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排除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排除法

121 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 解选择题可分为三步:一审题、二解题、三检验。 一、先说审题 用较快的速度浏览资料(文字资料,图形)与题干并从中提取三类信息: 一是问题指向、二是限定条件、三是提示信息,并标示出来。 问题指向:即出题人的考查意图,就地理而言主要是指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 规律(考查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读图)、条件分析、成因分析、影响分 析(考查学生推理论证能力)、对策分析(考查学生根据信息作探讨阐发)简称 “时、空、因、果、法”。问题指向多是题干“中心语”或者题干中的“关键词”, 它能确定解题方向。 限定条件:一般是指加在中心语或关键词前的修饰限定词和特定时间或空 间,根据限定条件可圈定一个答题范围,可作排除依据。 提示信息:为出题人的暗示语,文字材料中的补充说明语。对于读图题,地 图的图名、图例、数字、单位或文字材料对图形的提示等,往往成为解题钥匙。 例 1: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现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解析】本题问题指向是主要森林,题干中修饰限定词“天然”,特定空间“回 归线”和“极圈”之间,特定时间“现存”为限定条件。 例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 A.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B.植被覆盖率低 C. 破坏植被、不合理耕作(轮荒)、不合理开矿 D .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解析】本题的问题指向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A、B、C、D 都是原因 限 定条件“人为”,可依据“人为”排除 A、B、D(自然原因),选择 C 例 3.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图。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原因主 要是: A.土壤更肥沃 B. 热量更丰富 C.降水更丰沛 D.光照更充足 【解析】本题中图中标注了“1 月等温线”且发生了移动是重要提示信息,答案 应与热量有关。 例 4:我国某边防站(海拔 4900 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 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 122 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⑴、⑵问。 ⑴.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⑵.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解析】文字材料中的注释一般说来是解题的重要信息,注释的存在是提醒你加 以关注,否则没必要特意注明。本题中海拔 4900 米是一个重要的提示信息,是 解答此题的突破口,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地温低,多冻土,因而⑴选 A、⑵选 C。 有些题目还须“复审”特别是图表解读题,要针对具体选项来审阅材料,找 到精准信息对选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例 5.读“某特大城市某干道(市区 郊区)双向车道车速变化曲线图” 下列关于 a、b 两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 曲线反映 8~10 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 B.a 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 C.b 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 D.a、b 曲线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突变性 【解析】本题为图表解读题,要针对具体选项来审阅材料,先看 A 选项.回到图 中发现 8~10 时汽车车速最慢,道路不畅可对 A 项进行否定;同样信息点 8~10 时汽车车速最慢,应为上班车流高峰期,可对 B 项进行肯定;C 项从图中 18~20 车速最慢,应为下班、放学可否定;D 项 a、b 曲线连续平滑应表现出渐变,否 定。 二、再说解题 1、首要采用排除法。因为我们可以依托一个信息来作否定判断,多个信息才能 作肯定判断,可边审题、边排除直到得到答案。 例 6.图下中甲河为 ( ) 123 A.海河 B.渭河 C.闽江 D.辽河 【解析】该河流经 35°N 附近,应在秦岭-淮河一线附近,即可排除 ACD。 也可根据周边地区在海拔 1000 米以上排除海河,因海河主要流经华北平原;根 据流向排除辽河;根据东经 105 到东经 110 之间排除辽河和闽江。 2、排除时要先捏“软柿子”。从自己最有把握的 点入手由易而难步步深入。 例 7.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轮船七月份自西向东经过该海峡时顺风顺水 B.图中 A 河流夏季水量大,水位高 C.图示海峡沟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 D.油橄榄是甲、乙两国共有的农产品 【解析】首先根据图中经纬度排除 C,再深入断定为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气候, 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排除 A,冬雨型气候淘汰 B。 3、多次排除仍无法得到最后答案或者无法排除则要从提示信息入手,来作肯定 判断。 例 8:夏至日北京时间 12 时 20 分,该城镇学校旗杆影长为零,学校的地理坐标为 A .125°E 30°N B. 115°W 23°26’N C. 117°E 23°26’S D . 115°E 23°26’N 【解析】做计算题通常也要“能断不算”节省时间,先断后算缩小选择范围,提 高正确率。旗杆影长为零,说明有太阳直射排除 A,夏至日旗杆影长为零排除 C, 旗杆影长为零地方时为 12 时北京时间 12 时 20 分时差不大应靠近 120°E。 例 9:我国某地(21.50N)一住户大门朝正南方向,欲在距大门一米的上方修一雨 棚,为使冬至日阳光能最大限度地照进房间,该雨棚的宽度最大不应超过 ( ) A.1 米 B.2 米 C.1.4 米 D.1.7 米 【解析】此题无法先排除哪个选项,应根据提示信息先计算某冬至日的正午太阳 高度角 H=900-(21.50+23.5º)=450。然后作辅助线连接雨棚的边缘和门的上端, 如右图,显然雨棚的宽度为 1 米,故选 A。 先根据单一信息排除,再根据多种信息肯定,三个手指抓田螺---稳拿。 三、检验答案 一题多问的题目,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高考选择题都是一题多问的题 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 124 干个相关提问。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解这类题 目的时候往往可以根据题目之间的相互印证提高正确率。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正常年份地下潜水位年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 10-11 题 例 10、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云贵高原 B.松嫩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淮海平原 例 11、该地区 7—8 月潜水位达一年中的最小值,这是因为 A.受准静止锋控制 B.受副高控制 C.受气旋控制 D.处于夏季风背风坡地区 【解析】此题给出了我国地下潜水的变化示意图,根据图中 6 月份水位最高,7、 8 月份水位最低判断应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而长江中下游地区 7、8 月 份潜水水位低的原因是由于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出现“伏旱”天气。所以第 10 题选 C,第 11 题选 B,如果学生第 10 题没有把握时也可以先看第 11 题,受准静 止锋控制、受气旋控制地下潜水水位不可能低,因为其降水较多。如果处于夏季 风背风坡地区不应在 5、6 月份出现最高潜水位。所以只有受副高控制是合理的 答案,再联系第 10 题,在 7、8 月分受副高控制产生干旱而使地理潜水降低的应 该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例12. 读表1 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 (3)题。 (1)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海拔高度 D. 洋流性质 (2) 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 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 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 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3) 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 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 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 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答案】(1)B (2)C (3)A 【技巧点拨】 (2)(3)小题题干均有中心语“正确 的是”,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答案。且题目之间的相互印证,答案协 调匹配。 125 选择题:排除法 选择题是地理高考中的一种固定题型,要多谋善断才能提高选择题的正确 率,多谋就是从多方面寻找解题信息,善断就是要能作正确地推断,找到了信息 作不出正确的判断叫优柔寡断,不找信息就作判断那是武断。多个信息可能作出 一个不太肯定的肯定判断,一个信息就可作出一个有把握的否定判断。因此排除 法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一、依据题干要求来排除 题干中的问题指向与限定条件都为我们圈定了一个答题范围,不在此范围内的 选项要排除。 例 1.图中 A 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 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 D.冲积平原,黑土肥沃 【解析】本题的问题指向是葡萄种植条件,题干中有“自然”、 “有利”和“A 地区”三个限定条件,B 项不是有利条件、C 项不属于自然条件,D 项不属于“A 地区”即宁夏平原的条件,宁夏平原没有黑土,所以排除。 例 2.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 1985 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 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 【解析】题干中问题指向“由淤积转变为冲刷”的原因,C 项会导致 B 项的出现, B 项又会导致 A 项现象的发生,降水减少、流量减少、流速下降,侵蚀、搬运能 力减弱导致泥沙淤积,而题干要求的是由淤积转变为冲刷”的原因,所以排除 ABC。 二、根据图文信息来排除---与图文信息不符、与图文信息无关的选项可排除。 1、与图文信息不符的要排除 解题时,先看选项再找信息,图名、图例、文字材料中的数据,图中的拐点(极 大值\极小值)等值线图中,疏密、弯曲、闭合小区域要特别关注。 2010 年 1 月,海地发生 7.3 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 2 月.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数百人丧生。图 3 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 例 3.两次大地震( )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 126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智利地震震中位于太平洋沿岸,海地地震震中位于加勒比 海排除 A;智利地震震中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海地地震震中位于 美洲板块内部,淘汰 B;根据文字材料中两次地震的震级与死亡人数,可排除 D。 图 3 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 例 4.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年蒸发量小于 500 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 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解析】图中丙地位于闭合等值线 600mm 内,根据闭 合等值线判读规律“大于大值,小于小值”,可判断 丙地年蒸发量大于 600mm,选项 A 错误;图幅南部地 区三条年蒸发量等值线都是 600mm,说明南部地区年 蒸发量由东向西先递增再递减,然后又递增再递减, 选项 B 错误;我国内、外流区域分界线大致是:大兴 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 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直达西南国境线,图中 400mm 等值线位置偏南,选项 D 错误。 2、与图文信息无关的选项可排除 一是选项表述在信息材料中没有呈现的,也没有与此相关的信息来推断的要排 除。二是选项表述与图文信息有关,但缺少充分条件来推断的,也要排除。三 是材料中有信息但与题干要求无关也要排除。但要注意:有经纬网图或利用图 文信息可以定位于某个地区,不能把没呈现的信息就看成是无关信息,题目可 能考查你对该地区区域特征的掌握程度。 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下图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结合图文材料。 例 5.学生对图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组假设。据图探究,其中正确的 127 结论是 A.气候、交通 B.土壤、市场 C.水源、技术 D.地形、人口 【解析】从图例中找不出土壤、交通、技术等信息或与此相关的信息,可认定这 些是与图文信息无关要排除;D 项中地形可从河流中反映,人口可从牧区与城区 远近中看出,可得出图中所示牧区分布在人口较少的地势相对较平缓的地区的结 论。 三、根据区域特征来排除----定位题 在定位题最常用此方法,抓住区域最显著的特征来排除。 图 5 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 5,完成。 例 6、 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 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解析】海拔小于 40 米,不可能在云贵高原,有地上河不可能在珠江三角洲, 有众多的湖泊不可能在黄河下游地区。 四、表述错误的选项要排除 1、明显与事实不符的表述,如“地中海沿海地区夏季多雨”。 2、原理知识性错误,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多雨”。 3、误为因果、颠倒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推移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 4、前后矛盾,如“暖锋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5、概念混淆,“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混淆了岩石圈与地壳 6、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7、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 夏秋季节”。 8、不符合因地、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与方法. 例 7.图 1 是 1992 年和 2003 年格陵兰冰原 面积对比图。1992 年至 2003 年格陵兰冰原 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变大 D.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变 大与事实不符,A.地壳活动加剧是不确定 的,与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相关性也不 大。 例 8.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128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解析】A 项前后矛盾锋前气压急剧升高与常出现雷暴天气前后矛盾;B 项和 D 项是原理性、知识性错误暖锋是锋前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锋后气 温升高,常出现晴朗天气。 五、成因分析题——不相关的因素和相关性很小甚至相反的因素要排除。 成因分析题,成因判断要排除不相关的因素和相关性很小甚至相反的因素;地 理事象时空特征的成因分析、要选择具有时、空差异的因素来解释。解释时间 变化的原因要排除没有时间变化的因素,快速变化的成因一般要排除缓慢变化 的因素(自然因素一般变化比较缓慢);解释空间分布成因要排除空间上没有差 异或差异极小的因素。 图 6 为世界某海区图。读图 6 回答 例 9.B 处海水等盐度线明显向北凸出,最有可能是受( ) A. 寒流的影响 B.受海陆性质差异的影响 C.暖流的影响 D.海冰融化的影响 【解析】B 项海陆性质差异与海水盐度无关属不相关因素,寒流和海冰融化会导 致盐度降低,B 处等盐度线向低值弯曲,盐度比两侧高,A、D 项属相反因素,都 要排除。 例 10.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1848 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 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1848 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 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129 【解析】A、B 两项 1848 年以前如此,1848 年以后依然如此,没有时间上的变化, 所以要排除,C 项从图中可看出是错误项.结合题干中信息“1848 年修通联系密 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 路网”,则可知选 D 六.成因分析题——异质成因(差异性的原因)要排除雷同条件. 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 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图 2 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 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 例 11.导致 E、F 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解析】本题要求解释异质成因,E、F 两地纬度位置相同,是个雷同条件;海 陆位置相当,河网密度是个差异较小的因素,都要排除,因而选 A 七、一点定性排除法-----排序题和组合题 从自己最有把握的点来入手,或否定或肯定,在排序题和组合题最常用,也最 有效。诀巧:先捏软柿子 下表为四国首都的气候资料,读表回答例 9 题。 海拔(m) 气温(°C) 降水(mm) 1 月 7 月 1 月 7 月 ① 37 -5 25 62 180 ② 580 21 5.4 61.5 42 ③ 58 -1 17.9 69.1 96.5 ④ 216 14.3 30.8 19 237 例 12.①②③④城市分别是 ( ) A.柏林 北京 堪培拉 新德里 B.北京 堪培拉 柏林 新德里 C.柏林 新德里 北京 堪培拉 D.北京 柏林 新德里 堪培拉 【解析】②地 1 月气温高于 7 月一定位于南半球,从选项城市看来也可确定为堪 培拉,所以可排除 A C D. 例 13. 读图 7, 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个呈现多变的现象。下列天气 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130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①②④③ D. ③②①④ 【解析】图④中的海洋上有气旋存在,台风活动频繁,一定不是冬季,可排除 A 和 D。图③与图②相比,图③显示亚欧大陆为强大的高压控制,台湾南部正受冷 锋侵袭一定为冬季;因此选 C 通常情况下,依据一个的信息作一次否定就能选出答案的情形是比较少的, 往往需要依据不同的信息或肯定或否定作多次排除来解答。 组合选择题的排错法和排漏正法也属于一点定性排除法,从自己最有把握的 点来入手,或否定或肯定。 例 14.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于新技术革命后开始减小,其原因是 ①增加环保投入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⑤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排错法:新技术革命后,工业发展速度并没有减慢,所以排除有④的选项 C,城 市化水平和环境污染水平有正相关关系(因为城市化水平高会使得污染更严重) 排除有⑤的选项 A、D,正确答案也就随之而出:B 排漏正法:确定①正确,排除没有①的选项 C、D,剩下两个 A、B 只是③和⑤的 不同,所以②肯定是对的,那么只看③和⑤即可,答案也随之而出。 八.单项选择题,同类项排除,矛盾项可能取其一. 例 15:下面俯视图中,虚线是晨昏线, 实线为纬线。AB 两点的经度差为 60°, P 点为中点,某天文兴趣小组在 P 点用 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为 68°。 此时,下列说法最可能的是( ) A.我国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 B.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到台风侵扰 C.地中海沿岸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D.科考人员在北极地区进行科考活动 【解析】A 项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为1月,北半球冬季;B、C、D 项北半球夏季, B、C、D 为同类项,所以选 A.(时间季节判断时常用此法) 例 16: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 4 示 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 8 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 20 千米/时。据此完成: 131 图 4 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解析】如果 B 项是正确的话,A 项也成立;A、B 属同类项,C、D 属矛盾项, 答案在 C、D 项中。丙地上空等温面大致平行,气温垂直变化稳定,基本上是海 拔每上升 500 米,气温下降 3℃,因而选 D 九.反推排除法 解题思路是假定选项是正确的,逆向分析选项成立的条件或顺向推断选项成立 造成的影响,若成立条件或造成影响与题干相符,就要选;相左,就排除.若 有多项成立条件或造成影响相同,可认定是同类项,要排除。 例 17:M 为赤道与某一经线 L1 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 L2 上两点 Q1、Q2 分别 位于经线 L1 的东西两侧。 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 MQ1 和 MQ2 ,且 Q1、Q2 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 A. Q1、Q2 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 B. M、Q1 两间连线与地轴相交 C. M、Q1、Q2 三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 D. Q1、Q2 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 【解析】A 项 Q1、Q2 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若成立,Q1、Q2 就 位于同一经线圈上 Q1、Q2 之间经度差为 180 度,与题干中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 经过 M、Q1 和 M、Q2,且 Q1、Q2 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相吻合。且 Q1、Q2 只能 分别位于经线 L1 的东西两侧。B 项 M、Q1 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必然经过极点, 可推出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则 Q1、Q2 与 M 同在一条经线,此 132 时 Q1、Q2 都是在 M 的正北方, Q1、Q2 不可能分别位于经线 L1 的东西两侧。与 题干不符要排除。C 项 M、Q1、Q2 三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则晨昏线也与经线重 合。D 项 Q1、Q2 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Q1、Q2 两点在晨昏线上则 该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也与经线重合。B、C、D 为同 类项都要排除。 十.例证排除法 解题思路是找出一个符合题干条件的特殊的时空点,选项中包含这个特殊时空 点,暂时留下,不包含就排除,相当于数学中的反证法。 例 18.读图 7,某经线上有一点 M,虚线为过 M 点地面垂直线,L1、L2 分别是二 至日正午太阳光线。当角α、β之差小于 6°时,M 点的纬度范围是 A.3°N~3°S B.6°N~17.5°N C.3°N~17.5°N 或 3°S~17.5°S D.17.5°S~23.5°S 或 17.5°N~23.5°N 【解析】当角α、β之差等于 0,符合题干小于 6°条件,可推断 M 点在赤道上, 所以赤道一定在 M 点的纬度范围,A 项包含赤道,B、C、D 不包含赤道所以排除。 例 19.假设海洋中有甲、乙两个小岛,一年中,有时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 有时乙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同时看到日出。一年中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 的时间仅持续一个月。读图 2 完成: 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日期大约是( ) A.3 月 21 日—4 月 20 日 B.12 月 7 日—1 月 7 日 C.6 月 7 日—7 月 7 日 D.8 月 23 日—9 月 22 日 【解析】如图所示甲岛乙岛上居民同时看到日出,夏至 日甲岛居民比乙岛居民先看到日出,6 月 22 日应在选项 之中,选项 A、B、D 都不包含 6 月 22 日,所以要排除。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还有:图解法、因果联系法(推理法)、代入法、优选法、 比较法,分组法等,这些方法往往要与排除法相结合,希望同学们熟练掌握并 能灵活运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