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仁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期中)文综-政治试题
高二第四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道:“……不管自然界本身是怎样产生的,只要它一旦存在,那么在它存在的时候它始终就是这样。行星及其卫星,一旦由于神秘的“第一次推动”而运动起来,它们便依照预定的椭圆轨道继续不断地旋转下去。恒星永远固定不动地停留在自己的位置上,凭着‘万有引力’而互相保持这种位置。”恩格斯的这段话可以用来讽刺下列观点( ) A.“万物独化”“物自各生”“独生而无所资借” B.“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C.“不能归属于现实。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 D.“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美乎!” 13.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农民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冬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 ①人们可以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③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④保持生态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阅读如图漫画,该漫画中的观点( ) ①批判了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消极思想 ②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肯定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④说明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5.“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能力 ④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受人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构成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许多人认为城市洒水车晴天作业是正常的,雨天作业则是“浪费资源”。“多此一举”“纯属作秀”。但有环卫部门回应,其实洒水车一直都是晴、雨两用的。晴天,主要是为了降尘、降温,增加空气湿度,提高空气清洁度;雨天,洒水车会利用雨势冲洗掉路面上的顽渍,并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细菌的滋生。这说明( ) ①雨天洒水是否属于浪费取决于人们“信”与“不信” ②眼见不一定为实,只有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③人们的认识会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要善于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列宁在给《莱比锡人民报》编辑部的公开信中曾说:“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偏见是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障碍 ③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④要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不仅能在短期内助力稳投资、扩内需和增就业,从长远发展来看,更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这表明( ) ①任何事物都无条件地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符合人类利益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 ④准确把握联系多样性有利于正确认识事物和开展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9.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实施的技术要求相当苛刻。潘建伟实验小组与王向斌马雄峰团队合作,结合高计数率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突破远距离独立激光相位干涉技术,成功实现了500公里量级真实环境光纤双场和相位匹配量子密钥分发。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 ) ①加强实验团队合作﹣﹣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②结合了有关探测器﹣﹣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③突破了相关技术﹣﹣敢于改变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实现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用整体发展推动部分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对女排精神这样阐述:“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下列诗句中与女排精神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有( )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因为( ) ①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②重视量的积累就能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要果断促成质变 ④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2.唐朝诗人岑参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描绘出一幅瑰奇壮丽的塞外风雪图。其蕴含的哲理是(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意识是客观精神的必然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柏拉图认为理念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下列对二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有( ) ①泰勒斯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②柏拉图正确地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③二者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 ④二者的观点都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题(共3小题) 39.材料一:2019 年 10 月 23 日,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一周年。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桥梁之一。针对跨海工程“低阻水率”“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环境保护”以及“行车安全”等苛刻的现实要求,大桥采用“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形式,全路段呈 S 型曲线,既能缓解司机驾驶疲劳、又能减少桥墩阻水率,还能提升建筑美观度。港珠澳大桥的每一个节点的进展、每一次攻关、每一次创新,都蕴含着可经受历史考验的中国工匠精神。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贯通,解决了香港与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比较薄弱的环节,粤港澳三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大大畅通,促进三地在综合运输、经济贸易、科技创新、旅游观光、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将形成一个全球性的产业走廊,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1)结合材料一,谈谈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论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谈谈港珠澳大桥贯通的意义。(12分) 40.材料一 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疫情来势汹汹,已经出现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病毒存在着变异的可能,疫情存在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截至2020年1月23日1时,湖北已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554例,死亡17例,疫情已迅速传播至国内外多地。 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最早暴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制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将来最终取得成功。 材料二:自201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制定的国家法律,是中医药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历史上,中华民族屡遭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决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功不可没。今天,中医“治未病”,彰显其独特的优势,解决了西医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了“中国处方”。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因中药超剂量使用而发生的中毒事件将中医药“妖魔化”。殊不知,中医典籍中提出“中病即止”,用药过量就会出现毒性反应。 中医药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突破学科的成见和偏见,勇攀医学高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观的知识,说明人类战胜病毒的过程。(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知识,批驳将中医药“妖魔化”的看法。(12分) (3)结合材料二,请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两点合理化的建议。(4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B 13.D 14.A 15.C 16.D 17. C 18.B 19.A 20.D 21.C 22. B 23.B 二.材料题(共3小题) 39.【分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谈谈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体现了哪些唯物论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唯物论,切入点较大,需要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析。“三座城市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大桥每一个节点的进展、每一次攻关、每一次创新,都蕴含着可经受历史考验的中国工匠精神”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建设者们充分考虑了台风、航运、海事安全、环保、景观、航运管制等诸多难题”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说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联系观,切入点较大。“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联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说明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带动中南、西南的发展,并将辐射东南亚、南亚”说明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解答】(1)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基于三座城市面临的不同问题,珠三角整体发展面临结构调整的难题,需要港珠澳大桥来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大桥每一个节点的进展、每一次攻关、每一次创新,都蕴含着可经受历史考验的中国工匠精神。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充分考虑了台风、航运、海事安全、环保等诸多难题。 (2) ①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联系。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或“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旨在加强地区、区域间的联系,并以此推动经济的发展。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不仅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联系,而且带动了中南、西南的发展,并进一步辐射东南亚、南亚。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是从整体的经济布局出发,以局部发展带动整体发展 【点评】(1)本题为体现类试题,这类题的思维特点是从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去推知与其相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其设问形式通常是:“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某某观点(原理)的”或“上述材料是如何坚持(怎样做到)某某道理的”。类似的提法有“如何遵循”、“体现了什么”、“是如何体现的”等。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事件)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 (2)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意义类的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促进”等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40.【分析】材料一: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知识,说明人类战胜病毒的过程。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知识范围是发展观的知识,由人类战胜病毒的过程的信息出发,对接发展观的知识进行分析总结。“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这说明发展具有普遍性;“最早暴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制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这说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将来最终取得成功”这说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解答】(1) ① 发展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过程中,人类认识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②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人们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是不断取得成就的过程。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毒战胜过程也是逐步实现的过程,要经过认识由少到多的积累,实践经验不断积累才能完成。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人们战胜疫情过程中,一定会有挫折失败,但在挫折中不断取得经验教训,最终会取得胜利。 该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概括提炼观点,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解答该题首先要提炼出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观点,从材料中找答案,做到理论观点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多角度分层次书写。 【分析】材料二: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批驳将中医药“妖魔化”的看法。要求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回答。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医药在实践中验证了中医药成果的科学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中药超量使用与“中病即止”的中医理论是相冲突的,因超量使用而发生中毒事件与中医药本身是没有关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中医药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我们应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是将其“妖魔化”等角度说明自己的看法。 【解答】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在解决西医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验证了中医药成果的科学性。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中药超量使用与“中病即止”的中医理论是相冲突的,因超量使用而发生中毒事件与中医药本身是没有关系的。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中医药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我们应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是将其“妖魔化”。 【点评】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