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 ‎1.指导性年度汉字,是指综合运用中西文化进行研究,用一个汉字概括即将到来的新年特征与趋势。2019年指导性年度汉字为“亘”字。“亘”字给我们的指导性启示是:第一,回环,天道好还,礼尚往来;第二,恒常,体悟天道,守常应变;第三,自强,独立自强,自助天助。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汉字(  )‎ ‎①成为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载体  ②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独特作用 ‎ ‎③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之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文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①错误。‎ ‎②: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②错误。‎ ‎③④:材料中,汉字“恒”给我们的指导性启示是:第一,回环,天道好还,礼尚往来;第二,恒常,体悟天道,守常应变;第三,自强,独立自强,自助天助,故可以看出汉字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之一。③④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B。‎ ‎2.2019年5月15日,国家图书馆举办了“甲骨文记忆展”。此次甲骨文记忆展特地从3万多件甲骨馆藏中,挑选出了65件代表性珍品。这些珍品具备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其内容除涉及祭祀和战争主题之外,还包括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生育等。材料反映出甲骨文 ‎①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④是中华传统文化持续发展的保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此次展出的甲骨文珍品中具备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其内容除涉及祭祀和战争主题之外,还包括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生育等,这充分说明了甲骨文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②选项正确。‎ ‎③: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错误。‎ ‎④:甲骨文不能保障中华传统文化持续发展,该观点过于夸大了甲骨文的作用,排除④。‎ 故本题选A。‎ ‎3.“犁”的古文字如图,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④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精神。题目中不涉及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古文字“犁”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说明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正确;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说明了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③正确;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而题目中没有涉及到该知识点,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4.在血雨腥风、内忧外患的革命战争年代,先烈们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换取了国家新生。他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然而,近期—些人,或是主观臆断,或是恶意调侃,甚至虚构荒唐情节,把恶搞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为能事,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对此评论正确的有 ‎①抹黑英雄就是抹黑历史,崇尚英雄就有民族未来 ‎②玷污英雄人物光辉形象,缺失良知超越道德底线 ‎③论证置疑能够明辨是非,网络表达也须充分尊重 ‎④先烈壮举熔铸精神丰碑,中华民族精神不容亵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网络上恶搞模范人物,调侃与质疑英雄事迹,是对历史缺乏正确认知的表现,诋毁和玷污自己的英雄人物是个人道德缺失的表现,是一个民族道德沦丧的开始,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亵渎,学习历史,缅怀和崇敬先烈是对历史的尊敬,也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英雄不容亵渎,民族精神不可践踏,②④符合题意。‎ ‎①:“崇尚英雄就有民族未来”这夸大了英雄的作用,①错误。‎ ‎③:理不辨不明,论证、置疑确实能够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网络表达也是公民的自由,但自由是相对的,应遵守道德和法律,不能随心所欲,超越道德和法律的表达,必须要受到道德谴责与法律制裁,③既与谴责网络恶搞的题意不符,同时观点也过于绝对,③错误。‎ 故本题选C。‎ ‎5.“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出由自宋代陆游的《读书》,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境,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①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②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体现的是“读书要趁早”的劝导,①错误;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体现的是“读书能富贵”的价值观,②错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③符合题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与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境相符,④正确。本题选D。‎ ‎6.“修例风波”3个月以来,昔日的“东方明珠”被摧残得千疮百孔。一些港媒长期毫无民族自尊自爱,不遗余力地向香港市民灌输西方意识形态,部分香港年轻人充当“反中祸港”暴乱的急先锋,让越来越多的人反思通识教育和有毒媒体存在的问题。这对香港的启示是 ‎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抵制西方思想文化 ‎②对教育和传媒正本清源,引导建立正确的国家观 ‎③净化文化环境,抵制和取缔腐朽文化 ‎④培育民族精神,发挥“主心骨”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抵制西方思想文化,说法片面,①排除。‎ ‎②:题目中,部分香港年轻人充当“反中祸港”暴乱的急先锋,让越来越多的人反思通识教育和有毒媒体存在的问题,启示香港应该对教育和传媒正本清源,引导建立正确的国家观,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题目中,“一些港媒长期毫无民族自尊自爱,不遗余力地向香港市民灌输西方意识形态”,启示香港应该净化文化环境,抵制和取缔腐朽文化,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④:“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主心骨”作用与当前香港的现实情况不符合,④排除。‎ 故本题选C。‎ ‎7.中国古代传统诗文将“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来表述诗品与人品的关系,认为人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但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下列关于诗品与人品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诗品与人品的背离佐证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②有了好的人品,就能创作出有诗品的优秀作品 ‎③只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真正提升诗的品格 ‎④文如其人表明诗品是人品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中国古代传统诗文将“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来表述诗品与人品的关系,认为人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但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说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诗品与人品的也会出现背离。因此只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真正提升诗的品格,①③符合题意。‎ ‎②:诗品的优秀作品来源于社会实践,创作是能动性的活动,有了好的人品,未必就能创作出有诗品的优秀作品,②说法错误。‎ ‎④:文如其人表明诗品是对人品的反映,诗品并不是人品的派生物和附属品,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文化对经济的相对独立.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但文化的发展并不一定与经济的发展一致,有时文化的发展会先于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思想就先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时会慢于经济的发展(我国现在的文化就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8.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果缺乏对自身文化的省思,就容易陷入误区。因此,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下列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自信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 ‎②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③树立文化自信要让中华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发展 ‎④文化自信对外表现为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一致认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①②是对文化自信的正确理解,符合题意。‎ ‎③: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③中“主导”表述不科学,排除。‎ ‎④:④中“一致认同”说法绝对化,且文化自信应从中国自身的角度来阐释。‎ 故本题选A。‎ ‎【点睛】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9.面对全媒体时代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习近平强调要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打造新型传播平台,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扩大主流价值的影响力。为此,媒体工作者应该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②发挥文化创造主体作用,推动媒体融合,促进传播手段创新 ‎③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国际形象 ‎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握在手中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①正确;文化创造主体是人民群众,②错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就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③正确;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④错误。故选C。‎ ‎【点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10.“如果我们走了,这块国土上就没有人了!”父亲的话,卓嘎、央宗两姐妹始终铭记在心。她们几十年如一日,始终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的坚定信念,守护着祖国的领土,谱写了爱国守边的动人故事和时代赞歌。中宣部于2018年10月19日授予她们“时代楷模”的称号。卓嘎、央宗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③要发挥时代楷模的示范作用,培养全民良好的科学素养 ‎④培育现代诚信文化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②:题干中“时代楷模”的事迹启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国家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题干中“时代楷模”的事迹彰显的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素养,③不符合题意。‎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面对交叉科学、边缘科学层出不穷,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一位美国科学家预言:人类社会发展到如此程度,可以断言,至少在一百年内,无人能够对当今时代地球人类发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科学、新成就进行高度的理论概括与总结。这位科学家的预言不合理的地方在于 ‎①没有看到哲学能够从具体知识中抽象出本质和规律 ‎ ‎②不懂得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概括与归纳总结的特征 ‎ ‎③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具体科学层出不穷 ‎ ‎④不懂得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该科学家预言,至少在一百年内,无人能够对当今时代地球人类发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科学、新成就进行高度的理论概括与总结,该观点没有正确认识到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没有看到哲学能够从具体知识中抽象出本质和规律,不懂得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概括与归纳总结的特征,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中强调的是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科学技术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③错误。‎ ‎④:“科学之科学”的表述本身错误,哲学不能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排除④。‎ 故本题选A。‎ ‎【点睛】易错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该观点错误。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之科学”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是错误的。‎ ‎12.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习近平说:“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 )‎ ‎①能够为社会变革提供直接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通过批判旧制度和旧思想,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③能够准确预见社会发展的细节方向,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④: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通过批判旧制度和旧思想,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②④符合题意。‎ ‎①:哲学社会科学能够为社会变革提供精神动力,而不能提供直接的巨大的物质力量,①说法错误。‎ ‎③:哲学社会科学能够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而不能够准确预见社会发展的细节方向,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13.南宋淳熙二年,在鹅湖寺举行了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以“理生万物”观点为代表的朱熹等人和以“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观点为代表的陆九渊等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此举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史称“鹅湖之会”。“鹅湖之会”的争论 ‎①反映了哲学史上两大阵营的分歧 ‎ ‎②体现了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分歧 ‎③是由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理解的差异 ‎ ‎④体现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以“理生万物”观点为代表的朱熹等人和以“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观点为代表的陆九渊等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鹅湖之会”的争论是由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理解的差异,体现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哲学史上两大阵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史上“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①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14.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月亮的圆缺变化影响着我们的身体;人在月缺时气血较虚,月圆时气血比较旺盛,月亮的盈亏变化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盛衰息息相关。因此养生时一定要利用好这种变化,及时调整不同时段的养生重点。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控作用 ‎ ‎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材料中强调了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体现了世界的物质性,“根据月亮盈亏的改变,及时调整不同时段的养生重点”体现了世界的可知性,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②符合题意。‎ ‎③:这一研究结论不能佐证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控作用,③不合题意 ‎④: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5.在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③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意识活动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④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哲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体现了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哲理,①④正确。‎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体现了运动是物质固有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错误。‎ ‎③: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活动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6.“时间去哪儿了?能否找到它,带着现在的记忆回到过去,懂点事,听点话,让爸妈的笑容漫上脸颊?时间,或许就在心里,就是一个渐渐懂得了什么是辛苦,什么是责任,什么才叫一个家?时间哪里都没去,就在原地等待着,等待着看一幕幕花开的芬芳,等待着懂得的人,去做让它都感到幸福的事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只有在时间静止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感知亲情的可贵 ‎②要正确把握好时间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③承认时间的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会陷入诡辩论 ‎④要善于在时间的相对静止中创造和把握当下的幸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 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题意表明人们从时间的流逝和静止中感悟到亲情、幸福,获得了成长的体验,更能从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要善于在时间的相对静止中创造和把握当下的幸福,只承认时间的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会陷入诡辩论,②③④适合题意;并不是在时间静止的状态下才能感受亲情,故①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7.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如今,机器人可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执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机器人执行的是取代或是协助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制造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下列对机器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 ‎ ‎②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③人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机器人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④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机器人执行的是取代或是协助人类工作的工作,这表明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①④正确。‎ ‎②:机器人不是人,而且,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因此,机器人具有独立意识的说法错误,②错误。‎ ‎③:机器人不是人,只是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运行,不能说适应环境,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8.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201路最美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但从哲学角度看 ‎①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②物质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④运动具有绝对性、无条件的,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201路最美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但从哲学角度看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运动是绝对性的、无条件的,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③④符合题意;人在红尘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自身服务,①说法错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9.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它说起来很虚,但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今天我们更需要倡导这种精神,是因为 ‎①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有了“工匠精神”就能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③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意识源于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说法错误,工匠精神有助于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但“有了工匠精神就能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的说法太绝对;‎ ‎③④符合题意,我们弘扬工匠精神,是为了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体现了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故选B。‎ ‎20. 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实践水平不断提高,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同时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①②符合题意;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指的是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材料没有体现,材料也没有体现认识指导和服务于实践,故③④与题意不符。故选A。‎ ‎21.某作家说,一些所谓“心灵鸡汤”并不接近生活真相,不但没有养分甚至还有害。因为生活是庞大复杂的,青少年如果真正相信一句看起来很精致的话,并用它去解读自己尚未开启的人生的时候,就会放弃探索生命这复杂事物的可能性。对上述观点解读合理的是 ‎①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对生活真相的揭示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亲身参与生活实践所获得的感悟比间接经验更具有真理性 ‎③感悟人生意义有赖于对庞大而复杂生命历程的不懈探索 ‎④对人生的真切感悟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及其方法论。①:材料没有体现人们认识的主体差异性,①项不合题意。‎ ‎②: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不是真理,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所以直接经验不一定比间接经验更具有真理性,②项观点错误。‎ ‎③:生活是庞大复杂的,靑少年如果真正相信一句看起来很精致的话,并用它去解读自己尚未开启的人生的时候,就会放弃探索生命这复杂事物的可能性。说明感悟人生意义有赖于对庞大而复杂生命历程的不懈探索,③项符合题意。‎ ‎④:对人生的真切感悟不能只相信一句看起来很精致的话,而应该真正去探索生命,说明对人生的真切感悟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④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点睛】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 ‎22.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曾经说过:“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从哲学的角度看他的这一观点 A. 充分肯定了间接经验在改造客观世界中作用 B. 直接地否定了间接经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C.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者对人类是同等重要 D. 认识运用于实践才能起到改造客观世界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A:材料强调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A不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否定间接经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B错误。‎ C: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者对人类都重要,但不能说都同等重要,要看具体情形,C错误。‎ D:“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句话强调了认识运用于实践才能起到改造客观世界作用,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3.剥取鱼的一片鳞片,罝于显微镜或者放大镜下面观察,会发现鳞片上有黑白相间的环状条纹,数出鳞片上黑色环状条纹的圈数,另外加上一圈即是此鱼的实际年龄,这说明 ‎①人对鱼的探索观察有助于找到认识鱼龄的规律 ‎②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从而推动认识的深化 ‎③鱼鳞片上的圈数与其年龄之间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④对鱼龄的深刻认识都来自于解剖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借助显微镜或者放大镜,观察鱼鳞片上的圈数,能够推测出此鱼的实际年龄,这说明人对鱼的探索观察有助于找到认识鱼龄的规律,也说明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从而推动认识的深化,故①②正确。‎ ‎③:鱼鳞片上的圈数与其年龄之间的联系是自在事物的联系,不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故③错误。‎ ‎④: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该选项说法太绝对,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4.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们平时所说的“乌鸦”其实是鸦科属下的数种鸟类。在我国境内,常见的就包括小嘴乌鸦、大嘴乌鸦、秃鼻乌鸦、渡鸦等多种,虽然“黑”是我们辨认乌鸦的一个关键特征,但实际上没有一种乌鸦是真正意义上“黑色”的,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特定角度的阳光下,那些看似黑色的羽毛会呈现出带金属光泽的蓝紫色或蓝绿色,这些美丽的颜色对于我们人类的眼睛来说非常难识别。材料表明 ‎①对乌鸦“黑”的认识不是主体的凭空想象,来自于客体本身 ‎②对乌鸦“黑”的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真理是发展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④对乌鸦“黑”的真理认识中包含着错误,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黑色”‎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②:“乌鸦”其实是鸦科属下的数种鸟类,虽然“黑”是我们辨认乌鸦的一个关键特征,但实际上没有一种乌鸦是真正意义上“黑色”的,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特定角度的阳光下,那些看似黑色的羽毛会呈现出带金属光泽的蓝紫色或蓝绿色,这些美丽的颜色对于我们人类的眼睛来说非常难识别。这表明对乌鸦“黑”的认识不是主体的凭空想象,来自于客体本身,对乌鸦“黑”的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因此有了“天下乌鸦一般黑”的俗话,①②符合题意。‎ ‎③:真理是发展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超越而不是被推翻,③说法错误。‎ ‎④:对乌鸦“黑”的真理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世界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黑色”,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真理中并不包含错误,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样需要一个过程。‎ ‎25.据美国《每日科站2019年9月12日报道,英国科学家首次识别出与左撇子相关的基因区域,而这些基因区域与大脑内的语言相关脑区相联系。研究发现,在左撇子实验对象中,左右脑的语言区域以一种更协调的方式相互交流,这或许表明,左撇子在执行语言任务时可能具有优势。但他们也强调,这些差异仅被视为平均情况,并非所有左撇子都是如此。科学家首次识别出左撇子相关的基因区域表明:‎ ‎①大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科学家正确地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二个方面的内容 ‎③左撇子的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比右撇子的人可能更具有优势 ‎④科学家的首次识别表明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科学家首次识别出左撇子相关基因区域,表明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强调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能够识别出左撇子相关的基因区域,不强调大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①与题意不符。‎ ‎③:研究表明左撇子在执行语言任务时可能具有优势,但这些差异仅被视为平均情况,并非所有左撇子都是如此,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分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铁路大发展,承载着百年来中国人筑路强国的愿望。过去10年间,中国高铁建设频频刷新世界记录,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新名片,但它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中国正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枝术,推动中国高铁向智能时代迈进。‎ 专家指出,中国高铁技术能够快速发展,最本质的原因在于建成了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该体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列车大系统动力学”理论,在政府的统等下实现产学研的高度耦合。这个耦合系统涵盖了120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机构,其中整车滚动振动实验平台等设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中车各大主机厂,以及30多个配厂、50多家相关企业组成完整的高铁产业;西南交大、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构成中国铁路科教方阵,为高铁创新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科技人才。‎ 高铁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拓展了国内国外产业合作的新空间,加速了城市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文流与合作,为中国与世界文明的发展带来了动力。‎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高铁的发展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 ‎【答案】①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中国高铁的巨大成就说明中华民族锐意进取,具有无穷的智慧与创造力。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在高铁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始终坚持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为建设交通强国而拼搏奋斗。③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凝心聚力、分工协作,共同构建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共同助力高铁事业的发展。④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国铁路大发展,承载着百年来中国人筑路强国的夙愿,中国高铁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⑤中国高铁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始终坚持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丰富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高铁的发展为素材,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高铁的发展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题目限定中华民族精神。‎ 针对材料中国正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枝术,推动中国高铁向智能时代迈进,考生可从伟大创造精神、坚持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丰富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该体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列车大系统动力学”理论,在政府的统等下实现产学研的高度耦合。这个耦合系统涵盖了120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机构,考生可从伟大团结精神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中国铁路大发展,承载着百年来中国人筑路强国的愿望,考生可从伟大梦想精神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这个耦合系统涵盖了120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机构,其中整车滚动振动实验平台等设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中车各大主机厂,以及30多个配厂、50多家相关企业组成完整的高铁产业;西南交大、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构成中国铁路科教方阵,为高铁创新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科技人才,,考生可从伟大奋斗精神的角度作答。‎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2月 10日开播的电视刷《大江大河》,在7万多人评价的豆瓣评分体系中,以89的高分新获“2018年评分最高的国产剧”称号。《大江大河》讲述了“小人物的大时代”, 让剧中宋运辉为代表的“弄潮儿” 的命运浮沉成为时代变迁的镜鉴与缩影,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追梦者、奋斗者、奔跑者树立了精神的肖像,紧紧抓住了现众的情感,打动了现众的内心。在拍摄手段上,将国际拍摄电影最先进的技术使用在电视剧上,在一定程度上摄入更多信息量,城市的波澜壮阔、乡村的美不胜收都得到了体现。‎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大江大河》的成功对建设的启示。‎ ‎【答案】①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记录时代变迁,同国家民族同频共报。‎ ‎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③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④要利用现代科技促进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大江大河》”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设问是“说明《大江大河》的成功对建设的启示”。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 材料中“时代变迁的镜鉴与缩影” 这反映了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记录时代变迁,同国家民族同频共报。‎ 材料中“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追梦者、奋斗者、奔跑者树立了精神的肖像,树立了精神的肖像,紧紧抓住了现众的情感,打动了现众的内心”、这反映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材料中“将国际拍摄电影最先进的技术使用在电视剧上”,这反映了要利用现代科技促进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28.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历史上,塞罕坝曾是“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但由于上个世纪初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和过度放牧,塞罕坝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新中国成立后,林业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科学的规划设计,1962年2月,决定建立林业部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如今,建场时营造的树苗,已经变成了浩瀚林海,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造福着当地,泽被着京津,恩及着后世。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塞罕坝时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分析说明塞罕坝是怎样从皇家猎苑到沙地荒原再到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 ‎【答案】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上个世纪初期,日本侵略者违背客观规律,掠夺式采伐和过度放牧,使得塞罕坝从皇家猎苑变成了沙地荒原。‎ ‎②在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新中国成立后,两代塞罕坝人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规律,经过艰苦奋斗,改变了塞罕坝的面貌,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塞罕坝从皇家猎苑到沙地荒原再到生态文明建设范例为背景材料,考查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可结合材料,从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等方面,分析说明塞罕坝是怎样从皇家猎苑到沙地荒原再到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分析说明塞罕坝是怎样从皇家猎苑到沙地荒原再到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 从材料可以看出,上个世纪初期,日本侵略者违背客观规律,掠夺式采伐和过度放牧,使得塞罕坝从皇家猎苑变成了沙地荒原。新中国成立后,两代塞罕坝人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规律,经过艰苦奋斗,改变了塞罕坝的面貌,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 可运用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在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等方面,分析说明塞罕坝是怎样从皇家猎苑到沙地荒原再到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因此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29.2018年10月24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 材料一 ‎ ‎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一桥飞架三地,将香港和珠海、澳门的陆路4小时压缩到30分钟,大大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促进三地的贸易投资、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和发展。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共有三座通航孔桥、七座桥塔。针对跨海工程“低阻水率”“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环境保护”以及“行车安全”等的苛刻要求,港珠澳大桥采用“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大桥全路段呈S形曲线,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大致取平,既能缓解司机驾驶疲劳,又能减少桥墩阻水率,还能提升建筑美观度。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建设者克服恶劣的海洋施工条件等困难,发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港珠澳大桥精神,创造了新的“中国奇迹”。‎ 材料二 在多年的桥梁工程建设实践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港珠澳大桥涵盖了公路、桥梁、隧道以及人工岛等多项不同领域工程建设,是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技术的超级集合体,很多关键技术和施工方法在世界上没有经验可循。大桥线路需经过伶仃洋航道和香港国际机场航线,一方面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和航班降落限高需求,还要满足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使用寿命120年的要求。一系列技术难题倒逼建设者不断创新,在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400多项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创造了大桥防风防腐防震技术、世界最大钢箱梁和桥塔的制造安装、世界最长海底隧道的生产浮运安装等7项世界纪录,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经过近一个月的试运行和检测,2018年10月24日,大桥正式通车。‎ ‎(1)结合材料一,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是如何发挥意识的作用的。‎ ‎(2)结合材料二,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道理的。‎ ‎【答案】(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建设港珠澳大桥加强了三地联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桥设计及建成体现了建设者的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在科学设计蓝图的指导下,通过建设者的实践活动,大桥顺利竣工。‎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在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港珠澳大桥精神的激励下,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世纪工程。‎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在大桥建设中积累了经验,获得了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大桥建设提出巨轮通航和限高等新问题,推动建设者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发明专利;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大桥通过运行检测证明了我国桥梁建设技术的真理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国在大桥建设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建设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运营为背景,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于意识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详解】(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如何发挥了意识的作用。解答本题,首先要审好设问要求,明确问题的指向;其次,要注意理解意识的作用包含的具体内容,将材料信息与哲学理论联系作答即可。依据材料信息,从建设港珠澳大桥作用分析,可与意识的特点联系作答;从港珠澳大桥规划设计分析,可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联系作答;从大桥顺利竣工分析,可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联系作答;从建设者的精神状态分析,可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联系作答。‎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道理的,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首先要审好设问要求,明确设问的指向;其次,要注意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这一知识点包含四方面的具体内容;最后,要将材料信息与哲学理论联系作答。依据材料信息“在多年的桥梁工程建设实践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联系作答;“一系列技术难题倒逼建设者不断创新”,可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联系作答;“经过近一个月的试运行和检测,10月24日,大桥正式通车”,可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联系作答;我国在大桥建设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可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联系作答。‎ ‎【点睛】体现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 解题技巧:这里包含了考查广度和深度两种情况,一种是“材料体现了……道理 ”,这种题型要根据设问尽量缩小套用的知识范围,回顾这些知识点,带着这些回顾出来的知识点去逐层分析材料,作答时一点材料信息结合一个知识要点即可。‎ 另一种情况是“……在材料中如何体现的”或“……是怎样做到……的”,这种演绎型试题重在挖掘某一教材知识点的内涵和相关知识,然后再用这种细分出来的层次对应材料去找信息点对接。‎ 此类试题最佳的解法就是先定位所要运用的教材知识,然后再带着这些知识点去分析材料。组织答案忌只列教材观点。‎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