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泉港一中2019年秋季期中考试卷 高 二 政 治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题2分,24小题,共48分) 1.餐桌礼仪,正是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需要区分开来的关键。餐桌礼仪,包括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如何敬酒、正确的入座和离席,等等。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可见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文化的独立性是指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①与题意不符。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观点错误。 ③④:餐桌礼仪,正是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需要区分开来的关键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9月13日,背靠热情巍峨的火山,临近波澜壮阔的大海,意大利历史悠久的陶尔米纳小镇近期迎来了首家中餐厅。以弘扬中国传统美食与文化为宗旨的综艺节目《中餐厅》第三季正式拉开了帷幕,该小镇将成为中国游客新的旅游目的地。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出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能够直接转化物质力量 ③优秀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④制造业产品依赖于“工匠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③:以弘扬中国传统美食与文化为宗旨的综艺节目《中餐厅》第三季的正式播出,陶尔米纳小镇将成为中国游客新的旅游目的地,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出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优秀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①③符合题意。 ②:文化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②错误。 ④:材料阐释的服务业,不是阐释制造业,④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有是不同步。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这表明 ①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 ③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促进人不断发展 ④通过实践活动能透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 塞罕坝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的塞罕坝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实践中创造的,①正确。 ②:题干强调的是塞罕坝精神的产生,并不是说文化的实质,②与题意无关。 ③: 优秀文化促进人不断发展,③错误。 ④: 塞罕坝人荒原变林海的实践活动,蕴含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④正确。 故本题选D。 4.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主题,通过举办亚洲文化嘉年华、亚洲文明周等活动,凝聚发展共识。开展文明间对话旨在 A. 尊重并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B. 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繁荣 C. 维护民族生存的精神根基 D. 保持各民族文化的特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B:通过举办亚洲文化嘉年华、亚洲文明周等活动,开展文明间对话,凝聚发展共识,旨在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繁荣,B符合题意。 A:应是认同本民族文化,而不是其他民族文化,A错误。 C: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是民族文化,开展文明间对话目的不是为了维护民族文化,C不符合题意。 D:保持各民族文化的特色不是开展文明间对话的目的,排除D。 故选B。 5.没有元宵的喧闹,没有端午的红火,清明是慎终追远的日子。它需要沉下心来,倾心领悟生命的真谛,追本溯源。中国人不是把生命看作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生生不息的生命链条。祭祖祭宗,感念的不只是血脉的接续,更是精神的传承。清明节所承载着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 ①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根基 ③涌动着对祖国和民族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蕴含着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精神基因和价值追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清明节所承载着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涌动着对祖国和民族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清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①③项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精神根基,②项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价值追求并非与生俱来,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1)继承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6.培田古村落被称为“福建民居第一村”,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走进培田,便觉处处是画。这里有高高的灰褐色风火墙、飞檐翘角的威严门楼、花鸟虫鱼或历史故事或工笔写意的木刻窗雕、寄高理想追求向往美好生活的石联壁画……无处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无处不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培田古村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③培田古村落推动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③选项错误,古村落本身不能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培田古村落被称为“福建民居第一村”,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说明了培田古村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正确。走进培田,无处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无处不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这说明了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②正确。选A。 7.2019年9月23日,人民网载,以增进中蒙两国人民友谊、让更多蒙古国民众了解中国丰富多彩文化为宗旨的“中国西藏·扎西德勒”摄影及非遗文创服饰展在乌兰巴托举行。两国以文化为载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携手推动两国关系良性发展。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各美其美要求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②美人之美要求尊重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③美美与共要求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 ④携手推动可以依托大众传媒,推动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题干强调的是两国文化要在交流中发展,而不是要发展自己的文化,①与题意无关。 ②: “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②正确。 ③: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是要尊重和保持文化多样性,与题意无关,③不符合题意。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推动两国关系良性发展可以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进行文化交流,④正确。 故本题选C。 8.剪纸、陶瓷、髤漆等传统手工艺是我国民间艺人数千年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然而,“隐在深山人未识”也曾是其一度面临的困境。如今,一批批传统手工艺人不断创新,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实现了从“守艺”向“创艺”的华丽转身。这一转变 A. 体现互联网等新媒体已成为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手工艺的主要途径 B. 借助互联网的文化传递和共享功能促进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C. 充分表明互联网思维是助推传统手工艺人实现工艺创新的根本原因 D. 说明只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必能推动传统手工艺从小圈子走向大市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众传媒、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互联网等新媒体属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文化继承和发展的主要途径,A错误;互联网属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B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原因,C错误;“只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必能推动传统手工艺从小圈子走向大市场”是把或然性结果说成必然性结果,D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文化创新的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9.某制鞋公司成立初期收集了300多件上起先秦,下至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鞋,并认真研究“张良跪履”“谢公履”等典故所代表的文化经典,然后把鞋与民俗、鞋与小说、鞋与民间美术、鞋与文学等结合起来,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鞋。从“鞋文化”到“文化鞋”说明 A. 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 B. 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 C.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D. 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不一定就是文化的进步,不能说“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A项不选;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不能以自己的需要来决定,B项不选;从“鞋文化”到“文化鞋”,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表明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项正确;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分先后主次,D项不选。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二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分先后。不能说先继承,后发展;也不能说先发展,后继承。 1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取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大意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在今天更有份量也更有意义。这表明 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 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C. 传统文化积极推动社会发展 D. 传统文化是财富,要全面承袭 【答案】B 【解析】 【详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取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大意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这在今天更有份量也更有意义,表明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B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传统文化的民族性,A项与题意不符;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C项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面承袭,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11.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2019年3月“感知中国,意在巴黎”中国美术精品展在巴黎举办。展览聚焦中法艺术百年交流的历史,展示了刻载着历史印记和洋溢着新时代艺术创新精神的中国留法名家作品,中法人们在欣赏佳品的同时,也拉近了彼此的心。本次展览 A. 让更多法国民众感受并认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 B. 通过讲述中国艺术故事,推动中国艺术的共享与传播 C. 创新了文化交流的途径,推动了新时代中法艺术合作 D. 使中法文化交流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起着引领性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交流。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A错误;中国美术精品展在巴黎举办,展览展示刻载着历史印记和洋溢着新时代艺术创新精神的中国留法名家作品,中法人们在欣赏佳品的同时,也拉近了彼此的心,说明本次展览通过讲述中国艺术故事,推动中国艺术的共享与传播,B 符合题意;展览是文化交流的手段,但不是文化交流的途径,C错误;“引领性作用”的说法夸大了中法文化交流的作用,D错误。故选B。 12.基于人类社会各种思想文化依托现代传播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交流和碰撞也有日益扩大的形势,西方国家,尤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凭借其计算机网络和卫星技术上的绝对优势,积极拓展、甚至谋求垄断世界思想文化市场,控制世界思想文化资源。这警示我们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要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 ③要反对文化霸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④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题干说的是某些国家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文化渗透,对我们的启示是要防范这个问题,①不符合题意。 ②:当文化渗透出现时,我们应该坚持发展自己的优秀文化和价值观念,②不符合题意。 ③:文化渗透到来时,反对文化霸权是我们维系自身文化的重要手段,③正确。 ④:文化建设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3.泉州,古称刺桐城,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说,若有一只船去基督教诸国,必有100只船来这刺桐港。东州先民离乡出外谋生的同时,也将其文化带到异国他乡。在东南亚各国华人社会中,供奉泉州乡土神祗的寺庙宫观到处可见,他们都认为泉州寺观为其祖庭。这说明了 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③要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实现文化的创新 ④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中华文化的特点的知识。选项①③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上述材料去强调的是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知识,故选项②④正确。本题答案选D。 14.今年中秋节,各地的庆典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月饼、包子、春卷等中国特色小吃摊前排起了长队,舞龙表演更是吸引了不少群众,孩子们骑在大人的肩膀上,兴高采烈地观看着表演。这说明 A. 民族节日是全面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 B. 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C.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D.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节日。A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不是全面展示,A错误,C正确。 B:其一,经济决定文化,经济生活决定传统文化,其二,材料阐释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是阐释经济对文化的作用,B排除。 D: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15.由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和英国野马制作公司联合拍摄制作的系列纪录片《中国的宝藏》将于2019年10月初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世界新闻频道中播出。该片通过介绍中国文物,让世界认识中国从哪里来、向何处去,使各国民众更加深刻地感知中国、了解中国、领悟中国,这对推动中英文化贸易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之所以要重视文化贸易,是因为 ①能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②文化贸易中的商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有利于实现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发展 ④文化贸易中的知识品牌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的交换交流蕴含在商品中的丰富文化,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文化。文化贸易能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①②符合题意。 ③:实现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发展是重视文化贸易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③。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决定当代中国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化主要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文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16.大型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将古老诗词与流行音乐创新相结合,为传统古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掀起了全民“诗词热”。《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带领观众领略诗词之美,引起巨大反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大众传媒为文化的即时传播与创新提供了不竭之源 ②融入时代性和时尚性,才能增强经典诗词的感染力 ③创新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得到认同和传承 ④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融合,便具有生机与活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社会实践为文化的创新提供了不竭之源,①错误。 ②:《经典咏流传》将古老诗词与流行音乐创新相结合,增强了诗词本身的感染力,②正确。 ③: 文化创新能提升优秀文化的影响力,使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得到认同和传承,③正确。 ④: 文化创新是使文化获得生机与活力的保证,但是并不意味着只要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融合,便具有生机与活力,说法过于绝对,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7.在千年学脉的绵延赓续中,“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岳麓书院注重因材施教和道德品行培养,传承着教书育人、以文化人和传道授业、兼济天下的思想与精神。这表明岳麓书院: ①兼顾文化传播与人格冶炼,深刻影响社会发展 ②顺应社会生活变迁,传承各种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 ③尊重学生禀赋和个性差异,不断变革教育方式 ④结合德行教育和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岳麓书院注重因材施教和道德品行培养,传承着教书育人、以文化人和传道授业、兼济天下的思想与精神。这表明岳麓书院兼顾文化传播与人格冶炼,结合德行教育和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深刻影响社会发展,①④符合题意。 ②:本题强调教书育人、以文化人和传道授业、兼济天下的思想与精神,传承各种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说法过于绝对,②错误。 ③:材料没有体现尊重学生禀赋和个性差异,不断变革教育方式,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8.《北京市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学生对北京话认知情况日渐式微,北京市正探索开设校本课程,开展具有方言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带动青少年保护和传承老北京话。北京市这样做是因为方言 ①相对稳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②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③特色鲜明,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④魅力独特,是各地区间交流的工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北京市这样做是因为方言相对稳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特色鲜明,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方言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不是各地区间交流的工具,②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9.中华文化有极强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种包容性既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又能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理解。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是 ①《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汇 ②岭南文化同异质文化嫁接形成独特流派 ③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④“孔子学院”、“鲁班工坊"掀起中国文化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华文化有极强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①②项能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③项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④项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正确选项为A。 【点睛】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1)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0.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追溯历史,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 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 中华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D.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题干强调的是我国的民族精神的力量,而非中华文化,A不符合题意。 B: 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B错误。 C: 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C正确。 D: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 3.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1)原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地位) 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努力。(作用) (2)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1. 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五种宗教体现了澳门文化内容的多样,餐饮、婚礼、建筑都有西方和东方,体现了文化多样性。 ②错误。政治经济决定文化的性质。地理环境只能影响文化的性质。 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讲澳门文化中西方元素都有,从材料看不出中华文化为主、西方文化为辅。 ④符合题意。五种宗教各不相同,中西建筑、婚礼、餐饮各不相同,却都能和睦相处,体现了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故选B。 22.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弘扬,民族精神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材料主要告诉我们了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弘扬,民族精神要从传统文化 深厚积淀中重铸”,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主要告诉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旗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理论体系,但它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髓,③颠倒了二者的关系,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3.9月30日,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日子:烈士纪念日!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岁月里,一批又一批英烈挺身而出,他们用热血铸就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节,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这个坐标 ①是英雄们与生俱来并广为传颂的特质 ②能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传递着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精神特质 ④能展现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精神坐标体现的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它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也能展现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②④正确且适合题意;这个坐标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中形成,①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知识拓展】民族精神与国际竞争的关系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随着多极化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包括物质力和精神力。 (2)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是一个民族特质的体现,民族形象的表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4.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其中孕育而成的改革开放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不断弘扬发展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不断赋予新的内涵的体现。从井冈山精神到改革开放精神的发展历程表明 A. 民族精神的发展是一个批判继承的过程 B. 民族精神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换基本内涵 C. 民族精神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同 D. 民族精神具有民族性、先进性和时代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因此民主精神的发展不是一个批判继承的过程。 B错误,民族精神随时代发展并没有不断更换基本内涵而是被赋予新的内涵。 C错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同。 D正确,改革开放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不断弘扬发展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不断赋予新的内涵的体现。说明民族精神具有民族性、先进性和时代性。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3题,共52分) 25.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至今仍是激励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某高校开展了系列活动:“图说在四精神”主题板报展览、“五四百年,我的青春宣言”签名活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以五四之名重走红军长征路主题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重温了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加深了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了前行的力量,用历史的光芒照亮了未来。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把人生奋斗汇入时代洪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开展“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 【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这一载体,为人们营造了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的良好文化环境。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同学们加深对五四精神的认识,把人生奋斗汇入时代洪流。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活动的开展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用历史的光芒照亮未来。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丰富其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开展纪念五四运动系列活动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 可结合材料中的系列活动,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人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说明开展“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开展“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 从材料可以看出,通过“图说五四精神”主题板报展览等一系列活动这一载体,为人们营造了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的良好文化环境,有利于同学们加深对五四精神的认识。这些活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丰富其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 可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说明开展“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 【点睛】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是什么?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哪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4、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启发:我们应主动向上的学习优秀文化,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远离避免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知识对我们的影响。 5、如何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探月梦想征程中的里程碑。在“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研发过程中,设备测试遇到诸多问题,一大批老专家和年轻的科研人员一起讨论和分析症结所在,夜以继日地测试、修改,直至彻底解决;针对“嫦娥四号”着陆器落月的地形崎岖、着陆困难的情形,航天工作人员没有采用美国、苏联早期的“盲降”着陆方式,而是自主研发,在月球着陆器上首次应用避障技术……经过上万人的协同努力,耗时四年,“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智能“避障”式安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航天工作者如何诠释中华民族精神。 (2)某高中准备在校园宣传航天精神,请为该校撰写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⑴①航天工作者心怀探月梦,不懈追求,实现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诠释了伟大的梦想精神; ②面对难题,航天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反复测试,直至彻底解决,诠释了伟大的奋斗精神; ③自主研发避障技术,诠释了伟大的创造精神; ④在探月梦想征程中,上万人协同努力,诠释了伟大的团结精神⑤为实现国人探月梦不懈努力,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⑵答案示例:①努力学习,报效祖国;②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时政热点“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为背景,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发展,增强自信心、自豪感,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既有收敛性试题又有试题,对考生要求较高,考生认真研读材料,结合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从实际到理论,从材料到观点,回答相关问题。 第(1 )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航天工作者如何诠释中华民族精神。知识限定在设问指向中,即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设问主体为航天工作者,试题背景为“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着陆。考生可先回顾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等,然后对照材料信息,筛选能用的知识要点。根据材料与试题设问,可以发现本题主要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角度思考作答。因此应该是四点,即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把这四点精神与材料一一对应,即可明确答案。 第(2)问,要求考生校园宣传航天精神撰写两条宣传标语。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考生只要围绕主题,结合航天精神撰写即可。但要注意学科性、科学性、时政性、精炼性、可读性、不能啰嗦,因为是标语,还要注意宣传性,激励性。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故宫博物院拥有近600年历史、规模宏大的宫殿群、186万余件藏品,是名副其实的传统文化品牌。提炼、解读其中的优秀元素并转化到当代生活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和自豪感,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把具有历史特色的丰富文化资源提炼出来,创作出故宫口红、珐琅腕表、手机壳、紫砂壶等文创产品,让高冷严肃的宫廷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经过三年多努力,故宫博物院建成全世界博物馆中最强大的数字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随时随地浏览故宫文物的信息。2019年故宫博物院举办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通过文物展览、实景搭建、虚拟现实体验等多种方式,让人们全方位、沉浸式地感受宫廷年俗和传统节庆文化。此外,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意展已经走进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韩国的首尔、澳大利亚的悉尼等地,让全世界人民都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文化创新。据此有人认为:“文化创意者的灵感是激发故宫文化生机与活力的根本保障。”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探究故宫博物院是如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红的。 【答案】(1)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意者的灵感最终也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意者正确的灵感能促进故宫文化的创新发展,激发故宫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③但故宫文化的创新发展还受到故宫丰富的文化资源、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等因素的制约; ④文化创意者的灵感是影响故宫文化创新发展的因素但不是根本保障,我们要综合认识和利用各种因素促进故宫文化的创新发展。 (2)①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公众创新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满足大众参与感,增强对我国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②深化改革,创新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形式,增强大众认同感,充分肯定我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③运用现代科技拉近优秀传统文化与观众的距离,提高大众获得感,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潮流; 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和传播,提高大众自豪感,彰显中国文化的价值。 【解析】 【分析】 本题坚持了"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以故宫博物院的文化活动和产品为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的能力。 【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评析类试题的解答方法,问题聚焦于评析“文化创意者的灵感是激发故宫文化生机与活力的根本保障。”旨在考查使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措施,问题指向如何使文化能够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可以用影响文化发展的各个因素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作答。首先,要对试题观点做出评价,这个说法是不全面的。其次,具体阐释影响文化发展的其他因素,诸如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主体、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2)本题有知识范围的限定,需要结合“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探究故宫博物院是如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红的。需要将材料的内容与课本的知识进行有效对接,首先,我们要将材料的内容进行梳理,故宫的措施主要有: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把具有历史特色的丰富文化资源提炼出来(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建成全世界博物馆中最强大的数字平台(发挥了科技的力量),走进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韩国的首尔、澳大利亚的悉尼等地(进行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点睛】主观题的解答步骤 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题,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彰显的主阵地,新课程标准更加突出考查学生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因此,做题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要审清问题的内容和知识范围,考查的主体以及设问方式。(2)读材料,理清答题要点。要对材料进行分层,并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与课本内容对接。 (3)调知识,规范答题格式。组织答案的过程就是将推出的理论与材料所给的关键信息结合起来,做到规范答题,要点清楚明了,序号对齐且使用合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