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理科综合试题 图片版 扫描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理科综合试题 图片版 扫描版含答案

贵阳第一中学 2020 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 理科综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D B C D B D C A A C D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给 6 分,选对但不全的给 3 分,有选错的 给 0 分。 题号 14 15 16 17 18[来源:学&科&网] 19 20 21 答案 D C C C C AC[来源:Z_xx_k.Com] BD AC 【解析】 1.核酸的合成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催化此过程中的酶基本上都是蛋白质,A 正确。蛋白质合成过 程为翻译的过程,需要 mRNA 为模板、tRNA 为运输工具,rRNA 是核糖体组成成分,可作为翻 译的场所,B 正确。蛋白质中的 N 元素除存在于氨基中外,还存在于肽键中,C 错误。核酸的 N 元素仅存在于碱基中,D 正确。 2.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离利用的是差速离心法,而 DNA 的半保留复制过程使用的密度梯度离心 法,A 错误。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利用了物理模型,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利用了数学模型, B 正确。生物膜的流动性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均使用了荧光标记法,C 正确。研究光合作用的 暗反应过程和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均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 正确。 3.早晨 6:00 到 10:00 时,光照强度增强,使光合作用光反应加快,导致光合速率上升,A 正确。 环境温度升高使光合作用相关酶活性增强,使光合速率上升,B 正确。气孔阻力降低,植物吸收 的 CO2 增多促进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加快,导致光合速率上升,C 正确。植物因缺水或环境因素导 致蒸腾速率过快时,会引起部分气孔关闭,气孔阻力增大,CO2 吸收量减少,使光合作用速率减 弱,D 错误。 4.淋巴细胞主要生活于淋巴液和血浆中,A 错误。T 细胞与 B 细胞均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 正 确。免疫细胞中浆细胞没有识别功能,C 错误。抗生素属于药物,不属于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 性物质,D 错误。 5.如某些植物可以挥发化学物质招引该植物天敌的捕食者捕食植物天敌,故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可以在生产者与次级消费者之间发生,A 正确。生物圈中物质上可通过物 质循环实现自给自足, B 正确。能量流动中未利用的能量指的是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未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流 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C 错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D 正 确。 6.②过程为 DNA 的复制,不需要逆转录酶,A 错误。①~⑦过程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完全 相同,B 错误。⑥过程中一条 mRNA 可结合多个核糖体翻译,因模板链相同所以翻译出多条相 同的肽链,C 错误。④和⑤过程均为 RNA 的自我复制过程,所需原料和酶相同,D 正确。 7.不能净水,A 错误。氨极易液化,可作制冷剂,C 错误。酚类物质是水污染物之一,应加以控制 处理。D 错误。 8.不能持续加热,A 错误。溴苯与苯互溶,均不溶于水,不能用水分离,B 错误。不能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其 pH,C 错误。 9.氯喹的分子式为 C18H26N3Cl,A 错误。1mol 氯喹最多和 5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 错误。亚氨 基具有碱性,可与酸反应,C 正确。含有立体结构,最多 18 个原子共面,D 错误。 10.NH4+水解,其数量应小于 0.1NA,A 正确。标况下苯为液体,B 错误。甘油为丙三醇,应为 3.0NA 的羟基数,C 错误。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Fe3+,应为 6NA。 11.根据信息推断 R 为碳元素,X 为氮元素,Y 为铝元素,Z 为硫元素。A 项,Al3+和 S2-在水溶液 中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2Al3++3S2−+6H2O=3H2S↑+2Al(OH)3↓,不能共存,错误。B 项,碳的非金属性小于氮的非金属性,所以 CH4 的稳定性小于 NH3 的稳定性,正确。C 项,Al 是活泼的金属单质,工业上主要是电解熔融的 Al2O3 制取铝单质,正确。D 项,CS2 的结构式为 S=C=S,其中只含有极性键,属于共价化合物,正确。 12.NaN3 为强碱弱酸盐,N −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c(Na+)>c(N−3)>c(OH−)>c(H+),故 A 错误。向盐酸中 加入氨水至中性,c(H+)=c(OH−), 4 (Cl ) 1(NH ) c c    ,故 B 错误。pH=4 的 NH4Cl 溶液,溶液中 c(H+)=1×10−4mol/L,铵根离子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溶液中的氢离子是水电离的,水电离的氢 离子浓度为 c(H+)=1×10−4mol/L,pH=10 的 CH3COONa 溶液,溶液中 c(H+)=1×10−10mol/L,醋酸 根离子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是水电离的,水电离的 c(OH−)=1×10−4mol/L, 即水的电离程度相同,故 C 正确。向 AgCl、AgBr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AgNO3,溶液中 (Br ) (Cl ) c c   应该不变,故 D 错误。 13.A 电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A 错误。该装置的能量转化方式还有热能,不是全部转化为电能,B 错误。无标准状况条件,C 错误。B 电极为燃料在负极失去电子,环境为固体电解质及电子守 恒判断,D 正确。 14.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 A 错误。玻尔氢原子理论解释了氢 光谱实验结果,故 B 错误。X 射线是由原子内层电子受激发跃迁后发出的光子,不是电 子,故 C 错误。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故 D 正确。 15.探测器在 P 点实施制动,即减速,故 A 错误。探测器沿两轨道过同一个点,所受火星的引力相 同,所以加速度相同,故 B 错误。探测器沿轨道(Ⅱ)从 P 点到 Q 点只有火星引力做功,机械 能守恒,故 C 正确。匀速巡视时不是完全失重状态,故 D 错误。 16.对 A、B 整体有 5T N mg  ,对 C 有 4T mg , N mg ,故 A 错误。因为 T 大于 2mg,所以 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对 A 有 2T kx mg  , 2kx mg ,故 B 错误。剪断细 绳瞬间,对 A 有 2 2 Akx mg ma  , 2Aa g ;B 的受力情况未变, 0Ba  ;C 只受重力 Ca g ;故 C 正确。剪断弹 簧瞬间,对 AC 有4 2 6mg mg ma  , 3A C ga a  ;B 静止有 0Ba  ,故 D 错误。 17. 2 2 3.4 0.825s10 ht g    ,故 A 正确。 2 2 10 3.4 8.25m/sgh    v ,故 B 正确。由 ( ) 0 ( )F mg t m    v 可知, t 越小,m 越大,F 越大,故 C 错误,D 正确。 18.不知道带电粒子的电性,不能确定则 a、b 两点电势的高低和电场方向,故 A 错误。 pE x 图象 切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力大小,从 a 到 b 的过程中 pE x 图象的切线斜率逐渐减小,即电场力逐 渐减小,所以加速度逐渐减小,又因为只有电场力做功,所以电势能增大时动能减小,速度减 小,故 B 错误,C 正确。只能确定此电场为非匀强电场,故 D 错误。 19.物块的加速度 ( cos sin )a g     ,故 A 正确。传送带两端的长度等于物块的加速位移 2 2 2 2 ( cos sin )x a g      v v , 故 B 错 误 。 传 送 带 对 物 块 做 功 cosfW f x mg x     2 cos 2( cos sin ) m     v ,故 C 正确。电动机增加的功率即为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大小为 cosP f mg   v v ,故 D 错误。[来源:Z|xx|k.Com] 20.变阻器 R 的阻值越小,原、副线圈中的电流越大,B 越容易熔断,故 A 错误。若不计 B 的电阻, A 的原线圈电压的有效值为 1 311V 220V 2 U   ,由 1 1 2 2 U n U n  知副线圈两端的电压有效值 2 2 1 1 1 220V 110V2 nU Un     ,故 B 正确。若 B 的电阻值不能忽略,则 A 的原线圈两端电压的 有效值将随 R 的阻值减小而减小,故 C 错误。当 1 0 1.0AI I  时,副线圈中电流 1 2 1 2 2.0AnI In   , 若不计 B 的电阻, 2 110VU  ,此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 2 2 2 110 2.0W 220WP U I    ,故 D 正确。 21.初始时刻速度最大,安培力最大为 2 2 0B l R r v ,故 A 正确。金属棒反向下滑过程中达到匀速时安培 力大小等于 sin37 0.6mg mg  ,但金属棒上滑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所受安培力为零,故 B 错误。初始时刻金属棒加速度最大,由 2 2 0 sin37B l mg maR r    v 可知 C 正确。金属棒上滑过程中 能量守恒,有 2 0 1 sin372 m mgl Q  v , R RQ QR r   ,可知 D 错误。 三、非选择题(共 174 分) (一)必考题:共 11 小题,共 129 分。 22.(每空 2 分,共 6 分) (1)1.1426 (2)2.29 (3) pE 与 x2 成正比 【解 析 】(1 ) 由螺 旋 测 微器 的 读 数规 则 可 知, 小 球 的直 径 为 11.00mm 42.6 0.01mm   11.426mm 1.1426cm (最后一位估读为 5、6、7 均可)。 (2)由于小球经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因此小球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可近似为瞬时速度,等 于小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则 2 3 1.1426 10 m 2.29m/s5.00 10 s d t     v 。 (3)因为 d t v , 2 2 p 1 1 2 2 dE m m t      v ,即 pE 与 2 1 t 成正比;数据处理表中, 2 2 x t 等于恒量, 表明 2 1 t 与 2x 成正比;所以即 pE 与 x2 成正比。 23.(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9 分) (1)电流表 A 量程过小,应并联小电阻扩大其量程(2 分) (2)如图所示(3 分) (3)1.48(1.47~1.49 均可) 0.84(0.76~0.90 均可) (4)偏小 偏小 【解析】(1)粗算一下最小电流 min 1.5V 0.15A 150mA10 EI R     ,电流表 A 量程 3mA 远小于 150mA ,不能直接使用。 (2)应将一小电阻与电流表 A 并联扩大其量程。 ( 3 ) 由 闭 合 电 路 欧 姆 定 律 有 A 0 ( )IRE U I rR    ; 代 入 数 据 得 201E U Ir  , 变 换 为 201U r I E   ,图线在纵轴的截距等于干电池的电动势, 1.48VE  ,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为 3 1.48 1.06201 1682.5 10r      ,解得内阻 0.83582r   ,保留两位小数后 0.84r   。 (4)由于电压表不是理想电表,则实际通过电池的电流大于改装后电流表的读数,可知测得的 电动势偏小,内阻偏小。 24.(14 分) 解:(1)小球机械能守恒 21sin 2mgl m  v ① 2 sinT mg m l   v ② 3 sinT mg  ③ (2)小球下摆到最低点, 2 0 1 2mgl m v ④ 0 2glv ⑤ 小球向左上摆到最高点, 0 1( )m m m v v ⑥ 环与球系统机械能守恒, 2 2 0 1 1 1 ( )2 2m m m mgh  v v ⑦ 解得 0.5h l ⑧ 所以此时细绳与 AB 杆的夹角为 30° ⑨ 评分标准:本题共 14 分。正确得出③、⑤、⑧、⑨式各给 1 分,其余各式各给 2 分。 25.(18 分) 解:(1)设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度为 a, qU amd  ① 则对甲粒子,竖直方向 21 2 2 d at ② 水平方向 0d t v ③ 解得 2 0mU q  v ④ (2)对乙粒子有 21 2t at d v ⑤ 解得 0 2  vv ⑥ 对乙粒子有 2 K 1 2qU E m  v ⑦ 解得 2 K 0 9 8E m v ⑧ (3)在磁场中,甲粒子 2 2 2 2 dr d r      ⑨ 解得 5 4r d ⑩ 又 2 0 0q B m r  vv 解得 04 5 mB qd  v 在磁场中,粒子乙 2 q B m R  vv ,解得 5 8R d 如图所示,设乙粒子离开两板磁场的点为 D,MD 两点距离为 l,则有 2 2 2( )R l d R   ,解得 1 2l d 所以乙粒子从两板左端 MP 连线上距离 M 点 0.5l 处离开板间磁场 评分标准:本题共 18 分。正确得出①、⑦、⑨式各给 2 分,其余各式各给 1 分。 26.(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4 分) (1)A D B C(全对才给分) (2)MnO2 + 4H++2Cl−===== △ Mn2++ Cl2 ↑+ 2H2O (3)通过观察 D 中产生气泡的比率调节流速 (4)防止反应放热后温度过高导致 Cl2O 分解 (5)防止反应生成的 HClO 见光分解(1 分) (6)57.6 (7)酸式滴定管(1 分) H2O2(1 分) AgNO3(1 分) 【解析】A 装置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由 D 装置饱和食盐水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与 空 气 形 成 1 ∶ 3 的 混 合 气 体 通 入 B 装 置 , 发 生 反 应 2Cl2+2Na2CO3+H2O= Cl2O+2NaCl+2NaHCO3,防止反应放热后温度过高导致 Cl2O 分解,装置 B 需放在冷水中,在搅 拌棒的作用下与含水 8%的碳酸钠充分 反应制备 Cl2O,通入 C 装置吸收除去 Cl2O 中的 Cl2,并 在 E 装置中用水吸收 Cl2O 制 备次氯酸溶液,据此分析作答。 (1)A 装置制备氯气,D 装置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形成 1∶3 的混合气体通入 B 装 置,与含水 8%的碳酸钠充分反应制备 Cl2O,C 装置吸收除去 Cl2O 中的 Cl2,E 装置中用水吸收 Cl2O 制备次氯酸溶液,所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A→D→B→C→E。 ( 2 ) 二 氧 化 锰 与 浓 盐 酸 在 加 热 条 件 下 反 应 生 成 氯 气 , 反 应 方 程 式 为 MnO2+4HCl( 浓 ) ===== △ MnCl2+Cl2↑+2H2O , 对 应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MnO2+4H++2Cl−===== △ Mn2++Cl2↑+2H2O。 (3)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以体积比约 1∶3 混合通入含水 8%的碳酸钠中制备 Cl2O,可 通过观察 D 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调节流速,从而控制氯气与空气体积比。 (4)由题可知:Cl2O 42℃以上会分解生成 Cl2 和 O2,故为防止反应放热后温度过高导致 Cl2O 分解,装置 B 需放在冷水中。 (5)装置 E 中使用棕色平底烧瓶可以避光,防止反应生成的 HClO 见光分解。 (6)装置 E 所得 500mL 次氯酸溶液的浓度为 0.8mol/L, n cV  0.5L×0.8mol/L=0.4mol, Cl2O+H2O===== △ 2HClO,反应的氧化氯为 0.2mol,装置 B 中生成的 Cl2O 气体有 20%滞留在 E 前 各 装 置 中 , 制 得 的 氧 化 氯 的 物 质 的 量 为 0.2mol 1 20% =0.25mol , 2Cl2+2Na2CO3+H2O =Cl2O+2NaCl+2NaHCO3,需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0.5mol,质量为 0.5mol×106g/mol =53g, 则至少需要含水 8%的碳酸钠的质量为 53g 1 8% ≈57.6g。 (7)次氯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需要选用酸式滴定管盛放;FeCl2 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本实验 中需要用硝酸银溶液测定氯离子,干扰了检验结果,故应该选用双氧水,具体实验操作方法 是用酸性滴定管准确量取 20.00mL 次氯酸溶液,加入足量的 H2O2 溶液,再加入足量的 AgNO3 溶液,过滤,洗涤沉淀,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用电子天平称量沉淀质量。 2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Ⅰ.(1)−502.8kJ·mol−1 (2)BC Ⅱ.600(1 分) KHCO3(1 分) 25(1 分) 在 23~25MPa,随着压力的升高,CO 转 化率先快速增加,但在压力达到 25MPa 之后,CO 转化率的增加减缓 Ⅲ.(1)> (2)> (3) 1 27 【解析】Ⅰ.(1)根据目标反应方程式,以及盖斯定律,①+②得出 3H  (−90.8kJ·mol−1 −412kJ·mol−1)  −502.8kJ·mol−1。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甲醇的产率降低,故 A 不符合题 意。根据反应方程式,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甲醇物质的量增大,即产率增大, 故 B 符合题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甲醇物质的量增大, 即产率增大,故 C 符合题意。降低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甲醇物质的量减少,产率降 低,故 D 不符合题意。 Ⅱ.根据温度对 CO 转化率的影响图可知,600℃,CO 转化率最高,故温度选择 600℃;根据 不同温度时钾的化合物对 CO 转化率的影响图可知,相同温度时 KHCO3 对 CO 转化率高,故选 KHCO3;根据压力对 CO 转化率的影响图可知,在 23~25MPa,随着压力的升高,CO 转化率先 快速增加,但在压力达到 25MPa 之后,CO 转化率的增加减缓,综合各种因素,25MPa 时比较 经济实惠,故选择 25MPa。 Ⅲ.(1)根据反应方程式,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3OH 物质的量增多,根据图 象,作等温线, 1p 对应甲醇的物质的量大于 2p 时的,因此 1 2p p 。 (2)M、N 两点温度相等,M 点的压强大于 N 点压强,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M) (N)v v 。 (3)利用“三段式”进行分析,M 点 CH3OH 物 质的量为 0.25mol,因此有 CO(g) + 2H2(g) CH3OH(g) n(始) 1 2 0 n(消) 0.25 0.50 0.25 n(平) 0.75 1.5 0.25 平衡常数 1 P 2 1 1 0.25 12.5 270.75 1.5 2.5 2.5 p K p p       。 28.(每空 2 分,共 14 分) (1)①Li2O·Al2O3·4SiO2 ②将矿石细磨、搅拌、升高温度 ③4.7 ④Mg(OH)2 和 CaCO3 (2)①充电 ②LiCoO2−xe−=xLi++Li1−xCoO2 (3)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防止 LiFePO4 中的 Fe2+被氧化 【解析】(1)①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形式的方法如下:a.氧化物的书写顺序:活泼金属氧化物 →较活发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不同氧化物间以·隔开。b.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且满足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各元素原子个数比符合原来的组成。c.当计量数配置出现分数时应 化为整数;锂辉石的主要成分为 LiAlSi2O6,根据方法,其氧化物的形式为 Li2O·Al2O3·4SiO2。 ②流程题目中为提高原料酸浸效率,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减小原料粒径(或粉碎)、适当增加酸 溶液浓度、适当升高温度、搅拌、多次浸取等;本题中为“酸化焙烧”,硫酸的浓度已经最大, 因此合理的措施为将矿石细磨、搅拌、升高温度等。 ③Al(OH)3 的 Ksp 大于 Fe(OH)3 的 Ksp,那么保证 Al3+完全沉淀即可达到目的;已知 Al(OH)3 的 Ksp=1×10−33 , 所 以 当 c(Al3+)=1×10−5mol/L 时 可 认 为 铝 离 子 和 铁 离 子 完 全 沉 淀 , 此 时 c(OH−)= 33 p 3 3 s 3+ 5 1 10 (Al ) 1 0= 1 K c      1×10−9.3mol/L,c(H+)=1×10−4.7mol/L,pH=4.7,即 pH 至少为 4.7。 ④根据分析可知滤渣 2 主要为 Mg(OH)2 和 CaCO3。 (2)①电池反应式为 LiCoO2+C6 LixC6+Li1−xCoO2,由此可知,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LixC6−xe−=xLi++C6,正极电极反应式 Li1−xCoO2+xLi++xe−=LiCoO2,石墨电极为放电时 的负极,充电时的阴极,故过程 1 为充电过 程。②充电时,LiCoO2 极为阳极,将放电时的正极 电 极 反 应 式 逆 写 即 可 得 阳 极 反 应 , 即 LiCoO2 极 发 生 的 电 极 反 应 为 LiCoO2−xe−=xLi++Li1−xCoO2。 (3)高温条件下亚铁离子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活性炭黑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 LiFePO4 中的 Fe2+被氧化。 29.(11 分) (1)磷脂、核酸(答对一个给 1 分,两个均对给 2 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渗透作用(1 分) 当植物细胞吸水速率快于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速率时,会导致培养液 渗透压过高,从而导致植物根系因渗透失水而出现“烧苗”现象(4 分) (3)取生理状态相近的成熟胡萝卜片平均分为甲乙两组,两组均放置在适量且等量的适宜浓度 KH2PO4 溶液中。甲组加入适量 HgCl2 溶液,乙组加入等量蒸馏水。相同时间后,测定甲、乙两 组中 KH2PO4 溶液的浓度(4 分) 【解析】(1)植物细胞中核酸、磷脂、ATP 等物质中都含有 P 元素。 (2)植物根系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在植物进行无土栽培中,水和无机盐离子吸收量的 相对大小会影响离子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变化,当植物细胞吸水速率快于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速 率时,会导致培养液渗透压过高,从而导致植物根系因渗透失水而出现“烧苗”现象。 (3)实验思路应体现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等重要原则,并对自变量、因变量等进行清晰地描述。 根据实验目的(观点)及题干中的有关信息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加入 HgCl2 溶液,因 变量是培养液中 KH2PO4 溶液的浓度变化,因此应分别设置加入 HgCl2 溶液组作为实验组、加入 蒸馏水组作为对照组,利用实验后 KH2PO4 溶液的浓度变化,比较得出植物主动吸收无机盐离 子是否需要消耗能量。 30.(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9 分) (1)神经递质、激素等(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核糖体上合成的产物是蛋白质,内环境中的 信息分子并非都是蛋白质(其他合理描述也给分) (2)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细胞代谢旺盛,增加产热,抵御寒冷 (3)多饮水后使细胞 外液渗透压降低,导致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 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减弱,使尿量增多(3 分,其他合理描述也给分) 【解析】(1)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作为信息分子的物质有神经递质、激素、淋巴因子等。核糖体合 成的产物均为蛋白质多肽类物质,而信息分子中,神经递质种类繁多,激素类物质除蛋白质类 激素外还有固醇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等。 (2)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之一为促进细胞代谢旺盛,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增多,增加产热,使 机体抵御寒冷环境的刺激。 (3)饮水增多通过消化系统的吸收进入内环境中,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导致下丘脑合 成分泌的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从而使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 量增加。 31.(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8 分) (1)群落(1 分) 信息传递(1 分) (2)自然选择、共同进化 样方法 (3)农药的使用选择了甜菜夜蛾中的抗药性个体,从而使甜菜夜蛾种群中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使甜菜夜蛾种群发生了进化 【解析】(1)生物群落指的是一定时间内一定区域中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生物体的分泌物、信 息素、性外激素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其调节种间关系的过程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 递功能。 (2)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种间关系体现均是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对于活动能 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可以采用样方法对其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农药的使用淘汰了种群中的不抗药个体,选 择了甜菜夜蛾中的抗药性个体,从而使种群中抗药基因频率逐渐增大,体现出生物进化。 32.(11 分) (1)基因(或 DNA)中 4 种碱基的排列顺序或 4 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或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2 分) (2)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的自由组合(3 分) (3)实验方案:寻找暗红眼的果蝇进行调查,并统计其雌雄比例(2 分); 调查结果与结论: 若暗红眼果蝇中雄性多于雌性(或雌∶雄<1∶1),则 f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2 分); 若暗红眼果蝇全为雄性个体,则 f 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2 分)。 【解析】(1)遗传信息指的是 DNA(基因)中 4 种碱基的排列顺序或 4 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 序或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2)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因为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关系,其一般在 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同。[来源:Zxxk.Com] (3)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 XY,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 XX。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性状,因为雌性需要含有两个隐性基因才能表现出性状,而雄性仅含有一个 隐性基因即可表现出性状,故在群体中雄性个体多于雌性个体;因雄性只含有 Y 染色体,故在 群体中伴 Y 遗传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只能在雄性个体上表 现。 (二)选考题:共 45 分。 33.(15 分) (1)(5 分)ADE(选对 1 个给 2 分,选对 2 个给 4 分,选对 3 个给 5 分;每选错 1 个扣 3 分, 最低得分为 0 分) 【解析】内能的大小不仅与温度有关系,还与体积和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温度低的物体,分子平 均动能小,内能不一定小,故 A 正确。相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冬天的气温较低,水的饱和汽 压较小,则绝对湿度较小,故 B 错误。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故 C 错误。附 着层内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时,附着层内分子间作用表现为斥力,附着层有扩 展趋势,液体与固体间表现为浸润,故 D 正确。液体的表面张力与其温度、纯度、密度有关, 温度越高,性质越不纯,密度越低表面张力越小,故 E 正确。 (2)(10 分) 解:i.在气体压强由 01.8p p 下降到 p0 的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 由查理定律得 0 0 0 1 1.8 3.6 p p T T  ① 解得 1 02T T ② 温度由 02T 变为 T0 的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2 0 02 VV T T  ③ 解得 2 1 2V V ④[来源:学§科§网] ii.在汽缸内气体与大气达热平衡的过程中,活塞向右移动, 活塞对气体做的功为 0 2( )W p V V  ⑤ 在这一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减少为 0 0(3.6 )U T T   ⑥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汽缸内气体放出的热量为 Q W U   ⑦ 解得 0 0 1 2.62Q p V T  ⑧ 评分标准:本题共 10 分。正确得出①、⑤式各给 2 分,其余各式各给 1 分。 34.(15 分) (1)(5 分)ACD(选对 1 个给 2 分,选对 2 个给 4 分,选对 3 个给 5 分;每选错 1 个扣 3 分, 最低得分为 0 分) 【解析】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两弹簧振子周期之比 T 甲∶T 乙  2∶1,则频率之比 f 甲∶f 乙  1∶2, 故 A 正确,B 错误。若两弹簧的劲度系数 k 相同,则两弹簧振子所受回复力( F kx  )的最大 值之比 F 甲∶F 乙  2∶1,故 C 正确。由简谐运动的特点可知,在振子到达平衡位置时位移为零, 速度最大,在振子到达最大位移处时,速度为零,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在振子甲到达最大位移 处时,振子乙恰好到达平衡位置,故 D 正确。当振子乙到达平衡位置时,振子甲有两个可能的 位置,一个是最大位移处,一个是平衡位置,故 E 错误。 (2)(10 分) 解:i.玻璃砖的折射率 sin sin in r  ① 代入数据可解得 1.414n  或 2n  ② ii.当光线从 C 点入射时,光路图如图所示,在 D 点恰好发生全反射 1sinC n  ③ 全反射临界角 45C   ④ 由几何关系可知 120OCD   ⑤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sin sin OC R C OCD   ⑥ 解得 6 3OC R ⑦ 评分标准:本题共 10 分。正确得出①、②、⑥式各给 2 分,其余各式各给 1 分。 35.(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1) 4(1 分) (2)锰失去的是半充满的 3d5 电子,而 Fe 失去的是 3d6 电子 (3)三角锥形(1 分) sp2 杂化(1 分) 乙烷(1 分) (4)非极性(1 分) (5) A 238 N 3 3 Fe N 3 16π 4π 3 r r d  【解析】(1)基态硫原子的价电子层有 6 个电子,价电子排布图为 。Fe2+的外围 电子排布为 3d6,只有 3d6 上有 4 个未成对电子。 (2)Mn 元素为 25 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2,所以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3d54s2。由 Mn2+转化为 Mn3+时,3d 能级由较稳定的 3d5 半充满状态转为不稳定的 3d4 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 而 Fe2+到 Fe3+时,3d 能级由不稳定的 3d6 到稳定的 3d5 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所以 Mn 的第三电离能比 Fe 的第三电离能大。 (3)NH3 中氮原子和 3 个氢原子形成 3 个共价键,且 N 原子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 NH3 的空 间构型为三角锥形。苯中每个 C 原子形成 3 个σ键,不含孤电子对,为 sp2 杂化。氮原子提供一 对共用电子对给硼原子形成配位键,氨硼烷的结构式为 ;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价 电子数目和原子数目,与 NH3·BH3 互为等电子体的有机小分子是 CH3CH3,其名称为乙烷。 (4)从分子构型上看,FeCl2·4H2O 是一个双锥正八面体,对称结构,属于非极性分子。 (5)由均摊原理易求得一个晶胞中实际拥有 1 个氮原子和 4 个铁原子, 故一个晶胞的质量为 A A 4 56g 14g 238 gN N    。 晶 胞 的 体 积 为 d3 pm3 , 晶 胞 中 5 个 原 子 占 据 的 体 积 为 3 3 3 Fe N 4π 4π4 pm3 3r r     ,原子空间利用率为 3 3 Fe N 3 16π 4π 3 r r d  。 36.(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1)1, 2−二氯乙烯 (2)羧基 (3)取代反应 (4) (5)保护其他羟基,防止其他羟基转化为酯基 (6) (7) 【解析】 (1)根据上述分析,B 为 ,名称为 1,2−二氯乙烯。 (2)C( )→D(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官能团是羧基。 (3)反应①为 D→E,发生的是取代反应。 (4)结合 E 和 F 结构的变化可知,反应②为 E 中溴原子和氯原子的水解反应,然后酸化得到 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根据流程图中 F 和绿原酸的结构可知,反应③的目的是保护其他羟基,防止其他羟基转化 为酯基。 (6)绿原酸中的酯基也可能发生水解,生成副产物 F 和 ,使得水解时间过 长会降低绿原酸产率。 (7) 以丙酸( )为原料制备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钠( ),需要 先合成丙烯酸钠( ),根据题干流程图中 D→E 的反应可知,只需要在丙酸 ( )中引入溴原子( ),然后在将溴原子消去即可,因此合成路线为 。 3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1)固体 为目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碳源 为目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能源物质 (2)穿刺接种、斜面接种等 防止杂菌的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3)明胶、琼脂糖等 C6H12O6――→酶 2C2H5OH+2CO2(3 分) 【解析】(1)琼脂为凝固剂,在培养基中含有适量的琼脂,则形成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中的营养 成分主要有 C 源、N 源、水和无机盐,葡萄糖除了可以为目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 C 源以外 还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供其生长繁殖。 (2)微生物的常用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滤膜法、穿刺接种法、斜面接种 法等方法,虽然这些技术的操作方法各不相同,但其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的污染,保证培养物 的纯度。 (3)在细胞固定化技术中,包埋法所使用的载体有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醋酸纤维素、聚 丙烯酰胺等物质;利用酵母细胞酿酒所使用的原理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生理过程, 其反应式为 C6H12O6――→酶 2C2H5OH+2CO2。 3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1)逆转录酶 cDNA(DNA)(1 分)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DNA 连接酶 (2)显微注射 Ca2+处理 (3)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 个体生物学水平 【解析】(1)利用 RNA 制备目的基因时需要进行逆转录形成 DNA,该过程中需要逆转录酶的催 化;在基因工程中常用的操作工具有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基 因的“针线”——DNA 连接酶以及目的基因的“运载体”。 (2)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中,不同的生物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若导入植物细胞则常 用土壤农杆菌感染法、基因枪法等,若导入动物细胞则常用显微注射法,若导入微生物细胞则 常用 Ca2+处理法等方法。 (3)在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在分子水平上可以从 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 mRNA 以及目 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三个方面进行检测。除了分子水平检测以外,有时还需要进行个体生 物学水平的鉴定,如利用相对性状检测法进行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