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全国)23
2019届一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 教案(全国) 文章都要表达一定的思想,人物传记同样要表达作者本身的观点倾向。对传主的观点和基本倾向有所认识,进而提升价值观和人生观,是阅读传记的一大重要任务。同时,传记给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姿态和价值选择,每一位传主的特立独行、艰难选择、个性风采都值得读者思考、借鉴。命题者据此形成了观点类、关系类和启示类三大探究题型。 题型一 观点、倾向类评价题 观点、倾向评价主要指作者对传主其人其事的情感态度的评价,以及对传主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价值追求的评价。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5·全国卷Ⅰ)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①能力指向性词语:“分析”“评价”等。 ②方向限定性词语:“认识”“观点”等。 (2013·辽宁高考)在吴良镛看来,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包括诗人的情怀和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请结合×××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2)结合全文评价×××的形象或行为。 [解题方略] 观点、倾向类评价题答题2步骤 步骤一:从3角度入手准确把握传主观点态度与基本倾向 要评价传主的观点态度与基本倾向,需要先把握传主的观点态度与基本倾向,这需要“3个入手”: 1.从对传主生平事迹的叙述入手,了解传主的思想立场、政治主张或艺术观点等。 2.从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描写中,把握传主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分析评价时要善于从梳理具体事件、场景、细节入手,由表及里,去芜存菁。 3.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体会传主的观点态度。分析评价时抓住文本中的议论或概括性的文字。 步骤二:套用评价传主观点态度与基本倾向的答题模板规范作答 在把握了观点态度与基本倾向后,评价时还需遵循以下“答题模板”: 明确观点+引据论述(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恰当引用论据,有条理地陈述。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除了引用文本,还可以合理联系生活现实)。 [典例示范] [例一]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朱东润自传 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②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 ——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 [自主尝试] [解题演示] 第一步:精准审题,确定答题方向 审视题干中“朱东润认为……”“观点”等字眼,很明显,第一问考查把握传主的观点态度,第二问考查评价传主的观点态度。 第二步:找准对应,确定答案要点 第一问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体会传主的观点态度 第5段:朱东润认为“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也不尽然”,“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没有什么用处”,“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第6段:“别传”“传叙”写得生动,没有“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由第5、6段可以看出,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在刻画和评价传主时应该信笔直书,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 第7段:传主认为“勃路塔克的大作”“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第8段和第9段:传主列举《约翰逊博士传》《维多利亚女王传》,认为这两本书都很好,但各有缺陷,前者有些“琐碎”,后者“着墨无多”。 由第7、8、9段传主的相关评价来看,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在刻画和评价传主时应该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 第二问 要求对第一问所得的观点进行评价。这一问具有开放性,但要注意从材料中寻找理论依据。具体作答时可根据上面的“答题模板”。 [参考答案] 第一问:①应该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如果只重比较,就看不清传主的个性,而要是像《维多利亚女王传》那样就不够细致,像《约翰逊博士传》那样细致则难免琐碎。②应该信笔直书,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要是像有些古代文人的作品那样只是歌颂死者,就不是传记文学。 第二问:(观点一)同意。①只有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且具有可读性;②人无完人,只有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才能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观点二)不同意。①细致刻画个性需要史料支撑,如果史料不足而仍然强调这一点,就会导致不够客观,显得矫揉造作;②追求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不能有效凸显传主的个性。 题型二 关系类分析题 在传记中,为了塑造传主的形象,挖掘传主的精神价值,作者往往从不同角度揭示传主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展示传主的风采。这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运用了比较的方式,由此而产生了对传记中各种关系进行探究的题目。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1)请结合材料分析传主的×××和×××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2)传主喜欢×××,不擅长×××,对于二者的关系,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进行探究。 (3)本文传主×××的原因有很多,请你就“××与××”“××与××”“××与××”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①能力指向性词语:“探究”“谈谈看法”“谈谈观点和理由”等字样。 ②方向限定性词语:“关系”“二者”“×××与×××”等字样。 [解题方略] 关系类分析题3步骤 第一步,确定“关系”分析点。即用一个高度概括的语句明确对题干中要求理解的某种“关系”的观点。 第二步,寻找“关系”依据点。即将相应段落的信息进行筛选并整合,厘清支撑观点的论据。 第三步,提炼综合作论断。即有理(有观点)有据(有论据)地规范作答。这一步需要注意的是,根据题干要求要确定答题是否需联系实际;若需联系实际,应准确把握联系实际的角度。 [典例示范] [例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捣鼓”无人机的前湖北首富 黄 立 ①我从小就喜欢工科,自己动手折腾一些小玩意儿。小时候,父母还在部队上班,经济条件好一点,常给我买一些玩具,小车、小船、小飞机之类的。我常常没玩两天,就把玩具拆了,想看看它们是怎么工作的。 ②小时候经常打针,我常常留着青霉素的空瓶子。之后,我又收集了用完的圆珠笔芯,把剩下的油墨弄干净,然后用细针把圆珠笔头的钢珠捅掉,它就变成了一根管子。我把这根管子用火烤软,扳成Z型,定型后插进装满水的青霉素瓶子里。之后,我把这套装置安装在一只自制的小船上。在瓶子底下点上小蜡烛,瓶子里的水烧开之后,便会通过圆珠笔芯喷气。这样,我的小船就变成了喷气船。 ③那个时候也不知道什么理论,什么力学,书上也没有,就自己琢磨。父亲是西军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毕业的,做无线电方面的工作,动手能力很强,家里工具齐全。我也许受了他的影响。 ④我是1963年出生的,在西安出生不久便被送到江西老家,给祖母抚养。1969年,父母退伍转业到武汉一家工厂工作,我也被送到了武汉。小时候外面很乱,父母担心我在外面学坏,每天让我下了课就回家。我年纪还小,比较贪玩,最开始没怎么正经读过书,在家没事,就捣鼓些东西,父母也不反对,甚至还会支持。慢慢地,我对工科的东西越来越有兴趣。 ⑤后来,父亲申请调到华中科技大学任教,母亲成了华中科技大学附中老师。住在学校,也让我学习更方便。1977年,恢复高考,我读初三,开始很认真地学习。 ⑥研究生毕业之后,我一直在湖北省电力实验研究所工作,担任高级工程师。1999年辞职,开始创业,成立高德红外。 ⑦辞职那一年我36岁。想着快40岁了,再不离开估计以后也不想离开了,一辈子就在国企了,所以还是趁年轻早点出来吧。国企固然好,待遇也不错,可以踏踏实实过一辈子,但从我的角度来讲,在国企的环境和条件下,有些想做的事情施展不开,所以不如早点出来创业。 ⑧创立高德红外以后,我一直在适应企业家的角色。我对技术研发的热情从来没有衰减,即便是现在。但做生意是我从小的弱项,我不擅长跟各种人打交道,甚至到现在也是这样,但我必须去做这些事情。 ⑨创业之后,我们最初的产品都是与电力相关,不久向红外热成像方向转变。2003年“非典”爆发,给我们带来了最早的一笔大订单,或者说机遇,我们称为第一桶金。高德红外从此迅速发展,2010年实现上市。 ⑩高德红外上市后,我便有了再一次创业的想法。我是一个喜欢创新和不断挑战的人。 ⑪2014年,无人机渐渐热起来。关于这一领域的报道越来越多,龙头企业大疆名气也越来越响。这是我们熟悉的领域,我对民用无人机领域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开始和公司高层深入探讨做民用无人机的可能性。很快我开始招人研发样品。 ⑫在我看来,民用无人机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非常有前景。未来可能应用到各个领域,普及每个家庭。除了拍摄,它在公安、消防、高速公路甚至反恐等领域都可能得到普遍应用,这将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⑬筹备了一年之后,我在深圳注册了普宙飞行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开始二次创业。之所以选择在深圳创业,是因为这个地方是中国无人机产业链集中地,大部分零配件厂商等配套企业都在这里。同时,深圳拥有大量研发、设计、市场等方面的人才,优势明显。 ⑭对我来说,做民用无人机最大的挑战就是成本控制。我需要更多地从效益和市场来考虑,如何大批量、低成本地生产,技术又要恰到好处。但我又绝不会去模仿,以此降低成本,未来只出原创性产品。而且,我们也要做高端的无人机,比如我们第一个推出的BYRD。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黄立,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普宙飞行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2015胡润百富榜》湖北首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黄立申报了73项专利。在2016年的美国CES展上,BYRD获得了创新产品大奖提名。 ②“因为我是搞技术的,这方面会有自己一些独到的理解。现有市面上的无人机,还可以做得更好、更专业。”谈及自己创办无人机公司的初衷,黄立说,就是觉得自己还能做得更好一点。 黄立喜欢技术研发,不擅长与人打交道,但为了企业又必须去做。对于技术研发和人际交往,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进行探究。(5分) [自主尝试] [解题演示] 第一步,确定“关系”分析点 本题的探究点在于“技术研发”与“人际交往”的关系。作答时,要先确定观点。可以认为“人际交往”会给“研发”带来不利影响,也可以认为“人际交往”不影响“技术研发”,“技术研发”与“人际关系”并重。 第二步,寻找“关系”依据点 相应段落的重要信息有: “但做生意是我从小的弱项,我不擅长跟各种人打交道,甚至到现在也是这样,但我必须去做这些事情”“无人机渐渐热起来。关于这一领域的报道越来越多,龙头企业大疆名气也越来越响。这是我们熟悉的领域,我对民用无人机领域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很快我开始招人研发样品”等。 第三步,提炼综合作论断 题干要求“联系”现实进行探究,这里可以联系社会或历史中一些搞科研的名家,他们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和外人打交道的。 [参考答案] (示例一)搞技术研发最好还是少些人际交往。黄立喜欢搞技术研发,但为了企业不得不去与人交往,搞人际关系,这样势必会分散精力,对技术研发有一定的影响。技术研发需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因为与人打交道而分散注意力。中外成名科学家也都是闭门研究、少与人交往,才有成就的。 (示例二)既然决定做企业,就应该技术研发与人际交往并重。黄立既然想要企业发展,就需要与人交往,虽说技术研发怕别人打扰,但有时候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某种启发,从而茅塞顿开。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因为搞技术研发而成为“呆子”。 题型三 启示类探究题 启示类探究题,要求考生在准确把握人物精神本质、关键词句内涵、作者观点主张的前提下,结合社会生活写出自己的感受、启示等,侧重于考查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1)从全文看,传主的×××做法给了你什么样的联想或启示? (2)你从这篇传记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全文,结合实际,谈谈对你有哪些启示。 (3)文中传主的人生(或×××)经历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①题干中有“启示”“联想”等字样,明确了该题的类型。 ②题干中往往要求结合材料、文本或联系实际谈谈看法,提示要注意内引外联。 [解题方略] 启示类探究题3步骤 步骤一:全面梳理 全面梳理传主的成长经历,感悟其心路历程,注意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因素对人生发展的意义。 步骤二:精准抓取 抓取最能反映传主精神实质和人生价值、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材料进行分析,看这些典型事实对传主发展的积极作用。 步骤三:归纳整合 由对传主的特点和事实材料的分析,归纳出能够体现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关键词语,并形成对人生有益的启示(哲理),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文本,联系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以及历史和现实分析这种品质对他人、时代、社会的意义及影响。 [典例示范] [例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笃厚蕴藉 朴拙平淡 ——陈半丁的人生和艺术 朱京生 陈半丁(1876-1970),名年,号半丁。绍兴柯桥人,世代以行医务农为业。他6岁丧母,9岁时父亲和外祖母又相继去世,转由叔婶收养,学业中断,14岁被赶出家门,先后在大来商店和一家钱庄做学徒,虽饱受人间苦难,但“嗜书画入骨,饥饿犹不顾也”。19岁被表叔吴隐带到上海小长芦馆做伙计,他工作之余一心学画,后深受吴昌硕、蒲华等海派著名书画家的影响。十年间,陈半丁既全面继承了吴昌硕书画印的衣钵,又得任伯年人物、翎毛的真传,还有转益多师的博取,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基础。1906年,他应邀在宁波会馆作画,与金城偶遇,金城甚为叹服,遂力邀陈半丁北上。 在清末民初,陈半丁先后成为无声诗社、宣南画社、冰社、造型美术研究会成员,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国立北平艺专教授,成为“南风北渐”的重要画家,又为“南风北渐”以及“京派”的形成做出贡献。1927年当选中国画学研究会副会长。这标志着他开始跻身“京派”的领军人物行列。他与会长周肇祥一同改组画会,继续倡导精研古法,博采新知,先求根本之稳固,然后发展本能,保国画之精神,形成了与海派、岭南派鼎足而立的“京派”。 北平沦陷后,他辞去了国立北平艺专的教授之职,刻“强其骨”“不使孽钱”二印为座右铭,坚持以卖画刻印为生。抗战胜利,目睹国民党接收大员的腐败和给黎民百姓造成的痛苦后,陈半丁常用作品给予抨击,他刻“只见江山不见人”一印,在边款中指出:“胜利尚非实,更何况人乎?一群无耻(之徒),禽兽不如也。”并对国民党政府希望他去南京举办展览的邀请予以拒绝。北平解放前夕,陈半丁选择留下,他“与邓宝珊、马占山差不多每晚在马家为解决和平问题,热诚参加活动”。可见陈半丁对北平的和平解放,也尽了自己一份心力。 新中国成立后,陈半丁迎来了艺术创作的春天,也迎来了人生中最为辉煌的阶段。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1956年2月第二次全国政协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陈半丁提出《拟请专设研究中国画机关案》的提案,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最终北京中国画院得以在1957年5月14日正式成立,这对新中国的国画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相继成立了画院。 诚如陈半丁自己所言:“我也算是国画界一个关心国事的。”他的地位和影响,他率真的性格和对国画的感情,使他成为北京画坛有着重大担当的领军人物。 陈半丁秉持儒家“中道”的观念,晚年的艺术更充分地体现了温柔敦厚、中和平正的美学原则,在艺术创作上表现为蕴藉含蓄,深郁笃厚,朴拙平淡,生动自然。 陈半丁的书法由缶翁入,复师诸多明清文人画家之书,完成了由碑入帖的转换;再溯源“二王”,笔笔中锋,点画精整而内敛;后由米芾出,使笔锋收、放、聚、散自如,书风一变为流润放纵、意趣横生。陈半丁的篆刻,在缶翁的基础上上溯吴让之,复更加广泛深入地师法秦汉及先秦古玺,极富变化。 纵观陈半丁的艺术世界,无论是花卉、山水、翎毛、人物,还是书法、篆刻,都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且合辙于中华文化“雅正”“中和”的正脉,他是在“深造求通”道路上辛勤的跋涉者和探索者,一方面心仪传统的文人笔墨,另一方面又深谙大众的审美心理,将文人之雅与市民之俗相融合,因而迎得了各个阶层的喜好,堪称20世纪不可多得的诗、书、画、印兼擅的艺术大家。 陈半丁是20世纪不可多得的艺术大家,我们从他的艺术创作经历中能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自主尝试] [解题演示] 第一步,全面梳理 通读文本,梳理文章并全面把握传主的形象和事迹。从文中看,“14岁被赶出家门”“虽饱受人间苦难,但‘嗜书画入骨,饥饿犹不顾也’”“他工作之余一心学画……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基础”“改组画会,继续倡导精研古法,博采新知,先求根本之稳固,然后发展本能,保国画之精神”“陈半丁秉持儒家‘中道’的观念,晚年的艺术更充分地体现了温柔敦厚、中和平正的美学原则,在艺术创作上表现为蕴藉含蓄,深郁笃厚,朴拙平淡,生动自然”“无论是花卉、山水、翎毛、人物……将文人之雅与市民之俗相融合”等语句,是概括传主事迹的重要信息。 第二步,精准抓取 对以上事迹进行分析,找出其之所以成为艺术大师的原因,而这些正是我们从中得到地启示。如“陈半丁秉持儒家‘中道’的观念,晚年的艺术更充分地体现了温柔敦厚、中和平正的美学原则”,这说明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对艺术创作有重要影响。 第三步,归纳整合 通过以上两步的梳理整合,归纳出要点信息,分点作答即可。要注意结合文本来加以分析,不要泛泛而谈。 [参考答案] ①艺术创作要有浓厚的兴趣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陈半丁年少时生活艰难,但他“嗜书画入骨”,且在工作之余一心学画,为后来成为艺术大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艺术家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陈半丁能成为20世纪不可多得的艺术大家,与他所受到的传统文化教育、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有关,如他一生秉持儒家“中道”观念,坚持温柔敦厚、中和平正的美学原则。③既要博采众长,又要有创新精神。陈半丁继承了吴昌硕书画印的衣钵,得任伯年人物、翎毛真传,转益多师;他将文人之雅与市民之俗融合,不断创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