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含氮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 )‎ A. 葡萄糖和糖原 B. 脂肪酸和磷脂 C. 脱氧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酸 D. 氨基酸和血红蛋白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与脂肪酸的元素组成都是C、H、O。磷脂、核酸及其基本组成单位的元素组成都是C、H、O、N、P;脱氧核糖核酸(DNA)属于核酸的一种,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种,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详解】A、葡萄糖和糖原均属于糖类,二者的元素组成都是C、H、O,A正确;‎ B、脂肪酸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B错误;‎ C、脱氧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元素组成都是C、H、O、N、P,C错误;‎ D、氨基酸和血红蛋白的元素组成中都含有C、H、O、N,D错误。‎ 故选A。‎ ‎2.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 框号 选项 ‎1‎ ‎2‎ ‎3‎ ‎4‎ ‎5‎ A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有机物 无机物 水 无机盐 B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X染色体 Y染色体 C 物质跨膜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易化)扩散 D 有丝分裂 分裂期 分裂间期 染色单体分离 同源染色体分离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其中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质和核酸,A项正确;‎ 人为XY型性别决定类型,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B项正确;‎ 物质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C项正确;‎ 有丝分裂分为有丝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但在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项错误。‎ ‎3.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 B. 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蛋白而导致溶血 C. 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D. 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A正确;蛇毒中的磷脂酶具有专一性,只能催化磷脂分子的水解,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B错误;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如粥样动脉硬化的风险,C正确;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了解细胞中脂质的常见种类以及功能,并根据不同脂类物质的功能结合提示分析答题。‎ ‎4.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下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 两种激素都是由八肽环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 B. 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氢全部来自氨基 C. 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无关 D. 两种激素间因2个氨基酸种类不同导致生理功能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催产素和加压素都是由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且都含有一个由6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结构,两种物质的不同点在于环状和链状结构中各有一个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种激素都是由六环肽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化合物,A错误;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的氢分别来自于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B错误;肽链中游离的氨基酸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有关,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种激素在两个氨基酸种类上不同,进而导致两者的功能不同,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以及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并根据图像分析判断两种化合物在结构上的差异,进而判断两者功能差异的原因。‎ ‎5.在下列几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 ①和④,⑤和⑥ B. ②和③,④和⑤‎ C. ①和⑥,②和③ D. ①和⑥,④和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①和⑤均是ATP的结构简式;‎ ‎②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形成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③中含有碱基T,是DNA片段 ‎④中含有碱基U,是RNA片段;‎ ‎⑥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形成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详解】①是ATP的结构简式,其中“O”表示腺苷和一分子磷酸形成的AMP(一磷酸腺苷),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单位中的一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②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形成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其中“O”表示腺嘌呤;‎ ‎③是DNA片段,其中“O”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④是RNA片段,其中“O”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⑤是ATP的结构简式,其中“O”表示腺嘌呤和核糖形成的腺苷;‎ ‎⑥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形成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中“O”表示腺嘌呤和核糖形成的腺苷;‎ 由以上①~⑥的分析可知,题图⑤和⑥中的“O”所示含义相同、均为腺苷,①和④中的“O”所示含义相同、均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故选A。‎ ‎6.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细胞根据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且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的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都是DNA,虽然原核细胞不具有真核细胞的某些结构,但也能进行相应的生理功能,如蓝藻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对于这样的特例,需重点掌握,也是高考的重点。‎ ‎7.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 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 DNA 含量相同 B. 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C. 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 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卵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核DNA含量减半,神经细胞、白细胞、小肠上皮细胞是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核DNA不变,所以四种细胞的DNA含量不同,A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各细胞的形态、功能不同,B错误;各细胞的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都是水,C 正确;葡萄糖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D错误。‎ ‎8.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蛋白质 B. 与生物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 C. 由内分泌细胞分泌 D. 要释放到血液中才发挥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的对酶的概念、作用和作用特点的考查,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酶不都是蛋白质,酶可能是蛋白质,也可能是RNA,A错误;‎ B、酶都对细胞代谢起催化作用,细胞代谢过程包含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因此酶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B正确;‎ C、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产生的,酶的产生不仅仅是内分泌细胞,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酶,C错误;‎ D、酶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不经体液运输,D错误。‎ 故选B。‎ ‎9.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的水混合装入一容器中,调整pH至2. 0,置于‎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 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B.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 C. 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 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pH=2时淀粉酶不发挥活性作用,故淀粉不能水解,乳清蛋白、唾液淀粉酶都是蛋白质,在pH=2温度为‎37℃‎时,都能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多肽或氨基酸。‎ ‎【详解】A、唾液淀粉酶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没有唾液淀粉酶,A错误;‎ B、唾液淀粉酶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没有唾液淀粉酶,B错误;‎ C、唾液淀粉酶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唾液淀粉酶会失去活性淀粉不水解,因此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没有麦芽糖和唾液淀粉酶,C错误;‎ D、乳清蛋白和唾液淀粉酶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唾液淀粉酶会失去活性淀粉不水解,因此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D正确; ‎ 故选D。‎ ‎10.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B. 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C. 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D. 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产物b浓度低时酶1有活性时,将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产物a和另外一种物质在酶2的作用下合成产物B;当产物B浓度过高时,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使得酶1失去活性。‎ ‎【详解】A、由图中关系可知: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酶1失活后与有活性时相比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A正确;‎ B、同一种酶,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故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不同是因为氨基酸的序列不同,B正确;‎ C、从图中可知,酶1只催化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的反应,具有专一性,C错误;‎ D、酶1与产物b结合使酶1无活性,合成产物a的反应会中断,这样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D正确。‎ 故选C。‎ ‎11.在人体细胞和酵母细胞内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 )‎ A. 葡萄糖转化为淀粉 B. 葡萄糖转化为糖原 C. 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 D. CO2和H2O转化为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淀粉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人和酵母菌都是异养生物,不能将CO2和H2O转化为有机物。‎ ‎【详解】A、在植物细胞内,葡萄糖能够转化为淀粉,A 错误;‎ B、在人和动物细胞中,葡萄糖能够转化为糖原,酵母菌细胞中没有糖原分布,B错误;‎ C、人体细胞和酵母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会发生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过程,C正确;‎ D、在人体细胞和酵母细胞内,不会发生CO2和H2O转化为有机物,D错误。‎ 故选C。‎ ‎12.如图甲表示细胞中ATP反应链,a、b、c代表酶,A、B、C代表化合物;图乙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的B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C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 神经细胞吸收K+时,a催化的反应加速,c催化的反应被抑制 C. 研究酶活性与温度关系时,可以选择H2O2和H2O2酶为实验材料 D. 图乙中温度为m时比n时酶活性低,此时更有利于酶的保存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图甲可知,B为ADP,含有1个高能磷酸键,C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 项错误;神经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因此a催化的ATP水解反应加速,由于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所以c催化的ATP合成反应也加速,B项错误;研究酶活性与温度关系时,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加热会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因此不能选择H2O2和H2O2酶为实验材料,C项错误;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会恢复,所以图乙中温度为m时比n时酶活性低,此时更有利于酶的保存,D项正确。‎ ‎13.如图中①代表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示意图,则下图②所示结果最有可能来自于 A. 清水培养的水仙叶片 B. 盆栽的天竺葵的叶片 C. 大蒜发芽长出的绿叶 D. 秋冬季节的银杏落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据图①分析,由下而上的色素依次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②图中无叶绿素,只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详解】ABC、清水培养的水仙叶片、盆栽的天竺葵的叶片、大蒜发芽长出的绿叶都具备上述四种色素,与②图不吻合,ABC错误;‎ D、秋冬季节的银杏落叶中叶黄素、胡萝卜素含量高,在低温条件下叶绿素已分解,与②图吻合,D正确。‎ 故选:D。‎ ‎【点睛】注意: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叶片中各种光合色素含量正常,当植物进入秋冬季节,因温度降低,叶绿素为不断分解,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少,而类胡萝卜素性质稳定,含量不变。‎ ‎14.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新鲜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体积、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同 B. 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段时间后都将逐渐下降 C. 一段时间后,甲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的呼吸强度一定比乙低 D. 一段时间后,甲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固定CO2的能力较乙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外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内因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的含量以及酶的含量及活性。‎ ‎【详解】A、不同的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光合速率也不同,A错误;‎ B、由于叶片置于密闭的小室中,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容器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少,光合速率会逐渐下降,B正确;‎ CD、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低,说明净光合速率强,但呼吸强度不一定低,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不一定强,CD错误. 故选B。‎ ‎15.科研工作者为研究光照和CO2对植物细胞代谢的影响,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容器中,保持适宜的pH 和温度,测定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的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装置中溶解氧变化原因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第4分钟前溶解氧的量下降是呼吸作用消耗所致 B. 第5至6分钟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 C. 第6至7分钟水中CO2浓度限制了光合作用速率 D. 第9分钟后溶解氧的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温度较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外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内因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的含量,以及酶的含量及活性。‎ ‎【详解】A、由题图可知,前4分钟处于黑暗环境中,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4分钟开始进行光照,4分钟之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第4分钟前溶解氧的量下降是呼吸作用消耗所致,A正确;‎ B、第5至6分钟,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的浓度升高,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B正确;‎ C、第6至7分钟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的浓度不变,由曲线可知,第7分钟添加二氧化碳,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的浓度又上升,第6至7分钟水中CO2浓度限制了光合作用速率,C正确;‎ D、据题干“保持适宜的pH和温度”,可知第9分钟后溶解氧的量不再增加的原因与温度无关,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16.线粒体不仅是细胞的“能量工厂”,也在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如下图所示。‎ ‎(1)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嵌入在线粒体内膜的______中,参与有氧呼吸第_____阶段的反应。‎ ‎(2)当紫外线、DNA损伤、化学因素等导致细胞损伤时,线粒体外膜的_发生改变,线粒体膜两侧的离子分布发生变化,导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或消失,细胞色素c被释放到_____中,与蛋白A结合,在ATP的作用下,使_____,引起细胞凋亡。‎ ‎(3)活化的C-3酶可作用于线粒体,加速细胞色素c的释放,从而加速细胞的凋亡,这是一种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4)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凋亡细胞解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由吞噬细胞内的____________将其消化。‎ ‎(5)为研究另一种蛋白B对家蚕细胞凋亡的影响,科研人员先做了如下实验。用生物碱H处理悬浮培养的家蚕正常细胞,处理不同时间后,用凝胶电泳方法测定不同位置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由于细胞中微管蛋白的表达量_________,在实验中可作为标准物质,以校准和消除由于细胞培养操作、细胞取样量和细胞色素c的_________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据图分析,正常细胞的细胞溶胶中_________检测到细胞色素c。‎ ‎③随着生物碱H处理时间延长,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逐渐释放到细胞溶胶中,依据是_________。‎ ‎(6)为确定蛋白B的功能,科研人员构建蛋白B基因过量表达载体和蛋白B基因表达干扰载体,获得两组转基因家蚕细胞。用_____处理悬浮培养的两组转基因家蚕细胞,检测到过量表达蛋白B的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减少,抑制蛋白B基因表达的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显著增加,推测蛋白B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机理是______。‎ ‎【答案】 (1). 脂双层 (2). 三 (3). 通透性 (4). 细胞溶胶(或“细胞质基质”) (5). C-9酶前体转化为活化的C-9酶,活化的C-9酶激活C-3酶 (6). 正反馈 (7). ‎ 溶酶体 (8). ①丰富且相对稳定 (9). 检测方法 (10). ②没有 (11). ③随生物碱H处理时间延长,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含量逐渐增加,分离的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含量逐渐下降 (12). 等量生物碱H (13). 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细胞损伤时,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细胞色素c被释放到细胞溶胶(或“细胞质基质”)中,与蛋白结合,在ATP的作用下,使C-9酶前体转化为活化的C-9酶,活化的C-9酶激活C-3酶,引起细胞凋亡。‎ ‎【详解】(1)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嵌入在线粒体内膜的脂双层中,而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因此其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化学反应。‎ ‎(2)由图可知,当紫外线、DNA损伤、化学因素等导致细胞损伤时,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细胞色素c被释放到细胞溶胶(或“细胞质基质”)中,与蛋白结合,在ATP的作用下,使C-9酶前体转化为活化的C-9酶,活化的C-9酶激活C-3酶,引起细胞凋亡。‎ ‎(3)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活化的C-3酶可作用于线粒体,加速细胞色素c的释放,从而加速细胞的凋亡,这是正反馈调节机制。‎ ‎(4)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程序性(或“编程性”)死亡,凋亡细胞解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由细胞内的溶酶体将其消化。‎ ‎(5)①在用生物碱H处理悬浮培养的家蚕细胞,处理不同时间后,用凝胶电泳方法测定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的实验中,由于细胞中微管蛋白的表达量相对稳定(且丰富),所以在实验中可作为标准物质,以校准和消除由于细胞培养操作、细胞取样量和细胞色素c的检测方法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分析题图可知,正常细胞的细胞溶胶中没有(或“未能”)检测到细胞色素c。‎ ‎③随着生物碱H处理时间延长,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逐渐释放到细胞溶胶中,依据是随生物碱H处理时间延长,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含量逐渐增加,分离的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含量逐渐下降。‎ ‎(6)为研究蛋白B的功能,科研人员构建蛋白B基因过量表达载体和蛋白B基因表达干扰载体,导人悬浮培养的家蚕细胞中,用等量生物碱H处理转基因家蚕细胞,检测到过量表达蛋白B的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量减少,而抑制蛋白B基因表达的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量会显著增加,据此可推测蛋白B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 ‎【点睛】识记有氧呼吸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分析题干获取关键信息,根据题干情境准确作答。‎ ‎17.高脂饮食会引起肥胖,威胁机体健康,但肥胖个体常常难以控制住食欲。研究发现高脂肪饮食引发的肥胖与小鼠体内瘦素有关,科研人员对此展开了研究。‎ ‎(1)瘦素是一种具有抑制食欲、减轻体重等功能的蛋白质类激素。瘦素由脂肪细胞内的_________合成、_________加工后,以_______方式分泌,通过______运输至下丘脑,并与下丘脑神经细胞膜上的_______结合产生饱腹信号,抑制食欲。‎ ‎(2)研究发现,高脂饮食使下丘脑细胞产生的饱腹信号减弱,因而难以抑制食欲。蛋白酶P是下丘脑中影响瘦素信号作用的一种关键蛋白。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小鼠分为两组,一组饲喂高脂饮食,一组饲喂正常饮食。一段时间后,测定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的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 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提出关于蛋白酶P影响瘦素信号作用的两种假说,机制如图2所示。‎ 为验证上述假说,科研人员用不同饮食饲喂三组小鼠,一段时间后,用抗原-‎ 抗体杂交技术测定了三组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含量,在有效控制实验误差的情况下,结果如图3所示。‎ ‎①该实验结果可作为支持假说_______的证据之一,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②为使实验结果更加严谨,还应进一步测定各组小鼠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研究,针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请提出治疗思路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核糖体 (2). 内质网、高尔基体 (3). 胞吐 (4). 体液 (5). (瘦素)受体 (6). 高脂饮食导致小鼠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含量增加 (7). 二 (8). Ⅲ组瘦素受体含量低于Ⅰ组和Ⅱ组,(而Ⅰ组瘦素受体含量高于Ⅱ组) (9). (血液中的)瘦素含量 (10). 治疗思路:注射蛋白酶P单克隆抗体;注射能专一降低蛋白酶P功能的药物。(开发能够降低蛋白酶P功能的药物;开发蛋白酶P抑制剂)可能风险:新药物的副作用;抑制蛋白酶P的功能,可能影响蛋白酶P的其他生理功能 ‎【解析】‎ ‎【分析】‎ ‎1、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以及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合成、加工)→高尔基体(加工)→细胞膜(胞吐)。‎ ‎2、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高效;(2)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3、分析图1可知:高脂饮食导致小鼠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含量增加。‎ ‎4、结合图2,分析图3中的实验结果:由于Ⅲ组瘦素受体含量低于Ⅰ组和Ⅱ组,而Ⅰ组瘦素受体含量高于Ⅱ组,说明蛋白酶P是通过作用于瘦素受体,减弱了瘦素的作用。‎ ‎【详解】(1)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再通过体液运输至下丘脑,并与下丘脑神经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作用于靶细胞。‎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高脂饮食导致小鼠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含量增加。‎ ‎(3)①实验结果支持假说二,原因是Ⅲ组瘦素受体含量低于Ⅰ组和Ⅱ组,而Ⅰ组瘦素受体含量高于Ⅱ组。‎ ‎②为使实验结果更加严谨,还应进一步测定血液中的瘦素含量。‎ ‎(4‎ ‎)结合以上研究,针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可以采取的治疗思路及风险是治疗思路:开发能够降低蛋白酶P功能的药物;开发蛋白酶P抑制剂。可能风险:新药物的副作用;抑制蛋白酶P的功能,可能影响蛋白酶P的其他生理功能。‎ ‎【点睛】分析解答本题(4)小题这种开放性试题,需要明确蛋白酶P的作用结果(高脂肪导致肥胖),所以联想到要开放抑制该酶的功能的药(或抑制剂);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从临床上一般药物都必须考虑的副反应。‎ ‎18.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化学本质是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____试剂鉴定。‎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___。‎ ‎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应将装有酶底物和酶试剂的各组试管分别置于不同设置温度的____________中一段时间以保持恒温,之后将各组的两支试管溶液混匀再保温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 ‎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答案】 (1). 幽门盲囊蛋白酶 (2). 蛋白质 (3). 双缩脲 (4). 2和8 (5). 水浴(或水浴锅) (6). 单位时间内蛋白质水解量(或产物生成量) (7). 不能确认据图可知随着温度提高,酶活性逐步提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 (8). 降低淀粉、脂肪的比例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胃蛋白酶、肠蛋白酶和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最适pH依次是2、8、8,在各自的最适pH值下,幽门盲囊蛋白酶对应的酶活性值最大,催化效率最高。‎ 分析图2:温度在15‎-18℃‎间,胃蛋白酶、肠蛋白酶和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活性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详解】(1)从图一可以直接看出,在各自的最适pH值下,幽门盲囊蛋白酶对应的酶活性值最大,所以催化效率最高。‎ ‎(2)①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干酪素为蛋白质类化合物,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②在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温度为自变量,pH值等为无关变量,为了使实验效果更佳,PH值应调至最适PH值,胃蛋白酶最适PH值为2和幽门盲囊蛋白酶最适PH值为8。‎ ‎③为了控制温度保持不变,底物和酶都应放在水浴(或水浴锅)中.单位时间内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 ‎④在最适温度之前酶的活性随温度提高逐步升高,超过最适温度之后酶的活性随温度提高逐步下降,而图中酶活性随温度提高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所以不能判断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 ‎(3)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如果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脂肪就不能被分解,就会直接排放到海洋里,使得海洋里的有机质增加,从而造成海洋的污染,对此,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淀粉、脂肪的比例。‎ ‎【点睛】易错题(2):一是要注意上演自变量,确定无关变量如PH在各组中要保持相同且最适宜;二是根据实验结果判断酶的最适温度(范围)必要要出现峰值,否则不能确定。‎ ‎1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 ‎《Science》发表的这项新发现会导致教科书重写吗?‎ 据报道,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光合作用——利用近红外光进行的光合作用,研究成果于2018年6月在《科学》杂志网站发表。‎ 地球上绝大多数的放氧光合生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的都是可见光,但这种新类型光合作用利用的是近红外光,它们广泛存在于蓝(藻)细菌(cyanobacteria,blue-green algae)中。研究人员在澳大利亚赫伦岛海滩岩表面之下几毫米处发现了含有叶绿素f的蓝(藻)细菌,它们在缺少可见光的条件下也可以借助近红外光生长。‎ 常见的光合作用利用来自红光的能量驱动。这一特征存在于我们已知的所有植物、藻类中,因此人们认为红光的能量为光合作用设定了“红色极限”。‎ 然而,当一些蓝(藻)细菌在近红外光下生长时,常见的工作系统关闭了,取而代之的是叶绿素f(chlorophyll-f)的系统。在此研究成果公布之前,人们一直认为植物中叶绿素f只起捕获光能的作用。新的研究表明,在荫蔽或者光线较暗的条件下,叶绿素f在光合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低能量的近红外光来进行复杂的化学反应,这就是“超越红色极限”的光合作用。在新的光合作用工作系统中,通常被称为“辅助色素”的叶绿素f,实际上是在执行关键的化学步骤,而不是教科书中所描述的发挥辅助作用。‎ 研究人员彼得·伯林森评价:这是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发现,它突破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比尔·卢瑟福教授和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应该得到祝贺,因为他们揭示了光合作用基础过程的一个新途径。‎ 这一发现改变了我们对光合作用基本机制的认识,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应该重写;它扩大了我们寻找外星生命存在的范围,并为培育更有效利用光能的作物新品种提供了参考。‎ ‎(1)将你学过的光合作用知识与本文中介绍的新知识进行比较,将不同之处填入下表。‎ 叶绿素种类 相应功能 教材知识 ‎ 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解释上述材料中“红色极限”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项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_______‎ A. 存在一种新的叶绿素——叶绿素f B. 具有叶绿素f的生物中没有其它叶绿素 C. 叶绿素f具有吸收近红外光的作用 D. 叶绿素f在光合作用中起到辅助作用 E. 叶绿素f可作为关键色素转换光能 ‎(4)请结合本文撰写一段文字,作为教科书中介绍叶绿素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120字以内)‎ ‎【答案】 (1). 叶绿素a、叶绿素b (2). 吸收、利用红光、蓝光 (3). 叶绿素f (4). 吸收、利用近红外光 (5). 波长大于红光的光波无法驱动光合作用(能量低于红光的光无法驱动光合作用。“一定要体现界限的含义”) (6). E (7). 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在高等植物和绿藻细胞中含有叶绿素a、b,能吸收、利用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光的能量,合成有机物。某些蓝(藻)细菌中除含有叶绿素a外,还含有叶绿素f,可吸收、利用近红外光的能量,合成有机物。‎ ‎【解析】‎ ‎【分析】‎ 阅读资料可知,该资料是关于叶绿素f的相关知识,分析题干结合资料逐项作答。‎ ‎【详解】(1)光合作用知识与本文中介绍的新知识进行比较,不同之处体现如下。‎ 叶绿素种类 相应功能 教材知识 ‎ 叶绿素a、叶绿素b ‎ ‎ 吸收、利用红光、蓝光 本文知识 叶绿素f 吸收、利用近红外光 ‎(2)上述材料中“红色极限”的含义:波长大于红光的光波无法驱动光合作用(能量低于红光的光无法驱动光合作用。‎ ‎(3)本项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叶绿素f可作为关键色素转换光能,故选E。‎ ‎(4)通过分析文章,可作为教科书中介绍叶绿素的内容: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在高等植物和绿藻细胞中含有叶绿素a、b,能吸收、利用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光的能量,合成有机物。某些蓝(藻)细菌中除含有叶绿素a外,还含有叶绿素f,可吸收、利用近红外光的能量,合成有机物。‎ ‎【点睛】阅读全文能够从资料中获取关键信息为解答该题关键。‎ ‎20.研究者发现,将玉米的PEPC基因导入水稻后,水稻在高光强下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为研究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增加的机理,将水稻叶片放入叶室中进行系列实验。‎ ‎(1)实验一:研究者调节25W灯泡与叶室之间的__________,测定不同光强下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在光强700~1000μmol•m-2•s-1条件下,转基因水稻比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增加最大可达到_______%,但光合速率_________。在大于1000μmol•m-2•s-1光强下,两种水稻气孔导度开始下降,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明显增加,推测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不是通过气孔导度增加使___________。‎ ‎(2)实验二:向叶室充入N2以提供无CO2的实验条件,在高光强条件下,测得原种水稻和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分别稳定到62μmol/mol和50μmol/mol。此时,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________,说明在高光强下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内的________释放的CO2较多地被________。‎ ‎(3)实验三:研磨水稻叶片,获得酶粗提取液,利用电泳技术__________水稻叶片中各种酶蛋白,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中PEPC以及CA(与CO2浓缩有关的酶)含量显著增加。结合实验二的结果进行推测,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答案】 (1). 距离 (2). 100 (3). 未明显增加 (4). 进入叶片细胞内的CO2量增加 (5). 0、0(μmol/mol) (6). 线粒体 (7). 固定(或“同化”) (8). 分离 (9). 转入PEPC基因引起CA酶基因的表达,进而使细胞利用低浓度CO2的能力提高 ‎【解析】‎ ‎【详解】(1)此实验中自变量是光照强度,用灯泡与叶室之间的距离表示,距离越小则光照强度越大;分析左图可知,在光强700~1000μmol•m-2•s-1条件下,转基因水稻的气孔导度为0.8μmol•m-2•s-1,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为0.4μmol•m-2•s-1,转基因水稻比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增加最大可达到(0.8-04.)/0.4=100%;分析右图可知,在光强700~1000μmol•m-2•s-1条件下,转基因水稻比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未明显增加。在大于1000μmol•m-2•s-1光强下,两种水稻气孔导度开始下降,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明显增加,推测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不是通过气孔导度增加使进入叶片细胞内的CO2量增加。‎ ‎(2)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分析右图可知,当光照强度为0时,无光合作用,此时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呼吸速率分别为62μmol/mol和50μmol/mol;所以在高光强条件下,当测得原种水稻和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分别稳定到62μmol/mol和50μmol/mol时,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都为0,说明在高光强下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内的线粒体释放的CO2较多地被用于暗反应中固定。‎ ‎(3)电泳技术可用于分离不同蛋白质;转基因水稻中PEPC以及CA(与CO2浓缩有关的酶)含量显著增加,表明转入的PEPC基因可引起CA酶基因的表达,进而使细胞利用低浓度CO2的能力提高,因而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提高。‎ ‎【点睛】本题考查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1.增施C02是提高温室植物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有人发现,随着增施C02时间的延长,植物光合作用逐渐减弱。为探究其原因,研究者以黄瓜为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 ‎ ‎ ‎(1)C02进入叶绿体,被位于___________的Rubisco酶催化,与__________化合物结合而被固定。‎ ‎(2)由图可知,常温+C02处理组在超过29天后,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直至低于常温处理组。此阶段,常温+C02组淀粉含量与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__________,据此推测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于淀粉积累过多。叶绿体中淀粉的积累一方面会导致__________膜结构被破坏而影响光反应。另一方面有限的氮素营养被优先分配到淀粉的分解代谢中,因此造成光合作用所需的_________等含氮化合物合成不足,进而抑制了光合作用。‎ ‎(3)由图可知,在增施C02情况下,适当升高温度可以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速率。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升髙温度促进了淀粉分解为可溶性糖,减弱了淀粉大量积累对光合作用的抑制。图中支持该假设的证据是__________。‎ ‎(4)请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对解决“长时间增施C02抑制光合作用”这一问题,提出两项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 ‎【答案】 (1). 叶绿体基质 (2). C5 (3). 相反 (4). 类囊体酶 (5). 提高(促进/加速) (6). 高温+C02组淀粉含量一直低于常温+CO2组,可溶性糖相反 (7). 单独增施C02时间不宜超过30天 (8). 增施CO2的同时合理补充氮肥;增施C02时适当提高温度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是否用二氧化碳处理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图1显示高温+ C0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较高,且处理36小时时最高;图2显示四种条件下淀粉的含量都先快速降低,然后不断升高,各个处理时间下,常温+C02处理的淀粉含量最高;图3显示高温+ C02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且处理36小时时最高。‎ ‎【详解】(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在叶绿体基质中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 ‎(2)据图分析,图1中常温+C02处理组在超过29天后,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直至低于常温处理组;而图2中29天后,常温+C02组淀粉含量反而增加,据此推测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于淀粉积累过多。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因此叶绿体中淀粉的积累一方面会导致类囊体薄膜结构被破坏而影响光反应;另一方面有限的氮素营养被优先分配到淀粉的分解代谢中,因此造成光合作用所需的叶绿素、酶等含氮化合物合成不足,进而抑制了光合作用。‎ ‎(3)据图分析可知,高温+C02组的净光合速率在36h前都是最高的,说明在增施C02情况下,适当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高温+C02组淀粉含量一直低于常温+CO2组,而可溶性糖相反,可能是因为升髙温度促进了淀粉分解为可溶性糖,减弱了淀粉大量积累对光合作用的抑制。‎ ‎(4)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对解决“长时间增施C02抑制光合作用”这一问题的措施有:单独增施C02时间不宜超过30天、增施CO2的同时合理补充氮肥;增施C02时适当提高温度。‎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具备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的基本思维,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通过曲线图分析和判断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