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带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带解析

高一思想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德州以发明“赢"而闻名于世,称“有赢氏"。这一时期,天下为公,人们“各尽其能,平均分配"。从生产关系角度,这直接说明当时该地 A. 氏族内部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B. 处于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 C.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D. 氏族成员平等行使表决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氏族制度。A: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有赢氏"反映的是氏族,“各尽其能,平均分配"反映的是没有剥削,A符合题意。‎ BC: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C排除。‎ D: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人们过着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原始社会也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www.jtyhjy.com)‎ ‎2.《半夜鸡叫》中的恶霸地主“周扒皮"残酷剥削长工。其根源在于 A. 铁制农具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B. 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C. 封建土地所有制 D. 封建制国家等级森严压迫深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封建剥削。A:铁制农具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这阐释的是生产力,而题干“剥削”阐释的是生产关系,A不符合题意。‎ B: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这属于分配,未触及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B不符合题意。‎ C: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C符合题意。‎ D:封建制国家等级森严压迫深重,这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不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什么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交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3.解放前,广西栗木矿上的工人,一个人一天生产五斤矿砂,矿主至少赚十五块钱。而矿工的工钱,每天却只有两角。这揭露了 ‎①资本家为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②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③资本家与工人存在着剥削关系④生产社会化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尖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①:材料未反映资本家是否为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一个人一天生产五斤矿砂,矿主至少赚十五块钱。而矿工的工钱,每天却只有两角,这揭露了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反映了资本家与工人存在着剥削关系,②③符合题意。‎ ‎④:生产社会化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尖锐,这属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材料未涉及,④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4.早期社会主义者相信能说服特权者为了大众而放弃自己的权力,鼓励工人组成工会,以便穷苦人之间能够自助,终结不公正的制度。据此可知,早期社会主义 A. 没有设计实现社会变革的道路 B. 缺乏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C. 改造社会的方案不切实际 D. 重视阶级斗争以及社会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A:早期社会主义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设计了实现社会变革的道路,A错误。‎ B:早期社会主义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抨击,B错误。‎ C:结合材料“说服特权者为了大众而放弃自己的权力,鼓励工人组成工会,以便穷苦人之间能够自助,终结不公正的制度。”早期社会主义者改造社会的方案不切实际,C符合题意。‎ D:早期社会主义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D错误。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故本题选C。‎ ‎【点睛】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未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因而也就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力量和正确途径。‎ ‎5.1992年初,邓小平说:“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说明改革 A.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B. 是中国赶上时代的根本动力 C. 是一场解放生产力革命 D. 极大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进程。A: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A符合题意。‎ B: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B错误。‎ C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CD排除。‎ 故本题选A。‎ ‎6.习近平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 ‎①发扬实干精神 ‎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③锐意进取、接力苦干 ④在各自岗位上付出辛勤劳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中国梦的要求。①③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说明要发扬实干精神,锐意进取、接力苦干,需要在各自的岗位上付出辛勤劳动,①③④正确。‎ ‎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本质,而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要求,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中国梦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本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基本内涵: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梦是民族振兴梦——要是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梦是人民幸福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基本内涵之间的关系: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实现基础,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最终落脚点都是人民的幸福。只有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民族才会振兴,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7.我国中央企业80%以上的国有资产集中在军工、能源、交通、重大装备制造、重要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承担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这表明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①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②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③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④禁止民营经济进人能源、交通等行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国有经济的作用。①③: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①③正确。‎ ‎②: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②错误。‎ ‎④:材料未涉及禁止民营经济,况且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而不禁止民营经济发展,④排除。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故本题选B。‎ ‎【点睛】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依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8.“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 生产无法满足人们需求 B. 应该节约资源、抑制消费 C. 要消除供求之间的矛盾 D. 必须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答案】D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资源配置。D:“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反映了人类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这启示我们必须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D符合题意。‎ A:材料未涉及生产是否能够满足人们需求,A排除。‎ B:错在“抑制消费”,B排除。‎ C:错在“消除”,C排除。‎ 故本题选D。‎ ‎9.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将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不断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有利于 A. 完善市场结构 B. 规范市场秩序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C. 扩大市场调节范围 D. 避免市场竞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范市场秩序。A: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与完善市场结构没有直接必然联系,A排除。‎ B: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有效措施,B符合题意。‎ C: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不能扩大市场调节范围,C错误。‎ D:错在“避免”,D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①意义: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 ‎②如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国家: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经济活动参加者: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和职业道德,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绿色消费,要有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总之,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10.2019年12月3日,德州市公安机关在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全国公安机关昆仑行动暨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成果宣传展示活动。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说明了市场调节具有 A. 自发性 B. 盲目性 C. 竞争性 D. 滞后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说明了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A符合题意。‎ BD:材料不能说明市场调节的盲目性,也不能说明市场调节的滞后性,BD不符合题意。‎ C:竞争性是市场调节的一般特征,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体现的是市场调节的弊端,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1)自发性——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唯利是图、两极分化)。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2)盲目性——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而其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盲目决策,一哄而起)‎ ‎(3)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注意:判断自发性、盲目性还是滞后性的顺口溜 ‎ 自发性:为了挣钱,不择手段,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商标侵权等。‎ 盲目性:信息不灵,多赔少赚,一哄而上,没有主见。‎ 滞后性:事后调节,浪费时间,浪费资源,农业多见。‎ ‎(4)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11.近年来,我国负面清单的“减法"力度一直在不断加大。2020年,金融、电信、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有望在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上迎来更大突破。这有利于 ‎①促使外国投资者遵守我国法律法规 ‎②克服市场调节的弊病,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市场的决定作用、市场规则。①:材料未涉及法律法规,材料也就没有体现外国投资者遵守我国法律法规,①不符合题意。‎ ‎②:相关领域有望在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上迎来更大突破,这并不能克服市场调节的弊病,②排除。‎ ‎③④:我国负面清单的“减法"力度不断加大,相关领域有望在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上迎来更大突破,这有利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③④符合题意。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②。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12.为切实降低企业负担,促进我市外经贸发展,德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全面下调检验检疫收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运用了财政政策②实施了货币政策 ‎③旨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④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宏观调控。①②:下调检验检疫收费属于财政政策,而不属于货币政策,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 ‎③:材料未涉及国际收支,也就未体现促进国际收支平衡,③不符合题意。‎ ‎④:全面下调检验检疫收费,有利于促进外经贸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3.2019年12月20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指出,中美两国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达成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这说明我国在开放发展中坚持 ‎①多元平衡策略②优化结构目标③互利共赢战略④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①②:材料未体现多元平衡策略,也未涉及优化结构目标,①②排除。‎ ‎③④:“平等和相互尊重”、“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这体现了我国在开放发展中坚持互利共赢战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原因: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措施: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力;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反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14.2019年6月7日起,德州中心城区老年公交免费卡、老年优待卡年审政策将作调整,老年免费卡、老年优待卡、学生卡丢失后可予以补办。上述举措涉及到的社会保障类型是 A. 社会优抚 B. 社会福利 C. 社会保险 D. 社会救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保障类型。A: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不符合题意,A排除。‎ B: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B符合题意。‎ C:社会保险的目的是保障基本生活,不符合题意,C排除。‎ D:社会救助指是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不符合题意,D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的区别:1.内涵不同:社会救助。社会互助是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劳动者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或丧失劳动收入时,能从社会获得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 优抚安置,是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2.救济对象不同: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社会优抚的对象是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 ‎3.保障性质不同:社会保险保障基本生活。社会救助针对灾害发生时需要救助的人群。社会福利是改善性质。社会优抚是抚慰性质。‎ ‎4.强制性不同:社会保险、社会优抚具有强制性。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无强制性。‎ ‎15.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造成政府负担过重,不利于社会生产发展;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则会损害劳动者的积极性。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必须 ‎①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为②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③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④全面建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保障。①③:过高或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都有危害性,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必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为,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并不是高度发展的,②错误。‎ ‎④:材料并未反映全面建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 ‎16.2019年10月1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隆重举行。70年前,毛泽东同志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掌握了国家政权的中国人民也掌握了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主动权,经过“一化三改”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在世界上树立起独立自主、走自己道路的榜样。‎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积极意义。‎ ‎【答案】中国人民站起来,改变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促进了“一化三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在世界上树立起独立自主走自己道路的榜样,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影响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积极意义。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指向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积极意义,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积极意义,教材P24有明确的阐释,考生根据自己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对中国和对世界两个方面并结合材料信息进行阐释。①对中国的意义:知识角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材料信息:100多年,中国人民站起来,改变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建国后促进了“一化三改”。对世界的意义:知识角度: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材料信息: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在世界上树立起独立自主走自己道路的榜样。考生将知识要点与材料信息结合起来,形成答案要点。‎ ‎【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题,重点考查考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积极意义的掌握程度,考生结合试题关联的知识要点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作答即可。本题以基础知识的书写为主,材料分析为辅。试题难度一般。‎ ‎17.山东省省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进一步拓展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塑造高质量发展特色优势;强化成果巩固,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系统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激发改革活力上抓落实见实效,推动相关改革持续深化;在增强创新动力上抓落实见实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打造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政府履职能力和水平,旗帜鲜明讲政治。山东省政府工作安排坚决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请结合材料,运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答案】拓展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塑造高质量发展特色优势,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激发改革活力上抓落实见实效、推动相关改革持续深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提高政府履职能力和水平。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持续打造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化系统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新发展理念,增强创新动力、深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山东省政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两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辩证思维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知识对材料加以说明。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设问与试题情境圈定知识角度,据此考生可以确定解答本题的知识要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新发展理念。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作答。①知识角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材料分析: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②知识角度: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材料分析:在激发改革活力上抓落实见实效、推动相关改革持续深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提高政府履职能力和水平。③知识角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材料分析:持续打造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④知识角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材料分析:强化系统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⑤知识角度:坚持新发展理念。材料分析:增强创新动力、深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考生将这样的思路落实到高质量发展上。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点睛】党的十九大提出并概括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着重从实践层面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一基本方略共十四条,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1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某班学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所有制结构"为议题,进行探究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搜集整理的材料。‎ 材料一“过渡时期”结束时,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使成为生产资料主人的广大人民群众迸发出高度的建设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2019年12月23日,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旨在为民营经济发展探路,为民营企业正言,为民营企业家发声,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广泛地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材料三近几年民营企业对中国GDP贡献率达60%以上,提供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新增就业90%在民营企业。全国工商联数据示,2018年民营企业对中国税收贡献率超过50%。‎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二、三,运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说明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因。‎ ‎【答案】(1)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人了社会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剥削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使成为生产资料主人的广大人民群众迸发出高度的建设热情,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2)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两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知识,‎ 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教材P26—27正文和专家点评有明确的阐释,考生根据自己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整合作答。‎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三,运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说明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因。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考生整合这一知识要点,形成答案要点。‎ ‎【点睛】第(1)问,本题需结合材料关联的知识要点整合作答。第(2)问,本题可当做简答题处理,考生结合试题关联的知识要点直接书写作答即可。知识的考查属于纯理论知识的考查,侧重于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19.刚刚过去的2019年,“二师兄"戏份满满,再度火了一把。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猪肉价格终于开始平稳着陆......‎ 受多种因素影响,今年我国猪肉价格曾经攀越60元/公斤的历史高位,肉价飞涨影响到了人民生活消费、引起了党和国家的关注......‎ ‎8月21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将稳定猪肉价格作为会议的一大议题,要求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生猪产业的支持。‎ ‎8月30日召开的全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确保猪肉供应和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2019年12月19日13时至16时,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工作共出库投放竞价交易4万吨,这是今年的第五批储备肉。储备肉都是进口肉。‎ ‎2019年12月中旬与12月上旬相比,肉价格为34.2元/公斤,较12月上旬下跌2.8%。‎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说明政府是如何保障居民猪肉消费的。‎ ‎【答案】坚持党领导,深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确保猪肉供应和市场价格基本稳定。遵循市场运行规律,通过增加猪肉供应,促进猪肉供求平衡,减缓波动,稳定猪肉市场价格,满足消费需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科学宏观调控,保障供给、平抑猪肉价格。通过实施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生猪产业,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猪肉价格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家为维护市场上猪肉价格稳定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再现、整合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说明政府是如何保障居民猪肉消费的。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设问与试题情境圈定知识要点:党的领导、市场的决定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党的领导角度:联想骨干知识:坚持党的领导。结合骨干知识与材料分析:深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确保猪肉供应和市场价格基本稳定。②市场的决定作用角度:联想骨干知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结合骨干知识与材料分析:遵循市场运行规律,通过增加猪肉供应,促进猪肉供求平衡,减缓波动,稳定猪肉市场价格,满足消费需求。③政府的宏观调控角度:联想骨干知识:政府能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结合骨干知识与材料分析: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科学宏观调控,保障供给、平抑猪肉价格。通过实施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生猪产业,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 ‎【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本题知识角度已经给出)。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0.近日,F村举办了分红仪式。过去一年,镇合作社总计盈余100.7万元,发放工资31万元。前者为合作社盈余分红,后者为村民在合作社务工收入。F村于今年完成整村脱贫,相比过去,村容、村貌也有了不小的变化。在收入方面,村子脱贫主要依靠近几年成立的三大合作社。包括以种植香菇为主的蔬菜产业合作社、养蜂合作社以及F村的优势项目——劳务合作社。去年村民自发成立了劳务合作社,也是省里首家,通过相关培训,村民掌握建筑行业各类技能,通过整村承包工程项目,拓宽了收入渠道。‎ ‎(1)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知识,概括说明该村的成功做法。‎ ‎(2)选取材料中体现的一种分配方式,简要谈谈你对该分配方式的认识。‎ ‎【答案】(1)该村实施分红、发放工资等多种分配方式,建设了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该村既发展特色农业,又对外承包工程,还通过相关培训提升村民技能,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蔬菜、养蜂、承包工程等增加收入渠道,实现了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村容、村貌的改变,促进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通过乡村振兴,促进了整村脱贫和高质量发展。‎ ‎(2)答案示例一:在村集体经济中,村民在合作社务工收入、在整村承包工程项目中获得收入,为按劳分配或按管理因素分配所得,属于劳动性收入,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村民掌握建筑行业各类技能。答案示例二:村民在合作社盈余分红中获得的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所得,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经济发展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F村举办分红仪式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整合知识与材料的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知识,概括说明该村的成功做法。知识限定比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产业体系、经济发展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整合这些知识要点,形成答案要点。‎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选取材料中体现的一种分配方式,简要谈谈你对该分配方式的认识。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设问与试题情境确定知识角度:经济性质、劳动性收入、劳动性收入的意义。考生整合这些知识要点,形成答案要点。‎ ‎【点睛】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