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ww.ks5u.com 省熟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九月份阶段调研安排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劝学 劝:勉励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史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首先要联系课内外的积累,然后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D项,传,应解释为解释六经的著作。故选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或师焉,或不焉 C. 其皆出于此乎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 吾尝终日而思矣 惑而不从师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青于蓝”解释为比蓼蓝还青,“于”为介词,翻译为比;“固先乎吾”本来也比我先,“乎”为介词,相当于“于”,翻译为比。‎ B项,“风雨兴焉”解释为风雨在那里兴起,“焉”为兼词,翻译为在那里;“或师焉,或不焉”解释为有的跟从老师学习,有的不跟从老师学习,“焉”为语气助词,没有实际含义。‎ C 项,“其皆出于此乎”解释为大概都出于这吧,“其”为语气副词,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不概”;“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解释为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其”为指示代词,解释为这些、那些。‎ D项,“终日而思”解释为每天思考,“而”为连词,表示修饰的关系;“惑而不从师”解释为有了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而”为连词,表示转折的关系 故选A ‎3.下列对《劝学》和《师说》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劝学》和《师说》是古代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别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和“古之学者必有师”。‎ B. 两篇文章在论证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都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 C. 《劝学》一文论述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有指导意义。‎ D. 韩愈的《师说》突破了一般人对老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受业”,扩大到“传道受业解惑”;同时针对“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全新观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时应该认真阅读课文,分析其中的内容,体悟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B项,“两篇文章在论证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都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错误,《劝学》主要运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 机器人新闻是使用算法自动从结构性数据中生成的新闻,这种依赖数据生成新闻的程序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高速生产出海量的内容。所谓机器新闻写作是一种自然语言生成引擎,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AI)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最后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由此可见,机器人新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自动化,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新闻。‎ 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备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器人新闻俨然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紧随着西方国家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成功实践,近几年来,把机器人撰写新闻稿件应用于新闻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 ‎(摘编自《机器人新闻:开启新闻生产模式新样态》)‎ 材料二:‎ 最先出现的腾讯梦幻写手,第一次将AI(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中;新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则是开启了央媒机器人写稿的先河;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让写稿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了2.0的时代。其它的如阿里巴巴与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等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利用机器人生产新闻过程的大潮中,并推出了自己的新闻机器人“DT稿王”和机器人“小南”。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促进传媒业传统思维的转化、采编流程的优化以及内容结构的深化,日渐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最佳触媒。‎ 人工智能在目前还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但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物联网时代的海量传感器可能使媒体面临更多的大数据挖掘报道,这将使机器人新闻的优势持续扩大。‎ 同时,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人工智能也能轻松地对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 那些重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比如初发地震、突发性洪涝灾害等专业新闻媒体可能无法实时记录的场景,对于机器人新闻来说并不值一提,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将被普遍应用》)‎ 材料三:‎ 目前的AI写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背后的潜力依然让“靠写字谋生”的笔者不能平静。如今,业内都在讨论AI的“奇点”,“奇点”可以理解为AI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变成强人工智能。李开复认为,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可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AI)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智慧)可能仅仅需要一天的时间。‎ 虽然当下,写作者还可以惴惴度日,但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奇点真的来临,作为写作者的人的价值真的毫无存在的必要了吗?‎ 雨果科幻文学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给出了她的思考:“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计算能力和文字转化,而是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你给AI再多次的训练,它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了。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 ‎(摘编自《机器人书写时代到来,营销行业将被彻底颠覆》)‎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机器人新闻起源于西方国家,广泛运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俨然成为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B. 人工智能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的优势还将持续扩大,但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C. 人工智能可充分利用其数据处理能力的优势,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从而生产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阅读产品。‎ D. 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写作者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但写作者的人的价值依然存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机器人新闻,具有“多、快、好”的特点,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正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 B. 人工智能不仅可将人从日常繁重的写作流水线上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以更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 C. “奇点”的来临虽然对写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它不理解“值”背后的含义,更缺乏写作者的个性化思考。‎ D.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写到了国内媒体对机器人新闻的重视,但前者重在介绍机器人新闻写作新样态,后者重在介绍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情况。‎ ‎6. 机器人新闻有哪些优点和局限?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C ‎ ‎6. 优点:①自动化程度高、写作效率高,发稿多快好。②可以用来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生产出定制化的新闻。③在地震突然来临时等传统媒体无法实时直播的领域,能精准、有效、最快发布信息。‎ 局限:①无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力,目前只能报道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②机器人只能靠函数和概率,无法理解背后的含义,更无法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③机器人无法具备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 ‎【解析】‎ ‎【4题详解】‎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选项A,“广泛运用”有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可知,只是“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故答案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它”应指人工智能。根据原文可知,它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了。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故答案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筛选、概括、整合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域,第三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归类。‎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要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中国 ‎“人治”和“法治”相对称。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η。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实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的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說,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 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孔子一再的用“克”学、日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孔子一再的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统治的所谓人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改)‎ ‎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法治是通过国家的权力推行其所支持的法律规则来维持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治理方式,其实质是“人依法而治”,并非不靠人来执行。‎ B. 人治只是把统治者个人好恶作为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来进行统治的一种治理方式,它不需要法律,以统治者所掌握的权力作为推行的力量。‎ C. 礼治是按照整个社会历史累积形成的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来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治理方式,人们经过教化,依照某种仪式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D. 法是依靠国家权力来保障其效力,礼维持规范的力量则来自于传统。法治和人治的区别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上。‎ ‎8.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没有法律并不影响乡土社会下的秩序。它自有一套规范人们行为的规范,无需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B.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依靠礼加之于人来限制人的行为的,一个人如果失礼,不仅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会在道德上受人唾弃。‎ C.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社会,人口流动小,土地也很少变动,所以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可以凭借自己和前人的经验、规定的方法行事即可。‎ D. 乡土社会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因为环境的改变会产生新的问题,过去证明有效的生活方法无法应对这些问题,无法保证传统的效力。‎ ‎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谓“学而时习之”,乡土中国时代,一个人只要能学到社会所累积的有效经验,就能应对人生道路上可能发生的问题,获得满足需要的愉快。‎ B. 所谓“言必尧舜”,乡土中国是个崇古的社会,这是因为生活环境变化不大,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经验可以作为后代生活的保障,值得保守下去。‎ C. 所谓“富而好礼”,人对礼的服从是主动地,只要是主动服礼,就可以形成敬畏感,使人服膺,为人所好,从而内在地限制人的行为。‎ D. 所谓“克己复礼”,礼的养成并不是由本能或天意自动形成的,要求自我的克制与约束,主动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不能离开社会。‎ ‎【答案】7. B 8. B 9. C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人治只是把统治者个人好恶作为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表达太绝对,原文为“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统治的所谓人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意思是礼治是一种人治,但它并不是以统治者个人好恶为准则的。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B项,“一个人如果失礼,不仅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会在道德上受人唾弃”理解有误,原文为“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所以一个人如果失了礼就不仅仅会在道德上受人唾弃。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只要……就可以……”理解有误,原文为“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对礼的服膺需要经过教化的过程。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千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 ‎“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衫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央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片公园走去。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说到做到,眼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 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千,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的形状是牙青、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 ‎“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 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廓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 当马可瓦多带着少得可怜的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夹板,柴火烧得很快。‎ ‎“森林里!”小孩说。‎ ‎“什么森林?”‎ 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既然这么简单,而且也的确不错。要新的柴火,还是学小孩的方法比较好。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 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说,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那个晚上,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警察阿斯托弗便骑车去巡查。‎ 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的树木陪着他转动,大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阿斯托弗刹住车:“喂!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 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溜烟跑掉了。‎ 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 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嘠嘠声远远传送开来。‎ ‎(有删改)‎ ‎10.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马可瓦多一家人在寒冷中呼出的气息像各种云雾,既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也是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反映沉重的生活,是“含泪的笑”。‎ B. 小孩们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并看到树枝的形状像牙膏、脸、乳酪等,遍布的树叶是字母,表明孩子们极富想象力和他们的天真可爱。‎ C. “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这幅滑稽的画面既有对马可瓦多的同情,也有对他自私行为的讽刺。‎ D. “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这两处描写,表现了马可瓦多躲过警察巡查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11. 小说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2. 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请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0. A 11. ① 开头的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严寒,为马可瓦多一家设置了极度窘迫的生存环境。 ② 开头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马可瓦多和小米开尔兄弟出门找柴取暖的情节做了铺垫。 ③ 结尾通过描写环境的安静和寒冷,衬托了马可瓦多内心的孤独和凄凉。④ 首尾都描写了环境的寒冷,突出了以马可瓦多为代表的底层人窘迫的社会处境,/表达了对他们艰辛生活和不幸命运的同情。 ‎ ‎12. 荒诞 : ① 情节荒诞 。如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做森林,(马可瓦多知道了小米开尔拆的是广告牌还要学习小米开尔的做法,)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 ②笔法荒诞 。小说情节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如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却把小米开尔写成连树和广告牌都分不清,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 ‎ 真实:① 塑造的人物真实 。马可瓦多和家人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底层人物的代表,真实可信。 ②情节设计符合逻辑,具有艺术真实性。如介绍小米开尔“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使后面他把广告牌当成树林的情节显得合理可信;叙述阿斯托弗的近视以及他不戴眼镜的原因,为下文阿斯托弗没看见蜷缩着的马可瓦多这一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 ③ 反映的社会生活(社会情况)真实 。底层百姓在极度严寒和窘迫中,往衣服里塞报纸御寒、砍柴取暖,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B项,“表明孩子们极富想象力和他们的天真可爱”不当,这样写是为了照应上文“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C项,“也有对他自私行为的讽刺”不当。作品对马可瓦多是同情的态度,没有讽刺。D项,“表现了……轻松喜悦的心情”不当。“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表现的是马可瓦多躲过警察巡查后的“庆幸”心情,“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也不能表达“轻松喜悦的心情”。故本题选A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找到句子,然后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从“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心理”“暗示人物的命运和文章的主旨”的角度作答,此题句子在文章的小说开头和结尾,开头“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写出天气的严寒,为马可瓦多一家设置了极度窘迫的生存环境;从结构看,“寒冷”为下文马可瓦多和小米开尔兄弟出门找柴取暖的情节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结尾“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 描写环境的安静和寒冷,从人物的角度衬托了马可瓦多内心的孤独和凄凉;综合看;首尾都描写了环境的寒冷,首尾照应,突出了以马可瓦多为代表的底层人窘迫的社会处境,表达了对他们艰辛生活和不幸命运的同情的主旨。‎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请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此题考核探究作品情节的能力。这要要阅读全文,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探究作品的风格,题干中给出具体的答题方向,作答时提出“荒诞”和“真实”的表现然后列举文中的具体例子分析即可,如情节荒诞,然后列举文中的具体内容,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做森林,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 其它同理。‎ ‎【点睛】此题考核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另外环境描写在文章的不同位置,其作用也各不相同。‎ 三、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责,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適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適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適嗣。‎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B.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C.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D.‎ ‎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適嗣指正妻所生的长子,此处实指王位的继承人。適,通“嫡”,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 B. 在等级分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天子死曰薨,诸侯曰崩,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 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可作平辈之间的拜礼,也可作请罪之辞,还可用于重大的事情请求时。‎ D. 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如虎符、符节。玉符,指玉制的一种凭证。‎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吕不韦是一个非常有经济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他以商人的敏锐触觉发现了子楚身上隐含的巨大利益,并由此拉开了以重金对子楚进行政治投资的序幕。‎ B. 子楚一开始并不信任吕不韦,直到吕不韦道出“自己的门庭要等待子楚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的一席话,子楚才感觉到吕不韦不简单,并与之深入交谈。‎ C. 吕不韦非常明了当时秦国的形势,所以能够为子楚正确分析所处形势,并指明前进方向,使子楚叹服并承诺将来共享政治利益。‎ D. 吕不韦做事非常讲究策略,为了帮助子楚接近华阳夫,他就先接近华阳夫人的姐姐,还将自己购买的奇物玩好都送给了她。‎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答案】13. C 14. B 15. D ‎ ‎16. (1)子楚的母亲叫夏姬,不受(不被/得不到)宠爱。子楚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因而)对子楚不以礼相待。(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吃尘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因为用心专一啊。‎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根据句意及句式等断句。“子楚,秦诸庶孽孙”是判断句,排除选项B;“车乘进用不饶”是说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居处困”是说他生活困窘,两句都是描述的他的处境,后面总结说明子楚处境“不得意”,所以应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 ‎”。“曰”是代指吕不韦说话,“见而怜之”与“曰”都是吕不韦的行为,在“曰”之前要断句。这段话翻译为: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屯积待价而沽。”故选C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天子死曰薨,诸侯曰崩”表述有误,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D项,“他就先接近华阳夫人的姐姐,还将自己购买的奇物玩好都送给了她”表述有误,原文“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所以是送给了华阳夫人。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毋爱”,不被宠爱;“质子”,人质;“数”,多次;“礼”,以礼相待,句子翻译为:子楚的母亲叫夏姬,不受(不被/得不到)宠爱。子楚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因而)对子楚不以礼相待。第二句的得分点为:“爪牙之利”,锋利的爪子和牙齿。“筋骨之强”,强健的筋骨;上,向上;下,向下;用,因为。句子翻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吃尘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因为用心专一啊。‎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 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太子去世了。到了昭王四十二年,秦王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就把她立为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子楚,子楚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子楚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 ‎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屯积待价而沽。”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子楚,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子楚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吧,竟然还说什么光大我的门庭呢!”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子楚心里明白吕不韦说的意思,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太受秦王宠爱,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假如秦王去世,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子楚说:“是这样。那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她们立你为太子。”子楚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 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趁此谈及子楚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子楚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夫人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姐姐劝说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听了认为说的对,就趁太子方便的时候,委婉地谈到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非常有才能,来往的人都称赞他。接着就哭着说:“我有幸能填充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子楚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安国君答应了,就和夫人刻下玉符,决定立子楚为继承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竞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17.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劈头自问,其中暗含诗人无所事事的烦闷。‎ B. 三、四句用“古树”和“秋声”交代诗人居住的环境。‎ C. “鲁酒不可醉”中的“鲁”指的是当时诗人所在地——山东,这句诗是说鲁酒不能醉人。‎ D. 第六句“空复情”中“空”的意思是徒劳地、白白地。‎ ‎18. 从结尾来看,这是一首思念之作,请简要说明中间四句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 ‎【答案】17. C 18. 三、四句借景抒情,诗人借萧瑟凄清的环境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苦;五、六两句借事抒情,诗人借助“鲁酒”和“齐歌”排遣愁绪,但没有成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深。‎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阅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诗中找到对应的诗句,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 C项,“鲁酒不能醉人”是错误的。“鲁酒不可醉”是说杜甫走后,作者没有那个兴致去痛饮酣醉,即使鲁地的酒也不能排解作者心中的愁绪。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基本技能。解答此类题型要概括诗句的内容,抓准手法,明确手法的效果,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本题很明确的告诉要从景、事、情的角度赏析诗句,首先明确写了那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景物描写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两句借景抒情,表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怀念;“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借事抒情,将内心的苦闷进行排遣,突出一种强烈的深思之情。可结合上述分析作答。‎ 四、情景默写题(10分)‎ ‎19.名句默写。‎ ‎(1)《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 谬心态。‎ ‎(3)诗人毛泽东诗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不禁触景生情,想到国家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引发追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源记》描写桃源中美好生活环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故不积跬步 (2). 无以至千里 (3). 位卑则足羞 (4). 官盛则近谀 (5). 怅寥廓 (6). 问苍茫大地 (7). 谁主沉浮 (8). 土地平旷 (9). 屋舍俨然 (10).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跬、至、谀、寥廓、苍茫、俨。‎ 五、语言表达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甲】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丙】“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巳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20.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络绎不绝 B. 跃然纸上 C. 关于 D. 观照 ‎21.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0. C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词语的正确使用,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A项,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此处指来看展的观众连续不断。‎ B项, 跃然纸上:活跃地显现在纸上。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此处指画中各景物十分生动逼真。‎ C项, 关于:介词,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或定语。此句想表达对绘本创作者而言。词语与句子意思不相符。‎ D项, 观照:原为美学术语,现也指仔细观察,审视的思考比较。此处指绘本作者需要对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和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进行思考并在作品中给出反映。‎ 故选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掌握有关标点符号的用法,尤其是特殊的用法,然后分析前后句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 A项,甲句中的“:”是错误的。“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是对“插画”的解释,“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解释的是“绘本”,两者之间应该是并列关系,“:”可以改为“;”或者“。”故选A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出版社除了将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个必选项。‎ B. 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程序能删繁就简的原因,仰赖的就是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 C. 观众跟随着这档浸润理想情怀的节目,回顾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感知科学家的创造力,把握时代的脉搏,激发前进的动力,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D. 该研究团队揭示了用化学方法制备干细胞的科学原理,开发了简单、高效制备干细胞的新技术,为优化制备途径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和解决方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A项,语序不当,“除了”二字应在“出版社”前面。B项,句式杂糅,去掉“原因”或“仰赖的”。C项,主谓搭配不当,“受到各界一致好评”的应该是“节目”,而不是“观众”。‎ 点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六、作文(60)‎ ‎23.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我们上路吧。‎ 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我喜欢 去遥远的地方 用卑微的身体 穿越曼妙的时光 我不在这里 也不在那里 我在路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带着梦想出发 在漫漫人生之路中,梦想,总能指引着我们前进。但是,一路走来,很多人的梦想总是像那山峰上的巨石,摇摇欲坠,或许,梦想是多变的。那儿时的稚音口口声声的重复"我要当什么?”,可是这只言片语,往往不能埋藏心……‎ 幼儿园时的记忆是那么的模糊。但我依旧清晰的记得,我口中冒出的那句“我要当一个科学家”。我很热爱科学,但那只是启蒙科学,可我那时不懂。那是一个夏天,烈阳高照。妈妈牵着我稚嫩的小手,我突然问妈妈:“妈妈,你说我长大是做一个科学家还是画家?”妈妈沉思了一会,笑着说:“做个科学家吧!”我开心地答应了一声:“好!”就这样这个“梦想”就悄然地落进了我的心头。‎ 上了小学,那个梦想悄然被淹埋了。我一度茫然过,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我曾经无数次幻想,什么电影明星、考古学家、歌手……,数不胜数。终于,在那一个晴空万里的周末,我偶识了这样一款游戏。‎ 我的一位表哥到我家做客,在电脑上下载了一款游戏。于是,我开启了一扇电竞事业的大门。‎ 我很爱这款游戏,我也只玩这款,每当休闲之时,我总会玩上半小时。‎ 可是,噩运很快就来了。父亲是农村出生,他发现我玩这种游戏,二话不说就把电脑给砸了,他暴跳如雷,对我大声吼道:“这些游戏你不能玩,你要好好读书,读书才是你唯一的出路,所有的游戏都只会让你上瘾,不要接触这些游戏!”父亲把我禁闭了两天。‎ 我第一次落了泪,我对游戏只是热爱,对络是科技的,为什么父亲不懂,把它当成洪水猛兽。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提及这款游戏,一心只放在学习上。‎ 不知过了多久,我无意中得知大学中马上就多了电竞这个专业,我心中怦然心动,这是我的梦想啊!可是,我依旧不敢去触动父亲心中的那块逆鳞。我找到了母亲,向她倾诉了我心中的梦想,母亲理解我,便和我“约发三章”,她允许我玩游戏,但必须克制住自己,把控好时间,不许成瘾。于是这颗“电竞梦想”的种子在心头悄悄绽放了……‎ 上了初中,繁重的学习使我体会到了学习的累,至此己经很久没有玩游戏了。但这份“电竞梦”被我埋藏在心底,或许有许多人不理解,会反对,但我依旧要执着追寻。‎ 在我的人生,那山峰上的巨石己经不再摇曳,电竞梦想的种子已经发芽,在逐梦的道路上,我会不懈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带着梦想出发,正像这款游戏的宣传言一样:“英雄,逐梦传奇!”‎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重点考查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本材料的核心是“路”与“梦想”。三句充满哲理性的话都说到了“路”。那我们首先就要理解这里的“路”指的是什么,它指的是我们的选择,我们的梦想。我们要想成功,必须要先有梦想,然后还要为我们的梦想付出实际行动,要一直在路上,不忘初心,尽管前路有艰险,有困难,但一定要勇往直前,坚持走好自己的路。有关“梦想”我们可以从梦想是什么写起,我们该怎样去实现我们的梦想,唯有一直在实现梦想这条路上坚持不懈,执着追求.本文要求写记叙文,但一定要理清思路,把追梦的过程写清楚,要写出矛盾,写出波澜。可以运用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多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来展示自己的文字功底。‎ 立意:‎ ‎1、人生与梦想;‎ ‎2、带着梦想上路;‎ ‎3、梦想需要起航;‎ ‎4、为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等等;‎ ‎5、扮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 素材:‎ ‎1、从小我就偏爱文字,那些拼合的汉字就是一个个小精灵,活泼可爱。每次我看见它们从我的笔尖落下,在纸上翩然起舞,我的心情就被快乐充满。每当我心情不好时,我就会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拿起笔,将哀愁化作文字,它们代表着我的喜怒哀乐,我认真的书写它们就像在书写我的人生,我的精彩。‎ 时光流逝,一眨眼,我从懵懂孩童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但我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我的梦想。除了自己写文章,我还学会了读书。我从那些优秀作家的书里汲取知识,营养。我把好的文字记录在自己的本子里,我觉得这是一种充实,这让我的文章也随之生动。我的写作也在一点点提高,我看着自己的获奖作文,内心有种满足在迅速膨胀,我整个人都斗气十足。我知道不论路有多么艰辛,我都会勇往直前。‎ ‎2、上了初三我,有如山似海的作业。但我总不忘在闲暇时翻几页书,写几篇文章。可是最近中考的紧张气氛令我再没有时间想这些,有时候读书写字占了我的大半时间,母亲总是训我:“你老写这些东西有什么用,知不知道还有几天就中考了,你的英语最差劲要赶快补补,现在只有过了中考的大门,你才有机会才有时间去实现梦想,你要好好想想!”我低声应道:“我知道了。”‎ 母亲的话没有错,我现在最重要的是中考。现在我要先放下写作一段时间,专心学习,把各科成绩提高上去。但我不会放弃我的梦想,因为我是带着梦想出发!因为我相信有梦想才会有奇迹!‎ ‎3‎ ‎、今年暑假的第三个星期五的下午,爸爸把我带到“荣光俱乐部”练乒乓球。爸爸找了一个初中生和我打乒乓球,那个初中生哥哥一直发不同的球。一会儿发上旋球,一会儿发下旋球,一会儿发长球,一会儿发短球,我都不知道怎么接球了。他连续发了十二个球,我只接住了八个球。打了一会儿,我就累得满头大汗了。那个哥哥一会儿发到我的左手边,一会儿发到我的右手边,我的脚像两根绳子缠在一起了,不知是往哪边跑是好。跑了一会,我跑不动了,但是要为了梦想,我要坚持下去,对自己说:“为了梦想,不怕累,勇往直前。一定要坚持,一定要努力!”‎ 结构层次:‎ 记叙文可用线形结构。即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在高考考场,要想写出代表高中水平、符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要求的优秀的“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必须至少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有意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表现力,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意蕴。这篇范文把自己的梦想以及在追梦路上的坎坷和不放弃都写了出来,而且文章富有波澜,通过自己和父亲之间的冲突来表现自己对追逐梦想的坚定。‎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