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6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6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题组层级快练(六)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时间:30分钟 分数:90分)‎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依次是 (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是哪两个圈层的关系(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图中①向③供水,同时又能向②进行渗透,说明是水圈;③需要供水,且能提供氧气,则是生物圈;④能降水,说明是大气圈;②接受降水和渗透,是岩石圈。第2题,“落红”来自生物圈,“化作春泥”是指花经过分解成为无机物,释放到岩石圈中;“护花”是指存在岩石圈中的无机养分,重新被植物吸收。所以反映了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关系。‎ ‎3.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早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答案 D 解析 地壳厚度越薄,地震波传来所需时间越短。海洋地壳比陆地地壳薄,‎ 5‎ 平原地区地壳比高原地区地壳薄。‎ ‎(2016·扬州模拟)科学家在中国安徽发现一具23亿年前陆上胎生鱼龙化石,下图为鱼龙化石照片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鱼龙化石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 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花岗岩 ‎5.鱼龙化石所属岩石形成过程中所受地质作用对应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4.C 5.B 解析 第4题,生物化石都属于沉积岩。第5题,图中沉积物经过箭头②指向甲,即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变成沉积岩。丙符合“三进一出”特征,即为岩浆,进而可判断丁为岩浆岩,乙为变质岩,①为变质作用,③为重熔再生,④为上升冷却凝固。‎ ‎(2016·江苏高考改编)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①箭头指化学沉积作用 ②箭头指搬运作用 ‎③箭头指固结成岩作用 ④箭头指火山喷发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5‎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岩石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答案 6.C 7.A 解析 第6题,①所示箭头表示一些离子在水的作用下形成岩石,属于化学沉积作用;②所示箭头表示沉积物变成沉积岩,应为固结成岩作用;③所示箭头为变质岩变成沉积物,应为外力作用;④所示箭头为岩浆喷发进入大气,是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故①④正确。第7题,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所致,与地球内能的释放关联较少,B项错误;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C项错误;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与板块运动有关,是地球内能的表现,与大气增温没有必然联系,D项错误。‎ ‎(2016·昆明期末考试)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读图回答8-9题。‎ ‎8.有关图中字母所示内容,正确的是(  )‎ A.a是外力作用 B.b是冷却凝固 C.c是变质作用 D.d是重熔再生 ‎9.关于图中数字代表内容,正确的是(  )‎ A.①是沉积岩,板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B.②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C.①是岩浆岩,花岗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D.②是沉积岩,石灰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答案 8.C 9.B 解析 第8题,a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b是重熔再生,c是变质作用,d是外力作用。第9题,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②岩浆岩,侵入岩以花岗岩为代表,喷出岩以玄武岩为代表;三大类岩石受外力作用都可变成①沉积岩;板岩是变质岩。‎ ‎(2016·成都模拟)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此回答10-11题。‎ ‎10.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11.浅层地能的主要能量来源最可能是(  )‎ 5‎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 答案 10.A 11.A 解析 第10题,地壳平均厚度大约是‎17千米,浅层地能蕴藏在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所以属于地壳。第11题,地球浅层地表主要是靠外来的能量提供给地表然后下传给浅层地壳,故浅层地壳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量的供应。‎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6分)‎ ‎12.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射电望远镜是指观测和研究来自天体的射电波的基本设备,射电望远镜选址对无线电环境条件要求很高。我国正在建造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口径‎500米,选址在贵州平塘县大窝凼天坑。大窝凼地处深山,人烟稀少,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窝凼地质时期曾是一片浅海,海底沉积了深厚的石灰岩。‎ 材料二 大窝凼地貌图及其所在地局部区域图。‎ ‎(1)简述大窝凼从海底石灰岩形成天坑的地质过程,并分析在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射电望远镜项目选址该地的优势条件。(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地区除石灰岩外,花岗岩、大理岩等也分布广泛。推测该地花岗岩、大理岩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地壳隆升(或地壳抬升)(2分);流水溶蚀(或侵蚀),地面塌陷。(2分)‎ 5‎ 土层薄,土壤贫瘠(2分),地表水储存条件差(2分),地势起伏较大。(2分)‎ ‎(2)可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喀斯特地貌区,岩石透水性强,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渗透,便于排水;人口稀少(地处偏僻),无线电磁的干扰小(干扰信息小);位于高原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清洁或大气透明度高);周围高山环绕,能有效屏障周围的人为电磁波干扰。(每要点2分,答对四点得8分)‎ ‎(3)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岩浆活动频繁,岩浆侵 入形成众多的岩浆岩(花岗岩)(3分)。地质时期形成的石灰岩,受岩浆的影响(温度、压力变化),发生变质作用成为大理岩。(3分)‎ 解析 第(1)题,海底沉积的石灰岩经地壳抬升至地表,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被流水溶蚀塌陷,而形成天坑。喀斯特地貌对自然环境特征的影响,主要从对水文、对土壤、对地形地势等角度分析。第(2)题,从地形分析工程量小,从地貌分析不易积水,对设备腐蚀较少,从人烟稀少等分析环境好。第(3)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可以分析其形成过程。‎ ‎13.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和某地剖面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1)图甲中方框内的地理事物: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6分)‎ ‎(2)写出图甲中数码所表示的地质作用名称:①________作用,③________作用。图甲中________(填数码)可表示花岗岩的形成。(6分)‎ ‎(3)若形成图乙中A地貌的岩石为石灰岩,则其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B岩石形成________(早于或晚于)A岩石。(4分)‎ ‎(4)图乙中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6分)‎ 答案 (1)沉积岩(2分) 岩浆岩(2分) 岩浆(2分)‎ ‎(2)变质(2分) 重熔再生(2分) ④(2分)‎ ‎(3)沉积岩(2分) 早于(2分)‎ ‎(4)E、D、C。(全部正确得6分)‎ 解析 第(1)题,图甲表示的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各环节中,沉积岩可以和变质岩互相转化,所以甲是沉积岩;据此乙是岩浆岩;岩浆岩由岩浆形成,丙为岩浆。第(2)题,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所以①为变质作用;结合上题,丙为岩浆,所以③为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所以是重熔再生作用。岩浆喷发且没有喷出地表形成的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结合上题,丙为岩浆,乙为岩浆岩,所以,花岗岩的形成即是由岩浆至岩浆岩的过程,即④。第(3)题,石灰岩属于沉积岩,B 5‎ 位于A岩石的下部,故形成早于A。第(4)题,图乙中E、D是沉积岩,其形成年代E早于D。C-花岗岩是侵入岩,它侵入到了D中,所以其形成最晚。‎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