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命题区域3遗传的分子基础与基本规律变异进化育种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业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命题区域3遗传的分子基础与基本规律变异进化育种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业解析版

第一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出的mRNA分子碱基数量是n/2‎ C.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D.DNA分子互补配对的两条链中碱基种类不一定相同 解析:选D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只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由于DNA中存在非编码区,故转录出的mRNA分子碱基数量肯定小于n/2,B错误;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C错误;DNA分子互补配对的两条链中,若一条链中只存在碱基A和C,则另一条链中只存在T和G,碱基种类不一定相同,D正确。‎ ‎2.(2019·衡水模拟)将染色体上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0)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只进行一次分裂。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若完成一次减数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中有5对同源染色体,每条都含32P B.若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其中10条含32P 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每个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均含2个Y染色体且都含32P D.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上共有40个DNA分子且都含32P 解析:选D 减数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为生殖细胞,其内含有的10条染色体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若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20条染色体都含32P,B错误;若进行减数分裂,则每个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2个Y染色体或2个X染色体,且都含32P,C错误;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上共有40个DNA分子,且每个DNA分子中都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32P,D正确。‎ ‎3.(2019·黑龙江哈尔滨二模)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B.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做的转化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若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较强放射性 D.将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会有两种菌落 解析:选B 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以作为噬菌体DNA复制的原料,因此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A正确;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只能说明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B错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中都含‎14C 8‎ ‎,所以离心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较强放射性,C正确;将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S型菌的DNA可以将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因此培养基中会有两种菌落,D正确。‎ ‎4.(2019·广东中山期末)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艾弗里实验中S型菌DNA+R型菌一起培养,培养基上生存的细菌都是S型菌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已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蛋白质已经失去活性而DNA仍具有活性 解析:选D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仅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并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过程中,在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培养一段时间,由于S型菌的DNA能够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因此添加S型菌DNA的培养基中,既有R型菌,也有S型菌,B错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加热易使蛋白质变性失活,但DNA热稳定性较高。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DNA仍具有活性,D正确。‎ ‎5.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氨基酸都至少有两种相应的密码子 B.HIV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合成DNA的模板 C.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即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D.一个基因的两条DNA链可转录出两条相同的RNA 解析:选B 有的氨基酸,如甲硫氨酸(密码子为AUG)和色氨酸(密码子为UGG)只有1种密码子,A项错误;HIV的遗传物质为RNA,可以作为模板通过逆转录合成DNA,B项正确;基因表达是指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的产物是RNA,翻译才是蛋白质的合成过程,C项错误;一个基因的两条DNA链中碱基互补,以该基因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合成的两条RNA分子的碱基是互补的,而不是相同的,D项错误。‎ ‎6.(2019·湖北八校联考)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组织细胞中有相同的基因表达 B.细胞衰老过程中mRNA种类和含量不断变化 C.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是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 D.白化症状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解析:‎ 8‎ 选C 不同组织细胞中有相同的基因表达,如ATP合成酶基因、呼吸酶基因等,A正确;细胞衰老过程中,会表现出水分减少、代谢缓慢、某些酶活性降低、色素积累、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等现象,因此细胞衰老过程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也会不断变化,B正确;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是m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并不是所有RNA分子上的3个相邻碱基都是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C错误;白化症状是由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引起的,白化症状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 ‎7.阿司匹林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和中风患者,有些人能从中受益,有些人却效果不佳。科学家找到了多个可作为“阿司匹林响应标记”的基因,并开发出基于血液的基因活性检测,这不仅能够准确地衡量阿司匹林对某位患者是否具有疗效,还可以作为一个强大的预报器预测其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阿司匹林响应标记”基因表达的过程需要mRNA、tRNA和rRNA共同参与 B.“阿司匹林响应标记”基因表达的过程需要细胞内线粒体的参与 C.“阿司匹林响应标记”基因只存在于人体的某些特定细胞内 D.不同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效果不同,可能与“阿司匹林响应标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解析:选C “阿司匹林响应标记”基因表达过程需要mRNA、tRNA和rRNA共同参与,A正确;基因表达的过程中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正确;一般情况下,“阿司匹林响应标记”基因在人体内几乎每个细胞中都存在,C错误;根据题意可推出,不同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效果不同,可能与“阿司匹林响应标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D正确。‎ ‎8.如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结构含有核糖体RNA B.甲硫氨酸处于图中○的位置 C.密码子位于tRNA的环状结构上 D.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 解析:选A 图示中含有的结构或物质有核糖体、tRNA和mRNA,其中核糖体内含有核糖体RNA,A正确;甲硫氨酸是起始氨基酸,应位于图中○的左侧,B错误;密码子位于mRNA上,tRNA上的是反密码子,C错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故mRNA上碱基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不一定改变,D错误。‎ ‎9.(2019·广西二模)如图表示中心法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⑦都会在人体的遗传信息传递时发生 8‎ B.人体细胞内的过程③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物都是mRNA C.过程③存在A—U、C—G、T—A三种碱基配对方式 D.过程⑤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过程⑥发生在核糖体上 解析:选C 过程①为DNA的复制,⑦②为逆转录,③为转录,⑤为RNA的复制,⑥为翻译。可在人体的遗传信息传递时发生的为①③⑥,A错误;人体细胞内的过程③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物是mRNA、rRNA、tRNA,B错误;过程③为转录,即DNA转录为RNA,存在A—U、C—G、T—A三种碱基配对方式,C正确;由于RNA一般为单链,过程⑤RNA的复制没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的复制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过程⑥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D错误。‎ ‎10.(2019·山东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图中甲、乙表示某生物体内两种生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过程可以同时发生在没有核膜的原核细胞中 B.进行甲过程的基因在真核生物不同功能细胞中存在差异 C.乙过程中的②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它们沿②从左向右移动 D.分生区细胞分裂期能进行乙过程,不能进行甲过程 解析:选C 甲过程为转录,乙过程为翻译,二者可以同时发生在原核细胞中,A正确;在不同的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的细胞中转录的基因有所不同,B正确;乙过程中核糖体从短肽链方向向长肽链方向移动,即从右向左移动,C错误;分生区细胞在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解旋,故不能发生甲过程,但可以发生乙过程,D正确。‎ ‎1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内噬菌体与细菌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酶、能量均来自细菌 B.在t0~t1时间内,噬菌体还未侵入细菌体内 C.在t1~t2时间内,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导致细菌大量死亡 D.在t2~t3时间内,噬菌体因失去寄生场所而停止增殖 解析:‎ 8‎ 选B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侵入细菌时噬菌体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合成子代噬菌体需要的原料、酶、能量都由细菌提供,A正确;在t0~t1时间内,噬菌体和细菌的数量基本稳定,此时噬菌体可能还未侵入细菌体内,也可能已经侵入细菌体内,只是细菌还未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B错误;在t1~t2时间内,细菌大量死亡主要是由于噬菌体的侵入导致的,C正确;在t2~t3时间内,细菌裂解死亡,噬菌体因失去寄生场所而停止增殖,D正确。‎ ‎12.(2019·东北三省四市一模)如图简要表示某种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的生化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酶存在于Rous肉瘤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中 B.X酶可催化RNA分子水解和DNA分子的复制 C.图中核酸分子水解最多产生5种碱基和5种核苷酸 D.图中所示的中心法则内容可以适用于各种生物 解析:选B 图中表示的病毒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DNA,发生逆转录过程,烟草花叶病毒中不能发生逆转录过程,因此X酶不可能在烟草花叶病毒中存在,A错误;由图示可知,X酶能催化从RNA到DNA单链的过程,也能催化RNA单链的水解和DNA双链的形成过程,B正确;图中包括RNA和DNA两种核酸,因此水解后最多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C错误;图示中心法则内容只适用于部分生物(逆转录病毒),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6·全国卷Ⅰ)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TP水解成ADP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在γ位上的磷酸基团从ATP上脱离下来,再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要将32P标记的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需标记ATP 8‎ ‎ γ位上的磷酸基团。(2)dATP与ATP结构相似,不同之处是dATP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ATP中的五碳糖是核糖,合成DNA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含有一个磷酸基团,而dATP含有三个磷酸基团,因此,以dATP为原料合成DNA时,若要将32P标记到DNA分子上,32P标记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位上。(3)一个噬菌体含有一个DNA分子。由于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因此被32P标记两条链的DNA分子在第一次复制中,两条链都作为模板,形成两个一条链含32P的DNA分子;同理,再分别以这两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当合成n个DNA分子时,其中只有两个DNA分子被32P标记,其他DNA分子都不被标记,因此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 答案:(1)γ (2)α (3)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有标记 ‎14.(2019·广东揭阳二模)学校科研小组的同学以肺炎双球菌为研究对象,自主开展以下两个探究实验,请回答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Ⅰ.把S型肺炎双球菌的毒性减弱后制成S疫苗,注射到健康鼠体内,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小鼠在疫苗的作用下,产生了相应的抗体,获得了免疫力。请写出所有与抗体产生有关的细胞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同学们通过学习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认识到:R型菌能转化为S型菌的原因是S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DNA。那么,S型菌能转化为R型菌吗?如果能,则R型菌体内含有的促进这一转化的“转化因子”又是什么呢?他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实验名称:探究R型菌体内是否有“转化因子”。‎ 材料和仪器:两个品系肺炎双球菌(S型菌和R型菌)、小鼠、固体培养基、蒸馏水、一次性注射器、酒精灯等。‎ ‎(1)实验步骤:‎ ‎①将R型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正常。‎ ‎②将S型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得败血症死亡。‎ ‎③将活的S型菌和加热杀死后的R型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得败血症死亡。‎ ‎(2)实验结论:S型菌不能转化为R型菌,R型菌体内没有“转化因子”。得出这一实验结论的证据充足吗?如不充足,应补充什么实验步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8‎ Ⅰ.S疫苗进入小鼠体内,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并呈递给T细胞,T细胞再将其呈递给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最后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因此与抗体产生有关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Ⅱ.(2)分析该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该同学的实验③步骤中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并不能证明S型细菌没有转化为R型细菌,因为即使有部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另一部分未转化的S型细菌仍会导致小鼠死亡。因此应该设计步骤④:取步骤③中死亡小鼠的体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记录菌落的特征,以判断是否有R菌产生。‎ 答案:Ⅰ.吞噬细胞、浆细胞、B细胞、T细胞 Ⅱ.(2)不足。应补充步骤④:取步骤③中死亡小鼠的体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记录菌落的特征 ‎15.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问题。‎ ‎(1)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 ‎①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的物质A。已知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________过程,该过程需要添加的酶是________,原料是________。‎ ‎②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Y是________,试管乙中模拟的是________过程。‎ ‎(2)科学家已经证明了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①根据理论推测,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可以构成________种排列方式,实际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________种。‎ ‎②第一个被科学家破译的是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UUU。1959年,科学家M.W.Nirenberg和H.Matthaei用人工合成的只含U的RNA为模板,在一定的条件下合成了只由苯丙氨酸组成的多肽,这里的一定条件应是____________。‎ 解析:(1)物质A呈单链,且含有碱基U,可推测是RNA;产物X含有T,可推测是DNA,所以甲试管中模拟的是逆转录。Y能与核糖体结合,说明Y是mRNA,试管乙中模拟的是转录过程。(2)RNA中含有4种碱基(A、U、C、G),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可以有4×4×4=64(种)排列方式,其中有三个终止密码,这三个密码子不决定任何氨基酸,则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61种。翻译过程中,模板为mRNA,场所为核糖体,原料为氨基酸,另外需要tRNA、ATP、酶等。‎ 答案:(1)①逆转录 逆转录酶 4种脱氧核苷酸 ②mRNA 转录 (2)①64 61 ②核糖体、氨基酸、tRNA、ATP、酶等 8‎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