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2力与直线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2力与直线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

力与直线运动 ‎[题组一] 运动学规律的应用 ‎1.(2020·洛阳一模)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径A、B、C三点,其中A、B之间的距离L1=‎3 m,B、C之间的距离L2=‎4 m.若物体通过L1、L2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之间的距离L等于(   )‎ A. m      B. m C. m D. m 解析:D [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通过L1、L2两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均为T,则有:vB== m/s,由L2=vBT+aT2,L1=vBT-aT2,可得:ΔL=aT2=‎1 m,所以L=-L1= m,即D正确,A、B、C错误.]‎ ‎2.(多选)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B车在A车的前面,A车以vA=‎10 m/s的速度向前匀速运动,某时刻B车关闭发动机,此时A、B两车相距s=‎200 m,且B车速度vB=‎10 m/s,B车所受的阻力恒为车重的,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车关闭发动机后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 B.B车关闭发动机后运动的位移为‎60 m C.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为25 s D.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为30 s 解析:AC [B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0.1×‎10 m/s2=‎1 m/s2,所以选项A正确;B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t1== s=10 s,此过程中B车的位移xB== m=‎50 m,所以选项B错误;A车在10 s内的位移xA=vAt1=10×‎10 m=‎100 m,因为xA<xB+s,可知B车停止时还未被A车追上,则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t== s=25 s,故C正确,D错误.]‎ ‎[题组二] 运动图像 ‎3.(2020·衡水中学模拟)如图所示,直线a和一段抛物线b分别表示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运动的xt图像.已知在t1=3 s时两车相遇,直线a和抛物线b刚好相切,t2=4 s时对应抛物线的最高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8 -‎ A.两车相遇时b车的速度大小为‎2.5 m/s B.b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b车的初速度大小为‎9 m/s D.t0=0时两车的距离为‎10 m 解析:B [由图可知,a车的速度va== m/s=‎2 m/s.两车相遇时b车的速度大小为‎2 m/s,故A错误.t2=4 s时对应抛物线的最高点,对应的速度为v=0,根据速度公式v=va-at,解得a=‎2 m/s2,故B正确;t=3 s,b车的速度为:vb=va=‎2 m/s,设b车的初速度为v0.对b车,由v0+at=vb,解得:v0=‎8 m/s,故C错误;t=3 s时,a车的位移为:sa=vat=‎6 m,b车的位移为:sb=t=×‎3 m=‎15 m,t=3 s时,a车和b车到达同一位置,得:s0=sb-sa=‎9 m.故D错误.]‎ ‎4.(多选)甲、乙两辆汽车在某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某时刻经过同一地点,从该时刻开始计时,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知(  )‎ A.从t=0时刻起,开始时甲在前,6 s末乙追上甲 B.从t=0时刻起,开始时甲在前,在乙追上甲前,甲、乙相距的最远距离为‎12.5 m C.8 s末甲、乙相遇,且与t=0时的两车位置的距离为‎40 m D.0~4 s内与4~6 s内甲的平均速度相等 解析:BC [因为t=0时,两车位于同一地点,所以当两车相遇时,两车的位移大小一定相等,由两车运动的vt图像可知,开始时甲车在前,在0~6 s时间内甲车的位移为x1= m=‎40 m,乙车的位移为x2=‎30 m,所以6 s末乙未追上甲;由题图可知,4~6 s内,甲的加速度大小a=‎5 m/s2,分析知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则有‎10 m/s-a(t-4 s)=‎5 m/s,解得两车达到速度相等所需的时间t=5 s,所以最远距离Δx=×5×(10-5) m=‎12.5 m,选项A错误,B正确.由题图可知,6 s后甲停止运动,因此相遇时,两车位置与t=0时两车的位置的距离为x1=‎40 m,所用时间为t′= - 8 -‎ ‎ s=8 s,选项C正确.根据图像可知,0~4 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为1= m/s=‎7.5 m/s,4~6 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为2= m/s=‎5 m/s,选项D错误.]‎ ‎[题组三]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5.(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3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质量为‎2 kg的物体B用细线悬挂,A、B间相互接触但无压力.取g=‎10 m/s2.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  )‎ A.B对A的压力大小为12 N B.弹簧弹力大小为20 N C.B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 D.A的加速度为零 解析:AC [剪断细线前,A、B间无压力,则弹簧的弹力F=mAg=30 N,剪断细线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对A、B整体分析,整体加速度:a== m/s2=‎4 m/s2‎ 隔离对B分析有:mBg-FN=mBa,‎ 解得:FN=(20-2×4) N=12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B对A的压力为12 N,故A、C正确,B、D错误.]‎ ‎6.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沿竖直方向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其下端固定.当弹簧的长度为原长时,其上端位于O点.现有一小球从O点由静止释放,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在此过程中,关于小球的加速度a随下降位移x的变化关系,下图中正确的是(  )‎ - 8 -‎ 解析:A [当小球和弹簧接触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kx=ma,所以a=g-.根据数学知识可知,C、D错误.当压缩到最低点时,加速度等于g,故A正确,B错误.]‎ ‎7.如图甲所示,当A、B两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时,用水平恒力F作用于A的左端,使A、B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A、B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N1.如图乙所示,当A、B两物块放在固定光滑斜面上时,在恒力F作用下,使A、B一起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A、B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N2,则有关a1、a2和N1、N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1>a2,N1>N2‎ B.a1>a2,N1<N2‎ C.a1=a2,N1=N2‎ D.a1>a2,N1=N2‎ 解析:D [对于图甲,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整体加速度a1=,对B隔离分析,A对B的作用力N1=mBa1=.对于图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整体的加速度a2==-gsin θ,对B隔离分析,有N2-mBgsin θ=mBa2,得N2=.可知a1>a2,N1=N2,故D正确,A、B、C错误.]‎ ‎8.(多选)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置一个薄长木板,长木板上表面粗糙,其质量为M,t=0时刻质量为m的物块以速度v水平滑上长木板,此后木板与物块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8 -‎ A.M=m B.M=‎‎2m C.木板的长度为‎8 m D.木板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解析:BC [物块在木板上运动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木板给的滑动摩擦力,故μmg=ma1,而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a1= m/s2=‎2 m/s2,解得μ=0.2,D错误;对木板受力分析可知μmg=Ma2,a2= m/s2=‎1 m/s2,解得M=‎2m,A错误,B正确;从题图乙可知物块和木板最终分离,两者vt图像与t轴围成的面积之差等于木板的长度,故L= m=‎8 m,C正确.]‎ ‎[B级-综合练]‎ ‎9.(多选)一条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现有一物体以速度v向右冲上传送带,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规定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则物体在传送带上滑动时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 解析:BC [物体在传送带上受到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由于摩擦力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所以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物体的速度足够大,物体在速度减小到0前,物体已经滑到传送带右端,则物体一直做匀减速运动,故B正确;若物体的速度比较小,在物体的速度减小到0时,物体仍未滑到传送带右端,则物体的速度等于0时,仍然在传送带上,由于传送带向左运动,物体在传送带上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将向左做加速运动,由运动的对称性可知,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大于物体开始时的速度大小,则物体返回出发点的速度大小仍然等于v;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小于物体开始时的速度大小,则当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后,物体以传送带的速度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故A、D错误.]‎ ‎10.(多选)质量为M的足够长的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A - 8 -‎ ‎(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上.设滑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如图甲所示.木板B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木板B的加速度a,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像,取g取‎10 m/s2,则(  )‎ A.滑块A的质量m=‎‎1.5 kg B.木板B的质量M=‎‎1.5 kg C.当F=5 N时,木板B的加速度a=‎4 m/s2‎ D.滑块A与木板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 解析:AC [由图乙知,当F=4 N时,A、B相对静止,加速度a=‎2 m/s2.对整体分析:F=(m+M)a,解得m+M=‎2 kg.当F>4 N时,A、B发生相对滑动,对B有:a==F-,由图像可知,图线的斜率k===‎2 kg-1,解得M=‎0.5 kg,则滑块A质量m=‎1.5 kg,故A正确,B错误.将F>4 N所对图线反向延长线与F轴交点坐标代入a=F-,解得μ=0.2,故D错误.根据F=5 N>4 N时,滑块与木块相对滑动,B的加速度aB=F-μ=‎4 m/s2,故C正确.]‎ ‎11.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倾角θ=37°的斜面与水平地面在P点平滑连接,通过轻绳连接的A、B两物体静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别为m1=‎2 kg,m2=‎4 kg,此时轻绳处于水平状态且无拉力,物体A与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物体B与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75.对物体B施加水平恒力F=76 N,使两物体一起向右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2 s物体B到达斜面底端P点,此时撤去恒力F.若两物体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 ‎(1)求两物体加速时轻绳上的张力T;‎ ‎(2)物体A进入斜面后,两物体恰好不相撞,求轻绳的长度L.‎ 解析:(1)两物体加速时对整体研究有 F-μ‎1m1g-μ‎2m‎2‎g=(m1+m2)a 对A物体有T-μ‎1m1g=m‎1a 解得T=22 N,a=‎6 m/s2‎ - 8 -‎ ‎(2)当B物体到达P点时二者速度v=at=‎12 m/s 之后B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有 m2gsin θ+μ‎2m2‎gcos θ=m‎2a2‎ B物体上滑距离s= A物体先在水平面上减速滑行,有μ‎1m1g=m‎1a1‎ 滑行到P点时速度设为v1,有v-v2=-‎‎2a1L A物体滑上斜面后,有m1gsin θ+μ‎1m1gcos θ=m‎1a1′‎ 因在斜面上A物体的加速度小于B物体的加速度,所以与物体B刚好不相撞,其上滑的最大距离与B的相同,则有v=‎2a1′s,解得L=‎‎2.4 m 答案:(1)22 N (2)‎‎2.4 m ‎12.如图甲所示,质量M=‎4 kg且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板的中点放一个质量m=‎4 kg,大小可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铁块和木板开始均静止,从t=0时刻起铁块受到水平向右、大小如图乙所示的拉力F的作用,F作用的时间为6 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铁块和木板在0~2 s内的加速度大小.‎ ‎(2)铁块在6 s内的位移大小.‎ ‎(3)从开始运动到铁块和木板相对静止,它们的相对位移大小.‎ 解析:(1)在0~2 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对铁块有F-μmg=ma1,代入数据解得铁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1=‎3 m/s2;对木板有μmg=Ma2,代入数据解得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2=‎2 m/s2.‎ ‎(2)t1=2 s时,铁块运动的位移x1=a1t=‎6 m,木板运动的位移x2=a2t=‎4 m,2 s末铁块的速度v1=a1t1=‎6 m/s,木板的速度v2=a2t1=‎4 m/s,2 s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对铁块有F-μmg=ma′1,解得a′1=‎1 m/s2,对木板有μmg=Ma′2,代入数据解得a′2=‎2 m/s2.设再经过t2时间铁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则v=v1+a′1t2=v2+a′2t2,代入数据解得t2=2 s,v=‎8 m/s.在t2时间内,铁块运动的位移x′1=t2=‎14 m,木板运动的位移x′2=t2=‎12 m.F作用的最后2 s内,铁块和木板相对静止,一起以初速度v=‎8 m/s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对铁块和木板组成的整体有F=(m+M)a,代入数据解得a=‎1.5 m/s2,最后2 s内铁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均为x3=vt3+at=‎19 m,所以铁块在6‎ - 8 -‎ ‎ s内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铁=x1+x′1+x3=‎39 m.‎ ‎(3)铁块和木板相对静止前木板运动的总位移为x木=x2+x′2=‎16 m,铁块和木板的相对位移大小为x1+x′1-x木=‎4 m.‎ 答案:(1)‎3 m/s2 ‎2 m/s2 (2)‎39 m (3)‎‎4 m - 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