此推测AZT的作用是抑制艾滋病病毒的( ) A.RNA的转录 B.RNA的逆转录 C.RNA的复制 D.蛋白质的翻译 16.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但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转运甲硫氨酸的tRNA由UAC三个碱基构成 B.经过加工后血清白蛋白中一定不含甲硫氨酸 C.血清白蛋白合成时起始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 D.原有血清白蛋白起始氨基酸序列在内质网被剪切 17.将杂合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 ) A.为四倍体 B.高度不育 C.有杂种优势 D.均为纯合子 18.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成功是由于噬菌体( )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 B.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DNA可用15N同位素标记 D.蛋白质可用32P同位素标记 19.下列关于实验方法或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 B.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染色 C.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还原糖 D.用有机溶剂提取叶绿体色素 20.螺旋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物质或生物结构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些蛋白质具有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 B.染色体解旋形成染色质时,DNA分子双链也随之解旋 C.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结构的稳定性 D.水绵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结构,便于实验操作及分析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来催化完成的.请回答下列有关酶的问题: (1)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在适宜条件下 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其大小可以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 的生成量获得.酶活性受很多环境因素影响.下列选项中,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 . A.酶浓度 B.底物浓度 C.温度 D.PH (3)如图中的曲线A表示在不同温度下X酶活性相对于X酶最高活性的百分比,即相对酶活性.将X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下图中的曲线B. ①曲线A表明,温度约为 时,X酶活性最大.为获得曲线B中每个点的数据,测试各组酶活性时的温度应 (保持不变/都不相同). ②综合分析图中两条曲线,酶的储存温度应 (高于/低于)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X酶的储存温度超过 ,将不能恢复到最高酶活性. 22.科研人员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枣树光合作用的影响,对不同光照处理的枣树叶片进行光合速率变化测定,下图1表示其测定结果.在强光下,枣树叶片还可以进行光呼吸.当光反应产生的能量超过暗反应的需要,会对叶肉细胞造成伤害,此时光呼吸可以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下图2表示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可以看出,进行遮光处理的枣树,其净光合速率总体上 (高于/低于/等于)全光照的枣树,这是因为光照不足对呼吸作用影响不大,却显著影响发生在 的光反应阶段,导致为暗反应阶段提供的 不足. (2)研究发现,图2所示过程中,催化过程②和③的是同一种酶,CO2和O2会竞争此酶的同一活性位点.因此,当细胞中O2浓度升高时,会 过程②的进行. (3)光呼吸不同于有氧呼吸,主要区别是: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枣树细胞的 中,消耗O2并 ATP;光呼吸发生在枣树叶肉细胞的 中,消耗O2并 ATP. (4)综合上述分析,在强光下,光呼吸可以对枣树叶肉细胞起到保护作用的原因是 . 23.哺乳动物的脂肪细胞来源于前脂肪细胞.请回答问题: (1)脂肪是细胞中主要的 物质,前脂肪细胞与脂肪细胞的遗传物质 (相同/不同),脂肪组织体积增加是前脂肪细胞 及脂肪细胞 的结果. (2)为了研究前脂肪细胞的分化机制,在不同条件下体外培养前脂肪细胞,检测细胞中脂肪的含量,以判断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可以用 试剂检测脂肪,然后用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 ②该实验是为了研究 . ③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脂肪量的最显著差异出现在第 天,前脂肪细胞培养至第16天时,不同浓度TSH处理的细胞的分化程度 ,上述结果说明 更有利于延缓前脂肪细胞的分化. 24.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问题: (1)由上述实验结果推测,节瓜的性别类型由 对基因控制,符合 定律. (2)若第一对基因以A、a表示,第二对基因以B、b表示,第三对基因以C、c表示…,以此类推,则实验一杂交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F2正常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实验二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 . (3)为验证上述推测,分别将实验一F1正常株、实验二F1正常株与基因型为 的植株测交,实验一F1正常株测交结果应为 ,实验二F1正常株测交结果应为 . 25.RNA干扰通常是一种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默”(如图所示),双链RNA被剪切后,最终形成含有单链RNA的沉默复合体(RISC),后者可以导致与其RNA有同源序列的信使RNA被降解,来干扰细胞核基因的表达.请回答问题: (1)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 ,双链RNA与DNA不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 . (2)mRNA的合成场所在 ,是以基因的 为模板,在 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的. (3)RNA干扰过程中,RISC具有 功能,使得 (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A.肽键断裂 B.氢键断裂 C.RNA降解成核苷酸 D.RNA降解成小片段 图中 与RISC的功能相似. (4)向生物体内注入特定的微小RNA片段,可以使遗传信息传递的 过程受阻,导致相应蛋白质无法合成,从而使特定基因沉默,这最能体现RNA的哪项功能 . A.RNA可以作为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B.RNA是细胞中重要的结构物质 C.RNA是基因表达的媒介D.RNA在细胞中能自我复制. 26.豚鼠(2n=64)的两对染色体上基因A(褐色)a(白色)和B(长尾)b(短尾)的分布如图1所示,图2、3分别表示三体和单体两种变异类型.已知缺少整条染色体的雌配子不能受精.请回答问题: (1)图1所示豚鼠在正常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自由组合,形成的AXB配子比例是 . (2)图2豚鼠发生的变异类型是 ,变异豚鼠体细胞中最多时有 条染色体,它与正常个体杂交,子代三体出现的概率为 . (3)图3个体可以产生 种可育配子,图2豚鼠与图3豚鼠杂交,子代中白色短尾个体所占比例是 . (4)若图1个体与图3个体杂交,生出一只白色短尾个体,则可能在 (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 ,该白色短尾个体性别为 .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下列物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淀粉﹣﹣葡萄糖 B.蛋白质﹣﹣氨基酸 C.核酸﹣﹣核苷酸 D.脂肪﹣﹣甘油 【考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形成的多聚体,多糖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核苷酸、氨基酸、葡萄糖都是以碳原子为核心元素,因此说,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解答】解:A、淀粉的基本单位为葡萄糖,A正确; B、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B正确; C、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C正确; D、脂肪水解可以获得甘油和脂肪酸,D错误. 故选:D. 2.下列有关酵母菌与蓝藻结构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有细胞膜 B.都有线粒体 C.都有叶绿体 D.都有成形细胞核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比较项目 原 核 细 胞 真 核 细 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 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 和蛋白质 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 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 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 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解答】解:A、酵母菌与蓝藻都有细胞膜,A正确; BCD、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成形的细胞核,BCD错误. 故选:A. 3.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以下叙述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细胞膜上有多种载体,利于物质转运 B.植物细胞壁的存在,利于支持保护 C.衰老细胞染色质固缩,利于基因表达 D.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利于有氧呼吸 【考点】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1、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垛叠扩大膜面积. 【解答】解:A、细胞膜上有多种载体,利于物质转运,A正确; B、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B正确; C、衰老细胞染色质固缩,不利于基因表达,C错误; D、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这样有利于扩大膜面积,利于有氧呼吸,D正确. 故选:C. 4.ATP合成酶广泛分布于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它可以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H+.此过程的H+跨膜运动会释放能量,用于合成ATP.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的H+可能来自细胞质基质 B.类囊体中H+的产生与水的光解有关 C.ATP合成酶同时具有催化和运输功能 D.H+的跨类囊体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2、能够产生产生的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3、分析题意:ATP合成酶可以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H+.此过程的H+跨膜运动会释放能量,用于合成ATP,可见H+的跨膜运输只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 【解答】解:A、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故线粒体内的H+可能来自细胞质基质,A正确; B、类囊体中H+就是水的光解产生的,B正确; C、酶具有催化功能,ATP合成酶还可以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H+.此过程的H+跨膜运动会释放能量,用于合成ATP,可见ATP合成酶同时具有催化和运输功能,C正确; D、ATP合成酶可以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H+.此过程的H+跨膜运动会释放能量,用于合成ATP,可见H+的跨膜运输不消耗能量,不属于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D. 5.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没有明显变化 B.细胞中ATP的含量下降可以促进细胞呼吸 C.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D.检测CO2产生可判断乳酸菌是否进行细胞呼吸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葡萄糖)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2、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 乳酸发酵: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解答】解:A、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更旺盛,细胞呼吸速率明显加快,A错误; B、细胞中ATP的含量下降时,则说明反应物ATP的浓度降低,细胞内对能量的需求增加,可促进细胞呼吸,B正确; C、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 D、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通过检测CO2产生进行判断乳酸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故选:B. 6.科学家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 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时间的光照,结果如下表.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组别 光照时间(s) 14C分布 1 2 大量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2 20 12种磷酸化糖类 3 60 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 A.本实验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研究 B.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 C.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是12种磷酸化糖类 D.光合作用产生的初始产物最终可转变成氨基酸、有机酸等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据题表分析:该实验是利用放射性的14CO2探究光合作用的碳元素的利用途径,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时间,因变量是放射性碳元素的分布情况,题表结果表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 【解答】解:A、本实验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14C)进行研究,A正确; B、题表结果表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B正确; C、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C错误; D、表中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D正确. 故选:C. 7.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过程中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都不表达 B.细胞分化使不同细胞中mRNA的种类完全不同 C.胚胎细胞中不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D.衰老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可导致代谢减慢 【考点】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的含义.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解答】解:A、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是控制细胞正常分裂的基因,有丝分裂过程中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也会表达,A错误; 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使不同细胞中mRNA的种类不完全不同,B错误; C、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存在于体细胞中,胚胎细胞中也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C错误; D、衰老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可导致呼吸速率降低,代谢减慢,D正确. 故选:D. 8.某种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甲乙中一个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另一个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丙为有丝分裂.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 B.图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C.图丙中箭头所指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量之比为1:2 D.得到上述图象均需染色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乙为减数分裂(一个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一个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根据细胞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显示同源染色体配对但未形成四分体,甲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乙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为是两个次级性母细胞在分裂,所以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丙为有丝分裂,箭头指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A正确; B、图乙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染色体数目没有减半,B错误; C、图丙中箭头所指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量之比为1:2,C正确; D、制作装片的过程有: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D正确. 故选:B. 9.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 B.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 C.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实验 D.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 【分析】1、癌细胞的特征为: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膜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失去接触抑制. 2、细胞调亡都是基因编程性表达的结果.癌细胞由于无限增殖,故代谢加快,产生蛋白质较多,耗能较多,故线粒体和核糖体数量增多.癌细胞由于表面糖蛋白减少,故容易扩散和转移. 【解答】解:A、由于癌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所以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A正确; B、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如果细胞内含有放射性,则可确定Art已进入细胞,B正确; C、生物实验的原则之一是对照,所以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实验,进行对照,以便得出结论,C正确; D、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由于消化道内蛋白酶的分解作用,凋亡蛋白Q被水解成氨基酸而失去作用,因而不能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D错误. 故选:D. 10.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豌豆是自花受粉,在实验过程中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B.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遗传的规律 C.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根据假说进行的演绎是:若假说成立,则测交后代出现比例接近的两种表现型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1、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2、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解答】解:A、豌豆是自花受粉,因此在杂交实验中需要进行人工异化授粉,A错误; B、孟德尔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遗传的规律,这是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 C、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正确; D、根据假说进行的演绎是:若假说成立,则测交后代出现比例接近的两种表现型,D正确. 故选:A. 11.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不能成活,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 ) A.0种 B.1种 C.2种 D.3种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题干的信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不能成活”,也就是只有基因为D的雄配子,没有基因为d雄配子;二雌配子既有基因为D的雄配子,也有基因为d的雌配子. 【解答】解:Dd植株中雌配子有D+d,雄配子只有D: 所以后代各种基因型的频率: 雌雄配子以及后代基因型概率(横栏为雌配子,纵栏位雄配子) D d D DD Dd 故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只有2种. 故选:C. 12.杂合子基因型为Aa,下列相关描述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杂合子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3:1 B.杂合子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C.杂合子自交后代基因型之比为1:2:1 D.杂合子产生两种配子数目之比为1:1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杂合子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3:1是性状分离比,包括等位基因的分离和受精作用,不是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 B、杂合子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包括等位基因的分离和受精作用,不是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 C、杂合子自交后代基因型之比为1:2:1,是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包括等位基因的分离和受精作用,不是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C错误; D、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细胞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其它的称为常染色体,所以说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而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 【解答】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的可以控制性别,但是也有不控制性别的,如控制色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A错误; B、性染色体能控制性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性染色体上有控制性别的基因,B错误; C、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C正确; D、在正常体细胞中,无论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并经减数分裂后减半存在于生殖细胞中所以性染色体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的存在,D错误 故选:C. 14.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DNA甲基化,进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甲基化,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B.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合成受阻 C.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 D.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2、紧扣题干信息“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DNA甲基化,进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答题. 【解答】解:A、DNA甲基化是指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这不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A错误; B、DNA甲基化,会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即导致mRNA合成受阻,B正确; C、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合成受阻,进而导致蛋白质合成受阻,这样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C正确;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合成受阻,即会影响基因表达,因此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D正确. 故选:A. 15.艾滋病病毒(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治疗艾滋病的药物AZT的分子结构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发挥作用时,药物AZT取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从而抑制艾滋病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增殖,据此推测AZT的作用是抑制艾滋病病毒的( ) A.RNA的转录 B.RNA的逆转录 C.RNA的复制 D.蛋白质的翻译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这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为:RNA.据此答题. 【解答】解:RNA基因逆转录合成DNA的过程需要原料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而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因此AZT药物会抑制逆转录过程. 故选:B. 16.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但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转运甲硫氨酸的tRNA由UAC三个碱基构成 B.经过加工后血清白蛋白中一定不含甲硫氨酸 C.血清白蛋白合成时起始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 D.原有血清白蛋白起始氨基酸序列在内质网被剪切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人体蛋白质的第一个氨基酸正常时甲硫氨酸;但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说明在修饰和加工过程中去除了最前端的甲硫氨酸. 【解答】解:A、根据反密码子与密码子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则转运该氨基酸的tRNA一端的裸露的三个碱基是UAC,但转运甲硫氨酸的tRNA由许多个碱基构成,A错误; B、经过加工后血清白蛋白中可能含甲硫氨酸,B错误; C、血清白蛋白合成时起始密码子也能决定氨基酸,C错误; D、“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但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说明血清白蛋白在修饰和加工过程中去除了最前端的甲硫氨酸,原有血清白蛋白起始氨基酸序列在内质网被剪切,D正确. 故选:D. 17.将杂合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 ) A.为四倍体 B.高度不育 C.有杂种优势 D.均为纯合子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该生物性状的全套基因. 2、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X、Y视为同种形态染色体),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3、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4、纯合子(显性纯合或隐形纯合)都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5、多倍体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一般表现为茎杆粗壮,叶片果实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含量都比较高,但多倍体植株由于营养生长比较旺盛,生殖生长比较缓慢,所以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解答】解:A、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成为纯合的二倍体,A错误; B、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成为纯合的二倍体,可育,B错误; C、单倍体育种获得纯合的二倍体,不具有杂种优势,C错误; D、杂合的二倍体植株有两个染色体组,花粉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后植株的基因型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D正确. 故选:D. 18.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成功是由于噬菌体( )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 B.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DNA可用15N同位素标记 D.蛋白质可用32P同位素标记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没有实现DNA和蛋白质的完全分离,因此实验结论遭到了后人的质疑,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DNA注入,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实现了DNA和蛋白质的完全分离,这样可以单独研究两者的功能,进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 【解答】解: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确实会裂解宿主细胞,但这并不是实验成功的原因,A错误;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实现了DNA和蛋白质的完全分离,这样可以单独的研究二者的功能,B正确; C、DNA和蛋白质外壳都含有N元素,因此不能用15N标记DNA,C错误; D、蛋白质外壳不含P元素,不能不能用32P标记蛋白质外壳,D错误. 故选:B. 19.下列关于实验方法或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 B.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染色 C.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还原糖 D.用有机溶剂提取叶绿体色素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蔗糖、淀粉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2、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 【解答】解:A、由于各种细胞器的质量和密度不同,所以运用差速离心法,可以将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相互分离开来,A正确; B、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染色,如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B正确; C、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C错误; D、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D正确. 故选:C. 20.螺旋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物质或生物结构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些蛋白质具有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 B.染色体解旋形成染色质时,DNA分子双链也随之解旋 C.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结构的稳定性 D.水绵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结构,便于实验操作及分析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1、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的特性: 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 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 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解答】解:A、结构决定功能,因此某些蛋白质具有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A正确; B、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双链并没有解旋,B错误; C、DNA分子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结构的稳定性,C正确; D、叶绿体是真核生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实验时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及分析,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来催化完成的.请回答下列有关酶的问题: (1)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 蛋白质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在适宜条件下 降低 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其大小可以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 产物(生成物) 的生成量获得.酶活性受很多环境因素影响.下列选项中,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 C、D . A.酶浓度 B.底物浓度 C.温度 D.PH (3)如图中的曲线A表示在不同温度下X酶活性相对于X酶最高活性的百分比,即相对酶活性.将X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下图中的曲线B. ①曲线A表明,温度约为 80℃ 时,X酶活性最大.为获得曲线B中每个点的数据,测试各组酶活性时的温度应 保持不变 (保持不变/都不相同). ②综合分析图中两条曲线,酶的储存温度应 低于 (高于/低于)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X酶的储存温度超过 30℃ ,将不能恢复到最高酶活性.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在适宜条件下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其大小可以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产物(生成物)的生成量获得.酶活性受很多环境因素影响.如温度和PH值都会影响酶活性. (3)①由曲线A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80℃,曲线B中的数据是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即在80℃下测定该酶活性 ②由曲线B可知:低温条件下保存酶比较稳定,酶的储存温度应低于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由曲线B可知,X酶的储存温度超过30℃,将不能恢复到最高酶活性. 故答案为: (1)蛋白质 降低 (2)产物(生成物) C、D (3)①80℃保持不变 ②低于 30℃ 22.科研人员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枣树光合作用的影响,对不同光照处理的枣树叶片进行光合速率变化测定,下图1表示其测定结果.在强光下,枣树叶片还可以进行光呼吸.当光反应产生的能量超过暗反应的需要,会对叶肉细胞造成伤害,此时光呼吸可以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下图2表示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可以看出,进行遮光处理的枣树,其净光合速率总体上 低于 (高于/低于/等于)全光照的枣树,这是因为光照不足对呼吸作用影响不大,却显著影响发生在 类囊体膜 的光反应阶段,导致为暗反应阶段提供的 ATP和[H] 不足. (2)研究发现,图2所示过程中,催化过程②和③的是同一种酶,CO2和O2会竞争此酶的同一活性位点.因此,当细胞中O2浓度升高时,会 抑制 过程②的进行. (3)光呼吸不同于有氧呼吸,主要区别是: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枣树细胞的 线粒体 中,消耗O2并 产生 ATP;光呼吸发生在枣树叶肉细胞的 叶绿体(基质) 中,消耗O2并 消耗 ATP. (4)综合上述分析,在强光下,光呼吸可以对枣树叶肉细胞起到保护作用的原因是 光呼吸可以消耗光反应产生的过多能量(或ATP和[H]) .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光呼吸是所有行光合作用的细胞(该处“细胞”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但并非所有这些细胞都能运行完整的光呼吸)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它是光合作用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光呼吸可消除多余的NADPH和ATP,减少细胞受损的可能,有其正面意义. 【解答】解:(1)从图1可以看出,进行遮光处理的枣树,其净光合速率曲线都低于全光照的情况,因此进行遮光处理的枣树总体上低于全光照的枣树,这是因为光照不足对呼吸作用影响不大,却显著影响发生在类囊体膜上发生的光反应阶段,导致为暗反应阶段提供的 ATP和[H]不足. (2)②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③表示光呼吸,由于催化过程②和③的是同一种酶,CO2和O2 会竞争此酶的同一活性位点,所以高浓度的氧气,低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会促进光呼吸,抑制二氧化碳的固定. (3)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枣树细胞的线粒体中,消耗O2并产生ATP;光呼吸发生在枣树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消耗O2并消耗ATP. (4)综合上述分析,在强光下,光呼吸可以对枣树叶肉细胞起到保护作用的原因是光呼吸可以消耗光反应产生的过多能量(或ATP和[H]). 故答案为: (1)低于 类囊体膜 ATP和[H] (2)抑制 (3)线粒体 产生 叶绿体(基质) 消耗 (4)光呼吸可以消耗光反应产生的过多能量(或ATP和[H]) 23.哺乳动物的脂肪细胞来源于前脂肪细胞.请回答问题: (1)脂肪是细胞中主要的 储能 物质,前脂肪细胞与脂肪细胞的遗传物质 相同 (相同/不同),脂肪组织体积增加是前脂肪细胞 分裂、分化 及脂肪细胞 生长(体积增长) 的结果. (2)为了研究前脂肪细胞的分化机制,在不同条件下体外培养前脂肪细胞,检测细胞中脂肪的含量,以判断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可以用 苏丹III(IV) 试剂检测脂肪,然后用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 ②该实验是为了研究 TSH浓度对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 ③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脂肪量的最显著差异出现在第 12 天,前脂肪细胞培养至第16天时,不同浓度TSH处理的细胞的分化程度 相同 ,上述结果说明 高浓度TSH 更有利于延缓前脂肪细胞的分化. 【考点】细胞的分化. 【分析】分析曲线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TSH的浓度,因变量是细胞脂肪的含量(细胞分化效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脂肪量的最显著差异出现在第12天,前脂肪细胞培养至第16天时,不同浓度TSH处理的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同,上述结果说明TSH浓度越高,细胞中脂肪含量增加越缓慢,即延缓(推迟)细胞分化效果越好. 【解答】解:(1)脂肪是细胞中主要的储能物质.细胞分化后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变,因此前脂肪细胞与脂肪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脂肪组织体积增加是前脂肪细胞分裂、分化及脂肪细胞生长(体积增长)的结果. (2)①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然后用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 ②图中曲线表明该实验的自变量是TSH的浓度,因变量是细胞脂肪的含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TSH浓度对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③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脂肪量的最显著差异出现在第12天,前脂肪细胞培养至第16天时,不同浓度TSH处理的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同,上述结果说明TSH浓度越高,细胞中脂肪含量增加越缓慢,即延缓(推迟)细胞分化效果越好. 故答案为: (1)储能 相同 分裂、分化生长(体积增长) (2)①苏丹III(IV) ②TSH浓度对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③12 相同 高浓度TSH 24.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问题: (1)由上述实验结果推测,节瓜的性别类型由 两(或2) 对基因控制,符合 (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 (2)若第一对基因以A、a表示,第二对基因以B、b表示,第三对基因以C、c表示…,以此类推,则实验一杂交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 ,F2正常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实验二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 AABb(或AaBB) . (3)为验证上述推测,分别将实验一F1正常株、实验二F1正常株与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测交,实验一F1正常株测交结果应为 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 ,实验二F1正常株测交结果应为 全雌株:正常株=1:1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实验一全雌株与全雄株杂交,F1全正常株,F2代的分离比接近3:10:3,共16个组合,可见该节瓜的性别决定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时说明F1 是双杂合子.实验二中亲本为纯合全雌株(AAbb或aaBB)与正常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故亲本正常株有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即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解答】解:(1)实验一全雌株与全雄株杂交,F1全正常株,F2代的分离比接近3:10:3,共16个组合,可见该节瓜的性别决定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题意分析已知该节瓜的性别决定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是双杂合子.若第一对基因以A、a表示,第二对基因以B、b表示,则F1正常株的基因型是AaBb.由F2代的性状分离比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3:10:3可知正常株是双显性(9)和双隐性(1),全雌株、全雄株为单显性(3),所以实验一杂交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F2正常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其中纯合子AABB、aabb占两份,故纯合子的比例为2÷10=.实验二中亲本为纯合全雌株(AAbb或aaBB)与正常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故亲本正常株有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即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3)设全雌株为aaB﹣,实验一F1正常株AaBb与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测交,子代为1AaBb(正常株):1aabb(正常株):1aaBb(全雌株):1Aabb(全雄株),即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实验二F1正常株AaBB与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测交,子代为1AaBb(正常株):1aaBb(全雌株).如果设全雌株的基因型为A﹣bb,其结果是一样的. 故答案是: (1)两(或2)(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bb、aaBB AABb(或AaBB) (3)aabb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 全雌株:正常株=1:1 25.RNA干扰通常是一种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默”(如图所示),双链RNA被剪切后,最终形成含有单链RNA的沉默复合体(RISC),后者可以导致与其RNA有同源序列的信使RNA被降解,来干扰细胞核基因的表达.请回答问题: (1)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 核糖核苷酸 ,双链RNA与DNA不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 A﹣U、U﹣A . (2)mRNA的合成场所在 细胞核 ,是以基因的 一条链 为模板,在 RNA聚合 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的. (3)RNA干扰过程中,RISC具有 剪切(催化或降解) 功能,使得 D (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A.肽键断裂 B.氢键断裂 C.RNA降解成核苷酸 D.RNA降解成小片段 图中 Dicer 与RISC的功能相似. (4)向生物体内注入特定的微小RNA片段,可以使遗传信息传递的 翻译 过程受阻,导致相应蛋白质无法合成,从而使特定基因沉默,这最能体现RNA的哪项功能 C . A.RNA可以作为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B.RNA是细胞中重要的结构物质 C.RNA是基因表达的媒介D.RNA在细胞中能自我复制.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RNA干扰现象示意图,Dicer酶能特异识别双链RNA,切割产生的干涉RNA与一系列酶结合组成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Rl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干涉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ATP)和tRNA.据此答题. 【解答】解:(1)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NA中含有碱基A、T、C、G,RNA中含有碱基A、U、C、G,双链RNA与DNA不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 A﹣U、U﹣A. (2)mRNA是转录的产物,其合成场所在细胞核,是以基因的一条链模板,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的. (3)RNA干扰过程中,RISC具有剪切(催化或降解)使得RNA降解成小片段,图中Dicer也具有剪切RNA的功能,与与RISC的功能相似. (4)通过RNA干扰原理示意图可知,通过向生物体内注入特定的微小RNA片段,可以干扰生物体本身的mRNA,可以使遗传信息传递的翻译过程受阻,导致相应蛋白质无法合成,从而使特定基因沉默,这说明RNA是基因表达的媒介. 故答案为: (1)核糖核苷酸 A﹣U、U﹣A (2)细胞核 一条链 RNA聚合 (3)剪切(催化或降解)D Dicer (4)翻译 C 26.豚鼠(2n=64)的两对染色体上基因A(褐色)a(白色)和B(长尾)b(短尾)的分布如图1所示,图2、3分别表示三体和单体两种变异类型.已知缺少整条染色体的雌配子不能受精.请回答问题: (1)图1所示豚鼠在正常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形成的AXB配子比例是 . (2)图2豚鼠发生的变异类型是 染色体数目变异 ,变异豚鼠体细胞中最多时有 130 条染色体,它与正常个体杂交,子代三体出现的概率为 50% . (3)图3个体可以产生 2 种可育配子,图2豚鼠与图3豚鼠杂交,子代中白色短尾个体所占比例是 0 . (4)若图1个体与图3个体杂交,生出一只白色短尾个体,则可能在 卵细胞 (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 基因突变 ,该白色短尾个体性别为 雄性 . 【考点】伴性遗传;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豚鼠长尾和短尾基因分布在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褐色和白色基因分布在常染色体上.图2、3分别表示三体和单体两种变异类型,前者多了一条常染色体上,后者缺失了一条常染色体上. 【解答】解:(1)图1所示豚鼠在正常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其中形成的AXB配子比例是. (2)图2豚鼠发生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中的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加,变异豚鼠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细胞中最多有(64+1)×2=130条染色体,它与正常个体杂交,子代三体出现的概率为. (3)由于缺少整条染色体的雌配子不能受精,所以图3个体可以产生2种可育配子,分别是AXB和AXb.图2豚鼠与图3豚鼠杂交,子代中白色短尾个体所占比例是0. (4)由于图3个体只能产生AXB和AXb2种可育配子,所以图1个体与图3个体杂交,生出一只白色短尾个体,则可能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且该白色短尾个体性别为雄性. 故答案为: (1)非等位基因 (2)染色体数目变异 130 50% (3)2 0 (4)卵细胞 基因突变 雄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