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命题人:姚小曼 审题人:冯丽波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 兄、内弟,舅舅,阿姨。”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 ) A.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B.西周的宗族观念浓厚 C.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 D.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 2.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 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 ) A.汉武帝设立中朝 B.唐朝实行三省制 C.宋代实行文官制 D.秦朝三公九卿制 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秦始皇( ) A.日理万机,勤于政事 B.高度专权,独揽朝政 C.完成统一,巩固政权 D.实行分权,集思广益 4.据清代抽样调查资料统计,当时本族直系上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的总 人数中约占13%,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33%。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影响是( ) A.实现了社会公平 B.增加了官员数量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统治基础 5.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 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借”。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 ) 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 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7.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明代内阁属于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未必相符 8.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 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9.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要求下,清廷在礼部、理藩院之外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 1861年又成立了专门同外国打交道的机构“总理衙门”。从时代发展潮流看,这些外交机构 的成立( ) A.适应了列强统治的需要 B.说明中国平等步入国际社会 C.标志国家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D.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10.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 ) A.与太平天国斗争目标一致 B.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 D.盲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 11.《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故事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的一座教堂里一个美国神父、一群女学生、13 个风尘女子以及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 下列对当时抗战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转向合作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 C.日本占领广州,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消极抗战 12. 英国某记者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 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民主与 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 持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该记者的看法( ) A.揭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意义 B.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人民民主性 C.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色彩 D.揭示了当时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13.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反侵略到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反映出( ) A.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性渐趋衰弱 B.小农经济决定农民阶级易受封建统治者蒙蔽 C.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上升 D.农民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具反抗性 14.民国法学家王宠惠曾针对民国初年根本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 因永久而定也。”以该学者视角判断,下列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是( ) A.实行民主宪政而非专制政治 B.通过法律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C.倡导“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革命派想借此约束限制袁世凯专权 15.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颁布后,宣统帝正式退位。有学者将《清帝逊位诏书》说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下列说法能作为其论据的是( ) A.两场革命都推翻了专制统治,重新建立了政权 B.中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此确立并不断完善 C.中英两国都由此结束了帝制 D.都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16.有史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17.毛泽东曾撰文称:“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新”的主要依据是( ) A.青年学生充当了民主革命的急先锋 B.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C.无产阶级政党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D.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成为革命主力 18.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农村进行了“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 的社会发展史教育等,同时,也注意将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这些做法( ) A.适应了新生国家政权巩固的需要 B.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C.揭开了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序幕 D.表明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19.据统计,1965 年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仅 7600 余人,到2006 年底,西藏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达62211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69.36%。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B.推动了民族平等的实现 C.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D.促进了祖国统一的大业 20.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 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 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 A.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B.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官员的有效途径 C.使农民开始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21.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A.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海峡两岸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 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 可能是( ) A.“一边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多边外交战略 24.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B.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25.1976年2月6日,新华社播发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 日访华。8日,美国政府在新罕布什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尼克松的访华不会有什么政治上的后果”,“普通公民能做这样一趟旅行是健康有益的”。中国政府发出这一邀请的最主要目的是( ) A.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 B.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 C.试探美国时任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 D.打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 26.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 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 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 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 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7.“(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A.商品经济对政治观念的影响 B.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结果 C.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D.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28.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于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 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这反映出在希腊( ) A.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 B.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 C.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 D.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 29.罗马法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不符,这就足以使买受人获得提起相关诉讼的诉因。该规定( ) A. 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 B.注重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 C.适应了罗马帝国对外扩张需要 D.表明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 30.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一方面通过给予资产阶级和上层中产阶级选举权,赢得了新兴社会阶层的忠诚;另一方面,成功地抵制了来自中下阶层的压力,令工人阶级的激进运动陷 入孤立境地。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民主政治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B.工人的经济状况没有改变 C.工业革命的开展助推社会进步 D.社会阶层裂痕进一步拉大 31.2017 年 8 月 2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无可奈何地签署了一项针对俄罗斯等三国的制裁法案,因为此前美国参众两院几乎全票通过了这一法案。这体现了美国政府权力构建中( ) A.总统具有立法否决权 B.总统行使最高行政权 C.国会立法权至高无上 D.国会对总统权力的制约 32.自大革命以来,法国就像一个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君主立宪制、君主制、共和制,循环多变,轮番实行。第三共和国时期,以非武力的争斗成为主要形式,合法斗争成为各阶级、 阶层的首选方式。法国从此稳固了民主共和制。这主要说明( ) A.政治制度的选择过程中必然充斥着暴力斗争B.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C.和平方式取代暴力才能推进政治制度建设D.政治制度的确定与完善有时要经过各种尝试 33.德意志1871年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成员代表组成,德意志皇帝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材料表明近代德国( ) A.初具民主政治雏形 B.民主发展较为缓慢 C.帝国议会形同虚设 D.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34.1872-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在各国出版先后撰写了7篇序言,每一篇序言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宣言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改。 这表明( ) A.19世纪末欧洲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B.马克思主义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革命运动 C.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 D.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灵活多变、缺乏普世价值 35.马克思在评价巴黎公社时说,它“不过是在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其评价反映出巴黎公社发生时( ) A.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未得到广泛传播 B.世界无产阶级尚未实现联合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 D.马克思没有对公社亲自指导 36.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谈及的“革命”是指( ) A.十月革命 B.七月事件 C.三月十八日革命 D.二月革命 37.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38.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曾在《动荡的 90 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 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 5 万亿美元,日本为 3 万亿美元…… 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最能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 A.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B.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抗衡 C.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39.近些年来继“金砖四国”之后,又出现“展望五国”(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灵猫六国”(哥伦比亚、印尼、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新钻 11 国”(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亚等)的提法,材料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受挫 B.新的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 C.多个力量中心日益崛起 D.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40.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 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斯塔夫里阿诺斯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40分。第41、42题为必答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4、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答题:共25分。 41.(15分)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相对稳定,但稳中有变。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促进了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内的经济建设。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1971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 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 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依据史实说明美苏“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的表现。(6分)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极格局结束后,当今国际格局的特点是什么?(3分) 4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托克维尔看来,民主首先意味着身份的平等。他眼中的民主化的过程不仅仅限于政治领域,而是一场从政治、法律、民情、社会构成,直至个人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几乎一 切领域内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然而托克维尔本人又是一个贵族,对法国大革命尤其是人 民直接参加暴力革命的反思,使他多次表白,他并不热爱民主,他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 种“贵族本能”使他敏锐地意识到现代民主所潜在的那种“盲目的本能”,即现代民主有 可能在社会秩序和个体精神自由两个层面上造成扭曲。 ——摘编自《托克维尔文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民主与自由”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 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选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在第43、44、45三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做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4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把家庭承包这种经营方式引入集 体经济,形成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农户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又坚持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必要的统一经营。这种双层经营体制,在统分结合 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容纳不同水平的生产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 旺盛的生命力。这是我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的伟大创举,是集体经济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绝不是解决温饱问题的权宜之计,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有任何的犹豫和动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材料二: 城市企业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 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 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点及其意义。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并谈谈你的认识。(7分) 44.【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8 年美国官员们“对中日战争看法开始转变,认为这场冲突不能被看作中日两国间事件”。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从 6 月起就致力于对华贷款,他一再向罗斯福说明:美国只 需一艘战列舰代价,就可维持中国抗战;如果中国停止抗战,美国就需用更多的钱建设海 军。而且,目前只有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这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发展与苏联对中国的控制。 此外向中国提供贷款,让中国购买美国汽车与石油,这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罗斯福最终于1938年11月30日批准了对中国2500万美元桐油贷款。在美国影响下,英 国也宣布对华贷款50万英镑,随后又决定贷款500万英镑。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影响。(7分) 4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时清政府筹议兴办洋务方略,郭嵩焘慨然命笔,将自己办洋务的主张和观点写成《条 陈海防事宜》上奏。他认为将西方强盛归结于船坚炮利是非常错误的,中国如果单纯学习 西方兵学“末技”,“如是以求自强,恐适足以自敝”。郭嵩焘因此名噪朝野。恰在此时, 云南发生“马嘉理案”,英国籍此要挟中国,要求中国派遣大员亲往英国道歉,清政府最 后指派郭嵩焘赴英“通好谢罪”。1875年8月,清廷正式加授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 当他答应出使英国之后,朝野的卫道士们简直视之为卖国贼,朋友们也为之惋惜,他 家乡的秀才们竟然集会商议要捣毁他的住宅。他根据朝廷的规定,报送出使日记,如实记 录自己的见闻,却激起轩然大波。一些信守只能“以夏变夷”的官僚认为日记不但没有痛 诋西方,反而“谓其法度严明”,“富强未艾”“嵩焘之为此言,诚不知是何肺肝”,在他们 争相攻击下,清政府竟下令毁版。其后,又为副使刘锡鸿奏参十大罪,包括“披洋人衣” “握手为礼”,议论以三角旗为国旗不妥,等等。他的许多安邦治国大计自然无法见用, 最终只能赍志而殁。 ——摘编自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郭嵩焘被朝野攻击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郭嵩焘赴任驻英公使的背景。(7分) 2017-2018学年高二期末联考历史答案 1.D 2.A 3.B 4.D 5.C 6.C 7.D 8.B 9.D 10.C 11.B 12.D 13.C 14.D 15.A 16.B 17.D 18.A 19.A 20.A 21. C 22.B 23.B 24.A 25.A 26.A 27.A. 28.B 29. B 30.D 31.D 32.D 33.A 34.C 35.C 36. D. 37.D 38.A 39. C 40.B 41.(15分)(1)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6分) (2)力量: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崛起(4分) 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2分) (3)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缓和与动荡并存。(3分) 42.(10分)示例一论题:民主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个人自由。(2分) 建立民主制度的目的之一是保障人的自由,民主制度的建立保障了人的自由。古代雅典建立了民主政治,实现了公民参政议政的自由;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确立和完善给予了公民选举与被选举的自由;君主专制违背民主原则损害了人的自由。(8分) 示例二论题:民主制度的极端化会不利于个人自由。(2分) 民主制度强调少数服从多数,在多数认同的情况下会牺牲少数人的自由。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并不利于个人自由的实现,如陶片放逐法和苏格拉底被处死等;法国大革命中,人民发挥了重大作用,损害了贵族甚至资产阶级的自由;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只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广大人民群众并无真正的自由。(8分) 43.(15分)(1)特点: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户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4分) 意义: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分) (2)共同点: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注重调动个体生产者的积极性;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5分,任答两点5分) 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注重改善民生等。(2分) 44.(1)原因:日本侵华损害了美国的在华利益;扩大对华贸易与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抵制战后苏联在中国的影响;确保战后美国的全球利益。(8分) (2)影响:增强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和勇气;激化了美日矛盾,刺激日本进一步铤而走险;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7分) 45.(1)原因:维护传统的专制体制;固守天朝上国的华夷观念;对西方文明的本质认识不足。(8分)(2)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一些先进的士大夫积极思考西方强盛之道;中英外交争端的出现。(7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