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四校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丽水四校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9年12月高三阶段性考试历史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韩非子曾说:“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A. 仁政德治 B. 无为而治 C. 兼爱非攻 D. 严刑峻法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可知是法家思想,反对仁义、仁政、道德教化,主张严刑峻法,故D项正确。A项仁政德治,与材料信息“慈母有败子”“德厚之不足以止乱”矛盾,排除。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与材料强调严刑峻法不符,排除B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材料强调严刑峻法不符,排除C项。‎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结合法家思想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材料体现的这一文学体裁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 B. 屈原 C. 李白 D. 苏轼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想象丰富、句式灵活,多用兮字,出自屈原的《离骚》,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3.《元史·地理志》记载:“大率以路领州、领县,而腹里或有以路领府、府领州、州领县者,其府与州又有不隶路而直隶省者。”这表明元代 A. 二级制是政区层级的主体 B. 州是地方最低的行政区划 C. 中书省直接控制地方区域 D. 地方政区层级比较复杂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路领府、府领州、州领县者,其府与州又有不隶路而直隶省者”,表明元代地方政区的层级复杂,D项符合题意;材料“路领府、府领州、州领县″表明元朝的政区层级实行路、府、州、县四级制,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州领县者”表明州并非地方最低的行政区划,B项不符合题意;元代地方设置行中书省进行管理,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4.乾隆二十二年(1757)规定,“明岁赴浙之船,必当严行禁绝,将来止许在广州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对该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 清朝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B. 江浙等省民间对外贸易繁荣 C. 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D. 乾隆允许在江浙等省定期对外贸易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明岁赴浙之船,必当严行禁绝”“将来止许在广州收泊交易……不准入浙江海口”,说明清朝只开放广东供外国商船的收泊交易,限制了外国商人的来华贸易,故排除AD,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易而非民间对外贸易,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C。‎ ‎5.“一、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四、开顺天府、沙市、湘潭、重庆、梧州、苏州、杭州七处为通商口岸。”以上是19世纪末某国拟定的对清政府条约草稿,后经谈判部分得以通过。与该草稿直接相关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1894年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朝之间上千年的宗藩关系正式终结,朝鲜名义上获得了独立,割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给日本,故C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19世纪上半期,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9世纪中期,时间均不符,故AB不符合题意;1900年到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清王朝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没有开埠通商的内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1917年胡适说“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为此,他写了 A. 《文学改良刍议》 B. 《文学革命论》‎ C. 《狂人日记》 D. 《庶民的胜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1917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认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反对滥调套语,主张行文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故A符合题意;《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的文章,主张对当时文学的面貌进行改革,故B不符合题意;《狂人日记》是鲁迅批判封建礼教的小说,《庶民的胜利》是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下表是中国对外贸易情况表。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一战期间 A. 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 B. 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D. 资本主义国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大致反映一战期间我国进出口方面的信息,反映中国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信息,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经济形式的比重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无关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故B不符合题意;表格表明就算一战期间,美日也没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下列社会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新式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装 ②开展剪辫易服、迫令放足活动 ‎ ‎③摩托车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  ④电话传入中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④②①③ D. ④③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20世纪20‎ 年代以后,新式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辛亥革命后,开展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等移风易俗活动。摩托车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是在改革开放后。19世纪80年代初,外国人在中国开通了第一部电话,按时间先后排序为④②①③,故排除ABD,C项符合题意。故选C。‎ ‎9.中共一大和二大会址相距路程步行不过20分钟,但这短短的20分钟,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却是非同寻常。因为这“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 A. 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 形成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C. 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D. 脱离共产国际指导而成熟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故B不符合题意;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A不符合题意;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国共产党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故C不符合题意;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脱离共产国际指导而成熟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国民政府声明“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与此声明发表直接相关的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1937年8月13日,日舰向上海闸北炮击,是为八一三事变。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于是,国民政府发表声明,表示“实行自卫,抵抗暴力”,故D符合题意;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故A不符合题意;1935年的华北事变和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但由于尚未直接威胁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国民政府尚未发表“实行自卫,抵抗暴力”,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下图所示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一次重要战役。该战役 A. 淮海战役 B. 辽沈战役 C. 平津战役 D. 徐州会战 ‎【答案】A ‎【解析】‎ 由图中的“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国民党军总部”可以判定这一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故排除D;结合地图中的“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徐州”可以判定应该指的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故选A而排除BC。‎ 点睛:学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对于空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一些重要的地理位置或者古今地名的对照等,都是在解答选择题时值得关注的细微信息;再有就是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战争或者什么路线之类的信息,则需要结合地图进行把握。这一题就需要结合地图中的军队名称和地名来仔细推敲。‎ ‎12.“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这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 B. 适应当时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 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增产增收非常显著,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当时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故B符合题意;我国没有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故A不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故C不符合题意;我国是十二大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下列不属于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A. 让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B. 组建陪审法庭和四百人会议 C. 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D. 限制第四等级公民的部分政治权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是伯里克利时期的措施,故C符合题意;梭伦改革废除雅典公民以人身作抵押的一切债务,禁止再以人身作抵押,把欠债的平民变为奴隶并废除了“六一汉”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时期,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作为最高行政机关,设立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任何公民都有权上诉,故B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时期,按照财产的多少将公民划定为四个等级,等级不同,政治权利大小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观察下图,②处的商品主要是 A. 黑奴 B. 茶叶 C. 胡椒 D. 镜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包括三个不同阶段。从欧洲到非洲称为出程,所载货物为枪支、工业产品等;从非洲到美洲为中程,船上所载为奴隶;从美洲到欧洲为归程,所载货物为烟草、蔗糖等。图中①处为出程,②处应该是黑奴,故本题答案选A项;BC项并非在三角贸易中,而是在东西方贸易中;D项应是③处。‎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市场的拓展·殖民扩张 ‎【详解】‎ ‎15.有学者认为,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有了重大突破。这种“突破”主要表现在后者 ‎①崇尚理性 ②追求人的彻底解放 ③强调人文主义 ④形成浪漫主义思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崇尚理性,①正确。启蒙运动反对教权主义、专制主义和贵族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追求人的彻底解放,②正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不属于启蒙运动的突破,③错误。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④正确,故选择①②④组合,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 ‎16.基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前车之鉴,英国议会决定以法律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自己的权力,为此颁布了 A. 《联邦宪法》 B. 《航海条例》 C. 《权利法案》 D. 《邦联条例》‎ ‎【答案】C ‎【解析】‎ ‎【详解】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限制王权的法案《权利法案》,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故C符合题意;《联邦宪法》是美国1787年制定的,故A不符合题意;1651年英国颁行《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所有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把矛头指向荷兰,故B不符合题意;《邦联条例》是1777年11月19日大陆会议通过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了 ‎①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②德国的古典哲学③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④法国人民主权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了傅里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黑格尔等人的古典哲学,英国大卫.李嘉图等人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故①②③符合题意;法国人民主权说是资产阶级思想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的对象,故④排除。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18.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下列关于这部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B. 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C. 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D. 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分布相联系的思想,故D说法符合题意;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标志着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牛顿经典力学把自然界的一切力学现象都囊括在力学体系中,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B项表述不符合题意;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主要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C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在1944年5月,英美将实行‘霸王’战役并进攻法国的南部。届时,苏军将在东线发动攻势,以阻止德军由东线向西线调动。”该决议出自于 A. 开罗会议 B. 德黑兰会议 C. 波茨坦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答案】B ‎【解析】‎ ‎【详解】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主要通过对德作战一致行动,直到打败它,并决定在1944年5月实行‘霸王’战役,即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故B项符合题意;1943年的开罗会议决定对日作战到底,直到其投降,故A项不符合题意;1945年得波茨坦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精神,并发表促令日本投降的公告,故C项不符合题意;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主要內容是彻底消灭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役的发生地。这一战役 A. 改变了美国的“中立”政策 B. 标志着太平洋战场出现转折 C. 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D. 使美国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片反映的是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它是太平洋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继中途岛战役之后日本的再次失败,也是日本从战略优势走向劣势的转折点,宣告美国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故D符合题意;美国早在1941年的《租借法案》的出台宣告美国的“中立”政策,故A不符合题意;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标志太平洋战场出现转折,故B不符合题意;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林直道在《现代日本经济》中写道:“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企业进行高积累……”这反映了日本实行 A. 社会市场经济 B. 计划经济体制 C.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政策 D.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企业进行高积累”,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这是政府主导型经济的特征,故D项符合题意;社会市场经济主要特点是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并存、经济杠杄与政府引导并用、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并重,A不符合题意;计划经济是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设想,故B不符合题意;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政策,将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相结合,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1950年5月法国外长舒曼指出:“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高级联营机构”‎ ‎①加强了成员国的经济和政治联系 ②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 ‎ ‎③使西欧摆脱了北约的束缚 ④为欧洲统一奠定了较好的政治基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普遍衰落,欧洲国家要求联合与合作的必要性强烈表现出来,而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最大障碍就是法德关系。法国外长舒曼的建议就是着眼于法德之间的和解,法德实现煤钢的共同生产,不仅促进了法德关系的改善,还为西欧国家的联合铺平了道路,为欧洲联合奠定基础,故①②④符合题意;当时,西欧洲尚无法摆脱北约的束缚,故③错误。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以上内容出自 A. 1949年《共同纲领》‎ 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1956年《论十大关系》‎ D. 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故B正确。1949年《共同纲领》没有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故A排除。1956年《论十大关系》,也未涉及社会制度与国家性质问题,故C排除。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同样未涉及社会制度与国家性质问题,故D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名师点睛】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24.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中美双方达成的共识有 ‎①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美双方达成的共识有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故①正确;中美双方都承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故②正确;《中美联合公报》中,双方都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故③正确;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属于中美建交公报,不是《中美联合公报》,故④错误。故①②④组合错误,故A排除。①③④组合错误,故B排除。②③④组合错误,故C排除。①②③组合正确,故D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中美联合公报》‎ ‎25.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史实 结论 A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中国传统闭关锁国政策宣告破产 B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颁布 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 C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法国开始了私有化浪潮 法国从此放弃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 D ‎1915年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相关内容——史实、史论,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开辟了五个通商口岸,A正确。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颁布,实现了由“邦联制”到“联邦制”,B项正确。D项符合史实,结论正确。C项“从此放弃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的结论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故答案选C。‎ 考点:史学理论与研究·历史认识与研究·史实、史论 ‎【名师点睛】关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要注意分阶段把握,从1840年至1919年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840年至1949年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要注意把握住相关重大事件时间及其意义。现在新课标高考不注重考查具体时间,但离开了“时间”,对历史事件的把握就容易出现史实性错误,从而误导解题。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与备考进程中,要注意强化对相关重大事件及其时间先后的把握,要构建起知识网络。‎ ‎2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史学界受苏联影响,一直把1949年新中国成立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1978年以来,有史学家提出以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这一变化,最能说明 A. 史学观点越新越具有合理性 B. 社会制度决定史学研究立场 C. 史学有主观性,可任意窜改 D. 思想解放推动史学研究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之前“一直把1917年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到1978年以后“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说明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解放,推动史学研究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史学观点越新未必越合理,故A不符合题意;从1978年中国的社会制度没有变化,所以不能说明社会制度决定史学研究的立场,故B不符合题意;由“新中国成立后”“1978年以来”说明社会环境对史学研究的影响,没有体现主观性,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7.洋务运动是一个时代的概念,下列主张属于洋务运动的是 ‎①“师夷长技以自强”‎ ‎②“中学体,西学为用”‎ ‎③“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④“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师夷长技以自强”是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发展而来,是洋务运动的口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而“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主张学习西方器物而沿用中国制度,是“中体西用”的含义,故①②③符合题意;“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强调中西文明应相互学习合借鉴,属于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故④排除。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28.社会思潮是时代与社会共同的产物,在特定的时代变革和社会文化的背景中产生“nationalism”一词因工业革命而得到进一步的促进,使“民族主义”成为19世纪欧洲历史中的一个主要思潮。与工业革命相关的19世纪欧洲社会的思潮还有 ‎①“自由主义” ② “凯恩斯主义” ③“浪漫主义” ④“现实主义”‎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展,主张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都应以维护个人自由为目的的自由主义思想逐渐流行,故①符合题意;“浪漫主义”是对理性主义的反叛和补充,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故③符合题意;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到19世纪上半期,“现实主义”思潮应运而生,故④符合题意。1936年,凯恩斯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宣告凯恩斯主义诞生,故②不符合题意。故选①③④组合,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29.“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这说明当时苏俄 A.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B. 从根本上变革了生产关系 C.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 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国家资本主义指国家政权对企业的控制,但其性质由国家政权决定。由材料“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体现了国家资本主义,故A符合题意;由材料“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说明当时苏俄没有从根本上变革了生产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说明存在市场经济手段发展经济,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不是斯大林推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0.一战前,德皇威廉二世对战争胜利充满信心,他对即将开往前线的士兵宣布:“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但某场战役后,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给德皇威廉二世发去电文说:“陛下,我们已输掉了战争。”该战役在右图中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然而在一战爆发当年,德军参谋总长毛奇就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可知在1914年施里芬计划的破产,让德国陷入难以承受的长期战争的消耗,战争进入持久战阶段,相关战役是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12日的马恩河战役。马恩河战役发生在法国巴黎附近的马恩河一带,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中国近代史上风云变幻的十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二 这一切都是由以下两方面因素促发的:一方面是由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的山东决议所激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有一种学习西方、试图从科学和民主的角度重估中国的传统以建立一个新中国的企望。‎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各用一例说明“五四”前后所呈现的不同文化倾向。‎ ‎(2)材料二中的“两方面因素”分别促发了什么运动?结合相关史实,简述这些运动对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方向有何影响?‎ ‎【答案】(1)“五四”前: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或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五四”后: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 ‎(2)五四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解析】‎ ‎【详解】(1)五四之前,“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也就是用中国话语来分析、包装西方文明,结合所学可知,中体西用托古改制、西学中源都是这种方式的代表;五四之后,“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这就表明西方文化在文化比较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新文化运动为其中代表。‎ ‎(2)根据“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的山东决议其引发的运动”为五四运动;根据“学习西方”科学和民主”可知,其引发的运动为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方向”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影响”,可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方面回答。‎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入侵亚非拉诸国,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澳大利亚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日本被迫“开国”,中国国门打开……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 材料二 ‎ ‎ 1947年美国生产了世界上1/3的粮食,1/2的棉花,57%的钢材和基础金属,62%的石油和80%的汽车,美国制造业占全世界的53%,1948年美国的出口占全球的1/3,黄金储备占据世界总量的3/4。当时,无论是英、法等战胜国,还是德、日等战败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对美国都处于依附地位,美国在实力上处于压倒性优势地位。‎ ‎——朱文晖《改变世界——解读美国新经济》‎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英法德三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处于依附地位”的主要表现。并指出二战后初期能体现“美国在实力上处于压倒性优势地位”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与近代的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答案】(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生产的互补性),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或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为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2)表现:经济上依靠马歇尔计划恢复经济;军事上加入北约;经济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进步: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或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解析】‎ ‎【详解】(1)工业革命推动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过程,首先,要从工业革命出发,说明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除此之外,要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物质条件、技术条件和保障等角度分析说明。‎ ‎(3)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结合所学,英法德三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处于依附地位”可以从马歇尔计划、北约等方面说明。二战后初期能体现“美国在实力上处于压倒性优势地位”的世界性经济组织指以维护美国霸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相关经济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反映了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33.政治家对历史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641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松赞干布言)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布达拉宫),以夸示后代。‎ ‎——《旧唐书》‎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的哪一民族政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材料二 ‎ ‎ 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臣民和国王的领地。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是由公民组成的……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对国家的这种息息相关之感从法国传到了邻国,而且,也是对法国侵略和统治的一种反应。……德国人在普鲁士人的领导下,建立了他们的德意志帝国。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指出材料二中德意志的“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分析“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的含义。‎ ‎【答案】(1)和亲。影响:修建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呈现藏汉合璧的风格;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中原的谷物种子、工匠、书箱、农具和治金技术,带去中原的文化;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发展。‎ ‎(2)打退反法同盟的入侵;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悍卫了大革命的成果;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使民族主义在欧洲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或拿破仑对欧洲各族的奴役使欧洲人民民族意识觉醒)。形式: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实现了国家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颁布《德意志帝国》也可)含义: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欧广泛确立(或资本主义性质的民族国家在西欧出现)。‎ ‎【解析】‎ ‎【详解】(1)由材料“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体现了和亲政策。由材料“当为公主筑一城(布达拉宫),以夸示后代”,结合所学,可以从修建藏汉合璧的建筑、传播中原文化、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等角度归纳。‎ ‎(2)关于“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可以从反侵略斗争、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发动对外战争等说明。关于“形式”,结合所学,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关于“含义”,结合所学,指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欧广泛确立。‎ ‎34.制度创新是历史前进的重要支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外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践行孟德斯鸠上述思想并实现权力制约的?‎ 材料二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徐继畲《瀛环志略》‎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华盛顿的历史地位。并结合相关史实,评价材料二观点。‎ ‎【答案】(1)最高行政权: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大法官,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最高立法权:国会。弹劾总统,2/3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案时,即为有效,参议院批准才能任命大法官。最高司法权:最高法院。宣布总统和国会违宪。‎ ‎(2)华盛顿开创了新的政治模式为西方历史的第一人。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华盛顿隐退,后来两届总统后不再连任,不贪恋权位;不设贵族爵位,不世袭,采取民主共和制,开创了美国式的民主。但说华盛顿进行割据,开创的是古今未有之局面,与华盛顿不符,有夸大华盛顿历史作用之嫌。‎ ‎【解析】‎ ‎【详解】(1)材料中孟德斯鸠强调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分立、制衡的重要性,即三权分立的思想。因此回答本题只需结合1787年宪法中关于分权制衡的具体规定回答即可。‎ ‎(2)根据“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可知,作者高度评价了华盛顿在制度创设方面的历史首创性。作者对华盛顿事迹评价要一分为二。由材料“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可知要肯定华盛顿不贪慕权势富贵、有功于民主制度方面,结合华盛顿急流勇退、维护民主的事迹回答即可;不足之处,指作者有过分拔高华盛顿个人功绩的嫌隙。‎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