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万载中学2021届高二12月月考政治学科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18年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国迎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节日庆祝活动。国家设立农民丰收节和举办庆祝活动,是基于 ①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④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作用。①:材料没有涉及文化活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①不合题意。 ②:广大农民和杜会各界积极参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节日庆祝活动以表达丰收的喜悦,是因为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没有涉及精神产品与物质载体的关系,③不合题意。 ④:广大农民和杜会各界积极参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节日庆祝活动,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表明文化能够对杜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1.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2.文化的作用:(1)文化的总体作用 (或者文化的一般作用,有的老师也成称为文化的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民主法治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对内)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对外)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地位作用)中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怎么办) 2.浙江某高校学生户发组织春秋季“毅行”活动,通过在山林间长途跋涉,锤炼了学生意志,培育了互助精神。这体现了 ①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④人们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从材料可以看出,该校组织春秋季“毅行”活动,通过在山林间长途跋涉,锤炼了学生意志,培育了互助精神。这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③④符合题意。 ①: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说法错误。 ②: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材料不体现这种力量的转化,②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3.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将人工智能专业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全国共有35所高校首批建设资格。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文化生活意义是( )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重视科技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増强文化硬实力 ③文化影响人,重视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重视发展科技,有利于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实现科技强国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④:国家重视科学技术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发展,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是因为文化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重视发展科技,有利于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实现科技强国梦,①④符合题意。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重视科技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増强文化软实力,不是硬实力,②错误。 ③:材料不涉及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③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②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2017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现场,习近平总书记 “挪椅子,扶老人,坐身边”的一连串动作持续在网络空间刷屏,让网友们直呼“太帅了”。会后,习近平说,给老道德模范让座,这是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就叫人伦常情。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是因为( ) ①传统美德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影响人 ②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承接 ③传统美德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④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影响人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总书记“挪椅子,扶老人,坐身边”的一连串动作持续刷屏,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是因为传统美德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影响人,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承接,故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传统美德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也没体现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排除③④。故选C。 5.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列正确表达了经济发展对文化影响的传导顺序的是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消费增加促使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 ①→③→④→② B. ④→①→③→② C. ①→②→③→④ D. ③→④→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①排第一。 ③: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增加,刺激生产资料流入文化产品领域,进而推动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③排第二。 ④:文化产品生产发展壮大,促使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④排第三。 ②: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排除第四。 故本题选A。 【点睛】传导性试题最常用的方法是“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项正确。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6.《小猪佩奇》是一部英国学前动画片,深受儿童和年轻人的喜爱。各类与“佩奇”相关的产品应运而生,包括玩具、服装、毛绒产品、图书等,年零售额高达10亿美元。这说明 A. 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B.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 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D. 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故A错误。 B:材料强调,深受儿童和年轻人喜爱《小猪佩奇》播出后,各类与“佩奇”相关的产品应运而生,包括玩具、服装、毛绒产品、图书等,年零售额高达10亿美元,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故B正确。 C: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故C错误。 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7.天津是一座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在古文化街开设的“天津记忆”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让人们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欣赏实物一饱眼福。天津市政府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天津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天津。对文化遗产正确的认识是 ①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保护文化遗产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③它是中华文化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它们的保护,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题肢①②④说法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题肢③不符合题意。本题选择B选项。 8.2018年11月28日、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藏医药浴法”有1300多年的历史,承载着藏族天文历算、自然博物、仪式信仰、行为规范、起居饮馔等传统知识,理论体系健全、医学内涵丰富、药效功能明晰,丰富着人类的健康知识与实践。“藏医药浴法”成功申遗有利于 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②展示藏族历史文化,丰富藏医药文化内涵 ③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 ④推动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趋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藏医药浴法”成功申遗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①③符合题意;“藏医药浴法”成功申遗并没有丰富藏药文化内涵,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趋同”不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④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9.2019年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青春畅想》节目中,30位舞蹈演员身穿全柔性特质的“柔衣”闪亮登场,充满科技元素和艺术感,给全球华人带来了满满科技感的“深圳7分钟”。这是央视春晚36年来首次采用全柔性显示屏参与节目演出。从中我们可知 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功能 ②物质成果建立在精神成果的基础上 ③科学技术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④科技发展助推文化传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科技对文化传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央视春晚首次采用全柔性显示屏参与节目演出,《青春畅想》节目充满科技元素和艺术感,说明科学技术能促进文化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②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文化传承,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10.“文明是多样,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由此可见,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 ①要批判继承,做到推陈出新 ②要求同存异,反对“封闭主义” ③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防止文明冲突 ④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由此可见,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要求同存异,反对“封闭主义”,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而批判继承、推陈出新是对待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①与题意不符。 ③: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不等于就能防止文明冲突,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要性+重要性、意义) (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多样性对人类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 (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还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5)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11.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让我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告诉我们,传承传统文化 ①应认识到继承是发展的基础,要先继承后发展 ②要不断推动文化传播手段与形式的创新 ③要充分发挥百家讲坛等文化传播途径的作用 ④要尊重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告诉我们,传承传统文化要尊重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断推动文化传播手段与形式的创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②④项符合题意;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①项说法错误;百家讲坛等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非途径,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显示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认识二者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处理二者关系:第一,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第二,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12.金庸的武侠作品,以故事、人物滋养着读者的心灵,几代人的青春里都住着一个金庸。他笔下的群侠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他的作品抒写世道人心,浸润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他的小说正版发行超过5亿册,被 影视圈数次翻拍。材料表明 ①文学作品的创作要面向世界,以我为主 ②优秀文化作品可以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③应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④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文学作品的创作要面向世界,以我为主;②③符合题意,金庸的武侠作品,以故事、人物滋养着读者的心灵,几代人的青春里都住着一个金庸。他笔下的群侠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他的作品抒写世道人心,浸润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他的小说正版发行超过5亿册,被影视圈数次翻拍。材料表明优秀文化作品可以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应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④说法错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而不是途径。故选C。 13.《最美的青春》摄制组深入塞罕坝,体验林场职工生活,真实地还原了纯真年代。该剧讴歌了塞罕坝几代造林人创造的生态奇迹,以影像的形式固化为民族记忆和国家记忆,为主旋律题材剧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与启发,获得观众一致好评。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创造的强大功能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①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②说法错误,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具有文化选择、传递、创造的特定功能;③④符合题意,《最美的青春》摄制组深入塞罕坝,体验林场职工生活,真实地还原了纯真年代。该剧讴歌了塞罕坝几代造林人创造的生态奇迹,以影像的形式固化为民族记忆和国家记忆,为主旋律题材剧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与启发,获得观众一致好评。这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故选D。 14.彩陶瓶上,脸部“伸出”了舌头,配文“略略略”;猪面纹彩陶壶上,眼睛“转”了起来,配文“容我想想”……表情包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举措之一,此举有利于让大家更了解文物。这表明 A. 文化创新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发展 B. 传统文化需要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C. 文化创新就是承袭中国传统文化 D. 创新是文化富有活力的重要保证 【答案】D 【解析】 【详解】表情包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举措之一,此举有利于让大家更了解文物,这表明创新是文化富有活力的重要保证,D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A颠倒了二者的关系,说法错误;传统文化需要注入新的时代精神,B错误;文化创新不是承袭中国传统文化,而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C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15.《上新了故宮》是故宫出品的首档电视节日,以综艺节目的形式亮相,通过“猫”的视角以活泼的口吻讲述故宫历史,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联手打造文化创意衍生品,不仅引发观众的热议,还带动了文创产品的热销。这一做法 ①以文化产品开发为目的拉动经济增长 ②以现代传播手段为依托,扩大文化影响 ③以人民喜闻乐见形式,焕发文化活力 ④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满足群众需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上新了故宮》通过“猫”的视角以活泼的口吻讲述故宫历史,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联手打造文化创意衍生品,不仅引发观众的热议,还带动了文创产品的热销。这一做法以现代传播手段为依托,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焕发文化活力,扩大文化影响,②③符合题意;故宫的这一做法是通过文化形式的创新激发文化活力,而不是以文化产品开发为目的拉动经济增长,①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④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 (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6.浙江省皤滩古街里的针刺无骨花灯,被民间称为“唐灯”,其工艺源于唐朝,整灯不用一根骨架,只用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片黏贴接合,再覆盖用绣花针刺出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经十三道工序精细制作而成。这展示了中国文化的 A. 源远流长 B. 革故鼎新 C. 博采众长 D. 海纳百川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强调了工艺源于唐朝,拥有极为精细的工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A选项说法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这种工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且革故鼎新也不是中华文化的特点,B选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唐灯”工艺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体现不出博采众长,也体现不出海纳百川,C、D选项排除。本题选择A选项。 1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性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包容性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①③适合题意;本题并未体现时代性和包容性,排除②④;故本题答案选A。 18.某班同学在策划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板报展时,计划展示内容为“五四运动——救亡图存,保家卫国”“五四精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精神延续——奋斗拼搏,担当新时代使命”三大版块。你认为该板报展最为贴切的主题是: A. 筑牢理想信念,发扬爱国精神 B. 革除传统文化,继承奋斗精神 C. 营造文化氛围,培育创造精神 D. 认同外来文化,传播时代精神 【答案】A 【解析】 【详解】B选项“革除传统文化”的表述错误。C选项“培育创造精神”的表述与题意不符。D选项错误,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根据题目的表述,该板报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并且设置了“五四运动”、“五四精神”以及“精神延续”三个板块,体现了要坚定理想信念,发扬爱国精神的主题,故A选项正确。 19.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大会上强调,“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关系发展的40年历程可以说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也是无法阻挡的,更是无法割断的。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魂,是维系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②顺应民意携手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在民族文化认同和情感上从未分离 ④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人心之所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并没有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精神是是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文化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①不选;“两岸同胞是一家人”说明了必须促进民族团结,②入选;“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也是无法阻挡的,更是无法割断的”说明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在民族文化认同和情感上从未分离,③入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不选。故本题答案为D。 20.—段时间以来,贩卖焦虑情绪球丧失底线、只求“流量经济”的“咪蒙体”,引起越来越多网民的反感。2019年2月21日,微信公众号‘咪蒙”不得不黯然注销账号。咪蒙的没落告诉我们 ①文化生产者不应把追求经济利益作为经营目标之一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会引发不良现象 ③文化消费者要提髙眼力,增强管理文化市场的能力 ④文化工作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肩头有责任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净化文化环境,企业应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生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①错误,排除;贩卖焦虑情绪球丧失底线、只求“流量经济”的“咪蒙体”,引起越来越多网民的反感,反映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会引发不良现象,②符合题意;管理文化市场不是文化消费者的责任,③错误,排除;咪蒙因贩卖焦虑情绪球丧失底线、只求“流量经济”而没落说明文化工作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肩头有责任,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1.2019年央视春晚上,-群平均年龄82岁的老艺术家共同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吹声唱出祖国的繁荣发展与人民的幸福生活:诗朗通《可爱的中国》穿越历史的长河,爱国热忱始回荡中华儿女……这些节目 ( )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爱国情怀,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根源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反映了大众的文化需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老艺术家共同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吹声唱出祖国的繁荣发展与人民的幸福生活,诗朗通《可爱的中国》穿越历史的长河,爱国热忱始回荡中华儿女……这些节目蕴含着深厚的爱国情怀,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②③适合题意,①错误;文艺节目根源于社会实践,大众的文化需求材料没有体现,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C。 22.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保证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③激励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④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的作用,①③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②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④错误。故选A。 【点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 23.读漫画《“武大”新传》(文字:无聊报),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②媒体报道应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 ③要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 ④国家需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漫画《“武大”新传》给我们的启示是媒体报道应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国家需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③说法错误,不能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有的需求是低级的、庸俗的)。所以本题选C。 24.近年来,互联网传播着大量的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一大顽疾和“毒瘤”。2009年以来,七部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出现网络低俗之风的主要原因是 A.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网络技术的进步 B. 人们文化需求出现了多样化的特点 C. 人们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不高 D.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网络技术的进步并不是出现网络低俗之风的主要原因,A与题意不符,应排除;人们文化需求出现了多样化的特点跟出现网络低俗之风的出现没有因果联系,B应排除;人们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不高不是出现网络低俗之风的原因,C应排除;出现网络低俗之风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本题应选D。 25.2018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②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有利于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传播并渗透中国的价值观 ③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能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必须继承中华文化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③:我国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能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①③说法正确。 ②:“渗透”说法错误,②排除。 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二、材料分析题 2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在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指导下,中国航天人以科学的理念、方法和机制推动工作,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埋头苦干,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中国实际,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航天奇迹。 在中国航天科技突飞猛进的同时,“太空经济”也迅速发展。研究表明,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至今,我国累计有数千项空间技术成果运用到新材料、新能源、计算机、生物技术、精密制造等诸多领域,对我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现实意义。 【答案】①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航天科技的突飞猛进,航天科技的发展又反过来改善民生,助推国家产业升级,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航天科技应用于经济领域有利于催生“太空经济”并促进其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与经济关系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说明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现实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通常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所以在审题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 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分析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7.当前,一些乡村仍存在留不住乡情、记不住乡愁,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习俗是一个地域的生活文化,是农村精神家园的底色。习近平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我们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注重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答案】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纽带作用。 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做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使传统文化顺应时代的变迁。 ④坚持文化创新,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以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如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点睛】(1)根本途径(实践):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古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中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向人民群众学习。 (6)文化创新的内容: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28.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文献记录,是距今3 000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甲骨文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具有独特的作用。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④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促进作用。⑤有利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影响力。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意义。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甲骨文属于文化遗产,因此说明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意义可借助文化遗产的意义作答;二是甲骨文属于文字,因此说明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意义可借助文字的意义作答;三是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表明了文化的多样性,可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展现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角度作答;四是材料中强调“甲骨文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考生可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角度作答。 【点睛】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意义类主观题是高考文综或政治试卷的常考题型,题目一般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常以“运用××知识说明××事情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作用、重要性、积极影响”为设问形式。此类试题虽然容易判断,审题难度相对较小,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整合有效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而答题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2.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解答意义类主观题,首先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即运用什么知识分析问题,这是正确答题的前提。题目要求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意义,若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意义肯定不能得分。有的题目还规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那就更应该围绕限定的知识组织答案。 读懂题意,找出意义的主体。意义的主体是指意义作用的对象或措施实施的对象,即对谁的意义。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明确意义的主体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和答题的要点。 研读背景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梳理答题要点。有的试题背景材料分几个层次,对背景材料的归纳总结,再融入课本知识可能就是这道意义类主观题的答案要点;有的背景材料是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中心进行阐述,答题时就要围绕材料主题,运用发散思维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组织答案。 (4)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地组织答案,恰当使用政治术语。组织答案时,要层次清晰:第一,由小到大,先答对个人的意义,再答对企业、集体的意义,最后答对国家、社会的意义,当然也可以从大到小。第二,由近及远,先答对当前的意义,再答对长远的意义,当然也可以由远到近。第三,由直接到间接,先答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再答间接的、引申的意义。 有人将意义类主观题破题思路和方法概括为: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划层次,研究设问定方向,根据设问找原理,材料知识相统一,层次清晰阐意义。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是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语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总书记曾经引用这两句诗来传递中国人民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提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严以修身的标准,彰显一个大党一个大国的自信气质。节目的“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等环节,不仅最大程度放大了电视平台的鲜明特点。更能将总书记用典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便于受众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节日播出后,引发多方好评。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引发多方好评的原因。 (2)我国当前面对社会意识多元化的格局,请结合材料就央视等大众媒体应如何正确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力提两点建议。 【答案】(1)①内容先进、形式多样,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③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注重创新,为人们所喜闻乐见。④有助于人们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示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重视传播手段创新,增强正确舆论的影响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等相关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1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引发多方好评的原因。本题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属于宏观考查。题型设置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需求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归纳原因。“节目的‘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等环节,不仅最大程度放大了电视平台的鲜明特点。更能将总书记用典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便于受众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体现了内容先进、形式多样,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语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体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体现了有助于人们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最大程度放大了电视平台的鲜明特点,更能将总书记用典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便于受众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体现了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注重创新,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就央视等大众媒体应如何正确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力提两点建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解答本题,可结合教材知识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等内容来归纳措施。 【点睛】在解答“原因类”主观题时可以从三个方面组织答案。(1)审设问析原因。通过审读设问,可以明确题目要求,有利于提高答题的有效性。(2)联系教材找原因。“原因类”主观题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某个问题或现象的原因,有不少此类题能够直接运用教材上的某个具体知识加以解决。(3)分析材料找原因。在背景材料中往往蕴含有关“原因”的若干信息,所以要对材料内容充分重视,逐字逐句仔细阅读,提取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