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g—108‎ 第I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道 题,每题2分共48分)‎ ‎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 氨水 B. 硝酸 C. 醋 D. 卤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该物质能够与很多金属反应,根据选项B最符合,该强水为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大部分金属;‎ 答案选B。‎ ‎2.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用SO2漂白纸浆和草帽辫 B. 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 C. 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2制取粗硅 D. 用 Na2S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用SO2漂白纸浆和草帽辫,A正确;‎ B.硫酸钙微溶,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碍水垢的处理,应用盐酸或醋酸,B错误;‎ C.C与SiO2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硅,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2制取粗硅,C正确;‎ D.CuS、HgS为不溶物,可利用Na2S做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D正确;‎ 答案选B。‎ ‎3.下列表示物质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12C B. HF的电子式:H+[]-‎ C. 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CO2的结构式:O=C=O ‎【答案】D ‎【解析】8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是14,核素符号:‎14C,故A错误;HF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B错误;Cl-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结构示意图:,故C错误;CO2分子中含有2个碳氧双键,结构式:O=C=O,故D正确。‎ ‎4. 若不断地升高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在变化的各阶段被破坏的粒子间的主要相互作用依次是( )‎ A. 氢键、氢键、共价键 B. 氢键、氢键、离子键 C. 氢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D.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共价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固态水中和液态水中含有氢键,当雪花→水→水蒸气主要是氢键被破坏,但属于物理变化,共价键没有破坏,水蒸气→氧气和氢气,为化学变化,破坏的是极性共价键,答案选A。‎ ‎5. 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 )‎ A. 加热,用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B. 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 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溶液 D. 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答案】D ‎【解析】‎ ‎【详解】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加入碱,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如果试纸变蓝说明有氨气产生,此物质为铵盐,故D正确。‎ ‎6.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下列各组物质在反应中的产物与物质的浓度有关的是(  )‎ ‎①Cu与HNO3溶液 ②Cu与FeCl3溶液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HCl溶液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硝酸氧化性的强弱与浓度有关,①正确;‎ ‎②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与浓度和温度无关,产物唯一,②错误;‎ ‎③锌与硫酸反应:稀硫酸生成氢气,浓硫酸则生成二氧化硫,硫酸氧化性的强弱与其浓度有关,③正确;‎ ‎④铁与盐酸反应只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④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7.燃料电池是目前电池研究的热点之一。现有某课外小组自制的氢氧燃料电池,如图所示,a、b均为惰性电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B. a极负极,该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 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D. b极反应是O2+4OH--4e-=2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高,且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故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A正确;‎ B.a极通入的是H2为负极,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发生的是氧化反应,B正确;‎ C.结合通入正负极的物质分别为氧气和氢气,故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C正确;‎ D.b极反应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D错误;‎ 答案选D。‎ ‎8.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某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A~D四个实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将大小、形状相同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速率一样大 B. 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反应快 C. 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 D.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属的活泼性不同,其它条件相同时,化学反应速率也不同,故A错误;‎ B.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故B正确;‎ C.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故C正确;‎ D.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温度越高且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故D正确;‎ 答案选A。‎ ‎9.如图所示,对 A 生成 C 的反应,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该反应进行时,一定有能量放出 C. A 比 C 稳定 D. 该反应不需要加热一定就可以进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物放热反应,故A错误;‎ B.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进行时,一定有能量放出,故B正确;‎ C.A的总能量大于C,则C稳定,故C错误;‎ D.放热反应不一定容易进行,如铝热反应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故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B。‎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B. 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这个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C. 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2 mol SO2与1 mol O2反应生成2 mol SO3‎ D. 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来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反应物的转化率最大,所以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故A正确;‎ B.对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转化率最大,故B正确;‎ C. 2SO2+O22SO3是可逆反应,无论怎样控制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即2 mol SO2与1 mol O2反应不会生成2 mol SO3,故C错误;‎ D.化学反应的限度可通过改变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来改变,D正确;‎ 故答案为C。‎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晶体熔化时只破坏了离子键 B. HCl、HBr、HI均是强酸 C. BF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 碘升华只克服了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晶体受热熔融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故氢氧化钠晶体熔化时只破坏了离子键,A正确;‎ B.HCl、HBr、HI均是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并且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故HCl、HBr、HI均是强酸,B正确;‎ C.BF3分子中B原子最外层有三个电子,F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在1个BF3分子中,1个B原子与3个F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故BF3分子中B原子最外层达到6个电子, C错误;‎ D.碘升华是物理变化,破坏分子间的作用力,D正确;‎ 答案选C。‎ ‎12.应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 ‎②砹(At)是VIIA族,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HC1‎ ‎③硒(S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 ‎④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 ‎⑤铊(Tl)与铝同主族,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⑥第三周期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 A. ①③④ B. ①③⑥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正确,碱金属单质的熔点有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因为金属键从上到下逐浙减弱。。‎ ‎②不正确,砹(At)是笫VIIA族,其氢化物的稳定小于HCl,HAt共价键键长长,不稳定;‎ ‎③正确;‎ ‎④不正确,NH3溶于水后,水溶液呈碱性 ‎⑤不正确,铊(T1)与铝同主族,金属性强于铝,不具有两性 ‎⑥正确,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 答案选B。‎ ‎13.如图所示是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实验均表现了易溶于水 B. 两个实验均表现了易挥发 C. 两个实验均表现了是碱性气体 D. 两个实验均表现了是还原性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左边实验表现了NH3易溶于水和水溶液呈碱性,右边体现氨气的挥发性、是碱性气体,故A错误;‎ B、左边实验表现了NH3易溶于水,而不是挥发性,故B错误;‎ C、左边喷泉实验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一水合氨弱碱溶液,滴加酚酞的溶液变红色,证明氨气是碱性气体;右边发烟实验证明浓氨水易挥发,氨气遇到氯化氢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证明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碱性气体,故C正确;‎ D、两个实验中都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无氧化性和还原性的体现,故D错误;‎ 故选C。‎ ‎14.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Z元素原子核外K层与M层上的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Y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YO4‎ B. Y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弱碱性 C. 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XHBrO4>HIO4 ②碱性:KOH>Ca(OH)2>Mg(OH)2 ③稳定性:HCl>H2S>PH3 ‎ ‎④还原性:F->Cl->Br- ⑤熔点:Li<Na<K<RbHBrO4>HIO4;①正确;③稳定性:HCl>H2S>PH3;③正确;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②碱性:KOH>Ca(OH)2>Mg(OH)2,②正确;④同主族从上到下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还原性应为F-<Cl-<Br-,④错误;⑤熔点应为Li>Na>K>Rb>Cs,⑤错误,答案选C。‎ ‎16.下列电子式或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 NH ‎ B. CCl4 ‎ C. MgCl2 ‎ D. HCl ‎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铵根属于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电子式为,A错误;‎ B.CCl4是共价化合物,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B错误;‎ C.MgCl2是离子化合物,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每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过程为:,氯离子不能合写,C错误;   ‎ D.氯化氢属于共价化合物,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共用1对电子形成共价键,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D正确。‎ 答案选D。‎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以ⅦA族的为最大 B. 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32‎ C. 短周期中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D. 科学家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处找到了优良的催化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因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从左向右逐渐减小,则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原子半径最小,故A错误;‎ B.原子的原子序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每周期中含有的元素种类数分别为:2、8、8、18、18、32种元素,因此同主族相间的两种元素之间原子序数相差32是有可能的,故B正确;‎ C.短周期元素中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的有Li、Si两种元素,Li是金属,故C错误;‎ D.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处元素的单质的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属于半导体,所以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处找到的是半导体,故D错误;‎ 答案选B。‎ ‎18.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B.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C. Cl-、S2-、Ca2+、K+半径逐渐增大 D. Cl与Cl得电子能力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同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自上而下酸性减弱,不是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不一定减弱,如HClO为弱酸、HBrO4为强酸,A选项错误;‎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Ar原子化学性质稳定,而S2−离子具有强还原性,B选项错误;‎ C.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S2-、Cl‾、K+、Ca2+‎ 半径逐渐减小,C选项错误;‎ D.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Cl与Cl互为同位素,所以它们形成的单质的化学性质相同,即Cl与Cl得电子能力相同,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19.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说明反应X2(g)+Y2(g)2XY(g)已达到平衡的是(  )‎ A. 容器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 B. 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C. XY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 ‎ D. X2和Y2的消耗速率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恒容恒容的条件下,压强和物质的量成正比,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不变,则容器内的总压一直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A项错误;‎ B.根据公式,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反应物均为气体,m总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不变,n总不变,则平均摩尔质量一直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杆,B项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反应物均为气体,n总不变,XY的物质的量在变化,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当它不变的时候,说明达到平衡,C项正确;‎ D.X2和Y2的消耗速率均为正反应速率,不能得出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C。‎ ‎20.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①铜跟浓硝酸反应,②铜跟稀硝酸反应,③铜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稀硝酸反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不相等 B. 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 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途径③>途径①>途径②‎ D. 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途径①>途径②>途径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需要的铜的质量相等,故错误;‎ B.铜和浓硝酸反应中生成1mol硝酸铜消耗4摩尔硝酸,铜和稀硝酸反应中生成1mol硝酸铜消耗mol硝酸,铜和氧气反应后再与硝酸反应,生成1mol硝酸铜消耗2mol硝酸,故消耗的硝酸的量不同,故错误;‎ C. 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需要的铜的质量相等,故错误;‎ D. 铜和浓硝酸反应中生成1mol硝酸铜消耗4摩尔硝酸,铜和稀硝酸反应中生成1mol硝酸铜消耗mol硝酸,铜和氧气反应后再与硝酸反应,生成1mol硝酸铜消耗2mol硝酸,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途径①>途径②>途径③,故正确。‎ 故选D。‎ ‎21.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离子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 B.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离子键 C.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只存在极性共价键 D. 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还可能有共价键,比如NH4Cl,错误;‎ B.如氯化铵,铵根离子与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正确;‎ C.还可能存在非极性共价键,比如H2O2,错误;‎ D.HMnO4中就没有离子键,错误。‎ ‎22.已知某反应的各物质浓度数据如下:‎ ‎ ‎ 据此可推算出上述反应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 )‎ A. 9:3:4 B. 2:1:‎3 ‎C. 3:1:2 D. 3:2:1‎ ‎【答案】C ‎【解析】‎ ‎【详解】‎ 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1.2∶0.4∶0.8=3∶1∶2,故选C。‎ ‎23.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 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 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 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则a为氢元素,a、b、c、d为短周期元素,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为氧元素,C为Na元素,d与b同族,则d为硫元素。‎ A.H与O、S形成化合物为H2O和H2S,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而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项错误;‎ B.氧元素与其他元素能形成H2O、H2O2、SO2、SO3、Na2O、Na2O2等化合物,B项正确;‎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半径:Na>S>O>H,C项正确;‎ D.d和a形成的化合物为H2S,硫化氢是二元弱酸,H2S的溶液呈弱酸性,D项正确;‎ 答案选A。‎ ‎24.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60‎ ‎143‎ ‎70‎ ‎66‎ 主要化合价 ‎+2‎ ‎+3‎ ‎+5、+3、-3‎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X、Y元素的金属性XNH3 (5). O2->Na+>Al3+ (6). HNO3>H2CO3>H2SiO3‎ ‎【解析】‎ ‎【分析】由元素①~⑧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Na、⑥为Al、⑦为Si、⑧为Cl。‎ ‎【详解】(1)上述八种元素中,Cl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Na元素的金属性最强,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故上述八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HClO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OH;Al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具有两性,故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两性的氢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l(OH)3;‎ ‎(2)③为N、④为O,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加逐渐增强,故O元素的非金属性比N元素的非金属性强,非金属性越强,该元素所对应的简单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故③与④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2O>NH3;‎ ‎(3)④为O、⑤为Na、⑥为Al,电子层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简单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的半径越小,故④、⑤、⑥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O2->Na+>Al3+; ‎ ‎(4)②为C、③为N、⑦为Si,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加逐渐增强;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N>C>Si,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所以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NO3>H2CO3>H2SiO3 。‎ ‎28.已知常温下D为生活中常见的无色无味的液体,F为淡黄色粉末(反应条件均已省略),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生成‎5.6 L气体G(标准状况)时,此时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________。‎ ‎(2)若A,C,E均含有氯元素,且A为单质,B为强碱溶液,写出该条件下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C,E均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为固体单质,写出该条件下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与B均为固体化合物,E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反应①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E,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Na2O2+2H2O===4NaOH+O2↑ (2). 0.5NA (3). Cl2+2OH-===Cl-+ClO-+H2O (4). C+2H2SO4(浓)CO2↑+2SO2↑+2H2O (5).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解析】‎ ‎【分析】D为生活中常见的无色无味的液体,F为淡黄色粉末,二者能够发生反应,可知D为水,F为过氧化钠,生成的气体G为氧气,根据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及物质的性质进行推断解答。‎ ‎【详解】(1)由分析可知,D为水,F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G为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氧气是氧化产物,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0.25mol,转移电子数为0.25mol×2×[0-(-1)]=0.5mol=0.5NA,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0.5NA;‎ ‎(2) 若A,C,E均含有氯元素,且A为单质,则A为氯气,B为强碱溶液,反应①为氯气与强碱的歧化反应,根据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可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答案为:Cl2+2OH-===Cl-+ClO-+H2O;‎ ‎(3) 若C,E均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C,E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D为水,A为固体单质,所以C、D、E是浓硫酸和碳单质反应的产物,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答案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4) 若A与B均为固体化合物,E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E为氨气,实验室通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