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汾湖高级中学期中考试质量检测高二思想政治试卷(合格性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这说明() A. 惊讶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 B. 惊讶是人的一种情绪和心理活动 C.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D. 惊讶和困惑也是一种哲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A:惊讶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A错误。 B:惊讶,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与材料主旨无关,B不合题意。 C: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这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C正确。 D:不能认为惊讶和困惑都是哲学,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B. 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 哲学是对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哲学不一定是科学的,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A说法错误。 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B说法错误。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C说法正确。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3.下列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③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④思维能否正确地认识存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③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不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②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 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 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 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D. 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依据课本基础知识可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ABD均不符合题意。 C: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它() A. 把原子等同于哲学的物质概念 B. 把具体的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 C.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 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把原子等同于哲学的物质概念,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而不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处,故排除,A不合题意。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如水、火、气、土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这是它的不足之处,B符合题意。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没有涉及意识的能动作用,而且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唯心主义的表现,C不合题意。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没有涉及意识的能动作用,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哲学的物质概念 (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固有属性--运动 (3)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6.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在游山玩水时对友人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其() ①肯定了人对花的感觉和能动作用②否认了自然现象的客观性 ③把人对花的感觉和花的客观存在等同起来④认为人对花的感觉决定了花的存在,意识决定物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题中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不是肯定了人对花的感觉和能动作用,①错误。 ②③④:“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其错误在于否认了自然现象的客观性,把人对花的感觉和花的客观存在等同起来,认为人对花的感觉决定了花的存在,意识决定物质,②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 ①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它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③它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④它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它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它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①②③正确。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哲学与时代精神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真正的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8.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第一次实现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是因为它() A. 正确揭示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B. 科学地界定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C. 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D. 提出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科学理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A.正确解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建立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之上的。 B.哲学的基本问题,在马克思产生之前就已经被科学的界定了。 C.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第一次实现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是因为它坚持了实践的观点,故选项 C 正确。 D.提出世界统一于物质的科学,理论是唯物论,在马克思之前就有了唯物论的观点。 故选:C。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一理论体系不包括()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反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的内容。 A: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A符合题意。 BC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BC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0.法国和美国天文学家发现宇宙的遥远区域存在一个早期星系。该星系中的恒星大约形成于135亿年前,仅仅晚于宇宙大爆炸大约2亿年。这说明()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②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③绝对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④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宇宙的遥远区域存在一个早期星系。该星系中的恒星大约形成于135亿年前,仅仅晚于宇宙大爆炸大约2亿年。这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①②符合题意。 ③:该项属于客观唯心主,③不合题意。 ④:材料强调的是自然界的物质性,而不是社会的客观物质性,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11.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下列选项中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 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 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题干要求回答的是“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而不是在讲“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A不合题意。 B:题干要求回答的是“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而不是在讲“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B不合题意。 C:题干要求回答的是“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而不是在讲社会是如何产生的,C不合题意。 D: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存在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2.2018年4月22日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这一主题表明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③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④人应该自觉地按照自然界的客观属性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主题确定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第49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表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应该自觉地按照自然界的客观属性改造世界,故①④正确;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与题意无关,故不选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与题意无关,故不选③。故选B。 13.“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这启示我们() A.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C.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B:水长久不动会生虫,人长久不动会生病,说明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正确。 A:题意主旨揭示的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而不是强调:“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不合题意。 C:题意体现的是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而不是讲“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不符合题意。 D:俗语含义揭示的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没强调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都是错误的。 14.随着中央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科技种植在农村的广泛推广,大棚种植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大棚种植消除了传统种植方式的不利因素,蔬菜四季栽种,季季都能高产。这说明() A. 人们可以改造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B. 科学越发达,规律客观性的决定作用越弱 C.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D. 科学技术可以改变规律的决定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改造规律,A错误。 B: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说科技越发达,规律客观性的决定作用越弱,B错误。 C:随着中央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科技种植在农村的广泛推广,大棚种植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大棚种植消除了传统种植方式的不利因素,蔬菜四季栽种,季季都能高产。这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创造条件,为人类谋福利,C正确。 D:规律是客观的,科学技术不可以改变规律,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1)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惩罚。 (2)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15.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 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 神创论观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6.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三种观点都认为() A. 意识活动的形式是主观的 B. 意识的内容来自人脑 C. 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D. 心和脑都是思维的器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意识活动的形式是主观的,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题干强调的是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A不合题意。 B:意识源于物质,其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而不是人脑,B说法错误。 C:材料中的论断都强调了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C符合题意。 D:“心”、“脑”都是人体的物质器官,而能思维的器官只有人脑,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17.老师要求学生写一关于传统文化的小论文,在学生上交的作业中、有的讨论传统饮食,有的讨论传统服饰,有的研究古典诗歌,有的研究书法艺术。这表明 A. 意识有目的性 B. 意识有科学性 C. 意识有自觉选择性 D. 意识有主动创造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C:在学生上交的作业中、有的讨论传统饮食,有的讨论传统服饰,有的研究古典诗歌,有的研究书法艺术。这表明意识有自觉选择性,C符合题意。 AD:选项AD不符合题意,不选。 B:意识有正误之分,B错误。 故本题选C。 18.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哲学角度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的是() ①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 ②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求真务实 ④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该项不是从哲学角度作答,①不合题意。 ②③:从哲学角度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的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求真务实,②③符合题意。 ④: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④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9.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下面关于实践的观点正确的是() ①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③通过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④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③: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通过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1)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征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20.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 条件性 B. 相对性 C. 具体性 D. 客观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C:条件性和具体性是真理的属性,但不是最基本的属性,AC不合题意。 B: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但这不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B不合题意。 D: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只有一个。 ②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1.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和永恒使命,关于真理和认识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认识和真理都是变化的。 ②说法错误,真理和认识的内容都是客观的。 ③说法正确,无论真理还是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说法正确,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都是真理,只有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 故选D。 【点睛】认识具有无限性,从认识的对象看,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从认识主体看,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从认识的基础看,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2.目前,我国稀土私采乱挖、浪费、走私等现象依然猖獗。在无节制的稀土资源开采中,土地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该() A. 尊重联系的客观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创造新的联系 C. 世界上任意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D.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答案】A 【解析】 【详解】A:目前,我国稀土私采乱挖、浪费、走私等现象依然猖獗。在无节制的稀土资源开采中,土地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该尊重联系的客观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A正确。 B:题干主旨不是说创造新的联系,B不合题意。 C:联系是有条件的,不是任意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C错误。 D:材料强调的是我们应该怎么做,没有问什么是联系的客观性,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联系的客观性 (1)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 ①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在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3.我国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为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球扶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这说明()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②部分决定整体,整体影响部分 ③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④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我国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为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球扶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这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①③正确。 ②:关键部分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错误。 ④:材料强调部分对整体的影响,没有体现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2 )地位:整体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3)联系: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也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4)方法论: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其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4.与下图漫画《变迁》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 吐故纳新 C.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D. 审时度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的反复性、发展的普遍性。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未体现发展观,A不符合题意。 B:漫画表明人们对收入的认识是向前发展的,体现发展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吐故纳新”体现发展观,B符合题意。 C:“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C不符合题意。 D:“审时度势”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未体现发展观,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25.清代诗人张维屏在《新雷》一诗中写道:“造物无情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其中“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可寓指 A. 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 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A:“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意思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A符合题意。 B:“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并未体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B不符合题意。 C:“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并没有反映事物发展的道路的曲折性,C不符合题意。 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D错误。 故本题选A。 26.下列关于读书的名言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 ①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强调要多读书,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符合题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体现了要重视量的积累; ③符合题意,循序渐进强调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要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不合题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强调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理论要联系实践。 故选:A。 27.下图漫画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A.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B.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C.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其特点不同 D. 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ABD:漫画的寓意不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不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也不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ABD排除。 C:漫画反映了人的不同阶段摄入碘的数量不同,这是因为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其特点不同,C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以漫画为载体的选择题。一般由题干设问、漫画和选项三个部分构成,解答时可按以下步骤思考,“图画要看全”,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28.开发海洋经济,强调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把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这启示我们 ①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②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 ③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开发海洋经济,强调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把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这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抓重点,体现了主次矛盾关系原理,不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主要矛盾) 方 法 论:善于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错误倾向: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29.经济特区应该担负起一种新的历史使命:率先实现从外向型发展转向创新型发展,从而为经济的整体转型摸索方向和积累经验。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②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③经济的发展是无条件的④辩证的否定就是否定一切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率先实现从外向型发展转向创新型发展,从而为经济的整体转型摸索方向和积累经验,说明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是发展的环节,①②正确。 ③:经济的发展是有条件的且该项不属于哲学角度,③错误。 ④: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0.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因为()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②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创新 ③科技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④科技创新能直接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③: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因为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创新,科技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科技创新不能直接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1.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丰富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打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表明() A. 社会存在的变化并不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错误。 BC:题干主旨在说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并没有体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BC不符合题意。 D: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是因为 A. 改革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C.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故A错误。 C.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故B不合题意。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不是阶级矛盾,故C错误。 D.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是因为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创举: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三个伟大创举说明() A.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 农民群众是中国的领导阶级 C.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 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A:我国农民的三个伟大创造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A符合题意。 B: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领导阶级,B错误。 C:题干中并没有涉及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不符合题意。 D: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财的创造者,是精财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34.从价值观的角度看,下面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C. 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 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答案】B 【解析】 【详解】AC:材料没有体现价值观的含义,也没有体现人的价值的评价,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之一,AC不符合题意。 B:漫画中对公车私用态度的不同,反映了监督者与某些官员价值观的不同,主要反映了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B符合题意。 D:“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说法太绝对,D错误。 故本题选B。 35.有位资深的校长说过:“当校长最重要的两件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确,校长每天要作许多决定,自然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下列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理解正确的是() ①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②价值判断以价值选择为基础 ③二者都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④二者都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③④: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二者都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都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二者都具有社会历史性,①③④正确。 ②: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②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具有主体差异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18分。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36.近年来,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以低能耗、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1)请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2)请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的气候问题使人产生了低碳生活的理念。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低碳生活理念的指导下,必将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2)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氧化碳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使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低碳生活方式对环境具有改善作用,必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低碳生活”为背景,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比较熟悉并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1)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要求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知识范围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解答时要注意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有针对性的调动和运用有关知识作答。 材料中“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以低能耗、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说明物质决定意识; 材料中“低碳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可知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 )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试题,要求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知识限定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要将理论知识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 通过材料“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以低能耗、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可知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氧化碳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使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 通过材料“低碳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可知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低碳生活方式对环境具有改善作用,必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37.微博打拐、拯救湖北包菜、微博卖土豆……在微博平台上,数亿网友一直在共同见证微公益的力量。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活跃于微公益的圈子里,发出全民微公益的呐喊!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虽然你没有亿万的身价,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微公益给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将人们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 (1)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微公益发展的意义。 (2)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如何投身到微公益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微公益”活动的发展有利于全社会公益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微公益”活动发挥了普通群众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作用,使公益活动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 (2)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微公益”为背景,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比较熟悉并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1)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微公益发展的意义。知识限定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在教材中的第四单元,内容较多,故答题的关键是要紧扣材料内容及关键词语选择对应的知识进行原因分析。 根据材料中的“在微博平台上,数亿网友一直在共同见证微公益的力量。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活跃于微公益的圈子里,发出全民微公益的呐喊”,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微公益”活动的发展有利于全社会公益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根据材料中的“微公益给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将人们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可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微公益”活动发挥了普通群众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作用,使公益活动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 (2)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求青年学生应如何投身到微公益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根据设问要求,关于“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课本上有对应的知识。因此,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熟记相关知识,并分小点写出即可,属于基础题。 三、探究题:本大题12分。请进入下列情境,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 38.人们在体会“汽车文明”带来的方便、舒适、快捷的同时,交通拥堵等负面效应也日益明显。北京市公布了限购、限行等缓解交通拥堵的措施。北京治理交通拥堵的方案出台后,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网友甲:北京治理交通拥堵需要进行长期规划,把一些人员密集的场所迁出来,人少了,交通压力自然会缓解。限购、限行等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网友乙:香港的交通秩序很好,就是因为香港市民几乎都坐公交车。20万元的车在香港2年的停车费就得花20万元。北京也应该采取这种措施! (1)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网友甲的观点加以评析。 (2)请你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知识对网友乙的观点加以评析。 (3)如果你是北京市民,你会选择何种方式在市区内出行?结合《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答案】(1)网友甲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交通拥堵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但他未能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于北京采取的限购、限行等治理交通拥堵的措施,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评价其作用。要看到这些措施虽然不是长久之计,但对解决当前的问题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香港顺利解决了交通问题,尊重了规律,如果北京盲目照搬香港经验,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可能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目的地的远近等因素决定选择何种方式出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如果有可能,尽量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使用绿色交通工具(自行车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交通拥堵”为背景,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唯物辩证法和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比较熟悉并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1)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网友甲的观点加以评析。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评析题一般都要求我们能辩证地分析问题,对所给观点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防止片面性。另外不管是合理的观点还是不合理的观点都要分析理由,最后进行总结。 观点“把一些人员密集的场所迁出来,人少了通压力自然会缓解”看到了交通拥堵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但他未能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观点“限购、限行等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是片面的,北京采取的限购、限行等治理交通拥堵的措施,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要看到这些措施虽然不是长久之计,但对解决当前的问题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2)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要求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知识对网友乙的观点加以评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知识。 “20万元的车在香港2年的停车费就得花20万元,北京也应该采取这种措施”,乙观点没有看到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香港顺利解决了交通问题,尊重了规律,如果北京盲目照搬香港经验,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可能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本题为原因类试题,要求假设自己是北京市民,说出会选择何种方式在市区内出行,并结合《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理由。侧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我们应由目的地的远近等因素决定选择何种方式出行,因为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应该尽量少开车,积少成多,城市的空气将更清新,交通将更通畅,这是因为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小事做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