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集训 (时间:120分钟 分数:129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11分) 采桑子·杂忆 史惟圆① 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当场几度怜? 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 【注】①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 B.“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 C.“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 D.“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 E.“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 解析:CD C项,作者是认真品味了的,要不如何能知“字字清妍”呢?所以“没有好好品味”不对。D项,身逢乱世,如何能专心学艺?诗歌并非责怪艺人,而是借音乐说时事说兴亡之感而已。 (2)“满耳筝琶值几钱”的意思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听,造成“筝琶不值钱”的原因有哪两个?试简述。(6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审读题干,可知有今昔对比之意,然后针对相关诗句分析即可。 答案:第一个原因是因为现在的音乐确实不如往昔,过去是“字字清妍”,现在是“人间少”,可以知道;(3分)第二个原因是作者的心境不好,无心鉴赏。注解中的“明亡之痛”,词中的“往事如烟”,可以解说乱世心境如何能听得下“满耳筝琶”。(3分) 2.导学号 8720207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1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①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①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全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语言含蓄而有韵味,结构严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 B.首联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东风喻指春天。 C.三、四句极写所见之美,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五、六句写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极言别去之难,直接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D.“淡烟乔木隔绵州”一句,点明题旨,以景作结,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解析:BC B项,“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C项,“直接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表述有误,应是“委婉 含蓄”。 (2)《唐宋诗举要》评价颔联“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试作简要分析。(6分) 解析:审读题干获取作答接入点,“写景极佳”可考虑颔联写景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意极沉郁”可考虑写景是为了抒情,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 答案:第二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运用拟人手法。(2分)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连绵不尽的芳草,对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江时,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2分)。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借此强调出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2分) 3.导学号 8720207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1分) 流 莺①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②,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①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春,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②参差:指鸟振翅飞翔。 (1)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漂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 B.“不自持”暗示出流莺无法克制和把持自己的悲伤心情。 C.“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D.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 E.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解析:BD B项,“不自持”暗示出流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仿佛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控制着;D项,“实现了‘本意’”错,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这是“本意”不被理解、“佳期”不遇的流莺永无休无止的啼鸣。 (2)这是一首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蕴蓄之作,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写“流莺”的?寄寓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6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关注首联“复参差”“不自持”、颔联“本意”“未必有佳期”等关键词,然后结合“托物言志”诗的特点,把流莺的特点与诗人的经历联系在一起,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 答案:①它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是在空中不停地漂荡流转;(2分)②它百啭千回表达“本意”,可无人能会,虽是三春“良辰”,可终究难盼 “佳期”;(2分)③诗人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自己转徙幕府、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被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2分) 4.导学号 8720207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11分)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D.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E.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解析:AB(选A得2分,选B得3分。选C、D、E不得分)C项,“风雨不动安如山” 是杜甫的诗句;D项,诗句指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E项,作者并未详细描绘池州胜景,且并未表达对先贤的景仰之情。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解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记事抒怀诗,可以根据诗人的行文思路,结合具体内容,按照“一件事抒发一样情感”的模式作答。 答案:①杨诗记叙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赞美);(2分)②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抒发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2分)③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使作者徒生寂寞苍茫之感。(2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送友人游河东① 项 斯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②晴见雁,槐驿③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注】 ①河东:指唐代时的河东道,在今山西省永济县。②湖波:指代作者所在的南方。③槐驿:指代友人旅居地北方,唐代驿舍多种落叶乔木槐树。 (1)诗歌首联表现了诗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5分) 解析:首联写离别的哀痛。天刚拂晓,离别在即。“晓烛”写彻夜秉烛夜谈。几潸然,几度潸然泪下,是神态描写。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忍不住几度哽咽流泪。这里诗人形象地描绘了临别一瞬的凄恻容态,反映出朋友间的深情。为全篇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 答案:诗歌首联表现了诗中人物离别时的伤感情绪。(2分)是通过人物临别之时的神态描写来表现的。(1分)天刚拂晓,离别的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忍不住几度哽咽流泪。(2分) (2)诗歌颈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6分) 解析:颈联想象两地的景象,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上句写自己所在的南方,下句写友人旅居的北方,“湖波”句写诗人在南方看到雁归时希望友人能像大雁一样归来,“槐驿”句写友人在北方的旅舍中孤独寂寥的情景。这两句均为送别时的想象之景,是虚写。 答案:当秋季来临,晴日里看见湖中游雁时,诗人将想起远在北方的友人,盼友人能像雁一样及时南归;(2分)遥想友人在北方旅舍中过着凄清寂寥的日子,一定也会思念家乡亲友的。(2分)这一联融情入景,在送别时预盼友人早日回来,感情表达得委婉深挚,真切动人。(2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解析:下阕写送别,均为虚写:其一,没有记写送别的场面,反而截取了往昔相聚的画面: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志同者相聚,满心欢喜;知音畅谈,无拘无束,温馨中含有几多的惬意自在。其二,用设问,想象朋友离别之后的情景: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秀美的山水陪伴着友人,可以消解旅途的孤独寂寞。最后关注修辞手法的使用。 答案:①想象、虚写。前两句回忆二人当年的快乐时光,写出往昔生活的美好。(1分)②比喻、对偶。“晚山”对“秋水”,“翠”对“明”。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2分)③设问、以景结情。结尾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回答了前一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2分) (2)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无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6分) 解析:上阕以议论为主,是对朋友的劝解,希望朋友能直面得失,有好的心境。有两层意思:仕途中的顺与逆,生活中的荣与辱,如梦一样的虚幻,没有必要为此伤脑筋费心思;就算是遇到了挫折,有了好心情,生活依然可以充满诗意。下阕忆往昔温情,想象沿途有美景与友人为伴,清丽明朗。词人的送别不同于一般的送别:不做悲戚忧伤之态,不抒哀怨缠绵之情。 答案:①上阕劝慰祐之看淡名利荣辱,秋饮美酒,夜吟佳句,人生态度淡泊旷达,不因失意而哀伤。②下阕前两句回忆往事,小窗风雨、对床夜谈的温馨和深情冲淡了离愁,情真而不流于感伤,清丽洒脱。③最后三句写祐之虽独自上路,但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不会因旅途孤独寂寞而哀伤。(每点2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东湖新竹 陆 游 插棘编箩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1)诗歌的中间两联使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竹子?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解析:结合诗题“新竹”可知,颔、颈两联竹已长成,应为想象之景,是虚写。颔联上句“清风掠地秋先到”,通过“风”来反映竹梢的敏感和迎风摇曳的情景,“秋先到”三字,十分准确、生动,把“新竹”纤枝因风而动的特点形象地烘托出来。下句“赤日行天午不知”,通过“光”来反映它的绿荫萋萋、一片苍翠的景象。以“风”与“光” 写竹,为侧面描写。颈联两句中“声簌簌”“叶离离”,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画出新竹成长过程中的特点,读后使人如见如闻。 答案:①虚写。颈、颔两联都是描写想象中的新竹长大之后的情景。②侧面描写。颔联是侧面描写,上句以风写竹,下句以日写竹。③动静结合。颈联上句描写新竹生长的动作,是动态描写;下句写竹子的影子,是静态描写。作者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画出新竹成长过程中的特点,读后使人如见如闻。(每点2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解析:尾联两句抒情,写作者对竹林的喜爱,希望“官闲”,能经常到此赏竹、“枕簟”。也写出诗人对像竹子一样高洁品格的追求。 答案:诗人在尾联写道,将来辞官归乡后,将会经常到竹林来,带上枕垫竹席,仰卧其间,逍遥自在。(2分)诗歌的尾联卒章显志,写出诗人美好的愿望,表现出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3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8分) 访 秋① 李商隐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 ①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所作。 (1)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解析:颈联“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是说渐起的暮霭,有如轻纱般地笼罩在龙潭上,潭水一片银白;余霞照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高峻的山上,山山岭岭被映成一片红色。白与红,色彩对比鲜明。尾联,只有丹枫殷勤报秋,结合颔联以及注释,可知诗人此时心情是忧伤的,旅居异域,看归帆,看落日,思乡之情尽在其中。 答案:①色彩(视觉)描写: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对比鲜明。(2分)②寓情于景:诗人危楼远眺,寻找桂林秋意,字里行间寄寓着异域思乡之情。(2分)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访秋”之“访”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首联写缘何访秋,“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无法浇灭那心中熊熊燃烧的思家之火,愁思反而愈加沉重。他登上高楼遥望北方的家乡,西风吹来,酒意全消,而放眼望去,故园杳不可见,心情更加郁闷。中间两联写访秋过程,就是诗人望中所见,而见中又寓所感。诗人所访的落日归帆的景象,非为秋之独有。“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回应题目“访秋”,写终于访得“秋”。 答案:诗人将“访秋”写得一波三折。(1分)①首联:薄醉思乡,高楼望秋。秋天当归而未归,欲借异乡访秋自我安慰。(1分)② 颔联、颈联:南方秋意难访,徒增羁旅惆怅。异乡落日、归帆、烟白、霞红,虽然所见皆爽朗之景,却又非秋独有。(1分)③尾联:终于访得秋意,聊慰苦苦乡思。唯有“丹枫”怜我,以一树火红,报我真正秋意。(1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南柯子 丁酉清明 黄 昇 天上传新火,人间试衣。定巢新燕觅香泥。不为绣帘朱户说相思。 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粉痕销淡锦书稀。怕见山南山北子规啼。 (1)有人说这首词除最后一句外均未直言情恨,却句句情满恨溢。你是否同意这一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解析:结合关键词“说相思”“锦书稀”“子规啼”(不如归去)可知,词中所言情恨为离情别恨。“天上传新火,人间试衣”写时序变换,言漂泊很久,离恨久矣,意在言外。“定巢新燕觅香泥”所说的“新”“香”,层层点染出春天之美好,反衬出在家居住的空守闺阁,漂泊的人却有家不得归,离恨不言而喻。“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一句,写飞絮,从游子一方感叹春将暮矣;写落晖,从闺中人一方悲叹太阳又西下。有家归不得之悲怆,直透出词面。 “粉痕销淡锦书稀”,说的是闺中人从前寄来的书信,上有泪痕,今已消淡,则是因为藏之已久;更言书信之稀,并且不能再得。其中久别信断之事,长念不已之情,真实可现。 答案:同意。写清明复至,以时序变换突出漂泊之久,离恨之长;新燕栖旧巢,飞衔香泥,欢忙美好景象反衬人之离别;佳人空守闺阁,游子有家难归,怅恨无期。风吹飘絮侧帽独行,凭栏远眺独送落日余晖,心中更加凄凉。闺中人书信上的泪痕已消逝,可见藏之已久与书信之稀,徒增思念之情。 (2)词的最后一句作者写到了“怕”,词人为何“怕”?请简要分析。(5分) 解析:“怕见山南山北子规啼”,结笔承上“锦书稀”写出,仍落笔于现境。子规啼叫之声,古人以为像说“不如归去”,声调非常凄切,尤其在行人听来,更是叫人感伤。山南山北,写暮春无处不闻子规啼声,即使自己怕听见,也不得不听。更突出了词人无可逃脱的离恨。 答案:子规啼叫的声调非常凄切,行人听来尤为感伤。而暮春时节山南山北到处是子规的啼叫声,即使词人怕听,但也不得不听。(3分)一个“怕”字,写尽了作者无可逃脱的离别之恨。(2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秦楼月 向子①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 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向子就生活在这个时期。②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生日。 (1)“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一句中“晓风残月”是移用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中的名句,但意象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试指出两首词中“晓风残月”表现的不同的情感内涵。(5分) 解析:柳词写的是个人的离别之情,向词,结合注释及词中“故园目断伤心切”“可堪更近乾龙节”等句可知,抒写的是家园、故国之思。 答案:柳永《雨霖铃》中表现的是离别的愁苦,(2分)本词表现的是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故国之思。(3分) (2)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达伤心之“切”的?请简要赏析。(6分) 解析:该问是考查表情达意的方式。举首远望,再也见不到北方故园,故引发深切的伤感,这是直接抒情。“无边”两句,以景物来烘托“伤心切”的心情,是间接抒情。 答案:“故园目断伤心切”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却不可见的悲伤痛苦之情;(3分)“无边烟水,无穷山色”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融情于景,进一步渲染了悲切之情,表达了诗人满腹的惆怅和悠远的悲伤。这样就将伤心之“切”抒写得淋漓尽致。(3分) 11.导学号 87202077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11分) 早 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对这两首咏梅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早梅》一诗在“炼字”上卓有成效:正是“昨夜一枝开”中的一个“一”字,方显“早梅”之“早”,如换为“数”字,则远不及此言为妙。 B.“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诗人使用极其朴素的语词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早梅”味香色泽的特点,同时还寄寓了诗人的生活感受。 C.“驿外断桥边”,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环境。因处在“驿外”和“断桥边”,虽花开而无人欣赏更无人栽培,故因“无主”而深感 “寂寞”。 D.词人陆游借“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在风雨飘摇的动荡时代里,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无限愁苦的 情绪。 E.在表现梅花顽强的生命力时,两篇作品都用环境作衬托:《早梅》借助的是万木冻折和深雪夜色,《卜算子·咏梅》则借助了驿外断桥和风雨黄昏。 解析:BD B项,“直接描写”应该是间接描写;D项,“直抒胸臆”和“表达了自己”有误,所引诗句写作对象是梅花,诗人借咏梅来隐喻自己的不幸遭遇。 (2)《卜算子·咏梅》被公认为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并与《早梅》作比较,谈谈《卜算子·咏梅》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解析:《卜算子·咏梅》属于典型的托物言志的作品。往往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找到情感寄托物所蕴含的品质、精神等与作者的价值追求、思想品德之间的相似点。 答案:《卜算子·咏梅》一词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主要有:梅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地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2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2分)词人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2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眼儿媚 阮 阅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眼儿媚 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①,数竿修竹②,几叶芭蕉③。 【注】 ①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②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③张说《戏草树》:“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 (1)这两首词在用字方面都是连用叠字,表达效果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分) 解析:叠字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用于摹声绘色、描状衬托或用于写情。二是增添语言的音乐美。对于表情达意的不同点,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相同点:使描写对象特点鲜明,(1分)富有韵律美、节奏感,极富艺术感染力。(1分) 不同点:阮词“盈盈”“淡淡”突出佳人眼如秋水之清,眉似春山之秀的特点,借此衬托相思之情。(1分)石词“淡淡”“萧萧”烘托了沉闷、迷濛、凄冷气氛,以景衬情,(1分)“暮暮”“朝朝”则直接抒发抒情主人公绵长无尽的相思。(1分) (2)前人评价石孝友的《眼儿媚》结处三句 “‘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请作简要分析。(6分) 解析:结合注释来理解三句所抒之情。结合手法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等来回答效果——含不尽之意。 答案:既得“萱草” 一丛,也不能解忧,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1分)“修竹”句,只见修竹数竿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1分)雨打“芭蕉”更使人感到孤独忧愁。 (1分) 词作最后三句虽未着一字写情,却句句借景抒情,充分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从全篇来看,又是以景结情。(2分)结尾三个意象的铺排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1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