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 语文
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三适应性考试(三) 语文 本试题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可能需要输入信息。请务必正确输入所需的信息,如姓名、考生号等。 2.选择题的作答:请直接在选择题页面内作答并提交。写在试题卷、草稿纸等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或空白纸张上,按规定上传。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长期以来,无论民间的济贫活动还是政府减贫干预,大都承载特定价值诉求或意识形态。20世纪以来,西方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与转型,既是各国政治经济演变进程,也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过程,还是福利思想史的现实形态。随着“政策科学”研究的兴起,贫困研究与减贫干预转向科学化的模式,并带来反贫困特定维度上的效率与进步。然而技术化的贫困干预始终无法回避政治权力的制约,贫困治理的最优解依然只存在于理想情景,因而,有必要打破意识形态与科学研究的藩篱,尝试在意识形态话语与政策科学研究之间建构互动空间,突破实证研究“经验——理论”科学环的束缚,探索将政策及政策实践融入研究流程的路径。 2012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产生了诸多发展和变化,贫困的发生情境、反贫困行动的背景以及经济社会诸多领域的变迁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扶贫理论演进和实践发展的前提与边界,这不仅是中国乃至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全新机遇,也是扶贫领域包括中国脱贫攻坚学术研究反思与革新的良好契机。2018年中国提出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关联,从“短板”的角度审视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向共产主义理想的探索。 脱贫攻坚的实践在不断取得减贫成效的同时,也为反贫困理论创新提供了契机。基于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以及深入实践,中国学术界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延伸和拓展了扶贫思想,主要体现在贫困识别与瞄准技术方面、反贫困与贫困治理议题以及反贫困理念等方面。已有的研究不仅充分解释了何以“瞄不准”,何以偏离目标,同样也为政策瞄准提供了诸多用以改进的机制和对策建议。针对政策执行情境的约束,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驻村帮扶”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可行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一些治理机制的缺陷。 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进入了新的历史高度,其关键在于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推进了脱贫攻坚实践,影响了贫困发生和反贫困实践的诸多结构性要素,从而为相关研究带来了全新的问题和经验,极大地促进了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并形成了诸多可借鉴的模式。具体而言,集中体现在: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三个层面。此外,讲好中国的减贫故事,不仅需要好的经验和素材,同样需要好的讲述与呈现,这就需要研究者能够在脱贫攻坚的中国话语与反贫困的全球议题之间实现创造性的转换,从基于特殊经验的理论话语迈向具有一般性的理论命题。 (摘编自黄承伟、袁泉《论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提出的精准脱贫攻坚战既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审视,又是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B.脱贫攻坚这一实践过程,不仅可以带来看得见的成效,还可以提供理论创新契机。 C.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能够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关键在于发挥了政治制度上的优势。 D.技术化贫困干预的治理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政治权力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针对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论证。 B.文章论证脱贫攻坚理论,是从一般到个别并要求理论最后上升到一般的顺序展开的。 C.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给出研究思路的方式,以突出中国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D.文章以脱贫实践推进和理论创新的相互影响为前提,具体论证了“驻村帮扶”的可行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福利体制的形成与转型,也是其政治经济、主流意识形态和福利思想的演变过程。 B.要进行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与革新,必须首先研究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的变化。 C.解决脱贫治理机制的问题,依靠的是政策改进和学术界开展的系列扶贫思想的研究。 D.如果要讲好中国脱贫的案例,不但要突破实证研究,更需要好的经验、素材和形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9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迅猛,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武汉宣布封城后,其他省市陆续响应以控制人口流动。疫情防控部门希望不断总结经验以评估现有措施的有效性。 2020年1月31日,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香港科学家的一篇论文, 论文采用传染病动力学中的SEIR模型做模拟。该模型将人群分为易感人群(Susceptible)、已被感染但无症状处于潜伏期的人群(Exposed)、已有症状但未被隔离的患病人群(Infectious)和康复人群(Recovered)。该模型将死亡人群归入康复人群。 该模型涉及的参数主要为可再生数R0、平均潜伏期时间DE、平均收治时间DI,后两种参数可从官方发布获得,而R0,即一名被感染者平均每天传染的人数,其值较难估计。论文采用去年12月31日至今年1月28日的感染人数、境外(除香港)受感染人数及乘国际航班从武汉出境的人数,推得R0为2.68。据此预测武汉疫情的拐点在5月,并判断封城措施对缓解疫情作用不明显。 我们认为,该论文采用SEIR模型与参数选取存在不合理性,主要理由是:境外确诊数据样本量较小,且使用飞机这一交通工具的人群在总人口中并非均匀分布,据此推算R0偏差较大;政府防控措施实施、升级,R0取值不应为定值;封城防控手段必须在参数设置中有所反映。我们研究的结论是:武汉封城举措对降低病毒感染人数意义重大:政府采取相关防疫措施以来,各省市病毒传染率均得到较好控制:对疑似感染者隔离观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 疫情不仅关乎健康,更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疫情防控手段与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需要更复杂的计算模型来评测。如何在有效控疫与全社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大课题。 (摘编自北京大学PKUVCL实验室《拐点何时出现?这是北大而向新冠疫情的数据可视化分析与模拟预测》) 材料二: 中国在抗疫,全球都在关注什么?分析8万多篇报道发现,外媒关注点集中在病毒本身、应对措施、防疫物资、经济影响等方面。其中,“中国重视”一词的提及量在外媒报道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新病毒”,显示外媒对中国抗疫的决心和信心总体,上是给予肯定的。而与“中国重视”同时出现的高频关联词是“措施”。中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被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为“设立了应对疫情的新标杆”。 此外,不同地域媒体关注点各有侧重。亚洲较关注防控举措和海外确诊人群;欧洲更关注疫情发展趋势和对经济的影响;北美洲关注的是疫情防控及药物研发;南美洲关注潜在风险;非洲关注卫生系统和医疗救助;而大洋洲最关注疫情对外来游客出行的影响,这符合他们重视旅游业的态度。 (摘编自央视新闻《大数据揭秘“新冠肺炎”全球舆论关注中国举措获肯定》) 材料三: 武汉雷神山医院是座有1500张床位的大型医院,从接到建设命令到验收移交,仅用了13天。而几天前,有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的建造更是只用了9天。世卫组织总干事评论说:“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 箱式板房组成的医院要运行靠的是信息化系统。安装大量IT设备,按传统方式至少要10天。中国电信利用云部署,12小时就完成火神山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雷神山5G、医疗云等信息化服务也提前3天完工开通。 (摘编自张妮《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如何极速建成》) 材料四: 2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主持例行记者会,部分内容如下。 记者:据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访问世卫组织总部时称,中国人民为防控疫情作出了巨大牺牲,为全人类作出重大贡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我们高度赞赏古特雷斯秘书长的表态。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在这场战“疫”中,我们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宝贵时间,用中国实践为世界防疫树立新的标杆。中方将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同有关国家分享防控经验,向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携手应对疫情,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摘编自环球时报《联合国秘书长称中国人民为防控疫情作出巨大牺牲中方回应》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立SEIR模型的假设条件包括:病人一旦与易感者接触就具有一定的传染力。 B.香港科学家对武汉封城措施作用的误判,主要是因为采用模型与参数选取不合理。 C.运用SEIR模型评估,能科学地解决疫情防控手段与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平衡问题。 D.北大面向新冠疫情的数据可视化分析与模拟预测,可以为疫情防控提供有效参考。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采取封城防控、社区隔离、对疑似患者隔离观察等控制人口流动的措施,都是为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B.依据目标人群的样本数据和分布状态,可以推算出可再生数R0的数值,从而准确统计被感染者的总量。 C.全球媒体出于地缘关系和立足点的差异,关注疫情各有侧重,但对中国抗击疫情的努力总体给予肯定。 D.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达成共识,汇聚力量,积极应对,结成抗疫共同体。. 6.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疫情防控举措得到国内外普遍肯定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要提个要求 李晓楠 柱子大名王铁柱。柱子躺在床上想心事。他几次想再去猪舍看看,可是由心里翻上来的惆怅,压得他翻不动身子。参军前在家放猪,当兵了还是放猪,压根就没摸过枪。在给家里的信中,他没敢说,怕火爆脾气的爹骂他没出息,当个兵还是猪倌。柱子明天就要离开现役部队,一直有件烦恼事压在心头。从接到离队的通知起,柱子就在心里想,一定要提个要求,不管是排长来还是班长来,自己一定要说出口。 床铺上靠着墙的是一拉溜的书,整整齐齐四十八本,那是排长送的,书边都翻翘着,却没有一粒灰尘,除了照看猪,就是这四十八本书陪伴着他度过漫长的黑夜。起初,初中毕业的柱子哪看得懂呀,每次排长来都要抽查学习成果。起初柱子并不理会,放猪不丢猪也就行了,密密麻麻的字,我认识它,它也不理会我。排长那可不干,基本是一个月一次,后来亲自下了命令,每个月定出一定的阅读量,每次来还带来试卷,现场答卷,现场阅卷。答错的题,排长就耐心地讲,一次竟然讲到了深夜。柱子心里不舒服,排长这不是有病吗?《政治经济学》《管理学》这些书让柱子头疼。直到知道那次排长深夜回连部摔进了水沟里,断了腿,柱子才渐渐地化解了心头的怨气。渐渐地,柱子喜欢上了读书。工作之余,柱子总是偷跑到四十里地之外的书店买一些家畜养殖和防病的书。第二年,部队给养殖场配了图书架和二百多本图书,这可让柱子乐开了花。这养殖场其实说白了就是四个当兵的养着五百头猪。其他人等不到母猪怀胎下崽就溜了。养殖场就在离连部四十里外的山坳里,每天臭烘烘的,谁愿意干这养猪的活?柱子每次想提出调离,前两天总是有人调走了,心里想,再等等吧,下次早说,就这样,柱子慢慢地习惯了,习惯的还有这里的环境和五百头猪。给家里寄照片,他都穿戴整齐,以大山为背景,满脸的微笑。家里回信说,当兵就是不一样,英姿飒爽,就是瘦了、黑了。看罢信,柱子都苦笑着将信整理好压在枕头下。想着想着, 柱子眼睛不由地湿润了,翻过身思索着什么。 又是阴雨天,他的腰隐隐作痛,这令他想到了难忘的那一次。天像破了一道口子,雨水倾倒下来,平时乖乖听话的猪,受了惊吓,四处乱窜。虽然只有五十头猪和他出来放风,雨水、汗水拼命地往下淌,好不容易赶到了小路上,瓢泼的雨水打在脸上使人睁不开眼,柱子还是拼命地清点数目。少了一头,看着猪们顺着路往回跑,他放心地折回去寻找那头丢了的猪。放猪的地方是一处浅滩,绿油油的野草早已经被浑浊的雨水淹没。突然,恍惚看见水中露出的一个猪头,他扑到水中,水流不急,他用身子顶着猪的屁股,慢慢地向岸边游。水不是很深,但呛了水的猪好像蒙了,乖乖地听他的话,这是柱子没有想到的。事情进行得好像非常顺利,就在接近浅滩露出的石头的时候,猪猛地甩动了身子,柱子没有提防,重重地摔倒在一旁的石头上,随之腰咔嚓一声。等他醒来时,那头猪就站在那里,好像犯了错似的,人畜同理,它也许知道是柱子救了它的命。柱子整个身子不能动弹,雨水铺天盖地,突然远处传来战友的呼唤,那头猪伸长了肥嘟嘟的脖子,张开大嘴大吼,吼声刺破雨幕,在山间回荡。柱子还是第一次听见比去屠宰场的哀嚎还响亮的猪叫声,就是那声猪叫,救了柱子。 窗外的雨声急促起来,柱子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腰。四年部队生活锻炼了身体,也锻炼了意志。柱子不用看记事本,他如数家珍,排长口头表扬二十八次,班长口头表扬四十八次,每次的事由和时间,清清楚楚记在本子上,记在心里。排长最庄重表扬的一次是奖励他连续四年没有让猪得瘟疫,为部队后勤保障做出了贡献。要离开了,柱子也很失落,最多的一次放猪二百一十二头,他站在前面,就像是指挥官,喊着口令,猪们向左又向右,转身当然是稀里哗啦的,但柱子心里敞亮,好像自己在带队伍。想着想着,柱子自己偷着乐了,想到这里仿佛才是自己四年当兵生活的最大乐趣。 排长是带着朝霞来的,远远地传来朗朗的笑声。柱子高兴不起来,合计一宿的话卡在喉里。铁柱同志,就要离队了,还有什么要求吗?”排长谦和地说。柱子欲言又止,“我是有……”排长笑着递过来三张纸,柱子接过来,顿时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分别是解放军某学院的免试通知书、长虹畜牧集团的聘任书、三等功的嘉奖令。排长伸出双臂将铁柱紧紧地揽在怀里,眼里充盈着泪水,喃喃地说:“铁柱同志辛苦了,四年时间里养猪场来来走走五十六名战士,你是唯一一个坚守下来的。”柱子豆大的泪珠滴落在排长的肩头,排长为了自己用心良苦。 霞光万丈,雨后的青山被薄薄的轻雾笼罩着,仿佛泼墨山水画。柱子悄悄地走出画面,离开了工作四年的地方,总是不时地回头张望。 忽然,他笑了,笑自己傻气,庆幸自己 的要求没有说。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着想着,柱子眼睛不由地湿润了,翻过身思索着什么”一句承上启下,既交代了柱子因思念父母而流泪,又引出下文对冒雨寻猪的回忆。 B.对留在养殖场当一名猪倌,柱子有过动摇,但朴实的他始终没有提出调离,工作中渐渐收获的成就感,让他在即将离开现役部队时感到失落。 C.小说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描写,语言富有表现力,如“他站在前面,就像是指挥官,喊着口令,猪们向左又向右”,展现了军人养猪的独特场景。 D.排长送书和督促、检查、辅导柱子读书的情节,既表现了排长有远见,关心士兵的成长,又生动地体现了排长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8.小说四处划线句子写出了天气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开篇交代“从接到离队的通知起,柱子就在心里想,一定要提个要求”,在结尾处,柱子没有提出的那个“要求”是什么?是“一张穿着整齐军装、手握钢枪的照片”,还是“一封特长推荐信”,抑或是“一份书面表扬”?请你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并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源贺,自署河西王秃发傉檀之子也。傉檀为乞伏炽磐所灭,贺自乐都来奔。贺伟容貌,善风仪。世祖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加龙骧将军。谓贺曰:“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从击叛胡白龙,又讨吐京胡,皆先登陷陈。进号平西将军。 世祖征凉州,以贺为乡导。诏问攻战之计。贺对曰姑藏城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是臣祖父旧民臣愿军前宣国威信示其福祸必相率归降外援既服然后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世祖曰:“善。”于是遣贺率精骑历诸部招慰,下三万馀落,获杂畜十馀万头。及围姑臧,由是无外虑,故得专力攻之。凉州平,迁征西将军,进号西平公。又从征蠕蠕,击五城、吐京胡,讨盖吴诸贼,皆有功。拜散骑常侍。 高宗即位,社稷大安,贺有力焉。转征北将军,加给事中,以定策之勋,进爵西平王。高宗班赐百僚,谓贺曰:“朕大赍善人,卿其任意取之,勿谦退也。”贺辞,固使取之,贺唯取戎马一匹而已。 是时,断狱多滥,出为征南将军、冀州刺史,改封陇西王。贺之临州,鞠狱以情, 徭役简省。武邑郡奸人石华告沙门道可与贺谋反,有司有闻。高宗谓群臣曰:“贺诚心事国,朕为卿等保之,无此明矣。”乃精加讯检,华果引诬。 河西救勒叛,遣贺率众讨之,降二千馀落。倍道兼行,追贼党郁朱于等至枹罕,大破之,斩首五千馀级,虏男女万馀口、杂畜三万馀头。贺依古今法及先儒耆旧之说,略采至要,为十二陈图以上之。显祖览而嘉焉。 贺以年老辞位,诏不许。又上书称病笃,乞骸骨,至于再三,乃许之。朝有大议皆就询访,又给衣药珍羞。大和三年秋薨,年七十三。 (选自《魏书·列传第二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对曰/姑臧城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是臣祖父旧民/臣愿军前宣国威信/示其福祸/必相率归降/外援既服/然后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 B.贺对曰/姑臧城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是臣祖父旧民/臣愿军前宣国威信/示其福祸/必相率归降/外援既服/然后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 C.贺对曰/姑臧城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是臣祖父旧民臣/愿军前宣国威信/示其福祸/必相率归降/外援既服/然后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 D.贺对曰/姑臧城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是臣祖父旧民/臣愿军前宣国威信/示其福祸/必相率归降/外援既服/然后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定策”,尊立天子时,记其事于简策以告宗庙,因称大臣等谋立天子为“定策”。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的最高军政长官,有时也称为太守。 C.“乞骸骨”,古代指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D.“薨”,古代称诸侯、有爵位的大官、皇帝的妃殡、皇子公主、封王的贵族死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源贺机灵巧辩,深受器重。世祖非常器重他的机灵巧辩,赐给他爵位,加授将军封号,并允许他改姓源。 B.源贺有勇有谋,屡立战功。他每次跟随世祖攻讨时总是出谋划策、冲锋陷阵,所以因功劳而多次封官授爵。 C.源贺为人谦让,体恤百姓。对于高宗的奖赏,他仅要了一匹军马;任冀州刺史据情理审案,减省百姓摇役。 D.源贺忠心为国,深受信赖。武邑郡的石华诬告僧人道可与源贺图谋反叛朝廷, 皇帝亲自担保源贺的清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遣贺率精骑历诸部招慰,下三万馀落,获杂畜十馀万头。 (2)贺依古今法及先儒耆旧之说,略采至要,为十二陈图以上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听话丛台 李 远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借朋友游台之事,抒发自己的感慨。首联写朋友刚从赵地回来,向我介绍说他曾登上古代的丛台,交待了作诗的缘由。 B.作者站在丛台上,看到白云缭绕的襄国远在天边、绿树夹岸的漳河蜿蜒地上,既写出赵地的恢弘气象,也衬托了丛台的高峻。 C.尾联将往日赵武灵王时的豪侈、繁华与当下丛台上长满绿苔任凭风吹雨打的荒芜景象作对比,极言繁华不再的落寞凄凉之感。 D.诗中用白云、树木、绿苔、山鸟、野花等意象,巧妙地与丛台昔日的人、事、物相关联,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15.清人查慎行在《初白庵诗评》中评论此诗说“‘变成’‘留作’四字,有稚气,有俗韵”,对诗中的稚俗气韵多有褒扬之意。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习近平主席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 , ”的豪情。 (2)王之涣曾写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路”诗句,而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 ”。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 ”,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可燃冰可以看成是高度压缩的固态天然气,遇火即可燃烧。同等条件下,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比它要少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这让科学家们如获至宝,把它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可燃冰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它在海底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然而可燃冰的形成条件极为 ,温度不能太高,压力不能太大,一般在浅海底层沉积物、深海大陆斜坡沉积地层中才具备这种条件,因此开采极为困难。尽管人类 地寻求最好的开采方式,但开采量还是 。而且如果“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漏,分解出来的甲烷气体从海水释放到大气层,将使全球温室效应问题更趋严重,后果不堪设想。可见,( ),只有合理地、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可燃冰”才会真正地为人类造福。我国对可燃冰的试开采起步较晚,却 。曾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中,连续产气22天,从而成为全球海域“可燃冰”试开采连续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同等条件下,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比它要少数十倍,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 B.同等条件下,它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 C.同等条件下,它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 D.同等条件下,它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绝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苛刻 殚精竭虑 微不足道 后来居上 B.尖刻 殚精竭虑 微乎其微 青出于蓝 C.苛刻 千方百计 微乎其微 后来居上 D.尖刻 千方百计 微不足道 青出于蓝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可燃冰”带给人类的不仅是新的希望,还有新的挑战 B.“可燃冰”在带给人类新的希望的同时,更多的是新的挑战 C.“可燃冰”带给人类的不仅是新的挑战,还有新的希望 D.“可燃冰”在带给人类新的挑战的同时,更多的是新的希望 2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5分) 我是一位酷爱看书的女孩,惠存了许多经典名著,经常阅读别人的作品。前些日子,读到了我的舍弟撰述的一段抒情文字:青瓦上的故乡是遥远的多愁、农历里的季节、亲人的倾诉;是童年的遥想、民间的歌谣、婉转的鸟鸣;也是李商隐缠绵的“巴山夜雨”、 。 。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 (1)文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修改。(3分) (2)请仿照画线部分,在空白横线处补写两句,要求风格一致,形成排比。(2分) 2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将故事补写完整,体现故事的幽默与智慧,每空不超过20字。(6分) (1)在一次盛大的招待会上,服务生倒酒时,不慎将酒洒到了坐在边上的一位宾客那光亮的头上。服务生吓得不知所措,在场的人也都目瞪口呆。而这位宾客却微笑着说:“ ”会场中的人闻声大笑,尴尬的场面即刻打破了。 (2)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 ”。 (3)2018年的亚运会上,韩国篮协主席方烈离场时对姚明说:“你们运气真好。”这种话,是一种不认可对方实力的不友好的话。但面对这种话,姚明则是有礼貌地伸出了手对这位韩国人说:“谢谢方教授, ”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又是对对方有力的回击。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师生延期返校。高三(1)班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展示了2月23日新华网刊发的这两张图片,讨论区一下子热闹起来。 生甲:小患者让我很感动。 生乙: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能带给我们启发。 生丙:相隔百年的两幅图值得人们深思。 …… 老师:这两张图片,给了我们许多收获。虽然我们无法返校上课,但我国抗击疫情的很多场景都是在给我们上课。 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了“独特一课,别样收获”主题征文活动。请以该班同学身份,在这堂课后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贴合背景,切合身份;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