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乌鲁木齐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2020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性测试 历史试卷(问卷) ‎ ‎(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1.关于汤武革命,荀子认为,“汤武非取天下也,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之同利,除天下之同害,而天下归之也。”韩非子则说,“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而天下誉之,此天下所以至今不治者也。”这表明 A. 汤武革命成为反抗暴君的象征 B. 法家韩非子旨在维护专制统治 C. 历史解释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D. 历史观点会因史料不同而相异 ‎【答案】C ‎【解析】‎ ‎【详解】作为儒学代表荀子肯定了汤武革命是“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之同利,除天下之同害”,而作为法家代表的韩非子则认为“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这些不同的认识表明历史解释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故C正确;荀子认为汤武革命是反抗暴君的象征,故A不符合材料主旨;法家韩非子旨在维护专制统治,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史料的不同,故D错误。‎ ‎2.隋初沿袭了前代的州、郡、县三级制,但存在“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情形。开皇三年(583年),废除郡级机构,并省州县,裁减冗官,对于地方各级官吏统由尚书省的吏部负责选任,所谓“大小之官,悉由吏部”。这些政策调整 A. 强化了国家治理能力 B. 加重了民众经济负担 C. 导致了君主专制强化 D. 阻碍了阶层之间流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代废除郡级机构、并省州县、裁减冗官,并由吏部统一选任官吏等措施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国家的治理能力,故A正确;这些措施减轻了民众经济负担,故B错误;材料信息涉及的是中央集权的强化,故C错误;材料和阶层之间流动无关,故D错误。‎ ‎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奏章,提出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方案,得到洪秀全的批准。这说明 A. 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 B. 太平天国面临统治危机 C. 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 《天朝田亩制度》未能实施 ‎【答案】D ‎【解析】‎ ‎【详解】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以后,不得不提出“照旧交粮纳税”的方案,这说明太平天国政权没有改变封建土地关系,平分土地根本没有实施,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太平天国政权性质的变化,故A错误;这一方案适应了革命现实的需要,不能说明太平天国面临统治危机,故B错误;该方案和小农经济根深蒂固无关,故C错误。‎ ‎4.川汉铁路公司的《商榷书》以巧妙而隐晦的言词,一方面要川人“竭尽赤诚,协助政府”,“厝皇基于万世之安”;另一方面,又揭露清政府“日以卖国为事”,“夺路劫款转送外人,激动我七千万同胞幡然醒悟”。与此相关的史实 A.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 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 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 推动北伐战争的兴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川汉铁路公司”“夺路劫款转送外人,激动我七千万同胞幡然醒悟”反映是1911年的四川保路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保路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清王朝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斗志,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条件,从而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故B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是在1854年的,故A错误;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是在1919年,故C错误;北伐战争的兴起是在1926年,故D错误。‎ ‎5.1937年5月,陕甘宁边区公布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对于选举资格做出规定:除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等,只要不是汉奸、卖国贼,均享有普遍的、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反映了 A. 国共两党矛盾基本消除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中共改变民主革命目标 D. 中共实行民主抗日执政理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 材料信息“除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等,只要不是汉奸、卖国贼,均享有普遍的、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反映了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民主选举,这体现了民主抗日执政的理念,故D正确;A项说法错误,国共两党矛盾没有消除,故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1937年9月,故B错误;材料正是民主革命目标的反映,故C错误。‎ ‎6.下表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组建的新政党。这表明当时 名称 成立时间 成立地点 领导人 中国民主建国会 ‎1945年12月16日 重庆 胡厥文、章乃器等 中国民主促进会 ‎1945年12月30日 上海 马叙伦、周建人等 九三学社 ‎1945年9月3日改名,‎1946年5月6日成立 重庆 许德珩等 A. 各党派已达成政治共识 B. 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形成 C. 和平民主成为社会潮流 D. 国民党结束了一党独裁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纷纷成立。这表明抗战胜利后,追求和平民主成为社会潮流,故C正确;各党派是否达成政治共识没有体现,故A错误;政治协商还没有成为一种制度,故B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国民党没有结束一党独裁,故错误。‎ ‎7.二战结束后,毛泽东提出了“两个阵营”“一个中间地带”理论,认为美苏之间或早或迟会达成某种妥协,但“中间地带”国家并不需要因此放弃自己的斗争而随之实行妥协。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A. 正确估计了敌我斗争形势 B. 已有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 C. 认识到第三世界的重要性 D. 与苏联结盟出于迫不得已 ‎【答案】B ‎【解析】‎ ‎【详解】毛泽东主张“中间地带”国家不需要放弃自己的斗争而跟随美苏实行妥协。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故B正确;材料和敌我斗争形势无关,故A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第三世界的重要性,故C错误;材料没有与苏联结盟的信息,故D错误。‎ ‎8.《雅典的胜利》中写到:多达两万名雅典公民,可以拿到国家发放的不同形式的津贴。约占雅典公民人口的1/2,甚至更多。这有利于 A. 改变雅典公民参政的政治结构 B. 提高雅典公民的文化素质 C. 实现雅典公民政治地位的平等 D. 消除雅典公民之间的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伯利克里的津贴制度促使“约占雅典公民人口的1/2,甚至更多”的公民积极参政,这就使大量平民参与到政权中来,从而有利于改变雅典公民参政的政治结构,故A正确;津贴制度和雅典公民的文化素质无关,故B错误;这一制度不能实现雅典公民政治地位的平等,故C错误;这也无法消除雅典公民之间的矛盾,故D错误。‎ ‎9.1787年美国宪法原文中并没有使用“奴隶”或“奴隶制”这样的词,凡是涉及奴隶的地方,宪法使用“所有其他人口““服劳役的人”“现在某些州存在这样的人口”。但是,宪法中又有“五分之三条款”“逃奴条款”和“奴隶贸易条款”,这些条款 A. 旨在消除南北方的矛盾 B. 宣扬了美国优先的思想 C. 说明宪法条文的倾向性 D. 默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1787年美国宪法中虽然“奴隶”或“奴隶制”这样的词,但是却有“五分之三条款”“逃奴条款”和“奴隶贸易条款”。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条款实际上默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故D正确;1787年宪法不是为了消除南北方的矛盾,故A错误;材料和美国优先的思想没有关系,故B错误;这些条款体现的是对奴隶制度模糊性,不能体现出倾向性,故C错误。‎ ‎10.马歇尔‎1947年6月5日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解决方法在于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并且重建欧洲人民对于他们自己国家的经济前景的信心,并相信欧洲是个整体。”“这个项目必须是一个联合体,即使不是被所有欧洲国家赞同,必须被一些欧洲国家赞同。”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A. 客观上推动了西欧国家联合 B. 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的恢复 C. 稳定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秩序 D. 重在利用西欧削弱苏联实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马歇尔计划使欧洲人民“相信欧洲是个整体”,该计划“必须是一个联合体,即使不是被所有欧洲国家赞同,必须被一些欧洲国家赞同”。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在客观上推动了西欧国家联合,故A正确;B项错在“欧洲各国”,故错误;材料信息和稳定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秩序无关,故C错误;材料主旨未强调利用西欧削弱苏联实力,故D错误。‎ ‎11.据《考工记》记载:凡陶人、瓶人制作的器物,如果有断足、损伤、破裂或突起不平的,就不拿到市场上去售卖。这说明当时 A. 工商食官制度已被完全打破 B. 官营手工业存在商品性的生产 C. 官营陶器有严格的生产规范 D. 民间制陶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工记》是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因此,材料信息“凡陶人、瓶人制作的器物,如果有断足、损伤、破裂或突起不平的,就不拿到市场上去售卖”说明当时官营手工业也存在商品性的生产,故B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工商食官制度已被完全打破,故A正确;材料主旨未强调官营陶器的生产规范,故C错误;材料信息和民间制陶业无关,故D错误。‎ ‎12.公元8世纪下半期,中国沿岸的交州、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扬州等城市,因与蕃舶互动频繁,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越来,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唐朝还设置“市舶司”。用来管理蕃舶的进出以及征税事由。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 经济交流主导着中外关系发展 B. 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合时宜 C. 城市发展依赖对外贸易的繁荣 D. 政府的外贸政策较为开明 ‎【答案】D ‎【解析】‎ ‎【详解】唐代交州、广州、泉州、明州、扬州等城市,因与蕃舶互动频繁而兴盛越来,唐朝还设置“市舶司”来管理蕃舶的进出以及征税事由。由此可知,唐代的对外政策较为开明和开放,故D正确;A项错在“主导着”,叙述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依然是国策,故B 错误;对外贸易对沿海城市发展有较大影响,但不能说依赖,故C错误。‎ ‎13.明清时期中国最发达的江南地区在谷物加工、服装制作、制烛等行业的生产规模上与其城镇人口绝对数量增加的步态大体一致;榨油、酿酒、印刷等行业的成长速度较快,纺织业发展更为迅速,技术领先于世界。这体现出 A.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B. 小农经济开始走向瓦解 C. 工商业市镇的繁荣发展 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手工业生产规模和城镇人口绝对数量增加较快。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出江南工商业市镇的繁荣发展,故C正确;材料中没有雇佣关系,不能得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故A错误;小农经济走向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基本国策,故D错误。‎ ‎14.以1930年1月为例,中国绢织物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比下降2.9%,库存量增加5.2%:袜子的销售额下降9.5%,库存量增加32.0%,1929—1934年间,生丝消费量从62万袋降到45万袋,减少了27%。这反映了 A. 传统经济具有抵抗性 B. 民族工业衰退明显 C. 国内缫丝技术的进步 D.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1930年1月,中国绢织物、袜子以及生丝的销售额均有下降,但库存量却增加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中国纺织品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有关,故D正确;材料和传统经济的抵抗性无关,故A错误;此时民族工业有了快速发展,故B错误;材料不涉及国内缫丝技术,故C错误。‎ ‎15.学者王加华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乡村工业大发展,工业时间日益取代农事时间成为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轴心,相应阳历历法体系、钟点时间亦日益在民众中普及开来,守时、时间就是金钱等观念在民众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来,这归根于 A. 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B. 民众生活习惯转变 C. 经济结构的变动 D. 民众观念的西方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村中阳历历法体系、钟点时间日益在民众中普及,守时、时间就是金钱等观念在民众头脑中逐步建立,这归根于乡村工业的大发展,即乡村经济结构的变动,故C正确;民众时间观念、生活习惯转变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原因,故A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民众观念的西方化,故D错误。‎ ‎16.“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正是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日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世界市场与世界历史相互推动 B. 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形成 C. 世界历史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 D. 世界历史始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正是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日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可知,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形成,故B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世界市场与世界历史相互推动,故A错误;世界历史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故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世界还没有打破相互孤立的状态,没有形成世界性的历史。‎ ‎17.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相的英国政府对各大国有企业和垄断部门进行私有化,主要采取的形式包括整体出售,拆分售股给公司员工和上市三种:2010年,卡梅伦上台后,英国推动了所谓“二次私有化”进程。这些举措 A. 激发了市场经济活力 B. 受到凯恩斯主义影响 C. 降低了国家财政收入 D. 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撒切尔夫人为了医治经济的“滞胀”,一反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掀起了私有化浪潮,对各大国有企业和垄断部门进行私有化,其目的是激发了市场经济活力,故A正确;这些措施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B错误;这些措施减少了国家财政支出,故C说法错误;这些措施不能推动第三产业兴起,故D错误。‎ ‎18.据联合国统计,日前全世界有4.4万多家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28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其产品已占世界总产值的40%;它们形成了“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以全球为销售带的企业运作模式”。这反映了 A. 西方国家主导全球化 B. 世界开始融为一个整体 C. 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D. 企业国际化是时代潮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众多的跨国公司形成了“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以全球为销售带的企业运作模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趋势,故C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西方国家主导全球化,故A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逐渐全球化的进程,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趋势,体现不出企业国际化的时代潮流,故D错误。‎ ‎19.春秋战国时期,游学之风兴盛;墨家的个体游学区域逐渐缩小,而法家个人的游学范围由“国内”扩展到“国外”,儒家由盛转衰,逐渐远离政治权力的中心。这说明 A. 法家政治地位日益显要 B. 儒家思想日益遭到打压 C. 游学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D. 儒法两家争鸣更加激烈 ‎【答案】A ‎【解析】‎ ‎【详解】墨家的个体游学区域逐渐缩小,而法家个人的游学范围由“国内”扩展到“国外”,儒家由盛转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墨家和儒家的影响变小,法家的政治地位日益显要,故A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儒家思想日益遭到打压,故B错误;游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故C错误;材料信息不仅涉及儒法两家,还有墨家,故D说法错误。‎ ‎20.王国维在谈到中国诗歌时说:“四言蔽而有楚辞,楚辞蔽而有五言,五言蔽而有七言。古诗蔽而有律绝,律绝蔽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材料表明王国维意在 A. 赞叹中国诗歌发展历史悠久 B. 探究中国诗歌发展的规律 C. 勾画中国诗歌发展递嬗关系 D. 研究中国诗歌发展的沿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材料信息“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可知,王国维意在探究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规律,故B正确;材料主旨没有强调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悠久,故A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强调中国诗歌发展递嬗和沿革,故CD错误。‎ ‎21.1920年5月梁启超作《“五四纪念日”感言》一文,谈到他对“五四”的价值判断和思考:“吾以为今后若愿保持增长‘五四’之价值,宜以文化运动为主而以政治运动为辅。”梁启超的认识客观上有助于 A.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B. 提高国民的爱国觉悟 C. 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 D. 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答案】D ‎【解析】‎ ‎【详解】梁启超认为五四运动的价值“宜以文化运动为主而以政治运动为辅”。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认识客观上有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即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故D正确;五四运动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没有直接关系,故A错误;提高国民的爱国觉悟属于五四运动的政治价值,故B不符合材料信息;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不是五四运动的内涵,故C错误。‎ ‎22.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该观点 A. 促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提出 B.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 意在批判“左”倾冒险主义危害 D. 表明中国开始摆脱苏联模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毛泽东反对照搬马克思主义,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是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的体现,故B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早在1928年时就已经被提出,材料中的观点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完善,而不是提出,排除A项;“本本主义”实际上是思想保守的体现,而不是“左"倾冒险主义的表现,排除C项;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将革命转向农村,中国就已经开始摆脱苏联模式,排除D项。‎ ‎23.1978年8月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发表,这部小说以悲剧的艺术力量,震动了文坛,作品中对人性的描写,突破了长期以来文艺的清规戒律,形成了新时期第一个文学思潮——“伤痕文学”思潮。这类作品 A. 遵循了写实风格 B. 抒发了浪漫情怀 C. 突出了理性思考 D. 表达了幻灭反叛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伤痕文学”注重对人性的描写,因此这类作品遵循了写实风格,故A正确;“伤痕文学”不是浪漫主义文学,故B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理性思考和幻灭反叛,故CD错误。‎ ‎24.马克思认为“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以他们那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所做的还多;他们描写了资产阶级的各个阶层”。与材料所述相关的作品是 A.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 《西风颂》‎ C. 《大卫·科波非尔》 D. 《苹果车》‎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他们描写了资产阶级的各个阶层”体现的是现实主义文学色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代表作《大卫•科波非尔》符合题意,故C正确;《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作品,故AB错误;《苹果车》完成于1928年,此时马克思已经去世,故D不符合材料信息。‎ ‎25.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说:“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扁平的世界平台’,使得每一个人能够以个体的形式采取全球行动。”此观点意在说明 A. 人们可利用互联网创造财富 B. 互联网给全球安全带来保障 C. 互联网有利于彰显人的个性 D. 人们可借助互联网实现平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扁平的世界平台’,使得每一个人能够以个体的形式采取全球行动”说明互联网彰显了人的个性,故C正确;材料和创造财富无关,故A错误;材料主旨未强调互联网的危害,故B错误;D项说法错误,互联网不可能实现人们的平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统治集团从克伦威尔的革命中吸取了一个教训,他们认为之所以发生革命,是因为统治集团内部分裂了,一部分支持国王,一部分反对国王,双方互不相让,才引发了战争,这样就出现妥协,一方面打倒专制的王权,一方面保留了王位。这以后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 ‎——钱乘旦著《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 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否已经达到目的,这是未来的秘密……我们希望,这会给中国带来一个她所期望的进步的稳定的政府。‎ ‎——‎1912年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评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全新的政治制度”最终确立起来的方式及这种制度对英国政治运作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革命“是否已经达到目的”。‎ ‎【答案】(1)方式:光荣革命及《权利法案》的颁布。‎ 影响: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有利于防止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不同团的权益之争,通过议会得以和平方式实现,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2)达到目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未达到目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里;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解析】‎ ‎【详解】(1)“确立的方式”,根据材料一信息“这样就出现妥协,一方面打倒专制的王权,一方面保留了王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光荣革命及《权利法案》的颁布。‎ ‎“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有利于防止专制统治、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等角度分析。‎ ‎(2)“达到目的”,根据材料二信息“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等角度分析。‎ ‎“未达到目”,依据所学知识从袁世凯攫取胜利果实、未能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等角度分析。‎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自办的近代金融事业的开始。19世纪下半叶后,中国城市中开始出现了一些新式建筑,公用设施如火车站、汽车站、航运站及自来水、电力、电话、电报等也纷纷出现。1908年,清政府颁布《城镇地方自治章程》,设置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开埠城市上海、广州、汉口以及东北的大连、旅顺等有了迅速发展,它们主要由外国人管理。这些城市的商品、资金、技术、工厂等高度聚集,使其在短时间内获得畸形的繁荣、发展。而中世纪以来许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山、松江、朱仙镇日趋衰落。近代中国城市的分布不仅10万人以上的大中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就是全国小城镇的80%也分布在东部几省。‎ ‎——梁家贵《浅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欧美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1851年)‎ 国家 总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 英国 约1800‎ ‎48%‎ ‎52%‎ 法国 约3600‎ ‎75%‎ ‎25%‎ 俄国 ‎5900‎ ‎93%‎ ‎7%‎ 美国 ‎2300‎ ‎87%‎ ‎13%‎ 中国 约43200‎ ‎89%‎ ‎1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时代特征。‎ ‎(2)材料二反映出中西在19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呈现什么差异?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答案】(1)时代特征: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城镇的政治独立性增强;伴随近代工业与商业发展而发展;开埠城市发展迅速,出现了大中城市;城市分布、发展不平衡;传统工商业市镇走向衰落。‎ ‎(2)差异:19世纪中期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西方国家。中国的城市化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色彩,本质上反映门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作用(与农业文明相比)‎ ‎【解析】‎ ‎【详解】(1)“时代特征”,根据材料一信息“1908‎ 年,清政府颁布《城镇地方自治章程》,设置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开埠城市上海、广州、汉口以及东北的大连、旅顺等有了迅速发展,它们主要由外国人管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城镇的政治独立性增强、开埠城市发展迅速;由材料信息“这些城市的商品、资金、技术、工厂等高度聚集,使其在短时间内获得畸形的繁荣、发展”得出:伴随近代工业与商业发展而发展、畸形发展;由材料信息“中世纪以来许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山、松江、朱仙镇日趋衰落”得出:传统工商业市镇走向衰落;由材料信息“近代中国城市的分布不仅10万人以上的大中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就是全国小城镇的80%也分布在东部几省”得出:城市分布和发展不平衡。‎ ‎(2)“差异”,依据材料二信息“欧美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中的各国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9世纪中期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西方国家。‎ ‎“本质问题”,依据所学知识从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对城市化的不同影响的角度分析。‎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封泥是继秦兵马俑、泰简牍之后,秦地下文物的又一重大发现。经考古专家初步整理研究,秦封泥对于研究秦汉时期的职官、地理、文字、书法、印玺艺术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右丞相印”是代表秦代最高级别的孤品官印,比起一般的泰封泥,“右丞相印”封泥更大、字迹更完整。‎ 这批秦封泥,第一次完整地勾画出秦官僚机构的网络图,系统地揭示了一批鲜为人知的都邑郡县及宫殿苑囿名称,是后人研究秦历史、地理演化的一部“活字典”。同时,它还第一次准确地提供了为数可观的秦官印及其模式,是我们今天建构篆刻艺术的重要“资料库”,秦封泥上的文字结构方正平整,是秦代官方推崇的规范的“雅化”风格,引导印文书法趋向平整方正的生动体现。‎ 秦封泥以秦代文字书法的原真性和秦代篆刻艺术的原真性的双重身份,见证了中国书法和中国篆刻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原补充了秦代历史、地理的诸多空白。‎ ‎——李向红华艺婕《秦封泥:跨越泰汉的封缄“密钥”》‎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有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提示:(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标准答案。)‎ 论题:围绕历史,考古发掘成果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积极意义即可。(考古发掘成果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字、书法等发展历史有积极意义)‎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有关史实,拟定一个具体论题,该论题必须明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阐述须史论结合。“论题”,依据材料信息“秦封泥对于研究秦汉时期的职官、地理、文字、书法、印玺艺术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得出:考古发掘成果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积极意义,或者考古发掘成果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字、书法等发展历史有积极意义。“阐述”,依据相关知识从秦代政治制度或文字书法等角度分析即可。‎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4月1日,根据联共(布)中央宣传鼓动部的安排与部署,苏联作家协会拟定了加强反美宣传的草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第一,保证文艺作品的出版,创作剧本、电彩脚本和小说来揭露美国生活方式。第二,从1949年到1950年,出版10到15本有苏联采购委员会、贸易代表处、塔斯社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到过美国的文化活动家、工程师所撰写的旨在揭霉美国生活方式与展现劳动人民贫穷状况的纪实著作。第三,准备出版系列文集,包括《美国生活方式》、《俄罗斯进步活动家论美国》、《进步美国人反对战争贩子》等。第四,苏联作家出版社准备出版反美题材的剧本《注定要失败的阴谋》、《冷战》等。第五,准备再版如下书籍:《战后西欧》、《在日美国人》等。‎ 另外,“美国之音”等境外广播电台针对苏联的“恶毒”宣传报道,引起了联共(布)中央宣传鼓动部的高度重视。‎1949年6月28日,中央宣传鼓动部向马林科夫呈送一份报告,该报告指出,要加快无短波收音机的生产速度并增加产量,1949年生产11万台,1950年要生产40万台,以作为与境外反苏广播斗争的工具。‎ ‎——赵玉明《文化冷战与冷战初期的苏联反美宣传》‎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文化冷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文化冷战”的影响。‎ ‎【答案】(1)特点:政治动员;宣传形式多样:目的性强;利用大众传媒等多种手段;软较量和软竞争等。‎ ‎(2)影响:固化了意识形态及文化层面的对抗;加剧了“冷战”;增加了苏联与美国间民众的敌对情绪。(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解析】‎ ‎【详解】(1‎ ‎)“特点”,根据材料信息“根据联共(布)中央宣传鼓动部的安排与部署,苏联作家协会拟定了加强反美宣传的草案”得出:政治动员;依据材料信息“保证文艺作品的出版,创作剧本、电彩脚本和小说来揭露美国生活方式”得出:宣传形式多样、利用大众传媒等多种手段、目的性强;依据材料信息“要加快无短波收音机的生产速度并增加产量,1949年生产11万台,1950年要生产40万台,以作为与境外反苏广播斗争的工具”得出:软较量和软竞争。‎ ‎(2)“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固化了意识形态及文化层面的对抗、加剧了“冷战”、增加了苏联与美国间民众的敌对情绪等角度分析。‎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