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 A.风俗 B.秩序 C.礼仪 D.贡赋 2.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 ) A.“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大一统” 3.明代法律规定:“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明代婚姻观理学色彩浓厚 B.明代基本实现了男女平等 C.明代政府鼓励寡妇改嫁 D.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 4.“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述。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该诗作者的核心主张是( ) A.“经世致用” B.“格物致知” C.“克己复礼” D.“致良知” 5.近代“科学”一词最初汉译作“格致”,即取义于程朱理学。然“格物致知”的字典解释为“考察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这说明( ) A.格物致知与西方科学精神具有共通之处 B.重人伦轻自然的儒家伦理阻碍科学进步 C.程朱理学阻碍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 D.西方科学精神起源于中国宋代程朱理学 6.从唐代遗存下来的雕版印刷品实物中,可考的专门刻家就有“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多家。这实际上反映了唐代( ) A.民间活字印刷业成为印刷主导 B.私营雕版印刷业的发展 C.政府鼓励民营手工印书业发展 D.官营雕版印刷业的发达 7.某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发现有一部文学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西周时期社会环境、事态人情。这部作品最有可能是( ) A.《老子》 B.《孟子》 C.《诗经》 D.《离骚》 8.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符合右图秦朝标准字体的是( ) A.“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B.“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圆弧,富有奇趣” 9.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认为,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那些品性。此观点( ) A.体现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念 B.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潮流 C.是外邦人与罗马公民斗争的产物 D.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10.“凡真正知道善恶对错之人,必然行善,凡作恶者皆因无知。”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 D.“与上帝直接对话” 11.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 A.反对世俗的物质享受 B.仍然是强调神和神性 C.利用宗教题材表现人文精神 D.影响局限于艺术创作 12.15世纪的欧洲,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不是取自圣经中的人物和基督教的圣哲,而是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如凯撒、荷马、梭伦、黛安娜、茱莉亚等等,这一做法在当时蔚然成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B.宗教改革,使人们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C.15、16世纪的欧洲人们逐步放弃信仰基督教 D.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各国逐步摆脱天主教会的统治 13.“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他的主张( ) A.完全否定了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主张 B.逐渐破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 C.极大阻碍时人获得灵魂救赎的自主权 D.深刻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14.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提出:“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此主张的理论依据是( )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三权分立说 D.天赋人权说 15.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院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主要违背了下列选项中的哪一学说?( ) A.三权分立说 B.自然权利说 C.社会契约说 D.人民主权说 1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说:“此时期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此时期是( ) A.明末清初 B.19世纪60—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 17.胡适曾说“(进化论的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在此,他表达的核心内容是( ) A.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B.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C.民主思想得以传播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8.“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中心纲领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9.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 B.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 D.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0.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下列四组文章中属于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的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论祖国统一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发展是硬道理》《重新审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21小题12分,第22小题21分,第23小题15分,第24小题12分,共60分。) 21.(12分)明王朝具备许多无与伦比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焚书·答耿司寇》) 材料二 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人口不断增长,进入举业的读书人增加很多,但科举名额却未见相应增加。应试者日增,而举业出路有限,为谋生计,大批读书人只能弃儒而商,进入正在迅速发展商业领域。但早年的教育使其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深受儒学的影响,这就使其理所当然地成为“儒贾”或“儒商”。 ——周生春、杨缨《历史上的儒商与儒商精神》 材料三 明代政治暴戾已是人所尽知的事实,廷杖、诏狱、流徙乃至日常的薄俸,人主对士大夫的施虐几乎无所不在。然而,在明代二百七十多年历史上,却从未有过士大夫谋反的确凿记录。如果说士人有所反抗,则主要是以言论的方式体现为某种精神表达,其实际意义往往是在伦理道德上对皇权表示否决。 ——李庆西《最后的儒者》 根据材料一,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2分) ⑵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儒商兴起的社会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商活跃对经济思想的深刻影响。(2分) 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这种奇怪的现象。(6分) 22.(21分)民主启蒙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中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必有私,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德业儒臣后论》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主张产生的原因。(4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及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的目的有何共同之处?(4分) ⑶根据材料三,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先天不足”的原因。(4分) 23.(15分)思想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原文节选) 甲 中国旧思想 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旧思想”与“欧洲新思想”的不同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做此比较的意图何在?(2分) ⑵为实现材料三中所说的“学术觉悟、政治觉悟、伦理觉悟”,近代有哪些先进的中国人做了什么努力?(6分)并概括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的特点。(4分) 2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2 年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京师同文馆开设,该馆设立源于朝廷政务与西方交往需要翻译人才,体制上属官学的一种类别补充,学生来自八旗子弟,聘请外国人为教习,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理。1870年增设“天文算学馆”,1876年规定各馆兼习西方近代文化课程。 材料二 1913年中华民国正式公布《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在精神上进一步革除了旧学制中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伦理道德现。1920年在该学制进行修改的过程中,教育部通令,凡国民学校都废止使用文言教材,代以现代语体文,至1922年停止使用一切文言文教科书。 材料三 1949年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在教育建设上作了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对教育机构与学校作直接的政治清理;第二,为工农及其子女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加快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第三,改革学制,制定试行新的中小学暂行规程,形成学校教育的稳态;第四,大力推行苏联教育学理论与教育经验。 ——以上材料均摘自叶澜《“新基础教育”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同文馆的作用。(4分) (2)比较材料二、三,指出民国初期与新中国初期在教育变革上的相似之处。(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教育的主要特点。(4分)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D A B C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A B B C C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21小题12分,第22小题21分,第23小题15分,第24小题12分,共60分。) 21、【答案】⑴反对神化孔子;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是非标准依时代而变化。(每点1分,任答两点,共2分) ⑵原因:商业经济活跃;文化发展,读书群体壮大;科举名额有限,仕途受限。(每点1分,任答两点,共2分) 影响: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或: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2分) ⑶原因:极端君主专制,消弭了人们的反抗意识;皇权对士大夫的施虐和人格摧残;八股取士钳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有利于维系专制统治;士大人的忠君思想和历史使命感。(每点2分,任答三点,共6分) 22.(21分) 【答案】⑴主张:私欲是人的自然性。(2分) 原因:程朱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2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任答一点,2分) ⑵态度:尊崇儒学:伏尔泰认为儒学是最好最符合人类理性的哲学。(2分,如仅答“尊崇儒学”得1分) 批判儒学:孟德斯鸠、卢梭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2分,如仅答“批判儒学”得1分) 共同:批判教会神学与封建专制,(任答一点,2分)发展资本主义。(2分) ⑶同: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1分) 异: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构建资产阶级国家蓝图。(2分) 原因: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理学僵化对人们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不能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每点2分,任答两点,共4分) 23.(15分) 【答案】⑴不同:中国强调君权至上,突出反映君主专制;(1分)欧洲强调人民主权、政教分离、法治。(每点1分,任答两点,共2分) 意图: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宣传维新变法;为了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以及医治的良方;民族危机的刺激,出于爱国的目的,引发国民提高民主意识。(任答一点,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⑵努力:“学术觉悟”: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任答一派别,2分) “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任答一派别,2分) “伦理觉悟”: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出民主和科学,解放国民的思想,掀起新文化运动。(2分) 特点:经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2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2分) 24.(12分) (1)作用:开创了新型学校,培养了新式人才;传播了西方文化,促进了对外交往;推动了洋务运动,有利于中国近代化。(4分) (2)相似:改革学制;对教育做政治清理,培养新政权所需人才;注重教育普及(平民化)。(4分) 特点:以工农为主要教育对象,加强扫盲教育;主要借鉴苏联模式。(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