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06 小说阅读之环境主题(测)-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备战2017年高考二轮讲练测 (时间:120分钟,分值:160分) 班级 学号 得分 (说明:每题20分,共160分。) 1. 【2017届湖南长郡中学高三上月考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步步惊心 田洪波 其实是他把事情弄复杂了,如果他没冲动,后面的故事就不会发生。 那是他最自卑的一天,母亲躺在病床上,药费无以为继。身高1.82的他,眼里没有半滴泪,却被“无用”两个字臊得低下了头。父亲多年前出轨重婚,他刚走出校门不久,家庭的日常开销全依赖于母亲。他感觉悬崖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纠结的结果是,铤而走险,把手伸向别人的口袋!读大学时,困于家庭开销拮据,他偷过同学几次钱,想着捱过困难就金盆洗手,事实上他做到了。现在,这是最快捷的办法。 他悲壮地开始付诸行动了,目标选择在人群聚集的公交车上。很快他就锁定了目标。一位看上去有眼疾的老年女人,神情恍惚地站在过道上。她手里拎着个黑色布纹袋,一只手紧紧抓着座椅靠背文学类文本阅读步步惊心田洪波其实是他把事情弄复杂了文学类文本阅读步步惊心田洪波其实是他把事情弄复杂了。靠背上的女孩正在用手机听音乐,对老人的艰难视而不见。他把眼睛准确瞄向老人的裤兜。 毕竟不是老手,毕竟面对的是陌生人。他犹豫了很长时间。在那段时间里,车过了一站又一站,眼看就要到终点站了,他把牙咬了咬,靠近了老人。车身颠簸的一瞬间,塑料包裹的一叠钱,已经捏在他的手上。他毫不迟疑,转身下车,怕自己稍有迟疑,事情就朝相反方向走了。 在辟静处,他小心清点,4000元整,另有一本病历。病历上记着一个女孩的名,他好奇地看了下,看到蛋白血球异常的字眼。他知道那是什么病。 眼泪溢出眼眶,他认定这是上天的旨意。他没有犹豫,转身到公交站点找老人。他样子焦虑、犹疑、懊悔,总之,脸上有着挥之不去的复杂。他不知道,他已经被两个便衣警察盯上了。寻摸半天,无果。他想到了附近的医院,抬头望去,军区附属医院果然就在左前方。他加快脚步朝医院跑。警察悄没声跟在身后文学类文本阅读步步惊心田洪波其实是他把事情弄复杂了阅读答案。 医院里很嘈杂,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人,他一层层楼寻找,一张张脸辨认。在十四楼的一个拐角处,他蓦然看到了那个老人,她脸上全是泪水,几名亲属正在恨铁不成钢似的数落她。他看到她的眼里写满绝望,这让他想到自己的母亲。他没敢让自己莽撞,装作好奇的样子靠近老人,同时寻找还钱给老人的机会。机会似乎不是很佳,而且他敏感地注意到有两个人紧盯着他。他不敢造次了。 这边儿,急火攻心的亲属失去理智,说出几句难听的话,老人不堪忍受,嚎啕大哭,并且趁人不备意欲跳楼。他脑门上全是汗,脸涨得通红,突然把钱狠命往老人怀里一塞,撒开腿就往楼下跑。走廊里响起尖叫声,伴着更多躁动,警察迅疾跟了下去。警察已揣摩明白八九分,只需得到他的证实,可他不知道真相,他只知道有人要抓他。如果抓到就一切全完了。母亲还躺在医院里,他非但帮不上忙,恐怕还要添乱,后果不堪想象。 他身体素质还可以,迈着长腿,一路狂奔。躲过一辆辆车,闪过一拨拨人。他牵动了太多视线。大庭广众下,岂能容他轻易逃脱?他最终摔倒在一片绿地上,很重地摔倒。人们齐上阵,仿佛自己就是愤怒的失主,似要把他绳之以法,甚至就地正法,方能解恨一样,各显其能将他摁住。警察适时出现,将他往附近的一辆车上扭送。真正的失主,那位老人的亲属也赶到了,巴掌和拳头一起抡向他,连带着脚踹和声嘶力竭般的质问,被两个警察强行拉开了。他很沮丧,那一瞬间的泪水是不可扼制的。 谜底很快在审讯中揭晓。在和医院通过核实电话后,警察尴尬这样的结局,一直沉默地望着他,半天才想起给他倒了杯水。然后其中的一个默默把几张钱塞给他,他没反应过来时,另一人也将一些钱塞给他。 “回医院去!”他们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要求他。他坚持不要这样的安慰,想返还那些钱,其中的一个红了眼圈,大声呵斥他:“让你拿着就拿着!别关键时刻想旁门左道,要活出个男人样儿来!” 蔓延的温情中,他哽咽难语,正待转身离开,几个警察同事纷纷走上来,把一些钱塞给他。他深深鞠躬,逃也似的跑向医院。 安顿好母亲,他心绪难平,到走廊里透气。发现几个人莫名其妙地注视着他,他用手下意识捂住额角的伤口,眼里现出一丝惊悸。那些人似乎更注意他了。随着不明就里的议论,他惊讶地看到,有人在传阅手机微博,微博记录的正是他被抓的经历。照片上的他,满眼惊恐。 他傻傻地站了半刻钟,逃离的念头再次冲上大脑。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公交车上的老年女人神情恍惚,“手紧紧抓着座椅靠背”这为下文写老人的家人生病及老人在医院中的痛苦情状埋下了伏笔。 B.“他”虽然知道有两个警察已经盯上了自己,却依然一层层楼去寻找失主,“他”最终把钱还给了那个老人,自己也被警察抓住了。 C.“他”一路狂奔却没有逃脱,人们齐上阵各显其能将“他”摁住文中对人们的表现进行细致描写,主要表现了人们的正义感和良好的社会风气。 D.小说语言凝练,情节紧凑,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和大量的肖像、动作、心理描写,为我们讲述了自媒体时代以为遭遇不幸的小人物误入歧途的故事。 【答案】A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内容、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解答本题,考生要紧密结合文本,抓住文章中细节,判断选项对错,比如题中的D项。 (2)请简要分析小说中“他”的形象特点。(6分 【答案】①生活艰难。父亲多年前出轨再婚,母亲病重,自己刚走出校门不久。②不能正确面对生活困境。不是通过正当的途径,而是用偷窃的方式缓解困难。③良知未泯。虽因困窘偷过几次钱,但挨过困难后就金盆洗手;看到女孩的病历后,将钱送还老人。④有羞耻心,还在乎自我尊严面对人们的注视和议论,意欲再次逃离。(答出一点得2分,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题干问“请简要分析小说中“他”的形象特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一般按“XXX是一个XXX的人”的格式写。而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是概括人物的性格和社会地位、身份。分析人物的方法大致可归纳为: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通过侧面烘托分析人物性格。如本题从“父亲多年前出轨再婚,母亲病重,自己刚走出校门不久”不是通过正当的途径,而是用偷窃的方式缓解困难” “虽因困窘偷过几次钱,但挨过困难后就金盆洗手;看到女孩的病历后,将钱送还老人。”“在乎自我尊严面对人们的注视和议论,意欲再次逃离”等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例如本题中的第①③是通过情节分析,第②点是通过描写分析。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3)有人建议将小说的标题改为“逃离”,你认为“步步惊心”和“逃离”哪个更好?请结合本文内容谈 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观点一:“步步惊心”更好。①“步步惊心”会让读者急于知道哪些“步”让人“惊心”,易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步步惊心”是对小说情节的精当概括,偷盗时的“惊心”,逃跑时的“惊心”,面对人们注视时的“惊心”③ “惊心”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有助于刻画其形象。(每点2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酌情给分) 观点二:“逃离”更好。①文中有多次“逃离”。偷盗得手后的“逃离”;送钱后,羞愧地“逃离”;医院里,看到人们对自己的注视,意欲再次“逃离”。②“他”遇到困难,不敢面对,靠偷盗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逃离”。③认识到自己尊严丧失,羞愧难当,意欲“逃离”,是一种自我反省与救赎,用“逃离”作为标题,更能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3分)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在各地高考真题中,“标题作用” 是小说阅读的重要命题点之一。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 2.【2017届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20分) 民政干事回到区政府,从头到脚都是笑眯眯的。 区委书记杨民高是本地人,很注意培养本地干部。在区委会、区政府二十几号青年干部里,他最看重的就是民政干事黎满庚。小黎根正苗正,一表人材,思想单纯作风正,部队上的鉴定写得好,服役五年立过四次三等功。当时,县委正在布置撤区并乡,杨民高要被提拔到县委去管财贸。他向县委推荐,提拔小黎到山区大乡——芙蓉乡当乡长兼党总支书记。县委组织部已经找黎满庚谈了话,只等着正式委任。这时,杨民高书记那在县商业局工作的宝贝外甥女,来区政府所在地调查供销工作。当然啰,三顿饭都要来书记舅舅宿舍里吃。杨书记不知出于无心还是有意,每顿饭都派民政干事到厨房里打了来一起吃。民政干事隐约听人讲过,区委书记的外甥女在县里搞恋爱像猴子扳苞谷,扳一个丢一个,生活不大严肃。饭桌上,不免就多打量了几眼:是啊,穿着是够洋派的。就连杨民高书记这种长年四季板着脸孔过日子的领导人,吃饭时也不免要打望一下外甥女的一对白胖的手巴子,嘴角也要透出几丝丝不易被人察觉的笑意。杨书记的外甥女究竟是位见过世面的人,落落大方,一双会说话、能唱歌似的眼睛在民政干事的身上瞄来扫去,真像要把人的魂魄都摄去似的。黎满庚从来没有被女同志波光闪闪的眼睛这样“扫描”过,常常脸红耳赤,笨手笨脚,低下脑壳去数凳子脚、桌子脚。 总共就这么在一张饭桌上吃了四顿饭,彼此只晓得个“小黎”、“小李”。第三天,杨书记送走外甥女后,就笑眯眯地问:“怎么样?嗯?怎么样?”黎满庚头脑不灵活,反应不过来,不知所问:“杨书记,什么事?什么‘怎么样’?”真是对牛弹琴!一个二十好几的复员军人,这么蠢,这么混账。明明刚送走了一位花儿朵儿的人儿,他却张大嘴巴来反问舅老爷“什么‘怎么样”’? 当晚,区委书记找民政干事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这在杨民高来讲,已经是够屈尊赏光的了。杨民高书记以舅老兼月老的身分,还以顶头上司的权威身分,不由分说地把两个年轻人的政治前程、小家庭生活安排,详细地布置了一番。也许是出于一种领导者的习惯,他就像在布置、分派下属干部去完成某项任务一样。“怎么样?嗯,怎么样?”区委书记又是上午的那口腔调。没想到民政干事嘴里结结巴巴,眼睛躲躲闪闪,半天才挤出一个阴屁来:“多谢首长关心,宽我几天日子,等我好好想想……”把区委书记气的哟,眼睛都乌了,真要当即拉下脸来,训斥一顿:狂妄自大,目无领导,你个芝麻大的民政干事,倒像个状元爷,等着做东床驸马? 民政干事利用工作之便,回了一转芙蓉镇。当时,不晓得根据哪一号文件的规定,凡共产党员,甚至党外积极分子谈恋爱,都必须预先向党组织如实汇报情况,并经组织同意后,方可继续发展感情,以保障党员阶级成分、社会关系的纯洁性和可靠性。几天后,民政干事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向区委书记做了汇报。 “恭喜恭喜,看上芙蓉镇上的小西施了。”杨民高书记不动声色,半躺半仰在睡椅里,二郎腿架起和脑壳一样高,正好成个虾公形。他手里拿一根火柴棍,剔除酒后牙缝缝里的肉丝菜屑,以及诸如此类的剩余物质。 “我们小时候扯笋、捡香菇就认得……”民政干事的脸也红得和熟虾公一个色。 “她家什么阶级成分?” “大概是小业主,相当于富裕中农什么的……” “大概?相当于?这是你一个民政干事讲的话?共产党员是干什么的?”杨民高书记精神一振,从睡椅上翻坐起来,眼睛瞪得和两只二十五瓦的电灯泡似的。 “我、我……”民政干事羞惭得无地自容,就像小时候钻进人家的果园里偷摘果子被园主当场捉拿到了似的。 “我以组织的名义告诉你吧,黎满庚同志。芙蓉镇的客栈老板,解放前参加过青红帮,老板娘则更复杂,在一个大口岸上当过妓女。你该明白了吧,妓女的妹儿,才会那样娇滴妖艳……”杨民高书记又半躺半仰到睡椅里去了,在本地工作了多年,四乡百姓,大凡出身历史不大干净、社会关系有个一鳞半爪的,他心里都有个谱,有一本阶级成分的账。 民政干事耷拉着脑壳,只差没有落下泪来了。 “小黎,根据婚姻法,搞对象你有你的自由。但是党组织也有党组织的规矩。你可以选择:要么保住党籍,要么去讨客栈老板的小姐做老婆!” 杨民高书记例行的是公事,讲的是原则。当然,他一个字也没再提到自己那熟透了的水蜜桃似的亲外甥女。 从部队到地方,从简单到复杂。民政干事像棵遭了霜打的落叶树,几天功夫瘦掉了一身肉。事情还不止是这样。区委书记在正式宣布县委的撤区并乡、各大乡领导人员名单时,民政干事没有挂上号。倒是通知他到一个乡政府去当炊事员。因为他从部队转地方时,本来就不可以做干部使用,只能做公务员。 黎满庚没有到那乡政府去报到。他回到芙蓉镇的渡头土屋,帮着年事已高的爷老倌摆渡。本来就登得不高,也就算不得跌重。艄公的后代还当艄公,天经地义。行船走水是本分。 (摘自 古华的《芙蓉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小说的开始写到民政干事“从头到脚都是笑眯眯的”,而后来随着情节的发展他变得“眼睛躲躲闪闪”“耷拉着脑壳”,这些动作描写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B.小说中的“根正苗正”“党员阶级成分、社会关系的纯洁性和可靠性”“阶级成分的账”等词句所呈现出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大谈阶级斗争的特殊历史时期。 C.黎满庚在思想上获得了进步,尤其是在杨民高书记交代了党组织对待党员婚姻状况的原则后,他深刻地领悟到了党组织对他的态度原则。 D.杨民高是原则性很强、很负责的区委书记,对身为党员的民政干事黎满庚的恋爱一事极其关心,并忠告黎满庚“芙蓉镇上的小西施”家庭成分是不纯洁不可靠的。 E.小说紧紧围绕区委书记杨民高与民政干事黎满庚展开故事情节,情节中又以黎满庚的爱情与前途为主要矛盾,故事跌宕起伏,很有吸引力。 【答案】B E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答题时注意对读原文,认真分析。A动作描写,不准确;C“思想上进步了”不准确;D“原则性很强、很负责”错。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2)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民政干事“思想单纯作风正”的具体表现。(6分) 【答案】首先表现在黎满庚的腼腆害羞上,黎满庚被杨书记的外甥女看得“常常脸红耳赤,笨手笨脚,低下脑壳去数凳子脚、桌子脚”。其次表现在黎满庚的不知情上,杨民高书记准备促成自己的外甥女和黎满庚的婚事,而黎满庚根本没有意识到,杨书记只好直接说出。再者表现在黎满庚拒婚上,明明知道了杨民高书记有意提婚,最后还是拒绝了杨书记提的亲事。 【解析】题干问的是“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民政干事‘思想单纯作风正’的具体表现。”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目要求概括“分析民政干事‘思想单纯作风正’的具体表现”,确定答题区间在文章主要事件中,考生可以从“黎满庚的腼腆害羞”“黎满庚的不知情”“黎满庚拒婚”三个方面概述,抓注关键字“思想单纯作风正”对事件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就在文章主要事件中。二 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3)请简要分析画线句子“‘恭喜恭喜,看上芙蓉镇上的小西施了。’杨民高书记不动声色,半躺半仰在 睡椅里,二郎腿架起和脑壳一样高,正好成个虾公形。” 对刻画人物的作用。(8分) 【答案】这里的语言描写表面上看是杨民高表示祝贺,实则是他对黎满庚自己选择了恋爱对象的不满,这是虚伪的表现。(2分)而后边的动作与神态描写则表现出杨民高工作态度的随意不严肃,“虾公形”也恰恰是对杨民高的批评与丑化。(2分)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3.【2017届四川遂宁市高三零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城市人的压力 【英】克瑞斯•罗斯 我在大街上走着,步履匆匆,因为我快要迟到了,但是我想不起来是被什么事耽搁了。我注意到我手中拿着一只香蕉 ,可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拿着这只香蕉,只是隐约觉得这只香蕉对我十分重要,而且肯定与耽误我的事有关。 然后,在一个拐弯口,我碰到了艾丝尔姨妈。这应该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姨妈,你好。”我对她说,“我们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后并不惊奇。“小心你手中的香蕉!”她说。我大笑,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根重要的 香蕉,我会小心的。她提出与我同行,这让我很为难,因为我快要迟到了,必须加快步伐,艾丝尔姨妈走得实在太慢了。 拐了一个弯,一头大象挡在我们面前。大象出现在别的城市大街上也许不算是奇怪的事,可这是曼彻斯特呀!然而,不知为什么,我并没有感到奇怪。我想的是:“糟糕,大象挡住了去路,我真的要迟到了,艾丝尔姨妈和我在一起,我手里还有一只重要的香蕉……” 我十分着急,然后就醒了。 “只是一个梦。”我长舒一口气,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梦到大象、香蕉和艾丝尔姨妈呢?收音机还在播放着节目,它每天早晨6点钟自动开启,起到闹钟的作用。我抬头看了一眼表,已经是7点7分了。我必须加快行动,我洗漱时听到一则新闻: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大街上,给行人带来了许多麻烦。我恍然大悟,或许我是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听到了这则新闻的,然后就梦到了大象。 我吃完早饭,准备去上班。我在一家电影公司上班,负责策划、创意、写剧本。我突然想,如果有一部关于大象出现在曼彻斯特大街上的电影,效果肯定会不错。我拿包的时候,发现包旁边有一张纸条,纸条上是我 妻子的笔迹:“下班回家时,不要忘了顺路买一些香蕉!” 我忽然明白梦中的香蕉为什么是重要的东西,因为我妻子最近在减肥,好几次让我买香蕉回家,而我每次都忘了。我想,我今天肯定会把香蕉买回家的。 在我刚 出门时,手机响了。是我母亲的电话。“有一个坏消息,”母亲说,“你还记得你的艾丝尔姨妈吗?”“记得。”我说,“不过,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见过她了。”“是的,她昨天晚上去世的。她两周前就病得卧床不起,我对你说过的。”奇怪的梦终于得到了解释。 我匆匆赶路,但是发现我越是想走快,却走得越慢。我看了看手表,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手表的指针往逆时针方向旋转。“这很有意思。”我想,“如果手表是逆时针旋转,这说明我上班就不会迟到了……”然后,我又醒了。这太奇怪了。我拧了一下自己的胳膊,很疼,确定这一次不是在梦境里,而是真的醒了。时间是五点半,收音机还没有自动开启呢。我不会迟到。 我看到了妻子,就问她:“你今天还需要买香蕉吗?”“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她显得很诧异。“我以为你要减肥呢?”“减肥?”她说,“我胖吗?”“哦,不……那么,你听说过大象的事吗?”我问。“大象?”“对,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出来了。” “曼彻斯特没有马戏团,更没有大象。你怎么了?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也许你需要在家里休息一下。”妻子说。“不过,我先要给母亲打一个电话。”我说。“现在才五点半,你为什么要去打搅母亲呢?”妻子不明白我的意思。“嗯,确实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我说。“好了,放松一点,行吗?”妻子说完就出去了。 我立即给母亲打了电话。“妈妈。”“哦,亲爱的,这么早打电话有什么事呀?”“你还记得艾丝尔姨妈吗?”“当然,不过,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 “她还好吗?”我打断母亲。“我不知道,你怎么突然关心起她了?”“哦,没什么,再见!” 放下电话,我想,也许妻子说的对,我需要好好休息一天,于是我拨通了老板的电话。“是这样的。”我说,“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可能是这几天策划剧本过于劳累了。”“你病的真不是时候,”老板说,“我们刚刚有了一个很好的创意,我本想今天和你好好谈论的。这是一个动作片,故事情节也非常有意思。我简单说给你听一听: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了一个大城市,它吃了一只被恐怖分子注射了具有放射性物质的香蕉后,变得焦虑暴躁……” “我的艾丝尔姨妈什么时候在这部片中出现?”“姨妈?什么姨妈?”老板很生气。我挂断了电话。希望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城市人生活压力太大的症状。 (选自《小说中的小说》,译林出版社)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在上班的路途中,我遇到了二十多年没有见过的艾丝尔姨妈,却因害怕以致与她同行感到为难,这折射了城市人因紧张忙碌而无暇顾及亲情的现实。 B.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 因为老是忘记给妻子买香蕉这件事情而心怀愧疚,所以才会在梦中觉得这是件重要的事,并提醒自己一定要把香蕉买回家。 C.在梦中,我拿着香蕉匆匆赶路,偶遇艾丝尔姨妈,又被一头大象挡住路,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在后来的梦境中有了解释,这些情节在现实中得到了证实。 D.小说以“我”的怪梦为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情节围绕“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铺设,显得清晰紧凑。 E.小说反复写到“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这是因为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这些不相干的形象在“我”的梦境中和“我”醒来后的话语中反复出现,将梦境与现实混淆在一起,增强了小说的荒诞性和戏剧性。 【答案】答E给2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B不给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艺术特色。A.“在上班的路途中,我遇到了二十多年没有见过的艾丝尔姨妈”, 是在梦境中;B项“老是忘记给妻子买香蕉这件事情”是梦境,而非现实;C项“这些情节在现实中得到了 证实”理解不准确;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层次理清楚了, 题目就明了。 (2) 说说标题“城市的压力”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①以“城市人的压力”为题,是小说的暗线,全文以这条暗线安排情节。②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小说的主人公的紧张、焦虑的性格行为,都是由于城市人的压力造成的。③突出“我”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使“我”的生存状态成为城市人生活的缩影,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在各地高考真题中,“标题作用”是小说阅读的重要命题点之一。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我看到了妻子,就问她:“你今天还需要买香蕉吗?”“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她显得很诧异。“我以为你要减肥呢?”“减肥?”她说,“我胖吗?”“哦,不……那么,你听说过大象的事吗?”我问。“大象?”“对,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出来了。” ①段文字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说说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 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11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节选自鲁迅的《祝福》) ②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描写人物?说说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答案】①主要运用对话描写,表现了“我”因工作压力大而疏于关心生活和亲人的情景。“我” 是关心妻子的,所以潜意识里觉得她要减肥,为她买香蕉是件很重要的事,但实际上却并不知道她究竟需要什么。 ②运用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和正面描写(心理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描写浓厚寒冷的“雪”意在衬托当时“我”孤寂悲愤的心情,也表现“我”对祥林嫂在人世间的苦难得以解脱的轻松舒畅的心情。 【解析】题干问的是“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说说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塑造的手法。结合两端文字中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然后指手法,分析表达效果。①主要运用对话描写,表现了“我”因工作压力大而疏于关心生活和亲人的情景。“我”是关心妻子的,所以潜意识里觉得她要减肥,为她买香蕉是件很重要的事,但实际上却并不知道她究竟需要什么。②运用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和正面描写(心理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描写浓厚寒冷的“雪”意在衬托当时“我”孤寂悲愤的心情,也表现“我”对祥林嫂在人世间的苦难得以解脱的轻松舒畅的心情。 分析效果,要联系上下文,以人物为主体。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1.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2.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比如场景细节描写、 服饰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 心理细节描写 、语言细节描写。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也有重要的关系。 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 (4)请从开头、结尾和情节设置三方面说说这篇小说在构思上的特色。 (6分) 【答案】①开头善于设置悬念。开头写“我”在大街上遇到的种种怪事,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结尾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结尾自己的梦境竟然与现实中老板剧本的创意不谋而合,但“我”又将梦境与老板的创意混为一谈,揭示了生活压力导致城市人精神恍惚的主题。③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伏笔照应巧妙。情节波澜起伏,我路 遇种种怪事快要迟到的经历原来只是个梦;以为找到了梦境中种种怪事的合理解释,却发现自己仍在梦中;醒来后得知梦中的解释并没有依据,却又与老板的创意不谋而合。伏笔照应巧妙,如二十多年未见的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并不惊奇,“我”看到城市出现大象也没有感到奇怪等都暗示了这一切不是真实的。)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关于探究的考点《考纲》中说明有三,即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答题方法1.贴近文本,有理有据(文本意识)探究题的解答应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点:试题虽然是开放性的,但始终离不开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本题就要紧紧围绕小说主题:传统武艺的传承。2.整体把握,内引外联正确解答探究试题,应具有着眼于全篇的眼光,整体把握的意识,领悟全文中心主旨的能力。内引外联: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主旨意识)3.凸显关键,放大内涵(关键词句意识)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情感、人文精神往往蕴含在一些关键的词句中,答题时应凸显关键词句,分析答题区间上下文的结构关系,明确逻辑关系,以揭示其丰富的意蕴。4.条分缕析,多角度呈现(多角度意识)条分缕析,即要求分点作答,一点一个角度一分析。多角度呈现,对小说而言可以从 人物、情节、主题等不同角度考虑,另外还可以考虑手法运用的效果。5.明晰题旨,规范表述(规范表述意识)审清题意,规范作答,答案全面,富有条理,语言通顺,要点简洁,言之有理。 4.【2017届河北保定市高三上摸底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0分)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王奎山 1982年我读大四。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点着吸了起来;不会的,就夹在耳朵上。 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清的时候。母亲高兴地说,咱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哩,那是哩。 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净下来。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和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忙,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于是,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在我的身上看。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妹妹说,憋死我了,就往厕所跑。一会儿妹妹就跑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里去了?咱家的猪跑哪里去了?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我们这里,厕所和猪圈是在一起的。 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候忘记拴栅栏门了。这是极有可能的事。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失东西朝你虎视眈眈的,吓死人了。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跑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母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门!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忘记拴没拴栅栏门了。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重的大肥猪,还能丢了?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去了。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 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噼噼叭叭的鞭炮声。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奔波呢。 终于,父亲回来了。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父亲还特意朝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重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附近,我明天再去找,保准找得到。 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特别是徐美红。因为整个事件极有可能是她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所以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饺子吃了没几个,就丢下饭碗早早地上床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出去找猪了。然后,妹妹也出去了。母亲说,反正我在家也是闲着,我也出去,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这样,家里就剩下我和徐羡红两个人了,我想起母亲的话,“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就征求徐美红的意见,要不我也出去找?徐美红说,谁不让你去了?你去吧,你想去哪儿去哪儿!我有些尴尬地笑笑,走过去拍了拍徐美红的脑袋,也出去找猪去了。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我只能选择一头猪。我希望徐美红能理解这一点。 一直找到中午,连根猪毛也没有找到。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刚进村,就见妹妹远远地迎了上来。一看到妹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猪找到了。果然,是父亲在附近的崔庄找到的。原来,头天下午猪跑到人家的包产地里吃麦苗,被人家赶到自家的猪圈里圈了起来。父亲给人家买了两盒烟,才把猪赶回来的。回到家里,父亲母亲脸上都是一脸的欢笑。 突然,妹妹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说,哎,我嫂哩?又问我,哥,我嫂不是跟你一块儿找猪去了吗?母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知道出大事了,像个孩子一样“哇”地哭了起来。母亲一哭,本来就是孩子的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亲虽然没有哭,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就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安店去。 新安店,是京广线上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火车站。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作品截取生活横断面,写我和徐美红回我老家过年丢猪找猪的小事,表现了城市与乡村在环境、观念、处理问题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别。 B.徐美红之所以能看上我这乡下娃,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爱情,而是因为她觉得在学报上发表过三篇论文的我有出息,和我结合有美好前途。 C.徐美红的到来在村子里所引起的强烈震动、不会吸烟的乡亲把我父亲敬的烟夹耳朵上、厕所和猪圈相连等细节描写,表现了乡村的愚昧。 D.年三十下午,母亲、妹妹、父亲包饺子,不让我和徐美红帮忙,丢猪后给徐美红打圆场,说明他们把来自大城市的徐美红看得格外尊贵。 E.丢猪以后,一家人陷入慌乱,赶紧去找猪,忽略了第一次上门的徐美红;一气之下,她离开我家,父亲赶紧借车子,让我到新安店去追她。 【答案】AD(答A给3分,答D给3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 【解析】本题解答时需要仔细阅读原文,找到每个选项所对应的文段,然后逐一分析,得出答案。B项,“不是因为有什么爱情”说法绝对;C项,“愚昧”说得有些过分,应为“落后”;E项“一气之下”不妥,徐美红内心有不理解,也有愧疚。 【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小说中语言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小说中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2)身为厅长千金的徐美红来到乡村过年和离开乡村,分别引起了怎样的反应?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请 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徐美红的到来,引起强烈震动。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男人们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家里像赶集一样热闹。家里人更是高兴,热情招待。 ②徐美红离开,母 亲像孩子一样哭了,小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亲红着眼圈让我去车站把徐美红追回来。 ③开头的“热闹”和结尾家人的遗憾、痛惜的对比(或:开头的“热闹”反衬了结尾家人的 遗憾、痛惜),写出了乡村的闭塞、落后,凸显了乡村和城市生存状态的巨大差异。(①②各1分,③2分。有道理即可。) 【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小说情节的作用。这类题在回答时是有规律可循的,小说情节的作用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看,可以刻画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在表现主题的解读看,能够展现主题,揭示小说主旨,深化小说主题。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主要有: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澜,耐人寻味,使情节完整等。 (3)作品为什么以“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为题?请简要分析。(8分) 【答案】①从主题表现角度来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孰重孰轻,城里人和乡下人有着截然相反的回答,从而突出了城乡所存在的巨大差别。 ②从结构安排来看,徐美红来到乡村过年和丢猪找猪是作品的线索。 ③从读者感受来看,将人与猪放在一起,显得非常滑稽,引起悬念,吸引读者。 【解析】本题可以从题目的内容、结构等角度来分析。从内容上看,这个标题暗示了小说的主要事件,“我”以及“我”的家人要在“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做出一个选择,徐美红的离开表明她也在做选择,“我”和家人代表的是乡村,而徐美红代表的是城市,不同的选择,揭示出小说的主题。从结构上看,标题中的人与动物串起了整个小说的情节,所以这个标题起到了线索作用。从语言风格来看,这个标题诙谐滑稽,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的理解。这类题目解答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看标题内容,包括标题的本义和深层含义:是否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主要事件;第二思考与主旨的关系:是否文眼,能否揭示小说主题,能否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否是作者的情感的触发点;第三思考与人物的关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显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第四看手法:是否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五,思考与情节的关系:是否起到线索作用;第六,综合上述思考所得总结出答案。 5.【2017届湖北孝感高三上第一次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0分) 鸳鸯跳 王春迪 海头帮,指的是一帮在码头上靠扛活为生的脚夫,凭着一股子不怕苦不要命的狠劲儿,练就了一身脚夫的真本事,挤走了旁门外姓,吃起了这碗独食。 老街是鲁中南地区有名的商业集散地,国泰民安、商贸繁盛的时候,那一条条来自江南甚至南洋的货船,黑压压地挤在码头上,远远望去,似鱼鳞般密集。 先装卸谁的,不装卸谁的,都是海头帮说了算!啥叫强龙不压地头蛇?管你多大来头,瞅你不顺眼,让你的货霉在船里、烂在岸上,那都不叫个事儿! 就连老街首富海爷,都被他们整过! 那几年,海爷走南闯北,生意蒸蒸日上。一次年关,海爷设宴备礼,酬谢各条道上的老大们。一忙,就把海头帮的钱老大给忘了! 年后,海爷从南方运来满满三大船的货,有茶叶、药草、布匹、香料、木材……全是些怕湿怕霉的娇贵玩意儿,不想遭遇了连日的雨雪,急着找海头帮卸货,可他们要么以先来后到为由,要么以雨天脚滑为由,磨磨蹭蹭,就是不靠海爷的船边儿。 没办法,海爷这天亲自到钱老大的船上求他,钱老大得了脸,还不忘摆回谱。那时,连接船和陆地之间的是一种一步宽的木板,人在上面走,木板就跟着你弹来跳去,码头上叫它鸳鸯跳,把握不住鸳鸯跳节奏的人,站都站不稳,稍不留神就把你弹到水里去。 得知海爷到来,钱老大还故意在鸳鸯跳上泼了一层豆油。 海爷默默地脱了鞋,然后俯在鸳鸯跳上,爬了上去。 眨眼几年过去,到了咸丰五年,太平军把整个水路截得几乎连条鱼都游不过来,一路上关卡林立。因而各行各业,纷纷改水路为旱路。因为好久都没啥生意,码头上那些个鸳鸯跳,都起了厚厚的青苔。 一日,一条货船劈浪而至。 往年,是先交钱,再卸货。如今哪还管这一套?钱老大这边正和船上的掌柜在袖筒里合计价钱,那边,海头帮的爷儿们在不到两袋烟的工夫,就利利索索将一船粮食整整齐齐地码在了岸边。 这时,有一个轿子,从远处嘎吱嘎吱地晃了过来。轿子里刚露出一个头,钱老大的脸,唰地就绿了。 竟是海爷! 海爷目不斜视地上了船,随后,掌柜站在船板上对钱老大吆喝:“咱东家说了,银子有的是,可要钱老大自个儿来拿才行!” 说罢,眼睛盯着钱老大,手里一杯油,滴滴答答地淋在了鸳鸯跳上! 钱老大望着身旁海头帮的弟兄,衣衫褴褛、一脸菜色。他回过头,牙一咬,鞋一脱,扑通一声跪在了鸳鸯跳上…… 进了船,钱老大头别到一边,也不看人,手一伸:“拿钱!” 海爷笑笑,说:“听闻钱老大当年为争这码头当家人的位子,曾从滚水里取铜板,怎一个勇字了得!兄弟们的工钱,就在那个盒子里,够胆量的,你就试试!” 钱老大一瞧,是一个一臂高的盒子,上面露出拳头大的洞,里面黑乎乎的,啥也看不见。 钱老大琢磨着,这里头一定有蛇蝎一类的东西,取吧,保不准被咬;不取,空手下船,咋和快饿死的兄弟们交代? 钱老大心一横,袖子一撸,顿时青筋暴出,伸手就冲盒子去了。手还没到盒子口,钱老大两行热汗已顺着赤红的腮帮子淌进了下巴茂密的胡须里…… 忽而,钱老大眼如铜铃,手在里面搅了几圈,啥也没有。 他怒吼一声,盒子一甩,想冲上去对海爷动粗。海爷哈哈大笑,而后大手一挥:“送钱老大下船!” 钱老大被推搡出船舱,刚要破口大骂,可随之而来的景象,闪了他的眼。 岸上,海爷手下的人,正把刚刚卸下来的整船粮食,一袋袋地分给海头帮的弟兄,弟兄们接过粮食时,那曾经硬邦邦的双膝也都软塌塌的了。 下船时,钱老大看脚下的鸳鸯跳,干净如洗。钱老大一声长叹,扭头对着海爷抱了抱拳,大步而去。 几年后,朝廷又重新夺回了水路,随着商道畅通,码头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兴盛。有所不同的是,每每海爷的商船驶进码头,那些海头帮的人,好似迎亲一般,争先恐后地冲上去卸货,甭说啥先来后到,也甭说你财大气粗有多大来头,只要海爷的船来,统统站一边去! 谁都别委屈,人家钱老大说了,这是他们海头帮的规矩! (选自《小说月刊》2015年第3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小说开头几段为读者勾勒了一幅熙来攘往的市井社会图,为后文人物出场设置了合理的背景。 B.小说中写到码头的几经变迁,太平军拦截水路时,码头生意萧条;朝廷夺回水路后,码头生意兴隆。这深化了作者关于国计民生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斗争主题。 C.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写钱老大掏盒子时“两行热汗已顺着赤红的腮帮子淌进了下巴茂密的胡须里”,表明他外强中干、胆小怕事。 D.小说语言自然而简练,形象而生动,善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有时又兼有口语化特点,比如:“钱老大得了脸,还不忘摆回谱。”。 E.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码头生意兴隆时,钱老大用“鸳鸯跳”故意刁难海爷;码头生意萧条后,海爷又用“鸳鸯跳”“回敬”钱老大。你来我往之中,两人结下了深厚情谊。 【答案】选A给3分,选E给3分,选D给1分。 【解析】B项“这深化了作者关于国计民生问题的思考及小说斗争的主题”分析错误;C项“表明他外强中 干、胆小怕事”分析错误;D项没有排比句。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 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 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 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C.B就是文本内容表述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 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小说中多次出现“鸳鸯跳”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6分) 【答案】(1)“鸳鸯跳”构成了故事独特的背景。全文围绕码头上常见的鸳鸯跳展开,使小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2)作为故事的线索。钱老大与海爷以鸳鸯跳结怨,又用鸳鸯跳化干戈为玉帛,鸳鸯跳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3)塑造了人物性格。过鸳鸯跳难度很大,但海爷和钱老大都忍辱求全,克服困难,可敬可叹。 【解析】这是一道作用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语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多次出现“鸳鸯跳”的作用,主要围绕人物塑造、情节发展、故事背景等方面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分析作用也首先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如本题“鸳鸯跳”构成了故事独特的背景。全文围绕码头上常见的鸳鸯跳展开,使小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作为故事的线索。钱老大与海爷以鸳鸯跳结怨,又用鸳鸯跳化干戈为玉帛,鸳鸯跳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3)海爷和钱老大这两个典型人物你更喜欢谁?请说明原因。(8分) 【答案】示例一:我喜欢海爷:①宽容大度。钱老大故意为难海爷,海爷本应怀恨在心,但海爷却能放下怨恨,在考验钱老大之后,反而帮助海头帮弟兄们渡过难关。②忍辱负重。海爷能放下首富身架爬过鸳鸯跳。 示例二:我喜欢钱老大:①重情义。钱老大为了弟兄跪在鸳鸯跳上,在海爷面前低头。②有恩必报。钱老大深知海爷的大恩大义,后来知恩报恩。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海爷和钱老大这两个典型人物你更喜欢谁,明确态度,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然后谈对自己的理由。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的内涵,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本题明确态度,结合小说的内容分析,主要围绕人物形象分析。我喜欢海爷:宽容大度。钱老大故意为难海爷,海爷本应怀恨在心,但海爷却能放下怨恨,在考验钱老大之后,反而帮助海头帮弟兄们渡过难关。忍辱负重。海爷能放下首富身架爬过鸳鸯跳 6.【2017届天津红桥区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十八岁的电影 红鸟 清明节又到了,坐在家里,一阵落寞,就想到了父亲,想到了十八岁的电影。 十八岁那年,我在陈城读高中。离开了家,就像脱缰的野马,再也没有了束缚。那时,接触了一帮子小混混,学会了抽烟、学会了喝酒,时不时地打个小架、谈个恋爱,成绩总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日子过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 有一次,我和几个哥们儿蹲在铁道边抽烟,你一言我一语地胡喷大侃,正巧父亲骑着自行车过来了,当时他戴着大檐帽,车后座带了一壶油。我想坏了,烟在手里也扔不及了。可是父亲在我们身边并没有停留,哗啦一下就过去了。 高一下学期,父亲开始肚子疼痛,头冒冷汗,他舍不得去医院,因为那需要一大笔开销,就自己去药店拿点止疼片吃,日子久了,病情就加重了。他自己偷偷跑到医院,拍个片子,医生一看,纷纷咬耳朵,父亲就知道坏了,他最终还是知道了病情:胃癌晚期。 在市医院治疗了一个月,转到了省医院,每天都是挂吊针、喝中药。有时候我妈陪着,有时候就他自己。我决定逃学去郑州看望他。 到了医院,他正躺在病床上,面黄肌瘦,胡子也好久没有刮了。看到我来了,他很吃惊,问我,你怎么来了。我说,就是想来看看你。病房里没有其他人,他那天下午精神很好,慢慢地坐了起来,和我聊他以前经历的事情,讲我小时候如何调皮,讲他年轻的时候如何追我母亲,还和我讲如何做人。最后,他让我帮他换上新衣服,他说要带我去看一场电影。 我清晰地记得,我们坐在3排的5号和6号,电影开始之前,父亲递给我一支烟。我愣住了,没有敢接,他说,抽吧。我颤抖着双手接过,却并没有点着。也奇怪,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抽过烟,一直到现在。 那天放的电影是霍建起导演的《那人那山那狗》,讲述的是一个老邮差退休后儿子第一天接替自己工作引出来的故事。儿子高考落榜不得已回到大山中的家后,做了大半辈子山村邮递员的父亲提前退休,安排儿子接下自己的工作。儿子上班第一天,父亲千叮咛万嘱咐之后仍不放心,带上长年在其左右的忠实老狗决定陪儿子再走一趟送信之旅。 起初,父子两人因为长期隔膜只默默走路,渐渐地,通过与不同村民尤其一个漂亮女孩的接触,两人渐渐打开话匣,对彼此有了深一层的认识和了解。秀美如画的风景中,儿子慢慢明白了父亲工作的辛苦和意义,也明白了父亲深沉的爱,父亲也渐渐体会到他二十几年来对家庭的亏欠。 影片里最让人动情的场景,应该是儿子背起父亲过河的那一段吧。儿子对父亲说,你背我那么多次,现在我长大了,应该我背你了,父亲伏在儿子的背上,一个山一样的男子,就那样湿了眼睛。我承认,我也感动了,眼睛湿润了。 电影散场后,已经很晚了,外面刮起了风,很冷,父亲显得很疲惫。我说,爸爸,我背你走吧。他没有说话,像个小孩子似的伏在了我的身上。我背起父亲慢慢地往医院走,我们彼此都没有说话,生怕打破了夜晚的宁静。父亲的身子已经很瘦削,我感觉好轻,好轻。父亲的双手耷拉在我的耳边,一晃一晃的,是那样的无力。父亲伏在我的背上睡着了,我走得很慢,很慢,好像我背上背的就是整个世界。 在医院待了三天,我要回去了,父亲去送我。在火车站,他站在风里面,目送我上火车,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把从火车站买的小糕点递给了我,示意我路上吃。 一个月后,父亲病重,在医院里去世,享年49岁。当父亲的遗体运到家里时,我竟然没有了泪水,只是久久地跪在父亲身边。 如今我已是一名中学教师,每年新生入学,我都要给学生放《那人那山那狗》,学生们看得很认真、很动情,慢慢地就能听到不少学生轻微的啜泣声。我能做的,只有紧紧地盯着电脑屏幕,让我的思绪像风筝一样,离开教室,飞到家乡的大平原,飞到父亲身边…… (摘自《2014年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1)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十八岁那年,“我”和几个哥儿们蹲在铁道边抽烟,被父亲看到了,但他毫无反应,这是因为在父亲看来,年轻人抽烟并不是什么大毛病。 B.小说之所以把“我”去医院看望父亲的过程写得非常详细,是因为父亲得了不治之症,这是“我”与他的最后一次见面,这件事情让我终生难忘。 C.“我”十八岁那年逃学去医院看望父亲时,父亲带“我”去看的那场电影,寄托着父亲对“我”的希冀,让“我”深深感受到父爱是一种责任的延续和传承。 D.父亲送“我”上车时,虽然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让读者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满满的爱,此处细节描写传神,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E.每年新生入学时,“我”都给学生播放当年父亲带“我”去看的电影《那人那山那狗》。“我”是想让“我”的学生随电影一同了解“我”父亲的故事。 【答案】CD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A是对人物态度分析错误,选项B是对人物行为的原因分析不准确,选项E对人物行为的目的理解错误。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作品是怎样叙述“我”和父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运用倒叙的手法叙事,由眼前转入对往事的追忆,可以突出我对父亲的怀念;②把故事放在我成长的迷惘期和父亲患不治之症的时候,可以体现父亲对我的成长带来的改变和父爱的深沉博大;③重点叙述父亲带我 看 电影的情景,照应标题,重点突出,凸显主题。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叙述技巧,包括记叙的人称和順叙、倒叙、插叙。做此类题首先要理解人称和记叙顺序安排的答题术语,然后结合具体文章具体分析。对于叙述方式的题目类型,答题时可从故事安排、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等方面回答。本题是运用倒叙的手法叙事,把故事集中在我我成长的迷惘期和父亲患不治之症的时候,重点写了那场电影。所以本题我们之间的故事来答题。 (3)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父亲生活节俭,得病后舍不得医治。②父亲性格沉稳,发现儿子抽烟不动声色,而是找合适的机会用行动进行教育。③父亲细心体贴,不是简单粗暴式的教育儿子,而是非常注重方法,注重维护儿子的自尊心,注重对儿子责任感的传承。 【解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通过“父亲得病后舍不得医治”可知父亲生活节俭;从“父亲发现儿子抽烟不动声色,而是找合适的机会用行动进行教育”可见其性格沉稳。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题干的分析,要分清概括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人物形象”二者有区别,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4)本文浓墨重彩地叙述了十八岁的那场电影,结合全文,分析那场电影对于“我”成长的意义。(6分) 【答案】①集中表现了父爱:父亲病重在异乡住院的时候,带我去看电影,并非为了看电影,而是借此机会和我度过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弥补平时对我的亏欠,使我感受到父亲对我深沉的爱。②体现父亲教育的艺术:父亲在电影开始之前,递给我一支烟,把我当成大人看待,在这种特殊的场合用“攻心”的方式帮我改掉抽烟的不良习惯。 ③寄托了父亲的厚望:影片中邮差父亲让儿子尽快承担生活责任的情节,寄托着父亲对我同样的心愿,父亲借这个机会把他的希望传递给我,希望我尽快长大。 ④我受到了教益:影片中儿子背起父亲过河的情节让我瞬间长大,我在回去时也背起父亲,让父亲得到儿子温暖回报。(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故事情节是文学作品必考的内容之一,主要以概括和分析作用的形式出现,分析作用也首先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文本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分析时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铺垫,中间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深化或升华主旨。本题是以探究题的形式出现,分析是要注重这一结尾本身的艺术效果:结尾含蓄有余味。事件戛然而止,没有明确交代事件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和想象 的空间。再从情节、人物、主旨等方面探究。 7.【2017届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英雄泪 卢群 玉米一人高了,郁郁葱葱的,像一片森林。 爷爷跑得更勤泛了,有事没事的,每天都要到地里看看。 一看到他的宝贝,爷爷就止不住地兴奋。这些兴奋随着汗珠争先恐后往外钻,排兵布阵般缀满爷爷额头。 爷爷顾不得擦去汗珠,腰一弓钻进森林。 我也想进去看看。可是我的脚刚刚伸出,就被一股热浪推了回来。 英雄,别进来,柳树下呆着,爷爷朝我喊道。 柳树像一把伞,为我营造出一点阴凉。 我打了个滚,然后像爷爷那样,眯缝起眼睛四下看。 这儿的土地原先跟爷爷的一样,长着葱茏的庄稼。葱茏的庄稼地里,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里的人渐渐少了,缺乏照应的土地,冒出了许多荆棘、茅草和菖蒲,一嘟噜一嘟噜的,瘌痢头一样难看。 太阳跃上了头顶,空气似乎一点就着。我张大嘴巴,拼命排解着心中的热。爷爷难道不热么?我朝爷爷喊了两声,爷爷没有回应,我抬腿钻进森林。 呀,爷爷躺在地上,眼睛闭得紧紧的,脸色煞白煞白,浑身湿漉漉的,像从水里出来一样。我摸摸爷爷的额头,滚烫滚烫。我吓坏了,飞一般钻出庄稼地,跃过小沟,穿过果园,翻过篱笆,唤住准备出诊的四叔。 爷爷的情况更糟了,嘴上堆满白沫,身子一抽一抽的。四叔忙将爷爷抱到柳树下,解开爷爷的衣扣,取出一块毛巾,用水湿透后敷到爷爷额上,然后用药棉在爷爷的太阳穴和胸脯上轻轻地擦着,直至皮肤慢慢变红。 爷爷终于可以歇口气了。爷爷一出现,就被他的老伙伴们团团围住。聚集的地方仍然是祠堂,这儿位置适中,地儿又大又凉快。祠堂已有近百年历史,屋檐上的瓦像缺齿的牙床参差不齐,墙壁像蜂窝煤似的千疮百孔。老屋、老人、老狗,好一张有趣的老照片。 我也像爷爷一样,被大黄老黑它们团团围住。 哎,你怎么叫英雄?突然,一个声音怯怯地问。 我扭头望去,是一个陌生面孔。大黄连忙介绍,花儿,徐三爷家的,刚来不久。 我没有答话。有些事儿,别人说了更精彩。 老黑开讲了。在老黑的声情并茂中,我又一次品味了英雄过往。 那日深夜,黑黑的夜幕突然掀开一角,一股光华“腾”地映红天穹。与此同时,地下似有万马奔腾一般。我不顾一切闯进房里,朝熟睡的爷爷拼命吼叫。我和爷爷一起将猪啊、羊啊引到屋后的高地上。随后我又向同伴们发出警示,一时,狺狺的叫声响成一片。爷爷比我更着急,挨家挨户敲门疏导。村里大多老弱病残,爷爷是他们的主心骨。待大家全都聚到高地时,土地蓦地跳了两跳,接着像打摆子似的摇摆起来。 那次地震,村里不仅没死一人,牲畜也很少伤亡。事后乡亲们都说,老英雄啊,我们大难不死全亏了爷爷是渡江英雄,解放南京时,爷爷的战船第一个突破长江天堑,将解放大军送上彼岸。 爷爷摇摇头说,错了错了,功劳是旺旺的,旺旺才是英雄。 爷爷一句话,给了我莫大荣耀。 伯伯回来了,要接爷爷去城里看病。 爷爷想带我一起进城。伯伯说使不得,养狗得有户口。再说人家养的是名犬…… 名犬怎么啦,中看不中用,哪里比得上我的英雄?爷爷很生气。 不过爷爷还是妥协了。爷爷将我领到四叔家。爷爷对四叔说,我一走,你担子更重了,老老小小几十口哩。 四叔说老伯,您放心,我一定把家看好。 爷爷说英雄就放你这儿,它机灵得很,说不定能派上用场,我看完病就回来,再过几天就该收玉米了,麦子也到了播种的日子,时间不等人啊,唉,都是这病闹的。 四叔忙说老伯,您辛苦了一辈子,也该享享福了,地里有我呢,不会荒的。 知道爷爷要去城里看病后,我一点都没闹,爷爷的健康最重要,我可不想误了爷爷,况且我已有了打算。 临上车,爷爷又一次叮嘱,英雄,乖乖的等着我,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我“唔唔”应着。车子跑起来,我也跃起来。可是我没能跳上车顶,我忽略了自己的年纪。 英雄,英雄……悲切的呼喊中,一串液体滴落下来,咸咸的,涩涩的。啊,是爷爷的眼泪。我心疼极了,可是我已不能表达。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开篇描写郁郁葱葱的玉米地以及玉米地中的“热浪” ,着力突出了庄稼的茂盛与天气的闷热,为爷爷的出场铺设场景,为后文爷爷晕倒在地里埋下伏笔。 B.小说写“我”难以忍受酷热,心系爷爷,但爷爷没有回应,“我”便钻进玉米地,发现爷爷晕倒后,飞一般地找人救爷爷,这是为了印证“我”“英雄”这一称谓。 C.小说文字简洁,运用比喻等修辞表现细节,如文中“屋檐上的瓦像缺齿的牙床参差不齐,墙壁像蜂窝煤似的千疮百孔”,形象地突出了乡村的破败。 D.爷爷将“我”与庄稼交给四叔,四叔也表示“不会荒的”,这既表现出爷爷对四叔的信任,也表明四叔是继爷爷之后的能够守住乡村与土地的人。 E.小说不仅仅是在写一个留守老人对土地的深情守候,更是在表现一代农民对土地的执着保护,写出当下乡村年轻劳动力流失、土地日渐荒芜的现状。 【答案】AE(答E2分,答A2分,答D1分;答BC不给分) 【解析】B为了印证“我”“英雄”这一称谓错误,为了写两人心灵相通;C“突出了乡村的破败”错误, 应该是乡村的古老,然后写“爷爷”难以离舍;D“四叔是继爷爷之后的能够守住乡村与土地的人”依据不 足。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 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 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 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 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 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此题的选项BDE考核内容,选项AC考核手法。其中BCD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2)小说结尾写爷爷的一串眼泪“滴落下来,咸咸的,涩涩的”,试分析爷爷的眼泪包含哪些情感。(6分) 【答案】①对土地深深地依恋和不舍。②对一直陪伴他的英雄“狗”的不舍与心疼。③曾是归属的土地和乡村渐渐地远去,心里慢慢失去寄托。 【解析】注意从直接的角度:对土地深深地依恋和不舍、对一直陪伴他的英雄“狗”的不舍与心疼;然后从较深的层次:曾是归属的土地和乡村渐渐地远去,心里慢慢失去寄托分析。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题目,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此题抓住句子的位置,分析“爷爷”的情感。 (3)“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勤于农事;在现代化的今天,依然坚守着土地,顶着烈日还要进玉米地里劳作;②有威望,是村里人的主心骨:曾是渡江英雄,又在村里发生地震时,他挨家挨户敲门,帮助相亲躲避灾难;③执着,真实感情:眷恋着家乡、土地和“我”,但又无力改变现状,进城前努力安排好这些。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勤于农事”“有威望”“执着”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4)小说以一只名为“英雄”的狗作为倾诉的主角,这样写有什么妤处?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①以一只狗作为倾诉主角,采用拟人手法,新奇、独特,富有创意,具有特殊的艺术感染力,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把狗当做人来写,充分表现了狗的灵性,思想和丰富的心理,这样有利于深刻的表现爷爷和“英雄”之间的心灵相通,气息相连的深情厚谊,使小说充满动人的情感。③借狗和视角、单纯质朴地叙述爷爷的故事,把爷爷的形象塑造的朴素而厚重。④以狗的眼光来反映农村劳动力流失、土地荒芜额社会问题和一代农民的落寞,显得更加客观、真实、更加深刻地表现主题。(每点2分) 【解析】注意从拟人的手法的运用,情感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推进的角度作答,然后从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小说的构思或材料的组织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伏笔、照应的运用,情节设置的波澜,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性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8. 【2017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10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狼 杀 (一) 刘老汉除了种地,还在西山埋了不少捕兽夹子。村里很多人都把这当作副业。只是这两年已很难在西山捕到野猪和狼了,它们差不多都快绝迹了。 这天,刘老汉在山顶意外发现了一只被兽夹困住的小狼。刘老汉见狼皮已受损,且又是一只幼狼,便一脚踩住小狼的脑袋,抽出随身的匕首,冲小狼的脖子上一抹。 血流尽,刘老汉便蹲下身,三下两下剥了小狼的皮,割断它的两条后腿,清理出两副狼骨。听说用小狼的腿骨泡烧酒,可疗治经年不愈的风湿性关节炎。【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那天晚上,西山上有只母狼整整哀号了一夜。 (二) 刘老汉翻身起床,隔壁竹床上的儿子,睡得正香。他想了想,决定不喊他。 日未出,天未醒,林子里的老鸹子还在叫。东边山头只有一丝麻麻亮。刘老汉提着镰刀,踩着露水,深一步,浅一步,径直赶往西山脚的那块油麦地。他想趁天亮前把地里熟透的麦子收割掉。 山风沁凉,刘老汉站在田埂上紧了紧黑布褂,心想,等把这茬麦子卖了,娃儿明年娶媳妇的钱就不用愁了。 忽然,刘老汉觉得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扑面来的竟是一张龇着獠牙的血盆大口! …… 刘小山起床时,满屋子都是毛茸茸的太阳光了。昨晚的梦好美咧,他梦见自己跟陆家庄的李晓燕成亲了。 隔壁床是空的,爹已经下地干活了。起得这么迟,爹肯定要骂我咧!刘小山一骨碌从床上跳下来,飞也似的奔向西山脚的油麦地。 然而,油麦地里没有爹。刘小山只在田埂边看到爹的镰刀。地上有斑斑的血迹。刘小山的头皮噌的一下就麻了。最后,在山顶的一块苔痕斑驳的石头上,刘小山看到了一个面目全非的头颅。 刘小山抱着头颅号啕大哭,从早上一直哭到晚上,哭到眼泪都干了时,他对头颅说,爹,孩儿一定替你报仇! (三) 雾起。日隐。天地笼着一抹浑浊的灰白。 一阵腥风扫过,他知道,它来了。 追了它三天三夜。他已精疲力竭。本打算找个草窝随便躺一下,但就在这时,它出现了,像幽灵一样无声无息,从峡谷的纵深处,它是一头灰色的母狼,额角一块疤痕,壮硕如小牛。踩着碎石,朝这边一步步紧逼过来。 但雾掩藏不住它嗜血的死神的气息。正如雾也掩饰不了他熊熊的仇恨的火焰。 它知道这将是一场无可避免的血战。眼前这个人身形消瘦,看起来疲弱不堪,但他的眼神却和他手中的刀一样,杀气腾腾。 它低吼着,压低前肢,龇出尖利的獠牙,趁对方眼神稍一游离,纵身一跃,瞅准喉管,闪电般直扑过去。 他深知狼的奸猾,故意拿眼瞟了下别处。他知道它一定会发起攻击。只是,他没想到它的速度会那么快,快到像一阵风,快到像一道电,他差点被扑了个措手不及。 一道青白的光倏地划过。 它落地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左后腿火辣辣的,被刀切开一道深已见骨的伤口,血汩汩地流。 他捂着肚腹,血水顺着指缝漫溢而出,滴滴答答,溅落在被雾打湿的碎石和青草上。 他喘息着,忍着剧痛,举起镰刀冲上去,决计给受伤的狼最后一击。 刀锋直奔狼首。 它拖着沉重的后腿,躲过了呼啸而来的刀锋。瞅准机会,反身跳到他的后背上,两只前爪死死地插进他的双肩。 牙死死地咬着他的脖子,刀深深地扎在它的肚腹上。 (四) 刘小山七岁那年,在西山脚放牛时发现一只额角有道疤痕的“小狗”。小东西瘦骨嶙峋,好像有很多天没吃东西了,看起来很可怜。刘小山便丢了几颗油炒花生给它。 吃完了花生,“小狗”走过来舔了舔刘小山的手,像是表示感激。刘小山想抱下它,它却跳开了,并冲刘小山龇出了两颗小獠牙。刘小山冲它摆手,示意它不要怕,那“小狗”却头也不回地窜进了山林。它的尾巴一直是拖着的。此时,刘小山才反应过来,那是一只狼。 但刘小山并没感到害怕,而是冲小狼逃去的方向笑出了声。心想,那只狼以后说不定会怀念油炒花生米咧。 太阳落山时,刘小山骑在牛背上,跟同村的小伙伴们炫耀着他与一只小狼的神奇邂逅。夕阳很美。那时的西山安静得就像一幅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刘老汉杀死了小狼是因为自己的风湿性关节炎经年不愈,听说要用小狼的腿骨泡烧酒来治疗,而且现在在西山已经很难捕捉到狼了。 B.小说描写刘老汉杀死小狼,虽用语不多,但非常形象,一“踩”一“抽”一“抹”,三个动词充分展现了刘老汉捕杀猎物的娴熟技艺。 C.刘老汉对儿子的怜爱、儿子成亲的美梦、温暖的阳光与獠牙、血盆大口、斑斑血迹、面目全非的头颅,一喜一悲展现了人生的无常。 D.刘小山与母狼的生死搏斗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叙事角度在人狼之间不断切换,营造了让人窒息的紧张气氛,突显了人狼之间的仇恨。 E.小说最后的环境描写“夕阳很美。那时的西山安静得就像一幅画”渲染了宁静的氛围,象征了人和狼(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答案】DE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层次理清楚了,题目就明了。 (2)小说以“狼杀”为标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狼杀是文章的线索,全文都围绕人与狼互杀来展开事件。②以“狼杀”为标题,表面上写狼杀了人,但实际上暗示了大自然的报复是人类自身行为招致的,揭示了主题。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在各地高考真题中,“标题作用”是小说阅读的重要命题点之一。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比如题中的“狼杀”;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 (3)小说最后一部分写到刘小山“与一只小狼的神奇邂逅”,这样刻意地营造一种情节上的巧合,你觉得 好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案】这样写好。因为①小说最后以补叙的方式写到了小山小时候喂小狼的经历,与前面小山追杀母狼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同一只小狼从受人点滴恩惠表达感激到杀人报仇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写升华了主题,发人深思。②小说最后的补叙更加鲜明地揭示出悲剧的根源就在于人类的贪婪与仇恨心理,当我们心中对自然充满善意的时候,自然和人一定会和平共处的。③描写小狼吃了小山给的花生,也懂得感谢,但与人之间还是保持了距离,这也提示我们人类应该对大自然保持足够的敬畏,维持应有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解析】题干问的是“小说最后一部分写到刘小山‘与一只小狼的神奇邂逅’,这样刻意地营造一种情节上的巧合,你觉得好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答题关键词“情节上的巧合”“ 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 对于小说情节作用的理解,在做题时一定要建立“情节——人物——环境——主旨”四级循环的答题模式。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小说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4.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