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眉山市第一中办学共同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 (word版)
绝密★启用前 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2021届第一期半期考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教师“祖师爷”,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中国古代社会有着尊师的传统,但这一传统并不始于孔子。孔子孜孜矻矻,以身作则,以己示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高尚的人格、好学的精神、博通的学识,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敬佩和爱戴,而且赢得了全社会和后世的尊重和礼敬。 在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时期的《国语》和《晋语》中,有这样的文字:“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这里已经将君、父、师并提。战国末期的荀子,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天地君亲师”的序列。在他看来,天地是生存的根本,祖先是种族的根本,君师是政治的根本。缺少了这三者之一,就不会有社会的秩序、人民的安宁,更谈不上生活的幸福。所以,礼仪就是用来敬祀天地、尊重祖先、推崇君师,用来树立它们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感和权威的。高度尊崇礼法的荀子,认为教师是礼法的守望者。他认为,如果没有教师,世人就不懂得礼法,只能是偏离正道,流于匪辟,遭致灾难和祸害;相反,人有了教师、懂了法度,就会通达事理,明辨是非。正因为如此,在荀子看来,是否尊重教师,是一个国家兴盛衰败的晴雨表。他指出:“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先秦诸子在很多重大的问题上观点冲突,相互争鸣,但在尊师的本质这个问题上,却难得的一致。道家的《道德经》说:“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墨家的《墨子》也说:“夫为弟子,后生其师,必修其言,法其行。”法家的《管子》中,收录有《弟子职》一篇,详细地规定了学生对教师各方面恭敬的态度和服侍的礼仪。杂家的《吕氏春秋》不仅说明了尊师的必要,而且指出了尊师的具体方法。主张“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外,学生能够勤奋学习,虚心重道,也是对教师最大的尊敬。 尊师的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师使我们的民族更加笃信教育,从而促进全社会的向学之风,强化整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当然,我们也不必忌讳,尊师的片面化和极端化,也对我们民族及其文化具有负面影响。比如,恪守师法,不许学生自出机杼,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后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对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了一定的阻滞作用。 (摘编自徐梓《中国文化的尊师传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虽然不是中国尊师传统的创始者,但却为后世树立了为人师表的榜样。 B.《国语》中已将君、父、师并提,当时的人们认为三者的地位同等重要。 C.荀子视教师为礼法的守望者,因为学习和执行礼法,都需经由教师来完成。 D.除了在尊师上取得一致之外,先秦诸子在其他问题上的观点都相互冲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个绕不开的人物,所以在论述中国的尊师传统时,作者选择了从他说起。 B.在充分列举论据之后,文章进而深入剖析了“尊师传统”的本质:尊师既是尊业修德,也是重学、重道。 C.文章在列举先秦诸子尊师的论据时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其中,“面”为荀子的言论,“点”则为其他诸家的言论。 D.文章在充分肯定尊师传统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指明了将尊师片面化、极端化的负面影响,从而体现了辩证说理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生如果对老师态度恭敬,服侍周到,但不愿勤奋学习,不肯虚心向老师求教,也未必可以说是真的尊师。 B.教育事关他人前途和家族命运,如果不接受教育培养,一个人就难以造就才德,一个家族就难以发达兴旺。 C.尊师传统无形中对教师的才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人格高尚、学识博通,才能赢得尊重和礼敬。 D.是否尊重教师是国家兴盛衰败的晴雨表,因此,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一定是人人尊重教师,反之亦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江南雨巷 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得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尤为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可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江南雨巷,使人读后产生无限的遐想。 B.本文和戴望舒的诗歌《雨巷》都有着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韵味,描绘了江南雨巷烟雨迷蒙的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浓烈的抒情意境。 C.文章第⑤段,作者写雨巷两旁屋子里面的人,有的打着盹,有的忙碌着,刚写完人接着写人去楼空。这样描写一方面以动写静,突出江南雨巷的寂静;另一方面又不至于给人以“闹”的印象,更能突出雨巷的自然、古老与宁静。 D.文章第⑨段,作者以写现实的嘈杂与躁动来写江南小巷在尘世中也受到干扰而变得物是人非,表达作者的失望之情。 5.江南雨巷的特点有哪些?它给人什么感觉?(4分) 6.第⑤段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路遥的“平凡世界” 厚夫 1986年夏,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发表大体有眉目后,路遥决定去南方的广州逛几天。一来,自己这几年埋头创作,对中国社会的变化不是很敏感,亲自到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走走,现场感受那里的变化,寻求心灵体验,对接下来的创作有好处;二来,即将开工的第二部是写改革开放大潮下我国北方城乡底层人物的梦想与追求,不了解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社会生活的变化,又如何把握? 路遥就是这样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是在深入生活体验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文学想象,而不是不负责任地随意胡编乱造。在广州的每一天,他都把自己的见闻与观感写到笔记本上。笔记本写满了,他对同行的王天乐说:回吧,犁地的绳子等着我哩……于是,他们又回到西安。 该想到的都想到了,该做的准备工作也告一段落了。路遥又决定去一趟长安县柳青墓,看看长眠在那里的柳青老人。从文学起步的那天起,路遥就受到柳青各方面的影响,包括精神姿态,包括创作风格。这次,在《平凡的世界》三部曲的第二部即将开始创作之时,路遥去柳青墓显然是有目的的,而不是平平常常的祭扫。 很多年后王天乐这样回忆道:“回到西安后,路遥忽然要领我去一趟长安县的柳青墓。路遥好像对柳青墓地特别熟悉,哪里又多长了几根草都能说清楚。他在柳青墓前转了很长时间,猛地跪倒在碑前,放声大哭。……”路遥在柳青墓前为什么放声大哭?到底想了些什么,说了什么?这些已经永远是历史之谜了。不过,按照路遥的性格来推断,他一定向柳青老人汇报自己的创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创作决心。路遥经常给朋友们说,作家要突破的永远是自己;作家在拳击台的对手就是自己,要不停地战胜自我。柳青生前也经常告诫作家:文学是愚人的事业,文学是以六十年为一个单元。如今,在长篇小说创作进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沼泽之时,路遥虽是位精神硬汉,但也更需要柳青赐予特定的精神力量! 路遥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精心建构的虚拟文学世界中,与小说中的人物倾心对话。第二部是写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北方城乡人物的奋斗与悲欢离合,该出场的人物都已悉数出场了,他们在路遥精心搭建的文学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故事在路遥笔下不断延伸,人物在路遥笔下不断丰满,他的第二部不断接近目标。 在第二部初稿的最后创作过程中,路遥明显地感到自己身体变化呈加速度状态——苍老许多不用说,走路的速度力不从心,眼睛仍在发炎,难受得令人发狂。他感到这来自身体内部的变化正在让所谓的“青年时代”在瞬间就此永远结束。他还吟起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句:“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色的落叶堆满了我心间,我已经再不是青春少年……” 写到最后,路遥大声给三弟王天乐朗读起来。他的眼里闪着泪花,王天乐的眼里也闪着泪花。路遥笔下倾注了无限情感的中国农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了…… (节选自厚夫《路遥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随着城市和农村本身的变化和发展,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击,农村生活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倾向,现代生活方式和古老生活的冲突,文明与落后,新的思想意识和传统观念的冲突等,构成了当代生活的一些极其重要的内容。(路遥《路遥自传》) ②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路遥《平凡的世界》)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广州之行,让路遥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社会生活的变化,为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作了准备。 B.路遥写作前专程祭拜柳青,在柳青墓前放声痛哭,这是向前辈汇报自己的创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创作决心。 C.路遥认为作家应该突破自我,不停地战胜自我;在精神姿态,创作风格上都应当有所创新,突破前人。 D.路遥是一位用生命写作的作家。当这位“精神硬汉”发现青春不在之时,他感到了自己的苍老和力不从心。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路遥注意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反对胡编乱造,表明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B.文中说:“更需要柳青赐予特定的精神力量”,表明没有柳青就没有当今的路遥。 C.路遥把自己沉浸在创作中,与人物对话,创作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D.路遥的作品关注中国底层人物的命运,尤其是对中国农民倾注了无限情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29分) A、(课内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原谅 B.秦王惊,自引而起 引:伸直身子 C.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提:掷击 D.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废:残废 10.下列各组加横线词语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秦王还柱而走 倚柱而笑 B.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吾其还也 C. 是寡人之过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 以次进 常以身翼蔽沛公 11、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C.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秦王惊,自引而起。 B、(课外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 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 B. 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 C. 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 D. 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 1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意即侯爵。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侯字也可泛指诸侯,也用于对士大夫的尊称。 B.除服,指守丧期满,脱去丧服。封建时候的官员遇父母去世,要求为父母守孝,丧期结束才能脱去孝服继续任职。 C.亲,意为父母、双亲。结合全文来看,此处的亲,指聂政的母亲。 D.《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杀了人后要躲避仇敌的报复。 B.聂政被严仲子看中,是因为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时,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这个人。 C.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D.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15.把两段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3分)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4分) (3)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6~17题。 喜雪二首(其一) 曾巩 欲休还舞任风吹,断续繁云作阵随。 已塞茅蹊人起晚,更迷沙渚鸟飞迟。 混同天地归无迹,润色山川入有为。 太守不辞留客醉,丰年佳兆可前知。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却处处洋溢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展现出天空阴云密布、大雪漫天飞舞的景象。 C.诗的三、四两句写雪后清晨的景色,以“人起晚”“鸟飞迟”写出了雪后的静美。 D.全诗先从视觉上刻画,后从听觉上描绘雪景,融情于景,充满诗情画意。 17.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赋予了雪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 , ”两句来表现自己积极向上,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心态。(2分) (2)《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之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 , ”。(2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想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其危言危行必然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B.屡屡发生的扶人被讹事件,使得人们面对等待求助的陌生人不敢上前。扶危济困这一中国人曾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如雪泥鸿爪,几乎无迹可寻。这值得我们反思。 C.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张虹不畏强手,最终勇夺金牌,铩羽而归。一时间,这个长相甜美的冰城姑娘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D.近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我们的外交政策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胶柱鼓瑟是难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的。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农村人口能否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 B.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C.中央电视台自从1983年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之后,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间,看春晚就像贴春联、吃饺子一样,成为中国特有的“春节文化现象”。 D.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对孙杨的处理决定:孙杨被暂时取消参加国内外一切比赛,暂不参加国家游泳队集训,不代表国家游泳队参加任何社会活动。 21.填入下文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这就是汉字,我的祖屋,我的家!我迷恋它雕梁画栋的亭阁楼台,我更迷恋它朝晖夕阴中隶楷行草的万千气象: ①赏心悦目的,是耀眼的光箭穿过宽阔而幽深的甬道,照亮祖屋的身躯,优雅而颀长 ②心驰神曳的,是光线将祖屋分明的棱角隐去,只留轻盈身姿,飘飘欲飞 ③令人陶醉的,是道道金辉,铺撒祖屋的胸襟,舒展高贵,气度雍容 ④最最摄魂夺魄的,当是斑驳的树影中,祖屋如龙蛇行走,曼妙莫测 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22.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给“快的打车”下定义。(不超过40个字)(5分) 去年起,“快的打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其实,“快的打车” 是一款立足于地理位置的线上到线下的打车应用,它由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出,主要面向日常打车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它将出租车与乘客间的传统的被动等待,转化为主动联系。乘客用智能手机发订单,简单几步,随时随地打车,司机可以用智能手机一键响应,轻轻松松接到乘客。它还开发出语音对讲发单、智能算法推送等诸多创新功能。目前,它已成为市场上用户量及综合口碑最高的专业打车软件。 23. 根据提示,拟写对联。(6分) (1)下面是郑燮就“墨竹”写的一副对联,现已打乱,请将打乱的词语组合成一幅对联。(填写序号即可)。(4分) ①仰面花 ②傲骨梅 ③虚心竹 ④低头叶 ⑤无 ⑥有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仿照上联,另选一种地方风味小吃,拟出下联。(2分) 上联:麻婆豆腐色香味美老少皆宜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高尔基说:“我无论写谁,即使他是时代最伟大的人物,我一定在他身上找到不一般的, 哪怕乍看起来是奇怪的特征,当读者窥见这些特征时,我会迫使他们内心发出微笑。”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英雄、劳模,还是普通百姓,其身上都有闪光点和与众不同的个 性。 请以“一个 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以叙述、描写为主,兼及抒情和议论。2.感情真挚,不得套作和抄袭。3.字数不少于800。 2021届半期考试答案 1、A(解析:B项,“认为三者的地位同等重要”说法错误,原文中并无《国语》认为君、父、师“地位同等重要”的表述;C项,“因为学习和执行礼法,都需经由教师来完成”说法错误,原文只强调教师教人懂得礼法,并未说经由教师来执行礼法;D项,“先秦诸子在其他问题上观点都相互冲突”的说法扩大了范围。原文说“先秦诸子在很多重大的问题上观点冲突,相互争鸣”,并不是选项所说“在其他问题上的观点都相互冲突”。) 2、C(解析:“‘面’为荀子的言论,‘点’则为其他诸家的言论”说法错误,应为“‘点’为荀子的言论,‘面’则为其他诸家的言论”。) 3、D(解析:“一定是人人尊重教师”说法过于绝对。) 4、D(解析: “表达作者的失望之情”分析不正确。作者用现实的嘈杂与躁动反衬江南小巷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表现出作者别样的思绪:现实紧张浮躁,侵扰人心;而江南小巷抚慰受伤的心灵,使人超脱于现实,让人得到慰藉。) 5.(参考答案)(1)幽雅恬静、古老生动。(2分)(2)引人遐想、恍如隔世、多情。(2分) (解析:本题解答时可先通读全文,筛选出描写江南雨巷的句子,再概括出雨巷的特点及给人的感受。文中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根据这些信息可概括出雨巷幽雅、恬静、优美、古老、纯朴、生动等特点。能体现出雨巷给人的感受的句子,如“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等,根据这些信息,可概括出雨巷给人的感受为引人遐想、恍如隔世、多情等。) 6.(参考答案)本文描写的井边的“蓝衣少女”主要手法是以动写静,表现小巷的幽雅与宁静,同时“姑娘”的影像出现又消失增加了小巷的虚幻感和历史的沧桑感;(2分)戴望舒的诗歌《雨巷》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主要手法是象征,象征诗人美好理想,同时这种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2分) (解析:本题以对比阅读的方式考查对文章手法的理解。解答时可先结合上下文分析本文写 “蓝衣少女”用了什么手法,再回忆《雨巷》中作者写“丁香一样的姑娘”用了什 么手法就可以了。) 7.A(解析:B项“向前辈汇报了自己的创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创作决心”只是作者的推断;C项所谓“突破”与“创新”属无中生有;D项“感到了自己的苍老和力不从心”错,路遥吟起叶 赛宁的诗,其中有“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的句子,可见没有心理的“苍老和力不从心”。) 8.B(解析:“没有柳青就没有当今的路遥”说法太绝对。) 9. D(解析:“废”是“倒下”的意思。) 10、A(解析:A项,两个“而”都表修饰。B项,前一个“其”,代词,译为“他的”;后一个“其”,表示商量的语气,相当于“还是”。C项,前一个“之”,作助词,译为“的”;后一个“之”,作动词,译为“到,去”。D项,前一个“以”,作介词,译为“按照”;后一个“以”,也作介词,译为“用”。故选A。) 11.C(解析:C项和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A判断句,B省略句,D无特殊句式特点) 12. 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题依据“顶真”结构断句;最后一句不可读断。) 13. D(解析:《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14.D(解析:“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无中生有。) 15.(1)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全都失去了常态。(3分)(“卒”、“度”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我想用活着的方式捉住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太子啊!(4分)(“所以”、“以生”、表目的的连词“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最终谢绝了车马随从,聂政于是辞别严仲子独自前往。(4分)(“谢”“徒”“辞”各 1 分,句意 2 分。 16.D(解析:“全诗……后从听觉上描绘雪景”错误,从诗中来看,并没有从听觉上描绘雪景,主要是从视觉来描绘雪景) 17.(参考答案)“归无迹”“入有为”“可前知”赋予了雪默默奉献、孕育万物的美好品格(品格概括2分,结合诗句相关内容2分);通过写太守与人共醉,表达了诗人关系民生,喜盼丰年、乐民之乐、喜民之喜的思想感情(2分)。 18.(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9.D(解析:A项,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此处与语境不合。B项,雪泥鸿爪: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出自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此处与语境不合。C项,铩羽而归:被摧毁羽毛后逃回。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不光彩地返回。此处与语境不合。D项,胶柱鼓瑟: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此处使用正确。) 20.A(解析:B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放在“《来自星星的你》”之后。C项中途易辙,应将“中央电视台”放到“自从”之后。D项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应在“一切比赛”后加“的资格”。) 21.C(解析:注意“隶楷行草”四个字。) 22.“快的打车”是利用智能手机、方便出租车乘客与司机间主动联系的打车应用软件。(单句2分,定语组织无误3分。) 23.(答案)(1)上联:③⑥④(2分)下联:②⑤①(2分) (2)下联:老妈蹄花肉嫩汤鲜妇孺兼爱(其他符合要求的均可)(2分) (解析:本题第一小题把这些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比较容易,学生可以根据对联的基本知识来进行思考作答,本题中可从“仰面”与“低头”;“傲骨”与“虚心”;“无”与“有”对应解答。第二小题提示了上联要求另选一种地方风味小吃写下联,这道题考查了学生日常知识的积累,可从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入手来思考作答。) 24.评分细则与高考一致。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考生首先要做的是将题目补充完整。由材料中“英雄、劳模,还是普通百姓”可知,这个作文取材范围很广,可以写英雄也可以写普通人,但无论是写哪一类人,都要写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的个性”。所谓“闪光点”就是优点,是令人敬佩或应该获得赞扬的品质,比如诚信、善良、勇敢、奉献精神,等等;所谓“个性”就是特点,也就是高尔基所说的“不一般的,哪怕乍看起来是奇怪的特征”。考生可选择一个人来写,通过叙事来凸显他某种个性或某个“闪光点”,也可以选择一类人来写,突出这一类人共同拥有的闪光点。总之,作文中所写之人只要能满足“闪光点”“个性”这两个要求,都是符合题意的。 (参考译文) 聂政是轵邑深井里人。杀了人为躲避仇人,和母亲、姐姐到了齐国,靠屠宰为生。 过了很久,濮阳人严仲子侍奉韩哀侯,和韩相侠累有矛盾。严仲子担心被杀,逃离韩国,寻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到了齐国,齐国有人谈到聂政是个有胆量的人,因为躲避仇人而隐身在屠户之中。严仲子登门拜访,来往几次,这样以后严仲子准备了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埋葬以后,丧期结束,聂政说:“唉!我聂政是个 市井小民,操刀屠宰;而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不远千里,屈尊来和我结交。我用来对待他的东西太少了,没有大功劳可以和他对待我的匹配,并且严仲子又送上百金为我母亲祝寿,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是这只能说明他非常了解我。贤能的人因为感愤一点小小的仇恨却亲近信赖一个穷困鄙陋的人,我聂政怎能对此只是一声不吭就算了呢!况且前些时候他来邀请我,我只是因为老母尚在;现在老母安享天年,我将要为知己的人效力了。”于是向西来到濮阳,拜见严仲子说:“前些时候我没有答应您仲子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母亲尚在;现在不幸母亲已经安享天年了。仲子想要报仇的人是谁?请让我来办理此事吧!”严仲子详细地告诉他说:“我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叔父,他们宗族的人很多,住所警卫十分严密,我想派人刺杀他,但始终没有成功。现在幸蒙您不弃,请允许我加派一些可以做您帮手的车骑壮士一同去。”聂政说:“韩国和卫国,中间相距不很远,如今要去刺杀人家的国相,这位国相又是国君的亲属,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不能多派人去,人员一多不可能不发生失误,发生了失误机密就会泄露,机密一泄露这样韩国全国就会和仲子您结仇,这难道不危险吗!”最终谢绝了车马随从,聂政于是辞别严仲子独自前往。 聂政带着利剑到了韩国,韩相侠累正坐在府上,手持兵器护卫他的人很多。聂政径直闯了进去,上阶刺杀了侠累,侍从顿时大乱。聂政大声呼喝,击杀数十人,然后自己削烂面皮,挖出眼珠,破肚出肠,最终死去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