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蚌埠二中2019届高三年级12月素质测试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称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周,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变动最激烈的时期。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士人和私学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最值得注意的现象。。 士人和“士”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周代,士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其地位居于大夫之下、庶人之上,和其他的贵族一样,接受《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教育。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他们极易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少数人幸运地上升到卿大夫的阶层,但大多数人则降入庶民的行列。士地位下降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四民”这一说法的出现,士民、商民、农民、工民的划分至少在战国时期就非常普遍了。 士开始大量沦为士人,是在孔子前后。与此前的士相比,他们地位下降了,从贵族降为庶民,但也摆脱了对某些特定贵族的依附,成为自由人。这意味着在社会结构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的阶层。除由士而来之外,士人的产生还有两个途径:王官的下降和庶民的上升。前者如《论语•微子》中所记载的太师挚等乐官散落民间,成为士人。后者则与私学的兴起有关,庶民因此可以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从而进入士人的行列。士人没有贵族的权力和地位,可是也不像其他庶民那样从事耕作等固定的职业。他们最重要的特长是知识和技能,多以此往来于各国,寻求赏识自己的君主。 士人的兴起与诸子学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诸子之学,其实就是士人的学问。和王官之学不同,它出现在民间,因此也可以叫做私学。所谓私学,可以从教育和学术两个方面来看。教育意义上的私学是指民间的教育,学术意义上的私学主要指诸子的学术。中国古代的知识和学术,原本为官府垄断,是所谓的王官之学。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但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流落到民间,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而另一方面,士人的兴起和活动,使得培养士人成为社会的需要,这也是教育上私学出现和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 - 21 - 与官学相比,私学可以使知识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使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知识。这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史乃至整个文明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大事。但其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私学聚徒讲授之风的孔子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他收授弟子,没有门第的要求,所以很多弟子如颜渊、子张等都出身寒门。孔门教授的内容,主要仍是《诗》、《书》、礼、乐,但他已经把新的精神注入到了旧的文献中。譬如他把“仁”作为礼的基础,就与过去对于礼的理解不同。在这种教育中,新的学术和知识其实已经诞生,这就是诸子学。 诸子学的自由和创造性是官学无法相比的。对于王官而言,知识仅仅是职业,他们的态度是“不知其义,谨守其教”,没有反省的精神,因此也就没有创新的基础。但士人不同,流动不居的身份使他们可以摆脱某种权力的束缚,从而对知识以及当时的政治进行反反省,进而发展出新的思想。这些思想当然不是单调的,而是多元的,春秋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得益于此。 (摘编自王博《士人和私学的兴起》)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一方面打破了原来稳定的社会秩序,让时局动荡不安;另一方面也让思想文化发生新的变化,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B. “士”在周代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拥有专门的知识技能,但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其地位出现了上升和下降两个方向的变化。 C. 士人虽然社会地位下降了,但他们在失去贵族身份的同时,也因摆脱了对特定贵族的依附而获得自由,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特殊知识阶层。 D. 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不像农民、工匠和商人那样有固定的职业,他们大多来往于各诸侯国,凭自己的学问游说国君,居无定所,仕无定主。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贡献极大。他开创了聚徒讲学的私学教育,促进了知识的普及,而且在授课中赋予传统文献以新意,使诸子学得以诞生。 B. “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的,既可指与官方教育相对的民间教育,也可指来自民间的诸子之学。私学的兴起,是东周时期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C. 诸子之学与王官之学不同。前者是士人的学问,代表当时新的学术和知识,自由而富有创造性;后者是被官方垄断的学问,因袭传统,守旧僵化。 D. 春秋战国时期,官方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诗》、《书》、礼、乐等,授教对象为贵族;私学教育虽也以教授这些内容为主,但学生包括了庶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私学和士人之间,实际上呈现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士人的兴起促成了私学的出现;另一方面,私学也促进了士人阶层的壮大。 - 21 - B. 王官是指在周朝政府中掌管各种学问、技艺的文化官员,但随着王权的衰落,一些王官流落民间,进入私学,对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C. 私学的兴起不仅让寒门子弟有机会通过接受教育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也有利于知识的普及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D. 百家争鸣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士人摆脱权力的束缚之后,以自由独立的身份,对传统知识和现实政治进行了反省,发展出了新的思想。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C项概念混淆。“士人虽然社会地位下降了,但他们在失去贵族身份的同时,也摆脱了对特定贵族的依附……”的“士人”,是来源于“士”的那一批“士人”,而不是整个士人群体,来源于“庶民”的士人就不存在地位下降、失去贵族身份的情况,来源于王官的士人也无所谓“摆脱了对特定贵族的依附”。选项将部分士人的情况,说成了士人整体的情况,混淆了概念。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 2. 试题分析:A项,曲解文意。“使诸子学得以诞生”有误。第五段结尾“在这种教育中,新的学术和知识其实已经诞生,这就是诸子学”一句中的“这种”,表明是像孔子这种类型的私学教育,使诸子学说得以产生。孔子的私学教育,只是使儒家学说得以诞生,不可能使整个诸子学说得以诞生。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即可得到答案。 - 21 - 3. 试题分析:D项,信息残缺。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选文中提到的原因有两个,选项只交代了一个原因,漏掉了“私学教育的出现和发展”这一原因。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确定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斑头雁 聂鑫森 去年秋,楚雁飞应聘当了寒云湖专职的护鸟员。 楚雁飞真没想到日子这样难熬。四周荒无人烟,给养靠队部用车从外地运来,常常吃不上蔬菜。特别是冬天,冰天雪地,燃着一炉煤火,还让人冷得直打哆嗦。 楚雁飞真没想到工作这么单调。每天吃过早饭,他跟着五十岁的班长吴远征,来到湖边伪装好的监测室,对斑头雁等各种水鸟进行动态追踪,不时地作记录,看得眼睛发涩,站得双脚发麻。 楚雁飞没想到自己会在寒云湖过春节。班长当护鸟员三十年了,他的家在本省一个偏僻的小县城,每年春节回去探一次亲,队部派一个人临时顶替,可今年实在抽调不出人手来。 “小楚,你赶快整理行装,回老家去过年,你的爸爸妈妈望眼欲穿哩!” 楚雁飞摇摇头,说:“吴班长,我也想留下来和你作伴!” 春节过去了,春天阳气不断上升,南去的大雁,一群一群回家了。没想到“倒春寒”说来就来了,一夜北风紧、雪花狂,到处银妆素裹。 天刚蒙蒙亮,吴远征就叫醒了楚雁飞:“小楚,昨天我们观察到湖边草丛里,有好多只斑头雁在孵化鸟蛋,温度这样低,别冻坏了它们。我们去湖边看看!” 楚雁飞痛苦地从梦中走出来。雪还在零星地下着,看不到一只飞翔的水鸟。他们蹑手蹑脚来到湖边,察看一个一个斑头雁的窠巢。雌雁一动不动地在抱卵,任凭身上的雪花积了一层又一层。公雁也守在旁边,像忠诚的警卫员。楚雁飞看见吴远征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四五周后,小雁叽叽喳喳来到人世。楚雁飞站在高清摄像头前,观察当上妈妈的斑头雁,领着小雁初次下水。公雁在低空飞翔、盘旋,护卫着它们,嘎嘎地欢叫着。 - 21 - 楚雁飞看了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他搓了搓手,说:“吴班长,我们该睡了。”吴远征支楞着耳朵,不作声。过了一会,说:“湖边有盗贼。我听到了他们的脚步声,是两个人。” “盗贼?他们来这里盗什么?” “盗斑头雁!母雁和幼雁的翅羽还没长好,正栖息在窠巢里,每到这时候,有胆大的盗贼就来张网盗捕,然后卖给饭店酒楼。” 楚雁飞说:“我跟您一起去!这些王八蛋!” “我一个人去就行了!小楚,你得守着这小砖房,守住这部直通队部值班室的电话。”吴远征板起一张脸,拿了一支手电,取出一把短柄猎刀,匆匆扑进夜色里去了。楚雁飞把所有的电灯都打开,又搬出一捆硬木柴架到门外的空坪里,浇上汽油,点燃了。 两个小时过去了。一个跌跌撞撞的人影从窗外飘过去,接着是敲门声:“小楚……是我。” 楚雁飞打开门,借着灯光,他看见吴远征的额头上沁出鲜红的血。“吴班长,您受伤了?” “被他们挥舞的网杆打了一下,不要紧。我刚才警告他们:赶快离开,偷捕水鸟是犯法,想被抓进去吃牢饭吗?我手上的刀,也不是吃素的,想试试吗?” “他们吓住了?” “他们也带了刀,雪亮雪亮的。我忽然发现小砖房那边闪射的火光,便说:你们以为我是一个人好对付,睁开狗眼看看,我的同事在身后呢,我只要一声喊,他们立马就赶过来了!”楚雁飞扶住他,喉头有些哽咽,说:“吴班长,快进屋,我给你的伤口上药、包扎。” …… 鸟世界在楚雁飞的眼里,变得越来越奇瑰和壮美。每晚回到小砖房,先和吴远征一起做饭、烧水、打扫卫生,然后,在昏暗的电灯光下,写他的《水鸟观察日记》。他决定了,要留下来,和班长一起,守护着斑头雁。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前四段连用三个“没想到”,既突出了环境的艰苦、工作的单调与辛苦,也从侧面表现了坚守边地的国家护鸟员美好的品质。 B. 小说没有直接描述班长与捕猎斑头雁的盗贼打斗的过程,而是由吴班长自己口述,再现打斗场景,这样显得真实可信,有现场感。 - 21 - C. 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刻画人物,如吴班长看到斑头雁护儿留下泪水,突出其硬汉子柔情的一面,使班长这一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 D. 小说用简练而朴实的语言,叙写了寒云湖的候鸟斑头雁和两位专职护鸟员之间的故事,感人肺腑,同时引发人们对生态问题的思考。 5. 小说以楚雁飞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何好处? 6. 小说以“斑头雁”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楚雁飞是目击者、见证人,使故事更显真实可信;②楚雁飞的所见所闻所感,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紧凑;③便于直接展现楚雁飞心路历程,丰富了小说人物形象;④以楚雁飞的视角叙述吴班长的故事,使主要人物责任感强、英勇无畏的形象更完整客观;⑤加强了作品表现主题的力度。楚雁飞的成长预示着护鸟后继有人,突显主旨。 6. ①斑头雁是小说的线索。小说情节主要围绕两位护鸟员保护濒危鸟类尤其是斑头雁展开。②斑头雁的故事推动了情节发展。如斑头雁母雁和幼雁翅羽没长好,才有盗贼捕猎,才有吴班长挺身护雁。③斑头雁有象征意义。斑头雁育儿的过程是班长呵护小楚成长的写照,也是人类生命传承的象征。④揭示主旨。对斑头雁的守护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呼吁更多人关爱保护濒危鸟类,敬畏生命。 【解析】 4. 试题分析:没有再现打斗场景;打斗场景采用口述,有亲历性,所以有现场感,但口述有叙述者个人的情感,所以真实性有待考究。 5.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点是“以楚雁飞的视角”指“楚雁飞的所见所闻所感”“楚雁飞心路历程”“叙述吴班长的故事”,明确这些后再分析这些方式作小说的情节推进、人物塑造和主旨表达的作用。 6. 试题分析:此题答题的关键是标题“斑头雁”和情节、人物、主旨的关系。首先小说围绕两位护鸟员保护濒危鸟类尤其是斑头雁展开,由此可知是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然后分析象征进而分析更多人关爱保护濒危鸟类,敬畏生命的主旨。 - 21 -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此题注意从情节、主旨的角度分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额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味精在都市传說中具有许多危害,版本也不尽相同。许多人“相信”味精有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认为它是“化学工业品”,虽然味精亮晶晶的,好像一种化工产品,其实它和酱油、酷一样,都是一种酿造产品,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提高人体对其他各种食物的吸收能力,对人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味精的诞生和使用只有百年的历史,但对于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食大国而言,没有味精,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混搭也能捉出鲜味来。据说,春秋时代齐桓公的御厨易牙首创了“鱼腹藏羊肉”这道菜,从而开创了天然食材混搭提鲜之道。 古人最常用的是食材混搭煮制高汤提鲜,俗话说,“艺人的腔,厨子的汤”,制作出优质的清汤或奶汤,是使菜肴増鲜的最佳手段、在发明味精前,高汤几乎是全世界每一个专业后厨的必备品,用高汤代替水是让菜品变得更加鲜美的利器.中餐的开水白菜、鱼翅捞饭需要鸡闷火腿清汤和鸡爪猪肉浓汤;日料寿喜烧、茶碗蒸需要柴鱼昆布高汤“出汁”;当然还有各国素食里的素高汤等等 制汤俗称“吊汤”,可以追溯到1400年前“捶牛羊骨令碎,熟煮,去汁;掠去滓末(沫),停之使清”(《齐民要术》)的制汤法;后来出现了一种“捉(提)清汁法”,其做法是:将鸡汤、鴨源或肉汤放在锅中烧煮,然后将生虾捣烂,和入甜酱、酱油,再授进汤中,等汤沸腾,泛起浮沫,即撇去,如此三四次,捞去虾渣,即成清汤。 除了采用高汤提鲜外,古人常将蟹肉、蟹油、蟹黄用猪油“炼”后收贮起来,俗称“蟹油”,供制作肴馔时用。这种方法,江苏、渐江民间至今仍颇盛行。无论烧菜、剀馅,还是下面条,都可以放入适当的“蟹油”,其味之鲜,不可言传。 此外,古人还常将一些比较鲜美的食品原料磨成粉,制作成原始的“味精”撒在菜肴中以增鲜,如清顾仲所撰的《养小录》中就记有用笋粉和蘑菇粉提鲜,做菜时撒进去,这种原始的“味精”使得普通的菜肴立马变鲜。 材料二 1908年,一位名叫池田菊苗的日本东京大学化学教授在喝了羹子做的海带黄瓜汤后,发现味道特别鲜。“海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如此的鲜味呢?”池田充满了疑问。从这天起,池田教授就在实验室里仔细研究起海带的成分来。半年后,他从10公斤海带中提取出0.2克谷氨酸钠,只要在汤里放一点点这玩意儿,立刻就能增加汤的鲜味。 - 21 - 谷氨酸钠是一种氡基酸一一谷氨酸的钠盐,谷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基酸之一,只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就含有谷氡酸。但是结合在蛋白质中的谷氩酸是没有味道的,只有当谷氨酸游离出来时才能刺激舌蕾上的鲜味受体,谷氨酸由酸变成盐时更容易电离,也就更有鲜味。 其实谷氨酸钠最早是1866年由德国化学家里德豪森研制成功的,他当年是从植物蛋白中提取的这种成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这种产品在欧洲并没有批量生产。池田菊苗认识到了谷氣酸钠的商业价值,想到了该怎样用工业方法生产谷氨酸钠。于是他和一位名叫铃木三朗助的日本商人合作,很快就结出了硕果。不久后,一种叫“味之素”的商品出现在东京浅草的一家店铺里,广告语是“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一时间,购买“味之素”的人差点挤破了店铺的大门。 材料三 “味之素”传入中国后,这种奇妙的白色粉末让日本企业获得了巨额收益,日本人对谷氨酸钠的提取工艺严格保密,企图长期垄断全球市场。1921年,一位名叫吴蕴初的中国人利用空余时间,和夫人一起,开始研制提取谷氨酸钠的技术,经过不懈努力,他发明了生产谷氨酸钠的水解法。 工艺成功后,吴蕴初寻找投资人合作建立了“天厨味精厂”,并且在吴蕴初的提议下,采用了至今仍在使用的“佛手”商标。天厨味精厂的佛手牌味精一上市,立即打破了日本“味之素”的垄断。从此,味精进入了中国普通民众的厨房,并随着中餐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中华饮食文化永久联系在了一起。 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台湾发酵之父”的苏远志利用生产蔗糖的废糖蜜作为细菌发酵生产味精的培养基质,大大降低了味精的生产成本,而且增加了产量。因为苏远志的发明,6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每年节省进口小麦外汇400万美元,同时外销味精赚进600万美元。到了1981年,我国台湾味精外销量达12353吨,取代日本跃居世界首位。 节选自母冰《味精:舌尖之鲜的奥秘》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多消费者“相信”味精有害,其实味精和酱油、醋一样,都是一种酿造产品,对人们的饮食、体质健康都有积极的作用。 B. 高汤能使菜肴鲜美,所以在发明味精之前,高汤几乎是全界每一个专业后厨的必备品。 C. 谷氨酸钠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只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就含有谷氨酸钠。 D. - 21 - 谷氨酸结合在蛋白质中是没有味道的,需要它游离出来,剌激舌蕾上的鲜味受体,我们才能感受到鲜味。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烹饪佳肴时放点儿味精提鲜,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了,在没有味精的古代,人们为了提鲜还要辛苦煮制各种高汤。 B. 最早的食用味精,是德国化学家里德豪森从植物蛋白中提取出来的,并开始批量生产。 C. 鲜味食物不需再放味精。如鱼虾海鲜、鸡蛋、肉类等,这些食材鲜味的重要来源是谷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一谷氨酸钠。 D. 味精的发明直至走上餐桌的过程,提醒我们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企业家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的作用无可替代。 E. 吴蕴初发明并创造了中国味精,味精从此进入了中国普通民众的厨房,到了1981年,中国味精的外销量已取代日本跃居世界首位,因而中国味精奠定了中华饮食文化在世界的地位。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古人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提鲜的方法。 【答案】7. C 8. AC 9. ①食材混搭煮制高汤提鲜。②用猪油“炼”制“蟹油”提鲜。③磨制鲜美的食品原料成粉,撒在菜肴中以增鲜。 【解析】 7.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再圈出文中与选项相关的文字,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C项,“只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就含有谷氨酸钠”偷换概念。材料二第二段中说的是“只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就含有谷氨酸”,并非是“谷氨酸钠”。 8.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两项”。B项,“并开始批量生产”有误,材料二第三段中说的是“其实谷氨酸钠最早是1866年由德国化学家里德豪森研制成功的,他当年是从植物蛋白中提取的这种成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这种产品在欧洲并没有批量生产”,可见里德豪森的研制成果还没有批量生产。D项,“无可替代”表达绝对。E项,夸大了味精的作用。 9. - 21 -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古人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提鲜的方法”。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分析材料可以发现,本题答案主要在材料一中,第二段中说“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混搭也能提出鲜味来”,第三段提到“古人最常用的是食材混搭煮制高汤提鲜”;第五段“除了采用高汤提鲜外,古人常将蟹肉、蟹油、蟹黄用猪油‘炼’后收贮起来,俗称‘蟹油’,供制作肴馔时用”,第六段“此外,古人还常将一些比较鲜美的食品原料磨成粉,制作成原始的‘味精’撒在菜肴中以增鲜”,依据这些内容概括即可。 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在题干中找到筛选信息的依据,“一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古人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提鲜的方法”,“古人”“依靠天然食材”;然后分析三则材料,看本题主要在哪个材料中,本文主要包括三则材料,“味精”的发现应从第二段开始,也就是说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对“味精”发现过程的介绍,故本题的答案在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剑侠事 (清)王士祯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摄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鹤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囊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悄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癣三间,东向,床榻甚设;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局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久之,持朱封山门而入。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悄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元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枢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项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市人集观者数百人。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悄头人也。罗拜谢去。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 21 -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从侄鹤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人有行囊者/皆往投宿/ B. 从侄鹤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囊者皆往投宿/ C. 从侄鹤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囊者/皆往投宿/ D. 从侄鹤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囊者皆往投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尼:佛教对比丘尼的称谓,简称尼、尼僧。比丘尼是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在我国亦称尼姑,是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与佛教规仪略有不合,是结合中国民俗产生的称谓。 B. 廨: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使用于汉代,常称郡廨、公廨,文中是指尼庵中住宿用的房屋,并非官府中官吏的办公场所。 C. 三更:古代计时名词。古代一昼夜分12时辰或100刻,其中夜晚有40刻,每10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子时整作为三更,即北京时间23:00-凌晨1:00。 D. 跌坐:指佛像的坐姿。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因此修行坐禅者经常采取这种坐法。文中则指老妪摔倒、跌倒并坐在蒲团上的姿势。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城县役押送官银到济南去,晚上投宿之时遭到了客栈主人的拒绝,他们只好自己找到离客栈一里路左右的尼庵住下。 B. 从允人投宿尼庵和为役某斩杀红峭头男子夺回官银这两件事情来看,尼庵剑侠是一个性格豪爽、行侠仗义而武功高强的女子。 C. 著红峭头的男子是个武功高强的劫匪,他早就盯上了押送官银的役某一行人。尽管防范严密,但役某他们还是因打斗不过而被劫走官银。 D. 从前后文来看,新城令崔懋在章邱西新店所遇的妇人就是尼庵里的老妪,而尼庵剑侠就是她的女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21 - (1)久之,持朱封山门而入。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 (2)市人集观者数百人。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许久,男子拿着朱红悄头封好山门进入庵内。差役们彼此告诫不能睡觉,点着灯烛,手拿弓箭、刀,等天亮。 (2)市镇上围观的人有好几百,过了一阵子,尼姑徒步,手拿人头,赶着驴回来。驴背背着木夹装着的几千两银子,好像一点也不重的样子。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表侄鹤于是叙述莱阳的王生的话说:顺治初年,莱阳县有些差役,押解官银数千两到济南,用木夹拼成方匣状,把官银装着,晚上要到旅馆住宿,主人拒绝了,并且说,镇西北一里路左右,有个尼姑庵,凡是有行李的人,都去那里投宿。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言”“以”“且言”“皆”。本句中还要根据一些名词,如“莱阳”“顺治”“官银数千两”“济南”“逆旅”“主人”“尼庵”等即可作出判断。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具体方法有:(1)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2)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的句首的发语词、句尾的语气词、复音虚词、疑问语气词、复句中的关联词等。(3)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4)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5)修辞方法断句法。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11.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这类题目,有时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D项,“跌坐”,在文中指盘膝而坐。 - 21 -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役某是莱阳的,也是在逆旅主人的引导下而非自己住到尼庵的;C项,文中没有表现出男子武功的高强,也没有经过打斗;D项,前后只是两个有些相似的但是独立讲述的事情。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持朱”,拿着朱红绡头;“相戒”,彼此告诫;“明”,点亮。第二句得分点:“市人集观者数百人”,定语后置句;“手”,名词活用为动词,手拿;“函”,名词活用为动词,装着。 参考译文: 新城县县令崔懋,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去济南,到了章邱西边的新店,遇到一个妇女,大约三十多岁,高高的发髻好像皇宫里的装束,发髻上戴着一个毡斗笠,锦缎衣服,弓鞋,穿着便于行动的紧身衣。腰里佩剑,骑一匹非常精神的黑驴,妇女神采四射,走得很快。尝试着问她是什么人,停住毛驴随便回答说:“不知道是什么人。”“要去哪里?”又随便答道:“去要去的地方。”一会儿向东跑去,快得飞鹰也追不上。崔懋说:“可惜我急忙着要到济南去,来不及追踪她的踪迹,我怀疑她是剑侠。” 表侄鹓于是叙述莱阳的王生的话说:顺治初年,莱阳县有些差役,押解官银数千两到济南,用木夹拼成方匣状,把官银装着,晚上要到旅馆住宿,主人拒绝了,并且说,镇西北一里路左右,有个尼姑庵,凡是有行李的人,都去那里投宿。于是引导他去,刚到旅店时,门外有个男人戴着红帩头(头巾),相貌非常狰狞。到了尼姑庵,进门,有三间房屋,开门向东,床具设置完备;北而是观音大士殿,殿旁边有小门,锁着。敲门许久,才有个老妇人出来应门。把投宿的缘由告诉她,老妇说:“只管住在西边房子里吧,不会有妨害的。”差役们彼此告诫不能睡觉,点着灯烛,手拿弓箭、刀,等天亮。到了三更天,突然起了大风,山门轰然打开,正在吃惊地彼此看来看去,突然听到很凶暴的叫门声,大家急忙拿起兵器准备抵御。门已经开了,看去,原来是戴着红十肖头的那个人。手里空空,只拿着一束迷香,扔在地上,所有人都倒地。到了天亮,才苏醒过来,银子已经没有了。急忙去集镇询问旅店主人,主人说:“这个人不时在集镇上游走,无人敢过问他,只有去尼姑庵投宿的客人,才会没事,现在你们应当去尼姑庵投诉他。但尼姑是一个有神异的人,必须我亲自前往求她。” - 21 - 到了尼姑庵,老妇人出来询问是什么事。说:“莫非是为了昨夜官银的事情么?”回答她说:“是的。”进房子里说话。一会儿,尼姑出来,命令老妇人拿了蒲团盘膝而坐,旅店主人跪着告诉了她先前发生的事。尼姑笑着说:“这个奴才敢来做这种狡诈奸滑的事,罪孽应当处死,我当为你们做一决断。”于是示意老妇人进入里问,牵了一匹黑驴出来,取剑背在背上,跨上驴背向南山径直驶去。行走快如飞,一下子就看不见了。市镇上围观的人有好几百,过了一阵子,尼姑徒步,手拿人头,赶着驴回来。驴背背着木夹装着的几千两银子,好像一点也不重的样子。进门叫差役道:“来,看你的木夹盒子,官文封印和原来一样不?”检验了,果然和原来一样。把人头扔在地上,说:“看我没有杀错人吧。”大家围观,果然是戴红头巾的人。县衙门团团围绕着行礼,道谢了离开。到了从东回来的时候,再去造访,尼姑庵已经空无一人了。市镇上的人说:尼姑三四年前,和老妇人一起来的,不知道是什么人。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下面小题。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① 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 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注】此诗写于829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乐天)在洛阳,元稹(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一望雪相似”出语平易而境界真切,形象地描绘出月光下洁白纯净的景象。 B. “遥想”表明空间之远,而“正如此”则表明了这份情感不会因距离而减弱。 C. “知君当此夕”中“知”字,语气肯定,表明诗人相信友人定会如约欣赏月下湖景。 D. 末两句写诗人与友人虽然一个在长安,一个在洛阳,距离遥远,但都在月下牵挂彼此 E. 颔联和颈联,均用“对面落笔”的手法,写友人的行动和所处的环境,表达诗人的思念。 15. 本诗前六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答案】14. CE 15. 本诗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一二句实写诗人在长安遥望如雪的明月;中间两联虚写,三四句想象友人身处的洛城月光与帝都月光一样;五六句想象此刻身处越州的友人也正在欣赏月光下的洞庭湖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并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感。 【解析】 - 21 - 14. 试题分析:C 项,“如约”一说无依据;D项,漏掉了在越州的元稹,是三人的彼此思念。 15. 试题分析:此题首先答出“虚实结合”的手法,关键是区分诗歌一二句实写诗人在长安遥望如雪的明月;三四句想象友人身处的洛城月光与帝都月光一样,五六句想象此刻身处越州的友人也正在欣赏月光下的洞庭湖景。最后分析效果即情感。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注意答出“虚实结合”的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从《论语》“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塑造了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自信而富有才略的儒将形象。 【答案】 (1). 为人谋而不忠乎 (2).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 羽扇纶巾 (4). 谈笑间 (5). 樯橹灰飞烟灭 【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其中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所以默写时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谋”“纶”“樯橹”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①总书记在杭州G20峰会上的讲话,如黄钟大吕,向全世界展现了杭州这一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②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药品企业“多小散乱差”,药品质量参差不齐、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等问题十分突出。 - 21 - ③最近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深受观众的好评。有专家指出:背诗词,一定要从童年开始,长此以往,才能达到像节目中选手那样令人惊叹的诗词储备量。 ④获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的《血战钢锯岭》,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医疗兵的动人事迹。他虽然没有像其他士兵一样战天斗地,但却在枪林弹雨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⑤热爱交响乐的他,将电影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视为自己的偶像。而他随身携带的这本讲述这位天才音乐家一生故事的书,便自然成为了他的掌上明珠。 ⑥与大多数因惨淡经营而倒闲的民营书店不同,这家书店较早引入了资本运作,为其在全国扩张市场助力,但此举也让它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①②⑤ D. ③⑤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 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后遂以“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用于形容“总书记在杭州G20峰会上的讲话”,使用正确; 参差不齐: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可以用来形容“药品质量”。成语使用正确; 长此以往:长此以往 ,长久这样下去。长:长久;此:如此;这样。通常指未来的结果,不好的情况。后面“才能达到像节目中选手那样令人惊叹的诗词储备量”表达的是好的情况,不合语境; 战天斗地: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不用于在“枪林弹雨”中战斗; 掌上明珠:掌上明珠,指拿在手中爱不忍释的珍珠。原比喻特别珍爱的人(多指男子所钟爱的女子),后多用来比喻父母疼爱的儿女,多指女儿。“书”不能说是“掌上明珠”; 惨淡经营: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不能用于“民营书店”“倒闲的”的原因,望文生义。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春节前夕,政府部门要提高保障农民工工资货付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工通过正常渠道解决工资拖欠问题,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 B. 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开拓了诗歌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技巧,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21 - C. 丹麦盛产琥珀饰品,往往由高品质、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银边镶嵌,突出琥珀的天然本质特点,设计大方简洁,成为琥珀粉丝们的最爱。 D. 奢华晚会被叫停,某些长期依赖公款消费支撑的文艺团体叫苦不迭,但那些已经面向市场、具有现代管理能力的团体,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搭配不当,可把“提高”改为“加大”。B项,偷换主语,可把“创造的”改为“创造了”。D项,句式杂糅,可改为“根据有关媒体发布的最新数据”或“有关媒体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19. 海湾战争前,一中立国外交官与伊拉克外长举行会谈,试图规劝伊拉克撤出被其占领的科威特。下面语句最得体的一句是 A. 贵国若不及早撤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就获得了大举进攻的借口,所以萨达姆总统应采取灵活策略,暂时放弃科威特,以避开美国的强大攻势。 B. 希望贵国政府切实履行联合国的有关决议,无条件地撤出所占领的科威特领土,以缓和十分紧张的海湾局势。 C. 相信伊拉克政府会正视伊拉克所面临的灾难,量力决策,否则,势必会出现后悔莫及的局面。 D. 希望萨达姆总统从海湾和平和贵国本身的利益出发,争取主动,避免出现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答案】D - 21 -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场合、身份、对象等。要注意题干中的海湾战争题目。A项,“暂时放弃科威特,以避开美国的强大攻势”表达不得体;B项,“无条件地撤出所占领的科威特领土”表达不得体;C项,“否则,势必会出现后悔莫及的局面”表达不得体。故选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交往和宣传中,人们更注意遣词造句的效果,营造和谐的气氛。比如机关办公室的大门上原先挂着闲人莫入”,现在成了“有事请进”,①________,装了监控的商场,原本贴的是“电子监控,请君自重”的告示,现在成了②_________,无形的监督化成了善意的调侃。成都地铁站的维护员马甲上印的是“除了爱情都要排队”,在幽款中流露出善意,③______,是对人的关心,对人的尊重,对人的体谅。 【答案】 (1). 由生硬的拒绝变为善意的接纳 (2). “你正在镜头前面,请绽放笑容” (3). 民生意识的核心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①可以根据前面“比如机关办公室的大门上原先挂着‘闲人莫入’,现在成了‘有事请进’”推断,主要是语气与态度上的转变,即“由生硬的拒绝变为善意的接纳”(内容差不多即可)。②概括前后语境推断,内容应该由前面的警告语气变为调侃语气,如“你正在镜头前面,请绽放笑容”。③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作答本题意思差不多即可。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自1911年的3月8日被定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后,每年的3月8日,是国际通行的“三八妇女节”这几年,社会上纷纷用“女神节”“女王节”“圆人节”来代替“妇女节”这个他们觉得老土的名称。 对于更名的现象,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简要说明理由,不超过80个字。 【答案】赞成:“妇女”只是一个代名词,并没有贬义,涵盖了所有的女性,因此对于这个称呼没有必要认为有什么不妥。“三八妇女节”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节日,代表着全人类对女性角色的认同和肯定,是对妇女争取独立、自由、平等的光辉岁月的纪念。在这样一个节日里,女性首先应当有一种自豪感。 - 21 - 反对:社会上不少年轻女性因嫌妇女节“老土”,也纷纷加入“不过三八过三七”的行列,她们认为自己虽然已经工作不再是学生,却仍有一颗青春的心,小女人也一样可以过“女生节”。商家显然也抓住了这种心态。近两年来,“女人节”“女王节”“女神节”“娘娘节”等新词层出不穷,将“三八妇女节”重新包装,立刻显得洋气起来,便于女性接受。商家用“女神节”“女人节”“女王节”招揽顾客,部分企事业单位也会给女性职工发放福利,从这个层面说,三八妇女节确实是女性的福利日。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表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和态度,如本题要求学生就“国际劳动妇女节”,即“三八妇女节”是否需要更名为“女神节”“女王节”“圆人节”等,谈谈自己的看法。这类题目虽然答题的范围比较广,但一定要审清题干要求,如“对于更名的现象,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作答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观点,要么赞成,要么反对。然后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简要说明理由,注意理由要全面,有是说服力,且要有整个社会意识。 写作 22. 根据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2015年8月17日是网络热销小說《盗慕笔记》中“小哥”张起灵从长白山兑换“十年之约”回归的日子,虽是小说中的情节,为接小哥回家,连日来,有近十万“稻米”(“盗逮”谐音)从全国各地涌入吉林长白山,导致景区不堪重负,民宿全部爆满,下面是各方对此事的态度: 网评:明知这不是现实,只是小说虚构的情节,“稻米”们还蜂拥而至,真是不可思议! 稻米:“用我一生,换你十年天真无郡”。到长白山不仅是与书中人物的约定,更是对《盗墓笔记》陪伴岁月的交代。 景区:长自山旅游部门和安保部门启动应急预常,为“稻米”捉供相关的警务、导引、临时食宿安置等贴心服务。长白山青年联合会还牵头主办了“十年之约,相聚长白”文化交流联欢活动,与广大“稻米”共度稻米节。 写作任务:对于三方的态度,你的看法如何? 写作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你的判断与思考,明确你的态度,用事实支撑论点并加以分析。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 21 - 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有些人只说到名师指路这儿,有些人是全部说完,似乎没有名师指路或自己去悟人就不能成功,片面地强调某一点。这样就进入一个认识的误区:读书有何用,做的再多有什么用!我认为,这句话就应连起来看。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务必多读书,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启迪人,一本好书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种事十分多。可见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多么重要的好处。读了很多的书,知道了很多的理论、方法、技巧,但是不去运用到生活工作中去,这对推动我们社会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为什么此刻又开始流行读书无用论,就是基于许多的大学生学了很多知识出来却不能有效的和现实实践相结合,不能产生效益这种现象才造成的。古语说要“学以致用”。行万里路就是指的行动、实践,只有多做,你才能建立自己的信心,才能真正的掌握学到的这些技能和方法。 掌握了这些技能和方法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服务于人类。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人,人的属性是社会性的,我们务必和周围的人打交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知识、阅历、经验,这些都是智慧的体现。阅人无数就是要跟更多的、不一样的人打交道,,这样才能更清楚的了解人的本性,吸取每个人的优点,摈弃缺点,为我所用,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和洞察潜质。 我们学了很多、做了很多、也跟很多的人打过交道,为什么我们还会有困惑?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困惑中走不出来,我们就会很迷茫,慢慢地就会迷失方向,放下自己所追寻的。在这个时候,有高人的指点就十分重要,他能够帮你理清思路,找到关键点,我们就能够更清楚自己的方向、更简单的上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这些都是外在的,是外因,最重要的必须是要把这些外在的智慧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悟”。“悟”就是思考,是认识,是内因。一个成功的人必须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因此就有了拿破伦。希尔《思考致富》这本书。人类的进步都是思考的结果。 帮会名字大全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是这样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自己悟。 【解析】试题分析:这道作文题属于“观点型”的新材料作文,针对“稻米”事件,三方人士表现不同的观点和做法。材料中的三方态度实际为考生提供了三个不同写作角度,考生可任选一个角度阐述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也可以在这三个态度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观点,从整体上来谈。 对于“稻米”事件,本不存在孰是孰非的问题。它并没有影响到公众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对于类似“稻米”们的举动,文明社会应予以尊重与包容。从这个角度出发,学生只要扣紧长白山“稻米”事件,不管从哪一方角度来谈自己的思考与建议,都是可以的。这正是本作文内含的核心价值观,不能脱离这一核心价值观去简单地就事论事。 - 21 - 作文题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含意”指深层的抽象概括的意思。(一)关于材料的内容。1.现实与虚构是有距离的,书中的情节大多是现实生活的折射,但并不就是现实生活。“稻米”们为了一个虚构的情节,蜂拥而至,给自身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对待书中的情节要有理性。2.“稻米”是当今社会众多“粉丝”中的一个群体,他(她)们对生活有激情、有热度。长白山“稻米”事件恰恰说明他们是一群有梦想的人。3.“好书伴我行”。书是一个人的精神食粮,我们要懂得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交流。“稻米”们其实是在体验另一种形式的读书生活。4.尊重与包容。尽管十万“稻米”涌入,给景区的接待带来了挑战,“堵”不如“疏”。5.换一种思维,实现共赢。“稻米”涌入,让景区管理方看到了“商机”,借用“稻米”文化包装景区,开展文化活动,增添景点得文化内涵。“稻米”与“景区”共赢。(二)关于材料的含意。1.一个人不要活在虚拟的生活里。2.行动要有理性。3.让内心多一份童真。4.追寻心中的梦。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6.为寻梦者喝彩。7.“围堵”倒不如“疏导”。8.文化搭台,实现共赢。9.尊重他人的选择。10.包容让生活更加多彩。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2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